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93800000029

第29章 宪问第十四(1)

本篇共四十四章,内容包括为政、修身、治学、历史人物评论等。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上好礼,则民易使也”、“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等章,阐述了国君和臣属的为政之道。“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君子上达,小人下达”、“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等章,阐述了修身的原则和具体要求。“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两章,阐述了治学的目的和方法。本篇第十四至十九章,是孔子对春秋时代的著名历史人物如臧武仲、管仲、公叔文子、仲叔圉、祝、王孙贾等人的评论。“知其不可而为之”这句名言是本篇第三十八章一个看守城门的普通人对孔子的评价,说明孔子具有为了实现政治理想矢志不渝、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这是非常可贵的。

14.1宪问耻①。子曰:“邦有道②,谷③;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④,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⑤,仁则吾不知也。”

【译文】原宪问什么是耻辱。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领取俸禄;国家政治黑暗,领取俸禄,这就是耻辱。”原宪说:“好胜、自夸、怨恨、贪欲都没有了,可以说是仁德吗?”孔子说:“可以说是难能可贵了,是否仁德我不知道。”

【注释】①宪:原宪,字子思。孔子的学生。②有道:指政治清明。③谷:小米。古代官员以粮谷作为俸禄。这里以领取俸禄指代做官。④克、伐、怨、欲:好胜、自夸、怨恨、贪欲。不行:不实行。意思是没有。⑤难:难得,难能可贵。

【解读】在此章,孔子回答了原宪提出的两个问题。首先,孔子认为,在政治清明时能从政做官,在政治黑暗时也能从政做官,这种左右逢源、见风使舵的行为就是耻辱。其次,孔子认为“仁”是一种崇高的品德与情感,其核心是“爱人”,也就是要有益于他人,造福于百姓。能够克服“好胜、自夸、怨恨、贪欲”这些不良的个人品质和情感,是对个人品德的完善,但还未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认为这已经很难得,但还有待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14.2子曰:“士而怀居①,不足以为士矣。”

【译文】孔子说:“如果读书人留恋安逸的生活,就不配做读书人了。”

【注释】①士:一说为读书人,一说为知识分子。均可。怀居:留恋安逸。

【解读】孔子教育学生,循循善诱,鼓励多于批评。可以说,现在盛行的励志教育,首创者当属孔子。孔子认为,读书人要探求学问、修养品德、砥砺心志,就必须耐得寂寞,不怕吃苦;读书人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要建功立业,治国平天下,必须置个人荣辱、安乐于不顾,勇于克服所遇到的艰难困苦。如果留恋安逸舒适的生活和环境,就会一事无成,就不配做读书人。可见,孔子对读书人的要求是相当高的。

14.3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①;邦无道,危行言孙②。”

【译文】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说话正直,行为正直;国家政治黑暗,行为正直,说话谨慎。”

【注释】①危:端正,正直。②孙:通“逊”,谦逊,恭顺。意思是谨慎。

【解读】此章讲君子的处世之道。孔子认为,作为君子,无论在治世还是在乱世,都应行为正直,政治清明时为国家出力建功,政治黑暗时不与残暴昏庸的当政者同流合污,保持高尚的气节。不同的是,政治清明时说话正直,因为当权者不会因言定罪;政治黑暗时说话就要谨慎,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甚至灾祸。孔子这种明哲保身的思想,与道家思想一致。古往今来,许多不明白或不遵从这个道理的人,往往不分时间、地点、对象,直言不讳,甚至出口伤人,结果事与愿违,轻则撤职受罚,重则坐牢杀头,做出无谓的牺牲。

14.4子曰:“有德者必有言①,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有言论,有言论的人不一定有德行。仁德的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注释】①言:指言论。

【解读】此章阐述了德行和言论、仁德和勇敢的辩证关系。孔子认为,有德行的人以仁爱之心待人,以礼仪规范要求人,发表的言论有利于民众和社会;发表言论的人,尽管有的言论看似合理,不一定是有德行的人,因为他发表言论的目的不是为了他人和民众,而是为了自身利益。两者的思想境界不同,发表言论的出发点不同,所以有本质的区别。同样,仁德的人为了道义而不顾自身利益,因此勇敢无畏;勇敢的人则不一定是有仁德的人,有的人为了一己之利或一个集团的利益,也能置生死于不顾,这难道是有仁德的人吗?可见,内在本质决定外在形式,外在形式不一定表现内在本质。德行和言论、仁德和勇敢,就是内在本质和外在形式的关系。

14.5南宫适问于孔子曰①:“羿善射②,奡荡舟③,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④,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⑤!尚德哉若人!”

【译文】南宫适问孔子说:“羿擅长射箭,奡能陆地行舟,都不得好死。夏禹、后稷亲自耕种,却得了天下。”孔子不回答。南宫适出去后,孔子说:“这个人真是君子!这个人真崇尚德行!”

【注释】①南宫适:南容,字子容。孔子的学生。②羿(yì):夏代有穷氏的国君,因不体恤民众,被家臣寒浞杀害。③奡(ǎo):寒浞之子,力大,相传能陆地行舟,为夏后少康所杀。荡舟:指在陆上行舟。④稷:周朝的先祖,舜的农官,封于邰,号后稷,别姓姬氏。⑤若人:这个人。

【解读】羿擅长射箭,奡力大无穷,都因为没有德行而被杀身亡;禹和稷亲自耕种,造福百姓,以德行和仁义获得民众拥戴,因此得了天下。南宫适所提的问题,含义很深,不答自明,即依靠武力不可能得到百姓的拥戴,尊崇仁德、礼义才是治国之本。因此,孔子对南宫适非常满意,并极力称赞。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许多国家为反恐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可以说是伤透了脑筋,结果却“越反越恐”。这些国家的决策者们却不愿意深刻反思恐怖分子为什么宁愿舍弃宝贵的生命也要与自己作对的原因,也拿不出一整套从源头上使恐怖分子不再从事恐怖活动的办法。这是一些反恐大国的悲哀,也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一大难题。

14.6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也有没达到仁德的时候,从未有小人却有仁德的。”

【解读】对孔子的这句话,历来有多种解释。有的认为,此章的君子指士大夫(执政的人),小人指老百姓。这样解释,前一句还说得通,后一句却太绝对,难道民众中就没有崇尚仁德或具有德行的人吗?有的认为,君子指仁德的人,小人指无德的人。这种说法比较合乎孔子的本意。孔子认为,仁德的君子,不可能时时、事事、处处都能推行仁德,不可能不犯过错。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关键在于知道了自己不仁德的问题或行为能及时纠正,不能一错再错。小人却由于自身品德低劣,唯利是图,是不可能有仁德的。

14.7子曰:“爱之,能勿劳乎①?忠焉②,能勿诲乎③?”

【译文】孔子说:“爱他们,能不勉励他们吗?关心他们,能不教导他们吗?”

【注释】①劳(lào):劝勉,勉励。也有解作劳苦、勤劳、操劳的,存疑。②忠:忠诚。意思是关心。③诲:教导。

【解读】历来学者对此章有不同理解。有的认为“之”指老百姓,则主体是执政者;有的认为“之”指子女,则主体是父母;有的认为“之”指学生,则主体是老师。由于孔子的言论多数是对自己的学生讲的,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故取第三种说法。这样,后文的“忠”可解作出自内心的关心。孔子说的这番话,意思是:爱他们,就要勉励他们,让他们不辞劳苦,勤学上进;关心他们,就要教导他们,让他们修养品德,尊崇道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而不是溺爱;这样的关心,才是出自内心的关心,而不是表面的关心。

14.8子曰:“为命①,裨谌草创之②,世叔讨论之③,行人子羽修饰之④,东里子产润色之⑤。”

【译文】孔子说:“郑国拟定外交政令,由裨谌起草初稿,子太叔研究并提出意见,负责外交的公孙挥进行修改,子产润色定稿。”

【注释】①为命:指拟定外交政令。②裨谌(bìchén):与后文的世叔、子羽、子产均为郑国大夫。世叔:《春秋传》作子太叔,名游吉。子羽:公孙挥的字。草创:起草初稿。③讨论:研究并提出意见。④行人:使者,外交官。⑤东里:地名,子产的住处。一说是子产的复姓,存疑。

【解读】《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记载:“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孔子所记述的过程与《左传》的记载略有不同。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时而联合,时而交战,因而制定外交政策关系到国家存亡,尤为重要。子产在郑国当政时,能举用贤人,并通过严格的程序,分工合作,层层把关,从而制定出适合国情的外交政令。孔子记述郑国外交政令的制定过程,既称赞了子产的做法,又希望学生在今后当政时制定政令一定要慎重,要借鉴子产采取的分工合作、反复论证、层层把关、集思广益的做法。

14.9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①。”问子西②。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③。夺伯氏骈邑三百④,饭疏食⑤,没齿无怨言⑥。”

【译文】有人询问子产的为人。孔子说:“是个有恩惠于人的人。”询问子西的为人。孔子说:“他呀!他呀!”询问管仲怎样。孔子说:“是个杰出的人才。他剥夺伯氏在骈邑的三百户采地,伯氏只能吃粗粮,但一直到死都没有怨言。”

【注释】①惠人:有恩惠于人的人。②子西:指楚国令尹公子申。楚昭王打算划七百里地给孔子和他的弟子,以便自治,公子申极力阻止(见《史记?孔子世家》)。一说是郑国大夫公孙夏,子产的同宗兄弟,子产在他之后主持郑国国政。从孔子的态度看,不应是公孙夏。③人:杰出的人才。④伯氏:齐国大夫。骈邑:春秋时期城邑名,在今山东省临朐县东南。是伯氏的采邑。⑤疏食:粗粮。⑥没齿:终身。意思是一直到死。管仲在齐国当政后,齐桓公曾把伯氏在骈邑的三百户采地给管仲,“伯氏自知己罪,而心服管仲之功,故穷约以终身而无怨言。”(朱熹《论语集注》)

【解读】此章记述了孔子对子产、子西、管仲的评价。孔子认为子产是贤人,在上一章专门称赞了他的为政特色,此章又称赞他是有恩惠于人的人;子西在治国上有贤行,也有不足,又曾阻止楚昭王任用孔子,因此孔子只用“他呀!他呀!”来回答,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足见孔子的宽厚;管仲虽然是法家人物,政治主张与孔子不同,但他治理齐国功绩卓著,因此孔子称赞他是杰出的人才。

14.10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文】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恨很困难,富贵而不骄傲却容易。”

【解读】任何社会都存在贫、富差别。贫穷的人生活困苦,处境艰难,自然情绪不好,心生怨恨;富有的人往往自命不凡,傲慢无礼。这是人之常情,也是社会上常见的现象。孔子所提倡的,是“贫而无怨,富而无骄”。就是说,贫穷的人只有安贫乐道,勤奋努力,才能改变贫穷的处境,如果自暴自弃,怨天尤人,就不能改变命运;富贵的人要珍惜顺境,修养品德,待人以礼,如果傲慢无礼,奢侈浪费,也不能永久富贵。孔子说“贫而无怨难”,是要贫穷的人树立自信,说“富而无骄易”,是要富贵的人引起重视。只要贫穷的人树立自信、富贵的人高度重视,就能达到“贫而无怨,富而无骄”的理想状态。

14.11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①,不可以为滕、薛大夫②。”

【译文】孔子说:“孟公绰做晋国大夫赵氏、魏氏的家臣能力绰绰有余,却不能当滕国、薛国的大夫。”

【注释】①孟公绰:鲁国大夫,孔子所尊敬的人(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赵、魏:晋国卿大夫赵氏、魏氏。老:古代大夫的家臣称老,也称家老。优:优胜,优裕。意思是绰绰有余。②滕、薛:都是西周初分封的诸侯小国。滕国在今山东省滕县西南,后被越国所灭;薛国在今山东省滕县东南,后被齐国所灭。

【解读】晋国是诸侯国中的大国,赵氏、魏氏这种大夫的家臣有权势、威望,具体事务大多由下属处理,因此孟公绰的能力绰绰有余;滕国、薛国这样的小国,即使是大夫也要处理具体繁杂的事务,因此孟公绰不能胜任。孔子敬重孟公绰的德行,但不掩饰他的短处。李泽厚先生说:“能做大官也未必能办具体事,何况大官还有各种各样,有的是以他的‘道德’高、资历深,专门用做摆设,什么实际事不干,也干不了。孟公绰可能就属于这一类。”(《论语今读》)

14.12子路问成人①。子曰:“若臧武仲之知②,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③,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④,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⑤,久要不忘平生之言⑥,亦可以为成人矣。”

【译文】子路问怎样才叫德才兼备的人。孔子说:“像臧武仲那样明智,孟公绰那样廉洁,卞庄子那样勇敢,冉有那样有才艺,再用礼乐来文饰提升他,也可以说是德才兼备的人了。”孔子又说:“现在德才兼备的人何必这样呢?看到利益能考虑是否合理,遇到危险敢于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境地却不忘平时的诺言,也可以说是德才兼备的人了。”

【注释】①成人:德才兼备的人,完美的人。②臧武仲:鲁国大夫臧孙纥。据《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他逃到齐国后,齐庄公曾赐给他田地,后来他预见齐庄公将被杀而设法退还了所得到的田地。③卞庄子:鲁国大夫,以勇著名,曾制服两只虎。“卞”是他的食邑,“庄”是他的谥号。④文:文饰。⑤授命:献出生命。⑥要:通“约”,穷困。指处于穷困境地。平生:平时,平素。

【解读】此章孔子首先列举臧武仲、孟公绰、卞庄子、冉有这四个子路熟悉的人,指出具备了明智、廉洁、勇敢、才艺,再从礼乐上加以文饰提升,也就是进德修仁,这样的人就是完美的。但要同时具备这四种品质,并进德修仁,要求又太高,难以做到,于是孔子联系当时的社会实际,提出了比较可行的“完美的人”的标准,即:为人正直(“见利思义”)、见义勇为(“见危授命”)、信守承诺(“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这三条,是君子应有的道德素质和行为表现。

14.13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①:“信乎②?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③?”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④。夫子时然后言⑤,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⑥,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译文】孔子向公明贾询问公叔文子的为人,说:“他老先生不说,不笑,不取,是真的吗?”公明贾回答说:“这是告诉你的人讲错了。他老先生该说的时候才说话,别人不讨厌他的话;高兴时才笑,别人不讨厌他笑;合理的才获取,别人不讨厌他获取。”孔子说:“是这样吗?真是这样吗?”

【注释】①公叔文子:卫国大夫,名拔,卫献公的孙子,“文”是他的谥号。公明贾:姓公明,名贾,卫国人。②信:真的,果真。③取:收取,获取。④以:代词。此,这。⑤时:时候。⑥义:适宜,合理。

同类推荐
  •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典籍,后世简称之为《内经》,堪称中华医学的源头活水。它成为中国医学发展的理论源薮,是历代医学家论述疾病与健康的理论依据。
  • 照世杯

    照世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后官场现形记

    后官场现形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孟子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孟子

    《四书五经·大学 中庸 孟子》归属清华大学继续教育文库,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句”丛书之一。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著《大学》《中庸》《孟子》中,遴选部分代表名句,分主题原文呈现并中英文翻译注释,配以精美书法作品,附传统经典名篇全文及生僻字注音,同时定向邀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及汉语言文字造诣的书法教育家、清华大学德艺双馨的师生校友、社会各界实力派书法名家书写主题内容,经典名句、传统丹青、中英文释义三位一体,以传统艺术形式承载民族优秀文化思想。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本书在体例上将曾国藩家书分为修身、劝学、治家、理财、交友、为政、用人、养生、军事诸篇。选编时对多个版本进行比较,精选其中有代表性的和对当代人极具参考价值的篇章。按时间排序,酌定标题,进行注释和点评。在內容上每篇各有不同,也各有侧重,如下所述:修身篇所选的家书旨在反映曾国藩在保身、进德修业、息心忍耐、有恒心、谨慎、自立自强等方面的內在修为。劝学篇所选的家书包括教弟写字养神、劝弟学业宜精、阐述求学之法、教弟注重看书、读书要有恒心等內容,反映了曾国藩“读书、立志、有恒”的治学思想。
热门推荐
  • 男神是神仙

    男神是神仙

    蒙琪琪的前世——泠落韵,与师兄华清珏相亲相爱,却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亲眼看见心爱的师兄在和她一生黑的小师妹“偷情”。对此泠落韵呵呵哒。反正她就要成仙了,从此走上长生不老、青春永驻的人生巅峰。然而成仙的最后时刻,泠落韵光荣狗带了。投胎转世,小三居然一起投胎。今生今世看她怎么手撕小三,把男神抱回家。
  • 魔少爷

    魔少爷

    我是天才,没错,这毫无疑问,要是遇到比我更天才的,这是不可能的,再要是运气真要逆天到极点,那么办法了,先阴在阴接着阴,阴不死你不算完!遇到我真是你活该!看魔少爷紫墨和书童周宣的潇洒人间行!
  • 七品人

    七品人

    话说人分七品,一品礼,二品乐,三品儒,四品诗,五品道,六品圣,七品仙,传说中只要人修炼到七品境界后,就可以呼风唤雨,超脱生死,更能飞天遁地,拥有惊天泣地的无上圣通,所以七品仙人一直是大陆上品人修炼的目标,一直是大陆上人民崇拜的对象。本文讲诉一个不久于世是少年,带着种种神秘,崛起于世,他的身上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他的身上到底背负着什么,另类的题材,敬请收看,绝对让大家一饱眼福。
  • 命禄篇

    命禄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观自在多罗瑜伽念诵法

    观自在多罗瑜伽念诵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星辰轮回气迫苍穹

    星辰轮回气迫苍穹

    一位十六岁的少年六年未冲破经脉,其成长之路会有多坎坷?
  • 千年之外

    千年之外

    一为能歌善舞的美丽女孩,因得了绝症,生命还剩下几个月,无依无靠的她作出寻死的决定,结果却阴错阳差的来到了几千年以前的不知名的时代,并且开始了一段风风火火的旅行,不想却发现穿越不仅仅只是巧合
  • 战仙灵岛

    战仙灵岛

    在这个宇宙里有生命的行星当然不止地球一个,在璀璨的银河中重重包围着一颗耀眼的行星?,它叫“元”,称它为元世界,在元世界的这颗星球里最大的海上有座小岛叫仙灵岛。梦菡雅女神赐予岛上人民安康和平,还给了他们神奇的力量——战灵。让他们的生活过得更加美满,但同时也会使黑暗之源虎视眈眈……
  • 木经

    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玄通神州

    玄通神州

    漫漫一世,该往何处?妖冶人生,该如何缔造?东胜神州大地,妖魔鬼怪,魑魅魍魉.神州大地,鲜有大神通者,麒麟、龙禁双军横扫!暴龙、貔貅,天地异相。武之极致,神通!本书与《九鼎记》的实力相似,以斤作为标准。一品武者:500斤;二品武者:1000斤;三品武者:3000斤;四品武者:5000斤;五品武者:7000斤;六品武者:10000斤;七品武者:14000斤;八品武者:19000斤;九品武者:25000斤;后天极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