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93800000003

第3章 学而第一(2)

【译文】曾子说:“慎重办理丧事,追怀历代祖先,百姓的品德就会归于淳厚。”

【注释】①终:死,生命结束。这里指为死者办丧事。追:追思,追怀。远:近之反。指前代祖先。②归:返回。这里指归于、趋于。厚:忠厚,淳厚。

【解读】孔子和他的弟子对丧祭之礼十分重视,强调厚丧葬,重祭祀,通过对死者的丧礼、对祖先的祭祀,进行人性的熏陶和道德的建构,并通过国君和上层的示范,达到上行下效、渗透交融,使社会风气和百姓品德归于淳厚的目的。

1.10子禽问于子贡曰①:“夫子至于是邦也②,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③?”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④。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⑤?”

【译文】子禽询问子贡说:“先生每到一个国家,一定会听到这个国家的政事,是他主动去打听的呢?还是别人告诉他的呢?”子贡回答说:“先生是凭借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而得知的。他获得的方式,恐怕与别人获得的方式不同吧!”

【注释】①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陈国人。郑玄《论语注》说他是孔子的学生,但从《子张》篇第二十五章他贬低孔子、称赞子贡的态度看,他可能是子贡的学生。朱熹《论语集注》也有此怀疑。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善言辞,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卫国人。②夫子:古代对做过大夫的人的敬称,孔子曾做鲁国司寇,其学生称他为夫子。后以夫子代指老师。③抑:或,还是。表示选择。④温:温和。恭:恭敬。让:谦让。⑤其诸:大概,恐怕。表示揣度的语气词。

【解读】此章通过子贡对子禽的回答,既赞扬了孔子高尚的德行,又指出了孔子闻政采取的是主动的方式,反映了儒家主张“入世”、参与政治的思想。尽管孔子未能获得国君的重用,他的政治主张未能在当时得到倡导和弘扬,但他关心国事、关注民生的精神,却是他留给后世子孙的重要精神遗产。

1.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①,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②,可谓孝矣。”

【译文】孔子说:“父亲在世时,要观察他的志向;父亲去世后,要观察他的行为。多年不改变父亲做人处世的原则,就可以说是孝了。”

【注释】①没:通“殁”,死亡。②三年:古人常以三、九表示多数,因此三年意为多年。道:道德准则,正道。这里指做人处世的原则。

【解读】此章提出了观察一个人孝与不孝的方法。其核心是为人之子要有孝道,即应该孝顺父母。李泽厚先生认为:“所谓‘无改’,是承继父业,不轻易改动,这是氏族传统的要求……保持本氏族的生存经验的重要性,才是‘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这一传统的真正原因,这才是关键所在……后世‘丁忧’居丧三年是其最后的残存,标准的‘形式主义’。”(《论语今读》)可见孔子提出的“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是当时的历史传统,不是他提出的愚孝准则(见韩喜凯《名家评说孔子辨析》)。孔子提出的观察人孝与不孝的方法,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在今天,应该赋予这种方法新的含义,即对父辈做人处世的原则应具体分析,抛弃其不合理或错误的部分,继承和发扬其合理的好的部分,使中华民族孝亲的传统得到弘扬。

1.12有子曰:“礼之用①,和为贵②。先王之道③,斯为美④,小大由之⑤。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⑥,亦不可行也。”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达到和谐为珍贵。前代帝王的治国思想,这一点做得最为完美,所以无论大小事情都应遵循这个原则。遇到行不通的时候,如果为了和谐而求和谐,不以礼进行规范、节制,也是行不通的。”

【注释】①用:作用。这里指应用。②和:和谐,得当。③先王:指尧、舜、禹、成汤、周文王、周武王等古代帝王。道:思想。④斯:此,这。《礼·檀弓下》:“歌于斯,哭于斯。”⑤由:遵循。⑥节:节制,规范。

【解读】“和”是孔子的重要哲学思想,孔子学说中的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等等,都是建立在“和”这一哲学思想基础之上的。此章讲述了“和”与“礼”的关系,强调要达到“和谐”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境界,必须以“礼”来规范和节制。“和为贵”的思想,是孔子和他的学生奉献给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极其重要的人文成果。“这一观念,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涤荡,已构成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思想理念。当然,古代和合理念因其产生年代久远,亦有它的许多历史局限性……只有在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条件下,才会真正达到‘和’的境界,感到‘和’的可贵。”(韩喜凯《名家评说孔子辨析》)

1.13有子曰:“信近于义①,言可复也②;恭近于礼,远耻辱也③;因不失其亲④,亦可宗也⑤。”

【译文】有子说:“恪守信用符合义,说的话就能实行;谦恭待人符合礼,才能避免耻辱;遵循礼义而不背离自己的亲人,礼义就可以尊崇并得到传扬。”

【注释】①近:接近。引申为符合。②复:兑现承诺。指实行。朱熹《论语集注》:“复,践言也。”③远:使……远离。引申为避免。④因:因袭。意思是遵循。“因”后省略了“之”。失:放弃。引申为背离。⑤宗:尊崇。《诗·大雅·云汉》:“上下奠瘗,靡神不宗。”

【解读】“义”和“礼”都是孔子提出并倡导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有子的这句话,明确地揭示了达到“义”和“礼”的具体途径,即“恪守信用”和“谦恭待人”。有子还认为,一个人能做到遵循礼义,就不会背离亲人,不会背离所交往的人。这样,礼义就会得到人们的尊崇,并使之代代相传。“信近于义”、“恭近于礼”是对自身道德修养的要求,“因不失其亲”是遵循礼义的人对亲人的态度,以及产生的社会效果。

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①,居无求安②,敏于事而慎于言③,就有道而正焉④,可谓好学也已⑤。”

【译文】孔子说:“君子在饮食上不追求吃喝,在生活上不追求享受,做事勤勉,说话谨慎,接近有德行的人并端正自己的行为,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注释】①君子:这里指有德的人。求:追求。饱:饱足。指吃喝。②居:居住。指日常生活。安:安逸。引申为享受。③敏:勤勉。④就:接近。正:纠正。引申为端正。⑤也已:语气词,表示肯定。

【解读】作为教育家的孔子,他所说的“学”,既有狭义的,如“学文”,学礼、乐、射、御等;也有广义的,如此章所说的不追求物质享受,说话、做事的要求,如何端正自己的行为等。可见,一个人的学习,包括了对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对礼仪规范、做人之道的学习,即既要致力于学问,又要学会做人。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学习和修养,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君子。正如前人所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①,富而无骄,何如②?”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③,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④’,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⑤,始可与言《诗》已矣⑥!告诸往而知来者⑦。”

【译文】子贡说:“贫穷却不奉承献媚,富有却不傲慢无礼,这种行为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但不如贫穷却乐于道德修养,富有却崇尚礼义的人。”子贡说:“《诗·卫风·淇澳》说:‘要像加工骨器、象牙、玉器、石器一样,不断地切磋琢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吗?”孔子说:“子贡呀,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了!告诉你一个道理,你就能自行发挥、触类旁通了。”

【注释】①谄:奉承,献媚。②何如:怎么样。③贫而乐:皇侃《论语义疏》:“乐”后有“道”字。《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亦作“贫而乐道”。可从。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语出《诗·卫风·淇澳》。古时骨器加工叫切,象牙加工叫磋,玉的加工叫琢,石的加工叫磨。后用来比喻相互间的研讨。⑤赐:子贡名。孔子对他的学生都略去姓而直接称名。⑥始:方,才。这里意为现在。言:谈,讨论。⑦诸:指代人或事、物,通“之”。往:过去的事。这里指刚讲过的道理。来者:未来的事。这里指还没讲的知识或道理。

【解读】孔子和学生子贡的对话,体现了孔子循循善诱、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成为中国教育史上广为流传的生动案例,值得后世学者思考和借鉴。在教学内容上,孔子提出的“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的要求,体现了孔子以德为先的教育观。正如宋代学者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所说:“乐则心广体胖而忘其贫,好礼则安处善,乐循礼,亦不自知其富矣。子贡货殖,盖先贫后富,而尝用力于自守者,故以此为问。而夫子答之如此,盖许其所已能,而勉其所未至也。”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乐道”、“好礼”,他所推崇的伦理观念显然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有必要赋予其新的内涵,使他的思想和学说更具生命的活力。

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注释】①患:忧虑,担心。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装,意思是不了解自己。

【解读】此章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别人不了解自己,并不影响自己的学习和修养、立身和处世,反而会激励自己勤学奋进、修养身心,从而体现个体的价值和尊严。自己不了解别人,则会为自己的立身、处世带来不便,甚至造成失误。关键在于,一个人既要做到“知己”,又要做到“知人”,才能既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又有利于群体的合作与发展。

同类推荐
  • 孝经(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孝经(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阴阳斗

    阴阳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春秋左传(中华国学经典)

    春秋左传(中华国学经典)

    《春秋左传》介绍了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周王室的势力逐渐衰弱。大权旁落,而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先后称霸,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臭王阖闾、越王勾践等霸主。而在文化方面,儒家思想应运而生,对当时以及之后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金陵秋

    金陵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古文观止)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古文观止)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热门推荐
  • 午夜馒头铺

    午夜馒头铺

    大家有没有发觉,有些早餐店的早点明明很好吃,但是每个月总有那么两天,忽然发涩,难以下咽。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过,也许那些早点根本就不是给人吃的……
  • 一步一鬼

    一步一鬼

    人生活的空间,称其为阳间,人类死亡后,其魂魄所在的空间,称为阴间。大量的古代神话和道教典籍中都有阴曹地府的记载。相传人死后会到黄泉地府,过了鬼门关便上一条路叫黄泉路.....所谓黄泉路上无客栈,黄泉路上无老少,这都是民间相传已久的传说,我是一名棺材铺的学徒我叫王大山,下面的故事是我与我的大伯的亲身经历,大伯是我们棺材铺的老板,自身也是一位懂阴阳八卦之法的法师,一件件离奇的故事,一桩桩骇人的传说,敬请你们细细品读。
  • Pride and Prejudice

    Pride and Prejudi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商家五女系列之追爱成双

    商家五女系列之追爱成双

    她,是商家的长女,身中合欢散,失身于一个陌生人。他,是隐国的翼王爷,从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一颗心只停留在她的身上,这个女人居然要选夫婿?我翼王的东西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要的吗?从此他踏上了漫漫的追爱路!
  • 新世纪神话:战世女神

    新世纪神话:战世女神

    【一个21世纪的神话】三个参差不同的世界,四个平凡现世的女孩,一次空前绝后的奇遇,两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上天揽月,下海骑鲨;堪破生死之谜,超越人类局限;高唱自由与爱之歌,手握正义与力量之剑!勇往直前,只为了一个承诺;沉冤赴死,只为了朋友能够团结;奋斗一生,只为来世再见;放下仇恨,只为红颜再笑一回!异世奇缘,遍尝爱恨情仇;则天红颜,堪破众生规限;繁华往事,不胜有你朝夕;九死一生,孰论今世成败!
  • 大学生必知的场景语言技巧

    大学生必知的场景语言技巧

    本书主要是考虑大学生掌握场景语言技巧已成了提升语言艺术和综合素养提高的必需。
  • 飞龙在天之重生

    飞龙在天之重生

    “凡尘才是最好的修行”。天降异象,龙神重生,栖生孤儿周浮生,艰难曲折的成长和修行。龙神重生之后的凡人之躯周浮生,走出山村,面对都市的灯红酒绿和莺莺燕燕将会是怎样的一种修行?
  • 婉云夫人

    婉云夫人

    有人说,人的出生不能选择,但是以后究竟要成为哪种人,还是可以努力一下的。但是这话落在穿到了古代家生子奴婢身上的婉云来说,好像有点困难。无故逃家,打死。干活不努力,打死。不会体察上意,打死。作为一个小奴婢,以后会长成一个大奴婢的婉云,命运基本已经对她恶意满满了。不过,即便这辈子差不过也就能够看见未来究竟是个什么走法的婉云,还是深沉的表示,也许,这辈子自己也许还可以,挽救,一下?
  • 军令状

    军令状

    推荐《驾临仙女宫》,下方有直通车。
  • 穿越明朝收美录

    穿越明朝收美录

    一次意外穿越到明朝,哇,原来古典美女这么有味道!各色美女的诱惑,他们能否保持原本的纯美爱情。先是宫女暖被窝,再有妃子不顾一切献身博前程!皇帝被戏弄只是小菜,掌握天下方现本事。皇帝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