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7100000020

第20章 蒙台梭利:特殊教育法(5)

蒙台梭利教育将秩序与自由完美结合,孩子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玩多久。可是,这种自由是有前提的,孩子必须遵循一定程序。比如,把一样东西收拾好,然后再玩下一样。她认为,一方面,有了秩序,才能保证孩子的自由活动有效进行,不会乱作一团;而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有了充分的自由空间,孩子的能量才有了正当的去处,才不会处处与教育者作对,而故意破坏秩序了。

根据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学说,儿童的生命潜力是通过自发的冲动表现出来的。这种冲动的外在表现就是儿童的自由活动。她猛烈抨击传统教育那种压抑儿童自发冲动的做法,声称“在这样的学校里,儿童像被钉子固定的蝴蝶标本,每个人被束缚在课桌椅上”。对于传统教育用惩罚或奖励来威逼儿童服从外加的、强迫的纪律这一做法,她也进行了批评,她认为即使采用奖励这种似乎和惩罚不同的刺激,也只能产生非自然的或强加的力量。

蒙台梭利提出,给儿童以自由,也就是允许儿童按其本性个别地、自发地表现,这才是真正科学的教育学的基本原则。她认为,对儿童的自由活动采取怎样的态度,是教育优劣的分水岭。她还指出,如果说新的科学的教育学是起于对个体的研究,那么,这项研究必须专心于对自由儿童的观察。她还认为,如果要以最简略的言语来概括她的方法,那就是建立于“有准备的环境中的自由”的教学法。

为了有利于儿童的自由活动,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精心布置了一个给儿童以充分自由、便利的活动场所。在这种环境中,打破了大人强加给儿童的观念:动就是坏,不动就是好。蒙台梭利认为,允许儿童自由活动,这是实施新教育的第一步。在自由活动中,儿童可以体验到自己的力量,这正是激励他发展的最大动力。

那么,在“儿童之家”是否还要纪律呢?如果要纪律,自由和纪律是关系是怎样的呢?二者通过什么来协调呢?在这些问题上,蒙台梭利提出了一些独特而耐人寻味的思想。

蒙台梭利说:“儿童之家”要纪律,而且在“儿童之家”,儿童也是守纪律的。关于纪律的形成,她指出:“纪律不可能通过命令、说教或任何一般的维持秩序的手段而获得。”

她认为,一切想直接达到纪律的目的都不能实现,对于儿童来说,真正的纪律必须是主动的,只能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所以她大声疾呼:“活动,活动,我请你把这个思想当作关键和指南。作为关键,它给你揭示了儿童发展的秘密;作为指南,它给你指出了应该遵循的道路。”

要做一个好导师

一个好的导师应该具有优秀的综合特质,是一个细心的“观察者”,能根据观察所得,设计出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能协调、引导与诱导孩子,维持环境的完整。此外,导师一定要时常保持一种谦虚的心态。

以儿童为中心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重要内容,这与传统教育以老师为中心迥然不同。所以蒙台梭利教学法的老师与传统老师最大的差别在于,前者所扮演的角色不是在“教”学生,而是教具、儿童及学习意愿的协调者,不再是一个站在黑板前面大声呼叫、发号的权威角色了。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者一定要根据孩子的需要而准备环境,并且观察孩子的需要和意愿,从而提供适当的教具让孩子“工作”。教育者不会以给孩子“灌输”知识为教育目的,而是始终处于帮助儿童成长,设计、指导孩子自己学习的客观立场,以启发和诱导为手段,让孩子乐于自由、自动地去动脑筋,使智力和体能不断增长。所以,蒙台梭利的老师在“儿童之家”被称为“导师”。

不可否认,蒙台梭利是一个实践家,因为她把理想化为方法付诸实践;同时,她又是教育家、科学家,因为她用观察的方法,发现了“童年之秘”,替孩子找出了教育的根据点。

蒙台梭利实践理想和方法的“教具”对导师要求很高,如果导师一成不变地、机械式地指导儿童,就会忽略儿童内在的需要和因他们成长的法则与个别的差异,从而造成不合理、无效果的干预行为,甚至对孩子造成伤害。

她要求导师一定要懂得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在指导儿童的工作时,就会深知孩子内心的意识和学习的能力与自然的限制,就会懂得儿童在什么年龄,什么心态应该给他什么东西,对其进行正确的指导,这样才会有效帮助儿童的身心正常发展,并提高其智能潜力。

在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儿童借着教具获得智力与体能上的开发,而教具的介绍,必须靠导师适当地提示,所以导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媒介人物。导师不但能简易、简洁与客观地示范给孩子“教具”的使用方法,还要能随时了解孩子对此项教具的反应,以决定启发他继续操作还是诱导他暂时停止。

导师还要虚心认真地观察面前这个孩子内心的需要和限制,尤其是心智和体能方面的;同时,也能真正地懂得什么是“以孩子为中心”!例如,不用强迫式的语气命令孩子这样、那样地去做;会蹲下来与孩子说话,而不采取高姿态;示范时能轻声细语,动作轻慢而利落等等。导师只有注意这些细微的地方,才能让孩子明明白白地、高高兴兴地工作。

蒙台梭利认为,一个好的导师应该具有优秀的综合特质,是一个细心的“观察者”,要很有耐心地观察孩子,关心他的需要;能根据观察所得,设计出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是一个教材、教具和良好气氛的负责“准备人”;孩子无论如何和环境接触,都能协调与引导;更是一个孩子学习“灵感”的“启发者”与转变“头脑”的“诱导人”;要能保证这个环境,维持环境的完整,让孩子的每一次接触,都是完整的学习。

这些特点,都是导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此外,导师一定要时常保持一种谦虚的心态。有一些教育者经常有一种老气横秋的态度,甚至刚愎自用、自以为是。这在蒙台梭利看来,就是一个相当大的“障碍物”,因为它遮蔽了导师对儿童的认识,容易导向武断与强行方法上的错误。所以,在蒙台梭利教育法里,大人也要接受教育,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蒙台梭利对导师有四点最基本的要求:首先,一定要有谦卑、仁爱的心;其次,要能把个人传统唯我独尊或视孩子为无知的不良旧观念去除;再次,要认识到儿童是潜力无穷、前途远大的未来成功者;最后,要以儿童为师。只有这样,导师才能真正合格。

在蒙台梭利学校,主要的教育原则和教育方式是自由活动、自我教育。她认为,新教育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由原来的儿童被动和教师主动,变为儿童主动和教师更多地被动,或者说把教师中心变为儿童中心。根据上述教育观,蒙台梭利对幼儿教育者提出了以下要求:

具备观察的素质,了解儿童的特点。

蒙台梭利认为,观察是一种科学方法,是了解儿童的必由之路。教育者只有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观察者,才能耐心地等待,不干涉儿童,尊重儿童的各种活动,使儿童自动地为他们显示其需求。这样,教育者才能真正地了解儿童的精神,并揭示其生命的法则和内在的秘密,而给予适时与适量的帮助。因此她认为,善于观察应是教育者必须具备的素质,“观察时等待”是教育者的座右铭。她甚至认为,观察是幼儿教育者必须学习和研究的唯一的一本书。

善于指导或引导儿童。

蒙台梭利认为,观察及了解儿童虽然重要,但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者的首要任务是刺激生命——使儿童自由发展。这就要求教育者除了消极的观察,还应进行指导、引导及示范。在这方面教育者主要有以下四项职责:

1.不是直接教儿童方法和观念,也不能采用奖罚等手段。因为外部的评价会剥夺儿童自己独立的能力。教育者的职责是给儿童提供活动的环境及进行作业的教具。教育者应该成为环境的“保护者”与“管理者”,使这个家舒适、和平、清洁、有秩序。

2.应是儿童的示范者。即教育者应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仪容上要整洁,在风度上要自然、大方、文雅、端庄。因为儿童是吸收者与模仿者,任何教育者的言行举止都可能无意识地影响儿童人格的发展。

3.根据儿童的成熟程度,引导儿童选择相应的作业,然后促使他们通过作业,达到自我发现和发展。为了使儿童选择适当的教具,教育者先要对教具有充分的了解,对每套教具的难度和在使用中所产生的内在兴趣都要有亲身体验,由此可以推断出儿童在每项教具上将花费多少精力和持续多少时间。

4.指导的另一含义是维持良好的纪律和阻止不良行为。教育者必须在两个问题上约束学生:一是不允许冒犯和打扰他人,二是必须正确使用教具。

成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络者与沟通者。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者必须时常与儿童的父母和生活的社区联系沟通。因为家庭与社区都是儿童的社会环境,并占据了儿童生活的大半。通过这种联系,有助于澄清家长与社会的旧教育观念,使学校与家庭、社会共同努力,从而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此外,“儿童之家”的特点及重要性就在于使学校与家庭合一,并作为一个过渡机构,使学校具备社会化的功能。

事实上,父母也是孩子的直接教育者,蒙台梭利对教育者提出的具体要求也完全值得父母借鉴学习,从而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同类推荐
  • 《弟子规》里的家教智慧

    《弟子规》里的家教智慧

    全书1080字,360句,虽然只是一本关于童蒙教育的小书,记录的是生活中言行举止等小事情,却蕴含着做人做事的大智慧。我们透过那些讲述规矩的文字,不但能够学会怎么做一个文明人、有道德的人,同时也能悟出很多教育智慧。
  • 父母强大了,孩子才优秀: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父母强大了,孩子才优秀: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本书凝聚着教育者周倩十几年执教与心理辅导实践的经验与心血。作者横向对比传统教育习惯、学术理论及网络育儿心得,对中国式家长“专政统治”的误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自身育儿心得归纳出一套全新教育知识体系。全书以“自由+爱”为立足点,以“积极应对+相互成长”为逻辑指导,倡导父母与孩子携手同行、共同成长。
  • 帮父母读懂幼儿心:儿童心理解读与教养行为引导

    帮父母读懂幼儿心:儿童心理解读与教养行为引导

    壮壮的玩具有好几大整理箱,书柜里也有各种幼儿图书,还有那些体积太大放不到箱子和柜子里的电瓶车、小摇椅、羊角球等玩具,加在一起占了他自己房间的一半。壮壮每天都与他心爱的玩具在一起,时而翻箱倒柜找出一些玩具,然后拿到客厅里,把电视机打开播到动画片频道,同时左手拿着回力车,右手握着奥特曼,身边地上还堆着一大堆磁力球节或积塑块等拼接类玩具,甚至几百块多米诺牌,还有微型小桌球等,每天都玩得兴致勃勃,兴奋时自己还大声喊叫,到处奔跑甚至到厨房卫生间故意搞破坏。妈妈经常因为收拾玩具和壮壮发生冲突,原因是壮壮只负责摆摊不负责收,妈妈认为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很重要。
  • 母婴护养与保健

    母婴护养与保健

    本书专为年轻夫妇而设计,希望成为婚嫁孕育的“葵花宝典”,“怎样生一个健康、聪明、漂亮的孩子,在养育孩子中遇到疾病、服药、饮食、起居等的问题时,人们如何去面对,书中都做了详细的阐述。
  • 没有坏孩子只有坏方法

    没有坏孩子只有坏方法

    本书内容包括换个方法爱,照亮“坏孩子”的天空找到好方法,用言传身教启蒙孩子肯定和欣赏是孩子成长的良伴让孩子成功蜕变的教子智慧等。
热门推荐
  • 医毒双绝:妃倾天下

    医毒双绝:妃倾天下

    “本王绝对不会娶一个疯子丑人回去当王妃!”他的一句话决定了她的命运,成亲当日,她当着未来夫君的面,毁了绝世无双的容颜,变成一个丑陋恶心,永远不得真面目见人的女人!她是世人敬仰,妙手回春的活菩神医,众人只知她圣洁的一面,而他却一眼看透她骨子里的邪血。他不喜欢她,她也不喜欢他,可他就是要娶她,而她就是要嫁给他。甚至决定就算以后死了,她的棺材也是要压在他的上面的。在一场阴谋诡计翻天覆地的扑向她时,当她被挡得无力招架时,他却微笑的看着她,“用我的位,成全你的仇,覆了天下又何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丫一秒爱

    爱丫一秒爱

    那年我们黯然离去,现在,你重新找到我是为了见我妈妈的坟墓吗,要我跟世界首富的儿子结婚又是什么意思,以为我是温顺的乖乖羊,还是可爱的SD娃娃!正当,你们闯入我的世界,我的世界开始一片混乱,选择,是爱你还是崇拜,琥楠江佑单纯的可爱,我又何尝能做到拱手让人,不明白,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去刻意得到。面对这样的爱,我要如何决定?是紧紧抓住天使给予的宠爱还是轻轻握住恶魔给予的无奈……
  • 这才是阿里巴巴

    这才是阿里巴巴

    一个人要进入优秀的公司工作,前提是必定要具备一个伟大公司所必备的胸怀、眼光以及视野,这样你才能在公司游刃有余地工作。假如你正在为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而苦恼,假如你正在为徘徊在名企的大门外而沮丧,假如你正在为自己无法进入的公司而忧心不已。那么我们不妨看看阿里巴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样,你就可以了解什么才是公司所需要的人!从马云的成功经历和阿里巴巴的发展历程中总结了阿里巴巴需要的十种人。
  • 亿万遗产:豪门娇妻要离婚

    亿万遗产:豪门娇妻要离婚

    突然变成豪门继承人,拥有5000亿的你会做些什么?什么???还嫁了给一个同样出身豪门的老公!!!!!!等等,这个老公怎么有点儿眼熟?她、要、离、婚!一定要离婚!!!但是老公追来了怎么办???为了和这个家伙离婚,她要变强!爽文,恶毒女配各种被打脸,不爽你来找我。豪门对豪门,先婚后爱。每天中午十二点稳定更新欢迎收藏~背景是架空的,时间也是2020年之后,所以高科技和势力什么的别较真,反正怎么爽怎么来喽~~
  • 通往死亡的游戏

    通往死亡的游戏

    那颗不安分的心脏一直在跳动,从未停歇过。那个不安分的少年一直在寻找,却又似笑非笑地看待一切。那个不安分的游戏一直在运转,带给了人们无法言说的情绪。希望?亦或绝望?死亡的迷雾已经铺散开来,它的降诞无可避免。这是一场游戏,一场关于世界的种族存亡的游戏。也可以说,是一场战争……神明在直白的苛刻中崩溃;死灰与纷扰的虚饰永远休止;禁忌的种族走向了忘却的彼方;被死亡所唤醒的心猿被改变形状;永恒的生命的法则已然逃脱而迷茫……
  • 镜子的守护

    镜子的守护

    大学的世界总是有许多传奇色彩,也有许多灵异故事,也有爱恨情仇,我有一篇故事想分享给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就看这篇故事镜子的守护............
  • 陆斯特

    陆斯特

    大概就是一个孩子到处走来走去然后而越来越强越来越厉害的一个故事。
  • 风起九洲:盛宠轻狂妃

    风起九洲:盛宠轻狂妃

    一场风暴,让万千界面交汇,也使得她的灵魂流落到九洲大陆,成为一个被人设计而死于非命的女子。当潋滟的双眸再次睁开,面对众人的痴笑折辱,她冷淡已对,以铁血手腕镇压众人。一场精心设计的阴谋,一个阴差阳错的误会,使他们的命运阴差阳错的交缠在一起,从此以后,天上地下,生死相随。
  • 情深深,爱切切

    情深深,爱切切

    流年里,往事如风,爱如烟花,亦如浮沙。梦醒时分,依旧在漫长的岁月里茫然地等待,等待你的欢喜,等待你的欢颜,等待你的相依,等待你的相伴,等待为你的红颜一笑而倾尽一生。这一生,守着该守着的那一份爱恋,不奢求自己多幸福,只求你多欢颜,因为你若欢喜,我便倾城!
  • 弃儿汤姆·琼斯史

    弃儿汤姆·琼斯史

    《弃儿汤姆·琼斯史》是英国小说家菲尔丁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对人性善恶有这深刻的描绘。琼斯是这本小说的主人公,也是故事中唯一一个真正正面的形象,其所勇敢追求爱情的过程,体现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他不管经历了多少不幸,最终还是收获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