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2300000011

第11章 表扬和批评皆有方,教育才有效(1)

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善用赏识的方法。唤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要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赏识孩子的进步,要小题大做,无限夸张;改正孩子的缺点,要“缺点少说逐渐少,优点不说不得了”。

◎师生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

老师问:古人云“学海无涯苦作舟”,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答:这句话仅强调了学习的痛苦,而忽视了学习的快乐。古话意在劝导学生勤奋刻苦地学习,但很容易使孩子的情感闸门关闭。我在教育女儿的时候,就想方设法打开女儿情感的闸门,让她找到学习轻松有趣的感觉。感觉属于情感范围,它与大脑的逻辑结构是相互联系的。当孩子面对学习感到轻松愉快时,就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欲望,学习就会成为快乐的过程。我们做学生的时候都有这样的感觉,当喜欢哪一位老师时,哪一门功课就学得更快更好。这实际上是情感在学习中起了作用,刺激了大脑的兴奋神经,大脑产生了愉悦的情绪,处在兴奋状态。这时,我们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举一个例子,有两篇文章,一篇是课文中的现代文,另一篇是周老师布置的古文或唐诗。从内容上看,古文的背诵难度肯定大于现代文,但实际情况是,学生都愿意背古文。为什么呢?因为古文是周老师布置的。孩子在背诵古文时,他脑海里出现了周老师的画面。学生接受了周老师这个人,再背诵课文就感到轻松。这时知识很容易进入孩子的潜意识,保留在长时记忆中。

还有一例。点点非常喜欢吃饺子,每个星期都要吃一次。为此,她跑遍了南京大大小小的饺子店,最后还是觉得爷爷奶奶包的饺子最好吃。可有一天,事情发生了变化,周老师给全班每个学生尝了自己包的饺子。实际上,论口味,远远比不上爷爷奶奶包的饺子,但点点认为周老师包的饺子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饺子。出现这种情况,不是因为孩子的味觉出了差错,而是因为饺子里溶进了周老师的情感,让孩子的知觉发生了变化。

由于老师的赏识,师生之间仿佛架起了一座桥梁,把师生的情感联结在一起。老师不是在传授知识,而是把知识轻松地“流动”给学生;学生不是在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吸收。

◎建立起语言框架

老师问:我是五年级的语文老师,上课时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讲了一段话,再让学生复述时,有的学生复述得比较完整,有的学生说得支离破碎。对于表达能力差的孩子,怎样提高他们的能力呢?

答:婴儿是如何学会说话的呢?他们成天被包围在母语的环境里,吸收着大量的语言,好像一个喇叭形的筒子。大头那端是丰富的语言环境,小头这端是说出来的话。婴儿不断从大头那端输入句子,通过吸收和储存等思维过程,把句子转化为自身的语言储备。婴儿虽然刚开始只会发一个音、一个词,但在他的大脑中已经建立起一个语言的框架。婴儿学说话时,先学会说一个字,然后到词,再到句子。通过这样的过程,头脑中未经消化的语言材料由大到小,化整为零,最后变成了自身的语言储备,可随时向外输出。

现在我们回到问题本身。十一二岁的学生之所以出现语言表述能力上的差异,首先是因为每个学生的语言框架在建构上存在着差异。因此,要提高语言表述能力,就要从建立并丰富这个框架着手。

我认为首先要提高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大多数孩子不敢主动发言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胆怯,怕讲错;二是不会讲。这时,要用赏识的方法,小题大做,无限夸张,赏识孩子的进步,从让他们大声说话开始,把“小哑巴”变成“小八哥”。

其次,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或物着手。通过听、看、体验等方式撑起孩子的语言框架,再以点带面,扩大框架。操作时需注意一点,一定要对应孩子本身的思维,不能超越。比如,布置给五年级孩子的作文题目是有关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人物和事情的,大多数孩子会感到茫然,只好去抄书,虽然前一天还去过相关的地点参观。

再次,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和背诵优美的诗词丰富语言框架。阅读需要量的积累,仅靠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材所起的作用好比百花园里的一朵花、大海里的一滴水。课外阅读就是“花园”和“大海”,而且阅读可以提高记忆力和理解力,对领悟数学中的应用题大有益处。

◎有了深刻体验,错误就容易改正

老师问:我是一名班主任,教五年级的语文课,我感觉现在的孩子缺乏是非辨别能力,分不清好坏。如有的女生涂红指甲、戴戒指,我该如何引导呢?

答:五年级的学生比较情绪化,表现不太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常常会做出他们自以为正确的事情。老师对待这类学生既不能纵容,也不能压制,因为压抑意味着加强,禁止意味着引诱。

因此,要求老师处理得更加艺术,更加巧妙,让孩子从消极的经历中获得积极的认识。

周老师针对此类问题是这样处理的,她故意用红水彩把自己的指甲涂红,并戴上用稻草编织的戒指,然后故意问学生:“漂亮吗?”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不漂亮,但也有十几个学生说漂亮。她让说不漂亮的学生站上讲台,夸奖他们说:“你们真不错,能分辨出什么样的打扮大方庄重,什么样的打扮庸俗无聊,学生从小要爱读书,身上要有书卷味,不要有胭脂气。”再看看那些说漂亮的同学,他们都低下了头。

生动的比喻往往比空洞的说教更易于让人接受,含蓄而艺术的点拨远远胜于直言不讳的训斥。

在这里,周老师和学生达成了良好的沟通。她通过自己戴戒指的行为,通过让学生表态,让那些学生完全接受了自己的情感,意识到了原有行为的错误。有了深刻的体验之后,孩子的错误就容易改正了。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老师问:我是语文老师,我们班许多学生的字写得歪歪扭扭,极不规范,应该如何引导呢?

答:大多数孩子字写得不好的原因,是感觉练字的过程很枯燥,提不起兴趣。其实,即使未来的社会是计算机时代,写得一手好字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既可陶冶情操,又对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益处。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赏识孩子,哪怕孩子有一点点进步,也要激励他,唤起他的热情和兴趣,让他尝到写好字的甜头。

对满不在乎的学生要及时提醒,在不伤及孩子自尊的前提下,感动孩子。如周桂华老师对一位写字不好的学生幽默地说:“百家湖的猪,看到你写的字都羞死了好几头。”全班同学瞪大了眼睛,心里嘀咕着为什么。周老师接着说:“因为那几头猪相互咬耳朵:‘我们的爪子在烂泥里乱扒几下,就臭名远扬,遭人唾骂。如今周老师的学生的字,比猪爪子乱扒的字还丑,真是让我们无地自容。’那几头猪说完,一气之下,撞墙自杀了。”那位同学在笑声中红了脸,低下了头。

周老师每天让学生练字20分钟,时间不长不短,孩子不会产生厌烦情绪。

在练习中,“跳一跳,够得着”,经过多年的探索,周老师选择了江西张洁的硬笔书法。她先让写得好的学生临摹下来,然后把临摹好的稿子发给学生。每个字写三遍,前两遍是描红,第三遍是临摹。要求学生写字时,集中精力,气定神闲。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不知不觉就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几个月后,每个学生的书法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效果显著。老师还要及时把孩子写得好的书法作品与家长分享。有条件的话,可在学校展览孩子的作品,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学会等待

老师问:我是一名小学老师,一直尝试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和赏识教育,但他们只坚持了一段时间,就又恢复到原来状态。请问有什么好办法改变这种状况?

答:办法很简单—学会等待。现在的家长就是不会等待。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坏习惯?就是因为小时候“洞小不补,洞大叫苦”。孩子小时候养成的坏习惯,应是家长的责任,却让孩子承受所有的批评,很不公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化三尺,也非一日之暖。家长一定要学会等待。记得我小时候犯错误时,我妈妈就不会等待。有时我在家里把桌面搞得乱七八糟,事后发誓要把桌面收拾干净,让妈妈赏识我。有一次我下定决心,把桌面收拾得整整齐齐,坐等妈妈回来。听见妈妈的脚步声,我的心怦怦直跳,以为妈妈开门后会给一个大拇指。哪知妈妈看了跟没看一样,掉头就走。我赶紧追过去说:“妈妈,我整理得多整齐呀!”妈妈答道:“本来就应该做的,有什么值得翘尾巴的?”我心里难过极了,可嘴上又说不出来。“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我偶尔把桌子搞乱了,妈妈一进家门看见了,立马就说:“我早知道你改不掉,你是新建的厕所—三天香。”其实,家长要多看到孩子的优点,正面强化好的行为,而忽略他的缺点。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

另外,人要做成一件事,一定要有毅力和信心,自己认为对的事要坚持下去。遇到问题是正常的,需要的是在反复中坚定信心,不断总结。

◎只问播种,不问收获

老师问:怎么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教学生学习成语?

答:如果独立地教学生学成语,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死记硬背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如果能把成语串成有趣的故事,让学生身临其境,那么学生会进入成语的情境,很容易就学会了成语。周老师是这样教学生学成语的:周( 笑眯眯地) : “ 今天汪老师来班上听课, 你们有什么话要对他说?”

欢欢说:“汪老师,多日不见,甚为挂念。”周(摇了摇头):“你刚才所讲的话都是老生常谈,因此我觉得索然无味。这两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如果不懂就查字典。”学生都开始查字典,并解释成语的意思。

周:“学知识要惦记在心,不要成过眼云烟,也不要浅尝辄止。”在讲完这些成语后,周老师请学生把刚才经历的过程串成一个小故事,把学过的五个成语编在里面。先做口头作文,后写书面作文。孩子把自己编在了故事中,在这样的情境中容易记住成语。另外在学生做口头作文时,编故事的每个学生都能得到100分,得到赏识。

其实生活就是学习,不论哪里都是学习的环境。关键是不能灌输,而是要引导。这可以简单地概括为:走到哪,看到哪,想到哪,记到哪,学到哪。只问播种,不问收获,结果是只要播种,必有收获。

◎学生做“小老师”

老师问:如何让学生当“小老师”,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答:教学相长,教与学是相对的,孩子有天生的求知欲,关键是要把孩子的潜能引导出来。上课形式丰富多样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手段之一。家长从小就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思想—上学要听老师的话,因此,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想想看,哪个学生不想过一把老师瘾呢?例如:周老师在教《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试着让学生当“小老师”。每个学生为了做好“小老师”,课前都摩拳擦掌,开动脑筋,认真备课;课中都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想当一回老师;课后还相互议论今天当了几回老师,答对了多少题,什么时候还能开展一次“小老师”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看上去老师很轻松,实际上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从对课文知识点的把握到课文的理解再到问题的回答,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

针对课后的问题,周老师会问:“课后两道问题我不懂,你们能不能教我呀?”

一个学生回答完了,她又问:“还有谁接着教我?”

又一个学生答完后,周老师又说:“你们都教过我了,我来答答看,你们这些‘小老师’听着,看我答得对不对。”

结果是孩子的大脑总处于兴奋状态,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都大大提高。

◎如何诵读古诗文

老师问:如何教学生背诵古诗文?

答:古诗文是千锤百炼的美文,能够流传2000多年说明它有很强的生命力。诵读古诗文,既能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了解先人的心境,又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古人教孩子背古诗文,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有时急功近利,会采取压制的手段,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抵制,但从一生的长度来看,受益无穷。许多成功的学者回忆童年时都说:“诵读古诗文对人一生的治学修身是有益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能让孩子乐学、爱学古诗文,那么孩子就不会把背诵古诗文当作一种负担。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周老师是这样做的:第一,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每周轮流让学生在黑板边上抄一首古诗,吸引学生的无意识关注,在不知不觉中让古诗进入学生的大脑;每周布置学习一篇古诗和古文,量不大,占用时间不多,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周末则要求学生在家抄一遍,加深印象。

第二,在学习古诗时,周老师会声情并茂地朗读一遍,读得朗朗上口,韵味十足,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然后,全体学生带着表情和动作跟着老师朗读,在群体中,场的效应非常大。

第三,周老师在朗读后会讲解诗的意思,不要求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不懂意思就囫囵吞枣,先下肚再慢慢消化。反复地诵读就是加深记忆的过程,也是吸收、浸润、吃透的过程,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第四,把诵读古诗文作为一种奖励手段,哪个学生表现好就给哪个学生上台表现的机会,这大大调动了学生们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互换师生的角色

老师问:如何在课堂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答:教育应当回归,回到学习的原始自然状态。中国和希腊的先知倡导对话式的教育方法。“三人行,必有我师”,适当地打破老师和学生的角色界限,让老师成为学生,学生成为老师,这样做的前提是学生和老师之间有很好的情感沟通。赏识教育的灵魂就是沟通,强调快乐地学习、主动地学习。

对整节课的把握,老师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设问,通过问题来让学生开动脑筋,并跟上老师的思维。老师的作用是调节课堂的气氛,把握问题的方向,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来解决。

提倡学生采取科学的态度进行争论,对每个学生的发言,都给予正面的鼓励,即使答案错误,也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为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老师在课间可以和学生玩脑筋急转弯或猜谜语,活跃课堂的气氛。如果学生整体表现好,老师可以讲一个精彩的故事作为奖励。

向学生请教,蹲下身子做学生。在上课时遇到问题,周老师会对学生说:“这个问题我不懂,谁来教我啊?”结果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如果学生不踊跃,周老师就会启发性地开导:“这组中有人不愿意做我的老师吗?”

让学生做“小老师”。因理解力的差异,学生吃透课文中的内容会有快慢之分。周老师在感觉到大多数的学生都理解了课文内容后,会问:“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

“××词是什么意思?××句怎样理解?”

“非常好,××同学提的问题很有水平。”老师说完鼓励的话后,会把回答的机会让给其他学生,“谁来回答这个问题?”让举手的同学去教那个有困惑的同学,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老师是人,不是神

同类推荐
  • 不一样的孩子心理学

    不一样的孩子心理学

    孩子就是一面镜子,他身上存在的一切现象,都映射着父母的影子。本书面向4—12岁孩子的家长,结合家庭教育的常见问题,从性格塑造、习惯培养、亲子沟通、社交能力等方面,教家长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洞察孩子的内心世界,并给予最合适的教养方式。
  • 成长路上:男孩女孩必读

    成长路上:男孩女孩必读

    《成长路上——男孩女孩必读》本书为“健康全家福,生活礼品书”之成长路上分册。全书共分七章。全面介绍了青春期男孩女孩生理、心理方面的变化;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身体不适;饮食营养与身心保健;涉世之初的人际交往、气质修养;以及青春期正确认识两性关系,谨防性病、远离毒品,珍惜生命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是青春期男孩女孩健康、快乐成长的好帮手。
  • 让孩子吃点苦的30个建议

    让孩子吃点苦的30个建议

    作为父母,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让孩子吃点苦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 “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是一句流行了很长时间的“教育名言”,但这句话并不是一个普遍的真理,它只适合用于某种特殊的场合。对今天的绝大多数孩子而言,尤其是那些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他们大多都是在父母长辈的百般呵护中长大的,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苦,所以,还是应该让他们吃点苦的好。要知道,不让孩子吃苦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是不负责任的教育。尽管很多父母都明白这个道理,但遗憾的是,这些父母并没有把这种教育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
  • 怎样让子女更优秀

    怎样让子女更优秀

    本书作者结合教子和从事教育工作40多年的体会,用简单、朴实的语言,介绍了家庭教育要注意的问题。内容包括:父母职责篇、情智发展篇,文体技能篇,生活细节篇。
  • 产后体形恢复有妙招

    产后体形恢复有妙招

    《产后体形恢复有妙招》向广大产妇提供了产后体形恢复的最新科学方法,包括有关体形恢复操、生理调节及面容调整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对饮食营养及健康生活方式进行了科学指导。我们向广大产妇极力推荐《产后体形恢复有妙招》,因为《产后体形恢复有妙招》具有内容全面、系统、专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用语精练、图文双解、版式活泼、形式多样、静动组合便于理解等显著的特点。只要产妇仔细阅读《产后体形恢复有妙招》,按照《产后体形恢复有妙招》的有关要求去安排日常生活,并能坚持下去,便可恢复当初的亮丽体形,做一个漂亮的妈妈。
热门推荐
  • 别闹哥捉鬼呢

    别闹哥捉鬼呢

    我跑。我玩命儿的跑!但是当我累的跟死狗似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自己真的是太傻了。人家女鬼根本不用跑的!人家用飘的!擦,我累,人家不累啊!明白了这个问题的关键以后,我狠下心决定跟她PK。虽然这是个女厉鬼,但是终归到底还是个娘儿们!爷们儿PK娘们儿,这从先天上就已经注定牢牢地占据了优势。“我打……”转过身,右手一摸鼻子,我瞬间摆好李小龙的经典姿势。声音也让我喊的贼响亮。这样,一来可以起到震慑作用,二来也可以让人注意到这里发生的情况。好有人跑过来帮忙。但是,下一秒我就后悔了。因为,我这声音一没有把女鬼唬住,二没有引来人。倒是把不远处正在进食的男鬼给吸引过来了。
  • 至此经年

    至此经年

    想傲立洪流中就一定要学会游泳,青春不是用来做白日梦的,做自己的主人翁,命运自己掌控,可以很平凡,但决不能平庸。成功不过是要下足苦功,且看林重如何掌控命运,化平凡为不朽。
  • 末世手则

    末世手则

    你是黑暗中奔走的流星,赐予我未敢拥有的希望,我会一路追随你所指引的方向,直至黑夜的尽头…
  • 护花妙手在都市

    护花妙手在都市

    一个是兵王之王,纵横世界的王者,一个是家族破产、尝尽世态炎凉和嘲讽凌辱,被人活活打死的纨绔富二代。当兵王的灵魂穿越到已经死去的富二代身上,再次面对这些欺凌和凌辱,他将如何以对……面对爱情、亲情、友情,他又该如何抉择,请让我们拭目以待!新人新书
  • 诗剑无双

    诗剑无双

    生,剑光映天河,死,魂道无双威振八方天外!------李白與法天女,渡劫成神,星驰万劫天下,共闯无双幻世。
  • 帝王殇:墨倾红颜劫

    帝王殇:墨倾红颜劫

    如果时间能够倒转,六岁那年我宁愿死也不要被你救。倾心之恋,最终只换来我家破人亡,身心皆以成殇。爱也罢、恨也罢,只剩彼此的折磨与伤害...今生惟愿,过往无痕,相忘于人海!--------安墨倾这一生,我只做错了一件事,不过为了留下你,我宁愿错上加错。就算你恨我,我也不会允许你离开我的世界。没有爱,至少还有恨可以让你记住我...宁愿彼此伤害,也不要就此成为陌路!------月璃
  • 我的田园帝国

    我的田园帝国

    在都市工作的李扬,因为厌倦了每天重复的生活,回到了老家。一次打扫老房子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宝贝。种菜养鱼?遛狗嬉戏?这不过是梦想最初级的阶段。李扬要的,是建立一个独一无二的超级田园帝国。且看李扬如何靠着手里的宝贝,玩转人生,走向巅峰。
  • 地球岁月

    地球岁月

    这是3501年的地球。此时的人们早已废弃了公元纪年,他们称现在为“后23年”。地表资源枯竭,文明从横向发展转变为纵向扩张。国家的划分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这个世界自上而下被分为:天、树、地三个居住层。同人类的任何一个历史阶段一样,阶级,从未消失。让我们一起见证地球最后的年岁。
  • 末代捉鬼人

    末代捉鬼人

    本书里的故事,都是我家祖上和我的真实经历。我们家祖传捉鬼手艺,要寻踪溯源,就得先从我高祖父那一代开始讲起。至于,为什么要取“末代捉鬼人”这个书名……我觉得,我可能是我们家最后一代了……
  • 柔石作品集(二)

    柔石作品集(二)

    在烟一块似的衰柳底下,有一位三十岁的男子,颓然地坐着;似醉了,痴了一般。他正在回忆,回忆他几年来为爱神所搬弄得失败了的过去。他的额上流着血,有几条一寸多长的破裂了的皮,在眉的上面,斜向的划着,这时已一半凝结着黑痕,几滴血还从眼边流到两颊。这显然是被人用器物打坏的。可是他并不怎样注意他自己的受伤,好似孩子被母亲打了一顿一样,转眼就没有这一回事了。他夜色冷酷的紧密的包围着他,使他全身发起颤抖来,好象要充军他到极荒鄙的边疆上去,这时,公文罪状上,都盖上了远配的印章。他朦胧的两眼望着湖上,湖水是没有一丝漪涟的笑波,只是套上一副黑色而可怕的假面,威吓他逼他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