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7100000017

第17章 蒙台梭利:特殊教育法(2)

在20世纪初期,蒙台梭利就已经提出3岁前教育,她甚至也强调两岁以前更重要。因为,两岁是迈向3岁的前站,假如前站没有播下良好的种子,又怎能期待下一步开出灿烂的花朵呢?所以说,从出生到两岁这短短的两年间,也是非常的珍贵了!

蒙台梭利认为,孩子从生命之初就不仅开始有了肉体,也同时有了精神,孩子是同时拥有精神生命与肉体生命的。所以,她提出,生命的开始既然是始自受孕的那天,幼儿教育(胎教)也该从那一天就开始。这种想法在当时极为超前。

所以,一个生下来资质优异的儿童,假如缺乏后天良好的教养,他的发展也会非常有限。

人类运用潜能的比例,也可以看出聪明的程度。据精神科医师指出,普通人只使用了潜能总数的4%,所谓“天才”的人,却使用着更多的潜能比例,父母如果能够帮助孩子充分开发潜能,实际上就是在“制造天才”了。

因为蒙台梭利看到了这个现象,所以她主张以“提早教育”和“感官训练”来开发儿童的潜能。她设计出了符合儿童不同阶段的各类教具,使儿童借着亲自操作的机会,提高基本智力,同时也达到开发潜能的目的。

侧重感官训练的原因是人类的学习始自感官(视、听、味、触、嗅等五觉)的直接接触(具体),例如一生出来就会吸吮,小孩子喜欢用手去摸东西(由具体到抽象),所以,增加儿童智力的第一步就是培养他感官机能的敏锐性。

蒙台梭利以“吸收性心智”的有无,把人生的幼儿期和其他时期划分开来。幼儿期工作的重要性超过其他时期的教育,在那里有着成人心理与行为方式的几乎一切秘密。

俗语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经验说法,但从文化与知识中证明它,却是人们几千年文明史后的当代发现。所以,幼教工作者应当是最好的专家。

但是,遗憾的是,人们所做的恰恰相反——对幼儿教育投入的力量最少。而且,做幼教工作的人,又似乎总是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差,这就使人类自身的发展速度放缓。

近20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大脑生理学家的研究,证明了蒙台梭利所说“人到3岁时在智力和性格上已经定型了60%”的道理,也知道了她为什么说“两岁以前更重要”的原因。

所以,在孩子的童年,如果父母不培养他健全的人格,期待他长大后能够拥有健康成熟的处事态度也只能是一厢情愿而已。

孩子更喜欢“工作”

儿童的“工作欲”正象征着一种“生命的本能”,在顺境下,工作这种本能会自然地从内在冲动中流露出来。

蒙台梭利的教育原理可用“工作”两个字来综合,这里所说的“工作”与通常所理解的概念有所不同,它泛指一种手脑结合、身心协调的活动。

蒙台梭利认为,工作是人类的本能与人性的特征。她声称在“儿童之家”发现了一件令人惊讶的事实——儿童竟然“喜欢工作甚于游戏”。儿童喜欢操作教具,并从教具中得到满足与乐趣,毫无厌恶与疲倦的表情。

她说:“儿童的‘工作欲’正象征着一种‘生命的本能’,在顺境下,工作这种本能会自然地从内在冲动中流露出来。”她认为,儿童的工作与成人的工作性质并不相同,它有以下特征:

1.遵循自然法则,服从内在的引导本能;

2.无外在目标,以“建构为人”或称自我实现、自我完美为内在目标;

3.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性与建构性的工作;

4.需要独立完成,没人可替代或帮助完成;

5.以环境为媒介来改进自己,形成自己与塑造自己的人格;

6.依自己的方式、速率进行,为自己的内在需求而重复;

蒙台梭利认为,“工作”的目的是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做事聚精会神,而且能有秩序地完成一件工作的能力。同时,也借助于四肢的活动,使孩子的人格、智力与体能同时得到发展。

对孩子来说,他的“工作”目的是为完成自我。所以,当孩子严肃地做面前的那个工作时,父母千万不能认为那是毫无意义的。其实,在他看来,他是在做着一件神圣的事。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期的各种感觉练习及日常生活技能的练习等自发的活动,都是工作。工作可充当中介作用,将传统教育中根本对立的两个概念“自由”与“纪律”有机地联系与统一起来。也就是说,工作可以促进非压迫、非强制的纪律的形成。

蒙台梭利还具体分析了工作之所以能促使孩子纪律形成的原因:

首先,从生理的角度讲,工作有助于儿童肌肉的协调和控制。儿童之所以能遵守纪律,实际上意味着他们具有正确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而幼儿最大的困难是缺乏这种能力,通过各种工作可起到协调、控制肌肉的作用。

其次,从心理的角度讲,工作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意志力。儿童服从纪律的先决条件是有一定意志力的,因此,意志和心灵的形成必须先于服从,而使儿童全神贯注于作业则是培养意志的一个途径。在工作过程中,对意志的激发和抑制的能力就可得到发展。

最后,工作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独立性。所谓“独立性”,即能自我支配,依靠自己的器官满足自己的欲望和要求。如果使儿童沉浸于工作,使他们学会“依靠自己”,从工作中获得乐趣,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样,人人都会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儿童之间没有嫉妒,没有争吵,良好的纪律就体现出来了。只要儿童自发地工作,在工作中,他就会学会尊重他人的工作权力。并且能够懂得“善”和“良好的规范”。

从蒙台梭利的分析来看,显然,工作能促进纪律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由工作的性质、特点决定的。因为工作欲是儿童的一种内在冲动,工作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必经之路,所以,只要引导得法,就可导致非压迫的纪律的建立。

蒙台梭利说:“真正的纪律是通过工作第一次显现出来的。到了某一时刻,儿童对一项工作有了强烈的兴趣,我们从他脸上的表情和长时间全神贯注于一项活动就可以看出,这个儿童已走上了纪律之路。”

在形成纪律的过程中,蒙台梭利完全排斥了“说理”的作用。她认为,幼儿仍处于潜意识向有意识的过渡阶段,大人的说教不会奏效。此外,采取强制命令去束缚儿童将压抑儿童的个性,这就违反了自由原则。

澳大利亚著名教育家康乃尔认为,自由、工作和秩序是蒙台梭利为儿童营造的建筑物的三根主要支柱。

编制适合孩子的教具

教具不同于玩具。“教具”带有“教育”的功能,所以它具有严肃的意义。

在蒙台梭利教育法中,教具不同于玩具。“教具”带有“教育”的功能,所以它具有严肃的意义,不能随意地被安置在厨房或者客厅,也必须有专属的“活动室”与特定的使用规则,这样它的功能才能被尊重。

另外,因为教具具有特定的教学作用,例如粉红塔,为了让孩子能以触觉与视觉来分辨大小,所以在颜色上也就设计成单一化,目的在于让孩子集中注意力,不会被其他因素干扰。但在孩子能完全熟悉这个基本的功能后,它才能被允许与其他教具变化使用。

在“儿童之家”,蒙台梭利设计的感官教具大致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及使用要领:

首先,根据其用途,把教具分为不同的种类,每一类教具基本上都由若干部件组成。所有部件除了某一维度(如大小、重量、频率高低等)有量的差异外,其余的性质相同。例如,训练感知重量的教具,所有的部件均同质、同形,只是每个部件之间存在量的差异,以便使儿童通过操作这套教具,训练对重量感觉的敏锐性。

其次,每种教具各训练一种特殊的感觉,在训练时,应尽可能排除其他感官的干扰,以便使所要训练的感官得到的印象尽可能纯正和清晰。例如,为了训练触觉,要求儿童将眼睛蒙上,或者在暗室中操作触觉的教具,以便排除视觉的干扰。只有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工作,这种工作或教育才具有最大的发展价值。

最后,教具具有教育孩子了解大小、轻重、高矮、乃至最大、次大至最小,让孩子能产生次序、顺逆等“秩序”感的教育特质。这种特质不只显现在教具的本身,也影响到外围的一切行动。所以,使用者必须有秩序地取下教具,有次序地归位以及要尊重它、维护它的素养。在这样教养下的孩子,长大了就会尊重“长幼有序”和“先来后到”等社会伦理和社会秩序。

相对来说,玩具虽然有些也带点教育意义,却并不明显,制造玩具的目的只是想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赚取父母口袋里的钱。但给孩子买回去后,玩不了多久,玩具就成了废物。而在蒙台梭利教育法里,教具取代了玩具,成为教育的最重要的辅助者了。

蒙台梭利的教具究竟有多少种?根据荷兰宁惠斯公司的记录,至今已有349种之多,但到底哪些是蒙台梭利自己研制的,却很少有人去研究,可见有一些一定是经由后人研制出来的。

其实,这非常符合蒙台梭利的教育精神,因为她从来不认为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一种永恒的结论。她知道,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的发展也一定会有些因循,也有所创新。所以说,只要合乎蒙台梭利教育法的要求和作用,父母也可以在家里替孩子做。但千万不要再去买那些复杂的,连自己都搞不明白的电动“玩意儿”,以免让孩子和自己生气。

蒙台梭利认为,“教具”正确的名称应该是“工作材料”。它的主要作用,是供给幼儿做成长“工作”时所用的“材料”,兼具增进智力和改善性格的作用。但使用者必须非常明白,它不像老师手中的那根教鞭,不是辅助老师教课的物品,而是让孩子在其中“自我教育”、“自我启发”的媒介物,并不是玩具。

蒙台梭利教具以朴实、干净的色调为主。教具的最重要目标符合儿童的内在需要,所以在大小、尺寸上,只以儿童的能力为考虑范围。每种教具都有能够吸引儿童的因素,每种教具可以单独和联合使用,但都有其步骤和顺序才能完成。在设计或使用方法上,都是由简单到复杂,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了解步骤,重视秩序的重要性。

根据蒙台梭利为“儿童之家”写的手册上说明,教具有动手教育、感官教育、语言与知识、自由、书写、阅读、做算术、及品德教育等8项。为方便陈述,后人又将它们归纳成以下4项:

日常生活教具

“中国人用筷子吃饭”、“苏格兰的男人穿裙子”,从这两个陈述中,就可以引申出日常生活教具的特质:首先,它依各种文化的不同,内容也就不会完全相同;其次,日常生活的一切活动大都可纳入这一项目中。基于这些原因,蒙台梭利并没有替这项训练列出教具的目录,而希望导师能协调“智能启发”与“文化常规”的双重要求,自己研制教具,整备环境。

依照美国的分类,将日常生活这项练习分为4大类:

1.动作:例如,划直线走路等;

2.照顾自己:例如,穿脱鞋子、衣服等;

3.照顾自己的环境:例如,拔草、浇花;

4.礼貌:例如,打招呼等。

感官教具

这类教具的范围包括视、听、嗅、触、味、温、压、辨认立体以及色彩等各方面的感官训练,将颜色、气味等抽象的感觉带入具体实物,用来启发孩子认知的敏锐性,为进一步的教育目的打下基础。例如,“嗅觉瓶”练习辨别气味浓淡及各种气味之间的感觉不同,让孩子经过亲自体验而有清楚的辨认能力。

这项教育的作用是:

1.用合理的方法,直接帮助感官本身的发展;

2.形成婴幼儿“自发性”的发展,也就是进一步让婴幼儿会自动地观察和思考;

3.为使幼儿能适应现在和未来的社会,因而必须先奠定他们对环境卓越的观察力,养成从观察到试验的科学习性;

这三种目标,都能够在蒙台梭利教具的教育效果中产生出来。蒙台梭利教具操作,训练儿童的“工作历程”(秩序观念和习性的培养),远比要求他的“工作结果”(会做)更为重要。关于这一点,请父母和老师一定要特别重视,不要本末倒置。

语文教具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运用间接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发展,在语文练习上也是这样。她先不直接教儿童拿笔写字,而是从日常生活练习开始。她主张在孩子出生后,父母就应该提供一个充满语言文字的环境,让他自然地由感觉到领悟周围的一切。

例如,从小就不断地对他说话;在他学会走路后,就在孩子用的毛巾上写上他的名字等。孩子的成长需要相当的时间,所以父母要渐进地去培养他,让他具有直接学习与领悟的能力。

另外,父母也可在孩子的周围预备许多不同内容的书籍、图片,让孩子去接触、去翻阅,逐渐丰富他的常识。

数学教具

蒙台梭利认为,人类的学习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具体到抽象的。所以,在面对“数学”这种纯抽象概念的知识时,让孩子觉得容易学习的唯一方法,也只有通过具体、简单的实物为起始。让孩子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先了解实物的多与少、大和小,再自然而然地联想起现实与抽象间的关系。

要以孩子为中心

以孩子为中心是蒙台梭利教育的原则,通过对孩子的深入了解,尊重其人格尊严和成长过程。

以孩子为中心是蒙台梭利教育的原则,通过对孩子的深入了解,尊重其人格尊严和成长过程。从促进儿童身心发育的角度去设计教学,为孩子的一生奠定智慧与品格的良好基础,培养自主和持续的学习和工作习惯。

生命自然而然地发展,看上去好像很随意,但实际上,却充满着由小到大、由简而繁的秩序和规律,这就是自然法则。在观察中,蒙台梭利注意到了生命“自然发展”的事实,她发现人的“完成”,实际上是自己经过不断的活动来达成的。

蒙台梭利发现,婴儿在出生以前,就具有了发展的预定计划,因为这个计划从生命的一开始就已存在——人的受精卵就会成胎,变成人。这个“预定计划”也按着大自然定下的步骤,产生了自我实现的活动,不断地自我活动,完成了伟大的生命。

幼儿在心理与生理上的发展速度不尽相同,所以儿童成长阶段的进程也会各自不同。然而相同的是,为了使身心成长,从胚胎个体开始,会有很多的内在需要出现,“内在需要”会导致“个体”主动地去寻觅,找它要的“东西”,以满足迅速成长的目标。例如,刚出生的婴儿饿了,他会闭着眼睛找,用嗅觉去找奶香,用嘴唇去找奶头,解决饿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父母注意不到这个事实,不能明白孩子会因“内在需求”而驱使他“主动活动”,反而认为孩子只是一个被动的空容器,需要父母填塞。事实上,孩子需要父母的“援手”而不是填塞;需要父母了解并尊重他的“内在需求”,帮他好好长大成人!

所以,父母能做的,就是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任由他在其中自由选择,满足他的内在需要,使生命能够自然发展,一步步建构成一个完美的大人。

这些成果的获得,与父母在儿童学习发展过程中的适当介入有很大的关系。在“引导”儿童时,父母必须让他不太感觉自己的存在,这样,如果有需要,父母可以随时帮忙,而决不会成为儿童与经验之间的阻隔物。

父母在一旁等待,并随时准备与孩子分享及分摊愉快与困难的经验。如果他需要父母同情,父母应该乐意并且全心地回应。父母应该带着无比的耐心去对待他缓慢的进展,用热忱和高兴去迎接他的成就。

同类推荐
  • 家庭情商课:培养优秀孩子的99件小事

    家庭情商课:培养优秀孩子的99件小事

    本书针对1—6岁孩子的情商培养。以亲子互动的形式,培养孩子自理、自立、自强、关爱他人、珍惜劳动成果、克服苦难等优秀品格。本书共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培养小孩的爱心与智慧(1-3岁),重点在于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安全意识、注意力、阅读能力、爱心、责任感等。第二部分培养小孩的独立与社交能力(3-6岁)。重点培养孩子积极乐观、自信坚强等优秀品格与耐挫能力、审美情趣、良好沟通能力等情商能力。本书写的生动有趣,事例丰富,穿插名人名言、事迹、实验报告等,全方位,多角度来培养孩子情商,是重视孩子情商培养的家长的不二选择。
  • 妊娠期答疑解惑手册

    妊娠期答疑解惑手册

    本书针对育龄妇女和妊娠期妇女介绍了孕前准备、孕期保健、分娩准备、准爸爸常识、孕妇监护等内容。
  • 冯德全早教方案9:36招教出好孩子

    冯德全早教方案9:36招教出好孩子

    本书介绍了36个高招妙计,列举了一个个典型案例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提示家长们应该注意的要点问题。
  • 怀孕前后必备宝典

    怀孕前后必备宝典

    怀孕前后必备宝典详细介绍了怀孕前后需要注意的事项,科学阐述了孕前孕期的必要步骤,是现代女性产后恢复的指导性书籍。
  • “放养”你的孩子:自由教育的72个法则

    “放养”你的孩子:自由教育的72个法则

    本书内容包括:“放养有理”:培养孩子的八种能力情感教育:“放养”的孩子早知大爱生存哲学:给孩子摸爬打滚的空间意志品质:“放”则无畏,迎难而上等。
热门推荐
  • 魅力教师的修炼

    魅力教师的修炼

    本书综合了教师的形象魅力、道德魅力、教学魅力、语言魅力、社交魅力、管理魅力,从而弥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不足。在论述与事例中使读者更深层次地认识到魅力的重要性,使读者在教师生涯中的魅力达到极致。
  • 14号的死亡召唤

    14号的死亡召唤

    苗疆蛊毒,相传已久,吸引着无数人一探究竟。传说如果有谁掌握了蛊的秘密,便能操纵生死,冯柯和他的朋友们为了一时的好奇心,打开了一扇禁忌之门……他们不知道的是,若不小心召唤了蛊,那接连不断的惨案,将随之而来。寂静的深夜,怎样的恐怖潜伏在黑暗中。
  • 神之启

    神之启

    有风,从天罗的天鹅堡吹出,一路向南,路过大秦的咸阳,消散于盛唐的长安。有人,自人间祈祷,愿力如长线升空,一路向上,透过废墟的大门,消失于石像之内。有神,自星空降临,一路俯瞰,道了声。“人间,好久不见。”
  • 离开地球之重返

    离开地球之重返

    描述男主人公叶天从一位普通大学生车祸奇迹生还后的一些特殊能力,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打击罪犯,在执行最后一次任务后离奇穿越X未知星球发现那里人情味地下视人命如草芥,而后为了回到地球的愿望而奋斗...
  • 豪门影后:国民男神拐回家

    豪门影后:国民男神拐回家

    乐笙儿明明是国民女神,一线影星,谁来告诉她,为毛她要亲自上刀山下油锅,在戏里扛锄头,修灯泡,六月烤火炉,二月进冰川。她是上得了刀山,下得了火海,扮得了女神,演得了汉子的国民女神乐笙儿,突然高调宣布结婚息影,引起娱乐圈一片哗然。可就在结婚前夕,她不仅撞到未婚夫和男人红浪翻滚基情四射,还砸了自己未来BOSS,国民男神陆之渊,从此惹上了化身为狼的冷傲总裁大人。冤家路窄,六月飞雪。乐笙儿:“陆之渊,你有完没完。”陆之渊:“别急,慢慢玩!”…...欢喜冤家,一宠到底。乐笙儿:“陆之渊!你特么的是不是有病?”陆之渊唇角上扬:“相思成病。”乐笙儿:“……”
  • 恐怖灵异事件

    恐怖灵异事件

    希望大家看了,可以评论一下,我会根据你的建议,好好修改文章!谢谢
  • 采购就这么简单:优秀采购员的80个细节

    采购就这么简单:优秀采购员的80个细节

    本书介绍了80个采购实战技术问题,涵盖了一般采购的实战技巧。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查找了大量采购员业务开展的文献和案例,总结了许多优秀采购员的成功经验,对于许多采购员的疑难问题都给予了全面回答和阐述。它集知识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于一体,避免大量理论堆砌、空泛说教的形式,便于读者更快地领悟和吸收。
  • 幸福的智慧

    幸福的智慧

    全书从为什么不幸福、你是否迷失了自己、谁绑架了你的幸福、幸福是自己找来谈起,又谈及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家庭,以及与社会的关系等几大方面,通过对正反两方面生动案例的解析,来说明幸福在哪里,我们如何修炼到幸福的智慧,找到幸福生活的钥匙。从关注现实说起,归结到调整自己的心态,平衡好自己与他人以及社会的关系,处理好物质和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保持一颗积极的、向上的、充实而宁静的心,把握当下,珍惜所有,从而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 刀道巅峰

    刀道巅峰

    流动的刀光,舞动的刀锋,诉说着世界的残酷。利益的驱使,欲望的奴隶,显示着社会的冰冷。以鲜血洗刷仇恨与屈辱,以枯骨铺就无上的道路。无情的天道,有情的人,诸神的荣耀,恶魔的尊严。所有的一切,都只是因为心中的欲望,为了那传说中永恒的无敌。
  • 农夫家的小娇娘

    农夫家的小娇娘

    上一世卢娇月侍候夫君孝顺婆婆,支撑着家中的生计还要供夫君读书,临到头儿却落了一个弃妇的下场。重活一世,一切回到了起点。这个时候,她还没有和杜廉定亲。这个时候,他们一家人还平安喜乐,没有因为她的拖累变得家破人亡。这一世,她一定要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