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1800000020

第20章 惊险时刻 —— 消灭劲敌陈友谅(1)

在朱元璋的帝王之路上,就带给应天政权和朱元璋本人的惊险程度而言,最危险的对手乃是汉政权的皇帝陈友谅。

陈友谅自龙湾战役失利之后,数度与朱元璋交手,每每均以失败告终。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春天,陈友谅乘朱元璋率军北上营救小明王之机,亲率六十万大军,空国而来,向朱元璋的根据地洪都发动进功。朱元璋的亲侄朱文正以微弱的兵力死守城池,苦撑数月之久,直至朱元璋的救兵赶到,惊心动魄的鄱阳湖大战就此拉开序幕。经过数番鏖战,朱元璋竟然奇迹般地战胜了兵力优于自己数倍的强大对手,陈友谅彻底灭亡。朱元璋在部属的拥戴下自称吴王,人生迎来了质的转变。

§§§第一节 陈友谅兵围洪都

前面讲到,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张士诚发兵十万攻打陷入穷途末路之境的宋政权小明王,朱元璋接到求救文书,不顾谋士刘基的劝谏,亲率大军前往安丰勤王救驾。

正如刘基所言,陈友谅到底具备英雄本色,早先虽在龙湾、江州、和湖广数次败于朱元璋,大丧元气,但却能蹶而复起,毫不气馁,“忿其疆场日戚”,念念不忘雪耻泄愤。三月,陈友谅探知朱元璋发兵安丰,刚到四月,他便做好大举征讨的一切准备。

陈友谅此番动用的战舰高达数丈,外饰红漆,舰分三层,每层均设走马棚,各层之间相互不闻人声,最底层设专用橹房,百余名船工可以不受干扰地专心操纵舵橹,每舰据说可载两三千士兵。这种容量的战舰,放在今天来看也不算小,在元代简直就是无敌巨无霸战舰!近百艘这种艨艟巨舰连同数百艘其它各种型号的战船充塞长江,顺流而下,遮天蔽日,气势恢弘。陈友谅率领着这支共六十万人的军队并文武百官,空国而出,征讨朱元璋,可谓孤注一掷!

陈友谅首先进攻的目标是洪都(南昌),原因一者是武昌距洪都地理位置更近;二者,他错误地汲取了前番奔袭应天失败的教训,而改用先易而后难的策略,却不知道洪都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

洪都扼守赣北平原,毗邻鄱阳湖,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胡廷瑞献城归降,朱元璋原令邓愈镇守,后来发生了祝宗、康泰叛乱事件,邓愈猝不及防,只身逃回应天。叛乱平息之后,朱元璋汲取教训,觉得“南昌控引荆、越,西南之藩屏,得南昌,去陈氏一臂矣,非骨肉重臣不可守。”便下令改枢密院为大都督府,任命自己的亲侄朱文正为大都督,总制兵马。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五月,朱元璋令大都督朱文正、参政邓愈、元帅赵德胜以及员外郎李胜,都事汪广洋等一干文臣武将镇守洪都,另任命程国儒为洪都知府,负责行政事务。

朱文正上任伊始的第一件事就是新筑城墙,加固城防,并派兵荡平了洪都四周的一切不合作势力,使得洪都的守备固若金汤。洪都旧城原是紧邻赣江而建,陈友谅的楼船高大,可直接从船上攀附城墙攻入城内,考虑到这个因素,朱文正根据朱元璋的指令,将临江一面的城墙向内挪移到距江三十步的地方。陈友谅原打算故伎重演,再度以船攀城,这也是他首先选择攻洪都的一个重要原因。四月二十三日,大军来到洪都,抬眼一看,城墙已经移位,巨舰根本无法靠近城墙,没奈何,陈友谅只得令士兵下船以云梯攻城。

面对如蜂似蚁般汹涌而至的敌兵,朱文正指挥若定,从容布防。新修后的洪都城池坚固,但有个特点,即城门太多——共有抚州、宫步、土步、桥步、章江、新城、琉璃、澹台八个城门,外加一个水道门。朱文正令参政邓愈防守最重要的抚州门,元帅赵德胜防守宫步、土步、桥步三门,指挥薛显防守章江、新城两门,元帅牛海龙、赵国旺防守琉璃、澹台两门,他自己则亲率两千精锐战士,居中节制,往来策应。

由于其它城门前面地势狭窄,汉军虽多,却难以展开,陈友谅便把抚州门作为进攻目标,在二十七日这天发起总攻,并亲自督战。这场攻坚战打得异常惨烈,由于守城士兵的抵抗过于猛烈,云梯刚搭上城墙便被掀翻,气极了的汉兵手持箕形竹盾遮挡矢石冲到城下,以各种器械捣击城墙,居然将城墙毁坏了一个三十余丈长的大口子,汉兵正待冲过去,却被城内守军用火铳击退。仓促之间,邓愈命令用木栅堵住城墙豁口,汉军又蜂涌而上,争夺木栅。朱文正亲率两千机动战士加入战斗一线,他令将士一边拚死抵抗,一边抢修城墙。这场战斗一直打到次日清晨,洪都总管李继先和临时调来增援的元帅牛海龙、赵国旺等人全部战死,可是汉军始终未能越城池一步。及至天明,城墙已经修好。陈友谅见破城无望,而士兵又疲乏至极,只得下令暂停攻城。

此战的惨烈让陈友谅早先一鼓作气拿下洪都的信心产生了动摇,为求稳妥,在接下来的几天,他停止攻城,并分兵攻打吉安、临江和无为等地,作为后应。五月初八,陈友谅又一次发动进攻,他选择的目标是新城门。当汉兵正准备使用大型攻城器具时,没想到城门忽然打开,新城门守将薛显率军杀出,斩杀了陈友谅的部将刘进昭,打退了汉军的进攻。

六月十四日,陈友谅改从水关进攻,仍遭失利。好在此间,吉安、临江及无为等地已相继被汉军拿下,陈友谅便将在上述地方俘虏的朱叔华、刘齐等几名将官押到城下示威,企图动摇城内的军士,朱文正等人不为所动。恼羞成怒之下,陈友谅令士兵转到宫步、士步两门前,再度攻城。守城大将赵德胜拚死抵抗,冷不防被一支流矢射中,当场阵亡。尽管如此,陈友谅的士兵仍旧无法越过这两座城门。顺便说一下,此役中牺牲的赵德胜后来被朱元璋追封为梁国公。

从四月二十三日到六月十四日,整整五十天时间,陈友谅以数十万大军围攻洪都,用尽所有攻城之术,付出沉重的伤亡代价,洪都始终牢牢地掌握在朱文正手中,把陈友谅气恼得几乎崩溃!不过,在汉兵暴风骤雨般的冲击之下,朱文正的境况也确实岌岌可危,他以万余士守军抵挡数十万敌兵,早已超过了承受极限,麾下部将多半阵亡,士卒更是伤亡惨重,他自己也在战斗中数次负伤,洪都危在旦夕。

六月十五日,朱文正派遣千户张子明星夜乘小舟偷偷从洪都的水关潜出,前往应天求救。为避免被敌人发觉,张子明昼伏夜行,月底才到达应天。朱元璋听完汇报,询问陈友谅的兵势如何,张子明道:“友谅兵虽盛,战斗死者亦不少。今江水日涸,贼之巨舰将不利用,又师久乏粮,若援兵至,必可破也。”朱元璋见洪都将士在如此艰险的境况下尚能竭力支撑,而且信心十足,心中十分欣慰,便交待张子明说:“归语文正,但坚守一月,吾当自取之。”张子明返回洪都,为了赶时间,他日夜兼程,结果走到湖口时被汉军捉住,陈友谅令其劝降洪都守军,张子明佯装答应,到了洪都城下,他却突然高喊:“已见主上,令诸公坚守,救且至!”汉兵大怒,当场将他刺死。张子明虽被杀,但他却给洪都将士带来了坚守下去的希望和信心。

§§§第二节 鄱阳湖大决战

朱元璋之所以让朱文正再坚守一月,是因为由徐达、常遇春率领的主力部队尚在围攻庐州的左君弼。朱元璋的部队是从三月下旬开始围攻庐州的,由于庐州城池坚固,左君弼又拚死坚守,徐达、常遇春被长期困顿在那里。如今,洪都告急,朱元璋便飞骑传谕徐、常二将解除庐州之围,速回应天听候调遣。

七月六日,朱元璋在龙江祭旗誓师,随同出征的有右丞徐达、参政常遇春、帐前亲军指挥使冯国胜及水军元帅廖永忠、俞通海等将领,文臣阵容中有刘基、夏煜、陶安等人,共率大军二十万,乘战船溯江而上,浩浩荡荡奔鄱阳湖而来。

另有,朱元璋此番出征还带了两位江湖术士——铁冠子张中和疯道人周颠,这两位值得说道几句。综合《明史·方伎传》、《明太祖实录》、《明史·张中传》及朱元璋亲自撰写的《周颠仙人传》等史料记述,两人此番出征建功立业的情况大致如下:

张中,字景华,江西临川人氏,因平素喜戴一顶铁帽,故被称作“铁冠子”,又被人称为“铁冠道人”。此人少而博学,却屡试不第,便寄情山水,向高人学习术学占卜,亦即所谓的“太极数”,颇得精髓,言事吉凶,往往奇验。朱元璋受降洪都时,由邓愈推荐,将其纳入幕府,每有大事,皆咨占卜。祝宗、康泰的叛乱和邵荣、赵继祖的谋反,他和刘基一样,事前均有警示,惜乎当时并未引起朱元璋的重视。此次救援洪都,临行前他告诉朱元璋,五十日当大胜陈友谅;并且,在行军路上,他还曾以“玄洞法”祭东风,催舟西进。

周颠乃江西建昌(今江西永修)人,有姓无名,他少时发病,变得举止非常,言语髯髴,乞食于街市,人呼颠仙。朱元璋占领洪都以后,某次出行,周颠拦路拜见。因其身上发生过许多奇异之事,朱元璋将他置于左右。此次发兵洪都,临行前朱元璋问他此次征讨陈友谅是否可行,答曰可行。朱元璋有些担心地问:“彼已称帝,今与彼战,岂不难乎?”周颠抬眼望天,凝视一会儿,正色说道:“上面无他的”。大军前行途中,因无风,舟师逆水而行,十分困难,周颠说:“只管行,只管有风。无胆不行,便无风。”于是朱元璋令军士上岸拉纤,溯江而上,不久之后,果然东风大作,一直把舰队催送到小孤山一带。舰队行到马当,因江豚嬉戏,周颠又对人说:“水怪见前,损人多。”朱元璋听后怕扰乱军心,令人将其丢入江中,谁知周颠在江中漂行竟如履平地。七月二十五日,舰队到达小孤山,冯国胜的座舰翻沉,果然死伤颇多,朱元璋觉得此事不吉利,便令冯国胜返回应天。这些事情皆出自朱元璋的御笔记载,另外,《周颠仙人传》中还有关于周颠蒸烤不死的记述。朱元璋以这些灵验事迹亲历者的身份为之作传,言之凿凿,若非传主果有神通,断不会如此而为。由此可知,周颠和张中确实在征讨陈友谅的军事行动中曾起到一定作用。

朱元璋作为白手起家的军事统帅,其本人具有极高的谋略。他深知自己此番率主力部队而来,陈友谅必定会解除洪都之围,与自己展开决战,因而,大军未至,他已提前在心中谋划好了战场。七月十六日,朱元璋率大军到达湖口(今江西湖口县),他令指挥戴德率其所部人马防守泾江口(今安徽宿松南部),另派一支部队扼守湖口西北的南湖嘴,这两支部队像铁钳一样阻扼了陈友谅的退路。同时,再派人传谕调信州守军驻防武阳渡(今江西南昌县东),防止陈友谅从西南方面逃走。如此这般布置,活脱脱一副关门打虎的架式,仿佛收拾陈友谅,志在必得。

果不出朱元璋的判断,陈友谅闻知朱元璋亲率舟师来救洪都,立即撤去洪都之围,于七月十九日这天率大军东出鄱阳湖,摆出伏虎欲纵之态,迎击朱元璋。此间,在陈友谅看来,一来自己的军队在数量上占优势;二来自己军队的舰船高大,装备上占优势;再有,自己这次是空国而来,背水一战,有你没我,有我没你,战争的结局只能胜利而不可失败,这一点,想必所有的将士都很清楚,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因此,陈友谅对一举消灭朱元璋颇有信心。

这天,朱元璋的水师也到达松门山(今江西永修吴城镇)要塞,再往前行便是鄱阳湖宽阔的水域。大战在即,朱元璋向全军诸将发表战前动员讲话,鼓舞大家的士气:“‘两军相斗,勇者胜!’陈友谅久围洪都,今闻我师至而退兵迎战,其势必死斗。诸公当尽力,有进无退。翦灭此虏,正在今日!”这番话讲得庄重而豪情,诸将听后,群情激昂,斗志干云。

七月二十日,两军于鄱阳湖南部的康郎山水域(今江西余干县康山乡)相遇,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水战在此上演。陈友谅的大军号称六十万,且“舟大,乘上流”,朱元璋的部队二十万,船小,居下游,在这种状况下,若令将士仰着头去接战汉兵居高临下式的攻击,势必吃亏。通过观察,朱元璋发现对手有一个破绽:陈友谅将巨舰排成矩阵,首尾相连,平铺江面数十里。如此布阵固然能够在气势上压倒对手,但它也有一个弱点,即进退不便。于是,朱元璋将自己的水军分成十一队,每队都配备火炮、火铳、火箭等火器,准备在交战时,先以火器、弓弩攻击,待敌我两船相接时,再以戈矛等短兵器接战。如此安排之后,他信心十足地对诸将说:“彼巨舰首尾连接,不利进退,可破也。”

准备已毕,次日,朱元璋令诸将发动攻击,猛将徐达照旧身先士士卒,在火器的掩护之下,他的船队冲入敌阵,采用群狼战术,用多艘战舰围攻汉军的一艘巨舰。汉军由于舰体庞大,支援不便,徐达的士兵趁机攀上巨舰,斩杀汉兵一千五百余人,并缴获了这艘巨舰。

坐镇中军的陈友谅识破敌人进攻特点,便集中数十艘巨舰发动集群式反击,徐达等将眼看不支,急忙后撤,汉军紧追不舍。恰在这时,风向逆转,早先在一旁观战的俞通海趁机集中火炮向汉军舰队发动猛烈攻击,汉军二十余艘大小战舰起火沉没。

初战接连失利,陈友谅大怒,他及时整顿舰队,利用自己舰船多的优势,也集中火炮猛烈攻击对方,连续击沉朱元璋大小战船数十艘,徐达的座舰也中弹起火,敌舰趁机猛扑过来。朱元璋见状,忙令其他战舰上前救援,徐达换舰方才脱险,一时失去指挥能力。

战斗进行到这时,双方战舰已呈胶着状态,双方谁也没有想到即将发生一件几乎改写了中国历史的大事:陈友谅的太尉张定边在交战中发现了朱元璋乘坐的白色座舰,便悄无声息地率领自己的旗舰和另外两艘副舰,径直向朱元璋的座舰驰去。因两人的身份特殊,开始谁都不太在意。直到张定边的座舰冲进朱元璋的中军,朱元璋这才明白过来,急令座舰躲避,却偏偏又因转舵太急而搁浅,停在那里动弹不得!这时,朱元璋麾下的将领们缓过神来,纷纷飞舸前来救驾,他们舍生忘死地挡住张定边的三艘战舰周旋,使其无法靠近朱元璋的座舰。朱元璋麾下的元帅陈兆先、宋贵、程国胜等皆力战而死,汉将陈英杰的座舰逼近了朱元璋的座舰,形势万分危急。紧要关头,亲兵左副指挥使韩成请求假扮主公诳骗敌人,朱元璋推辞不肯。韩成在诸将的帮助下,不由分说,上前扒掉朱元璋的衣冠换在自己身上,然后立于船头高呼敌将,请求放过部众,说完投水而死。陈英杰信以为真,停止攻击,而令将士打捞尸体,准备回去邀功。此间,常遇春催舟赶到,一箭射中张定边;与此同时,俞通海、廖永忠等也飞舟赶到,这些船的冲击水波将朱元璋的坐舰重新启动,这才脱离了危险。张定边见朱元璋的坐舰走脱,又因自己中箭,只好下令撤退,却遭到俞通海、廖永忠、常遇春等人的追击,张定边又多次中箭。常遇春在追击的过程中,其坐舰也在浅水中搁浅,幸被上风方向漂来的一艘无人破舰冲撞移位,才转危为安。

同类推荐
  • 驱逐倭寇:戚继光

    驱逐倭寇: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其父戚景通任漕运官员(今山东省微山县鲁桥镇)戚继光亦出生于此地。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驱逐倭寇:戚继光》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驱逐倭寇戚继光传奇的一生。
  • 抗日战争时期的胡适

    抗日战争时期的胡适

    本书主要描述了中日战争期间,对胡适由主和变为主战提出了新的见解,并对其主张转变的背景与《墨子》非攻篇的关联作了论述。同时有对胡适作为民国使节和驻美大使在美国作的演讲活动作了系统性的总结和分析。其中有关胡适的演讲和外交活动,均使用日本当时的报纸、杂志为主要材料,以证明演讲活动的影响及其重要意义。
  • 大清第一廉吏于成龙

    大清第一廉吏于成龙

    于成龙是清朝康熙年间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清廉官吏。人到中年,他才踏上仕途。从县令、知州、知府,到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最后官至两江总督,他一直清廉之风不改,被康熙帝赞誉为:“天下第一廉吏”。书中穿插了大量饶有趣味的廉洁小故事,如带一筐萝卜去福建上任;回乡葬母住最低等客栈,结果被当作歹人等等。细节描写逼真风趣,极具艺术魅力。
  •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

    从青年时代闯入文坛,巴金就以火焰般的激情感染着读者。与激情相伴的是他的超常的勤奋与率真:“日也写,夜也写”;坚持说真话;向读者“掏出自己燃烧的心”。正是这三条,激情、勤奋和真诚,铸就了他的人格和事业,也使他成为中国“二十世纪的良心”。这本由阎焕东编著的《巴金的青少年时代》是一本描述巴金青少年时代的学习与生活的普及性读物。本书的特点是故事性强,叙事生动活泼,说理明白晓畅。它是我们献给中、小学生和广大青年最丰腴的精神食粮。
  • 大医精诚:孙思邈传

    大医精诚:孙思邈传

    本传作者从“孙思邈是人不是神”这一基本观点出发,努力还原先贤真实面貌,既不取野史的荒诞之说,亦剔除“信史”中夸张之辞。只将孙思邈两部巨著视作记传第一手资料,透过字里行间,探寻著者行踪。再剔出书里透露的点滴行踪,反复甄别,形成缜密完整的一部传记。孙思邈,是京兆东原人(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出生于隋开皇元年,卒于唐永淳元年。活了102岁(也有说他活了141岁),他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历史上,被人们尊为“药王”。信史所载孙思邈事迹虽少,各种奇传却多。本传作者从“孙思邈是人不是神”这一基本观点出发,努力还原先贤真实面貌,既不取野史的荒诞之说,亦剔除“信史”中夸张之辞。
热门推荐
  • 腹黑侯爷,嫡妻威武!

    腹黑侯爷,嫡妻威武!

    穿越也就算了,醒来不是豪门世家明争暗斗,居然是破屋烂瓦,亲姐眼瞅着就被卖给五十岁的老头做妾!穿成个古代乡村的小萝莉,还是个丑丫头,亲戚极品,家人懦弱,她如何翻云覆雨,带着自己的家人,自食其力奔小康?大伯贪财狠毒,祖母刻薄吝啬……一个个如狼似虎,日子过不下去了,她要分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只要她自强不息,不懈努力,她就能得到幸福,一路锦绣。本文先种田,后宅斗。种田,是纯纯的种田,温馨、清新、搞笑。宅斗,先是乡村斗,继而才是侯门斗。
  • 龙兄鼠弟:神秘黑衣人

    龙兄鼠弟:神秘黑衣人

    不满自己的老鼠身份,一心想做大人物的工匠鼠乐乐,误打误撞进入故宫博物院,并和灵兽小龙成为好朋友。为了挽救大难来临的故宫,龙兄鼠弟齐心协力寻找历史上早已丢失的传国之玺。在整个历险过程中,故宫内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跳出了教科书中死气沉沉的文物形象,变成一个个性格独特的生动卡通角色,怀着他们的使命,轮番上演了一系列妙趣横生的历险故事。
  • 蜜爱成伤

    蜜爱成伤

    她爱他,刻骨铭心。却被他弃若敝履,反复践踏。三年的忍让,到头来,只是可笑的一厢情愿。她含泪带球离开,却被他全球通缉,“宋怀霜,我想你想的心都疼了。”
  • 网络危机管理:Web2.0时代危机解决之道

    网络危机管理:Web2.0时代危机解决之道

    本书剖析了数字传播时代社会舆论表现的特性,对企业网络危机管理与实践都具有借鉴与启迪作用。
  • 衣锦还乡系统

    衣锦还乡系统

    带着天使般笑容问:“过年想回家吗?”答:“想,可是……”面目狰狞起来:“什么?!没钱?又没房?也没车?还没有女朋友?你这样怎么和身边的小伙伴们比?!怎么在旁人羡慕的眼光中狂刷存在感?!你拿什么证明你混的比别人好?!”“这样还想回家!回个毛啊!”……一个声音传来:“不用怕!快开启衣锦还乡系统,进入超级回家装逼模式,瞬间变身高富帅,牵手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祝愿看本书的人都能功成名就,衣锦还乡!
  • 刘涓子鬼遗方

    刘涓子鬼遗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圣羽天云

    圣羽天云

    三皇纪元,天穹外降佑奇书分卷,分落圣羽界各地。圣羽界三大势力倾尽人力物资,争夺天书分卷。霎时间,圣羽界如炼狱冥海,无数羽士惨死非命。南墨颜虽得到奇书三分二的残卷,却忽然醒悟,至天下于这般惨况的正是此书。他深恶痛绝,携圣羽残卷云居世外,从此无人再寻得奇书一页半卷。弹指千年,圣羽人界的灵剑宫上,一个少年的毛丝鼠忽然开口说话,道出上界尽相争夺的奇书残卷。从此以后,少年便成了十三宗神的言灵,聚圣羽之躯拯救苍生,使灵命吐决号令天下,莫敢谁何!
  • The Wind in the Willows

    The Wind in the Willow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新诛仙之为爱成神

    新诛仙之为爱成神

    这是我三年前写的一本书。当我回头再看的时候,连我自己都惊讶于当时的自己可以写出这么优秀的一部作品来。只不过,这部作品终究还是默默无闻地埋没了,连同我曾用的那个笔名——踏海寻天。或许,升级打怪才是一本小说的主流,而这本书,不是。谨以此书,献给那些同我一样,还怀念着过去的人!
  • 末世劫仙

    末世劫仙

    三年不鸣,只为一鸣惊人,三年不飞,只为一飞冲天!外人眼里,他荒废了十五年,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在磨砺属于自己的刀锋!以此刀锋,对己,对敌,对天下!身处末世,他就是众仙的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