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4700000007

第7章 孝顺父母的智慧

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从世俗角度而言,比父母更重要的事情是没有的。

1.父母之恩,深似大海、高如须弥

即使老母年过100岁,也会时时挂念80岁的儿子:“他在外面身体好不好?吃得饱,穿得暖吗?会不会遇到什么困难?……”除非她撒手西去、离开人间,否则,再老、再病都不会断尽这份恩爱。

父母对子女的爱,可以说感天动地,即便在动物界也不例外。

有一次,一位动物标本制作师在热带森林采集标本,突然遇到一只金钱豹,他连忙向它开了一枪,结果没打中。被激怒的豹子疯狂地将他扑倒,经过一番殊死肉搏,他终于制伏了豹子,豹子软绵绵地瘫倒在地。

当时,他以为豹子已经死了,于是走到一棵树下包扎伤口。回来看时,豹子不翼而飞,草地上只剩下一条长长的血带。他沿着斑斑血迹前去寻找,最后在一个树洞口看见了奄奄一息的母豹,于是他又向它补了一枪。母豹不动了,他小心地走近,竟然发现两只豹崽正依偎在母豹怀里起劲地吮吸着乳头。原来,母豹在弥留之际,仍然惦记着孩子,之所以坚持爬这么远,就是为了给孩子喂奶。看到这一幕,他的眼眶湿润了。

还有一个故事:有两位猎人正准备向一只母猴开枪,突然,绝望的母猴做了一个手势,意为:先不要开枪,让我给孩子喂奶。趁猎人犹豫的机会,母猴先给两只小猴喂饱了,然后摘下树叶,将奶水一滴滴地挤在叶子上,搁在小猴的身边。最后它蒙着脸,意思很明显:可以开枪了。猎人被感动了,终于放下了手中的猎枪。

鳝鱼护卵的故事大家知道吧:在古代,有一个人在锅里煮鳝鱼,但那鳝鱼的身体始终向上弓起,只有头部和尾巴浸泡在煮沸的汤里,整个腹部都露在沸汤之外。那人感到很奇怪,于是剖开鳝鱼的肚子,结果发现里面有很多鱼卵。原来母鳝鱼至死保持这种姿势,就是为了保护肚中的鱼卵。

在动物界,这类可歌可泣的故事非常多,而作为情志超过动物的人类,父母爱护孩子的那片心,就更是令人动容了。

佛陀在经中曾这样形容:“母年一百岁,长忧八十儿,欲知恩爱断,命尽始分离。”意思是,即使老母年过100岁,也会时时挂念80岁的儿子:“他在外面身体好不好?吃得饱,穿得暖吗?会不会遇到什么困难?……”除非她撒手西去、离开人间,否则,再老、再病都不会断尽这份恩爱。

从前,有个不孝子,想把年迈的母亲背去山林扔掉。他一路走,母亲趴在他的背上,一路费劲地用树枝做标记。为了防止母亲沿着标记回来,他专挑弯曲偏僻的羊肠小道,把自己累得浑身是汗。最后,他实在走不动了,就把母亲往地上一扔,狠狠地说:“走了这么远,看你还怎么回去!”

母亲低声说:“我做标记不是想自己回去,是怕你迷路。”

这,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

2.尊敬长辈,连动物也懂

对年轻人来说,恭敬长辈就是在积累福德,凌辱长辈就是在损耗福德。

久远之前,在一个森林中生活着羊角鸟、山兔、猴子、大象,它们和睦相处,过着快乐的生活。

一天,四只动物商议:“我们应该恭敬最年长者。”为了分出谁长谁幼,它们便以一棵树为参照进行比较。

大象首先发言:“我小时候就见过这棵树,当时它和我现在一样高。”

猴子紧接着说:“当我小的时候,这棵树就和我现在的身体同样高。”

山兔接过话说:“我小时候,这棵树只有两片嫩叶,我还舔过这叶子上的露水。”

羊角鸟最后说:“我以前吃过一棵树的种子,在这里撒下不净粪,后来树就从中长了出来。”

四只动物遂排出了长幼顺序:最小的是大象,之后是猴子,再后是山兔,年龄最大的是羊角鸟。

自此以后,四只动物无论做什么事,都按照长幼顺序次第相偕。每当途经艰险难行之处,大象身上蹲立猴子,猴子肩扛山兔,山兔头顶羊角鸟。

后来,四只动物又发誓共同持戒行善,在它们的带动下,森林中的动物、乃至整个国家的人,也都开始持戒行善。

这四只动物就是“和气四瑞”。当时的羊角鸟就是后来的释迦牟尼佛,山兔是舍利子,猴子是目犍连,大象是阿难。

所以,有智慧的人应当尊敬长辈。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具有许多功德,若能对其恭敬承事,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自己便可避免走很多弯路,人生也会增上吉祥。

3.不要指使父母为自己做事

有些人觉得:自己明明是好人,但为什么很多事情都不顺?其实,你不一定是好人,认真观察自己,不要说其他的不善业,单单颐指气使父母的罪业,你造过多少呢?有这样的罪业,做事能顺利吗?

现在有些子女,成天让父母买菜、洗衣服、带孩子、打扫卫生,把父亲当做佣人,把母亲当做保姆。尤其是很多年轻人,因为是独生子,从小被惯坏了,觉得父母为自己操劳理所应当,甚至父母已是白发苍苍、满面皱纹了,还指使他们干这干那。

有的人不想做饭,就说一些好听的话:“妈,我特别爱吃您做的饭,给我做一顿吧。”明明是自己能做的事,却想方设法推给父母,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从前,有母女二人各背着一桶酸奶赶路。女儿不愿意背酸奶,就欺骗母亲说:“妈,您背着桶先走吧,我要去方便一下。”女儿故意在后面慢慢吞吞,就这样,在很远的一段路途中,母亲一直背着两桶酸奶弯腰行走。

这个女儿的后世,就是释迦美女耶输陀罗,以此果报,她怀孕居然长达六年之久,生产时也痛苦万分。

父母是非常严厉的对境,对父母必须要孝顺的传统思想,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都万万不能舍弃,而且,务必要让下一代懂得。

北京曾有个10岁的小学生,母亲生病了,他一直在悉心照顾,就连最麻烦的一些护理,也是他亲自在做。

很多人问他:“为什么你能这样?”

他说:“老师讲《弟子规》时,说‘昼夜侍,不离床’,所以母亲生病时,我要尽心尽力地照顾。”

前几年我也讲过《弟子规》,并劝请外面的佛友学习。刚开始有人不太理解,问我:“为什么您要讲《弟子规》?这是我们汉族的传统论典,您就是不讲,我们也懂。”

可是学了之后,不少人就开始流泪了,觉得父母的恩德确实很大,以前自己不孝顺他们,反而让他们受了很多苦,现在想回报父母的恩德,但他们早已不在人世了。

在古代,汉地非常推崇“百善孝为先”,对忤逆不孝者极为呵斥。可现在的有些学校,培养学生只盯着分数看,对他们的道德修养并不重视,这实在是当前教育最大的缺憾。

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

美国总统小布什的母亲也说过,做父母的要送给孩子三件最有价值的东西:一是良好的教育;二是树立一个好榜样;三是给他世上所有的爱。

可见,教育不单单是知识的累积,更需要心灵的教育、爱的教育、孝的教育。如果没有这个,教育就丧失了它的灵魂。

有些人觉得:自己明明是好人,但为什么很多事情都不顺?其实,你不一定是好人,认真观察自己,不要说其他的不善业,单单颐指气使父母的罪业,你造过多少呢?有这样的罪业,做事能顺利吗?

如何对待父母,我们每个人都要好好观察一下自己!

4.不恭敬父母,佛也曾遭报应

对子女而言,再没有比虐待父母更严重的罪业了。

《杂宝藏经》中记载,昔日佛陀在王舍城时,给比丘们说:“对于大恩父母,作一点点供养,获福会无量无边;作一点点忤逆,获罪也是无量无边。”

比丘们问:“这罪福之报是怎样的呢?”佛陀就讲了一个公案:

久远以前,波罗奈国有一位长者,他的儿子叫慈童女。长者很早就去世了,慈童女被母亲辛辛苦苦带大。长大之后,家里的钱财用光了,他就出去卖木柴为生,开始时一天可以赚到两个钱,慢慢又赚到四个钱、八个钱、十六个钱。每次赚来的钱,他都全部交给母亲。

许多人见他很聪明,就说:“你父亲在时,经常入海寻宝,你为什么不也这样呢?”

慈童女听后,就问母亲:“父亲能够入海寻宝,我为什么不能呢?”

母亲见他非常孝顺,应该不会离自己而去,就开玩笑道:“你也可以去啊!”

得到母亲的允诺,慈童女便打定主意,寻找旅伴,郑重向母亲告辞。母亲大惊,说:“我只有你这么一个孩子,入海寻宝太过凶险,你的祖辈都有去无回。除非我死了,否则,怎能放你走呢?”

慈童女执意不听,说:“如果您当初不允许,我自然不敢打这个主意。但母亲已经准许了我,为什么又阻拦呢?我现在非去不可!”

母亲见他去意已决,一边哭一边拽着他的脚,不让他离开。但慈童女掰开母亲的手,把脚抽出来,在此过程中,扯断了母亲数十根头发。母亲害怕孩子获不孝之报,只好放手。

他和伙伴一起入海了。但取得宝物返回后,却与大家失散了,只好独自一人四处漂泊。在流浪的过程中,因为业力牵引,他看到一座铁城,于是欢喜地走进去,结果发现这竟是孤独地狱。

他见到一个人头上旋转着巨大的燃火铁轮,白色的脑浆四处喷射。他就问那人:“你到底造了什么业,要感受如此痛苦?”那人说:“我以前损害过母亲,所以感得这样的果报。”

慈童女想起自己也损害过母亲,刚生此念,顷刻间燃火铁轮便落到他头上,他也如同那个人一样脑浆飞溅。在这个时候,他想到:“轮回中还有许多像我一样因损害母亲而感受此苦的众生,愿他们的痛苦,都成熟在我的身上,由我一人来代受吧!”

此念刚起,铁轮便腾空而去,当下他就从痛苦中解脱了出来。

这个慈童女是谁呢?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看了佛陀在往昔的遭遇,我们应该知道忤逆父母的过失有多么严重了吧!

5.父母需要你时,你在哪里

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从世俗角度而言,比父母更重要的事情是没有的。

在古代,儿女孝顺父母天经地义,可如今,子女在病榻前照顾重病的父母,常常被新闻媒体广泛宣扬,觉得这种行为比较特殊。其实,父母生病时,子女陪着他们输液、打针、拿药是理所当然的。但有些人父母住院了就雇人看护,自己什么也不管,整天说“我工作特别忙”……

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从世俗角度而言,比父母更重要的事情是没有的。想想你以前生病时,父母是怎么照顾的?他们心急如焚,半夜把你背到医院,衣不解带地看护你,现在他们生病了,你能做到吗?

古人不像我们,就算贵为皇帝,他们对父母也会细心服侍。汉文帝刘恒的母亲生病了,他一直在她身边照顾。药煎好时,他总是自己先尝一下烫不烫,不烫了再端给母亲。母亲病了三年,他就三年中没有离开。

我小的时候,有一次半夜生了重病,母亲抱着我连夜翻过很多山,跌跌撞撞走了几十里路去县城找医生。换成平时,她晚上根本不敢过森林,但为了救我的小命,她什么也不顾了。

想到母亲的恩德,我有时感到很惭愧,自己没有为她做很多事情,也没有很多时间陪在她身边。母亲平时如果生病,或者需要做些事情,我因为实在很忙,确实也做不了什么,只有上课前抽空去看看她,哪怕有时只有短短几分钟,她也觉得是一种安慰。

虽然母亲一个字不认识,但能背诵《极乐愿文》《普贤行愿品》《度母赞》等,在我小的时候,她就教给我了。所以我始终觉得:一个不识字的人,光凭记忆就能记下这些,是不容易的。

老年人的心,跟年轻人的完全不同,他们非常脆弱,亲人偶尔说话重了一点,对他们的刺激会相当大;而简单的一句安慰话,却会让他们开心很久。

如何关心父母,特别是当他们生病了,需要照顾、安慰的时候?我们应该好好想一想。

6.绝对不敢轻视老年人

“什么是最大的财富?什么是最大的快乐?什么是第一美味?什么最为长寿?”

“信用是最大的财富;修正法是最大的快乐;诚实语是第一美味;法身慧命最为长寿。”

《杂宝藏经》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往昔,印度波罗奈国流传着一个陋习:当父母年老时,就将他们活埋,以节省食粮来养活子息。时间一久,竟成了这个国家的法律。

有个大臣非常孝顺,对这条法律实在不能认同,总希望有一天能够改正它。后来这个大臣的父亲老了,他便偷偷在地下建了一座密室,将父亲藏在里面,每天以上好的饮食供养父亲。他这份孝心,感动了天神现身前来相助。

天神手中拿了一卷纸,来到波罗奈国王的面前,对他说:“这张纸上有四个问题,如果七日内能解答出来,我就拥护你和你的国家;如果答不出来,我就把你的头劈成七块!”说完,就立刻消失了。

国王紧急召集群臣共同商议,然而,大家望着纸上的四个难题,绞尽脑汁还是束手无策。随着期限一天天逼近,国王急如热锅上的蚂蚁,于是他将问题昭告天下,凡是能够找到答案的人,就能得到最大的奖励——不论有什么要求,国王都会答应。

天神到底给了国王什么难题呢?“什么是最大的财富?什么是最大的快乐?什么是第一美味?什么最为长寿?”

大臣见到这四个问题,立即跑回家询问密室中的父亲。果然,父亲一一给了圆满的答案:“信用是最大的财富;修正法是最大的快乐;诚实语是第一美味;法身慧命最为长寿。”

大臣将答案告诉国王,国王顺利通过了天神的考验。国王高兴极了,便问他:“这些答案是你自己想的吗?还是谁教你的呢?”

大臣坦白道:“请大王饶恕,我违反了国法,把父亲私藏在家中,是他回答这四个问题的。”接着他又说:“既然您得到了想要的答案,我别无所求,只希望大王能废除‘活埋年老父母’这条法律。”

国王听后深受感动,不仅废除了这条法律,还另加了一条:“凡是不孝顺父母的人,将治以重罪。”

所以,人老了,千万不能认为他们就糊涂了,什么事情都不跟他们商量。老人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思想比较成熟,有些老人还有佛法的修证境界,因此,我们一定不能轻视老年人。

藏地有句俗话说:“老年人是个宝,如果某地老年人多,说明那个地方有福气。”

7.听老人言没错

心思太多,琐事也会随之增多;琐事一多,最后大多不能善始善终;若不能善始善终,则不但于己有害,也会招致别人的嘲笑。所以,不要让心思和琐事太多,是我的忠告。

年轻人教育老年人不合情理,但老一辈教诲下一辈却应当应分。

藏地著名大德土观·洛桑却吉尼玛,为了利益年轻人,曾写过一篇《世间规之忠言》。我特将此翻译出来,与大家分享:

1.心地正直固然很好,但如果过于正直,在此污浊不堪的末法时代,就会像乞讨者的猴子般被人戏弄。因此,把握好正直的尺度,是我的忠告。

2.能说会道、能言善辩固然很好,但如果何时何地都口无遮拦,滔滔不绝地夸夸其谈,那自己内在的一切,就会被别人一览无遗。因此,把握好说话的分寸,是我的忠告。

3.韬光养晦、大智若愚固然很好,但如果过于保持缄默,任谁都不知道自己内在的智慧,就会像暗暗涌动、却不为人知的甘泉般不起作用。因此,把握好外显与内敛的尺度,是我的忠告。

4.虽然世人都说嫉恶如仇很好,但如果经常无缘无故地发起强烈的无名火,就会像看门狗一样,与所有人结仇。因此,不要轻易动怒,是我的忠告。

5.嘴甜心善固然很好,但在这个好人不受待见、坏人称王称霸的时代,过分善良软弱却会被人蔑视与欺辱。因此,掌握好软弱与强硬的分寸,是我的忠告。

6.不贪钱财固然很好,但在这个不名一文的乞丐会遭所有人唾弃、大户人家的走狗却被奉为上宾的时代,适当地积攒一些财物,是我的忠告。

7.短斤少两、不讲诚信的奸商行为,会搅得整个国家都不得安宁。摈弃贪求暴利、实则无义之不良经营方式,君子积财,取之以道,是我的忠告。

8.善于理财固然很好,但如果一毛不拔、吝啬成性,就会众叛亲离、于己不利,像守护宝藏的饿鬼一般孤立无援。因此,掌握好积财与施舍的尺度,是我的忠告。

9.朋友众多、交际广泛固然很好,但秉性恶劣的朋友却会把自己引向邪路,最终毁坏自他,以致双双坠入洪流般的险境。因此,交往的朋友不要搞错,是我的忠告。

10.无喜无忧、心态如如不动的人虽然很少,但若过于喜怒无常,就会遭人轻视、唾弃,以致失却友伴。因此,保持心境的相对稳定,是我的忠告。

11.如果对信任、投靠自己的亲友,都暗中算计,毫无怜悯之心,像野狗一样不知好歹,这种对投靠者都敢欺哄吓诈的人,就是所谓的无愧者。因此,知耻有愧、值得信赖,是我的忠告。

12.当面吹捧赞叹、阿谀奉承,背后说三道四、指责过失,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一张嘴巴吐出两根舌头,就像毒蛇一样可恶。因此,人前人后都不要说得太多,是我的忠告。

13.凡事都唯唯诺诺、点头称是,事后也言出必行的人十分罕见。答应得越爽快,就越容易弃之脑后或拒不执行。所以,不要随便相信那些轻易承诺的人,是我的忠告。

14.心思太多,琐事也会随之增多;琐事一多,最后大多不能善始善终;若不能善始善终,则不但于己有害,也会招致别人的嘲笑。所以,不要让心思和琐事太多,是我的忠告。

15.受到众人恭敬时,要把握住自己;遭到众人排挤时,也要奋发自强。独立自主,是我的忠告。

以上内容,是关于世间法的部分。关于佛法的内容,将在别处宣说。无论是否有人听从,以上所述,都是本人以利他之心而写成的。

愿吉祥!

8.最大的孝顺是让父母不再怕死

很多人为了报答父母,拼命地赚钱,希望父母晚年过得好一点。其实,孝顺不仅是让老人衣食无忧,享受天伦之乐,更要帮他们打消对死亡的恐惧。

藏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不识字的老木匠,妻子早已过世,他和孝顺的女儿相依为命。

一天,女儿遇到一群云游的喇嘛,为首的喇嘛为她开示了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的功德,激发了她死后往生那里的心愿。从那天起,女儿不停地祈祷阿弥陀佛,心灵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和平静。

后来,老木匠的身体变得很衰弱,已经无法工作了。女儿告诉父亲:“您应发愿往生西方极乐净土,那儿没有痛苦和烦恼。当死神召唤您离开这个世界时,您就可以到达那永远的喜悦和宁静之处!”但是她至诚的恳求并不被父亲接受。

女儿暗自思忖:“阿弥陀佛发愿要接引任何一位忆念他的众生。

我确信死后将能往生净土,但我该如何帮助父亲,将他的心也系念在那里呢?”在向阿弥陀佛祈求后,她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一个妙计。

她对父亲说:“有一位叫阿弥陀佛的喇嘛,住在太阳落山的那边,想请您帮他设计一座壮丽的宫殿,还要您亲自去监工。您可以满足他的请求吗?”

老木匠骄傲地回答:“女儿啊,你看见我推卸过任何一项建筑工程吗?不论它是大是小,我一定会设计好,然后亲自监督完工。”

女儿非常高兴,知道从那刻起,父亲只会一心想着阿弥陀佛的宫殿。接下来,她告诉父亲要专注于阿弥陀佛,还有他极乐世界宫殿所需要的一切事情……

由于女儿的善巧引导,一开始对极乐世界没有信心的老木匠,因为日日夜夜的挂念,时时刻刻惦记着要去那儿,最终也被阿弥陀佛接引到了他的乐土。

所以,有智慧的人能够运用各种方便,让身边的人不知不觉地行持善法。

比如,如今汉地许多人喜欢练瑜伽,倘若你有能力,可以开一个瑜伽馆,墙上挂一幅阿弥陀佛像,要求学员首先观想、祈祷这位“瑜伽祖师”,并把顶礼编排进瑜伽动作。这样,许多人在练瑜伽时,顺便也会积累许多功德。

其实,放眼周围,不少人就像那个老木匠一样,非常执著自己的工作和感情。如果他们能以这种精进来忆念善法,毫无疑问定会解脱。古大德曾说:“佛念若如情念,则成佛有余。”法王如意宝也常说:“如果像思念恋人一样思念阿弥陀佛,朝如斯、夕如斯,此人决定能往生极乐世界。”

同类推荐
  • 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的主要信仰之一,其间经过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佛教博大精深,各种典籍浩如烟海,这些往往使初学者望而生畏。针对这种情况,本书采用了符合现代人知识结构和快节奏生活特点的问答模式,将艰深晦涩的教义和纷繁复杂的宗派传承历史一目了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您轻松阅读。
  •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是为佛教、特别是禅宗极为重要的经典《坛经》进行注释解说的著作,也是《坛经》“笺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书搜集资料丰富,注释严谨,以“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的标准,详细解释阐述《坛经》本义,使《坛经》奥义清晰可读。
  • 禅意人生

    禅意人生

    本书的内容性质,是以禅法的观念及禅修的方法,通过深入的体验及简明的介绍,推广到人间的现实生活中来,以期使得不论年龄性别、职业层次、教育程度的社会大众,都能分享得到挥法的利益。若能定时禅修者,本书中提供了基本的撵坐方法;若是忙碌异常的人士,也不妨试著用本书中介绍的禅修观念,调整自我,消融自我。
  • 顿悟开承地

    顿悟开承地

    本书是中国禅都文化丛书之一,讲述惠能不仅是佛教禅宗派的六祖,是佛教的一位大师和领袖,而且是中国禅学文化的创始人,是中国和世介思想史、哲学史上重要地方的思想家、哲学家。特别是,他创始的禅学文化,典型地体现了珠江文化的传统特质,尤其是在中古兴旺时期的思想文化意识,体现了珠江文化在古代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标志着珠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的明显区别,创造了与孔子的儒学、老子的道学并驾齐驱、广传天下的一套完整哲学——禅学。
  •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本书是加措活佛首部作品,也是他首度公开分享生命沉淀的轨迹与感悟。本书完成之后,受到《西藏生死书》作者索甲仁波切和北京大学哲学系楼宇烈教授的大力赞赏,并被谢娜等人列为必读书。全书共分九个章节,以人生、情感、信念、生活、爱、快乐、幸福、智慧、情绪为主题。教我们如何对待生命中的困惑与迷茫,增强面对世事无常的内在力量。
热门推荐
  • 七世劫情

    七世劫情

    他是来自地狱的使者,他是让人闻风丧胆的死神,他陷入七世的轮回之中,只为劫到她的爱,梦中悲伤的眼眸,三生石下执着的誓言,是爱还是恨,是情还是劫?他是谁,她又是谁?他附身凡人后失去了记忆,遇到她,却不爱她,娶了她,却为了折磨她,是上天的作弄吗?最后一世的机会,爱要如何开始??
  • 须知单

    须知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雪辉逃爱

    雪辉逃爱

    来到未知的异世里,她遇到了他。看似温柔,其实淡然的她,会否与他相守白首?风流倜傥的他,为她心动,却得不到她的芳心。有才子之称的他,却因误会与她错过。诡谲邪魅的他,在寻找她时,与她擦肩而过。时而可以逃避,选择漂泊,可以为一个人,选择宽容与温柔,唱断了的那首人生若只如初见。如果可以,蜕尽一切,即可淡然安静,他能否放下过去,与她相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北山孤王极道人生

    北山孤王极道人生

    为什么最后立于武道之巅的人会说出“天下无敌是诗人”这样的感叹?看我的朋友北王胡不肖的人生,你大概会重拾心底的力与情。士为知己者荣。
  • 黄庭坚诗论

    黄庭坚诗论

    黄庭坚及江西诗派堪称宋代艺术特色的代表者,本书对其进行研究,观点鲜明,论述充分,有较高出版价值。
  • 中华百年百篇经典散文

    中华百年百篇经典散文

    煮海为盐、披沙拣金,本书遴选的20世纪近百位顶尖作家的100篇散文精品,每一篇都堪称令人神醉的美文。那“析义理于精微之蕴,炼字句于毫发之间”的佳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中华散文创作的实绩,代表一个时代的水平。 为了编选出真正传代的美文,为了使中华百年百篇“经典”散文名实相副,我们坚持自己的操守和良知。不选违心之作,趋炎附势、诘屈聱牙、故弄玄虚、孤芳自赏、无病呻吟的作品,在这本书中绝见不到踪影。增删五次,反复推敲之后,读者见到的是一个“唯美、唯趣、唯真”的中华百年散文选本。
  • 重生嫡女为王

    重生嫡女为王

    穿越而来的莫清涵,面临着重重险境:她是护国侯府的嫡子,却非蓝颜。帮助含冤屈居家庙的娘亲脱离家庙,再次夺回掌家之权。帮助姐姐退掉那个顽劣残暴子弟,再找一门好婚事。帮助被陷害贪墨的外公翻案,重振忠义伯门楣。同时还要阻挡来自二房和家里那些妾室的挑衅和陷害。更要想方设法隐瞒自己女儿身份。备修炼自己柔弱的身体,捡起自己的武功。
  • 荒仙录

    荒仙录

    一场探险活动,却让他意外的躲过了一场劫难,经历万载,一个天才被打压的世界,一个无人知晓的盘古之命,一切从这里开始……
  • 愿我如月君如星

    愿我如月君如星

    她原是21世界穿越而来的女子,变成了女尊世界里的奸商。他受尽折磨,受尽侮辱。那次,她被下了药,而他,正是那解药之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拖着拉杆箱闯古代

    拖着拉杆箱闯古代

    穿着轮滑来了个空中飞人,莫名就带着一大堆现代物品穿越到古代,本以为身穿她不会那么倒霉,却也逃不过命运的捉弄身陷王府、本着安稳度日的心态,对着那群侍妾一忍再忍,她们却得寸进尺、羞辱、谩骂、栽赃、陷害、最后更是差点剥了她的一层皮,我生两世,岂容你们侮辱?!在三国盛会,她天马行空的表演惊呆全场,拴住多少人心?事后她疯狂休夫,又是如何震惊天下?————————“这到底是什么?你最好如实交代!”某人满脸冰霜,而那小小身影却是盯着他手里的东西皎洁一笑、“王爷,火气太旺,影响它散热,小心爆炸喔!”(保证完本,放心入坑,o(∩_∩)o求求收藏,打赏和票票,戳!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