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93900000006

第6章 许地山留学:如何对待自己的“留学爱国主义”

留学欧美的中国现代文化人中,许地山可能是唯一几乎绝口不谈留学生活的人。此事细说来,或许于我等后学不无裨益。

1923年秋,许地山与梁实秋等同船到美国,进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研究印度哲学。他那时在留学生中年龄较大,31岁,在同辈中算作老大哥。当时他作为文学研究会的中坚人物,以“落华生”为笔名的十多篇小说,已经名震文坛,被胡适茅盾等人视为仅次于鲁迅的中国小说第二人。

一年后,许地山获哥大硕士,但是他“厌恶美国人的浅薄无知”,认为美国是一个没有文化的拜金帝国。尽管牛津大学不承认美国学位,还是转学到牛津曼斯非尔学院重读宗教史硕士。两年后,以研究《法华经》的论文得又一个硕士学位。

但是许地山对英国也没有什么好印象。有几件小史料,可以作证。

许地山在燕京大学就读时,已是基督徒,寄居于教会组织“社会实进会”。老舍当时是教会的年轻教友,二人性情相投。在英国,老相识他乡重逢,更是亲热。虽然老舍在伦敦任教,他在牛津求读,但是许地山经常来伦敦,两人可以过谈天瘾。

这两位基督徒,一旦身处西方国家,对西方人的印象都并不佳。这点与我们今天的大部分留学生一样。

老舍只是偶然发点牢骚,而许地山反西方人态度之偏激,连老舍都不以为然。老舍在回忆中说:“他有时过火地厌恶外国人。因为要批判英国人,他甚至于连英国人有礼貌,守秩序和什么喝汤不准出响声,都看成愚蠢可笑的事。”

许地山博学多才,下笔如飞。老舍会在小说中嘲弄一番洋人,许地山也是小说家,却是一字不落笔下。

为什么?我认为许地山明白情绪并非理智判断。他嘲笑英国,是知道他的小兄弟也是异国憋闷,大家一道口头解解气而已。说话是在场的语式,一旦写下,意义的播散就无法控制。这是解构主义的理解,许地山看来提前半个世纪就明白德里达的理论。

许地山年轻时在缅甸教书两年,他的第一篇小说《命命鸟》就是以仰光为背景。1926年离开英国后,他转到印度深造梵文,觉得很自在,交了不少朋友。此后在燕京大学任教五年,1934年他可作一年校方付钱的学术旅行。别的教授遇到此种机会,大都去欧洲,他却重返印度,流连忘返,还远道拜访甘地和泰戈尔。须知许地山几乎没有拜访过任何西方名流(这个脾气,与徐志摩恰好走两个相反极端),印度的名人,他却崇敬为“精神领袖”。

许地山不喜欢西方,一点不奇怪。现代中国留学生,尤其是不少文化人,留学异乡,因为感受到种族歧视,形成“留学爱国主义”。日本人的种族轻蔑,造就了一代中国民族主义者。留欧美而产生憎恨情绪的,也不少。闻一多留学美国后,变成民族主义者;自沉于长江的诗人朱湘,简直恨美国入骨。

许地山与这些人不同,他是一个善于自我调节的人。他感情上并不喜欢英美,但是入境随俗,充分利用留学的岁月,不让感情的波动,影响留学的专注。而且,他似乎知道自己不喜欢英国人,并非出于理智,因此绝对不留文字。不是老舍的回忆,我们会以为许地山如何喜欢英国。

1926年许地山返国前后,曾有写一本《东归闲话》的计划,结果只写出一节,途经香港时留在香港朋友处,没有发表。1950年,许地山去世十年后才刊出。此文题为“牛津的书虫”,他的留学印象记。全篇谈的是读书之道,读书之乐,文章最后才提到牛津,说是牛津给优秀学生津贴,做“特待校友”,一辈子可以读书为职业。所以他的最大愿望是“在牛津做一辈子底书虫”。

另外我找到一首许地山写的诗,《牛津大学公园早行》,刊于《小说月报》1926年10月号。写诗并非许地山所长,我在这里转述一下大意:晓钟响时,独行于小道,看见树下有一方帽黑袍之女郎,一边看书一边看镜子。走近一看,是“秋意,秋声,秋光景”。

这位英国女郎是谁?方帽黑袍,当然是“学问”女神。不管许地山对英国感情如何,英伦之秋读书,在他眼里就是一个美人。

感情与用途分隔,说来容易,却不是常人所能做到。我看到太多的朋友,在国内是崇洋派,到西方后遇到种族歧视,变成激烈的爱国主义者。毕竟,有几个人能完全摆脱情绪影响?

许地山对英国人连老舍都觉得过分的恶感,怎么可能做到在思想上摆脱得一干二净?

我想,许地山的宗教观,在此起了极大作用:他是基督徒,而且相当虔诚;他崇仰佛法,攻读梵文至勤;道教史又是他长期研究对象。精研各种宗教,使他不会执着一说。因此,他也能善于对待自己的情绪,努力求得留学的最大益处。

1935年,胡适推荐许地山任香港大学文学院院长,改造迂腐陈旧的港大文科。港大欣然接受胡适的提名,除了许地山本人的学术成就,他的牛津教育背景,想必是重要因素。1941年许地山不幸英年早逝,六年的工作,整个香港文化生活为之改观。柳亚子后来说,“香港文化可以说是许先生一人开拓出来的”,并非过奖。许地山的留学,可以说成绩斐然。

同类推荐
  • 毛泽东与红楼梦

    毛泽东与红楼梦

    据说早在少年学生时代,毛泽东喜欢读《红楼梦》,认为它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写得最好的一部。他曾经在与几位将领谈笑时说:“《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不看完这三部小说不能算是中国人。”毛泽东曾多次说过:“《红楼梦》我至少读了五遍。”同时他鼓励别人多读几回。
  • 李叔同全集之文艺·诗词(06)

    李叔同全集之文艺·诗词(06)

    本书主要包含弘一法师浅谈绘画、浅谈书法、浅谈篆刻、浅谈文学、浅谈音乐、诗词、《护生画集》配诗等。
  • 衣食亦有禅

    衣食亦有禅

    为随笔和国画的集合。王祥夫不仅仅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著名作家。他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耳濡墨染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之道。他有专门的绘画老师,老师亦是一个具有古典文化情结的人。在这样的氛围中,加之他的天性,他热爱市井,热爱饮食,热爱生活中注视到的点点滴滴美的享受。他说:人类的生活其实就是一个始终追寻美的过程。许多事物,只是当它们过去或消失的时候才会显示出它们的美来。他最经典的话是:古人除了击鼓鸣金地打仗,一般都很闲散。
  • 饥饿是所有人的耻辱

    饥饿是所有人的耻辱

    本书为绿色散文阅读丛书中的一本,为著名作家鲍尔吉·原野散文新作合集,本册为全套书中的人物卷,书中用细腻的笔法描摹了作者在幼时及青少年时期的所见所闻,作者被选入中小学教材的文章不胜枚举,非常适合中小学生阅读。本丛书包括:1.《一枕河山》2.《蜜色黄昏》3.《水碗倒映整个天空》4.《我们生来就是为了含辛茹苦》5.《饥饿是所有人的耻辱》。
  • 爱上红楼梦

    爱上红楼梦

    作者用易懂的白话文形式重新诠释了《红楼梦》,以她自己说故事方式重造红楼,内容浅显易懂,适合第一次接触《红楼梦》故事的读者的。
热门推荐
  • 半痴半醉半浮生

    半痴半醉半浮生

    她以为他会是永远的敌人,可是他说我等了你那么久,你却没有回头看我一眼。她以为他会讨厌我一辈子,可是他说一辈子那么长,他怕他没有办法再坚持。如果那枚戒指没有丢,可能他永远都不会出现在她的生活里;如果大妈死的那天她没有逃走,可能也就不会和他有任何交集;如果她能早日放下仇恨,可能故事也会改写;如果……可是他说他感谢她逃走,感谢和他发生了交集,感谢故事并没有改写。她只是淡淡一笑,在他耳边轻声说着:“谢谢你,让我遇到了你。”
  • 杨家将

    杨家将

    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凝聚在杨家将传说故事中的前仆后继、忠心报国的伟大精神,是千百年来中国人面对外族侵扰和西方列强欺凌,反抗侵略、保家卫国、追求和平美好希望的一种寄托。
  • 社学要略

    社学要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嫡女重生之凰倾天下

    嫡女重生之凰倾天下

    新婚之夜,她被一杯毒酒谋害,含怨而亡,誓死有来生必报仇!一朝重生,凤凰涅槃,嫡母阴狠、嫡妹骄纵,她应付自如,低眉浅笑间将那些人玩弄于鼓掌之间,还顺带抱得美男归!
  • 今夕不似良人亦

    今夕不似良人亦

    他初衷是要复仇,却在孤独又荒缪的不归路上一步步走错,原本是垫脚石的她,成了如今使他步履艰难的荆棘。
  •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
  • 灭世剑修

    灭世剑修

    身怀异宝,遭人觊觎,家破人亡的小小少年不得已踏上了剑修之路,还未报仇,仇家已经消失。前半生尝尽人间悲苦,却越挫越勇。脚踩天赋异禀的贵公子,手握妖刀,战尽败类。看夏羽如何成为剑道的王者。叱咤一方风云。
  • 爱就疯狂,不爱就坚强

    爱就疯狂,不爱就坚强

    超级媒体大腕杨锦麟、台湾两性作家郑匡宇联合力荐!著名情感作家、实战派顶级婚恋导师、“微观爱情”理论的创始人陈保才,迄今最犀利的“红尘法则”。作为“两性鬼才”,陈保才在新书中通过一个个现实中鲜活的案例,层层剖析,贡献独家婚恋方法论,揭示情爱中最大的秘密!用多少力去爱?怎样爱才能不受伤?如何获得真正的幸福?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比得到爱情本身重要得多。在准备婚礼之前,请先准备婚姻。
  • 青春飞扬

    青春飞扬

    这是一本80后作家写的青春校园小说,他通过构思和描述,像我们展示了青春里的人物形象和状态:曾几何时,在青春里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却又一次次虚伪的倔强,又一次次用冷漠去成长。时光匆匆,暮然回首,发现时间像小偷,一不留神就丢了青春。回眸往事已是一片云烟,青春飞逝如离弦的箭,热血澎湃的年华被时光蚕食转向沉默,风华正茂的年少随成长一起渐渐飘落。生活中,有一种情绪叫做烦恼。它就像蚊子般,不请自来,若即若离,挥之不去。它悄悄而来,吸了你的血,又匆匆而去,给你留下痒痛。你若重视挠痒,随生一片伤痕。你若忽视忍耐,便不治而愈。
  • 重生之地产大王

    重生之地产大王

    为了一句话,他重生了,为了一句话,他打造了世界上最干净的种养基地,为了一句话,他建立了世界上最好的职业学校,为了一句话,他建造了世界上最便宜的楼房,为了一句话,他努力着。其实张定尘只想开开心心轻轻松松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