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98700000011

第11章 乡愁母题(1)

“乡愁”的音响一直在中华文学传统的城堡上空缭绕,也一直在“中国文学的游牧民族”①① “中国文学的游牧民族”是旅美作家严歌苓的自比。见2006年4月2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心灵深处回荡。

“乡土情结”几乎是大地的儿女们普世性的心态。居于穷乡僻壤者,总是一曲高歌“谁不说俺家乡好?”离别家乡的远行人,念兹念兹自己的那一方精神故土。剪不断的乡愁,理还乱的乡愁,遂有“乡愁”母题的古往今来的演绎,成了泪珠的鉴照,并由泪珠而幻化为一颗颗昨夜的星辰。

远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从“声哀哀而怀高丘兮,心愁愁而思旧邦”①① 刘向:《九叹》。,到“过故乡而一顾兮,泣戏欷而NFDA1衿”①① 东方朔:《七谏·怨思》。;从“情眷眷而怀旧兮,孰忧思之可任?”①① 王粲:《登楼赋》。,到“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①① 李白:《客中行》。,乡思如水,乡音如流,乡愿如烟,可喟巾短情长。“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似乎总是悲叹流浪和渴望还乡。这一情境,这一心绪,成为集体无意识中代代相传的因子而留下印痕。

印痕即是踪迹。按照德里达的说法:“踪迹不是一个在场,而是一个在场的幻影。它不断移动,换位和超越自身。确切地说,踪迹没有位置(也不占位置)。因而抹去踪迹恰恰是踪迹的构成部分。……区分使意指运动成为可能,吸取条件使一个在场的成分于登场时,都与其他成分相关联,而且保留以往成分的踪迹,并容许其自身被与将来成分的关系的踪迹所掏空。”①① 参见《现代西方哲学》第33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同样,“乡愁”也如同一个“在场的幻影”,随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而移动、换位、超越自身,并使一种“意指运动”成为艺术上的可能。海外华文文学中的“乡愁”母题的展开正是如此。

(一)“乡愁也是一种国愁”

在中国,余光中无疑是集“当代乡愁诗”之大成者。别离之愁——思归之渴的情结,如同生命之血液流淌在他的诗文中。人们都熟悉他的名篇《乡愁》《乡愁四韵》《漂给屈原》《北望》《湘逝》《寻李白》等等,那是他回到台湾后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终于真正找到了安放自己心灵的寄所。其实,早在六十年代,他数度赴美国访学与教书,其间就写下了《当我死时》(1966年,卡拉马加),可以看作是海外华文文学中较早的一首出色的乡愁诗: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

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了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餮饕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①① 《余光中选集》第一卷第35页,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诗人用“葬我”而睡整张大陆的地图,在很自由的海外,“乡愁”又把他抓了回来,抚摸自己地大物博的乡土。“地图”被饕餮,被感知化了。余光中自己说:“乡愁也是一种国愁。”《当我死时》将“乡愁”上升为对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大陆的眷念,已超越了自我,也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忧愁,是抒情主体在物我两忘的状态下的审美境界。

也因此,旅美作家王鼎钧直言“乡愁是美学”①① 参见王鼎钧:《左心房漩涡·脚印》,台北尔雅出版社1988年版。作家的表述是:“乡愁是美学,不是经济学。思乡不需要奖赏,也用不着和别人竞赛。我的乡愁是浪漫而略近颓废的,带着像感冒一样的温柔。”此乃散文家之言,至于理论表达,有待进一步展开。。另一位旅美散文作家许达然,则从比较文化学的角度,说明“乡愁”在民族心理的积淀上衍生和变奏的依据。他写道: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噪着要回家,有乡思的地方就有中国人;连没有老家的也要返回乡间。

西方人的乡情虽然也有诗意,却不如中国的丰富深刻。希腊史诗《奥德赛》叙述伟大的回家旅程,但自荷马以后,西方人漂泊更远了。

英国作家却斯特顿认为,英诗里最美丽的一行是“遥远的在山那边”。有些诗人,像格雷、彭斯、丁尼生,也写过类似的诗句。一直到当代小说里,海明威的老人在鱼被吃后,想起究竟是什么打败他时,他大声自答:“没有,是我走得太远了。”然后走远后,西方人并不像中国人感到“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秦观)。这归心在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上,也在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上;无动词,因诗意贯道了。乡思扩展了民族与历史意识。英语里的“父土”、“母土”或“家土”,我们叫“祖国”,把时间推得更远,感情拉得更近了。英文里的“生地”或“家镇”,我们叫“故乡”,把时空亲切地连在一起。中国诗人甚至把空间概念的“归家”或“故家”当作时间概念的“从前”用,仿佛提到过去就想家。①① 许达然:《回家》。

海外华人的“乡愁”,往往正是扩展了民族和历史意识而成为“国愁”。这种“乡愁”扎根在华人“时空互换”的宇宙观中,其结果,就像许达然所说的“把时间推得更远,感情拉得更近了”。中国大陆散文批评家楼肇明对此作了如下回应:

家是中国人窥视宇宙、亲近宇宙的基地,“国”与“家”通用,“国家”二字连在一起,是溯之久远、垂之永恒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国破家亡即无从安身之命。漂泊流浪对中国人来说终非自愿、出之本心,是故,“乡愁美学”终是压倒了“流亡美学”。①① 楼肇明:《南天一隅,重峦叠翠,万壑争流的散文风景线》,《文学研究所学术文选》第三卷第50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美籍华裔诗人郑愁予也在《边界饭店》中流露出郁结在心中的思念,并将其化作对乍见已陌生的大陆河山的真情:

秋天的疆土,分界在同一个夕阳下

接壤处,默立些黄菊花

而他打远道来,清醒着喝酒

窗外是异国

多想跨出去,一步即成乡愁

那美丽的乡愁,伸手可触及

或者,就饮醉了也好

(他是热心的纳税人)

或者,将歌声吐出

便不只是立着像那雏菊

只凭边界立看

两块血肉相连的国土被分隔,而诗人的内心中所思,就像诗中所言:“多想跨出一步,一步即成乡愁。那美丽的乡愁,伸手可触及。”所以,他说他宁愿喝醉,那便不用像雏菊一样只站在边界遥望,而强烈感受到一股暖流冲击心田。乡愁的中国情结由此可见一斑。

(二)文化乡愁

漂泊海外的华人之乡愁,除“国愁”外,还表现为一种“溯源与回归”的文化乡愁。

文化乡愁既具体又抽象,深藏于华人灵台深处,跟古人的“少小离家”不同,海外华人进入另一个文化空间,经历着文化断裂的焦虑与苦恼,特别是一旦与异邦异族的文化碰撞时,便擦出光亮,“乡愁”因之而转化为文化归属的大命题。

旅美作家程明琤有一篇《归属感》(1988年),写两个“华府地区无家可归”的年长男女:一位老人,经常倚身垫腕于桥栏上,脚底踩着自己搬来的砖块,眺河望天,投射一道无目标的有目的的目光;另一位妇人,经常倚坐在路边公园的木靠椅上,神情木然,彷佛回到老家小院那张相似的木椅前。两位老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依傍几块砖、一张椅,来支撑自身的漂泊。作者也因此点拨:“茫茫世界海,我们各自踩一叠砖,靠一张椅,归属一种文化,来作为生存意义的最后浮木。”①① 程明琤:《归属感》,1988年12月18日美国《世界日报》。这一文化归属感,也只有浪迹天涯的人才能真真切切地感悟到。

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连胡马、越鸟都会感认原乡,那么,对于海外华人来说,生命的溯源、精神的归本、文化的还乡,不是软弱的忧伤,而是天然的情感习性和精神取向。

再以马来西亚华文文学为例,这种溯源与归本,突出地表现为对中华文化母体的孺慕与还原。马来西亚华裔的第一代原本是来自中国的移民,虽然身体远离了文化母体的中国大陆,可是在生活的很多方面继承了中华文化传统,所以马华作家和中国有着种族、血缘和文化上的千丝万缕的关联。加上华人在马来西亚社会中始终是少数种族,始终处于“边缘人”的状态,长期以来无论在政治地位、经济生活还是文化教育方面都受到一定的打压和不公平对待。在这种生存状态之下,马华作家的心中既有一种远离故国,人离乡栈的压抑悲苦的感觉,又有一种对中华文化渐渐式微,恐无以为继的淡淡哀愁。这种心理状态投射在文学创作上,就是乡愁母题在作品中不断的再现,诚如方昂所言:“念念另一块土地,私藏另一条脐带。”

辛吟松的《飞檐》一诗这样写道:

飞起

一个荒凉的梦

在千声之上

在万籁之下

在暮色冷冷的风里

而我在一些腐朽的苍凉后

化所有的守望成

一角激越的飞翘

且在灯火微亮时

把温柔的月色

轻轻,倒悬成

无尽的乡愁

作者用“飞檐”这一中国古典建筑的特色之一作为自己乡愁的寄托,再配合暮色、冷风、微亮的灯火和月色这些意象来抒发自己对故乡的无尽的思念。南漂马来西亚的华人,最初都怀抱着梦想而去,但这种逐梦注定是难以实现的,所以也只能是“荒凉的梦”而已,而华人在历尽游离漂泊的沧桑之后,这些最初的梦想都化作了“腐朽的苍凉”,所剩的也只有对故土文化的守望和无尽的乡愁了。

再看张瑞星的《风的故事》:

在唐宋,风是一个散发弄扁舟的诗人

或一株自怜的悲哀莲

在异域,风是一个顶会占人的吉卜赛浪人

或一个来自东土的行脚僧

而风已是失去方向筝

舞着满怀沧桑

四海浪游

作者以给风下定义的方式展开抒写,“风”是唐宋散发弄扁舟的诗人,在山水与悲哀的世界中成长,在广阔的天地间游荡,为诗为文穷尽毕生时光。而在异域,“风”是一个来自东土的流浪诗人,千里迢迢行至南洋,像一个流浪的吉卜赛人,没有自己的乡音和历史,带着好奇与向往,携着叛逆与幼稚的步伐,走上没有目的没有终结的路,而这行脚僧已不再是东方的行脚僧了,成了失去方向的风筝。诗人接下来写道:

风就是这么一袭失去乡土的白长袍

岁月中一个不幸的过客

一匹故事的黑马

满怀沧桑,从古代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风没有肯定的方向。中华远古的风是诗人笔下的世界,而如今已失去了乡土,沦为不幸的过客和马,被驱赶着向西方驰行。作者笔下的风,已失去了家的方位,漂泊着,满怀怅惘。此时,“乡愁”美就美在“愁”的思量。

我们还可以读读马华作家宋子衡的小说《虎骨酒》①① 宋子衡:《虎骨酒》,《马华文学大系·短篇小说》,彩虹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版。。这是一篇结合了文化乡愁和悲情命运的作品。虎骨酒最早出现在中国唐朝,当时一代名医孙思邈充分肯定了此酒的医疗作用。虎骨酒味辛性温,辛散湿通,去风定痛,强筋健骨,乃养生的名贵之酒。小说中的主人公绍瑞,年轻时家乡闹了红白,于是一伙年纪轻轻的庄稼汉满怀南下淘金的壮志搭船到了南洋,可是却一直在生活的底层挣扎。绍瑞拉了一辈子的人力车,残年晚景,腿脚不好,“落得只好早上在巴刹口买几把栳叶,晚上在丽光戏院门口摆几包香烟”。他一直想着“等生活基础打稳,再把老二弟他们接过来”,可最终老二弟将不久人世时,他连回乡省亲的钱也是朋友资助的。漂泊离乡的他生活如此,在家乡的老二弟也同样好不到哪里去。小说中唯一一点亮色,就是黄克良这个形象。他是和绍瑞他们同船前来南洋的同乡,不断地给自己的穷朋友一些生活上的资助,还常常和他互相走动。但是除了他之外,其余同来的人都是生活潦倒,晚景凄凉。对比之下,绍瑞只能把一切归结为“命”,选择认命。“虎骨酒”把绍瑞兄弟俩、绍瑞和黄克良同乡二人联结在了一起,是浓浓的亲情、友情的象征。“虎骨酒是国内出的”,可在家乡穷困的老二弟“别说买,看都没看过”。绍瑞看着老二弟落魄凄凉的样子,心里觉得非常对不住他,无法报答当年二弟救他的恩情,只能许诺托人带几瓶虎骨酒给他。其实他自己所喝的虎骨酒,也都是黄克良接济给他的,所以他知道许诺也只不过是“一句填补空隙的话”罢了。绍瑞正是那些漂泊南洋的穷苦人的一个缩影,他们淘金的梦想在生活的重压下破灭,只能受命运的捉弄,可心底又觉得对不起家乡的亲人,时时想着他们,但已经没脸也没有能力再回乡了。于是,乡愁和无奈接受命运的悲哀,小说结尾时,主人公恍恍惚惚时依旧念叨着“虎骨酒”,成了萦绕于胸中的情结挥之不去,那是对一种文化的乡恋啊。

(三)古典的与现代的

海外华文文学中的“文化乡愁”母题,其变异与呈示,大致有两个分支,亦即两种方式:古典式的和现代式的。

同类推荐
  • 用情点击

    用情点击

    本书以“点击广州时政,刻录广州映像”为主线,精选了作者近十几年来在报刊、网络上发表的新闻报道、评论、纪实作品,从高校教育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的双层视角,记录和评述了广州在高等教育、政治建设等各方面的表现。
  • 师陀散文选集

    师陀散文选集

    本书收入作者不同时期的散文作品43篇,表现了小说手法的散文风采。
  • 心灵的原色

    心灵的原色

    这是90后作家许书熠第一部文集,体裁涵盖古诗词、诗歌、散文、剧本、小说,其中既有古诗词,又有现代诗歌、剧本,展现出极其全面的文学才华,从多角度展现出当代90后一代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学追求。
  • 耕余遗穗

    耕余遗穗

    本书收录作者在各媒体的“千百年眼”、“海外生活”、“专题研究”、“校园走笔”等栏目刊载的文化小品、域外见闻、生活杂感等。这些随笔既包括王日根教授个人的治学从教之道,还包括他对一些社会现象和文化问题的思考与评论。随笔以悠闲的心态,轻松的笔调漫谈厚重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域外风情。文如心,这种静谧、恬淡的文风大致反映出王日根教授淡定的心境,淡泊的心志,淡雅的心智。
  • 唐宋八大家(第八卷)

    唐宋八大家(第八卷)

    韩柳三苏王曾欧阳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明初将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给予后人深远的影响。
热门推荐
  • 好父母要有好心态

    好父母要有好心态

    从来到世界上的那一刻起,孩子是一张白纸,而父母则是设计师,是画师。孩子能否成为一幅赏心悦目的美丽图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怎样看待自己的孩子和采用怎样的行为模式与教育方式。但很遗憾的是,有权威调查证明:70%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存在教育不当的问题,100%的父母曾经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也就是说,很多父母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充当着孩子成长中的阻碍者。
  • 女王万岁万岁

    女王万岁万岁

    跨越千年的相遇到底是巧合还是命中注定?风华绝代的太平公主,风流婉约的上官婉儿,娇艳如花的安乐公主。。。做不完的大唐梦,说不完的大唐情且看现代青年的一段大唐行记
  • 你信与否

    你信与否

    每个人都有一段放不下,忘不掉的感情。每个人都想着用逃避来带过。每个人都在兜兜转转之中仿佛又看见了当初的自己。而每个人都必然逃不掉面对过往的宿命。
  • 紫皓落下尘埃满地

    紫皓落下尘埃满地

    失忆女孩,钢琴王子,栀子花开,青梅竹马……这一切有何关联?
  • 大天造化

    大天造化

    一夜之间,少年叶真突然发现自己拥有了一项奇异的能力!山间虫兽那无意义的叫声,传入他耳中,就变得不太一样。老鼠兄弟吱吱的叫着:兄弟,后山里能让我们体型增长数十倍的宝贝快滴落了,快走!一群蚊子在叽叽喳喳:那两个家伙又在树林里脱光了,兄弟们,快上,吸个饱!一只云翼幼虎面对叶真发出一声又一声慑人心魄的虎啸:妈妈不在家,别过来,再过来吃了你!一切,都因此改变!
  • 萌学园之奈亚眼泪

    萌学园之奈亚眼泪

    继暗黑族,吸血族大王,暗黑大帝,阴森女王,复活之战后,萌学园危机又起,奈亚公主图腾消失,五星信任危机,不明黑衣少年袭击,萌骑士们能否冲破枷锁,战胜邪恶,奈亚公主是否会再次出现,拯救萌学园,“她”便是答案……
  • 千里寻

    千里寻

    它是一只特工猫,自小在主人身边,却因为一次主人朋友的背叛为主人挡子弹而死,落入地狱,走错轮回门,来到一个名叫千叶的大陆,却不想穿到了一位少年的身上,开始一段寻主之旅。化猫为人,只为千里寻你——潇之珏
  • 安定天下

    安定天下

    她,行军布阵,披甲驰骋,不在话下,一身红衣,映照出她张扬的独特。她说,“别人的军中也许不知帝王,只知将军,而我的军中,却是只知定王。”他,从小残疾,弱不经风,却是另有内情,一身清冷的白衣下,却是睥睨众生的从容。他说,“也许我以前到现在,什么都没有,但是,我会让那么认为的人,一无所有。”他,掌握着天下时事,却是为了那一刻,守候了她一生,然,没有后悔过。他说:“月儿,我在。”生命总是在很多时候错过,很多时候的过错中,造成一桩桩的不幸,也衍生着一桩桩的缘分。
  • 冥侦探陆翔

    冥侦探陆翔

    陆翔,大一学生。因为他的疏忽,女友遭遇意外。悔不当初时,一个神秘的风衣男人出现,他告诉陆翔可以让女友“复活”,只要他同意成为“冥界侦探”。陆翔接受。风衣男人在女友身上安了一个时钟状东西,不过时钟却是倒转的,随着时钟倒转,女友复原。风衣男人承诺只要能不断追查冥界流传出来的东西,就可以给他提供特别电池,能让时钟一直倒转着,抵消时间的流逝——女友就能一直保持着受伤前的样子。为了女友,陆翔只能同意追查冥界物品,为了“办案”需要,他被神秘风衣男人赠予了一项特别的感应能力——当有人使用冥界物品时,他就能感应到一丝异常。而且,只有在解决了案件后,才能用专业的回收工具“噬魔珠”收回冥界物品。
  • 绝世狂战

    绝世狂战

    一个爱好地下城与勇士的游戏玩家,因意外带着游戏系统穿越到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少年回首如何在异世中生存。为了得到更强的力量,不惜一切代价!即使代价为出卖自己的灵魂!鲜血铺路!铸就无上武道!(这是群号码:132555235,欢迎大家进来聊天,谈谈剧情,聊聊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