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1400000016

第16章 陇剧的自身完善势在必行(2)

其二,陇剧在借鉴其他剧种的表演程式之外,可供自己继承的较为现成的表演程式是十分有限的。这许多年来,为完善陇剧,虽然也新创造了一些表演程式,但对整个陇剧的完整性而言,尚不够严格、系统和具有规律性。这使得陇剧在培养后继之人方面显得力所难及,困难重重。其中最大的问题恐怕就在于掌握陇剧传统风格方面。就以唱、念、做、打中之重功“唱”来举例,由于传统板路和新创板路之间的规律性还不够清晰,曲谱中的记谱符号还达不到较准确的统一,使其难以注明唱腔的韵味及表现特性;戏曲声乐训练方面还未脱离摸索阶段,采用什么样的训练方式取得对陇剧声乐的表现特色和效果还无法最终定型,因而使得学习陇剧的人多要靠教师逐句口传身授,使其领会传统韵味,却很难靠自己掌握其规律性去运用自如。这对陇剧的发展,对陇剧走向成熟、完善,不能不说是一定的障碍。

其三,由于陇剧的形成取源于陇东道情,其表演风格还保留一些皮影戏的特色,它比之于其他程式颇为严格的戏曲剧种来讲,其伸展性、自由性较大,局限性较小,这无疑为陇剧艺术在创新与发展道路上提供了更为充分和广阔的创造空间,但于此同时,也容易造成自身程式化不严谨和欠缺规律性。因而,完善陇剧的表演程式,确定陇剧程式化的规律,是一个必行的任务。它意在从根本上体现出陇剧的传统风格,推动陇剧艺术稳步发展。当然,对程式化的问题也一定要抱有正确的认识,注意创新不等于不要程式,而是要从旧的、固步自封式的程式中解脱出来,创造新的程式为戏服务。反之,也不能为程式而程式,不能因为严守程式而被程式所束缚。程式应该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作品内容的不同而有所革新、创造、丰富和发展的,它在任何时候都是依存于戏曲之中,是彻底为戏曲服务的,这个关系一定要搞清楚。另外,程式不是永恒不变的,在保持原有的传统式戏曲程式风格的同时,根据需要还可以对程式进行一定意义上的灵活运用。

其次,陇剧要完善自己的演唱方式。

记得多年以前初次观看陇剧时,感觉演唱方式同秦腔颇为相像,对它们之间的区别只是粗略地理解在曲调和唱腔旋律上,其中最显著的区别就是陇剧唱腔尾部的“簧”。保持这种对秦、陇两剧鉴别的方式有很多年,后来得知,持这种鉴别方式的还大有人在。特别是对秦腔、陇剧都不是很了解的人,这种鉴别法几乎成了惟一的鉴别法。后来细究其中的原因才得知,陇剧从表演手法到演唱方式都与秦腔有关,这同前面提到的秦腔演出人员参与或改行演出陇剧大有关系。据说有些地方的文艺团体,无论是演陇剧或是演秦腔,都由原班人员担任。且这些人多为学秦腔出身,有的人唱秦腔时游刃有余,唱陇剧时就显得力不从心。这是由于秦、陇二剧相靠太近,陇剧还没有彻底形成自己的演唱方式,演唱人员还多停留在唱秦腔的传统唱法上,可想而知,这对于陇剧的演唱和其风格的确会有一定的影响。对于这种现状,从事陇剧音乐的工作者曾付出过艰辛的劳动与探索,对于秦腔风味的陇剧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了改观,逐渐显现出陇剧自己的演唱特点和风格,可遗憾的是陇剧演唱风格多年以来并不是非常稳固。就现存的演唱方法而言,还处在继续探索和实践之中。于是由此而引发出的另一个问题就是:陇剧最终要确定的演唱方法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怎样既能保持陇剧的原汁原味,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推陈出新呢?这也是陇剧工作者们多少年来一直没有安于现状、而在孜孜以求的原因所在。

在确立陇剧唱法这个问题上,实际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陇剧的声乐问题,一个是陇剧的韵味问题。其实这两点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问题在于用什么样的方式能将这两点非常有效合谐地融洽在一起,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自己传统、独特、纯正、鲜明的风格,这是陇剧需要尽快解决的。

1.陇剧的声乐问题。

任何一个剧种都有着自己独到的声音训练方法,以求用最能体现自己特色的、最完美、最富有表现力的声音优秀地完成艺术作品。因而,在对待声音的音色、技巧、表达性能等方面都讲求一定的、合乎自身规律与艺术特色的方式方法。陇剧声乐也一直试图找到这种方式方法。

科学的发声法,在声乐界一般被认为指的是西洋美声唱法,似乎与戏曲不太沾边,这于中国地方戏曲继承性长于普及性有关。其实科学发声法应当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不应当单指美声唱法而言。京剧、昆曲、评戏、黄梅戏、越剧、晋剧等等,都有自己一整套的、科学的发声方法。

戏曲艺术的一大半是耳听的艺术,唱、念功都必须具备声音的质和量,具备声音的技巧和方法。陇剧音乐在发展的最初阶段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演唱方法时,嗓音曾出现过干、哑、涩、尖、喊、细等现象,这是必然的。直到现在,或多或少仍还存在这方面的问题。蒋心镜同志曾就陇剧出现的此类问题花费了很大精力,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探讨和实践,解决陇剧发声方法上的不足,为陇剧在演唱方法上开拓了一条前所未有的、有一定研讨和实用价值的新路,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实践证明,陇剧走科学与艺术结合的路子是对的。运用科学的发声法针对陇剧演唱时的呼吸、发音、共鸣、咬字等做了一系列的调整。运用发声的艺术性原则力求保证嗓音的应用以感染力和符合风格特色为主,让人一听,就能感受到陇剧的声、韵尽在其中,这是从整体方面而言。具体讲,人物形象不同,仍然有其风格特色之别。如戏曲中的老生与黑头,在声乐表现上就要使用不同的方法发音;即便是同一个人承担不同的角色,能在发音技巧上表现高、低、轻、重、长、短等音的同时,在一定情况下也要根据需要进行一定的音色变化,以保证塑造人物的准确性。要达到这些,势必要以科学的发声方法为指导。陇剧在运用科学发声法的过程中,道路是比较坎坷的,对此,肯定、否定、观望的态度都有。持否定态度的人指责过陇剧不像陇剧,是“陇歌剧”、“京陇剧”,细细想来,这些指责未必没有一定的道理。这恐怕是由于过于注重学习科学的发声法,从而忽略了协调陇剧传统风格韵味与之相融的关系。

陇剧演唱要学习科学的发声法,就要避免一味去模仿声音的表现,或是去盲目练声,应该了解人体发音机能的生理状态,是将肺部的空气由气管排出时所产生的力将声带振动而发声,就在声音经过喉、咽、口、鼻等各腔体的时候,又得到头、面、鼻、口、胸等多部位的共鸣而使声音放大和润色,这是最基础的发声原理。应根据这个原理进行刻苦不懈地训练,并同时掌握其风格上的差异与变化。如对声音位置前后的调整;对共鸣腔体各部位的运用;对胸、腹呼吸控制效果不同的选择以及各发音器管包括换气在内,特别是将咬字、韵味给予很好地结合等等。就以戏曲发声中最常见的“真”、“假”声为例(传统叫法也有叫“大嗓”“小嗓”的),一般来讲,假声技巧是在保持头腔共鸣位置高度的基础上,以很弱的气息压力予以控制的发声,声带振幅很小,气息泄出很少,并要有立体感。它与“真声”相比较,从声带的角度讲,根据发音情况,在声带紧张时发出的声音一般为“真声”,声带较放松时发出的声音一般为“假声”,当声带的情况越是跟不上发音的情况需要时,则“假“的成分就越多,像“纯假声”。这样一来,真、假声之间的区别从道理上看就比较清楚了。陇剧音乐在训练与教学时,如果能够处处结合科学发声的原理给予分析指导,并付绪实践去检验,这比一味进行示范和模枋想必会更有方法和规律可循。

2.陇剧的韵味问题。

韵味是对演唱艺术的鉴赏要求。实际上完整的戏曲艺术应是声韵、风韵、气韵、神韵的结合体,而其中声韵则更能体现戏曲曲调的艺术风格、艺术个性和艺术表现力。陈明山同志曾在《浅议陇剧音乐的发展》[2]一文中写到:“据了解,有些从事陇剧十多年的人,至今还很不了解陇剧,对传统板路、演唱、演奏等基本规律和风格问题,都不甚清楚。”其中还特别提到演唱方面没有韵味的问题,认为这是学习传统唱腔基本功不扎实及缺乏传统功力的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讲学习传统唱腔少,学得不精只是一方面,而另一个方面就是应该弄清掌握传统韵味的困难和阻力到底在哪里。一般情况下,陇剧学员最初在领会传统韵味、了解板式唱腔时多由教师进行传、帮、带,一但脱离教师,则会处在无依靠、较被动的境况之中。即使是学员能够自下苦功学习琢磨,也会由于种种原因而困难重重。其中最大的困难恐怕莫过于缺少一套完整、严谨、规范,同时又能灵活掌握传统风格韵味的方式和方法,使人难以顺利地做到按步骤所取,有规律可循,长期以来只能以耐性在这份职业中“磨”。这样下去,非但不能使学习者学习得轻松和自然,而且还会逐渐丧失对传统韵味学习的兴趣。

具体讲,学习传统唱腔的韵味,要在保持语言特色上下功夫,使之与唱腔、念白的技术性、技巧性紧密结合在一起。即便是借助于美声唱法的科学发声,也要根据自己的特色有所取舍,注意不要以美声特色所取代。由于西洋美声唱法强调美声,所注重的是歌唱性。而中国的戏曲注重的是语言性,强调感情,讲究以情带声,以字带声,以声传情。最富有特色的是押辙归韵,并且声音的位置也较灵活。因而掌握戏曲艺术的韵味,除唱腔的传统风格以外,更重要的一点还要放在咬字上。

戏曲唱词的咬字是非常严格的,要求每一个字都必须要有出字、归韵、收声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作为陇剧,对于这三步归一的咬字方式更要因自己的特色去仔细推敲,想法去改变、弥补在口齿清楚、声音圆润、韵味浓厚等方面的一些欠缺。要将陇剧地方语言的声韵进一步确定下来,了解它的五音四呼(五音指声母不同的发音部位:唇音、牙音、齿音、舌音、喉音五类;四呼指韵母不同的发音口型:开口呼、齐齿呼、撮口呼、合口呼四类),明白任何一个字都不能离开五音四呼的范围。徐大椿[3]在《乐府传声》[4]中讲道:“欲正五音,而不于喉舌牙唇处着力,则其音必不真;欲准四呼,而不习开齐撮合之势,则其呼必不清。”此言道出了五音四呼的重要性。对每一个具体的字来讲,出字时,声母怎样做到清楚、有劲;归韵时,韵母怎样延长其声,并且旋律无论怎样婉转曲折,字音始终要保持不变;收声时,怎样才能通过声韵后,表达的就是清楚准确的这个字,而不会有一点走样。不但要明确出字、归韵、收声是一个有严格步骤的整体,更要明确收声在其中所占的更为重要的位置,这也正是戏曲唱腔中所讲究的字正腔圆的“字正”而言。

腔圆有两点:一点指唱腔旋律的优美流畅,一点指行腔时嗓音的圆润自然,这是以掌握戏曲声乐各种技能总和所能达到的。其实“唱字与行腔,是两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技巧,如果只善于行腔而不善于唱字,或只善于唱字而不善于行腔,都不能成为完美的歌唱”。[5]依字行腔,字领腔行,正说明了两者之间共同促进、揉合、完善的关系。戏曲韵味的浓厚正是立足于自身语言风格特色的基础上,再融合字腔运行的技能与戏之“情”所能取得的最好效果之中。

其实,一个剧种的存活与发展,是一个不断进行自身建设和改造的过程,这个过程应当是无止境的。陇剧只有立足在社会发展的大形势下,立足在群众之中,艺术上更加精益求精地创造自己的风格特色,完善自己的整体性表现,在历史的进程中定会留下属于自己,同时更是属于人民的光辉的印迹。

注释:

[1]见《甘肃戏苑》1989年第三期杨莲珠文《陇剧唱念课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2]见《甘肃戏苑》1983年第四期。

[3]徐大椿:清代戏曲理论家、歌唱家。

[4]《乐府传声》:戏曲声乐论著,清代戏曲理论家徐大椿著。

[5]摘自《简明戏曲音乐词典》。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版。

同类推荐
  • 观赏石鉴赏与收藏

    观赏石鉴赏与收藏

    中国的赏石文化,有着极为深邃的文化传承。观赏石缺少了文化内涵,将失去收藏价值;赏石收藏的精致理念,也是收藏价值的保证。《观赏石鉴赏与收藏》一书系统地介绍了赏石文化的渊源、传承与内涵,中国古今名石图谱、观赏石的意韵与鉴赏、观赏石的命题与配座、观赏石的收藏价值与投资等方面的内容。作者将以收藏鉴赏家的丰富经验、文化学者的深厚修养,带你踏上访石的旅途,体验惊鸿的心悸,获取文化的滋养和享受收获的喜悦。
  • 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新时期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

    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新时期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

    《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新时期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重点从“主题思想”、“人物塑造”、“艺术叙事”、“现代性体验”、“艺术生产”和“艺术接受”等几个主要方面来揭示和阐述改革题材电视剧审美现代性的内涵与特质,是中国电视剧艺术研究的新探索和新尝试。改革开放30年是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发生巨大变化的30年。作为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一种典型形态,改革题材电视剧以其影像表意系统,生动、形象地表征了世纪转型期人们精神历练的诗意轨迹,成为了“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
  • 电影编剧学

    电影编剧学

    写作这本书的目的,是想向读者介绍写作影视剧本必须具备的一些知识。通过这本书,我想告诉读者,写影视剧本不同于写小说,或写舞台剧本。尽管无论是小说,还是舞台剧本,或是影视剧本,它们都包含主题、人物、情节、结构、语言等要素,但影视剧本有它自身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概括起来说:一是,因为影视是造型和叙事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写影视剧本的人必须具备强烈的造型意识,要学会用镜头去讲故事;二是,因为影视是画面和声音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写影视剧本的人必须掌握视听语言,要学会用声画结合的方式去讲故事;三是,因为影视是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写影视剧本的人必须具备影视的时空结构意识,要学会用时空的变化去结构剧本。
  • 粉墨留痕:新中国节目单和入场券珍藏故事

    粉墨留痕:新中国节目单和入场券珍藏故事

    即使不看文字,只翻阅那一张张由旧至新的节目单,新中国的演出乃至文化的发展也如同电影般幕幕现前——这本书就是一部纪录片,真实、生动、有趣。收藏者,可以按图索骥,作为鉴赏参考。演艺人,可以从观演述评中听到一位懂戏的观众的心声,设计者,可以在一张张节目单和入场券上描摹出角动心灵的下一张海报,史学家,可以从故事里读出北京甚至中国的演艺微观史,我们,最普通不过的你我,可以学着像作者一样,亲近演出艺术,享受多彩人生。
  • 设计造型基础(一)

    设计造型基础(一)

    本书介绍了设计造型基础的基本原理及设计造型基础的造型原则。以案例的形式,分步骤地、深入浅出地讲解,图文结合,生动有趣。该书为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参考教材,此书可以帮助设计专业师生更好的贯彻教学大纲的要求。 本书可供广大绘画爱好者阅读学习。
热门推荐
  • 秦并六国平话

    秦并六国平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撼天帝主

    撼天帝主

    他不是一个好人,但也不是一个坏人。转世重生,修魔之道,如何逆世成尊,且看陈宸安的帝主崛起路!
  • 北极光的爱

    北极光的爱

    北极光像礼花一样迷人。北极光的颜色从浅到深,从绿到红,应有尽有,它们有的像彩色纸带,有的像烟花,有的像弓,有的像窗帘......而她,一个随时会失去这样色彩的女孩,依然深深地喜欢着北极光,甚至梦想着能去看。他,对她一见钟情。他对她的爱,真挚而深情,却不知她一直喜欢北极光的真正原因是她相信北极光是神灵为最近死去的人照亮归天之路而创造出来的。他们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 养疴漫笔

    养疴漫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深宫胭脂乱

    深宫胭脂乱

    她是侯府嫡女,亦是当朝皇后。十六岁,代姐出嫁,嫁给至高无上的男人。容启恨她入骨,恨她为嫁宫门,逼死姐姐,逼死他的挚爱。宫闱之中,勾心斗角片刻不得安宁。夫妻之间,相敬如冰丝毫不见恩爱。她为他挡去一剑,得到的不过是他居高临下而立——“乔楚戈该还的债还未还,你若敢死,我便叫乔家所有人陪葬。”“我乔家,早就没人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不在回忆里错过你

    不在回忆里错过你

    本是职场精英的高语岚遭人陷害,居然被人诬告成女同性恋,惨被公司解雇。当务之急,她得赶紧找个男人证明自己的清白。没想到,她却不小心招了“狼”。处于人生低谷的高语岚,每次遇到犀利大厨尹则,都能刷新她的倒霉记录,却在对方花样百出的爱情追跑中,收获了爱情和全新的生活。软萌受气包“小白兔”×麻辣厨神“大灰狼”擦出萌爱火花 !看情话大厨奉上妙趣横生的美食情话语录!
  • 三生缘之一梦知命

    三生缘之一梦知命

    她是三界中不能忽视的存在,她一双眸子看尽了天下的命途。他是三界交叉口的酒馆老板,一壶酒换过往人的一段爱恨情仇。天上的公主,魔界的主上,人间的显贵,鬼府的摆渡人,三段痴情,三个人生。用一壶酒,换一个故事,换一段命运。“姑娘,看着面熟啊。”“你眼睛有问题,找族长去看看吧。”青衣曼曼,白纱徐来,那一次的邂逅,便是三生的缘分。
  • 纨绔千金的千面魔君

    纨绔千金的千面魔君

    曾几何时,某然是如此的正常,自从跟了个无良师父之后,她的人生就与正常分道扬了。“大姐,节操掉了……”“没事,随便捡,节操……多的是……”“这真是我们的女神大人吗?难道传说都是对的”传说中,有一句话叫:俺的眼睛欺骗了俺的心……
  • 金融教父

    金融教父

    八年前,他是未来的世界首富继承人,不满十六岁双手执掌全球第一财团的大权,与世界上最富有的犹太人谈笑风生。八年后,他成了扔到垃圾堆也没有人关注的可怜虫,滚打在穷山僻壤的一名孤儿,与社会最底层的建筑工吃喝在一起。一场灾祸,夺去他的所有,到底是阴谋还是偶然?一次历练,他要重振雄风,步步为营问鼎金融界!且看一名乡野匹夫是如何逆袭打造出新的金融帝国,让世界为之颤抖!
  • 龙王阁

    龙王阁

    2012并不是世界末日.真正的末日是在2020年.毁灭还是重生.人类面临着重大的选择末日后的世界.再次充满了热血.同时也处处充满了危机.本人原先写了第一章开头结果忘了密码所以时隔2年.新的传奇再次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