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如泉
我的母亲是一位农家子女,19岁嫁到了县城,开始了看似幸福实际痛苦的生活。我的父亲是一名淀粉厂的工人,当过保管员、检质员、统计员,也是一个很敬业的人,退休之前几乎从未请过假。每天都是骑自行车到单位,单位距离家里3里地。
农村与城市有一种鸿沟是无法逾越的,城里的人因为环境、设施的优越而鄙视乡下人;农村人因为贫瘠而羡慕城里人。当然,并不能一概而论,也有城乡人际之间平等相处、友好相待的情况。正如县城人来到地级市后,很有可能遇到冷遇与鄙夷,但仍然有好心人扶助进城务工者一样。
我母亲嫁到夫家的时候,娘家一贫如洗,什么陪嫁也没有。婆家人多,五个儿子三个女儿,加上两个儿媳,共计十二个人。过年是相当热闹的事,公公领着儿子们玩扑克,后来是打麻将;婆婆指挥儿媳们料理好集体的伙食、过年的一些民俗活动;孩子们尽情的玩耍嬉戏,后来孩子增至九个孙子、五个孙女、两个外孙、一个外孙女。热闹程度可想而知。
43年前的中国跟现在不一样,计划生育意识淡薄,大儿媳侍奉公婆、附加带养小姑也不算什么稀罕事。我爷家就是这种情况,我老姑的年龄与我大姐相仿,而我爸排行老三,我大娘嫁到夫家后,就得照顾我老姑,据说,回娘家也得带着。当时,我爷在建筑公司上班,奶奶在县城集体食堂上班。
我母亲是一个朴实厚道的女人,三纲五常根深蒂固,逆来顺受司空见惯。侍奉公婆、料理家务、喂猪、到街道建筑队干力工货,从未闲过。
尽管如此,我爸的愚忠愚孝,根本未提过我妈妈的好、做过的贡献。直至我母亲去世,依然不能幡然悔悟,永远不会意识到我母亲的伟大、杰出的贡献。
我爸面对父母对妻子的责难与训斥从未反驳过。我认为更为合理的解释应该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表现,即父母面前儿子是孝顺诚恳的,儿媳是烂泥扶不上墙的。
这种思想是极其错误的,这种唯唯诺诺的苟且偷安行为实为作茧自缚。我母亲悲病交加、早逝而去,父亲坚持自己找个伴侣,结果找到的女人根本没法和我母亲比,厚道仁慈的母亲是何等重要。
有了我的母亲,我们是一个团结完整的家,有凝聚力的家;没有了我的母亲,我们很少相聚,家的感觉荡然无存。
有了母亲,我父亲休闲自得,安宁闲适;有了母亲,子女茁壮成长、安心工作;有了母亲,孙女和外孙有了温馨的港湾、温暖的怀抱……
相同的爱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使不同肤色的母亲也大相径庭;但对于孩子的爱,却永远都是相同的。
很多年以前,听过一个外国故事:一个被鬼魅迷惑的男孩,要取母亲的心,送给鬼魅变化的心上人;当他捧着母亲的心去见心上人时,被石头绊倒了;耳边充满着鬼魅恐怖的笑声;同时,他听到摔在地上的母亲的心在问他:孩子,摔疼了吗?
我不是母亲,没有给予母爱的经历;但是,我却时刻承受着母爱的感动。
一次在出差天津的列车上,身体的倦怠和旅途的无聊,使我昏昏欲睡;正迷糊中,被一阵不高不低的呼唤声扰醒,我倏地睁开眼睛,见是旁边座位的农妇样的女人在叫我。
“什么事?”我有些不快还夹杂着一些不耐烦。
“那边有座位,你去那边坐呗”。农妇看着我说。方式不很礼貌,言语也不很客气。
我的怒气一下涌上心头,正要发作,却看见她的臂弯里躺着一个身体蜷曲的小男孩,圆圆的脸上,带着甜梦的笑容。我的心,霎那间被一种东西温暖了。
那是她的儿子。显然,她想让孩子睡得舒服些,因而提出了这个似乎很无礼的要求。
她或许没有多高的文化,也不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合适,但她是一位母亲,她爱自己的孩子。因此,其它的东西,在这一刻都不重要了。
席慕容说过:少女的我,怕黑,怕陌生人,怕一切可怕的事物;但当我今天成为母亲时,为了我的孩子,我变成为一只准备对抗一切危险的母狼。”
曾经在火车站的候车室里看到这样一幕:一位衣裳褴褛、不能说话的母亲怀抱着还在吃奶的孩子乞讨,每每有人施舍,母亲便先送到孩子的口中;人群中有人见孩子可爱和可怜,拿出钱来要换孩子。我不知道她们母子因何流落到这里,也不知道那个哑巴母亲是否听懂了那人的意思?但是我看见她混浊的眼中噙满了泪水,只是在不断不断的摇着头。
母亲爱自己的孩子,或许是人之天性;但能够在任何时候,对自己的孩子不离不弃的,也只有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母亲能够吃所有的苦,遭所有的罪,却不要求孩子记住,不要求孩子回报。
母爱之所以伟大,在于她的无条件和毫无保留。
上学的时候,很喜欢三毛的书及她的人;不很美,但有韵味,又内涵。可她的自缢,让我的心,充满了感伤。
或许,爱人的离去,对她而言是巨大的痛苦;或许,死亡,对她真的是一种解脱;但是她忘记了还有那爱着她的母亲。忘记了儿女的任何一分苦痛,在母亲那里是要加倍的。她不应该只活在她与荷西的世界里。荷西走了,她还有母亲。
两性的爱,是对等的;付出的同时,渴望回报。母亲的爱,却是无私的,她不会因你的少爱或不爱而减少一丝一毫。
为人儿女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可是我们太多的人意识不到这种幸福。待自己成为父母,懂得了为父母的辛苦和辛酸时,想去弥补,却只有遗憾和悔恨。
所以,不要羡慕别人的母亲给予儿女什么,也不要羞涩你的母亲不能给予你什么;或许他们的文化,或许他们的条件,致使他们的表达方式不同,但是,对于儿女的爱,无论地域,无论贫富,无论文化,无论肤色,却一定是相同的。
即使你的母亲是世界上最丑的,你仍然拥有世界上最伟大,最完美的爱。
沉甸甸的母爱
1995年,我有了女儿,特地把妈妈从老家接到了连云港。我和爱人在区法院对面开了家复印店,离家较远,我们常不在家,有时别人打来电话,不得不让妈妈接听。妈妈已六十多岁了,讲着一口盐阜话,不太听懂连云港的方言,听起电话来不免有点吃力。恰好有个姓张的朋友要打电话找我,可我和爱人常不在家,每次都是妈妈接电话。为了便于妈妈记住那个朋友是姓张,我和爱人费尽口舌地解释,最后爱人忽然想起了邻居张嫂,便说:“就是和隔壁张嫂同一个姓的,姓张。”妈妈缓缓地接口道:“那我不也是姓张吗?”一语既出,我和爱人都愣住了。是啊,妈妈也姓张,而我们却费尽心思地解释,甚至于寻求左邻右舍来加强妈妈的记忆。
爱人恍然大悟地笑了。我却笑不出来,愧疚和自责如潮水般袭上心头。每个人都有忘记的权利,但他没有忘记妈妈姓什么的权利!这不是可以简单地解释为粗心大意或难得糊涂,也不应以妈妈是最亲切的称呼为由便可以忘记的。这是对母亲的忽视,对母子舔犊情深的忽视。虽然妈妈没再提起这件事,但我自知犯了一个不该犯的错误,罪不可饶。我不禁扪心自问:我是一个无愧妈妈的好儿子吗?
1984年我考上了大学,那时的大学生如凤毛麟角,家里出了大学生就如同****年代家里出了个军人一样无尚光荣。身为乡委的爸爸更是无比激动,却不料在我离家八天后被疾病突然夺去了生命。妈妈在悲恸之余,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为了我能读完大学,妈妈一次次地去乡里申请困难补助,多少回看着别人的白眼受着别人的训斥,多少次笑脸的背后是忍辱负重的泪水……
我读完了大学,妈妈方始如释负重,满头的白发满脸的沧桑终于换来了我的一纸本科文凭,妈妈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是啊,一个普通的家庭,一个目不识丁的母亲,培养出一个本科大学生,这是何等地自豪和骄傲!当人们向妈妈流露出饮佩的目光时,又有多少人知晓妈妈为了我倾注了多少心血流淌了多少汗水呢?
我欠妈妈的实在太多。毕业后这么多年,我在事业上始终没有建树,过着颠沛流离羁旅天涯的生活。每每唱起《常回家看看》时,我就心感不安。自从离开了家乡,我回去的次数越来越少,与妈妈团聚的时间也越来越短。我象是妈妈手中放飞的一只雏鸟,长硬了翅膀就忘了反哺报恩。而妈妈的牵挂如同一根风筝的线,无论儿女飞得多远多高,这根扯不断的线总是揪着妈妈的心。
我第一次来南方打工时,给在老家的妈妈挂了个电话。妈妈在电话那端默默地算了算,告诉我,我离家的那天,正是我的生日(阴历)。那一刻,我的泪水不可抑制地顺着面颊往下流。我的生日?连我自己都觉得缈茫,自从十八岁考上大学离开了家乡,除了母亲就再没有人记住我的生日,就是我自己也从未给自己过一次生日。
我不但忽略自己的生日,也完全忽略妈妈的生日。我知道妈妈的生日是十月二十九日(阴历),我也曾孤单地纪念过这个日子。那还是我上大三的时候,适逢妈妈花甲大寿,我不能参加,就在学院餐厅里要了一碗面遥祝妈妈生日快乐!妈妈听我说了后很开心,还夸我是个孝敬的孩子……
如今我已为人父,女儿的生日竟牢牢地记在了我的心中,每个生日我都会寄一份礼品送给她。我渐渐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天下的母亲哪一个不是十月怀胎经历阵痛后的分娩才将儿女带到了这个世界?哪一个儿女不是母亲含辛茹苦沤心沥血才抚养成人?儿女的生日对于做儿女的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而对做母亲来说,它的意义远不止这些,那是她们心血的结晶,是她们哺育的花朵成熟的果实!
今年九月份,我从深圳回去给女儿过十岁生日。我搀着七十六岁的妈妈,走在凉爽的秋风里。妈妈看着我那一天天长大的女儿,脸上又绽放出温馨的微笑,因为孙女的生命里,有一份厚厚的爱是属于她的……
她又上路了,还没有回来……
今天是个好天气,阳光从天际洒向大地,处处充盈着金黄,使人感觉那么的温暖。
由于昨夜写作,凌晨四点才关了电脑,上楼休息。所以起的比较晚。爸爸为我们做好午饭可能有事就出去了,起床后,弟弟已经吃了午饭,和朋友一起出去玩了。家里只剩下了我一个人,拿起桌布和拖把把自己的卧室打扫了一遍,才洗簌坐下来开始吃饭。吃过饭,把碗筷收拾了一下,趁着中午温度高就放水洗了个澡,在水的冲刷下,身上的疲倦跑的无影无踪。心里也舒畅了许多。一切做好以后,坐在桌子前,打开电脑,开始我的学习。
可我的心并没有静下来,没有马上进入学习状态。面对电脑屏幕,环顾我的家,大大的房子,现在只有我一个人在家。突然,感觉好孤单,也好空虚,但更多的却是期盼,是想念。我知道我的心里从昨夜到现在一直有一个期盼,有一个想念。从昨夜她上路后,从她走后,我的心就一直追逐着它,一直想念着她。昨夜我的梦里,我的心理多了一份担心,一份想念,一份期盼。担心她一个女人劳累了一天到了深夜还不能休息,顶着夜色上路,需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想念她的脸、她的声音,她的身影。期盼事情能够顺利。她能够早点回家,早点让我见到她。
从来没有这么想念她,从来没有这么为她担心,从来没有感觉自己是这么需要她,离不开她,期盼她回家的念头从来没有这么强烈。她,就是我的妈妈。是为了我吃尽苦头,为了我放弃她本来可以拥有舒适安逸生活的妈妈,是一个不屈服于命运。和挫折抗争,奋力拼搏,改变命运,改变家庭状况,极力挽救女儿,努力还女儿一个健康、阳光人生的一个勇敢、坚韧的女人。
此刻,我问自己,也问命运。为什么让我降生在她的怀里,为什么因为我给她带来那么多的挫折、那么多的困难。为什么要让我剥夺本来已属于她的生活,属于她的东西。为什么要让我的出现改变她的命运。好恨自己,恨自己的降生,恨自己的出现,很自己不仅不能让她拥有一个健康、漂亮、省心的女儿,反而还拖累她,成为她的累赘。
曾经,自己是那么的埋怨她,甚至恨她。为什么她没有像别人的妈妈一样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恨她没有给自己一个完整的身体,也带给自己残缺的人生。曾经,会因为一句话,一件小事情,而和她大发脾气。曾经,因为自己的任性会一次次的故意和她顶嘴,故意惹她生气。每次看到她被气的不知所措,从一开始的极力容忍到后来的低声哭泣,本来Y应该为自己“报复”成功而感到高兴的我、本来想用自己一次次的闹腾而达到“她既然没有给我一个快乐的人生,我也要毁了她的人生的”目的的我,此刻却没有一丝快感,相反,看着泪中的她,自己的心理是那么的痛,脸上也湿湿的、热热的,那是泪,是因为她流下的泪,伴着心里的疼。
以前,每天看着她早出晚归的跑车,为这个家奋斗,感觉是那么的正常,那么的理所当然。小时候的自己从来不会主动对收了车的她说一句“妈妈,你辛苦了”。从来不会理解她,体谅她。从来不会那么的关注她,关心她。甚至会埋怨她因为跑车而没有时间陪我,没有时间给我做饭,照顾我。因此,便和天天照顾我的外婆、姨妈走的最近。有什么事情也是第一个告诉她们,她好像淡出了我的生活,“妈妈”这个词在我的脑海里变得有些模糊,她和自己的距离也越来越远。所以每次遇到事情时也会和她闹起来。也许是自己年龄慢慢的大了,也许是自己褪去了幼稚的心理,懂事了。也许是外婆和姨妈经常对我讲起她为我的付出,为我的努力,自己对她的态度有了转变。开始微笑的和她心平气和的说话,学会了理解她,关心她。会在放学的时候替她看车,招待乘客,让她回家吃饭。会在有出租车把车上的乘客叫到自己车上、抢占生意时,大声和对方理论,保住车上的客人。那一刻,我真正感觉到了一个女人独自开客车的不容易,也想起了外婆讲的她为了给我治病被工作单位辞退、丢掉了原本待遇不错的工作,为了我她四处借钱、带我全国奔波的治病,一步步的教我走路、教我骑车。为了还钱她到街上摆摊卖饭,六年前,又买了客车,自己学会开车拉人,为了我她成为了全成第一个会开车的女人,也是那一路跑车的司机中唯一一个女司机。更想起了,小时候,抱着自己四处寻医问药的她,想起了每天下班回家都给自己买零食的她,想起了自己第一天入学流泪的她,想起了初中下夜自习骑着为我新买的三轮车在楼下等我放学的风中的她,想起了太多太多,想起了付出太多太多的她,想起了太多太多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