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1400000042

第42章 中国戏剧艺术审美的现代转型(1)

祁文英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艺术文化,五彩缤纷,各类艺术形式竞相吐艳,戏剧艺术更是华夏艺术文化中的奇葩。在中国5000年的文明发展中,古典戏剧艺术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是具有独特审美内涵的艺术形式。但是,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及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传统的艺术形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现代化转型已成为任何传统艺术所要面临的问题。中国戏剧艺术作为富于传统内涵的艺术形式,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现代化的转型问题。本文拟通过对中国艺术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考察,结合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剖析戏剧艺术的现代审美特征,就中国戏剧艺术的现代审美转型提出一点看法。

一、中国戏剧艺术现代化的进程

在充分继承和发展传统戏剧艺术的基础上,中国戏剧艺术经历了两次大的以现代化为主题的变革。首次是发仞于20世纪初的以新文化运动为背景的戏剧艺术的现代化,其次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改革开放为背景的新时期戏剧艺术的现代化。经过这两次有意识的努力和超越,中国现代戏剧艺术在保持传统特色的(1940)、夏衍的《上海屋檐下》(1937年)、吴祖光的《风雪夜归人》(1942年)、李健吾的《青春》(1944年)等等。这些戏剧艺术作品在吸收西方戏剧艺术的基础上,充分表现了以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为基本内容的启蒙思想,表现了中国现代人个性意识的觉醒。这也就从基本的戏剧形式和内涵上都完成了中国戏剧艺术的现代转型。但随着社会现实的发展,这种启蒙为主导的主题进而被“救亡”所代替,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关头,知识分子又肩负起了民族救亡的使命,这样戏剧艺术的启蒙内涵则又被以教化为主题的救亡主题冲淡了。强调政治性和现实的功利性,为现实的革命运动服务、为政治服务的主题则成了戏剧艺术的主基调,这也就相应地冲淡了戏剧艺术内涵,这是由特定的时代氛围所决定的。

2.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戏剧现代化运动。

中国戏剧艺术现代化进程的又一次高潮是1979年以后的新时期20年。从时代背景来看,改革开放、求新思变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在文化和艺术领域又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相应地戏剧艺术在形式和内容上也进行了巨大的变革。这首先表现在,在结构形式、表现方式和手法等方面,广泛借鉴西方现代戏剧中的象征主义、表现主义以及荒诞派戏剧的表现手法,从编剧、导演、舞台艺术等各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代表性的剧目如马中骏等的《屋外有热流》(1980年)、高行健的《绝对信号》(1982年)及《车站》(1983年)和《野人》(1985年)、刘树纲的《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1985年)、王培公的《WM(我们)》(1985年)等。这一探索对中国戏剧艺术的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们首先打破了传统的戏剧表达形式,以新的现代观念来审视戏剧艺术。此外,新时期戏剧艺术也在表现主题的内涵上展开了现代化的探索,戏剧艺术开始真正超越了对政治、道德伦理的单纯阐释的层面,而上升到对文化和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人文关注。这样,一批具有深刻内涵而又符合时代审美情趣的新的戏剧出现了,如锦云的《狗儿爷涅槃》(1986年)、陈子度等的《桑树坪纪事》(1988年)、魏敏等的《红白喜事》(1984年)等,这些富于个性化的戏剧将中国戏剧现代化的进程大大地推进了一步。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现代高科技的影响,戏剧艺术更是在形式上有了大的变化,现代的声光电等手段使得传统的舞台艺术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如张艺谋新近导演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就在舞台语言上有很大的突破。但这些新形式都还在进一步的探索中。

总之,经过这两次大的转型,中国戏剧艺术在现代化方面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这些成就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当代社会文化来系统分析中国戏剧艺术的现代审美特征。

二、现代社会文化对当代戏剧艺术的影响

艺术不仅仅是艺术家用以昭示理念或宣泄情感的手段,更不是道德家用以说教的工具,任何艺术都是和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紧密联系的。这些现实世界包括人的情感世界、生活世界以及内在的心灵世界,这样,艺术就绝对不能简单地脱离活生生的现实生活,而去表现所谓情感或虚幻的理念等彼岸的问题,艺术和人的存在有着直接的联系。戏剧艺术从产生到现在的现代化转型,自始至终和人的生活以及存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和其他艺术相比较,戏剧艺术是更接近大众的“下里巴人”的通俗艺术,而不是属于少数精英的“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戏剧艺术和人的生活和存在的联系更为直接,所以,欲探讨戏剧艺术的现代审美特征,就必然要和当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联系在一起。要真正实现中国戏剧艺术的现代转型,就必须把戏剧艺术从庙堂解放出来,让它真正和人们的现实生活和心灵世界联系在一起。所以,从艺术审美观念人手,来探讨戏剧艺术的审美特征是十分必要的。

当代中国社会推行全面的改革开放的政策,同时我们也在全面地学习和借鉴西方的文化艺术。这些都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引起了剧烈的变革,这些变革也直接影响到了戏剧艺术的审美特征,决定了戏剧艺术的现代审美特征的变迁。这些变化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对人们审美观念的影响。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强调个体,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和个性的张扬和勃发,表现在戏剧艺术中就是注重个体性格的表现,重视性格的冲突。西方戏剧艺术对个体性格的表现非常重视,而这在以强调道德伦理内涵为主导的中国古典戏剧艺术中是很少有的。当代中国戏剧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就充分吸收了这一特征,在今天的戏剧表现手法中,这一特征也是非常重要的。如甘肃省秦剧团的秦剧《白花曲》,就注重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表现男女主人公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剧,将人物的命运和自身的性格联系在一起,而不是简单地将其类型化。

其次,现代科技手段的革新对戏剧艺术现代化的影响。作为舞台表演艺术,戏剧艺术受技术手段的影响十分突出。技术的进步和手段的更新直接影响到戏剧艺术的表现手法,很多戏剧艺术的现代特征的形成都和技术的进步有着直接的联系。例如,电子技术对舞台美术设计、舞台灯光、音响效果、服装、道具等都有直接的影响。前面提到的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就在舞美设计上充分利用了现代高技术手段,这一设计理念与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很容易产生共鸣。

最后,人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对戏剧艺术的影响。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视、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它们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首先表现在现代社会人们普遍重视个体生命的体验,强调快节奏、多变化和多元化的生活方式。这样,传统戏剧艺术显然就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情趣,必须在基本的主导原则上有所革新。这一点在许多话剧艺术中表现得比较突出,如1998年上演的“人艺”林兆华工作室的《三姊妹·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戏剧艺术的典型代表。‘这出戏对当代人的复杂心态和永远没有结果的处境的描述,就展示了现代人对自己命运的关注和思考。这种表达方式也完全能被人们所接受,这也正说明了现代社会人们观念的变化。

以上分析充分说明,任何艺术都是和时代的整体精神和文化氛围紧密联系的,离开了时代和社会文化的大背景,简单地谈论戏剧艺术审美的现代转型问题,必然会失之偏颇,有隔靴搔痒之嫌。

三、中国戏剧艺术的现代审美特征

现代审美特征是和现代人的整体文化观念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在任何一门具体的艺术形式中,由于受特定的艺术形式的限制,艺术审美观念也体现为不同的形态。下面我们就中国当代戏剧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审美趋势提出一些看法,这些特征,也正是中国戏剧艺术审美现代转型的基本问题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基于理性思考的人文精神。

同类推荐
  • 播音主持艺术11

    播音主持艺术11

    延安市副市长冯继红在发言中说,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举办此次纪念研讨活动,对于继承弘扬人民广播优良传统,交流探讨播音主持理论,培养优秀的新时期播音主持人才,促进我国广播电视传媒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希望新时期的播音员主持人继续发扬延安广播播音的光荣传统,恪尽职守,不辱使命,再创人民广播播音事业的新辉煌。
  • 中国艺术经典4

    中国艺术经典4

    本书从书法、绘画、建筑、服饰、民间传统工艺等多方面地展现了中国艺术的魅力,让青少年在阅读中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
  • 王军武剧作选

    王军武剧作选

    秦天行 经过大家的努力,集结戏剧创作和戏剧评论优秀之作的《长安戏剧文集》终于出版闼……
  • 广播影视剧本创作教程

    广播影视剧本创作教程

    剧本乃一剧之本。本书论述了有关广播影视剧创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和方法。全书分为内篇、外篇。内篇从激发创作想象力角度探讨剧本创作;外篇通过具体的剧本范例完成实战操作,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写作现场。本书不仅适用于艺术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从事广播影视剧和专题片创作的人员,同时对广大的影视艺术爱好者也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 青闺爱巧:中国女子的古典巧艺

    青闺爱巧:中国女子的古典巧艺

    本书在内容上注重鉴赏方法的介绍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追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选取了名家名篇作为经典鉴赏实例。选文贴近高职学生的特点,在注重介绍中国传统文学,展现中国优秀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相结合,对外国文学也有涉及。在形式上采用了“理论知识”“作品示例”“讨论探究”和“拓展阅读”,部分作品增加了“辑评”。“理论”部分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掌握;“示例”部分经典而生动;“探究”部分激发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辑评”“拓展”部分让学生课堂得法,举一反三,相关篇目、不同观点举证链接,课堂内外融会贯通。
热门推荐
  • 请带我走

    请带我走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 回未来

    回未来

    小江波毕竟是小孩子心性,对事只有三分热,之后虽然还偶尔去后山的山洞玩,却再也没有挖过,那洞里的宝藏了。历史的大齿轮从这里才开始悄悄的转动!
  • 小人大道

    小人大道

    “卒”怀虎胆是勇士,一往无前洒热血。“马”踏灵步乃战士,一波三折追胜利。......蛇有蛇路,鼠有鼠道,且看小人如何逐大道。
  • 重生之悍妃休夫
  • WorldPaper

    WorldPaper

    这不是一个平凡的冒险故事。两段传奇,一场恶战。与世隔绝的大陆上,亡灵与人类的斗争。当Golden和Monster的冲突演化为战争时,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让WorldPaper告诉你一切。
  • 倾绝毒后:帝君专属小奴隶

    倾绝毒后:帝君专属小奴隶

    魂穿?对不起,姐是身穿,赶不上潮流!奴隶?对不起,姐只适合拿手术刀,当不起奴隶!通缉?对不起,姐有背景,有本事你就来抓!敌人?对不起,姐没有放在眼里,乖乖躺上来姐就放你一马!别人是魂穿,她是身穿;别人穿越就算是个废材也有个小姐身份,她穿越却是被人抓去当奴隶;别人穿越就逆袭,她穿越就被皇帝惦记上了;别人穿越强大朋友一大堆,她穿越先招惹强大敌人一大堆!敢动姐?先撒一把毒药!再把你拉到姐的实验室看看你的内脏是什么颜色!可姐那么嗜血,怎么有一个比姐还变态的?不仅看着姐解剖活人不眨眼,还教姐如何更加嗜血?教完就给姐滚蛋!什么?不可以退货?这是什么无良商家?等等,不是说只限于教学吗,为毛要把姐扑倒?
  • 戴望舒作品集:流浪人的夜歌

    戴望舒作品集:流浪人的夜歌

    本书收录了戴望舒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诗歌与代表散文。戴望舒早期诗歌伤感哀婉,意象朦胧、含蓄,抒发寂寥、惆怅、迷惘的情绪;后期诗歌表现了浓烈的爱国热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诗风变为刚健醇厚,语言洗练质朴。其散文清新隽永、意味深长,同样有着浓郁的诗的味道。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传外传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传外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究竟大悲经卷第二

    究竟大悲经卷第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女王凉薄

    重生之女王凉薄

    一名国际特工,身手敏捷,号称‘军场上的一朵奇葩’,一位神枪手打遍世界每个角落,却因组织出卖,死于中毒。重生在一名弃婴上。有谁可知有天一般的身份,有神一般的灵魂。十一岁,终于与家人重逢,迎接她的不是天使般的哥哥,而是攻于心计的养女,妈妈的责怪,父亲的宠爱,让她左右为难,是走是留。明明有家人却心冷,有家不想回的滋味谁懂?既然我活在黑暗,那你要陪我下地狱。他,是她的青梅竹马,邻家哥哥,是她童年的庇佑伞。他,是她事业上的伙伴,有种爱叫照顾。他,是她的初恋,因为误会,她如蝴蝶消失于他的视线。他,是她的对手,也许是前世认识,这世注定纠缠。可谁又是她的良人?(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