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8100000021

第21章 个人心理中的家庭

家庭关系对个人性格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对孩子的影响,对母亲的影响,对父亲的影响。所以家庭是一个严密的组织单位,这三个部分很难截然分开,凡是影响父母的,同时也可以影响孩子。现在,我们从这三部分来分别讨论这个问题,首先从孩子开始。

按照佛洛伊德的观点,孩子对于其他家庭成员的情感,似乎有点敌对。一个男孩会恨他的父亲,因为他把父亲视为情敌。他对母亲怀有一种为传统道德所极其憎恶的情感。他恨他的兄弟姐妹,因为他们吸引了父亲的一部分注意力,而他只希望父母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他一人身上。这种混乱情感的后果是极复杂、极可怕的,好则同性恋,坏则躁狂症。

佛洛伊德的这种说法出乎意料,并没有引起多大恐谎,一些教授由于相信这种学说而被开除,英国警察当局甚至把当代杰出的人物霍默·莱恩送去流放,原因是他实行了佛洛伊德的学说。但是,由于基督教禁欲主义的影响,人们对于佛洛伊德强调性的做法,比对他关于婴儿仇恨心理的描写更感到震惊。对于佛洛伊德有关孩子情感的观点的真伪,我们必须做出公正的评价。最后几年有关孩子的大量试验证明,佛洛伊德理论中所含有的真理比我以前所想像的要多得多。尽管如此,佛洛伊德的理论仅代表真理的一个方面,而且就是这个方面,只要父母们多少有点知识,也会很容易使之变得极为普遍。

让我们先从伊底帕斯的情结谈起。婴儿的性欲无疑比佛洛伊德之前的任何人所想像的都要强烈。甚至,异性爱在婴儿时代比我们从佛洛伊德的著作中所看到的还要强烈。一个不明智的母亲在无意识状态下就能使年幼儿子异性爱的情感集中在她身上,而且毫无疑问,佛洛伊德所指出的那些恶果就会产生。如果母亲的性生活是满意的,那种事情就很可能会发生,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她用不着向她的孩子寻求那种只应从成年人那里得到的情感满足。父母的冲动是一种抚养孩子的冲动,它并不是要从孩子那里得到爱情,因此,如果一个妇女在性生活中是快乐的,她会主动避免从孩子那里要求一切不正当的情感反应。因此,心情快活的女人要比不快活的女人更能成为贤良的母亲。然而,没有一个女人能够保证她永远快活,所以不快活时,她应当有一定的自制能力,以避免向孩子提出过多的要求。这种自制不难做到,只是从前仍没有认识到其必要性。因此母亲对于孩子的那种过分的爱抚行为被认为是十分正当的。

孩子的异性爱的情感可以从其他孩子那里得到自然、有益、天真的发泄。这样,异性爱的情感就成了游戏的一部分,而且这种情感会像一切游戏一样,为将来的成人活动做好准备。一个孩子在三四岁以后,就需要有异性的孩子作伴。现代这种纯粹的小家庭对于孩子早期的健康发展过于呆板和禁闭,并不意味着孩子不应有这种需要。

不但母亲会在孩子中产生不应有的情感,女仆和保姆以及女教师也不例外,因为她们对性也是如饥似渴的。教育界的权威们认为,凡是和孩子发生关系的,总是那些不快活的老处女。这表现出他们在心理学方面的无知,因为任何一个研究孩子心里发展的人都不会产生这种观念。

兄弟姐妹的妒忌在家庭中是非常普遍的,这种妒忌有时还会造成杀人狂和较为严重的神经错乱。这种情形不难避免,条件是,父母和其他看管孩子的人多花费些精力控制他们的行为。当然,我们绝不能有偏爱之心——对于玩具、待遇和关心,必须十分公平。在新的弟弟和妹妹出生时,必须防止其他孩子产生父母不重视他们的念头。如果有严重的妒忌事件发生,那是因为这些简单的措施没有受到重视。

如果我们想使家庭生活对孩子的心理产生良好的影响,就应当具备几种必要的条件。父母,尤其是母亲,尽可能使自己的性生活快乐。父母双方都要避免与孩子发生那种会引起孩子不良反应的情感关系。在兄弟姐妹中一定不能厚此薄彼,而应完全公平地对待他们。孩子三四岁以后,家庭不应成为他们的惟一生存空间,而要让他们把相当一部分时间用在与同龄孩子的交往中,如果有了这些条件,我认为,佛洛伊德所担心的那些恶劣后果就很可能不会发生了。

另一方面,如果父母的情感是正当的,这情感无疑会促进孩子的发育。那些得不到母亲的热烈情感的孩子,往往是瘦弱而神经质的,而且多有偷盗癖。父母的爱情能使孩子在这纷乱的世界里感到安全,并使他们获得进行实验和在周围环境中探险的勇气。使孩子感到自己是热烈爱情的客体,这对于孩子的精神生活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他会本能地感到他是孤弱的,需要得到只有爱情才能提供的那种保证。如果想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快乐、大度、无畏的人,那这孩子就要从他周围的环境中得到温暖,而这种温暖只能来自父母的爱情。

明智的父母还能为他们的孩子提供另外一种帮助,虽然他们还从未这样做过。这就是,他们可以通过最好的途径向孩子介绍有关性和父母身份的事实。如果孩子们了解到性是存在于父母之间的一种关系,就会知道性的最崇高的形式和性的生物目的。过去,他们总是把它当成下流的笑话和令人难以启齿的快感的根源。这种通过秘密而又猥亵的谈话所得来的最初的启示,往往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结果,孩子们就很难对任何与性有关系的问题具有高尚的态度了。

家庭生活是应当有还是不应当有,需要研究以下两种实际方案:一、母权家庭;二、类似孤儿院的公共机构。使任何一种方案变成制度都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改革。现在假设这两种方案都已实施,那它们对于孩子的心理影响如何呢?

先从母权家庭开始讨论。假设孩子只知道母亲;女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得到孩子,而不希望父亲对孩子有任何特殊的兴趣,而且也不必选择同一个父亲去产生不同的孩子。如果经济允许,孩子会不会因这种制度而受苦呢?父亲对于他的孩子能有哪些心理上的作用?我认为,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性和夫妇的爱以及生育联系在一起。另外,孩子进入少年之后,如果我们能使孩子和女性人生观接触的同时,也和男性人生观接触,将是有益的。从知识角度出发,这种接触对于男孩尤其重要。当然,这种益处并非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据我所知,那些在婴儿时期失去父亲的孩子,并不比其他孩子坏。毫无疑问,有一个理想的父亲要比没有强,但如果没有他们,对孩子也许更具有积极的意义。

对孩子来说,恐怕没有什么能比让他们感到自己与众不同更痛苦的了。这是针对当今社会的离婚现象而言的。一个过去有父母双亲,且与他们感情深厚的孩子,会因父母离婚而失去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他可能会产生恐惧和其他类型的神经错乱。一旦孩子对父母双方都产生了深切的依恋之情,那么父母分离的时候,他们就负有极大的责任。因此,我认为,没有父亲的社会,对孩子来说,要比离婚率高的社会好得多,尽管离婚仍被认为是一种个别现象。

柏拉图的观念是,不但要让孩子脱离他们的父亲,而且也要脱离他们的母亲。对此,我是不敢苟同的。父母的爱情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即使孩子仅从一方父母那里得到爱也已足矣,但若连一方父母的爱都得不到,那就太令人遗憾了。从性道德的观点出发,重要的问题是父亲的作用。在幸运的情况下,父亲是有一定作用的,而在不幸的情况下,他很容易由于专横、暴躁和好斗变得弊大于利。因此,从孩子心理的角度上看,那种父亲至上的说法是无力的。

目前,家庭在母亲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是很难估量的。在怀孕和哺乳期间,女人通常都希望得到男人的保护,这是一种本能的趋向。现今世界上,一个认为自己用不着保护的女人大概具有某种不正常的好斗心和自负心。然而,这种感觉只是部分本能的。如果国家能给怀孕和哺乳的母亲及孩子以足够的照顾,这种感觉就会大大减弱,甚至完全消除。废除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对妇女所造成的主要危害是,减少她们与男人发生性关系时所具有的那种亲密感和庄重感。

一种性从另一种性中学到知识,这是人类结构的事实,但是单纯的关系,即使它是热烈的,并不会因两性间的教训而得到满足。在共同抚养孩子的事业中,以及历时多年的伴侣生活,可以使双方的关系变得重要和丰富。这种关系比男人对孩子不负责任时所具有的那种关系,要重要和丰富得多。从情感教育的观点上看,那种有幸福的婚姻并凡事与丈夫默契配合的母亲会更加疼爱孩子。人们也许会看到许多与此相反的情形。如果一个女人在婚姻中是极不幸福的,她的不幸会使她在与孩子的关系中很难具有那种情感平衡。此时,如果她与孩子的父亲分开,无疑能成为一个更好的母亲。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是,幸福的婚姻是美好的,不幸福的婚姻是丑恶的。

个人心目中的家庭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家庭对父亲的影响。我们已经反复指出过父权及其伴随而来的热情的重要性。我们看到了古代历史中父权家庭里父权所起的作用。由此可以断定,父亲的情感具有极为浓厚的热情。由于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原因,这种热情在那些具有高度文明的社会中总不如在以前那样浓厚。在罗马帝国,那些上层社会的罗马人显然是没有这种情感的,而当今时代不少文化人也几乎或完全不具备这种情感。但绝大多数人还是有这种情感的,即使在最文明的社会中也是如此。男人所以结婚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而不是因为性的缘故,因为男人不结婚照样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性满足。

有一种说法,求子之心,女人甚于男人,但据我看来,情况恰恰相反。现代婚姻中,孩子乃是女人对男人欲望的产物。无论如何,女人生孩子总要面对分娩的痛苦和姿色的丧失,而男子则不必为此担忧。男人所以限制家庭的发展,往往是由于经济的缘故,当然,女人也有这种原因,但是她还有自己所特有的原因。那些有职业的男人为了能使家庭受到高等教育,情愿承受物质享受方面的损失。因而男人求子欲望之强就显而易见了。

有人说,如果男人不再负责任,会不顾一切地生孩子。我不相信这种说法。一个希望得到孩子的男人也会希望得到孩子带来的责任。在盛行避孕的今天,男人有孩子往往不只是他追求快感时的意外结果。诚然,男女总是需要一种永久性的结合,只有在这种结合中,男人才能享受到成为父亲的乐趣,但是如果法律和习俗都赞成孩子仅属于母亲的观点,妇女就会觉得任何与现有婚姻相似的事情都会侵犯她们的独立,而且会给她们对于孩子的绝对占有权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为本来她们是可以独自享有这种占有权的。因此,男人不可能成功说服女人放弃法律所赋予她们的权利。

这种制度对于男性心理的影响将会极大地减少男女关系中的庄重性,使男女关系越发成为一件单纯的乐事,而不是一种有关心灵、理智和肉体的密切结合。这将使人们之间的一切关系都变成不足挂齿的区区小事,以致男人都把自己的热情集中在事业、国家或与个人毫无关系的事情上。当然,这种说法太笼统了,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大区别,而且被一个人视为大逆不道的事,在另一个人眼里却可能是天大的好事。我认为,消灭父权会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淡漠乏味而且无关紧要,最终会引起厌烦和绝望情绪的缓慢增长,而生育将逐渐趋于灭亡,人种将留待那些仍保持旧习俗的群体来补充。

当然,人口减少的问题可以通过付给女人足以担负起母亲职责的金额来解决。如果军国主义一直强大,这些情况大概会很快实现。

同类推荐
  • 荣格的智慧:荣格性格哲学解读

    荣格的智慧:荣格性格哲学解读

    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改变人生。这已成为世界各国学者的共识。那么,性格与命运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呢?荣格经过长期潜心研究,终于破译了“性格决定命运”的密码。为了让广大读者深刻理解“性格”与“命运”的内涵,我们编译了荣格的著作。在本书中,除了展现荣格在心理学领域所表现出来的睿智和人格魅力以外,还全面阐述了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及类型理论。
  •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哈佛,西方第一圣殿!跟曾国藩学做人做事,向哈佛汲取精英智慧!古为今用,从曾国藩家书中领悟先哲智慧;西为中用,在百年哈佛园里品读精彩人生!打开家书,在墨香中体悟成长的力量;走近哈佛,在故事中品懂生命的真谛!
  • 理想国

    理想国

    《理想国》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而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原书共分十卷,主要涉及国家专政问题、独裁问题、正义非正义问题、善与恶问题、教育问题以及男女平权等诸多问题。
  • 李鸿章的成事之道

    李鸿章的成事之道

    李鸿章是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外交事业。李鸿章不仅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而且也是一位影响了近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晚清军政重臣。
  • 道德经批判

    道德经批判

    本书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通过对道学经典《道德经》的批判,告诉人们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态度:既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全盘肯定,尤其不能借之来厚古薄今和以古非今;在肯定古人智慧的同时,更要看到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自己的伟大,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今天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创造明天。
热门推荐
  • 离忧曲

    离忧曲

    伏魔破尘,璃羽出鞘。终于,他们的爱,生生错,世世错,回首已无路。
  • 邪魅君王独宠冷妻

    邪魅君王独宠冷妻

    不断地提醒她,被自己最爱的男人出卖的下场,在仇恨中她断了气息。不要让我醒来,否则,便是你痛苦的开始!她发誓,不再相信任何人,皇上?哼,是个屁,想要爱情?滚蛋!一夜酒醉,突然的宠爱,让她泥足深陷,可是,当得知他所有的宠爱不过为了腹中之子时,天崩地裂,也是,开始就是交易而已,孩子,不过是交易的附属品,不要也罢。带着他精心设计的枷锁,她要如何才能逃脱这越陷越深的牢笼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

    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青梅竹马:总裁的嚣张弃妇

    青梅竹马:总裁的嚣张弃妇

    他们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王子与公主的完美结合。婚姻不是童话的结尾,却是另一段故事的开始。谁人知道,这天作之合背后竟然是相敬如“冰”。娶她,只是为了得到家族企业股份,坐上总裁之位。嫁他,只是为了借助他的力量,从叔叔手中夺回父母的产业。他继续他的逍遥,她继续扮猪吃老虎。然而,就在她被他的温柔感动,渐渐敞开心扉时,他情人的死却再次将两人的关系降到冰点。
  • 凌云记

    凌云记

    百万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浩劫,几乎断绝了人族的传承,幸好五仙横空出世,力挽狂澜。百万年后,魔族再一次蠢蠢欲动,天下风云始变,天云山上的少年苏玉,却还在为突如其来的婚约而伤透了脑筋......
  • 民国爱情

    民国爱情

    民国时期,东北三省沦陷在日本的铁蹄之下,学校也被日本人接管,法西斯的风气在学校里蔓延着,蒋碧薇本是大家闺秀,但是父母在战乱中坐火车时被日本的飞机轰炸,下落不明,蒋碧薇只好一个人待在日本人接管的书院里,东北三省已经变成伪满洲国,历史的车轮已经走到了更朝换代的时期,蒋碧薇和学校里的其他女孩一样,战战兢兢的活着各种满洲贵族、日本军官以及北洋军阀的虎视眈眈下,可谓步步惊心,不只将来的命运如何。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逝沙刀

    逝沙刀

    我所不愿意承受的痛苦,就是身边至亲至爱的人犹如一把沙握在手里,越想握紧,流逝的却越快。如果用什么可以来弥补这一切,我想,那一定是一把刀,一把割裂时空的刀,他刺进我的胸口,让我疼痛的告诉世界,我来了。黑夜世界属于这个少年,他蹒跚的躲藏在黑夜里,孤独是注定承受的痛苦,邂逅是最痛苦的回忆,只有一把女人用的刀陪在他身边,行走天下间,伸手去握,只有一把逝沙。春繁华,烟波渺,伊人擦肩,梦里醉卧笑。夜脉脉,梦寂寥,伊人擦肩,泣抚逝沙刀。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改变大脑的趣味侦探推理游戏

    改变大脑的趣味侦探推理游戏

    福尔摩斯说:“猜想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它有害于我们的逻辑推理。”所以,任何一个问题或现象,都有其存在的规律。抓住这些规律,你就可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你不必为侦探们破译真相大呼神奇,更不用惊羡不已,他们具备的逻辑推理能力,我们同样可以拥有。做高效的自己,用全新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武装自己的大脑。本书就是一本激发推理潜能的思维魔法书,比“哈里波特”系列更科学更充满想象力。当你的大脑经过一系列“洗礼”后,会把侦探推理转化成一种自我能力,让你在工作生活中,用非同一般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抓住问题的关键,从而全面提升你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综合逻辑能力,让你变得不再简单和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