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9000000003

第3章 谈古论今说家事(2)

据曾国藩回忆说,他从五岁起就在父亲执教的家塾里读书,直至二十岁那年才离开家乡,到衡阳唐氏家塾去求学,儿时父亲循循诱教的情景,他无时不牢记于脑海。曾麟书还反复告诫其子弟,给他们讲读书是为了光大曾家门第,是为了尽忠报国,是为了做一个明理君子的道理。他认为,读书要有收获,有长进,首先贵在有恒。他说:有志进取亦是圣贤;如果能有志,就能读好书,就能做到代圣贤之言,孝悌之心,仁义之理,皆能透彻。他特别嘱咐曾国藩兄弟,只管专心读书,其他事情一概不要去考虑。他曾分别给应考的曾国藩,曾国荃,曾国华去信,要他们临切揣摩墨卷,一心读书,切莫分心外务,因为心志不专则业不精,心驰于外,则业荒于内。此不可不知所戒也。他甚至要求已在京做官的曾国藩,祖父去世后不必回归,家中一切不必挂牵,嗣后尔写信,只教诸弟读书而已,不必别有议论也。

曾麟书虽然对于家事没有太大的热情,但是对于子弟们在学业上的点滴长进都看在眼里,无论是哪个孩子在学业上有所进步,他都会因势利导,给予鼓励。如曾国荃在其兄曾国华的帮助下,文章大有作为,他便立即写信给长子曾国藩表扬曾国荃。只要曾国藩兄弟专心于学,并且学有长进,他总是为他们多方创条件,从不吝惜钱财。在当时,曾麟书兄弟俩虽继承了父亲曾星冈艰苦创业得来的较为富足的家产,但他要负担五个儿子读书的所需费用,经济上也并不十分充裕。但只要是儿辈读书所需,他都尽力支付c曾麟书从自己多次应试的实践中认识到,要想光大门第,金榜题名,就得求读《四书》、《五经》,就得讲究制艺字,就得讲究作八股文或时文。他在家书中反复训导曾国藩兄弟,一定要把这一层道理弄明白,铭记在心,否则就是不务正业,读书也就会白费心,徒劳无益。

对于曾麟书的苦心教导,曾国藩兄弟均是谨守不二。尤其是作为长子的曾国藩,在教育子孙读书做人上,总结了祖父和父亲所制定的一整套方法,而且加以继承和发展,在家教方面有突出的成就。

曾麟书在督教曾国藩兄弟读书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了现实可行的经验,就是对受教育者须循循善诱,不重在求速成效,而在于教之有常,学之有心。教之有常,自然有效,学之有心,业必有成。在他的晚年,由于曾国藩兄弟大都取得了功名,从而他表示要把教导孙辈和管理农事的责任继续担当起来,仍然是杜门不出,课孙子,检点农事,守吾之拙而已。

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无疑,曾麟书做到了这一点。他除了呕心沥血“积苦力学”、教子读书外,最大的特点是“孝”。曾国藩祖父曾玉屏治家极严,一家大小,包括大他7岁的妻子、曾国藩的祖母王氏在内,见了他莫不屏神敛气,毕恭毕敬。曾玉屏对曾国藩之父麟书、叔父骥云兄弟管教严厉,对长子曾麟书责求尤为苛刻,“往往稠人广坐,壮声呵斥,或有所不快于他人,亦痛绳长子,竟日嘀嘀,诘数愆尤,间作激宕之词”。而曾麟书对父亲总是“起敬起孝,屏气负墙,蹴腊徐进,愉色如初”。常言道:久病无孝子。但曾麟书几年如一日,对病倒卧床的父亲服侍得周到细致。

曾玉屏晚年患了中风病,以致瘫痪,卧床不起。到了第二年冬天,病情加重,连话也不能说。需要什么东西时,只能用眼睛示意。即使非常痛苦时,也只能皱皱眉头而已。曾麟书从早到晚服侍其父,很能体会老人的意思。夜间陪在父亲房中服侍他睡觉。曾玉屏本来就不忍心频繁地将照顾他的人唤醒,而其他的仆人又不能尽心称意。所以,夜间照顾曾玉屏的事情就落在了曾麟书身上。

曾玉屏一夜要小解六七次,曾麟书常常在暗夜里聆听父亲的动静,适时将便器送上。寒冬时节,曾玉屏需要大解时,曾麟书即以身躯为父亲遮挡风寒,亲手替父亲洗净弄脏了的内衣内裤,换内衣内裤时,也尽量不将父亲翻动得太厉害。整个晚上,都屏声息气,轻手轻脚。第二天白天,曾麟书的弟弟接替照顾父亲,其侍奉恭敬周到也如同曾麟书一样。久而久之,那些孙子、孙媳妇们,无论内外长幼,都为曾麟书的精神所感动。大家争着为曾老爷洗涤弄脏了的衣物,不以为臭,反以为乐。有时还用竹椅将曾老爷抬到庭院中,大家做些游戏,每个人都使出自己的一套花样尽量使老人家快乐些。

曾玉屏病了三年多,这期间,曾麟书没有睡过一夜安稳觉。时间越久照顾得越周到,态度越恭敬,而这时的曾麟书,也已是年及花甲的老人了。

曾麟书在晚年曾自撰一联,抒发其志:粗茶淡饭布衣衫,这点福老夫享了;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些事儿曹当之。

百方检饬照后人

曾国藩的母亲江氏,生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年长丈夫五岁,逝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随其夫改葬本邑台洲道士峡。江氏为湘乡处士江良济之女,系继配熊氏所生,乳名“怜妹子”。出嫁后因丈夫曾麟书排行老四,故人称麟四嫂,后称江夫人。

江氏容貌秀丽,很少有脂粉习气。少时跟她的母亲即曾国藩的外婆学会了纺花、加麻线,养成了勤劳、节俭的好习惯。至十多岁时,烧茶煮饭样样都能干,俨然一个男孩子。她没有进过学堂,却认得一些字。由于曾国藩的祖父曾星冈经常往返于湘乡与湘潭之间,而道常恬(中沙镇道常村)下瓦屋正是荷叶大界通往湘乡、湘潭的必经之路。曾星冈路过此地时,总要到江家看望一下江良济。有一次,曾星冈带着曾麟书去湘乡,还在江家住过一夜。

因此,曾、江两家早有交情。嘉庆十一年(1806年),曾麟书已十六岁了,江家请人做媒,将女儿许配给曾家,十三年(1808年)正式完婚。

江氏家族尤其是曾国藩的外祖父江良济对曾家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江良济本是湘乡处士芋,号云峰。江氏迁到湘乡后的历史充满了传奇色彩。本来,江良济的祖父积蓄颇多,在当地是个有名的富人。江良济的父亲江宏辉本是国学生,颇有豪侠气概,加之家业丰厚,因此远村近邻都很敬重江氏一家。比起曾家来,显然要富裕得多。江宏辉的几个儿子靠着上两代人的积蓄,各分得一份不小的家业,“撑持门户,异官而居”。而江良济一心读书,立志考取功名,无奈与功名无缘,虽多次参加考试,但都名落孙山。经受多次科场失败的打击,江良济决心“弃场屋为族之领袖”,于是“轻财好义,家遂中落”。江良济有着山里人铁一样的性格,“虽然贫困不遏,其志未少损”。将女儿许给曾家后,他对女婿曾麟书寄予厚望。他曾对女婿说:“吾人为学,苟能不以外物移其志,不以世不录用向迂其业,但优游渐渍,自能得乎?古人深造之义,吾知汝固能力学者,汝后嗣昌大有成,足以重为吾道之光,勉乎哉!

当及她戚之也。”就是说,一个家族、一个人的发达不是猝然可成的,而要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像跑接力赛一样,不能停下来。这就是“深造之义”。曾国藩的母亲江氏,可以说集中了中国传统女性的许多优秀品德。

她生长于寒微之家,入曾家后勤俭简朴,贤良淑惠;她的娘家人朴实无华,对曾国藩兄弟的影响不可低估。她与曾麟书结婚四十多年中,先后生有九个子女,除两个女儿夭折外,全家十多口人的衣食都由她一人操持。这么个大家庭,吃穿等事筹划极不容易,但她把这些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丈夫曾麟书不时为家中人口众多忧郁烦闷,江氏常以宽广的胸怀温方劝慰。这贤德性格都是她的娘家就已经形成了的。她的家境相对于曾麟书家来说要贫寒一些,其上有父母,前有两个哥哥,后有一个弟弟,这使得她在娘家就养成了一种勤劳俭朴的习惯,她将这种思想作风直接带到曾家,给予曾国藩兄弟以极大的影响。曾麟书十分敬佩岳丈,常携妻儿造访江家。曾国藩十岁时,还曾到外祖父门下读书(江良济在家设馆课徒,招收了几百门生)。江良济家旁有一口水井,据说有一次,曾国藩跟外祖母去提水,与表弟相挤,掉进了井里,幸被江良济救了出来。江良济晚年信佛,认为这是江家与曾家的祖德相报,并从外孙掉进井里险些“浸死”二字的谐音预言:外孙将来一定会成为“进士”。后来曾国藩果真成了进士。

道光十四年(1834年),曾国藩考中举人,曾麟书又携妻儿拜望已经八十五岁的岳丈。曾麟书让儿子曾国藩将他中举的试文拿给外公看,江良济细细阅读,大加赞扬,对女婿说:吾过去就知汝后代力学有大成,足以为吾道之光,这无非是其发轫耳。

中举才仅仅是个开始。这既是肯定,又是鼓励和更高的期望。江良济的话给曾麟书、曾国藩父子留下了一生都无法忘怀的印象。

后来,曾麟书为岳丈刻写墓碑时,还满怀敬意地叙述这些事,并说:“享年已八十五矣,其志之不衰如此。”

充满神话降凡尘

曾玉屏生有三子。曾麟书排行老大,老二早年夭折,老三曾骥云没有儿子,传宗接代的希望就寄托在曾麟书身上。已育有一女的长媳再次怀孕后,一向不信占卜的曾玉屏,迫不及待地请算命先生卜筮男女,不料卜了个女孩。他急得焚香告祖、求神许愿,只求生个男婴。

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日(1811年),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荷叶塘:当时湖南地方俗称的行政区名,相当于乡、镇。白杨坪,一株苍老巨大的白果树覆盖着一处不大的院落。

清晨,一位须发皆白的古稀老人迟疑地推开房门,抬起头不解地看着天空。漫天雾气,喷薄欲出的朝日把她的微曦透入层层晨雾,秋木瑟瑟,红叶满地。老人习惯地拿起扫帚,慢慢地打扫落叶。猛抬头,看见一条巨蛇从房子上蜿蜒进入院落。老人不禁一惊,定神一看,原来是房后白果树旁的那株老藤,攀缘着白果树,将藤身盘过正房,进入了院落。一刹之间,老人想起醒前做的一梦:云遮雾罩,阴霾满天。雾气之中,一条巨大的蟒蛇在空中盘旋,呼地一下降至院子上空,盘旋一周,慢慢将巨大的蛇头探入房门。大蟒双目闪光,浑身黝黑,嘴里吐出血红的信子,嘶嘶有声。老人吓得猛然醒来,却是一场惊梦,浑身冷汗,再无睡意。于是,披衣下床,听了听,金鸡唱晓。心里七上八下,打开房门,犹觉似梦非梦。适才藤影一晃,梦境与现实油然相连,更是心惊肉跳。

正在左右狐疑,西厢房里传出“哇——哇——”的婴儿哭声。随之,呀的一声,房门开处,老伴颤悠悠地走过来说:“孙子媳妇生了,是个胖崽!”

老人慌忙随老伴进入西屋。红烛光下,孙媳妇抱着初生的婴儿。婴儿头脸正大,双目似睡似醒,肤色光亮晶莹,在昏黄烛光里,犹似梦中的蟒身之光。老人浑身打个寒战:“这事怪了,此子莫非巨蟒转世!”

于是,老人把刚才的梦境讲给大家听。大家听得心里直发虚,不知是福是祸。

原来,这位古稀老人是曾国藩的曾祖父曾竞希。此种梦兆生贵子之事,史不绝书,真假难辨。而彼时彼刻,毋宁说是曾氏家族对这一男孩无限希冀的幻化。这一男孩正是曾国藩。

老人见子孙们个个狐疑不定,便欢天喜地地说:“当年郭子仪出生时,他的爷爷也梦见大蟒临门,郭子仪还不是成了唐朝兵马大元帅,成了大富大贵的名臣名将。今天蟒蛇进入我曾家门,崽伢子正好降生,这不分明是又一个郭子仪降生吗!我们曾家的发达,要应在此子身上了!”

老头子如醉如痴,曾家子孙又是极孝顺的,老爷子既然说是蟒蛇转世、郭子仪再生,自然无人敢提反对意见。加上此子出世,曾家四世同堂,当年曾祖竞希公七十岁、祖父玉屏三十七岁、父亲麟书二十一岁,祖孙都还少壮。于是,全家欢天喜地,杀鸡炖米,热烈庆祝四世长孙的降生,盼望他为曾家耀祖光宗。

大家借着初升的秋阳,看着盘环在大白果树上的那株古藤,躯盘枝曲,仿佛真是一条左右蠕动的怪蟒。

此后,巨蟒降生曾家的传说纷纷扬扬,流传在那古老神秘的高嵋山麓,流传于湘乡、衡阳偏僻的山村中。

转世之说,在古老封建的国家里,太一般了!帝王们都说自己是真龙天子,也就是金龙转世,受命于天。皇后、皇妃自然都说自己是凤凰转世了。文臣呢?都说是文曲星、太白星下界;武将就说是武曲星、白虎星下凡。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是一百零八个星宿下界。连平常百姓,男的说是牛郎星、女的则是织女星、是七仙女。“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是人都是星,都是转世来的。这个虚幻的理论自然也适合曾国藩,一点也不奇怪。

曾国藩四岁那年,七十四岁的曾竟希没有看到吉梦成真便离开了人世。而他留下的梦却给曾国藩的一生罩上了神秘的色彩。有说,曾家后宅有株古树被一苍藤所缠已经枯槁,曾国藩出生后,树滋藤荣,又活了过来,垂荫竟致一亩。特别是苍藤形状矫若屈蟠,鳞片层层,与曾竟希梦中所见十分相像。其后,曾国藩得志顺遂时,此藤便枝繁叶茂;失意困厄时,此藤便枯槁凋零,这是由于曾国藩乃巨蟒投胎,与此灵藤相应。连曾国藩后半生所患的百医不治的牛皮癣,也被看作是巨蟒“鳞体”的根据。

曾国藩自幼即知这个蟒蛇的故事,但他只当作故事听,并没有把故事同自己连在一起;但他又朦胧觉得自己似乎不凡,将来能做大官,这多是从家里人和乡里人对他另眼相看的目光中悟得出来。

关于曾国藩是蟒蛇转世的传说,从别的故事中还可以得到印证。有一年,他人塾读书。整天埋在“子日”、“诗云”里,非常烦闷。正月十六到了,乡下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母亲带他去外婆家。一大早舅舅就划船来接,如小鸟放出笼,他高兴极了!于是同母亲、妹妹上了小船,小船慢悠悠地在江上划行。天气好极了!初春的阳光照耀着湘东群山,竹树苍翠,山岩青黄斑驳。

曾国藩时而看着远去的山峦,数着峰顶;时而伏在船边,数着游鱼。水草青青,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气。突然,母亲一声尖叫:“蛇!”小船随着母亲的叫声一个歪斜,专注着江水的曾国藩“扑通”一声掉进江水里。母亲和舅舅大惊失色,急得要跳水救人,却见孩子抱着一根木头稳稳地浮在水上。舅舅把船轻轻划过去,伸过船桨把曾国藩拉到船上。母亲睁大眼睛说:“刚才明明是一条大蟒蛇游过来的,怎么会是一个木棒!”

这件事传开,又成了曾国藩“巨蟒转世”的根据。

曾国藩长了一身的蛇皮癣也成为他是“蟒蛇转世”的根据。曾国藩的满身蛇皮癣疥,被人说成是蟒蛇的鳞片,初时尚无多大痛痒,三十五岁之后,癣疥一天天严重,奇痒无比。曾国藩或坐或卧,皆不断抓挠,煞像个猢狲。曾国藩终生有个围棋癖,他一边下棋,一边抓背挠腿,只见皮屑飞扬,一局下来,周围地上、棋盘桌案上到处是皮屑,像下了阵小雪。

同类推荐
  • 刀锋上的圣人:范蠡的算盘

    刀锋上的圣人:范蠡的算盘

    对于范蠡,历史对其描绘的笔墨并不多。他藏在卧薪尝胆的故事之后,匿于才子佳人的传说之中。在动荡的春秋风云当中,他虽不是最耀眼的明星,但他的处弱图强、进退得时、聚财行德,却可称为千秋万世的典范。这个世界上,总有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所以人们似乎很难想象,一个男人如何在既不愤世嫉俗,又不同流合污的心态下摘走政商两界的无上成就。不,最令人骄傲的,他还赢得了那位倾世红颜的浓情爱恋。
  • 与郑和相遇海上

    与郑和相遇海上

    绕过好望角世界第一人,揭开人类“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开辟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破解郑和船队之谜。人类“大航海”先驱郑和下西洋六百年祭(1405-2005)!“既是一部弥足珍贵的学术著作,又是一部语言精美的文学读物,更是一部弘扬我国古代文明的极好教材!”
  • 曾国藩全书(第七卷)

    曾国藩全书(第七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十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十

    本文主要讲述了林则徐、关天培、魏源、曾国藩、左宗棠、洪秀全、李鸿章等名人之事。
  • 中国古代三大女王

    中国古代三大女王

    王咏星编著的《中国古代三大女王就是这么霸气》讲述了:历来,至高无上的皇位都是男人的专用品。可是,吕雉、武则天、慈禧,这三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三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人,却能把国家大事和男人们控制在股掌之间。她们究竟是怎样的女人?究竟是什么让这三个女人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屹立不倒?接下来,就让《中国古代三大女王就是这么霸气》带着大家一起揭开蒙在这三个神秘女人脸上的面纱!
热门推荐
  • 萌宝示好:爱上顽皮妻

    萌宝示好:爱上顽皮妻

    她不过是幽默了点,结果被他捉进豪门!被欺负了不说,竟然还想娶她!小白兔婚后摇身变成小野猫,公婆是浮云,小姑子围着转,情敌来一个削一个!“宝宝啊,如果妈咪和你爹一起掉河里,你会怎么做?”某女挑眉问。“跑……”“如果你爸要打你妈咪,你会帮妈咪的吧?”某女等着宝宝将功赎过。面瘫宝,“跑……”某女呃一声后抄起鸡毛掸子,“你就知道跑跑跑!妈咪要打打打……你!”宝宝抖擞!“跑去找警察叔叔!”
  • 百科农女

    百科农女

    出国旅游的邵家媚被植入芯片,从此变成一个无所不知的人,但同时也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在这个落后的村庄,她依靠芯片给予的知识让自己温饱,但面对不堪的流言与乡邻的指责却无能为力。那个与她妹妹一模一样的女孩让她不忍心离开,但同时也让她对嗜赌的父亲与两个年幼的弟弟负起责任来。在这里她能依靠谁,又能否回到自己的世界,一切都是个未知数。他本是一个走商,奈何一见佳人误终身。第一面他以为她是落入凡尘的仙子,第二面他本有机会接近她,但奈何他身边已有人相帮。再见之时她身处困境,他竭力想帮,却未让佳人相知。他们是否有机会相知相爱,一切皆看缘分。
  • 妖王令:独宠逆天妃

    妖王令:独宠逆天妃

    妖王有令,独宠一妃,愿为妻奴,万世万万世。妖妃逆天,誓破苍穹。她拥有赵氏最尊贵的血脉传承,却惨被族人暗害,命丧深海。再次睁眼,她是相府二小姐,母亡,父渣,她誓要逆天,对胆敢藐视迫害她的人们,还以颜色。他是有着神兽天凰血脉的绝色王爷,桃花俊目妖魅无双,却独锁她一人。他是封印于圣戒之中的妖龙,万年修行,终得仙道,却因爱上她,生断仙根,沦入妖途。
  • 无限之破世王者

    无限之破世王者

    无限+重生,一个从末世之中重生的宅男,从前世的小人物,在今世,逐渐强大,在强大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秘密,但是,末世真的只是终点吗?
  • 狂霸武神

    狂霸武神

    平凡少年得到三界最强宝物,纵横天下,踏上巅峰!神通震天,万族臣服!
  • 影评范文点评

    影评范文点评

    《影评范文点评》结合多年考前培训教学经验,全面解析了影视艺术类专业考试的难点——影评写作的应试策略。本书收录40余篇优秀影评范文,并附有对范文的详细点评,以帮助考生提高影评写作的能力。
  • 守护甜心之樱梦花雪

    守护甜心之樱梦花雪

    她,原本天真而活泼。却因一次背叛而失去一切!被命运折磨她从各种的艰难中度过,她现在还会像以前一样天真无邪吗?又有没有人让她变回以前活泼的她呢……
  • 一辈子可以有多长

    一辈子可以有多长

    人生最大的无奈,便是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吧?我十四岁那年,我说:只要我努力,会好的…十五岁那年,我说:为什么你们就不能相信我?十六岁那年,我说,活着你们不信任我,是不是给你们一具尸体你们才信我?十七岁那年,我说:我想要的只有自由而已,我愿意付出全部,什么代价都可以。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十八岁那年,终于、自由了。可是慢慢的才发现,这当真是我想要的麽?这不过是从一个漩涡中出来转投另一个漩涡而已…
  • 国民老公绯闻妻

    国民老公绯闻妻

    做个明星助理容易吗?林冉掰着手里的筷子吐槽:什么狗屁国民老公,人前一根光鲜的草,人后渣到恨不得踹上两脚。可有什么办法呢?为了养家她跟上了一个巨星,从此沦陷在淫威之下……音乐小才女变脚夫,扛包、递茶、给花边新闻擦屁股。林冉忍无可忍咆哮一声:“尹峰你个死变态,老娘不伺候了!”尹大明星含蓄一笑:“抱歉,你签的是终身的合同,无路可逃。”麻蛋!这悲催的人生……
  • 五维仙境

    五维仙境

    瀚海万里,止于岸!繁华三千,一世轮回!时空四度,加一维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