登陆注册
2880000000024

第24章 梁周记之三

[周记·单纯的职业革命家]

相比于梁柏台,周月林似乎是个相对单纯的职业革命家,她比梁柏台小七岁,1906年12月27日生于上海浦东棚户区的船户家庭,父亲本是宁波人,后来凭着一张渔网到上海讨生活,家境贫苦。周月林的身份更像是一个典型的无产者,她9岁就进纱厂做童工,13岁当摇纱工,17岁进日商的大康纱厂做工,每天上班12小时,每年工作时间在300天到350天之间,每天工资为0.22元到0.30元之间,而童工则是0.18元。当时的《向导》杂志曾经这样说过——“中国纱业工人,要算是全国各种工人中最感痛苦的。”周月林的参加革命,缘于她当时参加了位于杨树浦的平民夜校,当时夜校的校长是张秋琴。从扫盲学文化开始,周月林渐渐接受了革命道理。 1924年的秋天,周月林成为了一名共青团员。随后她就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革命工作中去了。这里有一点需要交待一下,那时周月林的父母都已去世,所以对于周来说便是无牵无挂的状态了,如果要说有牵挂,那牵挂的就是革命本身。这一点跟梁柏台有所不同。

也许完全可以用干柴烈火来形容周月林和革命的关系,形容工人和革命真理之间的关系。受尽剥削和压迫的以周月林为代表的工作阶级,一旦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引领,自然是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年轻的周月林参加过不少的罢工运动,特别是在五卅运动中,她得到了更多的锻炼,1925年6月,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很快成为女工运动的领导人,由此走上了一名职业革命家的道路。而且比较有趣的是,周月林当时的直接领导就是梁柏台在一师的同学汪寿华。汪寿华是浙江诸暨人,原名何绍元,又名何今亮,汪和周的关系曾是那种“假夫妻”的关系。汪寿华和梁柏台一样,都是较早赴苏联学习的一批干部。当时周月林在上海总工会做的是保密工作,是一名相当出色的情报人员。在上海第一次工人武装起义失败后,组织认为周月林的身份已经暴露,遂被秘密派往苏联海参崴学习和工作,在那里她认识了梁柏台。而作为一名学生,周月林在那里也第一次见到了瞿秋白,这个影响了她大半生的男人,当时是她们上课的老师,风度翩翩,口才了得,一讲课就吸引了周月林们。

在苏联,在海参崴和莫斯科等,其实有很大一批后来成为中共元老的都在那里接受过学习和训练,像林伯渠、董必武、徐特立、吴玉章、何叔衡、叶剑英、刘伯承等,周月林在那里,只能算是小妹妹了,不过大家都很喜欢这位小妹妹,而且这位小妹妹如果从资历上看,也是不简单的,至少在女性革命者中是最早的一批,而且她崭露头角的时候,不是靠诸如夫君和兄弟等的关系,而完全是靠自己的拼打。包括她到江西瑞金在中央苏维埃工作的时候,她在党内的地位都要高于梁柏台,这在革命夫妻中也是比较少见的。

[梁周记]

梁柏台是于1921年到苏联留学并工作的,当周月林到苏联时,他已经是一个苏联通了。冰天雪地,异国他乡,周月林等一批年轻女性的到来,自然在异域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据周月林的回忆,当时向她射出丘比特之箭的有三个人,一个是四川籍的教授,一个是北方人,还有过旅法经历,那另一个便是梁柏台。周月林之所以最后选择了梁柏台,因为“他也是浙江人,个性好关心人”。看样子乡情在恋爱婚姻中还是起到蛮大的作用的,宁波和绍兴,或者说绍兴和上海,都是算蛮亲近的那种关系。据说老底子的上海人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宁波和绍兴。而我们今天考察民国人物的社会网络交际圈时,浙江籍就是一个蛮重要的因素,特别是绍兴籍的读书人在当时的影响力。

青春与理想结伴,革命与爱情同行,再也不是媒妁之言,再也不是父母之命,那是何等的自由和快意啊。现在最后的障碍只是家里的结发妻子陈莲芝,梁柏台写了一封信回家,希望她能够改嫁,至于她最后改不改嫁,路途迢迢,天涯孤鸿,那个年代不是说一个短信就可解决的事情。而且组织上当时也已批准梁柏台和周月林结为正式夫妻。要知道组织的决定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至少组织还是蛮面对现实的。

或许那是梁柏台和周月林最好的年月,虽然是在异国,虽然条件艰苦,但真正的爱情从来都是无视物质和环境的,或许因为环境的恶劣,反倒能让爱情更加动人和难忘。物质越是贫乏,爱情就越是珍贵。正如后来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上山下乡运动中,多少青春男女根本不顾回城什么的现实因素,在广阔天地里也让爱情大有作为了一把。因为爱情不是储蓄,说今天不用明天还可以用,说五年期的利息要比三年期的多上几个点的,更没有零存整取这么一回事。

不久他们在异国便有了爱情的结晶,第一个是女孩,取名伊斯克拉(中文名叫忆霞),意取“火星”的意思,取“星火燎原”之意。第二个是男孩,是从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从抽出“弗”和“列”字,后来中文名就叫“伟烈”。他们甚至为这孩子举行了一次革命的洗礼。同时,梁柏台也早把这一对儿女的消息告诉了老家的母亲,这对母亲来说也是一个安慰。虽然还没有看到孙女孙子,虽然陈莲芝决意不改嫁,大姐梁小芬也无出嫁之意。

那个年代,中国革命者在苏联等异国生下的孩子也有不少,也有的是后来送出去留学的,曾有一本叫《红樱桃》的电影,就是讲这些革命后代的故事的。从现在能看到的1939、1940年的照片来看,梁柏台周月林的女儿伊斯克拉曾经与毛岸英、刘爱琴(刘少奇之女)、李斯特(李富春、蔡畅之女)、蔡博(蔡和森、向警予之子)有过合影,因为他们同是国际儿童学院的学员,而且从照片上看那时的伊斯克拉已经是亭亭玉立的少女了。我们当然也无法得知,在拍此照的1940年,伊斯克拉是否知道父亲的生死,是否知道母亲周月林正在坐着国民党的监狱呢。

从1921到1931年,梁柏台已在苏联整整十年了,他常对周月林说,我们是中国人,总要回到中国去革命吧。不久这个要求得到了莫斯科方面的同意,他们问梁柏台还有什么困难,梁说“我自己没有困难,可我有一个妻子,还有两个孩子在这里,我走后,他们怎么办?”莫斯科方面的回答是妻子带走,孩子留下交给我们,由我们送进国际儿童学院。

梁柏台把组织的这个决定告诉了周月林,周一开始想不通。是啊,是常人都会想不通,她想把孩子也带回去,可是受到了上面的批判——“叫你去做革命工作的,又不是叫你去住家带孩子的。”

所以组织的这个考虑其实有着深计远虑的。我倒不是说孩子就是一种人质了,组织的考虑一定是——你们放心去革命吧,少一些儿女私情的牵挂吧。

很显然的,无论是在浙江一师还是在上海的夜校里,老师都没有讲过如何看待孩子,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所以说革命者或者说理想主义者,就是有一个从常人向圣者的转变过程,回国前夕虽然依依不舍,但还得痛下决心啊。作为丈夫的梁柏台这时只能安慰妻子了——我们应该把孩子交给革命,我们回去就是干革命的,就是为了让他们以后回来能建设祖国,再说了,要孩子的话我们回去之后还可以再生的……

从此,这一对儿女便和父母永远天涯相隔,分别时孩子才三四岁啊,如果现在他们还健在,也是八十老妪(翁)了。而从后来的情况来看,如果带着孩子回国,或许要更为安全和便利一些,何况梁家母亲思儿盼孙心切,那会是怎样的一种天伦之乐啊!可惜连这样的祈盼也都一一落空了。如果晚年的周月林有什么后悔的话,那一定是后悔当年没有带回一双儿女回来。这是肯定的。为什么中国的老人们总是想抱孙子,这一定是道理的,这个道理往往要到老了才慢慢懂得。

然而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后来”的设想了,樱桃虽鲜美,但生命极其短暂——不知这是不是一种象征或暗喻。其实国际儿童学院的生源,并不全来自中国,确切的说包括苏联在内的正在进行红色革命的国家的孩子——或领导人的,或已经成为遗孤的,而领导人后来又因为其曲折和坎坷的命运,这便势必影响到他们子女的命运,这是毫无疑问的。而苏联和国际共产组织创办国际儿童学院的性质,既是保育院,又是接班人的摇篮。

男儿有泪不轻弹,为什么不轻弹,因为还有更重的革命理想,那么现在女子有泪也不能轻弹了,因为同样的必须夫唱妇随,这是一种革命的夫唱妇随。回国途中,这一对夫妻也颇多转折,差一点暴露身份,因为当时他们在苏联的公开身份都是“华工”,尤其是梁柏台在苏做“华工”已经十年,目标大,身上又带着美金等,所以他们不敢公开出入境的,只能是偷越国境之后再坐火车,一路上这一对夫妻曾经走散,后来又奇迹式地在一艘海船上相遇。走大连,到上海,跟组织联系上之后,又在1931年的秋天到达了江西瑞金,受到了毛泽东的欢迎。毛泽东当时对梁柏台说你是红色的法律专家,第一部红色大法等你起草了。周月林在这里更是受欢迎,因为女干部奇少,像周月林这样参加过五卅运动又留过苏的更是少见,所以那一段日子可以说是梁柏如和周月林最为如鱼得水的日子。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笔者曾在上世纪90年代去过那个大礼堂,虽然看上去很是山寨,但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就是这样山寨起来的,会议期间有两件事值得一说。一件是关于梁柏台的,他和毛泽东、任弼时、王稼祥、曾山等同为宪法起草委员会,最后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还有一事是关于周月林,她和五位女同胞合了一张影,她们是贺子珍、康克清、钱希均(毛泽民夫人)、曾碧漪(古柏夫人),彭儒(陈正人夫人)。这张照片在几十年后至少成为一种证明,能证明周月林的红色资历吧。因为当时周月林的身份已经是中央苏区的妇女部长,这个身份是在苏区一大召开前夕就确定下来的,不久,周月林又被任命为中央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主任,后又任中共中央妇女部长(第一任是向警予),后来周月林在长年蒙冤后曾写信给邓颖超,因为邓当年是妇女部的委员,说起来算是周月林的部下。但无论是哪个名称,其实都是跟国民政府相对应的一个“组织“,还不是执政党的地位,不过从当时周月林的地位看,那的确是红色女界第一人了。如果一定要从权力的角度说,周月林的地位似乎已经超过了梁柏台。因为她在“苏二大”上被选入中央政府主席团,当时成员一共是17名,她是唯一的一名女性,其他16名成员为:毛泽东、项英、张国焘、朱德、张闻天、博古、周恩来、瞿秋白、刘少奇、陈云、林伯渠、邓振询、朱地元、邓发、方志敏、罗迈(李维汉)。后来周月林还兼任国家医院院长,这个职务也是一个伏笔。

梁柏台当时任司法委员会委员(相当于司法部长),因为前面的委员张国焘一直没有到任,所以梁实际上是苏维埃司法部的最高领导人,为红色宪法以及其他各种法律(包括婚姻法)的制订实施做出了贡献,后来他又兼任内务部副部长,并代理内务部长。

这是最坏的年代,这也是最好的日子。梁周这一对革命伉俪当时住在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家边上。只要谈起梁柏台,人们都觉得他个性态度很好,为人也很好相处。而人们谈起周月林,也是觉得她是个风风火火的人,对工作是十分的投入。1933年6月,周月林在瑞金生下一个儿子,当时毛泽东还风趣地给他们的儿子取小名叫毛毛,他说他自己是老毛,他还给其他的孩子也取名为小毛,最后是李六如又给“毛毛”取名为“沙洲”,因为瑞金有沙洲坝,是为纪念之意。

因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主力要开始长征之路,本来梁柏台是在参加长征的名单中的,只是在临出发的前几天,中央遂决定项英、陈毅率部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同时也提名要求梁柏台留下协助项陈工作,梁柏台服从组织决定,同时又做了妻子周月林的工作,让妻子也留下来,周月林一开始不想留下来,千方百计地想参加主力红军的长征,但最后她还是服从了组织的决定。这一“留”两人的命运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先说儿子沙洲,当时主力转移时中央规定一律不准带孩子,一律要将孩子送给老乡,现在梁柏台和周月林都不参加长征都留下不走了,照理说是不必把孩子送掉了,可是梁柏台还是以“党有决定,不能例外”为由将孩子送掉了。结果在“还乡团”打回来时,才2岁的小沙洲的身份被暴露,小小年纪便被关进监狱,最后染病而亡,死时才两岁。

接下去这一对红色夫妻的的命运便直转而下,这也跟当时苏区的形势是完全一样的。梁柏台在突围中被敌人抓获,后被杀害在江西的大余县,关于这一段史实,记载和回忆十分稀缺,只是说他在敌人面前大义凛然,什么都不说。

那么周月林的命运又将如何呢?

同类推荐
  • 德川家康(青少版)

    德川家康(青少版)

    这是一本浓缩了三百年历史的励志读本,更是一本高度提炼的人生智慧,作为送给青少年的青春厚礼,这本《德川家康青少版》从复杂的历史怪象中梳理出最高的人生智慧,让青少年学会了解自己和他人,了解处世之道和成功之道,并将它们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像德川家康一样去应对生活中的一切变化,像德川家康一样用耐心和智慧赢得人生的辉煌。
  •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本书以特殊的“领袖史”视角,写出了毛泽东被选择作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历史必然性,以及毛泽东当年的沉浮,并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
  • 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

    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

    本书用唯美而诗意的语言,力图诠释鸿儒钱钟书的人生传奇。众所周知,一部《围城》,享誉国内外,让一位男子声名鹊起,他便是民国第一才子钱钟书。著名中国文学评论家夏志清说,钱钟书是吴敬梓之后最有力的讽刺小说家。才华横溢,奈何斯人已逝,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然而,时光无法掩盖他生命的光芒,反而在岁月的洗礼后越发明亮通透。《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围绕着钱钟书一生,开展了一系列地描摹。钱钟书的年少光阴,青春年华,过目不忘的惊人记忆力,学贯中西、博通古今、出口成章的才情,浓郁的幽默与睿智,淡泊宁静、毁誉不惊的人格,以及经营家庭的脚踏实地……多个角度给“《围城》之父”画像。
  • 攫雷电于九天:富兰克林的故事

    攫雷电于九天:富兰克林的故事

    本书从青少年阅读的角度、记述富兰克林——这位奠基近代电学的美国科学家、成就并举于文学、政治领域的“美国科学和文学之父”的故事。
  •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传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传

    本书作者以温暖的笔触叙写了文学大师杨绛先生的百年人生——风风雨雨,有起有伏、有悲有喜。内容主要涉及:杨绛先生童年的成长、家庭的变迁、求学历程,以及她同钱钟书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的爱情,从而描摹出一位博学、睿智、宽容、淡定、从容、坚强和韧性的奇女子。此外,杨绛先生对抗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的态度,堪称生命的正能量。翻开《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传》,你将看到一串串精彩的故事,经受一次次精神的洗礼。
热门推荐
  • 羽倾天下

    羽倾天下

    黄沙城,忘生殿,通往故地,达至彼岸。一方白色的帷幕,似亘古般横亘。一檄轻吟,火红色弥漫在天,睥睨天下。凤凰之身,沦落妖界。延续千年的恩怨纠葛,她处于漩涡中心。从人间回到羽界,成王。面对的却是一场千年前的纠葛。她该如何做,才能重返九天?一羽倾天下,且看她懵懂,看她痴迷,看她翱翔九天。
  • 春风十里入酒曲

    春风十里入酒曲

    作为一个失败的女配,小酒娘赵爰清重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上一世她以贵人的身份离开,而这一世成了他朝的掌酝女官,富甲一方的酒商。她决定这一生一定要珍爱生命,远离渣男,好好过她的日子。
  • 春风沉醉的夜晚:经典情爱电影大纪录

    春风沉醉的夜晚:经典情爱电影大纪录

    本书精选多部具有代表性的爱情电影,通过对电影内容细致的剖析和解读,幕前幕后的介绍,及站在观众角度看电影的感受和从电影中得到的启示,全方位、立体式的将众多在世界电影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爱情电影展现在读者面前。
  • 无限之强者无敌

    无限之强者无敌

    崛起在无限世界,不为成就那至高无上的天道,只为超脱这万千大道。没事和复仇者们一起打打牌;郁闷了和圣人们一起下下棋;没事调戏调戏主角,培养各种高手……(不虐心,不虐情,只求爽,新手写书请多包涵。)
  • 奇谭怪事录

    奇谭怪事录

    最有看头的志怪短文,最包罗万象的奇谭怪事。燕垒生最耐看短篇集,说尽奇闻怪事,奇人怪事,奇事怪事。
  • 看着它

    看着它

    “我看见一副骷髅,坐在地铁口……”“亲爱的,同居是不用同居证的。”“看着它,看着它,虽然你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是你还是要看着它,一直地看着它。”这个世界我懂不了,我一定要过上正常的生活,每天早上7点起床,晚上6点下班,住在城市的出租屋里,有时炒个小菜,有时秀会儿恩爱,要普通得足以被世界忽视,要不为人知的安静地活着。
  • 秘密日记之离奇身世

    秘密日记之离奇身世

    她从小就被认为是孤儿,从来没有人敢和她做朋友,她经常坐在樱花树下发呆,可有一天……
  • 仙君他要我还债

    仙君他要我还债

    第一次见重宴时,酒幺还是一株月桂。他锱铢必较,对赠她的十年甘露谨记在怀。三百年后,蟾宫复见,夜色初上月华未露。他风姿卓绝,一派谦谦君子。她笑意盈盈:“祝殿下早生贵子。”“欲行此事,怎可以少了宫主。”
  • 寻找刁德一

    寻找刁德一

    小小说是一种顺应历史潮流,符合读者需要,很有大众亲和力的文体。它篇幅短小,制式灵活,内容上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气息,所以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丛书百部小小说名家出版工程,旨在打造文体,推崇作家,推出精品。集结杨晓敏、许行、聂鑫森、孙方友、墨白、孙春平、野莽、凌鼎年、东瑞(香港)、谢志强、宗利华、蔡楠、刘国芳、徐慧芬、陈毓、非鱼、周海亮、海飞、曾颖、秦俑、许均铨(澳门)等当代小小说最华丽的作家阵容和最具经典意味的力作新作,由100名小小说名家一人一册单行本(共100册)组成,兼容不同年龄不同区域不同流派不同内容不同风格。
  • 龙神花都

    龙神花都

    龙天翔本是燕京豪门家族龙家第三代唯一继承人,由于被敌对家族迫害。为救自己青梅竹马的爱人甘愿跳落悬崖。本以为自己必死的他,被龙神收入到龙神戒的空间之中。遇到了即将消亡的龙神残魂,并继承了龙神九子的力量。龙神九子:长子囚牛,次子霸下三子睚眦四子嘲风五子饕餮六子狻猊七子椒图八子螭吻九子貔貅【囚牛之力天震地骇】【霸下之力翻江倒海】【睚眦之力有仇必报】【嘲风之力白浪掀天】【饕餮之力吞食天地】【狻猊之力可移五岳】【椒图之力起死回生】【螭吻之力荒火梵天】【貔貅之力祥瑞照世】八年后重回都市,看他怎么样王者归来,笑傲华夏,更是成为连各国元首都不敢招惹的存在,将所有敌人踩在脚下,创造了一段不朽龙神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