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93900000001

第1章 自序

这本薄薄的书,写了二十多年,从1978年允许我按自己的兴趣读书开始,一直到今天。当然这二十多年也做了一些别的事,无非是读书教书写书——很多都是人生不得不做的事。从马齿徒长到满鬓苍然,多少“事业”不过是人生的规定动作,得分失分都不会太意外。人生悲哀莫过此:动作做完,鞠躬下台,回想起来,只有一两个过门动作,允许别出心裁。

这本书不然。这是我想写的书,没有人要我写这种文字,绝对不是任何意义上的课业,既不能靠此争工资升级,又不能作学术会议发言,到哪个大学都算不上学术成果。一句话,这是纯为爱好而写,是一个有历史癖的人胡乱涂下的游戏文字,但是又积习难改,好玩之中,想说出点意思。

本书主要写20世纪上半期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人物——西方人来中国,中国人到西方,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些什么。为什么集中写20世纪上半期?因为下半期这种交流停止了,虽然因此而神游者反而越来越多,例如萨特神游“文化革命”的中国。

80年代开始的国际大串联,人头攒动,狂潮汹涌。这次的大规模集体舞,每年来回的人数,可能超出上半世纪全部的总和,其历史印痕,至今不太清晰。因此,除了第四部分说到一些有关情况,暂时就不给当代“交流人物”每人一篇的待遇。

本书写到的人,绝大部分已经辞世。留下一辈子是非,正好让我们后代自由发挥。

20世纪,中国人到西方,是去做学生的,徐志摩去做曼殊菲尔的学生,金岳霖、张奚若去做拉斯基的学生,吴宓、梅光迪去做白璧德的学生,梁宗岱去做瓦雷里的学生。大部分人是望门弟子,严复没有做成赫胥黎的学生,李劼人没有做成左拉的学生,李金发没有做成波德莱尔的学生,邵洵美没能做成王尔德的学生,只是伦敦和巴黎的空气中,全是这些人的遗踪神韵。至今中国人来西方,大半还是当学生。像我这样教书的,只是教师不是老师。

西方人到中国,是来做老师的:庄士敦来做溥仪的老师,燕卜荪给西南联大做老师,杜威罗素萧伯纳来给整个中国知识界当老师,瑞恰慈几乎要给全体讲汉语的人做老师,1951年,最后一位硬想留下来的老师燕卜荪被赶走,换上俄国人做老师。我个人认为,有师无类,有人讲课总比没人讲课好。最好是师出多门,三人行必有吾师;只要不做一边倒的“好学生”,不必句句当真理就是了。瞧着把俄国老师也赶走了,天下事益发不可为。

一教一学,教的什么学的什么?是近代西方特产,20世纪最重要一门功课,即是“现代性”。中国的现代意识,可以说是“学得性现代意识”,不是中国文化的自然发展。吾友王宏图谓:“中国文化传统资源,不敷以支持现代化。”我的看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从来不是用来支持现代化的,而是维持历史相对稳定地循环往复。不过这不是中国文化的重大缺陷。张之洞挑起的体用之争,李约瑟发起的中国固有现代性源头之寻,都是无事生非,自己找事。

现代性及其“进步”观念,只是欧洲文化的产物,其他文化都缺乏这种前行性。如果现代化无可避免,学习就是;传统文化有维持稳定的价值,继承就是。何必在优劣高下上纠缠一二个世纪,趋长避短见机而作,“何必曰面子”?

日本人明治维新一开始就能做到这一点,中国五四一代,也能做到这一点。回顾徐志摩、许地山、闻一多、老舍、刘半农,他们留学时,都遇到这个面子问题,他们的对付方式,各有千秋,似乎都不像有愧于“民族大节”。就这一点,我们都有必要怀念五四那一代留学生。

也有些西方人感到西方文明大有缺陷,需要好好向东方学习。他们真是西方人中的圣贤。感觉到西方文明存在问题,也就是觉悟到现代性并非万灵妙丹,“进步”并不无穷尽地给人类带来好处。这部分西方思想家,不少引用中国作为“理想文明”的榜样——古代中国,尤其是道家,但是儒家也并不缺少信徒;以及当代中国,尤其是“文化革命”中的中国,几乎是“另类文明”的地上天堂。

对于这一类中国崇拜者来说,最大的危险,是到中国亲历一番:本书第三部分“梦游者”中,有几位短暂到过中国,却没有多说。一点不奇怪,他们对所见所闻宁愿保持沉默,不想改变头脑中已经形成的中国神话。还有些更聪明的中国迷如庞德,如韦利,干脆一辈子不到中国来,遥遥保持“崇拜距离”。

“梦游”西方的中国人?就免了。可以说,绝大部分现代中国文化人,如果想向西方学点东西,千方百计到西方走一遭,不会惊破好梦。除了一次大战之后的西欧荒芜残破,曾使梁启超不胜惊怵,很少有人被西方的现实吓一跳的。极而言之,整个20世纪中国知识界,从极左到极右,都醉心于这种那种西方思想,整部中国现代思想史,就是朝西的“梦游记”。有几个人,能在扫描范围之外?

我能想起的几个例外中,有俞平伯,北大《新潮社》健将,1920年与傅斯年共赴英伦,慨然有尽收西学之志。不料在英国住了不到一个月,就打道回府。后来在自述中说“金镑涨价,自费筹划尚有未周”。傅斯年回忆录说是这位好友“思家心切”,加上气斯面包难于下咽。俞出身苏州名门,同光朝大儒俞曲园脉裔,从小就延请家教学英文,“筹划”七八年竟然“未周”到一出国门就精神颓唐,终身厌听“西方”二字。然而俞平伯一生,努力将西方“科学式”批评用于红学,50年代被批判为胡适学派第一人。或功或过,能归于一个月的留学?

还有另一个例外:辜鸿铭。此公出生于南洋,在英国留学十年,20岁才踏上中国土地,竟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激烈的拥护者。中文虽然错字连篇,却用典雅的英文宣扬中国文明,而且身体力行,主张男人应留辫纳妾,女人应缠脚吸鸦片。很多人说辜老只是喜欢逆反,作秀而已,他实际上一半西人血统。这倒解释了一切:辜鸿铭要留着中国不变,以便为西方文明补缺。如果我像辜鸿铭一样好走极端,我就说此老是个汉奸。

应当诚实说明,这不是一本成体系的书:中西文化交流史,是个严肃工作,我只是弄些奇闻逸事,茶余谈资。哪怕写人物,也远远说不上全面。我没有处理中西文化关系中一些最重量级人物:去西方者,我没有说严复、蔡元培、胡适、陈寅恪、赵元任、汤用彤、钱锺书;来中国者,我不去碰杜威、罗素、马尔罗、司徒雷登、李约瑟、斯坦因、克莉斯泰娃;梦游者,我敬而远之布莱希特、海德格尔、德里达、福柯。为什么?因为这些都不是一言可以蔽之的人物,不容易找到一个特殊的焦点,把重大问题说得有趣一些。这些人物都需要专门研究者来处理,不然很可能胡说一通。

特级人物中,唯一的例外可能是庞德。这是因为我从80年代初就研读庞德,算是对其人其事有点心得吧。

第二应当说明的是,我有意略过了西方所有的汉学家,同样也不谈中国的西方文化研究家,因为他们对对岸的兴趣,是职业性的。他们的贡献自然极大,没有他们,文化交流就会在19世纪的皮毛上打圈子。但是文化交流的基础,不是对异国文化的知识,而是对自身文化的卓见——真正起作用的,必须是误读,而有意义的误读,只有熟悉自身文化的思想者才能作出。从这个意义上说,跳出新舞步的人物,必然是“业余”舞者。

最后应当说清的是:此书中我个人的“研究成果”不多,大部分都是读各种中英文资料,有所感想。感想本是极廉价,这个世界上只嫌太多。而“切实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却是做专家的首要条件。我读到的资料,都是专家们扎实工作几十年的成果。我不可能为此书中写到的近50位人物,都做一番发掘第一手资料的努力,那样这本书需要至少500年才能完成。

依学术规范,我应当密密加注,说明资料来自何人的功绩。但是这些小文,毕竟只是轻松读物,加注只能让非专家读者厌烦。我在文中尽可能说明资料的来源,尤其当这个源来得有意思的时候。

我唯一可以辩解的是,传记材料虽然来自他人,我却设法给每个写到的人,找一个有意思的,或许国别文学史专业研究者没有看到的角度。这就是为什么此书写了二十多年:传记多矣,并非读几本,就能凑一篇:新角度可遇而不可求,二十几年来也就只遇到这些。

同类推荐
  • 陈独秀文选

    陈独秀文选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创办了著名白话文刊物《新青年》。《陈独秀文选》是“经典纸阅读”系列丛书之一部,编者筛选了陈独秀谈新文化运动、杂论、论文化、论教育、政论、谈人物、论文学七类文章中的精华篇目,以供读者欣赏研究陈独秀的文章,感受其思想智慧的光芒。
  • 新的一天

    新的一天

    本书汇集了许立志2010年以来所写的近200首诗,其中大部分诗作是在富士康打工期间内完成的。在艰辛的打工生活中,在劳碌的流水线生产操作之余,他一直坚持颇具水准的诗歌创作。他的诗朴素、斩截而又强烈,兼具抒情性与批判性,常以荒诞的或令人震惊的笔触书写悲辛的底层生活与幽深的死亡诗意,以此来为两亿多命运的同路人立言,为底层的生存作证。
  • 江南词典

    江南词典

    如果将江南看成是一首诗,这至少会得到杜甫、白居易、张若虚、杜牧、柳永、苏东坡等一流诗人的支持。同样,在张继、寒山等一些次要诗人的作品中,江南也还是伸手可以触摸的。我相信江南就是由这些诗人用一些特定的语言发明出来的。这个可以触摸的江南大抵由以下的语词构成:塔、杏花、春雨、满月、杨柳、旧桥、寺院、石板弄、木格子花窗……当然还有少不了碧绿的水。这是一个名词的江南,她完全可能是一次语词的盛宴。
  • 沙滩上的脚迹:茅盾散文

    沙滩上的脚迹:茅盾散文

    茅盾的散文反映时代,同时也超越时代,他的早期散文大多篇幅短小,通过一个个小小的生活剪影象征时代的苦闷。他用文字对社会生活进行素描写生,对生活的体察细致入微。在他笔下,富于时代特征的社会生活场景丰富多样,跃然纸上。《沙滩上的脚迹——茅盾散文》收录了茅盾的经典散文力作,既有战争年代的时代感怀,也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还有对人事的追忆,以及对生活、对文学的思考,有助于读者较为全面地了解茅盾的艺术风格、写作特色。
  • 混血时代

    混血时代

    《混血时代》是由作者阿库乌雾所创作的散文诗集。该作品由《虚构血脉》《解码血族》《献祭血城》三部分构成,共六十五篇散文诗。《混血时代》作者将这个时代命名为“混血时代”。在时代洪流的作用下,作者表现出对文化混血、族群混血的充分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其对本民族失落的焦虑与挣扎。除此之外,在《混血时代》中,作者还表述了自己乃至世界各地各族人文知识分子所应该关注并予以严肃思考的命题,即关于种族变迁,关于信仰危机,关于人性变异,以及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等主题。由此,《混血时代》是一部作者对世界万物的观察、解释,也是反映彝族传统文化的民族志。
热门推荐
  • 不世天戈

    不世天戈

    一个被帝国灭族的遗孤,流落至荒外之地历经无数场大战,他,终于站在了仇人的对面此时恰逢异族入侵,他会如何抉择……
  • 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

    本书的作者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诗人和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EmilyBronte,l818一l848)。这位女作家在世界上仅仅度过了三十年便默默无闻地离开了人间。应该说,她首先是个诗人,写过一些极为深沉的抒情诗,包括叙事诗和短诗,有的已被选入英国十九世纪及二十世纪中二十二位**流的诗人的诗选内。然而她**的一部小说本书却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 有座香粉宅

    有座香粉宅

    不小心闻了先祖的骨灰,一个喷嚏将古旧祠堂震塌了。好容易爬出来,却凭空多了个相公和一群贵客,各个都跟她要稀奇古怪的香粉。回心转意粉、情投意合粉、阴差阳错粉、知恩图报粉,这个粉那个粉,她手里倒是有一坛骨灰。做女儿时不得宠,做了夫人还是不得宠,日子原本不顺,却一夜翻身,从淤泥变成了富贵祥云,靠得竟是那一坛子香粉。快刀斩乱麻得了自由身,想要事业为重的时候,天赐良缘却掉下来将她砸了个正着,只是这有缘人深不可测,实在闹不明白,他究竟是坏还是呆?
  • THE CYCLOPS

    THE CYCLOP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豪门暖婚之佳妻撩人

    豪门暖婚之佳妻撩人

    文文一对一,宠文,养成系,简介无能,正文为主,喜欢就收藏一下吧,么么哒。女主版简介传闻--她温柔、矜持、淑女、女神范,是众多男人都想要娶的对象。可--正在逼着男人快和她上床,粗鲁,妩媚,撩人,女汉子,真的与传闻中的是同一个人吗?男人仰天长叹一声。男主版简介传闻--他淡漠,不近女色,寡情薄意,但仍然是众多女人挣破头都想要嫁的的对象。可--正在温声哄着女人起床,还一心想着怎样吃女人豆腐的男人,真的是传闻中的他吗?她是地震遗孤,他是掌握韩氏集团巨大命脉的天之骄子,他自问不是什么好人,却破天荒做了一次好事,第一眼看到她时,觉得她可怜,又乖巧,领她回家,可谁知,他从来就不是爱麻烦的人,到头来自己给自己找了一个麻烦。小片段一某日清晨女人坐在床上,懊恼道,“韩瑞,我内衣扣子扣不上,帮我扣上。”正在更衣室穿内裤的男人连忙应道,“这就来。”刚安静下来,声音又响起,“韩瑞,我内裤找不到,帮我找。”刚穿上内裤的男人,连忙一边回答一边帮人家找东西。最后,女人大吼道,“韩瑞,抱我起床。”“来了。”终于把女人安顿好,忙的像陀螺一样的男人终于可以不收打扰的穿自己衣服了,可,“韩瑞,你不要脸,大早上思春。”刚把内裤穿上的男人,一瞬间内裤掉落在脚裸处,某不知天高地厚的女人正饶有兴趣的看着,“好大啊。”韩瑞黑着脸看着女人,默默的套在内裤,他妈的,趁人之危,如果不是她来大姨妈,早就办了她。
  • 都市暗夜佣兵

    都市暗夜佣兵

    谁也不曾想到,这么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在黑夜里却是一个游走在刀光剑影之下的雇佣兵。无名的基因病毒以及小时候的遭遇,彻底地改变了他的人生,让他走进了一个危机四伏却充满热血的夜世界。
  • 百世成圣

    百世成圣

    百世轮回是尽头还是开始?神秘莫测的仙侠世界,光怪陆离。一个轮回转世的少年九死一生夺得一份机缘,从人后走上前台。他一杆战戈,轰杀各种绝世天才,揽尽天下美女。他一步步登临巅峰,前尘往事逐渐觉醒,前世的无情道,这一世他是否还要继续?修道,难道真的要放弃所有?
  • 开门见夫

    开门见夫

    一代画皮师花艳骨,逆天改命,一生奇遇不断,不乏以丑换美的女子,却也有娇颜换陋相的顾客。而她自己也是一个不同于常人的存在,身为国师的师父与作为锦衣卫统领的师哥,以及她身边那个身份特别的男子,都同她一起谱写了一段传奇。
  • 唐宫风云(全本)

    唐宫风云(全本)

    大唐末年,战乱纷飞。璐瑶应家境贫困,自愿入宫,芯蕊应母亲所逼,被迫入宫,她们是金兰姐妹,也是后宫婢女。宫中婢女,只属皇上,但她们却偏偏同爱上皇上身边的御前侍卫。后宫之中,危及重重。后宫之女,尔虞我诈。嫔妃们争怜宠,宫婢们争地位。璐瑶、芯蕊命运如何?一个个离奇的案件背后,到底谁是幕后黑手?争斗的背后,谁对谁错?谁赢谁输?谁才能真正笑到最后?一国之主到底心系何方?她们的历程,到底给大唐带来多少风风雨雨?以独特的笔法,书写唐朝末年的一段往事。
  • 霸道王子的刁蛮公主

    霸道王子的刁蛮公主

    他是冷氏的总裁,又是鬼炎的少主,传闻他冷漠无情,杀人不眨眼,却迷上了一个萌萌哒的女汉子。某天,他强吻她,她却打了他一巴掌,掐着小蛮腰说:“别以为我长的萌就好欺负”。日久生情,她慢慢的喜欢上了他,却中了绝情毒,慢慢的忘记她,一些误会让她离开他,五年之后她带着父不详的男宝归来,她是否会再次记起他?是否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