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5000000020

第20章 表演艺术(3)

(1903~)苏联电影导演,亚美尼亚共和国功勋艺术家。1930年毕业于莫斯科的国立电影学校表演系。1933年任革命历史片《二十六位政委》的副导演(导演H·沈盖拉雅)。1935年任著名导演A·杜甫仁科的助手,协助他拍摄了影片《航空城》。1939年独立拍摄了表现亚美尼亚人民为建立苏维埃政权而斗争的影片《山地行军》(与H·阿勃拉莫夫共同编剧)。1955年与卡拉缅合导了惊险片《孤峰魔影》(写与外国间谍的斗争),1956年合导了影片《雷声之路》(写南非种族歧视问题),后来二人又合导了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我了解他》(1958)和《特殊使命》(1956),前者表现了亚美尼亚革命者卡莫的生活和斗争。嗣后,他又拍了喜剧片《她的幻想》(1959)和以青年为题材的影片《道路》(1961)。凯沃尔科夫还担任过亚美尼亚共和国电影工作者协会理事会第一书记和亚美尼亚电影制片厂厂长。

沙姆舒尔·彼得·普罗科菲耶维奇

(1903~)苏联电影导演,电影剧作家。1928年加入共产党。1929年在剧院工作。1932年到苏联白俄罗斯电影制片厂,先后任副导演、导演。1957年到明斯克纪录和科普电影制片厂,摄制了一批纪录片。他的作品有:《“圣地”的真象》(1961)、《从黑暗到光明》(1961)、《心灵丑恶的人》(1962)、《受害者的控诉》(1963,与H·茹柯夫斯卡娅合作)、《坟墓并不沉默》(1964,与斯普洛施诺夫合作)。由他编剧,经其他导演执导的影片有《房里的蛇》(1965)、《揭发》(1966,与B、赫利马诺夫合作)。他的其他作品还有:《明斯克历史上的几页》(1957)、《对未来的侦查员》(1959)、《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1960)、《美的学校》(1960)等。

沙普萨依·米哈依尔·伊里奇

(1903~)苏联电影导演。1944年加入共产党。曾在哈尔科夫音乐戏剧学院电影系学习。1931年起从事纪录电影工作,是哈尔科夫新闻电影制片厂组织者之一。1944年起为基辅纪录电影制片厂导演,作品有:《祖格列斯》(1931)、《红军力量无比强》(1932)、《卡尔帕特的珍珠》(1940)、《巡游苏联多瑙河》(1941)、《苏联里沃夫》(1944)、《金子般的手》(1952)、《钢和原子》(1956)、《我是工人》(1960)、《再见,轮船》(1963)、《来之不易的幸福》(1966)等。

多林·鲍里斯·根里霍维奇

(1903~)苏联电影导演,俄罗斯联邦共和国人民艺术家。1926年毕业于莫斯科柴可夫斯基电影学校摄影班后,在B·列别捷夫领导下任摄影师,从事生物科学专业的摄影,拍摄生物或巨兽等。1936年任导演,摄制了一批优秀的科普片,如:《海洋深处》(1939,与A·兹古里吉合作)、《淡水世界》(1941)、《伟大的爱的法则》(1945,获1946年度斯大林奖金)、《野兽的小径》(1947,在1948年戛纳国际电影节获奖)。以上影片均表现了对野生动物、鱼类生活的研究。1948年他摄制了长科学艺术片《一个指环的故事》(获1950年度斯大林奖金),影片描写仙鹤的生活,传播了许多有关候鸟的本能和习性的有趣知识,为科普片中优秀作品之一。1953年开始摄制儿童故事片,同样取材于描写生物界的生活,摄制的影片有:《益鸟》(1953)、《灰色的强盗》(1956,同年于戛纳等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新节目》(1958)、《忠诚的心》(1959),他也是后三部影片的剧作者之一。多年来他还在苏联国立电影学院任教,1958年领导科普片导演工作室,1959年领导科学电影制片厂儿童科教片创作组并负责儿童电影杂志片《我想知道一切》的工作。

道里捷·谢苗·维萨里奥诺维奇

(1903~?)苏联电影导演和编剧,苏联人民艺术家。1941年加入共产党。格鲁吉亚第四届最高苏维埃代表。1925年毕业于梯比里斯国立大学哲学历史系,同年起在格鲁吉亚国立电影企业公司任职,先后任行政负责人和副导演。1928年在该公司组织并领导了新闻电影部。首次独立执导的是短纪录片《冲击大地》(1929,又名《大地的召唤》)。他创作的第一部故事片是《在雪崩的国家里》。1932年导演了科教风俗片《普沙维亚》。他摄制的影片都是表现苏维埃政权建立后,格鲁吉亚人民生活中发生的变革,以及革命前农民的艰苦生活;如早期较为重要的作品《最后一批十字军》(1934),展示了多少年来高加索一些少数民族间的仇恨在苏维埃政权年代是如何解决的。他的第一部有声片《达里阔》(1937),记述了十九世纪格鲁吉亚农民反对地主压迫的起义。1954年根据M·巴拉塔施维里的歌剧《玛丽内》导演了抒情音乐喜剧片《蜻蜓姑娘》。他摄制的影片还有:《埃捷里》(1957)、《法吉玛》(1959)、抒情喜剧片《最后一天,第一天》(1960)等,大部分影片由他自己编。曾任格鲁吉亚电影工作者协会主席。

沃尔斯基·鲍里斯·阿列克谢耶维奇

(1903~?)苏联录音师。1923年毕业于基辅国家音乐学院,1923至1930年在基辅音乐学校任教,1931年进入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先搞音响,后任录音师。他负责录音的影片有:《亚历山大·涅夫斯基》(1938)、《伊凡雷帝》(上下集,1945,1958)、《宝石花》(1946)、《难忘的1919》(1952)、《伟大的阿尔巴尼亚战士斯坎德尔培格》(1954)、《罗密欧与朱丽叶》(1955)、《奥瑟罗》(1956)、《历史的教训》(1957)、《列宁的故事》(1958)、《诺曼第一尼门》(1960)、《五天五夜》(1961)、《大路》(1962)、《一年中的九天》(1962)等。

苏捷耶夫·弗拉基米尔·格利高里耶维奇

(1903~)苏联动画画家、编剧、导演,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功勋艺术家。1928年毕业于国立电影学校装饰系。曾在国际工人救济委员会制片厂动画室工作。1936至1948年在苏联动画电影制片厂任职。他是苏联动画电影的开创者之一,参加制作了苏联最早的动画片《1905—1925》(1925)。1931年与导演H·阿塔玛诺夫合作拍摄了动画片《横街》。他还是下列动画片的编导:《白牛犊的故事》(1933,与阿塔玛诺夫等人合作)、《小圆面包》(1937)、《热闹的航行》(1938)、《小苍蝇》(1941)。此外,一些根据他的电影剧本拍摄的动画片曾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如《新年松树放光的时候》(1950,获卡罗维——伐利国际电影节奖)、《别加和小红帽》(1958,获法国安纳西国际电影节奖)、《小船》(1956,获不列颠动画电影节证书)。

彼得罗夫(原姓卡塔耶夫)·叶夫盖尼·彼得罗维奇

(1903~1942)苏联讽刺作家。根据他创作的剧本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黑房》(1933,与伊利夫合写),后创作的剧本有:《有一次在夏天》(1936,与伊利夫合写)、《音乐的故事》(1940,与T·蒙布利特合写)、《安东·伊万诺维奇生气了》(1941,与T·蒙布利特合写)、《空中马车》(1943)。1950年根据他的话剧剧本《和平岛》摄制了动画片《沃尔克先生》。此外,他还著有关于电影理论的文章。

达尔斯基·德米特里·亚历山大罗维奇

(1903~)苏联电影导演,巴什基里亚共和国功勋艺术家。1924年加入共产党。1927年毕业于敖德萨电影专科学校导演班,同年开始任敖德萨电影制片厂副导演,1932年与人合作摄制了故事片《或许在明天》。1935年开始拍纪录片,曾先后在罗斯托夫、基辅、斯维尔德洛夫、古比雷夫、远东、列宁格勒等地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任职,1941至1943年领导前线电影组。他摄制的较为著名的作品有:《解放了的罗斯托夫》(1943)、《在艰难的前沿》(1945)、《苏维埃巴什基里亚》(1948)、《祖国关怀他们》(1952)。其他较为优秀的影片有:《古比雪夫水利枢纽站》(1956)和表现开发荒地业绩的《那里曾羽毛遍地》(1960)。还拍过反宗教的影片《粘滞的蜘蛛》(1961)和描写伏尔加河运人员的《伏尔加的黎明》(1963)等。

捷尔日阿文·米哈依尔·斯捷潘诺维奇

(1903~1951)苏联电影、戏剧演员,俄罗斯联邦共和国人民艺术家。1928年瓦赫坦戈夫剧院所属艺术学校毕业后留剧院当演员。从影后的第一个角色是《托列多》(1932)中的大学生。他所创造的优秀角色有,影片《阿尔达莫诺夫的家事》(1941)中的彼得,《日日夜夜》(1945)中的司令员,《格林卡》(1947)中的茹可夫斯基,《伟大的转折》(1945,获1946年度斯大林奖金)中的将军等。他演出的其他影片还有《草原少年》(1941)、《三次会见》(1950)等。

契尔卡索夫·尼古拉·康斯坦丁诺维奇

(1903~1966)苏联电影、戏剧演员,苏联人民艺术家。1940年加入共产党。是第一、二届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代表,第三、四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23~1926年在列宁格勒舞台艺术学院学习。后在列宁格勒儿童剧院表演游艺节目。1933年起在列宁格勒普希金话剧院当演员。初登影坛时在《诗人与沙皇》(1927)、《阁下》(1928)等影片中担任配角。在有声片中,他扮演过喜剧片《忙碌的日子》(1935)中的阔里卡·罗沙克;在根据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改编的《船长格兰特的儿女们》(1936)中,扮演过贾克·巴迦涅尔。1937年,他在影片《波罗的海代表》中,扮演波列沙耶夫教授,这是他在三十年代创造的重要电影人物形象,充分表现出了他出色的戏剧才能。他还在《彼得大帝》(1937~1939)中扮演王子阿历竟赛,塑造了一个成为反对进步改革的贵族傀儡那种胆小怕事的形象。次年他在影片《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获斯大林奖金)饰演主人公,表现了古代俄罗斯统帅的睿智和才量。以后他在《伊凡雷帝》(1945,上集;1958,下集)饰演主人公也获得成功。他扮演的角色还有:《列宁在1918》(1939)和《伊凡·巴甫洛夫院士》(1949)中的高尔基,《穆索尔斯基》(1950)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1953)中的斯塔索夫,《亚历山大·波波夫》(1949)中的波波夫,《他们知道马雅可夫斯基》(1955)中的马雅可夫斯基。1957年,他在根据塞万提斯的小说改编的影片《堂·吉诃德》中饰演主人公。此外,他还参加过其他数十部影片的演出。契尔卡索夫是国际知名的表演艺术家。1963年他在影片《把一切留给人们》中扮演了科学院士德洛诺夫并因此于1964年荣获列宁奖金。他还是苏联保卫和平委员会的委员。

斯特洛耶娃·薇拉·巴甫洛芙娜

(1903~?)苏联电影女导演,电影剧作家,俄罗斯联邦共和国人民艺术家,哈萨克共和国功勋艺术家。曾在基辅戏剧艺术学院表演系学习。1927年,她与C·罗沙里将冯维辛的古典名剧《纨少年》改编成电影剧本。他们一起合写的电影剧本还有:《阁下》(1928)、《小地方来的人》(1930)、《两个女人》(1930)。1930年她开始担任导演,导演的影片有《父亲们的权利》(1931)、《没有盒子的人》(1932)。1934年她与r·罗沙里联合编导了《彼得堡之夜》(根据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改编)。以后,她导演的影片还有:《胜利者的一代》(1936)、《寻求欢乐》(1940,与r·罗沙里合导)、《战士的儿子》(1942)、《玛丽黛传》(1947)。五十年代,又拍了几部音乐片,包括音乐集锦片《大型音乐会》(1951)和《快乐的星》(1954)、歌剧片《鲍利斯·戈杜诺夫》(1955)和《霍宜兴纳》(1959)等。1957年她还拍摄了表现现代农村生活的影片《田野啊,田野》。1966年她导演了英雄史诗片《我们是俄罗斯人民》(据B·维什涅夫斯基作品改编)。1969年她导演的《俄罗斯的心》,也是表现革命人民斗争事迹的。

莱兹曼·尤里·雅科夫列维奇

(1903~?)苏联电影导演,剧作家,苏联人民艺术家。曾在莫斯科大学文学艺术系学习,1924年在俄罗斯国际工人救济委员会影片公司任文学顾问,不久成为导演助理。他导演的第一部影片是《圈子》(1927,与加夫隆斯基合导),第二部影片是《苦役》(1928)。1930年导演了《大地在渴望》,影片歌颂了青年建设者的功绩。1935年导演了《飞行员》,表现航校学生生活。1937年他导演了革命历史片《最后一夜》(1941年获斯大林奖金),从此开始了与电影剧作家格布里罗维奇的合作,以后二人共同创作了影片《玛申卡》(1942,1943年获斯大林奖金),塑造了一个具有革命热情的女青年的形象。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莱兹曼拍摄了《莫斯科的天空》(1944)和长纪录片《柏林》(1945,1946年获斯大林奖金)。战后他拍摄了喜剧片《列车东去》(1948)和传记片《莱尼斯》(1949,1950年获斯大林奖金)。1951年,莱兹曼改编了巴巴耶夫斯基的小说《金星英雄》(1952年获斯大林奖金);在无冲突论的影响下,这部作品中的人物具有公式化,概念化的色彩。1955年,他再次与格布里罗维奇合作,拍摄了《生活的一课》,表现了普通人的生活和感情。1958年,二人又共同创作了影片《共产党员》,这是五十年代最重要的苏联影片之一。它塑造了一个具有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又有丰富个人情感的普通共产党员古班诺夫的形象,影片在第二届全苏电影节上获一等奖和导演奖。1962年,莱兹曼导演了影片《假如是爱情?》(与奥杉斯基和鲁德涅娃共同编剧),提出了细致地关怀少年的心理成长问题,但由于以少年之间爱情的萌芽为情节纠葛的中心,因此影片引起了争论。1968年,他又与格布里罗维奇合作,拍摄了《你的同时代人》,影片可以说是《共产党员》的续集。它以古班诺夫之子为主人公,塑造了一个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形象。1972年,他拍摄了政治片《礼节性的访问》,主题是宣传苏联政府的对外政策。1976年拍摄了道德题材影片《奇怪的女人》(编剧格布里罗维奇),提出了关于情感的真诚问题。1980年,他又拍摄了《个人生活》(编剧格列布涅夫),主旨是讲一个人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不能脱节,应该做一个完美、和谐的人。影片获得了1983年国家奖金。1983年,莱兹曼拍摄又一部现代题材影片《愿望的年代》。1973年,在莱兹曼七十寿辰时,他被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并获得列宁勋章。

彼得罗夫·鲍里斯·亚历山大罗维奇

同类推荐
  • 重生之明镇天下

    重生之明镇天下

    蒙古帝国,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大帝国,已经步入暮年。苛政、贪官、繁重的赋税已经使得这个帝国摇摇欲坠。。。。。被压迫的人纷纷揭竿而起,原本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他,来到了这个乱世。。。。。
  • 汉末之逆臣贼

    汉末之逆臣贼

    重生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奸臣王莽的傻儿子,王安不想成为炮灰,
  • 罗马之权路

    罗马之权路

    “上帝的物归上帝,我的必须是我的!”一一恺撒。以罗马时代为背景和人物讲述一个架空历史式的大杂绘故事,不过其中又不缺那些鲜为人知的事迹,尔虞我诈的政治,勾心斗角的谋略,壮烈的史诗战争故事,以及那无上荣耀的王者传说。
  • 崛起之新中华

    崛起之新中华

    一次雨天的意外,一位坚信工业强国的伪军事、历史迷,侥幸魂穿清末,并逐步投身于一个略显不同的保路运动,参加了一场又一场的革命运动,以强势独裁者的身份,建立起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中华!中华上下五千年,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能有如此多的热血青年,为了心中的信念和民族独立,从容的献出所有鲜血和生命,用死亡去闯出一条道路。没有后退,没有怨言,只有从不低下的高贵头颅!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谨以此拙作,献于近百年来,每一个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新中国富强完整的先辈烈士……由此,可以上溯至1840年!
  • 兰芳之庭

    兰芳之庭

    被奴役的命运降临时,人们会如何应对?兰人妥协了,芳人还在战斗。不起眼的亡国之人,究竟如建立自己的家园,使它成为人们愿意为之效忠之国?孩童们开始传唱起了一首童谣:“兰芳之庭”,无数亡国之人都在默默倾听。兰人和芳人会互相谅解吗?他们会融为崭新的兰芳之人,最后建立起兰人和芳人的祖国吗?兰芳,愿这个国家浴血而生!
热门推荐
  • 星战之机甲狂徒

    星战之机甲狂徒

    一代机甲格斗宗师秦狂徒转战星际的战史……
  • 青春是怎样炼成的

    青春是怎样炼成的

    本书作者是中学校长,从青少年成才自立的角度,讲述青少年必须培养的六个方面的本领,即人生规划力的修炼、积极行动力的修炼、坚韧意志力的修炼、心态调控力的修炼、身心健康力的修炼。
  • 猫咪生存手册

    猫咪生存手册

    白天是人,晚上是猫。平行空间,同一个背景下不同的转折点遭遇不同的人生。作为末世的移动储备粮,米乐表示,鸭梨巨大。
  • 大明为媒

    大明为媒

    潘多多,一个其貌不扬,扎在人堆里能让人忘记的女孩。在某一夜午夜游荡的街头,鬼使神差地走进了一间名为时空隧道的酒吧,当她喝得迷迷糊糊出来的时候,天地都变了,潘多多遭遇了人生最奇特的一场经历……
  • 邪少溺宠呆萌妻

    邪少溺宠呆萌妻

    左睿翔,身份地位显赫,行事冷漠果决,独独将自己所有的温情给了温忆。【诱拐篇】温忆耷拉着脑袋,可怜兮兮的说道,“新郎跑了!丢人了!”左睿翔厉眸微眯,刀子般的目光闪过,揉了揉细软的发丝,“没关系,还有我!”温忆仰起小脑袋,呆呆的看着这个只能算是朋友的男人。左睿翔柔情一笑,给她戴上早已经准备好的戒指,“不会丢人,婚礼继续!”温忆眉梢微皱,圆溜溜的大眼睛朦胧一片,呆呆的被左睿翔牵着走,等她回过神来,已经成了左睿翔的妻子。【狂宠篇】某个晚餐的餐桌上,某小孩儿等着大眼睛看着眼前色香味俱全的饭菜毫无胃口,小脸纠结的快要皱到一起去了,“左睿翔,他们都说我配不上你!”左睿翔将剥好的龙虾放进她的饭碗里,语中透着宠溺,“我打不过你,又没有你年轻,是我配不上你!”某小孩儿一扫先见的纠结,顿时满脸笑容,给左睿翔欠了一块鸡翅,安慰道,“没关系,我不嫌弃你!”左睿翔继续给她剥虾,深邃的双眸透着寒光,看来有人太闲了!-------------------非同寻常的高干宠文,欢迎跳坑--------------------
  • 巫本是道

    巫本是道

    出生于混沌空间,斩杀盘古,承受开天功德。上知混沌蕴育初期,下算未来无限。插手巫妖大战,布局人族,干预封神之事,独霸洪荒,纵横于天地之间,就连道祖鸿钧,最后也沦为了他的手下败将。
  • 中国现代化思想史论

    中国现代化思想史论

    本书内容包括:现代化理论、价值与制度、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建设、社会秩序、国际环境、中国模式等。
  • 重生之阿姝

    重生之阿姝

    前世,因为一张莫须有的藏宝图,身中奇毒,死于破庙,弱弟被杀,萧府破灭。今世重生,亲生母亲厌恶,庶妹姨娘算计,丫鬟小厮背主,面首表哥纠缠。。。且看萧姝怎么整顿谋划,在风月坊内,喝着小茶,翻着小书,笑看前世仇人和今世敌人斗得不亦乐乎。。。宅斗不是主旋律。。。情义才是正题。。。等下,这个人是怎么回事?谁家没看好的偷跑出来了?男女主日久生情。
  • 一元钱的背后

    一元钱的背后

    一元钱,一个国度的辉煌……一元钱,一个友谊的背叛……一元钱的奇异历程……一元钱背后的骗局。
  • 升职宝典

    升职宝典

    讲述一个落魄青年捡到一本升职宝典进入外企之后的故事。。。PS1:现实类作品PS2:用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屌丝也有未来PS3:看过的,据说都升职加薪了PS4:本书慢热,越到后面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