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93500000048

第48章 “我我不休”的时代(1)

1

还是80年代最初的日子,一位美国汉学家,向我盛赞他刚会见的一位中国女作家,说是真了不起,中国文学的希望,甚至中国的希望在焉。

看到我有点惊奇,他解释说:“我问这位女作家,中国最好的作家是谁,她点点自己的鼻子!”

看到我更惊奇了,他说:“须知,这是一位中国人,而且是中国女性。传统中国不允许这样的自信。”

这位是中国文化专家,我当然无法说服他。

90年代初,一本《曼哈顿的中国女人》风靡京华,洛阳纸贵。我读了一遍。那种粗劣的拜金主义,毫不遮掩的(而且明显失实的)夸富,吓了我一跳。在一次座谈中,我说了一下看法,弄得举座不欢。有人提醒我:“别忘了,这是一位中国女性,单独在美国打出一片天下。”

我说,无保留的赞美来自中国,并非来自美国。

他反驳说:“那就更有意义,一场更伟大的觉醒。”

是的,有个东西在觉醒,而且以奇快的速度膨胀。我无言以对,但是当时我觉得可能不必过虑。毕竟中国人刚有机会吹吹自己。这种满是钱味的“成功书”,一时醉人,不久风气会过去。但是我错了:夸富风如沙暴,一年年呼啸得更紧。

在美国的中国人,很快就学会美国人 “狠狠自我推销”(Selling Oneself Hard)原则,以至于我不得不劝告洋鬼子,不要轻易相信中国人的离奇回忆录,自称是什么人的女儿,什么部训练的女间谍,哪怕写在书里也别不查一下就当真。

在中国的中国人呢?学得更快!最后来了个什么宝贝,写无忧无虑夜夜歌舞的Party动物生活。又是一位汉学家,新一代的,说是:“了不起,书写得好不好没关系。这是一个信号:中国的《在路上》,跟着出现的将是中国的Beat Generation,中国的嬉皮一代。”

他的滔滔雄辩使我一阵头晕:为什么中国人学样,摆一下类似的姿态,就会领出一个类似的时代?老年金斯堡不知疲倦地拍自己的裸体,皮肤披披挂挂像沙滩上湿漉漉的海狮,美国人自己看不下去。这场早就曲终人散的戏,为什么必定在中国重演?

不少洋观察者,哪怕汉学家,对中国社会的真底细缺少感觉。不过,有一点可能是真的:当今不少人以为,靠喋喋不休地说“我我我”——我的欲望,我的需求,我的成就,就能建立起现代式的,甚至后现代式的人格。

就表现方式而言,中国的确进入了唯我论时代。

2

不错,《在路上》已经被看成后现代经典,尽管这本喋喋不休说我我我的书,啰啰唆唆,很少有人读完,但是每个不想落伍的人,书架上必定陈列。据说2001年5月在纽约佳士的拍卖,以220万美元被一个足球队老板买走,创手稿拍卖世界纪录。超过卡夫卡的《审判》手稿。

凯如阿克用20天工夫,在粘成几十米的长纸上不分段地打下全书。这倒是一种特别的自恋姿态:对任何出版惯例的蔑视——有没有人看无所谓,有没有人出版更无所谓。从这个方面看,此书对“自由/性爱”的追求,拒绝美国的物质主义。《在路上》的精神底蕴,并没有在中国重现。

相反,许多中国当代写作,倒是像好莱坞制片人的自传。制片人,是好莱坞文化产生的最奇怪职业:不需要专业知识的指挥者,敢于豁出命直奔暴利的赌徒。有众多失败出局者作背景,无怪乎他们的回忆录或自传,充满了自吹自擂。写自传本来就不是记录事实,而是修正历史,重塑自我形象。在侥幸的制片人笔下,自我选择赢来上帝的选择,命定的赢家,打造历史的超人。

是否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好像是。最近一本美国20年前的普及社会学著作《格调》译成中文,风靡祖国大陆,人人都开始谈趣味风度。原书名Class,有二意“阶级”,“品位”,此书有意的玩弄双意,把全体美国人按生活方式(而不是按收入高低)分成九个等级,分别讨论其“细微品质”。中译舍去一义,就变得好玩而无害。格调虽然有高级低级的区分,却是能够选择的。

此书对美国社会,适用性恐怕有限。西方社会各走各的道,不同阶层的人尽量互相视而不见。对中国社会,却是非常有用,这个社会,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恒久传说,有仰视阶梯的古老传统。尤其是那些读通了《格调》之类书的人,可以玩“自我塑造”,因为富人很可能格调粗俗,而穷人格调可以玩得高雅。

据此书序言说:“通过自身的教养,品位的提高,一个人不需要拥有很多金钱,就可以达到较高的社会地位。”而且,格调似乎比金钱还好,“有钱并不必然是你的社会地位提高,因为这世界上总是有人不在乎你的钱财。但有生活格调却必然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和欣赏,因而提高了你的社会等级。”

处方绝对神奇!提高社会地位无须昂贵的硬件,凭空凌虚白日飞升,岂不妙哉?这真是个自我符号化的时代。

如此格出来的社会地位,或许真有用:到仕女如云的晚会上,得个满堂彩,或是昂然阔步商场走一遭,带着自己吹胀的自信心和腰包。说这是骗术,骗人偏己,或许太刻薄;说这是自我推销术,恐怕差得不多——格调要被看出来才成为等级,醉翁之意在观众。

3

自我膨胀,与自我怀疑,似乎是现代性的两个互补的成分,或者说,自我在现代本有的难题。

都说现代性起源时——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发现了人”,建立了人本主义。

我怀疑这一点:自有文化起,就是人的文化。神是人的影子,仁义是人的秩序,只是借天之名而行之。

我总认为,现代性起源时,发现的是“我”。文艺复兴前绘画,虽然总是神话宗教题材,神依然有人的完美肉体。

自此以后每个画家都不知疲倦地画起自画像来:典型姿势是四分之三角度偏转,一手色板一手画笔。库贝尔干脆把自己画在全体朋友注视的中心,背后裸身站着他的女模特儿,如痴如醉地看着他的画刷。

这种自我注视,几乎成了姿态。例如尼采的画像,手执笔与纸,是一个非画家的“自画像”,向观者四分之三地展现他的自我。

于是整个思想的宇宙围绕着“我”旋转,大千世界,枢纽在我。理性主义的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够谦虚的。康德把哲学归结为四大问题:

我能知道什么?(形而上学)

我应该做什么?(伦理学)

我可以希望什么?(宗教学)

什么是人?(人类学)

最后一个字面没有说“我”,实际上还是说我与其他人的关系。

到20世纪,海德格尔认为哲学关心的,依然是这四个问题,但是他看到的更多是“我”的种种不能:

我能知道什么?我明白有所不能知;

我应该做什么?我明白许多是做不成;

我可以希望什么?我有所期望而被拒绝;

什么是人?我生存的本质究竟何在。

即使康德,也已经看到人类的自我意识,即关于我的追问,充满了苦恼,“我”被置于宇宙中心,并不是很舒服的事。奥地利哲学家布伯说,他才14岁时,这个太难的任务就让他苦恼得要自杀:

一种我所不能理解的必要性朝我席卷而来:我必须一次次地想象空间的边际,或他的无边,想象有始有终的时间和无始无终的时间。但两者同样不可能,同样毫无希望——不过又只有在这两个荒唐事中作出选择。在不可抗拒的压力下,我在两者之间摇摆,数次竟至有疯狂之危险,以至于我想到以自杀来解脱。

最后,他读到康德,才恍然大悟,时空并不基于世界的内在本质,而是基于我生而有之的感觉的方式,不必苦求原因。明白过来,才免于一死,岂不险哉?

同类推荐
  • 让我在路上遇见你

    让我在路上遇见你

    这是一本旅行艳遇书,一路与最美的风景艳遇,一路与最奇特的风情艳遇,一路与不同的人艳遇。泰国、尼泊尔、日本、布拉格、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甚至南极,都遍布了作者的脚印,本书便把这些地方一一记录下来,记录她在旅途中的故事,以及当地的特色,还有对旅行、对人生、对生活的独特思考。作者是一位业余、不专业,但没有旅行便无法继续生活的旅行者,工作、辞职、旅行,再工作,她重复着这些生活,将旅行这件必要的事穿插进生命中,在十年间,走过了世界两百个地方,脚步几乎遍布各大洲各大洋,在国内,应该没有人像她这样,边工作养活自己,边旅行丰富人生。
  • 我从印度活着回来了

    我从印度活着回来了

    想做一件事前问问自己,会不会死?会,那不能搞。不会,那就去他的! 气场强大的22岁女汉子Sukey,花了4871元,用59天时间,独闯10座印度城市,经历了一场疯狂、放肆、温暖而又充满心跳的印度大冒险。在这里,她遇见了没完没了的求婚和性骚扰,也遇见了上流社会的王子和痞子,曾在又脏又乱的火车地板上倒头就睡,也曾在琥珀宫城堡的月夜温柔漫步,喝过一杯差点儿让人病死他乡的酸奶,也吃过充满咖喱气息的盛大婚宴……新奇、有趣甚至充满惊险的故事背后,更有独立的勇气与行走的温暖。最热门旅行分享网站蚂蜂窝爆笑怒推,猫力有爱作序,献给每个想要独自上路的年轻人。青春这么好,无论怎么过都是浪掷,旅行这么好,无论何时出走都不晚。
  • 读书很好:一本真正读懂香港的书

    读书很好:一本真正读懂香港的书

    这是一部精心撰述、充满智慧的作品。作者在知识与社会之间,敏锐地发现了二者的紧密互动,并通过对香港本土最新写作的评论,进而全景式地评述了当下香港的社会变动与精神状态,记述了最具公共关怀的香港知识人参与和推进香港社会发展的点点滴滴,可以见微知著,可以未雨绸缪。49篇精彩的札记,即是49个典型的文化样本和实践样本。区事国事天下事,从这里读懂香港,读懂中国乃至未来。
  • 女人上路:车轮印制的日记

    女人上路:车轮印制的日记

    《女人上路——车轮印制的日记》是作者三年以来驾车游历西藏、新疆的彩色旅行日记。书中以优美的文字、色彩斑斓的风土照片、切身体会的真情实感,以及车轮印制的翔实自驾咨讯将每个人带入那神秘的佛国净土和广阔的大漠戈壁。
  • 一个人与他的铁道旅行人生

    一个人与他的铁道旅行人生

    “每逢开启新的旅程,手握通往远方的车票,自我与位置世界的羁绊,是驱使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热门推荐
  • EXO蜕变

    EXO蜕变

    他爱她,她也爱他,可他却因为一个地位,一个命令,一个身份,他亲将她杀死。可,老天垂怜,她重生了。她恨他。在一年后,他看见了她,而他与她又有怎样的结局?
  • 绝宠狂妻:定不负你

    绝宠狂妻:定不负你

    (原名:心锁情)他,是黑宸帝国的统治者,他可以为她斩友情,断桃花,甚至为她放弃整个帝国,只博她一笑;她,亲人的背叛,好友的狠毒,却依旧站却中央。她说:“三月桃花不如君一笑,可否把面具摘下?”他说:“腊月梅花不如你,可我凭何摘下它?”两个毒舌相撞,就如火遇见爆竹,一碰就炸,想同归于尽,欲知下文,请听下回分解。(此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拴住多金首席

    拴住多金首席

    听过继承财产,继承事业,继承房产,但是没听过继承情妇。她明里是他大学校友,背地里却是他父亲的情妇;父亲死后任何话语都没留下,白纸黑字点明要他继承情妇。一纸遗书,一个登堂入室的情妇,一场寻找遗书的争夺战。看着她偶尔露出的是忧伤,他心里跟着不快乐,看着她束手无策,他却在设计她之后又将她解救出来,看着他被其他女人侮辱,她没反应,他却肺都气炸了。总总的行为都让人以为他爱她,但是他该恨她才对,为什么要怜惜这个狠狠伤害他的女人,他是疯了吗?
  • exo那句不该吝啬的话

    exo那句不该吝啬的话

    简介:如果有一天,你喜欢上我了,你一定要跟我说,因为你不会知道,我喜欢上你比你喜欢上我要早的多。如果有一天,你喜欢上别人了,你一定要跟我说,我不会缠着你的,我会很洒脱的放手,但是你一定要跟我说。有些话不说出来,就永远都不会知道结果,爱情中是需要冲动的。“我说过很多遍了,喜不喜欢是你的事,接不接受是我的事,喜欢我的人多了去了,我每一个都要接受吗”---吴世勋“李筱熙,你为什么不肯回头看看呢,我一直都在啊”----朴灿烈“傻丫头,我是你的鹿哥啊,永远都是。”---鹿晗“你能不能有点女生的样子啊,会嫁不出去的。”---边伯贤12只都会出现的哦。
  • 丹族

    丹族

    【精品科幻*值得收藏】一位世界闻名的华国医学教授,是他拉开了星际的序幕···百年后他的曾孙辈,用他的帅气,机遇,运气,实力让已经默默无名的家族再次响彻银河···-----------------《丹族》【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北海道:旅日华人中篇小说集

    北海道:旅日华人中篇小说集

    内容介绍哈南编著的《北海道(旅日华人中篇小说集)》是一部旅日华人的中篇小说集。作者以海外的视角来观察世界,叙说了在日华人的生活,同时也描述了怎么也离不了的乡土和故国。《北海道》题材广泛,时空的跨度较大。比如写留学生,不写漫长东瀛路的艰辛,写他们站稳了脚跟之后所面对的茫然,以及与他们在日本出生的、日化了的孩子之间的“代沟”。比如写嫁给了日本人的她们,自以为把曾经有过的情感留在了国内,生活已经有了重中之重,可是没想到有时候那轻盈的一缕也会漂洋过海,成为不速之客。有时候是回国和在日本的生活穿插进行的,有时候则被国内变革的大潮所吸引,留连忘返。文化的融合与碰撞从来都是小说诞生的重要因素!
  • 秘藏通玄变化六阴洞微遁甲真经

    秘藏通玄变化六阴洞微遁甲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绝世音缘

    绝世音缘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口含天宪,言出法随。这是一个修音为道的世界。萧羽原本是个纨绔子弟,却无辜牵连,被音修随手灭杀。弥留之际,神秘仙女现身,用时空玄奥,起死回生。于是,历经时空轮回的少年,修行世间音,化仙曲,奏奇乐,闯异界,护挚爱!
  • 我是大尸兄

    我是大尸兄

    丧尸(Zombie)是一种不死生物。丧尸与僵尸有本质的不同,丧尸一般是由活人直接转化,而僵尸必须是由死人转化。丧尸移动缓慢,看到活人血肉时,速度极快。丧尸已知能力:听声辩位、无痛、第六感、水下行走、怪力、无限体力。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过后,整个世界的变成了地狱。我,是大尸兄李毅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我变成了一个丧尸。
  • 网游之凌仙绝尘

    网游之凌仙绝尘

    一名大学生看着电脑上的屏幕陷入了沉思,他失恋了,而且还是暗恋!心情极其的低落,而《创界》却如同王者一般,在尚未发布的时候就将多款前段时间十分热门的游戏轻松击溃!书友群(570581247),恭候你的加入!!!微博:Vare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