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98700000007

第7章 文化负载者的阳关

中华文化迢递五千年,发展到今天,可以说已呈现出“圈”的语义场。此“圈”有三:核心圈,中国本土,两岸四地;周边圈,东南亚华人族群;海外圈,留居、侨居各国的中国人及其后裔。“文化中国”因之而跨出了国土疆界、语言疆界和社区疆界。

不过,在“周边”和“海外”,都属本土之外,华文文学确实存在“双重边缘性”问题,即相对于中国文学是“边缘”,相对于居住国主流文学亦属“边缘”;也确实存在一些文学上的困惑,诸如有身份迷失、笔墨喑哑、后继乏人等等现实问题。然而,唐山在,汉魂不灭。文化负载者们仍有心中的阳关,“离散”的境遇仍有“反离散”的书写,精品佳构中仍有“根”的寓言与家园想象,简洁优雅的汉字仍伴随着海外华文作家的文学苦旅,他们并非疏离落空了中华文化,那母性的声音依然在母题的叙述中加响。

如果斩断了传统文化的根脉,尽管有可能在现代化的世间获取自我意义的欲望满足,却也同时成了无根的漂萍;如果割裂了中国人文的精神延续性,尽管可能形成某种俗世与幻象结合的新个体形态,却也同时无法从神性的维度获取文化负载者的依据;如果丧失了母语存在的家园,尽管有可能扩大了某些思维的边界,却也同时难以下潜到相应的文化深层——那才是使人的头脑和文学的精灵获得充分发散的温床;如果剥离了公共家园和先祖家园的关联,尽管可能赢得一场物质性的生命棋局,却也难以逃脱意义迷惘、身份焦虑和求证自我的迷狂、错乱,造成某种程度的人格残障。而一旦陷入了存在的迷津,将导致生命目的的意义上的失落,从而无法要求他们对所属的“文化共同体”,作出主动的道义担当。

当一个海外华文作家确认自己是一个“文化负载者”时,他必然会认同心中的阳关——作为文化生存方式和传承方式的民族传统。当一个海外华文作家同时又确认自己为“艺术主体”时,他也必然会将个体精神本位和族群精神传统绾结一起,即便是“流外”的处境,也常常给自己带来文化负载的刺激。

白先勇的写作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且看他的自述:

初来美国,完全不能写作,因为环境遽变,方寸大乱,无从下笔,年底圣诞节,学校宿舍关门,我到芝加哥去过圣诞,一个人住在密西根湖边一家小旅馆里。有一天黄昏,我走到湖边,天上飘着雪花,上下苍茫,湖上一片浩瀚,沿岸摩天大楼万家灯火,四周响着耶诞福音,到处都是残年急景。我立在堤岸上,心里突然起了一阵奇异的感觉,那种感觉,似悲似喜,是一种天地悠悠之念,顷刻间,混沌的心景,竟澄明清澈起来,蓦然回首,二十岁的那个自己,变成了一团模糊逐渐消隐。我感到脱胎换骨,骤然间,心里增添了许多岁月。黄庭坚的词:“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不必十年,一年已足,尤其是在芝加哥那种地方。回到爱我华①① 即爱荷华:安格尔聂华苓夫妇在美国加州爱荷华大学创办的国际作家工作坊。白先勇将“爱荷华”写成“爱我华”,看来是有意为之。,我又开始写作了,第一篇就是《芝加哥之死》。①① 白先勇:《蓦然回首》,1976年写于美国加州,见《白先勇自选集》第308页,花城出版社1996年版。

即使是高楼矗立万户灯火福音响遍,那个辽阔而古远的“故国”便是愁思中的乡关。文化乡愁成了文学母题(在下面的章节里将进一步阐述),成了“去国”后被放逐的无限惆怅。

在另一段文字中,白先勇继续写了这种文化乡愁滋生的过程:

在那段期间,对我写作更重要的影响,便是自我的发现与追寻。像许多留学生,一出国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产生了所谓认同危机。对本身的价值观与信仰都得重新估计。虽然在课堂里念的是西洋文学,可是从图书馆借的,却是一大叠一大叠有关中国历史、政治、哲学、艺术的书,还有许多五四时代的小说,我患了文化饥饿症,捧起这些中国历史文学,便狼吞虎咽起来。看了许多中国近代史的书,看到抗日台儿庄之役,还打算回国的时候,去向父亲请教,问他当时战争实际的情形。

暑假,有一天在纽约,我在little Carnegie Hall 看到一个外国人摄辑的中国历史片,从慈禧驾崩、辛亥革命、北伐、抗日、到“战乱”,大半个世纪的中国,一时呈现眼前。南京屠杀、重庆轰炸,不再是历史名词,而是一具具中国人被蹂躏、被侵害、被焚烧的肉体,横陈在那片苦难的血泪灌溉得发了黑的中国土地上。我坐在电影院内黑暗的一角,一阵阵毛骨悚然的激动不能自已。走出外面,时报广场仍然车水马龙,红尘万丈,霓虹灯刺得人的眼睛直发疼,我蹭蹬纽约街头,一时不知身在何方。那是我到美国后,第一次深深感到国破家亡的彷徨。

去国日久,对自己国家的文化乡愁日深,于是便开始了《纽约客》,以及稍后的《台北人》。①① 白先勇:《蓦然回首》,《白先勇自选集》第309页,花城出版社1996年版。

特别的时空触发了“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在白先勇那里,“乡愁”并非只是一个“文化空巢”。他知道,把那些容易流失的历史遗存留在自己的作品里,让乡愁有个见证者,正是一个华文作家的心灵归宿,也是一种地域精神的聚集与回首。于是,他更加关注自身的认同问题,对自己离开的地方予以返视性的“寻根”与认知,也就有了《梁父吟》的辛亥革命,《冬夜》的五四运动,《岁除》的北阀,《秋思》的抗战,《一把青》的国共内战。夏志清因之而说,读完《台北人》,就像看完一本历史书。这本书所体现的正是一种从现实中游离出来的文化乡愁,一种人生命运的矛盾和根源性的苦恼,从而更接近“我从哪里来就回到哪里去”的方向性哲学命题,纵然时光流逝,仍然会引起对人性的部分产生共鸣。

另一位旅美作家聂华苓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桑青与桃红》,则从一般意义的游子破碎的乡情乡思中进一步超越出来,用充满寓言式的笔墨叙写了流落海外“失根的一代”的生存状态。作品的女主人公桑青,出身于书香门第,天真而单纯,憧憬着鲜花与春天。但日军侵华和内战造成了接而连三的社会动乱,使她卷入了难民的人流。不断的逃难,失了根也失去了生存的规范,终于于怅惘和迷乱中一步步走向堕落和毁灭。她随丈夫逃到台湾,不久夫婿挪用公款而遭通缉,她也东藏西躲,整天提心吊胆。后来她又流落到美国,受到美国移民当局的盘查和刁难,不停顿地转移居所,和移民局捉起迷藏来,颠簸与周旋使她最后成了到处乱跑的疯子——“桑青已经死了,我是桃红”。不少论者认为这是一篇写精神分裂的心理小说,实际上是一种在双重边缘性的境遇中流浪无依的人生与命运的历史性写照。“桑青与桃红”这两个名字就值得玩味。《广群芳谱》释“桑”为“东方自然神木之名”,“桑之为物,其根众也”。古诗谓“青青陌上桑”,乃本固枝荣,生机盎然之征象也。桃红艳丽一时,然一场风雨袭来,不免“落花流水春去也”,物失其根,无所依归。“桃”在汉语中谐音“逃”字,寓逃之夭夭,状无家可归之失落。小说女主人公由“桑青”变为“桃红”的心路历程,实在是历史动乱中人生命运的大悲剧,怎一个“精神分裂”定论?

聂华苓在《桑青与桃红》的“跋”里,讲了帝女雀填海的神话故事,吐露了矢志不渝地要把大海填平的心愿。她写道:

大海大吼。“小鸟儿,算了吧!就是千年万年你也休想把我大海填平!”

帝女雀向大海投下一粒小石子。“那怕就是百万年,千万年,万万年,一直到世界末日,我也要把你大海填平!”

东海大笑。“那你就填下去吧,傻鸟儿!”

帝女雀飞回发鸠山,又衔了一粒小石子,又飞到东海,又把小石子投在海里。

直到今天,帝女雀还在那儿来回飞着。①① 聂华苓:《桑青与桃红·跋·帝女雀填海》,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年版。

聂华苓自称《桑青与桃红》是一次“不安分”的尝试。将“文本”与“跋”加以对照,我们不难看出她作为一个文化负载者的创作心迹。桑青与桃红两个故事的双线并行,那是一个现实的世界和寓言的世界的重合,是精神死亡的“阁楼人”和精神自杀的“流浪人”的叠加。而在一次次恋梦般的颠簸中,在双重边缘的绝境中,那“帝女雀”投下的小石子——母性的声音依旧盈耳,依旧在呼叫着、召唤着“流浪的中国人”①① “流浪的中国人”系白先勇评论《桑青与桃红》时用的概念。,尽管沿途充满痛苦和折磨,路还是要走下去。这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忧郁”而又“不屈”的故事的重现,是逃难者同祖先的一种对话。

同类推荐
  •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的词与情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的词与情

    苏轼的词另辟蹊径,于剪红刻翠外别立一宗,以清旷之气登大雅之堂。他不刻意为文,而文绝千古;不刻意为人,而名重九州。从他的笔端,我们感受他美丽而别有趣味的人生:年少的轻狂、与友人同醉的畅快、与手足聚散的不舍、大彻大悟的轻松;听到人类情感之弦的振动,有喜悦,有愉快,有梦幻的觉醒,有顺从的忍受。面对命运的捉弄,他深得其乐、尽情享受,向世人演绎“宠辱不惊”的风华。读他的词,可以爽口,可以怡情,可以遣怀;品他的人生,感动、敬佩、怜惜相互交织。正是这种超凡的魔力,不管时光如何流逝,不管社会如何变迁,苏轼都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喜爱,去思索,去体味。
  • 心月何处:欧阳自远与中国嫦娥工程

    心月何处:欧阳自远与中国嫦娥工程

    本书即是全面描写这一光辉历程的纪实文学。全书分“携带一壶月光上路”、“序曲:1958”、“陨石,一部无字的天书”、“看似淡淡的喟叹里”、“月球,末路上的英雄”等二十个章节。作者从世界几大强国争相进军太空这一背景出发,以大开大阖的格局、气势澎湃的激情及目极八荒的视野,尽情讴歌了有关科技人员为了人类的未来与祖国的尊严,在太空探索事业上不断追求与奋斗中所表现出的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与神圣的历史使命感;书中同时还涉及无论是在近代化,还是现代化进程中无不艰难跋涉的一个民族的心路历程,其中所表现出的光荣与梦想、奋斗与追求,也同样令人感慨不已。这是本书的思想精髓,也是本书价值之所在。
  • 爱是与水和星同行的旅程

    爱是与水和星同行的旅程

    是关于爱情和婚姻的散文集。包含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以圣经创世纪的笔触,写下了自己与爱人的相遇;第二部分为两人在婚前、婚后生活中的琐屑小事(如洗澡、床、生病等),以及作者对此的感悟;第三部分是作者与爱人的通信记录,鸿雁传书中展现了两人的恩爱甚笃、缠绵悱恻;第四部分收录了作者为爱人创作的几篇爱情故事。全书贯穿了作者与爱人的爱情历程,展现了作者对爱人的深情,对爱情与婚姻的理解和感悟,文风细腻、文笔流畅,嬉笑怒骂、有庄有谐。
  • 高高的白杨

    高高的白杨

    本书是小小说,作者用自己平实的笔触为读者勾描了一幅社会百态图。内容涉及校园、职场、情感等多个领域,共九十余篇,读后启人心智,引人深思,特别是青少年朋友可以开阔视野,认识社会,给自己的写作以及日常生活带来帮助,是本值得一读的课外读物。
  • 张中行散文:生活卷

    张中行散文:生活卷

    张中行思维方式很像一位道人,许多事都被他定位在广阔的文化背景和充满亲情的人生趣味里。他以平常心待事,又以学者的视角思索生活,让人在不急不躁、不冷不热中悟出许多道理,它让人清醒、让人回味,让人从世俗中猛然转向静谧、超然的境地。
热门推荐
  • 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

    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

    《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对世界历代一百余位各类名人,包括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君王、领导人。影视歌舞明星……隐秘、经典、曲折、具有代表性的情感历程与影响进行了真实、准确、生动、细致的披露、展示和解读。《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重在揭秘,对这些世界历史上的名人,对于他们在情感等方面的精彩故事,有许多最新的、最近的发现、看法或消息,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认识更真实的他们,他们的期待与追逐,他们的欲望与挣扎……
  • 重生缘来是你

    重生缘来是你

    穿过重重迷雾,找寻前世误读的信息。才发现,缘来还有你……对不起,前世错过你的爱。谢谢你,两世都爱着我。这一世,就让我来好好爱你……一个失而复得的重生爱情故事。抛开渣男,踢开小三,专心宠我的爱。
  • 孙大宝的末世求生录

    孙大宝的末世求生录

    末世来临,全球尸变,现实版的生化危机就在眼前。孙大宝,一个想要成为救世主的男人,在这坑爹又残酷的末世,走出了一条染血的路。“大丈夫在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这是一个有梦想有激情有青春的热血男人的奋斗史!~~
  • 蛹之生

    蛹之生

    听小野讲故事,台湾青春的美好时光!有些人,随着青春沉睡历史。有些人,随着岁月刻骨铭心。二十二的小野,凭借《蛹之生》拿下台湾联合报小说奖,这本在他大三时期完成的作品,一举将他推向畅销书作家行列。这本小野的早期作品,以当时大学生的角度,来观察并表达校园、社会里的种种现象。《蛹之生》充满热情与理想,用作者的话来:“这是一本描写那个很蠢却很纯的时代大学生寻找自我和爱情的小说集。如果用更现代的语汇来形容的话,那就是纯爱、热血、励志。”
  • 装病夫君:拐了儿子弃了夫

    装病夫君:拐了儿子弃了夫

    穿越成了个病秧子,可怜她这火爆的脾气怎么受得了,相公竟然还有个儿子,面对如此恶男还不能发火,否则小命危险。面对日日夜夜的折磨,她决定打了他的妾,偷了他的心,拐了他的儿子,一纸休书休掉他,老娘不玩了!哼!(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身份交换:霸气公子游都市

    身份交换:霸气公子游都市

    “咱们换个身份吧!”本是落魄流浪汉,一朝变身贵公子!从此混迹校园、都市、夜总会,美女不断,权利膨胀……略施小计,干净利落废掉前进路上的阻碍;驰骋花丛,左拥右抱引来形形色色的女子!游戏人生,逍遥度日,可恶的是,竟有人识破了他的身份……
  • 皇室奇案传

    皇室奇案传

    本书搜罗了中国古代有名的皇室离奇谜案,其语言是运用当代最流行的口语加仿文言文,亦庄亦偕,脍炙人口。
  • 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

    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本书系高校经济学教材。本书首先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和发展历史及其研究方法进行介绍,然后分七章从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消费者行为分析、生产者行为分析、市场结构分析、生产要素市场与分配理论、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方面对微观经济学相关内容进行讲解。
  • 九龙神火诀

    九龙神火诀

    叶凌,一个绝世深情男,面对用全部人生对深爱女友的他被踹了,是的,凌哥被抛弃了。出门被车撞大概就是说的他这种人,倒霉倒到家了。在异世人品爆发的他人生得意,情场更如意。看极品深情男如何在异世笑傲天下,尽领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