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7100000001

第1章 第一天

坐在屋檐下的老人见我有些可怜,大约想留我住下来,可年轻的妇女还没等老人放口,马上对我说:对不起,我们家没有男人在家

早上,我们在镇雄县城猛吃了一顿就驾车朝鱼洞村进发,由于路线不熟悉,再加上山村公路崎岖坎坷,找到鱼洞那个地方时已经是中午了。我们把车停在半坡上,走到山脚出水的地方。出水处的山洞黑糊糊的,活像一只山狮张开的大口,口子大约有10来米高,站在洞外,寒气袭人,令人感到十分恐怖。轰隆隆的暗流从山洞深处狂奔而来,流到洞外低洼的沟渠后就变得相当温顺了。

我们沿着河渠走不多远,又见一条小溪从侧面的山夹里流来,与这股山洞里出来的暗流交汇。我们顺着小溪往山峰深处走去,可是走了很久,那山峰依然与我们若即若离。我想,小溪的出处未必就在山脚,即使是从山脚里流出来的,走到山脚下估计还得一两个小时,而送我来的同事今天得往贵阳赶;基于两方面的原因,我们决定顺流而行,不再溯源而上。

沿着流水朝下游前行,由于天气暑热,走不多远见有孩子在水里嬉戏,岸上还有一个大人在忙农活,我们走上前去打听去路。老农说,这一带叫姚师桥,再向前走就是果珠电站。

同事为了陪我走一程,体验一下在山里行走的滋味,决定陪我走到果珠电站。

我们走到果珠电站,发现这只是个小型电站,发电量才1600千瓦时。电站里的人很热情,打算给我们做些吃的,我谢绝了。因为这个时候还不算饿,再说我带有干粮,走到哪里饿了吃点干粮就行了。我的两个同事也不愿耽误时间,他们打算赶回贵州的毕节市区住宿。

西面是山崖,电站就修在山崖的下面,从西面前行无路可走,只能过河从东面长满玉米的山坡上前进。

过河就钻进了玉米地,没有路,只能凭感觉摸索着走。开始还能看到同事在河岸向我招手,很快就看不到他们的踪影了,突然我才感到此去的孤单和无助,生起一种被放逐野外的感伤。虽然曾经有过独自行走乌江的经验,但人生的旅程每一次都是不同的,甚至有许多想象不到的遭际。对于人来说,面对新的陌生旅途都会产生恐慌或胆怯。

一阵心虚后,我冷静了下来。

我不得不面对独自行走的现实。我暗示自己,一个人的山路才开始,很多的孤独和艰辛都在后面等着,惟一的办法就是向前走,只有向前走才有希望才有出路才能找到村寨和人家。

一个人走在大山深处,走在河流的身边,最高兴的事莫过于见到村庄和路人。

天上烈日炎炎,玉米叶哗哗地割刺着我的脖子,汗水淌到小伤口上,要有多难受就有多难受。我摸索着走了很久总算走出了玉米地,找到一条光明的羊肠小道,加快步伐沿着河流的流向走去。翻过一座大山坡后,小路缓缓向下延伸,延伸,并逐渐开阔起来,直至延伸到一条乡村公路上。我擦着汗水坐在路边休息,这才觉着赤水河一开始海拔就很低,气温高,而且十二分的闷热;山坡虽然高耸,但不凶险,植被非常稀少,一路走去都没有看见一处林子,坡上满眼都是绿色的玉米,可见水土流失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

路上遇到一个农民,我问他们有没有宣传执行过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他说,试行过一段,但政府补贴退耕的粮食太少,大家觉得吃不饱饭,所以没有执行下去。我又问他,这样耕种下去,以后土地会越耕越少,下一代怎么办?他说,一辈不管二辈事,现在都活不好那还管得了下一代的事……

向前走不多远发现视野有些开阔,一问才知道这里原来是镇雄县的罗甸乡乡政府所在地,现在该乡已经并到了大湾镇。

走过开阔的罗甸,很快又进入了山谷。走着走着,小路便爬进了大山深处。沿着山道往上走,快走到山顶时,我不得不改道向下而行。

我的行走原则是,必须沿着河流的边沿走,除非是悬崖无从穿越,否则我是不会绕开河流行走。

已经是傍晚时分了,随知天色突然阴沉下来,刚才还是晴天丽日,没想到立刻就变成了孩子的哭相。天边闪着雷电,眼看大雨即将来临。可我没有退路,只能继续前行,因为退回去得走很远的路才有人家,这多不划算;只有闷着头加快步伐向前走,转过一道山岭,往山下急行了很远才走到了一户人家门口。原来我已经走到了这个叫河头的小村子。

这户人家的大门口站着坐着不少男女,他们哈哈大笑的闲谈着,见我走来都把话停住了。我上前询问借不借宿?一个坐在石磨上的男子斩钉截铁地说,没有住宿的地方。其中有个人问我是做什么的?是不是卖蚊帐的,我想他是见了我背的旅行包才这样问,也许这里曾经来过背着我这样的包贩卖过蚊帐的远方人。我说我是记者,是从上面走下来的记者,是为了考察赤水河而来的。他们好像没有明白我的意思,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但还是有个人说了一句:记者,怕是没有这样走路的记者啊!

我没有时间跟他们解释,我忙说:老乡,眼看大雨就来了,帮帮忙让我住下来行吗?我不知道谁是这户人家的主人,只好笼统的向他们求助。一个女的回答说:是真的没有住的地方,我们不是不让你住。

我很失望地离开了这户人家,然后朝着下面的土坡走去,已经接近河流的岸边了。河边有户人家,门前坐着一位老人,看上去大约有六七十岁了。我问她有没有住的地方,想借个宿,还没等老人开口,从里屋走出来一位妇女,年龄估计在四十岁上下。她问了我一句“是搞哪样的”。我急忙向她解释,希望她能理解我眼下的困难,让我在他们家住下来。也许我不解释还有希望,这一解释反倒引起了妇女的怀疑和忧虑心。她说:我们家实在是没有住的地方,你赶快去别处吧。我很无奈,继续央求道:这么宽的房子,我坐一个晚上都可以啊,天黑了,马上就要下大雨了,行行好吧大姐?

坐在屋檐下的老人见我有些可怜,大约想留我住下来,可年轻的妇女还没等老人放口,马上对我说:对不起,我们家没有男人在家……

我还能说什么呢,人家已经直说了,不是没有住的地方,而是没有男人在家。我要是继续央求,人家一定会认为我肯定心怀不轨。

没有办法,只有赶快离开。可前去据说要走很远很远才有人家,怎么办,我辗转反侧了一会,决定走回去。往坡上走了10来分钟再次走回那户人家的门口,他们见我又走了回去就用奇怪的眼睛看我。我再次向他们解释并请求帮助,这时坐在木凳上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子站了起来,他说:跟我走吧。我感激地忙把自己的记者证和单位介绍信掏出来递给他看,希望他相信我,绝对不是不三不四的人。他看了我一眼,说:我看你那个做什么?

我揣好证件,心里顿时轻松了许多。

我跟在这位老兄的后面,往坡上爬了几十米,还没走到他家,大雨哗啦哗啦就下到了这个山头,我和这老兄快步跑到他家屋檐下时,已经淋了个半身湿。他家的房子并不大,是两间刚修建不久的混泥土砖夹石平房。屋里有三个人,一个妇女,一看就知道是他妻子;两个孩子,估计都是他们的子女。大些的小姑娘有十二三岁的样子,小男孩估计八九岁的样子,见有生人到来,眼睛总是滴溜溜地朝我打量着。瘦高的妇女正在忙着收拾家务,人很精神,可能由于长期日晒雨淋的缘故,脸上十分黝黑。刚进屋,这位老兄就安排女主人给我做吃的,原来他们已经吃过晚饭了。我说不用做,随便吃点什么就行。可他们说那怎么可以。我只好“客随主便”。妇女很快就煮了一大盆面条端上来,里面还搀杂了不少棒豆和腊肉。面条很黄,且粗糙,腊肉也带有霉臭味,只有棒豆吃起来很清爽。我在端着碗吃面条的时候,这位老兄又给我倒来了半碗玉米酿制的散酒叫我喝,他说,虽然我这酒没有你们贵州的茅台酒好喝,但同样可以给你困顿的身体解乏。尽管我的胃对白酒十分敏感,但此刻的身体对酒却有强烈的需求,于是我一边吃着面条,一会喝口酒,真是舒服极了。虽然面条不怎么好吃,但我只能装着味道不错的样子,尽管又饿又累,但吃了两碗就再已吃不下了。可夫妻俩生怕我没有吃饱,硬是劝我再吃一碗,好不容易才推掉吃下去一定要出事的那碗面条。

我知道,对于西部很多农村来说,面条和腊肉都是好东西,这两样东西都是用来招待客人的。我在走来的路上已经了解到,这个地方的主粮就是包谷和洋芋。我想,这一带农村,吃面条就像孩子们小时候渴望过年一样。

吃饱了,同时还有几分酒意,我们热情地攀谈起来。这时我才知道这老兄也姓魏,名明聪,把聪明倒过来了。他说他是木匠,一年有很长时间都在外面做木工活,知道出门在外不容易,所以才邀请我来他家住宿,虽然家里很窄,但可以将就。他说,没有出过门的人不知道在家千日好出门处处难的道理。我问他,那第一次为什么不让我住下来?他说,谁知道你到底有多难,你再次返回来,说明你肯定是没有办法了。

没想到他也姓魏,真是无巧不成书,一个“魏”字把我们的关系拉近了许多。

雨还在下,但渐渐小了。

待魏明聪的妻子把家务收拾停当,已经是夜晚10点过钟了,这时却从山寨里走来一个打着雨伞的小学老师,他知道我是记者后跟我聊了很多地方上的问题,说的最多的是领导干部对农民不关心的问题;乱用国家政策欺压群众的问题;村、镇领导腐败问题,还有乱用计划生育政策罚款、牵猪赶牛,抄家抄办等等。说得义愤填膺,好像我就是管村、镇领导的干部,是他们的倾诉对像。为了不让他们的心理暂时失望,我只好装着认真倾听,并时而做些记录,以表示我的用心。

雨虽然一直在下,但屋里还是很闷热,再加上走了一天路特疲倦,我听着雨声就忍不住打起了瞌睡。那位老师见我疲惫不堪,对我说了一句很有礼貌的话,然后撑着雨伞回家了。

我被安排在灶屋后面的房间睡觉,虽然屋里有电灯,但光线混暗,几乎看不到房里有什么东西,合衣睡上去才发觉床上到处是泥沙。我的背上、屁股都被泥沙梗得很不舒服,我想这一定是魏明聪夫妇的床了,只有干活的人才会把泥沙带到床上。

平房低矮,里屋更是闷热,好在雨一直下着,不然根本无法睡下来。

虽然很困乏,但夜晚睡得并不踏实,时而在梦里,时而听到沙沙的雨声。

同类推荐
  • 读书很好:一本真正读懂香港的书

    读书很好:一本真正读懂香港的书

    这是一部精心撰述、充满智慧的作品。作者在知识与社会之间,敏锐地发现了二者的紧密互动,并通过对香港本土最新写作的评论,进而全景式地评述了当下香港的社会变动与精神状态,记述了最具公共关怀的香港知识人参与和推进香港社会发展的点点滴滴,可以见微知著,可以未雨绸缪。49篇精彩的札记,即是49个典型的文化样本和实践样本。区事国事天下事,从这里读懂香港,读懂中国乃至未来。
  • 仰望大地

    仰望大地

    是作者的第二本散文集。选收作者近年发表过的作品60余篇。作者善于从个人的记忆和情感出发,紧密融合社会现实和人生际遇,关注一个时代普遍的人的情感变化和心理状态,并以独到的感觉与思辨,领悟和提炼世界与生活中的内涵与哲理,体现出对时代、对人生沉静而真挚的情怀,呈现出一种质朴与向上的精神和品格。
  • 如果你在就好了

    如果你在就好了

    如果说辞职,去旅行,是件非常疯狂的事,那么独自去旅行,更为疯狂添加了寂寞,但这两样交织起来并没有抹杀掉旅行的乐趣。蔻蔻梁拖着行李,一个人满世界跑跑停停,她觉得每一个地方都会有个独特的故事和细细品味的好玩的历史,因为旅途中会遇到真实版的里昂和马蒂达,会遇到年老色衰的卡门……
  • 寻梦澳洲土著

    寻梦澳洲土著

    一个旅游华人艺术家的文化历险!他九次深入荒漠丛林,历时十五年,终于叩开土著人的历史门扉,澳洲土著的“梦幻时代”成为他的精神乐园。本书是他游历澳洲、感受土著文化的游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荒漠上的小镇、土著画家杰米、丛林里的神秘家族等等,感受生活在世界第一大岛上的澳洲土著人悠久璀璨的文明。 澳洲土著人自古以来就在世界第一大岛上繁衍生息,其悠久文明与中国文化同样璀灿,都是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由于没有文字,土著人的口头文化特别丰富。
  • 只要在路上,全世界都会帮你

    只要在路上,全世界都会帮你

    四年前,我未曾踏出过国门;四年前,我的英语四级最高38分。如今,我用自行车围着地球绕了一圈;如今,我可以同各国的朋友们随意“摆龙门阵”。当路走得足够远,当风景看得足够多,我蓦然发现,是旅途中所遇见的那些人那些事,支撑着我走到今天。我住过80couchsurfing和warmshowers家庭,地球居民不分国界,那一个个热情的拥抱和热切的笑脸,特别是伊朗的卡尚爸爸在离别时的潸然泪下,爱尔兰妈妈为我缝补衣至凌晨四点,一路上获得的帮助铭记终身。那些在路上的日子,每一公里都是上天赠予的美丽新世界。难以想象的艰辛与这些美好时光同在,即使我们是陌生人,终究会被这个世界温暖着。
热门推荐
  • 山茶花开

    山茶花开

    青山绿水的山间无一不美,飘渺的云在山间漂浮,花儿遍地的的山脚下流传着花医的故事,而她每天为花儿们浇水,水袖轻挽,只见容颜清丽,山下救了一名失忆却俊美的男子,陪着她度过孤独的日子,原以为他会一直这样陪着她直到老去,她以习惯他的存在,直到他开口要离开时,她不折手段去留住他,宁可自己受伤,也护他周全,却只换来一句,‘我不爱你’当他意识到心里最真实的那句话时,她已不在。。。。
  • 半妖魔法师

    半妖魔法师

    妖兽战士一朝变身人类猛男,惨遭小护士无良调戏!换了种族压力大!前有火辣学徒妹贴身骚扰,后有娇嫩女仆娘狼抱示好,血性男儿哪受得了?!碰不敢碰,摸不敢摸,他只好化邪火为魔能,骑火龙战强敌!看半妖魔法狂徒如何百战成神、魔动天下……
  • 基因化神

    基因化神

    一次古怪的应聘打破原来平静的生活,既然无法回归原点,何不转身踏入地狱,从此命运握于我手!进化之道在于掠夺,夺他人造化,吞噬基因完美自身,当一切完美,你就是主宰,你就是神!!!一个奇怪的队伍,有学生,厨师,和尚和海盗,另一重身份,他们还是喰种和巨人,还有蚂蚁做分身!
  • 仙石剑缘录

    仙石剑缘录

    我希望这是一部《仙剑奇侠传》似的作品,能给人带来除打打杀杀外,更多的乐趣。
  • 阴阳尸语

    阴阳尸语

    乾为天,坤为地。水雷屯,山水蒙。阴阳风水布局关乎着一个家族的兴亡。这个家族是兴是衰,除去族人造化,剩下的可是全靠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阴阳风水。
  • 冥妻狐娘

    冥妻狐娘

    一次回乡途中意外救了一只受伤的小狐狸,从此麻烦不断,直到有一天一个自称是我老婆的女人出现……
  • 君临天上

    君临天上

    偶然之间,命运完全改变。平凡少年,踏上修仙路。重重危机,步步走来,又是一场血雨腥风......
  • 太上老君戒经

    太上老君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界修神传

    异界修神传

    原本仙界的一个仙人,却意外转世重生到了异界,别人修炼玄气,上官凌云修炼的却是真气,一起来看上官凌云是怎么在异界纵横的……
  • 影动天下

    影动天下

    异世孤星路线,纵横驰骋,以己心度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