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1800000005

第5章 被迫投军 —— 歪打正着走上英雄之路(1)

仿佛天不佑元,元朝末年,连年灾荒,加之一系列政治制度的积疴成疾,最终在元惠宗时代,由“变钞”和“开河”事件直接引爆了全国境内铺天盖地的红巾军大起义,蒙古人在中国的统治就此奏响了挽歌。

稍有历史知识的读者都知道,朱元璋是依靠红巾军起家的。在天下大乱,群雄蜂起之际,朱元璋为现实所迫,最初仅以混口饭吃的心态参加红巾军,但是,凭着机遇、智谋、勇略和权术,他从一介小兵,一步步地成长为一名众望所归的时代英雄,人谋乎?天意乎?读者自己去感悟吧。

§§§第一节 滋生红巾军的元末宗教

要想了解朱元璋的发迹史,必定绕不过红巾军,因为他是从红巾军的一介小卒起家的;而要了解红巾军,则又绕不过元末时期的宗教,因为它是在宗教的土壤上滋生长大的。下面就相关情况给读者予简单介绍。

先做一个名词解释:红巾军,它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自主发动起来反抗元朝统治的军事武装力量。起事之初是以民间宗教活动作掩护,并借助宗教的号召力去发动教徒举行军事起义,教徒头裹红巾,时人称作“红巾军”或“红军”,因凡事皆聚众焚香,故又被称作“香军”。

确切地说,元末汉族百姓起义军所利用的其实是由明教、弥勒教、白莲教等三种宗教杂合而成的一个不伦不类的宗教。因为朱元璋后来所建立的大明王朝与明教称谓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故这里分别简介一下三种宗教的渊源,便于读者了解。

明教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它是波斯人摩尼在揉合了基督教、佛教和祆教的基础上所创立的一个教派,时人称其为“摩尼教”,其教义主要精髓为“二宗三际”。所谓二宗,是说宇宙中存在明和暗两种不同的力量,明是善,是理;暗是欲,是恶。所谓三际,是指明与暗相互斗争,将分为初际、中际和后际三个阶段,明最终在“后际”阶段战胜黑暗,整个宇宙和世界将处处充满光明与和谐。明教信奉的神祇是明王,也称明尊、明使;此外,还有净风、善母二位光明使,以及净气、妙风、妙明、妙火、妙水等五位小明使。

明教自唐武后延载元年(694年)传入中国,唐武宗会昌年间(841年—846年),政府禁止佛教,明教也受到牵连,从此成为在民间小规模传播的一种秘密宗教。此后的各个朝代,政府都对明教有过不同程度的打压。为了提高明教的生命力,在传承的过程中,明教又吸收了道教的一些经典思想,同时改革教义,在教徒中提倡素食和薄葬,要求教徒节俭与互助,这些改革迎合了农村百姓的实际需求,由此得以在民间生存下来。

弥勒教脱胎于佛教。根据佛教的说法,佛祖释迦牟尼灭度以后再过若干年,弥勒佛将降生成为婆娑世界的教主。换言之,弥勒佛是释迦牟尼佛的法统继承者,他将主宰另一个法统世纪。在释迦牟尼佛的末法时期,和尚僧人们“虽复剃除须发,身着袈裟,然毁破禁戒,行不如法,假名比丘” (据《大方等大集经》),世界也将走到崩溃的边缘: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瘟疫肆虐,人心变坏,整个人类都将陷入痛苦的深渊。只有等到弥勒佛降世,世界才会重新变得清明:土地平整,四季分明,花果满山,物质富足,最关键的是人的道德水准将大为提升,人心向善,福寿无境……这种美景自然令人们向往和期待。于是,人们纷纷供奉弥勒佛,祈祷他早日驻世,这便是弥勒教的由来。

从隋唐至宋元,无论统治者采取何种宗教政策,弥勒佛在民间一直方兴未艾,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关弥勒佛已经降生的传说更是层出不穷,于是,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便打出“弥勒佛降生”的旗号,针对统治者展开轰轰烈烈的造反运动。

白莲教又被称为白莲会和白莲宗,它同样也是脱胎于佛教。据说东晋时期,由慧远、慧持、慧永、雷次宗、刘程之等十八位僧众,在江西庐山东林寺结社,共同修持弥陀净土之法而兴起的一个教派。发起人慧远将庐山的这个东林寺结社取名为白莲社,而慧远也被后世净土宗门徒尊为宗派始祖。到了南宋绍兴初年,昆山僧人慈照法师在净土结社的基础上,创立了白莲教。

何谓“净土宗”?这里给大家讲解一下:净土是指佛所居住的世界,亦称净刹、净国、净界、佛国;净土宗是佛教宗派之一,它相信净土的存在,以“往生(指死后进入)净土”为修行宗旨。汉传佛教的净土信仰最初分为弥陀净土法门和弥勒净土法门,前者礼念阿弥陀佛或无量寿佛,后者礼念弥勒佛。到了东晋以后,弥勒净土信仰开始衰退,弥陀净土信仰却日趋兴盛,并逐渐一枝独秀,成为净土之正宗。

慈照法师依托净土结社创立白莲教之后,便着手订立教义教规,他将起初净土结社成员之间那种松散的社友式关系,正式确定为师徒关系,在教徒中提倡素食,规定教徒遵守“三皈五戒”(三皈,指的是皈依佛、法、僧等所谓佛门三宝;五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些戒规基本吻合了社会底层百姓所固有的那种本分向善的弱者道德理念,加之教义简明易懂,仪式简便易行,这个宗教很快就蓬勃发展起来,至宋末元初,中国之境已是“处处有习之者”。

上述三种宗教虽各为宗派,但明教所描绘的那个美好的光明世界和弥勒教所虚构的那个祥和的清明世界,二者均迎合了底层人民内心深处的真切愿望,于是,白莲教便将其吸纳进自己的教义,对外宣传“弥勒佛降生”和“明王出世”。如此这般,渐渐地三教开始合流,难分彼此。

客观地说,元朝初期,统治者对待宗教是持宽容态度的。元贞二年(1296年),元成宗曾降旨册封庐山东林寺住持为“白莲宗主”。在朝廷的奖掖之下,白莲教迅猛发展,在其鼎盛时期,几乎每个县邑都设有为数众多的白莲教堂,每个教堂大致都有两三百名教徒,多者更达千儿八百人。有了宗教组织的掩护,许多对元朝各级政府心怀不满的汉族百姓便借机秘密谋划各种反元活动,他们夜聚昼散,流言不断,逐渐引起了元朝政府的警觉。至大元年(1308年),元武宗下令禁止白莲教,捣毁祠庙,将僧众遣返原藉为民。元武宗死后,元仁宗下诏恢复了白莲教的合法性。但是,到了元英宗时期,白莲教又被政府取缔。

终元朝一代,白莲教时复时禁,但是,一些白莲教徒所秘密进行的反元活动却始终未被扑灭。其中,最为典型的人物当属元朝末期南方地区白莲教首领彭莹玉和北方地区白莲教首领韩山童,由他们点燃的红巾军反抗外族统治者的燎原之火,最终赶走了蒙古统治者,改写了中国历史。

§§§第二节 风起云涌的红巾军起义

其实,自打蒙古人入主中原开始,汉族人民一直未曾停止过对异族入侵者的反抗。前至元二十年(1283年),建宁路总管黄华用“宋祥兴”(有纪念南宋丞相文天祥之意)作为年号,发动起义;前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西川白莲教的赵和尚自称“宋福王子”,在广州发动起义;后至元三年(1337年),合州大足县白莲教韩法师自称“南朝赵王”,发动起义;还是在后至元三年,广州增城人朱光卿以“大金”年号,发动起义……

由汉族人民发动的反元斗争可谓风起云涌,前赴后继。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民族感情使然——扪心自问,哪个国家的人民愿意自己的典章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民族尊严,凭空被异族改变和践踏?二是因为蒙古人对汉族人民的统治和压榨确实过于苛刻残酷!元朝政府制定的针对汉人、南人的种种苛政严法,在第一章中曾给读者讲过,这里不再赘述。下面给大家讲讲元朝末年动荡不安的政局和蒙元统治阶级变本加厉的贪腐状况。

元朝的灭亡与统治阶级内部之间日趋激烈的政治斗争以及统治阶层日益严重的贪腐生活密不可分。自元成宗去世到元惠宗即位,前后仅仅二十六年时间,可是,在皇位逗留过的皇帝竟然达八位之多。

皇位频繁更迭的背后,是统治阶级内部之间残酷血腥的宫廷斗争。前任皇帝被废黜,新皇帝登基,无一例外地都对拥护自己上台的亲信臣僚大加赏赐,得势的君臣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思想,穷奢极欲,肆意挥霍。例如:公元1311年,元仁宗即位,当年用于赏赐的花费,折合钞币竟然高达三百余万锭,这个数目,基本相当于元朝政府一年的赋税收入!又例如:元朝皇帝皆热衷于佛事,延祐四年(1317年),仅内廷佛事花费便多达面粉四十四万余斤,食用油八万余斤,酥油二万二千余斤,蜜二万七千余斤……其挥霍是何等惊人!再例如:天历二年(1329年),仅皇后个人一年的用度花费就高达“钞十万锭,币帛五万匹,绵五千斤”!如此豪奢之案例,不胜枚举。

有道是上行下效,在上层社会腐化风气的带动和影响下,整个元朝的国家机器皆腐败不堪。官吏的腐败情况在第一章中已经讲过,这里单单说一下军队。最初,蒙古军队的勇猛和彪悍乃世界所公认,他们凭借区区数十万人马,南征西伐,纵横驰骋,征服了横跨欧亚大陆的辽阔土地。但是,到了和平时期,蒙古铁骑从荒凉草原转而住进了繁华城市,环境变了,蒙古武士的精神也日渐消退。到了元朝末期,蒙古军队中那些当年驰骋疆场的老将都早已作古,承袭职位的是他们的儿孙,这些生长在和平时代的公子哥儿们懂得的惟有吃喝玩乐和欺男霸女。这种情形,元末明初的文人叶子奇曾在《草木子》中记述得明白:“将家之子,累世承袭,骄奢淫佚,自奉而已。至于武事,略不之讲,但以飞觞为炮,酒令为军令,肉阵为军阵,讴歌为凯歌。”寥寥数语,已活脱脱地勾勒出了蒙古军队接班人的群体形象。

一边是风起云涌的汉人起义,一边是江河日下的蒙古军队。局势如此严峻地摆在眼前,蒙古统治者当然明白个中利害,为了争取主动,防范汉人,元朝政府大体采取了三种措施:

其一,向宋朝故国的广大地区派驻军队。具体办法是:以嫡系蒙古军驻防于山东、河洛等中原地区,以期拱卫京师,扼据全国军事要害;以汉军(由中原汉人构成,被蒙古人征服较早)配合探马赤军(由北方各部族的色目人构成,被蒙古人征服较早)以及新附军(由南宋人构成,归降最晚)驻防江淮以南地区。当时,元朝政府仅在江南三行省就建立了六十三处驻兵区,以期对汉人构成绝对的威压之势。

其二,收缴民间武器。为了防止汉族百姓起义造反,元廷采用历代外强中干的统治者一贯常用的做法——收缴民间武器。刀枪棍棒斧钺钩叉等等十八般武器自不消说,就连铁尺、弹弓,甚至菜刀都在管制之列;马匹作为冷兵器时代重要的战争工具,更是绝对禁止汉人、高丽人饲养和拥有。

其三,实行“里甲”制度。元朝政府设立的里甲制度有区别于春秋战国时代的里甲制度:一是将二十户百姓编为一甲,每甲安排一名蒙古人做甲主,该甲主拥有对甲民监督、侦察、管束的绝对权力;二是实行宵禁,规定百姓夜间禁止走出家门,而军人和甲主则可以自由通行并随时闯进民居查访;三是宵禁期间禁止点灯;四是禁止一切群众性的集会活动;五是禁止汉人学习蒙古、色目文字,禁止汉人习武和打猎。上述种种措施,皆是通过里甲制度来落实的,甲主的权力由此可见一斑。加之法律赋予蒙古人的诸多特权,两者相加,绝大多数甲主都有恃无恐,他们对甲民为所欲为,不仅勒财索物,而且欺男霸女,像民间流传的元朝蒙古人享有汉族女人初夜权一说,其出处就源于此,不过,就情理分析,应当属于少数个别现象。

元朝统治者企图用这块严密的铁幕将汉人永罩其中,可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到了元惠宗执政时代,这种反抗日趋频繁和激烈,最终,红巾军的崛起为元帝国敲响了丧钟。

事情要从当时的元朝中书省右丞相(元朝的官制尚右:右为正,左为副)脱脱说起,此人堪称是元朝晚期一位励精图治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主持和推行“旧政更化”、“整顿吏治”,“修撰‘三史’”、“变钞开河”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为挽救濒危的元帝国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大厦将倾非一木可支,面对千疮百孔即将倾覆的帝国大厦,脱脱的一切政治努力均告徒劳,尤其是“变钞”和“开河”这两件事情,最终演变成为天下农民大起义的渊薮。

先说变钞事件。元朝至元后期,由于纸币发行猛增,不断贬值,再加上伪钞横行,钞法已经败坏不堪。至正十年(1350年)四月,左司都事武琪建议变钞,吏部尚书偰哲笃也支持钞法改革,并提出了以“纸币一贯文省权铜钱一千文为母,而钱为子”的方案。丞相脱脱召集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以及集贤、翰林两院进行商议。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吕思诚等人曾坚决反对,但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脱脱终于决心实行变钞。元惠宗下诏批准了中书省的变钞方案,其具体办法是:一,印造“至正交钞”(实际上是用往日的中统交钞加盖“至正交钞”字样,故又称“至正中统交钞”),新钞一贯合铜钱一千文或至元宝钞二贯,也就是说至正交钞的价值比至元宝钞提高了一倍,两钞则并行通用;二,发行“至正通宝钱”,与历代旧币通行。

次年,新钞与“至正通宝”同时发行,由于新钞没有钞本,流通伊始即迅速贬值,物价上涨数十倍,通货膨胀,人们只好“唯钱之是用”,甚至索性直接以物易物,老百姓深受其害,变钞改革完全失败。这一钞法改革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加剧动摇了元朝国本,为此后的社会动荡埋下了巨大隐患。

接下来再讲开河事件。所谓开河即治理黄河,与变钞是为了解决迫在眉睫的国家财政危机的初衷不同,公正地说,开河是脱脱丞相拍板上马的一个地地道道的“民心工程”。不过,这个“民心工程”的最终结局却令脱脱始料不及。

至正十一年(1351年),河南行省归德府的知府观音奴上书朝廷奏请治理黄河,他提出的方案是将改道后的黄河勒回故道。早在至正四年(1344年)的五月和六月,黄河白茅堤及金堤分别决口,黄河下游一片汪洋,此后,黄河几乎连年泛滥,严重影响了元帝国的国计民生。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黄河泛滥问题,脱脱对这一方案很感兴趣,便令工部尚书成遵前往黄河流域进行现场勘察。

成遵在黄河沿线经过实地走访之后,回来报告说:此工程浩大,修筑起来旷日持久,且黄河流域盗寇四起,假使他们煽动民工起事,一旦两者结合起来,后果将不堪设想!脱脱听后不爽,奏请皇帝将成遵贬为长芦盐运使,然后再征询行都水监贾鲁的意见。

贾鲁身为河防大臣,拥有丰富的治河经验,他提出了两个治河方案:其一,修筑和加固易决口的黄河北堤,暂时解决黄河泛滥问题;其二,疏浚黄河故道的河床,将黄河勒回故道。这一方案其实与观音奴提出的方案相同,只不过贾鲁的方案更加细致。脱脱经过仔细考虑,决定采用第二个方案,一劳永逸地解决黄河泛滥问题。

同类推荐
  • 名将名师

    名将名师

    本书以鲜为人知的丰富史料,再现了20世纪中叶一批老干部、老教师(“两老”)跟随陈赓大将创建哈军工奋斗、激情、成功、坎坷的一生。作者以真诚细腻和满怀激情的笔触描写出了张述祖、刘恩兰、徐立行、卢庆骏、马明德、唐铎、任新民、谢有法、杨仲枢、李懋之、唐凯、曹鹤荪等33位哈军工先贤的人生历程,凸显了这些名将名师的高风亮节和嘉言懿行,高扬了以陈赓大将为校魂的哈军工精神,道出了哈军工创业与发展的峥嵘岁月和饱受挫折后浴火重生的历史命运。《名将名师(哈军工两老传记)》从一个侧面折射出错综复杂、跌宕起伏的中国百年大历史。
  • 九华济公传:大兴和尚传奇

    九华济公传:大兴和尚传奇

    《九华济公传:大兴和尚传奇》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尊肉身菩萨——九华山双溪寺大兴和尚的传奇人生。大兴和尚因其一生中种种看似不可思议的神奇而被世人称为“九华济公”。作品以“庚子赔款”到改革开放的百年人生为背景,以大兴和尚在抗战时期杀敌救民以及他行孝感动他人、行善劝化众生,以其独特的医技治病救入等一系列事件为主线,生动地刻画出大兴和尚普通而传奇的形象;并以大兴和尚“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牛只需一把草就够了”等经典语录来化导世间、抑恶扬善。
  • 普希金(世界十大文豪)

    普希金(世界十大文豪)

    普希金于1799年6月6日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世家,其父热爱文学,对法国的戏剧很有研究,有“莫里哀”专家之美称。这对普希金的日后从事文学创作不无影响,伯文瓦里西·普希金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可以说是他的第一位老师,在这种优越的环境下,未来的诗人8岁就开始写诗。1811年,进入徒得堡一所贵族学校读书,在这里受到了法国启蒙主义思想的影响,萌生了作为一个自由诗人的愿望至1817年毕业为止,创作了120多首诗歌,在当时的俄国诗坛上引起振撼。
  • 中国古代宰相传

    中国古代宰相传

    宰相在历史政治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他们几乎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相权的大小,无不直接影响政治局势能否稳定,天下能否长治久安,从历史发展的大体形势看,相权重,国势强;相权轻,则国势弱,因而了解了宰相的历史,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也就关注了历史。为此,编撰了《中国古代宰相传》一书。本书汇集了先秦至清朝的著名的宰相。
  • 纪晓岚:风流才子的方圆人生

    纪晓岚:风流才子的方圆人生

    纪晓岚一生的处世哲学,在于把世间的一切力变为己力。他知道,借物为小借,借势为大借。只有善借力者,才能平地起风雷。他有一套自己的法则和战术,巧妙处世,迎上取下,侍君才媚兼施,为政刚正不阿。他的官场经验可以简单归纳为几点:第一,靠山要找得准。他明白,没有靠山,在官场上举步维艰。选靠山,一定要有眼力,看准了。不可选小人,不可选庸人,不可选不办事之人。第二,看大势。乾隆禅位之际,纪晓岚毅然决然和一帮正直大臣站在新皇帝嘉庆一边。第三,不要放任自己的物欲,“心肥为取祸第一事”,只有保持对物欲的节制谨慎态度,方可不为暗处虎视眈眈的敌人留下把柄。纪晓岚为人为官的策略还很多,相信看过这本书的人,一定会有所收获。
热门推荐
  • 温家千金

    温家千金

    温玉婉是温家唯一的女儿,从小就深受父亲精心的教导。身为中盟国际传媒唯一的继承人,身份尊贵的她,却迷恋上冷酷严肃的冷莲。她如愿地与他走向了订婚的殿堂,对他痴心一片,至真至诚,极力地维持着这段感情,沉溺在编制的梦境当中。但一个阴谋狠狠地打碎了她的梦、她的幸福,未婚夫的抛弃,家族的巨变,使她成为上流社会的笑柄,心灰意冷的她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到最后她会如愿以偿地得到自己的幸福吗。
  • 我爱男闺蜜

    我爱男闺蜜

    将父亲气死的前男友消失已久,突然传来死亡的消息,去填坟的路上遇到男神总裁从此爱的一发不可收拾。婚礼前夕,新郎突然消失,无奈请帖已发,酒店已定,一切都已安排妥当只缺新郎一人。取消婚礼?不……挣扎过后,拨通多年未见的巨星男闺蜜电话:“张汕宇,明天我结婚,新郎暂无,你愿意娶我吗?”他是她的男闺蜜,她是他多年来隐藏在心底的秘密。岁月变迁,阴谋被戳穿,男闺蜜与男神总裁签署的黑暗协议浮出水面。一场华丽的爱情纠缠,从这一刻开始重新洗牌。
  • 星空暗淡的冬天

    星空暗淡的冬天

    这个题目显然有点太悲伤了,但其实这是一个逗逼与温暖同存的故事,通过本文你将看到本文的女主,额,被一群美男追的故事(其实都是因为女主女扮男装去学校了啦)……青春就是充满活力,为何不逗比一把呢?(ΦωΦ)现在……唯有乐观与爱不可辜负!(求评论求收藏°^°)
  • 南门河微光

    南门河微光

    在少年的时光里,我们总会遇见一个人,明明很想珍惜,明明很在意,却在转瞬间发现总是不够了解,或者强撑或者很固执的分开。南门河是我高中学校后面的一条河,那条河见证了许许多多年少的爱情和一段段不辜负的时光。此文献给我所有的同学,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也献给每一个在青春里,踩着青春的烈焰炫舞的孩子,祝福你们找到属于你们的苏乔和付凉,并且一直幸福下去。
  • 庶女夺宫之孝和皇后

    庶女夺宫之孝和皇后

    她是嬷嬷捡进宫的弃儿,身处宫中数载,她竟不知自个是女儿身。那一日,梨花树下的惊鸿一瞥,她惊觉这世间竟有人和她有着一模一样的脸。只可惜她是宫中最下等的奴才,而那人是高高在上的重臣千金,她们永远不可能有任何的交集。然而令她意想不到的是,那一日,当她从睡梦中醒来时,她却变成了“她”,一朝飞上枝头,成了嘉亲王府的侧福晋,钮祜禄?芙蕖。此后,她常常被同一个噩梦侵扰,梦中,和她一模一样的女子双眼泣血,不断对她说:“妹妹,我为你而死,你为何不替我报仇?”报仇……她也想,可王府危机四伏,宫中举步维艰,她不过是个假冒的福晋,时时刻刻都有万劫不复的可能……
  • 旧年的血迹

    旧年的血迹

    本书是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的作品集。收录老房子、奔马似的白色群山、环山的雪光、寐、旧年的血迹、生命、远方的地平线等小说。 当十年前的文学新星丛书收录阿来的这部小说集时,人们还不能真正体会这些描写阿坝藏族历史和现实生活小说的真谛,可随着他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的获奖,他早期的这些小说便透露出真正的艺术价值:那摇摇欲坠的"老房子"不正是土司制度衰微的缩影吗?那一步一趋的朝拜队伍不正是藏族寻求精神家园的写照吗?阿来正是从这本书开始起走向中国文学圣殿的。
  • 少时未成熟

    少时未成熟

    偌大的城市里,潜伏着一群心燥不安的少年。她,本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纯白,却因被小人陷害心存仇恨。他,本是平凡人家出身的孩子,却因一场事故被送走。十年后,他回来了,但却忘记了他与她许下的约定。“他幸福就好。”她泪流满面地笑着说。苦涩之恋,难舍。他们该怎样重拾过去,请听我慢慢道来……
  • A First Family of Tasajara

    A First Family of Tasajar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终极刺客

    终极刺客

    有光的地方就有阴影,刺客,黑暗的执行者,游离于生活之外,却又隐藏于生活之中,他们执一柄短刺,刻下了只属于自己的传世铭文
  • 爱卿诗集·游思集

    爱卿诗集·游思集

    本诗集多为神游天地之作,诗人足迹曾东至富士山,西至冈仁波齐峰,南至印度洋,北至……梦里脚踏北极点。2006年前后,诗人在上海经营公司期间曾经历过一场滑铁卢,绍兴工厂主寿炳荣将破布垃圾装进海运集装箱发往诗人的日本客户,导致诗人一单生意赔偿上百万美元,也失去了丰田汽车旗下公司的巨额订单……屋漏更遭连夜雨,诗人办公桌上的客户名片册被偷走,诗人的公司网站邮箱连同诗人的手机皆同时逾期未交费废止,导致诗人与此前任何客户及朋友皆无法联系。诗人的人生在这一刻归零,除了自己家人知道诗人的存在外,其他无人知晓。2013年,诗人在等待骗子伊藤礼治的下文期间,愁肠百结,写诗解闷,万里河山尽入胸中,三千旧友又来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