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96300000011

第11章 天水古树与传统文化之关系研究(3)

据说是三国蜀相诸葛亮北伐出祁山时所植的行军路标树,南北两大侧枝各指汉中和祁山。但当地人又说,很早以前,中坝村所在位置是一片杂草滩,四川江油县的九户田姓灾民,逃荒至此定居,取名中坝村。他们从木皮岭(又名柳树垭,在徽县粟亭乡南)下挖回9株翠柏,从左向右拧在一起,植在村口的大道旁,天长日久,长成了今天通天拔地的拧拧柏。每逢吉日,村里人张灯结彩,唱戏三天,给拧拧柏披红挂花。并贴上“中坝村如松柏长青不老,拧拧柏与高山一样永存”对联一副,横额“同庆村名”。两个中坝村的田姓人家互续家谱,来往密切,拧拧柏成了他们寻根探祖的活神,常见一对白鹤在树顶结巢筑窝,别是一番景致。当然若以拧拧柏为地理中心,其东南徽县城区银杏乡、银杏村,其东北两当县境,西北方向徽县榆树乡、高桥乡均有千年以上的银杏,共计10余株,远至祁山堡还有“孔明柏”。这些零星的古柏历史悠久,其所在地点正好与诸葛亮北伐路线相吻合,所以蜀相植树的传说,确有其理,而且,当时的武都郡(治今成县)境内山高谷深,陆路交通相当不便,植树木作为路标,以便行军,合乎事理。进一步深入考察关涉蜀汉北伐的路标树(包括已经自焚或遭砍伐的),将会对详细、正确地研究诸葛亮取陇右、兵出祁山的军事路线及历史起到重要作用。

木门道全景位于今天水市西南牡丹乡木门村,其得名实与天水历史上的林木古树有很大关联。从地名学的角度看,这是植物地名的一个典型,直接反映出三国时代天水林木繁茂以及人们大肆砍伐贩运的事实。袁希之在《汉表传》中如是说:“亮粮尽,军还至青封木门。追之。亮驻军,削大树皮题日:‘张邰死此树下。’豫令夹道以数千强弩备之。果目见,千弩俱发,射而死。”这说明当时木门道一带有大树生长。但遗憾的是,沧海桑田,时过境迁,三国时代的林海已难复现,造成了天水古树文化与天水三国军事文化表面上关系疏远的假象,但天水古树与诸葛亮北伐这段历史密切相关是毋庸置疑的。从旅游经济的角度讲,对三国古战场的开发绝对不应该没有天水古树文化,尤其是不能缺少诸如“诸葛亮手植路标树”、木门道、祁山古战场等遗址的开发与研究。应该说,高度重视古树文化,对古树文物积极加以保护和复原,必将对天水市的旅游产业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从而达到文化和经济两大领域的“双赢”。

二、天水古树与传统宗教文化之关系

天水是人文始祖的故乡,是具有尚武精神的秦人的发祥之地,更是传统儒教文化的兴盛区,还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地当“关陇咽喉”,素有“陇上江南”的美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之成为佛教东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落脚点,历史上兴盛的中西贸易,频繁的民族融合及天水本土深厚的文化积淀,促成了当地多文化的交会沟通。今市区内寺观庙宇星罗棋布,佛、道、释、回诸文化水乳交融,和谐发展。众多的天水古树分布于佛寺、道观、文庙、书院、祠堂以及清真寺内,古树成为这些文化圣地最亮丽的风景,既表明历史的深邃,又昭示着传统文化常青与民族团结精神的不朽,它们以历史之沧桑、形象之古朴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天水文化的信使。

1.天水古树与寺院佛教文化

天水市区的寺庙中,古树最多、最著名的要数“南山古柏”。“南山古柏”在天水市南慧音山坳的南郭寺西院大雄宝殿庭院内,清代时便列为“秦州八景”之一,南郭寺遂因树而享誉,名播全国。南郭寺建寺久远,从流寓秦州的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游览题咏看,南郭寺在唐代已具相当规模。据现存唐代柱基石表明,中晚唐时曾大修寺院,宋代时重修,清乾隆初年(公元1736年),被敕赐护国禅林院。清顺治、乾隆、咸丰、光绪年间曾多次修复扩建,鼎盛时期拥有殿堂亭阁35座、78间。为一组佛教风格古建筑群,但始建年代至今未得确考。另有“汉柏唐槐”,黛色参天,虬枝冲霄。

南山古柏号称中国园林第一柏。古柏,中文名“侧柏”,拉丁名p1atyc1adus erienta1is(1.)Franco,属长绿乔木,生长速度缓慢,寿命长。经挖坑实际观察,系一枝分出三枝,其中二枝向北伸展,北偏西一枝已枯死,另一枝向南伸展。北枝长18米,树围3.6米,由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建南山寺二配殿石记事碑》支顶;南枝长19.8米,树围3.5米,由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新修天水南郭寺古柏围栏记》石碑支顶;树干基部埋于土中。北枝树冠较低,较大,冠幅南北7米,东西9米。南枝树干顶梢处,树冠很小,冠幅南北1.5米,东西1.5米。由于树龄较大,北枝保留树皮较多,南枝树皮大部分脱落,其形状奇特,如刀斫斧劈,独具风韵。这里面还蕴含着美妙的传说:唐李世民西征凯旋东归,经过天水,见当时的南郭寺古柏参天,风景宜人,便在此驻兵修整,秦琼和尉迟恭两员大将顺势把战马分别拴在古柏的两枝杈上,便去观景。久经沙场的战马,性情刚烈,无人管束,一时性发,一匹朝南,一匹朝北,跳将起来,扯开古柏,遂形成现今长势。当然此话不足为信,只是好事者以寄情咏志的另类方式表达了对古柏的钟爱,却反映了古柏悠久的历史。

1987年秋,北京园林科学研究所古树研究专家通过C(上标14)测定,认定其树龄在2100—2700年之间,这个树龄已超过或相当国内有名的几棵古树,所以唐诗人杜甫称之为“老树”。从历史的角度考查,距今2300年正是战国末期秦国统治天水(当时称邦县)一带的时期。秦统治者崇尚武力,焚书坑儒,又制《挟书律》摧残文化,但很重视保留植树的优良传统。《挟书律》规定“所不去者,医药、卜巫、种树之书”(《史记·秦始皇本纪》),正因为在秦朝种树受到法律的保护,所以我们今天才能看到两千多年前的“南山古柏”。此柏又被称为“春秋柏”,为中华园林第一柏。南郭寺的建寺年代无确考,当应以此为据。乾隆《直隶秦州新志·艺文志》辑有李白《南郭寺》诗一首,末句“古柏几千年”;杜甫留寓秦州时亦有诗云:“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可推断原南山古柏的树龄,“古柏”、“老树”即今南山古柏无疑。李、杜之时,柏树即已“古老”,存活至今,其历史价值不言而喻。

那么,“南山古柏”为什么能存活至今呢?除了古柏树自身的生长周期长的生物特性外,人为保护是最主要的原因。秦朝实行文化专制,制定书律,大肆焚毁典籍文档,却对树林采取保护措施。《秦律·田律》规定:从春季三月开始,禁止进山砍伐林木和堵塞林间水道,夏季以前禁止采樵和烧草木灰。既然官府大力倡导,民间必然会积极响应,而且,封建时代,宗教迷信观念相当浓厚,南山古柏置身佛寺之中,年龄古老,进一步强化了人类早有的“树木崇拜”信仰。《礼记·祭法》日:“山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日神。”这是先民最原始的自然崇拜,但一直影响着整个封建时代人们的观念。“南山古柏”有深得膜拜、备受关爱而生生不息的好运,还得感谢这种似乎愚昧的迷信思想。此外,僧侣也为保护古树立下了汗马功劳。南郭寺作为天水一处重要的佛教文化圣地,是佛教净土宗临济正宗的佛法道场,至今仍香烛不断,经声琅琅,树赖寺而存,寺因树而显,古柏的身上也渗透着佛家包容万物、珍爱生命的优秀思想。南郭寺亦成为名人文士游览登临的名刹。

南山古柏以其独有的造型和神韵,令大批的文人骚客梦绕魂牵,吟咏不已,许多画师巨匠亦为之“绣像摹形”。李白《南郭寺》诗末句以“古柏几千年”作结,有点题之意,又似乎含有一丝的疑惑与感慨,几千年的古柏既是南山寺悠久历史的见证,又微露出诗人难以读透古寺历史沧桑的无奈与遗憾。杜甫诗中“老树空庭得”,寂静无声,空旷幽深的佛院,惟一一株千年老树,孑然独立,强烈的意境反差中,老树愈显出生机与苍劲,同时也映射着诗人身世飘零、孤独无助的悲凉心境。清代陇西籍著名诗人王了望的《南郭寺诗二首》,借古柏以抒情,其诗云:“出门有兴便贪山,老柏青苍护酒颜。已是双株看不足,翩跹鹤影又飞还。消沉人代几何传,欲问佛天谁后先。只记少陵称亦老,于今历落又千年。”“老柏青苍”勾起诗人无限的慨叹。千载知音,寂寞文人,千年古柏依旧,因之动情,生发出对诗圣的怀念。近代罗家伦亦有《天水南郭寺古柏》诗,“寂寥古寺据山岭,老柏分柯各枕云。自尔亲闻李杜唱,至今南郭息竽声”。虽然南郭寺似与南郭先生无涉,但罗诗给予“南山古树”的评价甚高,南郭寺荒凉冷落,古时或是南郭先生式的所在,但正因为有了李白、杜甫对古柏的赞咏,使之具有了悠然洒脱的风神气韵,南郭寺亦随之面目俱改。南山古柏是南郭寺的镇寺之宝,寺因古柏而充盈着灵异之气。民国《秦州直隶新志续编》载:吴西川咏《南山古柏》,“西塔今倾圮,东泉数变更。一株余老树,千古壮秦城。梁栋心常在,文章世亦惊。莫嫌材太大,天地待扶擎”。既有诗人自况,更表现出古柏饱经沧桑,历千年而独存之于秦州的意义。完全有理由说,“千古秦州”古柏擎天立地是秦州人杰地灵的象征。

“南山古柏”龄高寿长,终年常青,映证着南郭寺悠久的历史,是天水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生机永葆的象征,反映着天水人民关爱古树,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优良传统。

“南山古柏”,生于山野古寺,任人凭吊观摩,无私地展示着风采,不因赞誉而自矜,默然与古刹长伴。也不为诋毁而自弃,傲首苍穹,生机勃勃,由渐悟到顿悟,当称树中之佛。

另外,在南郭寺的山门两侧,还生长着两株国槐,高大挺拔,参天蔽日,高30多米,树围近7米,胸围1.8米,树龄当在1300年左右,习称“唐槐”。

因树身端正匀称,形状相近,大小相当,再加枝繁叶茂,颇有风度,因而又被称为“将军槐”。它们坐倚南郭寺,俯看着滔滔东流的藉水,注视着日新月异的秦州。它们同寺内古柏一样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是南郭寺乃至天水悠久文化的历史见证。

南郭寺多古树,更有奇树,在“南山古柏”的东北方向,有一株龙爪槐,树高10余米,树围1.64米,基围1.74米,冠幅南北9米,东西9米,下垂树枝距地面仅1.5米,树龄在200年以上。龙爪槐西北枝神似一条腾空欲起的青龙,长约15米,躯体强健,侧首东北呈长啸状,犄角雄峙,两条长须对称而上翘,盘旋曲折,下垂树枝具有飞动感,龙身通体苍黑,皴皮纹理,犹如斑驳鳞片,前爪朝北,作攀擎势。左后爪略显枯瘦,却很有气力,呈腾空状。春夏之季,青天白云之下,绿叶浓荫之中,苍龙飞动,活灵活现,真是难得的古树奇观。龙是中国古代四灵之一,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这种动物,其形象俗称“九似”:鹿角、驼头、兔眼、蛇项、蜃腹、鱼鳞、鹰爪、虎掌、牛耳。传说其形变化莫测,具有无穷神力和智慧,被视为华夏民族的图腾。龙可以入水,可以上天,兴云布雨,后世也便出现了专司雨水的龙王。古龙爪槐上的这龙形奇枝,形态生动、逼真,符合中国传统的龙形,与南郭寺相映成趣,神奇古雅,意味无穷。是从龙爪槐下西北方向仰视其东南侧枝,一条飞舞的青蛇,如溺水中,形象生动可爱,惟妙惟肖。蛇体从头至尾,粗细比例匀称协调。上昂的锥形头颈,蜷曲游摆的后尾显得异常可爱。蛇因为容易伤人旧时被视为五毒(蛇、蝎子、蜈蚣、壁虎、蟾蜍)之一,但是它却是中华民族的龙图腾的原型。民间至今还有梦蛇生男孩的说法。古龙爪槐上的这条“蛇”,其游弋方式任性,屈缩盘绕的形状,一减蛇狞厉的凶相,憨态可掬,让人体味到生灵活泼的生命。

龙爪槐的南枝粗壮,上分三侧枝,分权组合处是一个逼真的鹿头,主枝弯折处又凸显出鹿的脖颈。圆弧形的唇吻,似在咀嚼鲜美的长草。耷拉着的耳朵,又似在安静地倾听,显示出鹿温驯、灵敏的性情。修长、外翘的双角,格外美观,其右角上正好缠绕着飞动的小蛇,两物相处得非常融洽,一派安然平和景象。鹿是一种长寿动物,一向被人们视为祥瑞。鹿善奔而又生性温和,深受人们喜爱。古龙爪槐把鹿的形象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神奇。古龙爪槐集龙、蛇、鹿三种灵异的动物形象于一身,有一种天然生就的美。

龙爪槐是槐树的一个变种植物,又叫盘槐,因枝干弯曲盘环似龙爪,故名。龙爪槐为佛寺院落的特有树种,但此株龙爪槐形态奇绝,堪称神物:冠如伞盖,三大侧枝盘旋扭曲,变化多端;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视角,都能带给人不同的感观印象,如细细把玩其形状,确能体味到佛家“七十二变术”;龙爪槐以其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的魅力成为南郭古树的又一奇葩,令游人赏心悦目。

龙爪槐的西南,大雄宝殿的西北,有一株俯卧屋脊上的卫矛。树高10米,树围1.85米,基围2.30米,冠幅南北5米,东西7米,生长旺盛,树龄约在200年以上。卫矛中文名“本氏卫矛”,拉丁名为(Euonymus bun—geanus Maxim),又叫“鬼箭羽”,属落叶灌木或乔木。江南一带常见多为灌木,高3米左右,叶对生,卵状椭圆形,叶至秋呈紫红色,初夏开花,为淡绿色,蒴果瓣裂,有角棱或翅,种子橙红色,可入药。南郭寺卫矛纯属乔木。据传为寺内一高僧从江南瓶插带来,以护“南山古柏”神树。“物以稀为贵”,南方之木扎根于西北黄土古寺,却生机盎然,确属凤毛麟角,堪称奇绝,为黄河流域黄土高原之罕见。“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植物之地域变迁,能够改变自身属性,人类的地域变迁也一样能促成文化的更新。

甘泉寺双玉兰号称中华北方玉兰寿星。在今天水市东15公里处的麦积区甘泉镇,有一寺院,原为财神殿,唐代称“太平寺”,宋代称“甘泉寺”,今名“双玉兰堂”。今之命名,源于寺内两株玉兰古树。两株树距5米,东南侧一株高17米,树围2.35米,基围3.30米,冠幅南北12米,东西13米。西北侧一株高16米,树围1.94米,基围2.10米,冠幅南北12米,东西8米,因二主枝已被风折断,树冠较前株小,两树叶繁花盛,互相交通,树冠浓郁,乔柯耸之,蔚然大观,树龄在1200年左右。

玉兰,中文名“武当木兰”,拉丁名Magnolia sprengeri pamp,多入药,花蕾代用辛夷,树皮代用厚朴。甘泉双玉兰为我国武当木兰分布的最北界,其主要特征为花片十二,外呈玫瑰红色,里面较淡,有深紫红色纵纹,匙形。

甘泉双玉兰树龄约在1200年左右,为全国现存最大的两株玉兰古树,足可称“全国玉兰双寿星”。玉兰之于寺院,其历史文化关联,已相去甚远,但千年以来,玉兰借着神灵之物的殊位,深根自养,生禅向佛,韬光养晦,不求受封扬名,却有造福人间之德。

同类推荐
  • 读点经典

    读点经典

    本书所选录的内容主题可分为操守、修养、为政、勤学、交友、爱情、亲情等几方面,其目的就在于进一步提高读者(尤其是公职人员)的文化修养和行政素质。
  •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本书精选的18本国学经典是教育专家和国学研究者的双重推荐之作,它们在国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它们的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国学书目。
  • 渗渗泉的故事

    渗渗泉的故事

    《渗渗泉的故事》是作者的一部散文随笔。 作者王惠凤久居回汉杂居之地,深受回汉文化的双重影响,以自然的和科学的方式对山川、人物、自然等进行了细腻的描写并对其所隐含的文化进行了回族式的解读。 《渗渗泉的故事》中还收录了作者工作之余所创做的歌曲十五篇。
  • 星条旗下美国梦:财富 欲望

    星条旗下美国梦:财富 欲望

    本书试图从美国社会的现实、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及价值理念等方面,比较客观地反映今日美国的一些风貌。
  • 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

    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

    本书的写作受到赫勒“日常生活”理论启发,主要关注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日常生活,透过他们在私人日记、书信和回忆录等中的记述,揭露其在历史变换中的真实心理状况,研究其人际交往、经济生活、师承关系、思想轨迹等情况,展现他们的痛苦与欢乐、喜悦与悲伤。借由对文人日常生活的个案解读,作者也尝试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20世纪中国文化史的全新视角。
热门推荐
  • 等到三月烟花情凉

    等到三月烟花情凉

    那年他突然出现惊醒了沉醉在亲情的幸福之中的她,他说:“我会帮你完成你妈妈的遗愿,等我。18岁时我定会归来,那时便带你一起俯视大地!”不明所以的她听了之后,开始有了提防之心。今年她年满18,誓言之期已到。只是却迟迟不见那个立誓言的人,她并没有忘记他的话。这几年来,她明白了许多的事情。她以前真的很傻,傻到有人谋害她,她都不知。现在已经不是了,她很感谢他的忠告!她有两个哥哥,虽然不是一母同胞,但是两个哥哥对她很好。是唯一一个以真心对她的人,可他们的妈妈害死了她的妈妈,这有怎能轻而一举的忘记。可是她不傻,她是人,有血有肉的人。她也有感情,她不会忘记当初他们对她的好。王者归来,风起云涌!
  • 春秋之后无战国

    春秋之后无战国

    主角为春秋之前一小诸侯国嫡长子。小诸侯国已经沦为附庸国,一旦进入春秋争霸时代,国家随时会被覆灭。形势岌岌可危。主角在成长的过程中,帮助国家摆脱附庸地位,并成为地区大国。主角帮助周王室复兴,惩罚首先称霸的郑国,限制齐国,一手遏制了春秋争霸,将人才智慧用于内强,用于外霸。主角将王这个词重新强化,扼杀了遍地称王称霸的乱世。使皇帝这一名词不再出现,也杜绝了郡县制下事实的半农奴制的东方式帝制的出现。使东方社会在一种全新的宪政状态下发展。
  • 一球入梦

    一球入梦

    “哇,柳荷你弄疼我了呜呜”“哇,柳荷你抢我东西呜呜”“哇,……”“憋回去,不然扁你。”“哦。”柳树是新世纪的新新娘娘腔,只因为一个梦而痛改前非决心做回真男人,拼搏,努力,奋进,身边始终有最可靠的伙伴随行,变强,变强,不断地变强,他要用篮球的小球玩转地球这颗大球,登上最大最闪亮的舞台。让世界为他疯狂。(PS:书友群193097719,有看这个故事的就进来交流交流吧。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案例与解读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案例与解读

    本书汇集了广州市第一幼儿园60年幼教工作的教育科研成果,分为三个分册,分别为《保育员工作手册》《新教师工作手册》《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案例与解读》。本书内容涵盖幼教工作的各个方面,来源于幼儿园60年实际工作的研究总结,其内容丰富,操作性强,是幼儿园幼教工作者实用的参考书。
  • 梦醒三国

    梦醒三国

    三国志发烧友赵飞被神秘闪电击中,重生为蜀汉名将赵云的拜把兄弟,师从枪王习得绝世拳法,熟读黄石公三略谋略过人,巧计擒拿黄巾军挫败曹操彪将典韦,铸就王公霸业叱咤三国乱世。
  • 钱诚无忧

    钱诚无忧

    姚文乐打了个哈欠,他瞄了眼穆水桃:菇凉,只要你跟了我,那就是祖坟上冒青烟,全家烧高香,我保你前程无忧。我郑重向你承诺:每一次报仇都安心。此文为打脸复仇文。
  • 外星浩劫

    外星浩劫

    这是一个因火星人入侵地球,小伙伴们齐心协力共同赶走外星人的小说。请大家看看,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可以指出来,谢谢大家!
  • 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

    有健康,人生才有希望,事业才能发达,家庭才能美满幸福。社会进步,民族的兴旺,才有切实可靠的保障。
  • 《老子》64个人生智慧

    《老子》64个人生智慧

    本书对《老子》一书在原文解释的章句今译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当前社会的现实“请”老子直接走上讲坛,面对我们这个时代发言,与我们进行面对面的“对话”,这也是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延伸。本书为使哲学走出哲学家的殿堂,走向大众,加深人们作为民族文化源泉的中华古文化的认识,弘扬老子的哲学思想,在学以致用,古为今用方面作出了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