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74200000002

第2章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初探

一、黍与稷为中国最早农作物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埃及、巴比伦、印度与中国①,此四大文明发源地均始自农业。埃及有尼罗河;巴比伦有幼发拉底与底格里斯两河;印度有恒河;中国有黄河,因农业发展靠水利灌溉。但中国与其他三国情况不同。

中国农业发展并非单靠一条黄河。埃及、巴比伦、印度三国均处于热带或亚热带,但中国则气候不同。再就面积言,埃及、巴比伦小;印度较大,但单纯;中国则幅员广大,气候土壤等亦南北不同。

中国古代北方之农作物并非种稻麦开始。向来所谓五谷者,即黍稷稻麦粱。再加上豆,则称六谷;合黍、稷、稻、麦、粱、大小豆、麻与菇,则称为九谷。但中国最早之农作物为黍与稷。

吾人当根据历史研究中国最早之农作物。黍与稷为中国北方最早之农作物,《诗经》中即已提到。甲骨文中提及“黍”字最多,商代占卜收成好坏,甲骨文中多有“求黍”及“求黍年”等字句。但未见有“求麦”、“求稻”。因黍比较粗生粗养,容易种,为商代人之农业主要作物。稻麦为贵品种而难生长,故商代求丰年只求黍,《诗经》中提及“黍”、“稷”两字很多,可资证明。

古代农业发明者有“后稷”与“神农”,“后”即上帝之意,“后”与“神”均为形容词。神农姓姜,后稷姓姬,此二人均在中国西部,何以不称“后稻”、“后麦”,而称“后稷”,盖中国最早之农作物为稷也。

甲骨文为盘庚后之文物,为可靠史料。但后稷之史料借传说而来,乃由推想而得,但并不一定不可靠。

黍稷有共同之性格,即均为高地农作物。郑玄曰:“高田宜黍稷,下田宜稻麦。”今日北京以种麦为主,种麦处即种稻处;南方以种稻为主,种稻处即种麦处。而稻麦需要水分多,故种于“下田”;黍稷需要水分少,故适宜种于“高田”。此亦证明中国当时有高地农作物,亦有低地的。

二、古人重黍稷轻稻粱

中国五谷之一曰“稷”①,“后稷氏”者,“后”为尊敬之意。以上提及不称“后稻”、“后麦”,可见当时最重要的农作物是“稷”。今山西省有“稷山”;“历山”亦在山西。

稷为高地旱性植物。中国古代农业偏于高地旱性作物,所以中国古代文化起于丘陵,起于高地,而非起于平原。故称大陆文化,并非海洋文化。

所谓五谷,即黍、稷、稻、麦、粱;普通说农作物为黍稷稻粱。清程瑶田作《九谷考》,曰:“稷者,今之高粱。”此处所称之粱,即今之小米;黍即北方之黄米。

中国古代农作物由高地开始,是先种(多种)高粱、黄米(即黍稷),而非先种稻麦。《诗经》云:“黍稷稻粱,农夫之庆。”其意乃黍稷在先也。

《诗经·七月》中,周公述说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及农村农民之生活状况甚详。此诗虽无说明先种植何种作物,不过可自其下种之日期看出,高粱是在古历正月下种。稷则可称五谷之长。此诗中说明春天为蚕桑之时(插秧期);夏天盛产瓜茄蔬菜;对于稻,只提了一句说:“十月获稻,为此春酒。”此是旱稻,且仅是种少量作酿酒用。酒在古时仅供老人饮用。此诗述说农事极详,却不提及种稻之法。

《诗经》、《礼记》、《管子》所记载的,均可证明春秋以前,中国人民主要在山陂陵阪地区种植黍稷等旱地作物。另一证明,古代敬神是取黍稷,因古代人民尊重高粱、黄米,含有重视黍稷过于稻粱之意。

古代有两种盛载祭物之盛器。一曰簋①,为当时第一等盛器;一曰簠②,为第二等盛器,但当时祭神以簋盛放黍稷,以示尊敬;稻粱却放于第二等盛器簠中。

古代祭神,水为最尊贵,酒次之。亦从而可见中国古代农作物是黍稷始。

三、高地农作物反映陵阪文化

晋人束晳《补亡诗》云:“黍华陵巅,麦秀丘中。”陵即山地,丘陵也。说明黍开花于山上。四方高中央低者为丘,长江流域的山上有田,可种稻,但在陕西的山上则种麦。此说明了中国农作物有高地与低地两种。而古代多为高山上之农作物,是旱地作物。

《淮南子》记载:“尧之治天下也,其导万民也,泽皋织网,陵阪耕田。”泽是水泽岸边。陵者,大皋,山无石者,土地高者曰阜。“阪”或作“岅”或“坂”,《诗·小雅·正月》:“瞻彼阪田。”阪田为崎岖硗埆之处。此处说明在平原之湖泊地区捉鱼,在山陂之处耕田,可称陵阪文化。淮南子为今安徽省人,知古代人民在低地捉鱼,在高地种田,可知他懂历史。

中国古代农作物非用河水灌溉,云旱性之高地作物。如“神农氏”又名“烈山氏”,“烈山”两字之意义即将山坡上之草木用火烧毁用作肥料,然后下种。可见耕种之地在山上,是山耕,并非用水利灌溉。

中国古代山耕之又一证明:史载“舜耕历山”(历通厉),亦是山耕。

《礼记》中载有旱稻,即《内则篇》所记“陆稻”。

《管子》书中记有“陵稻”。陵稻即栽种于山陂高地之稻③。

《吴越春秋》云:“尧遭洪水,尧聘弃④使教民山居,随地造区。”此处所谓“山居”,是命人民住山上种田。古代高地上种的当是黍稷,而非低地的稻麦作物。

《易经》说:“上古穴居而野处。”

《礼记·礼运篇》说:“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窟者穴地。营者指一个个散布于高地之窟窿。今日的太行山区仍可见在半山地带有此类穴居。此类穴居并非在平地挖洞,乃在干燥的山地上挖洞。

公刘之诗云:“陶复陶穴。”陶即挖空,在山上挖穴而居,亦即居于山地。

山居与山耕同时。中国此时期之文化,可称为“黍稷文化”,亦可称“陵阪文化”。推想中,中国古代农业,决无水利工程。在古代典籍中可找到证据,证明古代先民耕种与居住均在高地。

《孟子》中记载:“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营窟者,环形之山洞也,今日河南省仍有可见。人居住在山洞内,可证明耕地亦在山上。

四、由黍稷到粟麦到稻

中国的文化发源地,最初并不在黄河两旁,而是在其支流渭水、浦水、汾水与洛水一带,但这已是后期。因中国最古之文化并非在水边,亦非在平原,而是在高原上。

故并无西方人所谓在摇篮中孕育出来的文化;亦非如埃及、巴比伦一般温室中培育出来的花。中国文化乃是在山地上经过日晒雨淋,培育出来的并非花,而是松柏。即使是花,也是梅菊之类。

春秋以后,一般仍然以高粱为主要粮食。

《论语》说:“饭疏食。”疏,即麤,粗也,意即吃高粱之粗饭。此点亦有考证。《礼记·玉藻篇》云:“稷食。”意以高粱为主食。

《左传》曰:“粱则无矣,麤则有之。”粱指小米,麤指高粱。

孔子“食夫稻,衣夫锦”,说明孔子当时以稻米为主食,生活已很讲究。

《战国策》云:“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于是东周人有改种麦者,因为缺水之故。此乃时代环境造成栽种作物之不同,故农业经济状况亦因之而异。

中国古代农作物之分期:

1.第一时期为黍稷时期,此乃指西周以前;

2.自春秋至战国:主要之农作物已渐由黍稷而为粟麦,可称为粟麦时期;

3.最后,则为稻米时期。

同类推荐
  • 资本的逻辑:应对风险的黄金定律

    资本的逻辑:应对风险的黄金定律

    经济萧条是否是经济转型时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呢?过去35年来经济所获得的空前发展,为这一疑问奠定了基础。在转型时期,生产交换的方法和工具会发生变化,并增加有效的产品及设备;然而,新环境的适应也会造成混乱和损失。研究所谓的危机和萧条的周期,并调查这些纷乱的发生是否的确有其规律性,是一份不无裨益的工作。
  • 回看一百七十年:重读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回看一百七十年:重读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中国近现代百年兴衰全景,百年兴衰,沧海桑田中国近现代百年,是光辉与黑暗并存、荣耀和屈辱共生的百年在这段时期内,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经历了那么多战争的创伤却又有那么多成功的豪迈;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付出那么多代价终赢得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盛。
  • 幸福城市才是最好的城市

    幸福城市才是最好的城市

    本书围绕什么样的城市才称得上幸福城市、如何建设幸福城市两大主题,作者对幸福城市建设总结为“一二三四五”理论:一个中心(以市民幸福为中心)、两个法则(既要爱情法则,更要亲情法则)、三个层次(幸福城市的高度)、四大支柱(幸福城市的保障)、五大标准(幸福城市的维度)。列举了迪拜、奥胡斯、杭州、成都等7个世界上著名的幸福指数高的城市作为经典案例,揭示幸福城市并不神秘,幸福密码可以相互学习、借鉴,为当下席卷神州大地的幸福城市建设浪潮提供启迪与参考。
  • 权力视角下的公企业与国有经济治理研究

    权力视角下的公企业与国有经济治理研究

    本书以西方国有经济的重要组织性治理工具——公企业的制度变迁为主线,重点研究了政府、社会及市场三方之间及各自内部间的权利结构差异及基础制度环境差异如何决定了我国与西方国有经济组织性治理工具的不同选择。
  • 现状·问题·对策:庆阳市“三农”问题研究

    现状·问题·对策:庆阳市“三农”问题研究

    本书包括十个专题:农村组织制度建设、农村市场制度建设、农业结构调整、规模经营与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等。
热门推荐
  • 穿越之炮灰爆笑逆袭

    穿越之炮灰爆笑逆袭

    不是吧!睡个觉都能穿越?!韩歆然?这不是小说里的女配的名字吗?我穿越到了小说里了?算了,既来之则安之,抢男主什么的还没有吃喝玩乐来的痛快!
  • 戍卫一生:我们的红色警卫生涯

    戍卫一生:我们的红色警卫生涯

    本书主要讲述了刘辉山、古远兴十几岁时在家乡江西参加革命,后成为保卫中共中央首长的警卫战士。他们跟随中央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九死一生到达延安,护卫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转战陕北,挺进北京,参与组建中央公安纵队第二师,保卫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文革”期间,他们继续警卫受冲击的军委首长,并奉命执行特殊任务。他们见证了新中国诞生的艰苦卓绝历程和人民领袖纵横帷幄的风采。
  • 明伦汇编皇极典赏罚部

    明伦汇编皇极典赏罚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反扑倒之兔子爱吃窝边草

    反扑倒之兔子爱吃窝边草

    顾小言从出生那天起就遇到了小竹马,每天想方设法的要扑倒他,顾小言万万没想到,若干年后,某人反客为主,时时刻刻吃她的豆腐,斩她的情路,自己竟然被某人给反扑倒了。
  • 谈判

    谈判

    传奇的258谈判法PK完美的销售理论优势谈判法。销售领域两大高手,从恋人到对手的尖峰对决。第七届中国杰出营销经理金鼎奖获得者为你呈上最实用的销售小说。金融危机之下,整体销售疲软,洗涤行业竞争更加剧烈,面临新一轮洗牌,为了被外资并购从而谋取最大利益的艾洁与民族老品牌净洁两家企业并争天下。艾洁,引入先进营销理念,下发不可能的任务,拉开决战序幕;净洁,大摆长蛇阵,红旗遍地,绝地反攻。郑奇和陈梦是销售领域的两大高手,同时也是曾经的一对恋人。这场企业的尖峰对决之战,怎么样在一对恋人之间打响?最传奇的258谈判法能否PK最完美的销售理论优势谈判法?
  • 《天帝重生》

    《天帝重生》

    天界天帝龙战天在争夺天地第一功法龙傲九天时被其他九位大帝打破肉身,重生在下界。
  • 讲故事的人

    讲故事的人

    2004年,一家濒临破产的电影公司,一位穿越而来的悲催少年,他们的相遇,便缔造了一个奇迹般的电影神话。
  • 雪镜城

    雪镜城

    是谁在凝视这苍茫情荒寂寞愁苦永临帝王?是谁在操控这万物苍生冰劲火术又降民间?是谁颠覆了这轮回境盘错乱了世间所有恩仇......我心固本,无奈何故?天道苍苍,谁主沉浮。
  • Melmoth Reconciled

    Melmoth Reconcile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合作,我不爱你了师父

    不合作,我不爱你了师父

    离开了娘亲的狐狸窝,慕小小还真不知道去哪儿,总听见爹爹说谷外有多少好玩的东西,现在哀怨了,肚子饿得抗议,慕小小环顾四周,除了一朵花和一滩草以外,连只山鸡都看不见,突然,慕小小的眼睛闪光了,什...什..什么东西....这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