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31800000002

第2章

我出生在托特纳姆,那时候那里还是个新郊区——可能在那时就已经被当作伦敦郊区了。回忆儿时的画面,脑海里就会浮现红砖房子、泥浆以及大片绿地。我家的房子那时候还很新。大门是双开门,两侧对称排列着栅栏。这样的房子一共有六排,我家位于最后一排。左侧毗邻牧场,偶尔会有人到牧场的空地举办野餐聚会,他们会偷偷摸摸升起篝火,火堆离我家的木栅栏很近,一不小心就会烧着,很是危险。农场主每次看到这种情况,都会把他们轰走,我父亲也很乐意帮助农场主吓唬这些人,因为父亲觉得我们家的栅栏迟早有一天会被烧掉。不过灾祸最终并没有发生,隔着篱笆吵吵嚷嚷的情况倒是不少。有几次,父亲用水浇灭了篱笆另一侧的火堆。这时我就会觉得,父亲奋力保护篱笆还是有意义的,因为那些人恼羞成怒,正是这些篱笆使父亲免受攻击。也因为篱笆,这种争吵总是有惊无险地结束。到后来,我甚至有些期待这些陌生人到邻居家的空地升火聚会,那样就有热闹看了。

我父亲是名医生,鉴于后来我们的社区急剧扩展,可以毫无疑问地说他在避免租房子这方面还是比较有先见之明的。尽管如此,据我现在分析,他当时开的诊所规模很小,直到晚年才摆脱经济上的困境。

我家的房子是按图纸建造的,当时这么做并不是讲究,而是图方便。我家总共有三个会客厅,并且有很多间卧室,但面积都不大。建筑师这样设计,大概是考虑到当时社会的生育趋势,为了迎接更多的新生命。结果我们家只住了父母和我三个人,很多房间都闲着。

楼下门厅左前方的那间卧室被父亲改成了手术室;手术室后面有一个折叠门通向另外一间卧室,父亲把那里改造成了药房。父亲从来不让我跨进药房半步,越是这样我越想进去看个究竟。所以趁父亲不在,我会偷溜进去。药房里有很多架子,上面堆满了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瓶子,很是令人着迷。从那间有些诡异的屋子里飘出来的算不上难闻的气味弥漫了一楼整个楼层,有时在楼上也能闻到这种味道。

在我心中,父亲的形象几乎从未改变过,用几个最简单的词就能准确地加以概括,前提是你要认识到,那些意思明确的词其实是在描述一个孩子的朦胧观感:他很高,偏瘦,中等长度的胡子——长了的话有点像山羊胡。后来,父亲戴上了镶有金边的眼镜,大概是因为他在晚上闲暇时间使用显微镜过多而导致视力下降了吧。当我努力搜索早前那段有关父亲的记忆时,我仿佛看到他正屈膝蹲在刚刚清理过的茶几旁,半边脸被火光映红,半边脸在油灯的阴影中,看起来像是泛着绿光,正低头盯着显微镜;或者他正摆弄着镊子、薄薄的玻璃试管,析出烧瓶中的浑浊液体。那时在我看来,那些液体没什么可稀奇的,只不过是些打碎的绿草罢了。父亲把试液滴在显微镜下的载玻片上时,会把我叫过来一起观察。显微镜中尽是一些奇怪的、快速移动的生物体——一不小心就会移出视野,我实在无法把这些东西和那瓶绿色的液体联系在一起。父亲做起这些事来非常熟练,简直能“无中生有”,常常看得我满脸惊讶。话虽如此,我并不觉得父亲的这项本领有多么值得骄傲。我也不知道从哪得出了这么个结论:他展现的那些看起来很是神奇的手法,每个成年人都会。

星期天早晨,父亲和我会在我们家附近那条通往乡间的小路上散步。父亲用显微镜做研究的业余爱好会让这段散步变得多姿多彩。我们最喜欢通往克莱山的那段路,父亲总是随身携带一根伸缩拐杖,我觉得那根拐杖简直就是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拐杖的末端有一个用螺丝固定的铁环,上面装了一个采集瓶。父亲会时常把瓶子浸入池塘或沟渠,取出瓶子后,再把里面得到的液体倒入口袋里的其他瓶子中。父亲外出时喜欢戴帽子,但不是那种看起来比较专业的大礼帽。他的帽子上有可以御寒的耳罩,耳罩是和冒顶绑在一块的。母亲认为父亲在礼拜天早上戴这种帽子外出与其身份、职业极不相称,但即使母亲多次反对,父亲仍然坚持要戴。

我母亲常常会就什么是高雅、什么是低俗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也算是我早期家庭教育的一部分。我觉得应该先交代一下我七八岁时的社会背景。当时,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人十分清楚自己的社会地位;社会地位略高于“体力劳动者”的那些中产阶级(当然,在今天看来,他们同样属于“体力劳动者”)却被一种恐惧感笼罩着,他们担心社会传统行为规范会遭到破坏,担心划分阶级的界线变得模糊起来。那些在社会底端挣扎的穷人很少接受教育,绝大部分人不具备读写能力。他们没有固定工作,老板施舍两便士就能让他们感恩戴德。他们的居住、吃喝及生育方式跟动物没什么两样。总的来说,他们算是一群诚实且让人尊重的“动物”。我觉得,当时的穷人有属于那个时代的思考方式,正因如此,与今天的“体力劳动者”相比,他们更容易满足。

由于深受母亲的影响,我羞于把自己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跟这些下层人联系起来,因为那是耻辱的标志。父亲和我的生活举止会经常让母亲抓狂,她觉得我们的生活方式脱离了中产阶级所必须具有的行为规范。母亲是位虔诚的基督徒,与其说她信仰“仁慈的上帝”,不如说她信仰“优雅的生活”。母亲对无神论者和自由思想家十分痛恨,并不是因为他们被上帝抛弃了,而是母亲觉得他们的生活举止不够优雅。

对我来说,母亲的形象并不像父亲那样鲜明。尽管我跟她相处的时间更长些。除非说起宗教信仰或优雅生活,否则她平时很少说话。她经常一个人在房间来回走动,安安静静地做家务,我无法确定她是郁闷还是冷漠。她还经常偷偷垂泪。大概十岁时,我突然意识到,父亲的“生活习惯”对母亲的性格产生了很大影响。又过了几年,我发现父亲的“生活习惯”是受了酒精的影响。如今再看,父亲嗜酒如命的习惯很显然是因为事业不顺。

没想到早年的记忆竟能如此清晰。那些过往的琐事虽然平淡无奇,但仍旧历历在目。我读的第一所学校不必多费笔墨,那可能是所女校或教会学校。我十二岁那年第一次跨入男校,接下来我要着重描述一下那段日子。

同类推荐
  • 一以贯之戴立宁的经历与坚持

    一以贯之戴立宁的经历与坚持

    个人有幸亲身参与了那个属于台湾曾经伟大的年代;目睹了台湾“经济奇迹”的起落。成功需要太多条件的配合和累积;环环相扣,步步演绎,成败得失,往往只是一线之差、一墙之隔。30年前,台湾在搞经济,大陆在文化革命;10年前,大陆开始搞经济,台湾却在文化革命。20年的间隔,许多台湾曾经发生的事, 如今在大陆又一一地重显身影。经济奇迹,那曾经是台湾的骄傲;骄傲的背后,也曾有不堪语外的辛酸。成功需要很多的条件配合,台湾成功的经验未必能够复制;但是,失败的因子只要一端,失败的经验绝对值得警惕。由于个人曾经亲身经历了这些成败得失,或许可以为这得来不易的警惕,添加一份活生生、血淋淋的批注。
  • 橄榄绿方阵里的明星人物

    橄榄绿方阵里的明星人物

    一路看天不低头、扳道工波尔卡、她从山路上走来、绿色旋风、“大碗茶”泡出的艺术人生、放飞的百灵、“魔”女周薇、艺苑“红灯笼”、并蒂花开别样红、“冤家对头”双胞胎等。
  •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4)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习仲勋传

    习仲勋传

    一代政治家习仲勋的奋斗传奇首度面世! 在改革开放初期习仲勋受命在广东是如何“杀出一条血路”的?习仲勋在主持中央书记处常务工作期间是如何致力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的?习仲勋如何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严格家教家风的?
  • 我行我诉:德国足球明星埃芬博格自传

    我行我诉:德国足球明星埃芬博格自传

    在最近几年里,没有哪一位运动员像斯特凡·埃芬博格这样处于聚光灯下,成为舆论的中心人物。他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比如荣获2001年欧洲冠军杯赛冠军,很富有传奇性,他在1994年世界杯赛时被赶出国家队,也同样是一段奇闻。关于他的失败的婚姻以及他的新女朋友克劳迪娅·施特伦茨的报道已经屡见媒体。现在斯特凡·埃芬博格第一次自己站出来发言了,他说自己是一个独特的、敏感的讲述者,他生活中的有些情节跃于纸上后听起来就像是由一位充满幻想的小说家写的。他充满感情地讲述了他的开端,他怎样从一块墓碑上摔下来压断了腿骨,以及他怎样不遗余力地去实现自己成为一名职业球员的伟大梦想。
热门推荐
  • 逆天废材

    逆天废材

    16岁的学生,毫无征兆的穿越,未经奇遇,一夕之间,另一个自己由天才到废材,既来之则安之,看她如何在异世大陆混得风生水起!
  • The Old Bachelor

    The Old Bachelo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挫折·走出困境的智慧

    挫折·走出困境的智慧

    中国有一句话叫做:“自助者,天助也。”只有自己相信自己,不畏挫折和苦难,才会获得成功。梦想是一个天真的词语,但是实现梦想却是一个残酷的过程。一个人只有足够努力和强大的时候,奇迹才有可能发生。每个人一生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其实你远没有你认为的那么不幸,很多时候摆正心态,比什么都重要。 凯撒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将军,有一次,他接受了皇帝的命令,去征讨一个叫做英伦诸岛的地方。在出征之前,凯撒检阅自己的部队,他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和自己一起出征去打仗的人很少很少,不仅这样,连打仗所需要的武器装备也特别破旧和残缺。
  • 读《易经》学生活

    读《易经》学生活

    《易经》原是上古卜筮之著述,商、周之际,经过文王的整理,将它引入了“天人之际”的学术领域,后经过孔子的传述,又加上历代众多学者的精心研究,成为中国人文文化的基础,对儒、道、墨和诸子百家的思想都有较大的影响。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教授曾说:“《易经》是宇宙代数学。”被誉为“中国脊梁”的粱漱溟教授说:“《易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张岱年教授曾说:“《易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高典籍。”季羡林教授说:“《易经》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源。”
  •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至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 有一种智慧叫糊涂

    有一种智慧叫糊涂

    糊涂是一种境界:一个汲汲于一时一事、戚戚于一得一失的人,做人必然小气而显得猥琐不堪,而能忍能让、不争长短的人则显得超脱潇洒。糊涂也是一种智慧,因为看似糊涂的人能够树起更广的人脉,得到更多人的帮助,同时超然于小事之外的眼光让他于大事上有着更敏锐的洞察力和更准确的判断力。人生在世,最重要的莫过于安身立命,而安身立命处处需要智慧!因为人生总有一些坎坷和波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多 年的同事突然间反目成仇;昔日的朋友不欢而散;妻子说你不顾家庭,上司不赏识你的才能等诸如此类。每每那一刻,你会从心里发出叹息:我们究竟 应该如何来应对生活中的琐事和难题呢?
  • 妾本嗜血

    妾本嗜血

    一场意外的穿越,让她们卷入了一场血腥的阴谋纷争,她本无意再起杀戮,岂知世事难料,既然如此,束手就擒不是她的作风,反击自保,成了她唯一能做亦必须做的事!小女子穿越时空,利用自己的智慧逃离了缠绕她的血雨腥风,让世人惊之叹之!
  • 帝临仙尘

    帝临仙尘

    一个普通少年被抓到魔道宗门中,被迫成为以自身血肉精元喂恶鬼魔头的魔奴,只剩下一个月生命的他该如何一步步走下去,从而成长为一代魔头?一个平凡的家族子弟走向巅峰的不平常道路:世间毁誉,世人冷眼与我何干?我自淡然一笑,以吾本性快意恩仇,以我本心遨游世间,我命由我不由天!君临天下!帝临仙尘!!!
  • 方与圆全集

    方与圆全集

    方是刚,圆是柔。方是原则,圆是机变。方是以不变应万变,圆是以万变应不变。方外有圆,圆内有方。能方能圆,亦方亦圆。方圆合一,无往不胜。方是为人之本,是做人的脊梁。圆是成功之道,是处世的锦囊。本书从人际交往、生活态度、人情世故、职场法则等角度出发,结合古今中外的大量经典事例,全面深刻地阐述了社会生活中为人做事的方圆之道,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并掌握为人处世的方法和窍门,赢得良好的人脉,营造一个和谐的交往和生存环境,从而享受惬意快乐的人生,成就一番功名和大业。
  • 狂妃倾世废材逆天

    狂妃倾世废材逆天

    她,是穿越而来的顶尖杀手,行动诡异,脾气古怪。当她遭到背叛,带着搅动四方风云的决心而归时,又将会掀起怎样的风浪来?他,是来自地狱的修罗,亦是来自地狱的王者。当他遇见了她,是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还是就此沦陷了进去,交付真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