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1900000044

第44章 制定、运用侦查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

在侦查中的特定条件下,需要制定和运用侦查对策。而侦查对策的制定和运用,不能无的放矢,必须根据有关情况制定和运用相应的对策与方法,才能收到好的侦查效果。本节就制定和运用侦查对策的有关心理学问题以及常用的心理对策及其原理予以介绍。

一、要根据具体案情、案犯的个性特点与心理状态研究其心理活动。制定和运用侦查对策

侦查中制定和运用侦查对策与方法时,研究案犯的心理活动,从而预测其行为动向,是重要而关健的。而研究案犯的心理活动,必须依据具体案情、案犯的个性特点与心理状态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才能得出对案犯的心理活动的正确分析判断。因为,案犯的心理活动是受三者及其相互关系影响和制约的。

侦查实践中,每个案件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案犯的个性特点与心理状态也各有不同。同时,案犯的心理活动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化的。即是同一案犯,在不同的情况下,也会有不同的心理活动。所以,必须根据具体案情、案犯的个性特点与心理状态及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整体、系统、动态地研究案犯可能出现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动向。这样,才能使我们制定出正确科学的侦查对策,才能使我们运用的侦查对策符合案件的实际情况,符合案犯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行为动向,从而收到好的侦查效果。

侦查实践表明:在制定和运用侦查对策与方法时,凡是能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并重视对案犯个性特点、心理状态的研究,且能对其心理活动做到正确分析的,对策与方法运用的效果就好,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缺乏对案犯个性特点与心理状态及其心理活动的研究,无的放矢的,则常常使对策与方法落空,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如沈阳市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的一起持枪抢劫银行案,案件发生后,案犯的基本情况被迅速掌握。然而,如何缉捕他,是围追堵截、拉网搜查,还是架网布控、守株待兔呢?便成了案件侦破和指挥决策者的关键问题。在此情况下,专案人员根据案犯家中只有一老母,且案犯极为孝顺和胆大的情况,分析以为,作案前案犯其母不知此事,作案后案犯将从此隐迹天涯,不知归期,与老母可能从此诀别。所以,案犯出逃前必与其母告别,而告别的时间应是案犯以为险情已过、恐惧心态有所缓解时。从而在正确分析案犯个性特点与心理状态及其心理活动的基础上,决定守株待兔,在案犯家周围架网布控。果然,案犯为了与其母告别,作案后在当时的战备设施防空洞中躲了几天,认为险情已过、恐惧心理有所缓解后,于三天后的深夜潜回家中与其母告别,从而被当场抓获,使此案成功告破。

此案在了解案犯个性特点和家庭情况的基础上,正确地分析把握了案犯的心理活动及其可能出现的后续行为,从而制定和运用了正确的侦查对策和方法,节省了大量的警力并顺利侦破。而侦查实践中,有许多案例,由于缺乏对案犯心理活动的分析,盲目制定和运用侦查对策与方法并使用警力,结果造成大量警力的浪费,并贻误战机,导致侦查工作的弯路和失败。

所以,案件发生后,尽力了解掌握和分析研究案犯可能的心理活动,是正确预测其行为动向并制定、运用相应侦查对策与方法的关键,应该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

二、常用的侦查心理对策及其原理

所谓侦查心理对策即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设计并使用侦查谋略与方法,以引起案犯及有关人员相应的心理及行为活动,从而达到预期侦查目的的措施与方法。

侦查心理对策设计使用的总体依据,是刺激与心理、心理与行为之间关系的原理及其规律。而具体侦查心理对策设计使用的依据是案情和案犯(或有关人)的个性特点与心理状态及其三者之间关系的规律。

由于人在一定条件下,特定的刺激能引起相应的心理反应,从而引起心理、生理及行为活动的变化(心理学所指的刺激包括能引起人心理反应的一切具体和抽象的事物)。因此,根据这一原理及其规律,侦查中,为了使案犯或有关人员出现我们所希望的心理及行为活动,可以针对具体案情、案犯的个性特点与心理状态,设计和使用有关的心理对策。下面就常用的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心理对策予以介绍。

(一)刺激法

刺激法也称施压法,即是运用各种方式、方法,造成对侦查对象的心理刺激和压力,以引起其心理、生理及行为反应的方法。所谓“打草惊蛇”就是此方法的形象比喻。

刺激的形式多种多样,侦查中常用的有通过制造情景、气氛,形成对侦查对象的刺激和压力,以及运用语言的刺激,行为的刺激等。

由于一定强度的刺激能影响和引起人的心理及行为活动,所以,侦查中,当侦查对象的心理及行为活动相对沉稳平静,侦查工作不好发现捕捉有关信息、线索时,为了促使侦查对象产生紧张、恐慌、不安的情绪状态,以暴露其有关的心理及行为活动,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例如一盗窃案件,嫌疑人已基本确定,但其行为较为沉稳镇定、不急于销赃,侦查工作难于发现赃物证据。为了使其处理赃物、继续有关后续行为,从而暴露问题,侦查工作采用了直接接触方式,到他家直接询问此事。结果,这一方法,对其产生了强大的压力,于当日晚与其妻赶紧转移赃物,从而被已有准备的侦查员当场抓获。

另外,刺激法还可转换运用为激将法。比如对气焰嚣张的犯罪人,在特定条件下可以采用激将的方法,以使其暴露有关行为。

(二)麻痹法

麻痹法即是通过有关方式方法转移、分散侦查对象的注意,或造成对方的错觉,以使其放松警惕、消除戒备、暴露问题的方法。所谓的“欲擒故纵”便是此种方法的一种形式。

由于人在警觉状态下,注意力集中,行为相对谨慎,心理及行为活动较少出现漏洞和破绽,故而难于暴露问题。因此,侦查中,当需要麻痹侦查对象,使其放松警惕,从而暴露问题时,可以采用此种方法。

例如一特大内盗案件,经过工作,嫌疑人已基本确定,但其在强大的侦查工作形势下,心理及行为活动非常谨慎,不进行销赃等后续行为,赃物难于发现和搜获,使侦查工作陷于僵局。为了使其放松警惕、进行销赃等后续行为,专案组便放出风声,说此案已难侦破,并随即撤走专案组人员,将公开工作专为暗中监视。果然,专案组撤走不长时间后,案犯以为危险已过,由于急于用钱,迫不及待地进行销赃。于是,在其销赃时将其人赃俱获。

(三)诱惑法

诱惑法即是通过设计一定的情景,引诱迷惑对方,使其产生特定心理及行为活动的方法。如“引蛇出洞”、“诱鱼上钩”等。

诱惑法是在侦破盗窃贩卖文物、贩毒等案件侦破中需要激发案犯继续作案,从而发现线索、掌握证据时较多采用的一种方法。

如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就曾巧妙运用此法,将计就计,设计圈套,使一利用信用卡技术大量盗窃银行现金的案犯很快落入法网,从而成功地侦破了一起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系列作案的特大案件。

(四)逆常法

逆常法即是打破常规的思维及行为规律,逆常而动,出其不意地采取行动的一种方法。

此法,《三国演义》中,曹操败走华容道一情节,应是最好的例证。此是诸葛亮与曹操两人各自根据对方的个性特点、心理状态及思维习惯,共同采用逆常而动的思维及其行为活动,而最终因诸葛亮智高一筹,准确分析其“必经此路”,从而出现的一幕。

在侦查中,类似这样的情况很多。因此,在特定条件下,逆常而动,是出其不意、克敌制胜的重要方法。

总之,侦查活动在许多情况下,是一场侦查人员与案犯双方未谋面的思维与心理较量。我们应很好地研究和掌握心理学的有关原理以及人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运用心理学原理,针对案情和案犯的个性特点与心理状态,根据人心理活动的规律,制定和运用心理对策,以实现预期的侦查目的。

同类推荐
  • 周末读点社会心理学

    周末读点社会心理学

    这是一本有关社会心理学的通俗读物,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故事与严肃规范的学术论述结合起来,如丟自行车与所有物自我,超女现象与同辈群体效应、剩男剩女与三分之一效应等,通过对社会现象、文娱热点、时事政治等的解读,将社会心理学的知识生活化、故事化、趣味化,使读者在轻松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有关社会心理学的著名理论,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
  • 觉察力

    觉察力

    对事物的精准的判断和把握,离不开觉察力。觉察力是洞悉彻悟事物的发展规律、方向的高度预见性的一种本领和能力,是能够以小见大、以心见性、见微知著、敏捷独到的一种超前的感悟能力,觉察力是自身体验、内心关注的结果。觉察力是超前思维的具体体现。事物的出现和发展都有一定的迹象可循,没有无因果的事物,更没有毫无联系的事物,觉察者善于运用心理、思维的力量去解开这些因果关系、相关环节,从细节看到整体,从琐碎看到简明,从表象看到本性,抽丝剥茧地将事物铺垫展开,明晰事物的脉络,从而或取精去糙,或去伪存真,或未雨绸缪,或相机而动……
  • 突破自我缺陷

    突破自我缺陷

    具有猜疑性格缺陷的人,如果不能及时、主动地矫正自己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则会因环境变化、人际关系紧张、工作生活不顺心,加上激烈的精神刺激等因素,而诱发为精神疾病,甚至对家人和社会造成损害。
  • 你淡定的样子真好看:来自萨提亚的生命启发

    你淡定的样子真好看:来自萨提亚的生命启发

    仿佛宫崎骏动漫里的角色,苏青是自在的艺术家,艾莉是忘了魔法的女孩,两人在某个夜晚相遇,艾莉就此踏上了一段自我蜕变的觉醒之旅。每日奔波在爱情、职场、家庭等不同场景,艾莉期待、失落、开心、愤怒、委屈、无助……在充满生活感的小说情节中,艾莉是你,也是我。作者深具巧思地在苏青与艾莉的对话中渗透进萨提亚模式治疗理论,充满疗愈感与内在探索,也饱含着智慧与顿悟。这个深缓美好的心理故事,仿佛一个温柔贴心的倾听者,又如同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引领你与内在的自我温柔地靠近,探索内心未曾开启的宝藏,发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强大力量。
  • 最受欢迎的哈佛心理课

    最受欢迎的哈佛心理课

    哈佛大学汇聚世界上最优秀的心理学家,让哈佛学子的心灵得到了丰富的滋养,并孕育出一批又一批享誉全球的精英人才。《最受欢迎的哈佛心理课》由牧之编著,集众家之长,将哈佛心理课的教育理念渗透到个人素质、生活心态、职场心理、社交心理等方方面面,让读者能够全方位地领悟哈佛心理学的智慧和魅力。《最受欢迎的哈佛心理课》汇聚心理学经典理论,浓缩哈佛人智慧精华,有效地激发心灵能量,帮助我们提升心理认知境界,提升心智水平,提高生活品位。通过心理素质锻炼等十多堂心理课,让我们学会重塑自我,掌控情绪,提高情商,平衡心态,从而在未来的道路上无往不胜,百毒不侵,做最强大、最幸福快乐的人。
热门推荐
  • 一路惊悚

    一路惊悚

    兄弟五人难得的自驾游,却变成了离奇恐怖的历险。惊悚、搞笑、悲催、倒霉、虐心、成长,且看兄弟几人的旅途路上的步步惊心。准备好你的小心脏哦,本文由嚎啕大叔独自完成,求收藏,求推荐。更新有些慢,请见谅,不行,养肥了再来看,千万不要走开哦,惊悚搞笑不断哦!
  • 秘密背后的秘密

    秘密背后的秘密

    本书是由两本启发世界级畅销书《秘密》的经典《万能金钥:心想事成的24堂课》和《失落的致富法则》组成。如果没有《失落的致富法则》,就不可能有超级畅销书《秘密》的出现!《万能金钥》在《秘密》一书中共被提到19次!本书讲求实务,而非哲理;是一本实战教本,而非理论专著。本书专为迫切需要用钱的人撰写、本书也特别为一些至今仍没有时间、方法或机会去仔细探究形上学,但却希望运用这些研究结果、科学结论作为行动基础的人撰写,他们并不需要亲身参与导出这些结论的过程。
  • 蛮骨

    蛮骨

    在冰冷而又黑暗的宇宙,一抹巨大的身影出现在这个漫无边际的星空,显得诡异而又凛冽。一颗暗淡的星光在那里呆滞的沿着其轨迹滑行。其周围,出现片片时空的碎片,有上古,有蛮荒,还有那未知的光怪陆离,这一切,都预示着一个浩大的仙侠世界就此形成。
  • 骨髓门

    骨髓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谁的年少不青春

    谁的年少不青春

    本文由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做出小小改动,赠送给那些在我的年少青春里出现过的人们,尤其是我那最好的朋友,我既然答应你用文字记下我们的点滴,就一定会做到。“大多数人青春其实并不会像《那些年》里那样暖伤,不会像《左耳》那般叛逆,也不会如《致青春》那般曲折,更不像《同桌的你》那样遗憾,绝大多数的人有的只是校园里的平平淡淡,但那些平平淡淡在以后的我们看来,却是人生最珍贵的财富,不是之一!本文将讲述作者的全部高中生活以及部分大学生活——青春还在继续”
  • 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土地爱得深沉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是指个人按社会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性,是人们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道德的本质是扬善抑恶。道德与法律不同,它是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
  • 绝情公主的冷魅复仇之路

    绝情公主的冷魅复仇之路

    〔全文免费〕她叫萧筱媃,萧家曾经的大小姐。她和林家、夏家千金因为复仇走到一起,创建了千勿集团,世界第一宫幽魅宫,成为三大至尊,进击娱乐圈……去到仇人女儿所在的学校开始复仇。可是,却遇见了七大家族的三位少年,走上了一段不寻常的情感之路。他们对她们的不相信伤了她们,她们的冷淡伤了他们。可是,当她和她的两个姐妹开始想放弃复仇,做回自己,一切尘埃落定时,她却犹豫了……
  • 大罪

    大罪

    魔鬼挣脱开地狱的枷锁,嬉笑着逃往人间,上帝却佯装不见,自此人间与地狱的界限愈发的模糊,世人皆是大罪。
  • 网络营销的6大关键策略

    网络营销的6大关键策略

    网络营销是借助计算机通讯以及数字交互媒体来达到营销目的的一种营销模式。互联网不但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更为我国的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从某种意义而言,网络营销不仅仅是WEB2.0技术的变革,更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观念风暴。而揭秘这些网络营销的技术与市场发展趋势,就成了营销人员的责任。在这种情势下,本书随着网络营销的浪潮应运而生。
  • 仙破浮生

    仙破浮生

    仙?从何而立,归途何处,无人知晓。桐沐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偶然踏上仙途,原本平凡的一生就此改变,但谁又知道这不是他原本的道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