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20200000030

第30章

元清有些想打破这种现状。因此他沉默下来,思索了一番,抬头认真道:“皇后给朕生个太子吧,到时候朕一定就明白了。”

邵敏笑道:“这些都是老人家的心事,你那么急着明白做什么?”

元清眯了眯眼睛。

他猜不出邵敏是故意回避,还是真听错了重点。

他知道如果他再问一遍,邵敏必然不得不给出正面回答。在皇后的立场上,她没有拒绝的余地。但是——那样他也就无法分辨,那个回答是不是出自她的真心了。

如果是假的……那么过去的一切也都一文不值了——无论是她给的温柔,还是他小心翼翼的追求。只要想到这种可能性,元清就觉得胸口有些闷闷的疼。

他定定的注视着邵敏,目光渐渐幽深。片刻之后他垂下睫毛,缓缓道,“朕一点也不着急……皇后刚刚说到哪儿了?”

邵敏她似乎并没察觉到他的心事,仍旧笑道:“说到太父跟老鼠较劲儿呢。”

邵敏本来想从老人家的寂寞讲起,然后顺理成章过渡到藩王太妃们的寂寞,提醒元清,那些藩王混迹京城太久,该滚蛋回家孝敬寡母了。

可惜她猜到邵博没老糊涂到费尽心思送信入宫,就为了向她抱怨床脚的老鼠,却忘了元清压根儿就不懂得亲情。

元清故意歪楼,话中意味,邵敏并不是没有听出来。但她觉得就算自己认真的、正面的回答他也没有任何意义。

她这些日子已经想明白。就算元清娶了老婆,还纳了十六个小老婆,那也并不意味着他就明白男女之间的事——他当初只为了给邵博的孙女儿难堪,就在新婚蜜月中跟那么多人乱搞,已经足够证明这一点。

他还不明白爱情是怎么一回事,只是凭本能和冲动在盲目乱闯罢了。

而他对她的感情,也绝对不会是想跟她生孩子的那种。只不过她在他还没走出对母亲的依恋时、刚刚进入懵懂的启蒙期时,出现在他的身边,为他做着母亲该做的事,却有着妻子的身份。所以他一时有些迷惑罢了。

等他长大了,那些错觉自然而然会消失。那个时候他才会真正爱上什么人。

而在此之前,邵敏就算认真的跟他解释自己为什么不想跟他“生孩子”,他也只会当成是她想摆脱他的借口。说不定还会出于孩子气的独占欲,做出什么无法弥补的事情来。帝王薄幸,元清日后未必会后悔。但对邵敏来说,无疑还是少吃些苦头为妙。

所以她装糊涂回避了过去。

可惜正楼回来,元清便一直心不在焉。邵敏知道这种状态还跟他绕,只怕半天绕不到主题上。只能无奈直奔主题,道:“前些日子陛下说要赏给寿王几个姬妾,人我已经挑好了,是直接送到寿王府上,还是等寿王入宫时,顺道让他领回去?”

——元浚比元清识趣,话说得再隐晦,他也听得明白。到时候元浚都回国了,别人更没理由赖着不走。邵博嘱托的事自然就容易办成了。

唯一的坏处就是——

“难得寿王的事皇后这么尽心。”元清语气不冷不热,而后眸光一转,仄仄道,“敏敏,朕有些不舒服。”

她就知道这个时候提元浚,只会让元清更别扭。

不过所谓心有灵犀,说的就是这么一回事。

邵敏还在盘算着等过两天,元清怀疑不到邵博身上去了,再直接提醒元清该让藩王们回去。结果当天下午元浚便递了牌子到寿成殿。

元清脸黑得都掩饰不住,哼哼唧唧道:“原来寿王跟皇后这么熟?”

邵敏哭笑不得,“寿王说的是求见陛下。”

“求见朕,牌子怎么递到皇后这儿来了?”

邵敏似笑非笑瞟着他,问道:“你说呢?”

元清对上她的目光,莫名其妙觉得心花朵朵开,不由就顺着她的意思说道,“看来大家都知道朕跟皇后亲密无间形影不离。”

邵敏无奈的“嗯”了一声,笑问:“见不见?”

元清眨了眨眼睛——男孩子对哥哥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无论是仰慕嫉妒还是竞争感,元清也不例外。他对元浚确实比其他人亲近,也喜欢跟他厮混。换在别处他肯定不会犹豫,但是惟独邵敏这儿不同。

这两个人几乎是他仅有的,他怕他们之间真有什么——但是他又很希望邵敏向他证明些什么,因此他犹豫了好一会儿,才给了个模糊的回答,“朕也挺想他的。”

元浚等在寿成殿外。

寿成殿外种满凤凰竹,这个时节枝叶依旧翠绿可人,随风招展时仪态雍容而姿容清幽,恰和殿里的主人一般。

殿侧门开着,珠帘半卷。偶尔有洒扫的宫女端着水盆走过,眉目舒展,步履轻松,低声半掩口说笑着,与凤仪殿中人的惊慌畏惧全然不同。一时有人在博山炉里投了白檀,香雾缭绕的升起来。殿内弥漫开午醉醒来才有的熨帖与静谧。

天光晴柔,碧空悠远。

元浚从未想过禁城之中也会有这样宁馨的日子。

他在台阶下望着绿竹掩映中的屋宇,一瞬间几乎有一种错觉,他还是那个少有烦忧的少年皇子,而她也会在听到箫声后,带着些无奈的倦容,懒懒的推开闺楼上的格子窗。

这时有宫女支起了竹荫后的雕窗,将窗前桌上的书墨收拾起来。

——窗下摆放书桌,总是将书本和纸墨摊放开的习惯,也和她当初待字闺中时一样。

但是当宫女告退离开后,元浚终于看到了与往日不同的地方。

元清扬着脸对邵敏说了什么,她笑着刮了下他的鼻梁,目光里是元浚不曾见过的温柔和宠溺。

元浚攥了攥手上的竹箫,他忽然很想知道,如果他在她的皇后阁前,像少时那般吹箫撩拨,她会有什么反应。

然后他看到邵敏目光无意中扫过来,明明看到他了,却没有半分变化和停留。只回身对元清的说了些什么,元清开心地眯着眼睛,忽然便踮脚亲了她一下,她无奈的笑着揉了揉他的头,牵着他往里面走去。

元浚平静的将箫笼到了袖子里。

其实早在凤仪殿巧遇,他就已经试探过了。他说他早想娶她,说他依旧喜欢她。他甚至刻意调戏她身边的侍女,装醉叫着敏敏在那人脖子上留了吻痕。而她全部都漠视了。

她的反应说明了一切。他知道就算自己真的吹了箫,她也不会有任何追怀。也许反而还会觉得困扰和厌恶。

她殿前的凤凰竹,那种“草木有本心,不求美人折”,名为有心实则无情之处,其实也与她是一样的。

他正是因为明白这一点,所以才终于下定决心离开京城。

但是他依旧觉得不甘心。他们之间十年的感情,怎么可能比不过她与元清三个月的相处。

元清在寿成殿的皇后阁接见了元浚。

元浚进去时,元清正捧着个柿子吸着吃,邵敏用手指将他脸颊上沾的汁水揩去。元清见元浚进去,放下柿子,飞快的从软榻上跳下来,上前拽住他的手,拉他到软榻前,道:“四哥,坐。”

邵敏原本坐在元清身旁,此时从容起身,让到了一边。

她看得出元清见着元浚是真的开心。

虽然因为皇位更替,这两兄弟间的关系多少有些纠结,但是一来元浚权势心极其淡漠,二来元清是个相当念旧的人,因此这两人之间反而毫无嫌隙,就如同亲兄弟一般。

——至少元清是有这份真诚的。

至于元浚——邵敏为避免与他眼神交汇,默不作声的垂着眼睛,却正好清晰瞧见,在元清伸手过去的时候,他有些厌恶的避了一下。

这并不是出于什么君臣之份,而是因为真的讨厌。

邵敏早就明白,元浚是个极端自私的人。他喜欢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喜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他不想被任何事缠住,不想被任何人拖累。他很少考虑责任、规矩和别人的感受。

否则,但凡他稍微顾及闺中少女的清名,当初也不会百折不挠的骚扰邵敏。

——他就算对你好,你也不能当真的。因为那也许只是他的心血来潮,当他厌倦了的时候,他会对你弃若敝履。他喜欢来去自如,因此他厌恶一切可能成为累赘和甩不脱的东西。

邵敏纵然感念他的温柔多情,却始终不肯回应他,甚至为此觉得厌烦,其实多少也是因为看透了这点。

而元清……当他成了皇帝,元浚不得不听命于他时,他其实就已经成为元浚最避之不及的人了。

元清的真诚对上的是元浚的敷衍,因此邵敏只是站在一旁的,没有主动坐到下首为元浚准备的位子上去。

当然元浚再不拘礼,也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跟元清同坐。

他向邵敏见过礼,还是坐到了下首。

元清略有些失落。不过在他看到元浚从邵敏面前走过,不自觉的停住脚步时,失落彻底变作了紧张。

元浚很想看邵敏一眼。他不知道下次见面要等到什么时候,因此至少在离开之前,他想好好的看看她,把她的样子记在心里。

可是他知道自己不能。不单单因为她是皇后,还因为害怕,怕再看到三年前他认真想带她远走高飞时,她露出过的冷漠厌倦的表情。

他只是觉得移不动脚步,却也没有勇气回过头去。他不知道自己停了多久,有没有失态。只知道时光缓慢而悠长。

邵敏转身时衣袂翻动,时光才再次流淌起来。

邵敏并没在意元浚的失态,她给元清擦了擦嘴角沾的柿汁,便安静的坐到一旁。

元清不觉松了口气,下意识的攥住邵敏的手,对元浚说道:“四哥,我正想找你。”他接的比较快,似乎不想元浚回答,“前日大长公主说,最好趁着四哥还在京城,给你把婚事办了。”

元浚望着他们握在一起的手,道,“臣暂无此念。”

元清笑道:“你年纪也到了。何况连我都大婚了,”他晃了晃和邵敏握在一起的手,“你怎么好一直拖着?”

元浚顿了顿,这才抬起头来,“并不是臣要拖。家母不愿别人插手臣的婚事。臣少时不曾膝下尽孝,心中多有愧疚,不想再忤逆母亲。因此一直等着她的安排。”

寿王太妃其实是个很不幸的女人,年纪轻轻就死了丈夫,接着儿子又被抱走,孤苦伶仃熬了十几年。好不容易儿子回来了,她的护雏心自然比别人强烈些。这在宗亲中已不是什么秘密。

因此元清接受了这个说法,转而望着邵敏。

邵敏知道逃不过,只能主动开口道:“既如此,王妃的事就等王太妃的主意。但寿王身边一直没人,亲戚间都惦念着,在我跟前也提了。我不能不过问,因此挑了四个姑娘给寿王。寿王喜不喜欢不妨都先放在身边……”

同类推荐
  • 盦粲记

    盦粲记

    “如果不能给我太多,离开时请不要对我太好,如果重来一次,我宁愿不要再遇见你。”
  • 夺心契约:公子颜如玉

    夺心契约:公子颜如玉

    他风度翩翩,文采风流,才华横溢,举世无双。世上颜如玉,公子宋安贤,才华当绝世,美貌盖倾城。那时候她还不以为然……
  • 归春

    归春

    沈晏心不明白自己为什么重生了。上一世她人前显耀,人后幸福,婆婆疼丈夫爱,还有一双争气的儿女。将军夫人,相国生母,天子岳母。顶着这样三个光环活到七十岁寿终正寝,她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她回来,究竟为何?——————————————————————上架前中午12点更新,上架后双更:中午12点和晚上8点,求收藏~~~~
  • 妖孽驸马霸道妃

    妖孽驸马霸道妃

    冰兰此生有三大乐趣——吃美食、看美男、聊八卦!二大标准——吃好喝好玩好,穿好用好住好!一朝穿越,成为不受宠的小媳妇,离生活的标准实在太远,果断逃跑之。“冰兰,你到底在搞什么?”新婚之夜,瞪着围墙下的红衣女子,南宫凌快疯了!洞房花烛夜新娘子竟然逃跑!“我想你大概需要洞房,门在那边……柳姐姐胸大屁股大好生养,一定能满足你的……”身为男人的自尊受到严重打击,眼睛一眯,他还不走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将门烈妃

    重生之将门烈妃

    前世她是将门光芒万丈的嫡女,他是不起眼的皇子。一见倾心,为他,她舍弃红妆,为他,她倾尽所有,却不想,当他终于问鼎皇位时将她三族夷尽!她不甘,一腔痴情,换来的竟是自己身死,三族夷尽下场,她怆然对天发誓,若能重来,定不入朝堂,定不对皇家之人动心,否则,愿堕入阿鼻地狱,永不超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热门推荐
  • 抢明

    抢明

    穿越大明便成神童,皇帝成干爹,公主为老婆,还被封了楚王!朱棣抢了侄子皇位可见皇位能者居之,安化王,宁王,楚王,三王如虎,谁可抢到皇位?可怜的朱厚照!
  • 泡沫般的潋影续

    泡沫般的潋影续

    为何我会中枪--!。。。好囧~慢慢完本吧--!。。。
  • 发明让人类享受生活(走进科学丛书)

    发明让人类享受生活(走进科学丛书)

    生活在河边或海边的人们,乘船从事生产劳动,实在是很普通的事情,丝毫也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船这种看似平常的水上交通工具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演变过来的?船这东西的确是很神奇的。古人的许多诗里把船作为抒发豪情或描绘祖国美丽的山水风光的工具,有不少诗词成为千古绝唱。你也可能看过一部电影,叫《泰坦尼克号》。这只被命名为“永不沉没”的巨轮在北大西洋海底沉睡了70多年,直到近些年才被打捞上来。你也可能对南极考察很感兴趣,但如果没有现代化的破冰巨轮,我们也就不会有在南极长城站升起五星红旗的自豪。
  • 药王鼎

    药王鼎

    你有金刚不坏之躯,我有小小药丸;你有呼风唤雨之能,我有小小药丸;丹炼门传人蓝屠,机缘巧合之下穿越到异世,他将在这大陆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白袍国士

    白袍国士

    陈观鱼原本是听潮书苑里的教书先生,每日矮纸作草晴窗分茶,同三两好友吃酒闲谈,教书授徒恬淡怡然。不过天下大势浩浩汤汤,他不得不为家人为百姓为天下图谋立事。将相王侯归尘土,一世功过凭人述,祈历十三年的春天这拉开了这场大戏的序幕。
  • 古剑天风

    古剑天风

    古剑的世界,浩瀚无边,剑道的修炼更是无边无界……这里没有鲜衣怒马、锦衣玉食,有的是一个低贱的下等人出身、并且是废物修炼资质的穷家少年,在一系列不服输、不服命运的奋斗挣扎中,拼尽全力只为了赢得那一份上等人面前的尊严和尊重,并最终逆天改命、成就无上巅峰的故事……废物中的废物又怎样?下等人又怎样?只要心中的希望不灭,永远都不会是绝路!虽缺乏优良的修炼天赋,但聂枫却发现自己拥有着超绝的铸剑天赋,那就将铸剑融于修炼吧!--------------------修炼体系:剑者,剑师,剑宗,剑神,剑圣,剑尊,剑天
  • 医圣在都市

    医圣在都市

    集小说之精华绝对是一部很好看的都市精品著作
  • 双面公主偷心记

    双面公主偷心记

    十二年前的某一天,她她她和他他他相遇了,从那一天开始,她她她偷走了他他他的心。只有一面之缘的他们,在那天分开后,便再也找不到对方了。第二天,她她她随爷爷奶奶出国了。十二年后,他们再次相遇,却认不出对方。她由于在一次失误中,不小心害死了他他最疼爱的妹妹和他的初恋,因此复仇游戏将从此刻拉开序幕。她的失误害得她她也成为他他他复仇的对象。他他他本以为可以将游戏进行到底,可系统却告诉他他他:gameover。这到底是为什么?原来爱神丘比特早已降临,他他他是继续报仇,还是就此抓住幸福永不放手?
  • 掌上帝国之秦朝的变革

    掌上帝国之秦朝的变革

    坐看高富帅们尔虞我诈,利用矮矬穷们出谋献计,哪怕你年岁不在,只要有才,照样功高盖主,定会有你一片天地。最终渔翁得利者,才是笑到最后的霸主!
  • 中华家训4

    中华家训4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