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5000000007

第7章 人生历程习俗(3)

在外地经商或干事的游子最迟于除夕这天赶回家过年。借出或借来之物,务必于这天物归原主,所以兰州人有“三十晚上,笤帚枯爪子(老笤帚把把)都要回家”的说法。除夕午后,家家户户都把院落和大门口打扫得干干净净,打上井水,泼洒压尘,谓之“洒银水”,满缸满瓮早已挑满饮用水,称为“装财水”,寄寓人们致富的梦想。接着贴春联。门钱子、春联一贴,债主不再来讨账,只好在年后再讨。大门联一般贴:“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横披为:“万象更新”。门面则贴持兵器骑马的门神秦琼、敬德,认为能祛邪;门头顶则贴一绺门钱子,上面刻有方胜、葫芦等吉祥图案,其下有流苏,五颜六色、随风飘浮,增添节日喜庆气氛。还贴二门联、屋门联,多为“抬头见喜”、“日进斗金”等斗方和福字。因为门是家的出入口,人来人往,是一个家庭的门面,要庄重大方,因此福字必须贴得端端正正,将福字含有的“迎福”、“纳福”之意,庄重地表达出来。近年来,都以倒贴为时尚,福字倒贴,谐音“福到了”,这是悖于中国文化意蕴的。老兰州人一向讲究正贴福字,决不许倒贴,福字倒过来,则是“祸”字,其意不祥。

兰州人讲究春节期间祭祀天地人及各种神祗,其意在于祈福、消灾、报恩。这一点在除夕表现得尤为突出。除夕黄昏,全家更换新衣,在爆竹轰鸣声中从大门外焚香磕头,将先人请进来,请出神主(祖宗牌位),供奉香烛果品,焚香叩首,缅怀列祖,激励儿孙。近年来,则将已故长辈遗照代替神主,供几碟果品,燃三炷香。由于兰州是明初的移民区,当时自江南等省的移民占兰州人口的十之七八,所以除夕,妇女在大门内跪哭,遥祭娘家亲属,“天涯望哭,遂以成俗云”(1)这种风俗一直传承下来,至今兰州农村仍有妇女除夕哭于大门内的习俗,当然已不存在“天涯望哭”的意涵,而是倾泻一年中的艰辛和不顺心。

然后全家老少共进年夜饭,觥筹交错,向长辈敬酒,其乐融融。年菜除凉盘、馏热的“碗儿菜”外,必定装一只什锦火锅,其中有豆腐、白菜、洋芋块、丸子、肉片、油炸湟鱼块、粉条,火锅沸腾,热气氤氲,预示来年日子红火。还有一道袁家湾百合炒肉片,寄寓来年百事合顺的愿望。最后每人吃一碗臊子面,也称长寿面,企盼家人长命百岁。宴后,娃娃们向长辈叩头,长辈则赠压岁钱。娃娃们放炮点花,大人则打牌、或围炉品茗话旧,共叙天伦之乐。

换岁

子夜换岁之际,爆竹大作,礼花满天,全城鼎沸。赶紧点燃“喜火”,即将院中用“煤蛋子”(用煤末少量红土和水捏成的拳头大疙瘩)码成的“金字塔”(中置引火柴)点燃,火乘风势,风借火威,炎焰冲天,院内通明。此为燎岁的习俗,最早在于驱祟,后来则变为营造节日氛围,以盼望来年日子红火。同时点燃挂在房檐下的临洮盘香,徐徐飘拂芬芳,一直能燃烧到十五。接着赶紧祭神,院中置一个糊有红纸的方框,内点油灯,正面有联额:“早晚六叩首,诚心一炷香”,“祭如在”,前置香炉、供桌、供品,是为“祭天爷”。土地龛上有联额:“土能生万物,地可发千祥”,“土府”,拈香祭拜,是为“祭土地”。因大地载育万物,祭土地是给大地以报答。查宪书中所示吉利方位,开门出外,摆上茶点,拈香、跪拜,放炮,迎接喜神。农村则于清早,赶出头上“挂红”的骡马驴牛,富有人家用红绸扎成绣球,装饰在骡马头上,一般人家用红布条条装饰,鸣炮呐喊,驱赶牲口朝喜神方向奔去,灰尘飞扬,蹄声大作,人欢马叫,迎来喜神,以保佑六畜平安,五谷丰登。还要在厨房内接灶神,堂屋里或大门(称财门)接财神,各业当都要祭拜各自的行业神,铁匠祭老君,木匠祭鲁班爷等等,不一而足。水客子则于交岁之际,敲门“送财水”,主人早把一摞摞制钱,由高到低,摆在土地爷神龛里,就是最低的一摞,也比平时的水钱多几枚,先送的拿最高的一摞,随后的依次拿,并赠油子、花卷等吃食。换岁接神后要熬夜,掷色子、掷状元红、打麻将、玩钱牌、斗纸牌,以求来年精神旺健,劳作不乏,并为长辈添寿。

而今祭神的少了,除贴彩印春联、福字、招财进宝的清装门神外,大多在阳台挂一盏红灯笼,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六,甚至整个正月,有如红宝石闪烁,烘托了节日气氛。年夜饭后,全家围坐,共赏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精彩节目。

初一

初一早晨,有的全家人共进臊子面,有的齐品韭黄大肉水饺,前者企盼长寿,后者意在招财进宝。之后按亲疏关系串亲戚,看朋友,逐家拜年。礼品昔日无非是一包致南斋或三合公的糕点。改革开放以来,先是玻璃瓶水果罐头,后来为大蛋糕、箱装南方水果、营养保健品、箱装牛奶、名烟好酒等等。进门后,主人先敬三杯酒,再进敬烟茶、糖果,并留酒饭。拜年一直到正月十五,甚至整个正月。

初三黄昏,要在大门外焚香、烧纸、磕头,送走先人。

破五

初五称为“破五”,从初一关门过年的商铺纷纷开业。各家把从初一以来积攒的垃圾倒掉。之前是不能倒垃圾的,怕把财气和福气倒了。主妇们打扮齐整,带着礼品回娘家,或到姊妹家拜年。之前妇人们不能出门。而今已无此讲究,初一亦可拜年。这天,兰州人讲究吃搅团,以荞面的为好,将荞面煮为糁饭,浇上臊子汤,调上油泼辣椒、蒜泥、酽醋,酸辣爽口开胃。

打春牛

明清至民国初年,兰州有打春牛的习俗。《周礼·月令》有“出土牛以送寒气”的记载。腊月里,先在府城隍庙里,在一辆大车上用泥塑成一尊春牛。立春那天,皋兰县知县坐着八抬明轿,后面跟着十来个壮汉拉拽的春牛车,有一男孩牵着牛,称之为“芒神”,也叫“芒儿”。看热闹的前呼后拥,浩浩荡荡,出拱兰门(南稍门)而去,到了南郊的喜神场,敬献供品,知县焚香叩头、宣读祭文后,执杖打三下春牛,谓之“打春”或“鞭春”,表示寒气已去,春天已到,象征性地劝导农民及时春耕,勿误农时。接着将泥牛打碎,众人争先恐后抢夺泥块,谓之“抢春”,抢到者能获得福气。

立春这天,讲究吃春饼,称之为“咬春”。用死面烙成薄饼,卷上焯豆芽、韭黄炒肉丝、凉拌菠菜、炒洋芋丝等,咬而食之。

人日及占卜

古代传说,万物之灵的人与其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动植物不分彼此,亲密无间,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日,而且都在正月里。汉代东方朔《占书》载:“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犬,三日占豕,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兰州人则将其生日依次排列,编为谚语:“头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瓜、十菜、十一萝卜、十二葱、十三的且莲(结球甘蓝)盖塄(田埂)上蹲。”这应当是古人对动植物崇拜的遗风。兰州人根据正月里每天的阴晴风雪,占卜这一年人的运气顺逆、家畜的兴旺与否、瓜果蔬菜的丰歉,等等。例如初九那天,万里晴空,和风惠畅,则预示着这年瓜类就会丰收;倘若天阴下雪,就会歉收。

正月初七是人日,就是人生日,也叫人庆、七元、人胜节。这天要观察天气,占卜凶吉,如果天气晴好,这年人们大吉大利,天阴、下雪、刮风,则不顺利。还要设香案,排供品,焚香叩头,祭拜天地,祈求保佑全家老少安康、人丁兴旺。

清代前期,兰州人在正月初十要上坟,烧纸,祭祖。

闹社火

初十前后,农村已闹社火。十三至十六,社火进城,人们倾城而出,在撼天动地的太平鼓声中,夹道观赏。社火应是农耕社会的产物,因之社火队由风婆、雨师开路,以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风婆即是古代女性风神,名叫孟婆或风姨,兰州人称之为“疯婆娘”,由能搞笑的男性装扮,绾着纂纂,插着红花,以红辣椒作耳垂,涂粉抹红,点着美人痣,上穿滚边的宽袖大襟红袄,下着绿色大裆裤,扎着脚把,穿大红绣花鞋,一手拿老笤帚刷刷子,一手持装有锅灰的簸箕,随着锣鼓点子,扭秧歌,扭几下,蘸着锅灰扫几下,有时朝观众脸上扫去,人墙顿时后退,抹上了也不恼,反觉得把晦气扫去了,好运随之而来。她一路疯疯癫癫,耍丑作怪,实则在作兴风的动作。兰州人讲究“疯婆娘”愈丑年成愈好。与之作搭档的是雨师,头戴草帽圈圈,挂三绺胡须,反穿羊皮袄,下穿蓝布裤,一手持“膏药望子”,为上大下小方形漏斗状灯笼,四角挂满膏药状饰物,分题“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等吉祥语,另一手摇铁铃,边扭边吆喝“卖膏药来”,故人称“膏药望子”。雨师传为共工之子玄冥,也有说是魏晋时的陈华天,一手执盂,内藏一龙,一手作洒水状。藏龙之盂后来变为膏药望子。也有人说膏药望子原来是雨伞。总之,风婆娘与持膏药望子的雨师相互呼应,扭着前行,相互协调,以应风调雨顺之意。

其后是大头罗汉戏柳翠,兰州话讹为“大头罗汉细柳柳翠”。

同类推荐
  • 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中国史部分,本书从秦汉帝国开始,提纲挈领地分析了中国历代王朝组织架构的分散聚合对其存续的影响,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一幅中国历史大脉络;世界史方面,则重点分析了罗马帝国的成败因缘,并由此而下将其与近代列强如荷兰、大英帝国等比较异同,最后反思了今日美国基督教精神丧失的问题。
  • 大宋太子党

    大宋太子党

    一个普通小人物不小心传到《水浒传》中的宋朝,成为有名的“花花太岁”高衙内,还没享受两天,却因与宋徽宗抢马子而逼上梁山,是干好山大王这份有前途的职业,还是如书中一样接受招安,或者是走出条与众不同的道路?还有林冲的老婆、李师师、潘金莲、扈三娘这些难得一见的女人……其实,为难的并不仅仅是选择。
  • 大话三国杀

    大话三国杀

    刘玄德的做人宗旨:惟贤惟德,能服于女人;以德服女人。
  • 甘肃文史精萃1:史料卷

    甘肃文史精萃1:史料卷

    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置兰州总管府,府治子城,(今兰州市城关区鼓楼巷一带),兰州之名,始于此时。其名由来,据《元和县图志》载“取皋兰山为名”,所以称兰州。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改子城县为五泉县。并在皋兰山北麓开始筑城。当时新筑城址约在今五泉山公园以北的鼓楼巷、三爱堂之间。这座城东西长600余步(一步为5市尺),南北宽300余步。因系唐代所筑,故名“唐城”,俗称“唐堡”。
  • 三国之霸王铁骑

    三国之霸王铁骑

    当霸王铁蹄遇到虎豹军团,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当韩信对决诸葛亮,会是怎样的大战!霸王、吕布谁强谁弱?铁与血的较量,智与慧的碰撞!两个时代的霸主,跨时空的较量!且看三国之霸王铁骑!
热门推荐
  • 风华绝代:锦慕江山

    风华绝代:锦慕江山

    她是二十一世纪,万千宠爱为一生夏家独生女,唯一继承人,继姐和心爱的人,为了夺的家产,将她骗到山上,坠楼身亡。却意外穿越嫡女沈若心身上,出生被冠上煞星,克死母亲,容颜丑陋,双眼残瞎,身体废掉。同命相怜,她乐光向上,脱胎换骨,褪去太胎记,倾城容颜,并得到魔仗,琴心。再次归来,她不再是从前那个她,而她的幸福又在何方。
  • 金融巨头:摩根成长日记

    金融巨头:摩根成长日记

    摩根以过人的智慧,准确的判断力,使财富迅速积累,他从小就具备超强财商,很懂得市场和运营。摩根家族代代沿袭摩根的创业思维,使摩根财团不断壮大。
  • 恐怖的炸弹

    恐怖的炸弹

    本书为青少年课外阅读读本,通过案情分析、追踪线索、谜案推理等内容来提高青少年读者的逻辑推理能力。
  • 老腊树下

    老腊树下

    阳光下,轮回几许,人总是在追逐着、向往着,都是那么执著,任性地背叛命运的安排、背离自然的约束。与命运抗争,回过头来思考,收获的却是太多的无奈。最终,得到了一些吗?或许是失去了一些吧。我在写这点文字时,也没能找到准确的说辞,但我还是要说:追求是美好的!向往是美好的!!在梦想与现实面前,人们有了梦,就一定要执著地追求下去!
  • 人生大策略

    人生大策略

    胡适一生著述甚多,在哲学、文学、历史学等方面都有专门著述。在胡适大量的著术中,编者取人生问题这一角度,选编了一本这样的书,旨在使读者通过这些文章对胡适的人生观有一大致了解,也可从中引出些微镜鉴。本书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再至暮年为主线索,插入人生各个阶段的重大问题,共分为“树头铜钲”等六节,每节标题为编者所加,这样分类罗列的编排,其区区用心唯在便于阅读。
  • The Provincial Letters

    The Provincial Lett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兵典

    兵典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安全伴你成长:安全教育简明读本

    安全伴你成长:安全教育简明读本

    亲爱的同学们,学校是传播和延续人类文明的神圣殿堂,是大家求学、求职,以及全面发展的广阔天地,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进步最活跃的推动力的源泉。学生时代是人一生中生命力最为旺盛、思维和社会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校园里随处可见莘莘学子洋溢着青春活力的身影;同时,学生时代也是学生生理与心理、个人与他人、理智与情感、专业学习与素质拓展等各种矛盾最集中的阶段,所以,充满能量的释放、交际的矛盾运动和跌宕情感的起伏也不时冲击着校园生活静静的堤岸。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中国大谋略家的故事

    中国大谋略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