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5300000026

第26章 赤德松赞时期的吐蕃(2)

《贤者喜宴》所收诏敕盟书的最后部分是参与盟誓者(藏文原文为“”,字面意思“赐盟”)的名单,排在第一列的是三位王妃,排在第二列的是小邦国王,即外甥吐谷浑王度杰布息柯播玛噶妥干可汗、工布王工噶波芒波杰、尼洋邦王尼洋尊赤沃;排在第三列的是大小臣僚,其中又排在第一列的是“班第同平章事”,分别是班第阐卡·云丹和班第娘·定埃增;排在第二列的是社稷大臣同平章事,有吐蕃大相没庐·赤苏燃木夏等六人,接下来分别是内相系统、悉南纰波系统,及地区总管、军官和外相系统的官员名单。从官员名单排列可知,与赤松德赞时期相比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动,而最为显著的是两位僧相的位置在百官之上,吐蕃的大相已降至第三位了。僧相被尊称为“钵阐布”(意为“大吉祥”),“钵阐布者,虏浮屠(指佛教———引者)豫国事者也;亦曰‘钵掣逋’”。此时,钵阐布已成赞普的臂膀,权势显赫,百官难以相比,自然也削弱了大相等大臣的权力。

赤德松赞非常重视佛教经典的翻译,并支持译师们进行翻译方面的规范化工作。据《语合二章》载,马年(赤德松赞在位期间有两个马年,分别是公元802年和814年,学术界一般认为译经文字的规范化运动始于后一个马年,即公元814年)命孜纳弥扎等佛教学者确定译经的原则和方法,改译、修订旧译佛典。制定出了标准的译名,实行译名的统一,规定新译佛典必须统一按照新的译名进行翻译。不允许任何人私自创造新词汇,如果讲院、译场等确实要新造词汇,则必须经堪布(寺院住持)、译师商定,呈报赞普批准,方可造新词使用。

译名的统一和规范,提高了译经的质量,使藏文能够准确地表达深奥的佛教教义。同时,也完善了藏语文本身,有利于语言文字的推广和应用,对藏族文化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赤德松赞的大力扶持,佛教事业在吐蕃蒸蒸日上,佛教文化在吐蕃广泛地传播开来。

五、扩张的余声

赤德松赞时期,吐蕃的对外扩张战争并未停顿,《赤德松赞墓碑》中言其“勇武不拔,骁武娴兵”,并云吐蕃大军征讨突厥等地。但总体上看,吐蕃对外战争的步伐渐趋缓慢。尤其是他在位的后期,吐蕃与唐朝之间的关系开始和好,双方使者往来频繁,战争减少,吐蕃军队潮水般的对外攻略已成往事。

公元797年(唐贞元十三年),吐蕃在今川滇地区发动一次攻势,进逼台登城(四川冕宁县南),州刺史曹高仕率部同东蛮子弟联合迎战,两军从早晨混战到中午,吐蕃牺牲三百人,大笼官七人被俘,最后退却。公元798年(贞元十四年),唐夏州节度使韩全义于盐州西北击破蕃军。公元799年(贞元十五年),吐蕃五万大军攻击南诏与州,因南诏王异牟寻与韦皋严密防守,吐蕃无功而还。自南诏归向唐朝后,吐蕃在这一地区处于两面作战的被动地位,唐朝主要靠西南的军事胜利来减轻西北地区的压力。吐蕃在发挥陇右河西一带的战略优势的同时,试图想扭转云南一带的不利局面,所以仍集结大军主动出击,这对于兵力不足的吐蕃而言,实在是冒险之举。公元800年(贞元十六年),吐蕃又准备在云南、四川发动攻势,目标是想围攻州,八万大军驻扎于昆明,带着一年的军粮,以赤德松赞的舅舅攘都罗为都统,并命尚乞力欺徐滥铄屯兵西贡川。南诏和唐韦皋采取联合防御,唐将亢乐朝以万人屯黎州(四川汉源县北),韦良金以二万五千人屯州,并约南诏出兵。接着吐蕃大军从曩贡川分兵二路,一路攻云南,一路攻州。不料吐蕃攻势尚未展开,吐蕃禺城守将杨万波想投降唐朝,被吐蕃发觉,遂派五千军兵前去镇守禺城,但被韦皋的军队击败,杨万波率二千人降唐。唐将扶忠义又攻取吐蕃的末恭城,俘虏吐蕃牛羊千计。吐蕃将领投降事件接二连三发生,吐蕃曩贡、腊城等九节度婴、笼官马定德等投向唐朝。

马定德以智略闻名当时,吐蕃军队大都按其谋画布兵,因数次出兵无功,马定德等人怕赞普问罪,于是投降唐朝。牟尼赞普的养子吐蕃西贡节度监军野多输煎,因怕要给牟尼赞普殉葬,也投向唐朝。吐蕃不少将领已失斗志,士气低落,军心不稳,只有尚乞力欺徐滥铄引兵至铁桥,因南诏在河中放毒,尚乞力欺徐滥铄退军纳川,此年霜雪来早,吐蕃军队无功而退。公元801年(贞元十七年)春天驻扎在三泸水一带的吐蕃军队受到南诏、唐朝攻击,唐军绝堤水淹蕃军,吐蕃军退保鹿危山,又中唐军埋伏,吐蕃军队大败,跟随吐蕃军队作战的康、黑衣大食等国的士兵和吐蕃将领被唐朝俘虏。当时吐蕃深受南诏与唐朝两面夹击之苦,吐蕃称南诏为“两头蛮”。据《新唐书·南诏传》赤德松赞君臣认为云南地区已对吐蕃造成重大威胁,遂在国内实行大料集,每三户出一卒,充实军队,令驻军严守纳川、故洪、诺济、腊城、聿赍五城,以便在适当时候攻占州以隔绝南诏与唐之间的联系。紧接着吐蕃在今宁夏、陕西北部一带发动了一系列进攻,秋季的7月吐蕃进逼盐州,继攻陷麟州(陕西神木县北),杀死刺史郭锋,吐蕃军队把城郭毁为平地,大掠党项部落和当地居民而退,吐蕃在今西北地区仍掌控着主动权。阴历9月盐州刺史杜彦先放弃修筑八年之久的盐州城,奔向庆州。为缓和北边紧张局面,唐命韦皋从四川深入以分散吐蕃的兵力,韦皋派兵二万分九道进军,南诏也协助唐军,韦皋军攻击吐蕃占领的维、保、松州及栖鸡城、老翁城。于雅州(四川雅安县西)击败蕃军,韦皋获得巨大成功,“转战千里,凡拔城七,军镇五,焚堡百五十,斩首万余级,捕虏六千,降户三千,遂围维州及昆明城”。唐加封韦皋为南康郡王。公元802年(贞元十八年),为挽回败局,吐蕃派遣大相兼东鄙五道节度兵马群牧大使论莽热率兵十万以解维州之围。《旧唐书·韦皋传》载此次吐蕃派出的救军是进攻“灵朔之众引而南下”,足见吐蕃对维州之重视。韦皋率唐朝和南诏的军队以逸待劳,埋伏于险要处,只等吐蕃大军到来。吐蕃兵团气势汹汹,奔涌而来,唐军只出千人挑战,然后诱蕃军深入,论莽热不知轻重,挥兵奋追,中了埋伏,士兵战死者过半,统帅论莽热也被唐军俘虏,成为唐朝俘虏的吐蕃将官中地位最高的一位。这次战役中南诏的军队发挥了重要作用,唐朝派使臣前去慰问。但维州城(即无忧城)和昆明城的吐蕃守军顽强坚守,韦皋屡攻不克,只好退去。这次战役,使吐蕃在今四川等地的势力受到巨大的打击,论莽热被韦皋送到长安城,唐朝“赐崇仁里宅以居之”。吐蕃的军队大都是骑兵,善于在原野平川冲锋攻击,而西南地区山高沟深,骑兵很难有所作为,再加吐蕃主动出击,唐朝和南诏的军队可凭借山川之险予以阻击,故吐蕃很难取得进展。

公元803年(贞元十九年),阴历4月吐蕃派外交使臣论颊热使唐,由于军事上的失利,吐蕃率先采取了和平外交。阴历6月唐遣右龙武大将军薛丕使吐蕃。公元804年(唐贞元二十年),友好的气氛又开始出现在漫长的唐蕃古道上,这年阴历4月吐蕃入唐朝的使臣有臧河南、观察使论乞冉等五十四人,其中有僧南拔特计波也是使团成员之一,可知吐蕃的僧侣集团致力于和平外交。阴历12月吐蕃第二批使者论袭热、郭志崇又到了长安,后者显然是位在吐蕃任职的唐人。公元805年(贞元二十一年)阴历2月,唐德宗崩,唐顺宗命“左金吾卫将军、兼御史中丞田景度持节告哀于吐蕃,以库部员外郎、兼御史中丞熊执易为副使”。

阴历7月吐蕃使论悉诺等赴唐吊祭,阴历10月赞普又派论乞缕勃藏给唐朝送去金银、衣服、牛马等,以助唐德宗陵墓。阴历11月唐又派卫尉少卿兼御史中丞侯幼平为入蕃告册立等使。805年是唐蕃十分友好的一年,双方的使节频繁地奔驰在畅通的驿道上。

此年唐威震西南的韦皋去世,唐在西南给吐蕃带来的沉重感因此而有所减轻。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唐朝把流放到福建的俘虏十七人放还吐蕃,唐朝一般把吐蕃俘虏流放岭南,让高寒地带的人忍受高温气候的折磨。这次送回的十七人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是有选择性的,以此向吐蕃表明唐朝和好的态度。

阴历6月吐蕃派论勃藏使唐。公元807年(唐元和二年),吐蕃放还僧惟良阐等四百五十人归唐,相应地做出举动。

公元808年(唐元和三年),此年发生吐蕃属部沙陀部降唐事。

当初,沙陀部归吐蕃后,被安置于甘州(今甘肃张掖),沙陀部以劲悍勇敢闻名西北各族,吐蕃发动的战争中,沙陀部勇士往往充当开路先锋,后吐蕃疑心沙陀同回鹘间有关系,准备迁徙沙陀部。沙陀部酋长朱邪尽忠与其子执宜得知,决心投靠唐朝,游牧民族来去自如,沙陀部落三万人循乌德革建山(甘州东北),向东而行。吐蕃闻讯,遂派骑兵追杀,吐蕃军队与沙陀部交战四百次,朱邪尽忠被蕃军所杀,沙陀部损失惨重,士众死伤大半。但执宜十分顽强地率余众万人,进入灵州界降唐。唐安置沙陀部于盐州,沙陀人又成为唐军的先锋。吐蕃因疑心重重,不善安抚和信任沙陀部,最终失去一支劲旅。

公元809年(唐元和四年)唐派祠部郎中徐复使蕃。他带去一封唐宪宗给吐蕃沙门宰相的信,这封信由大诗人白居易起草,题名“敕吐蕃宰相沙门钵阐布书”,信中首先热情赞扬钵阐布的德行和其对和平事业的努力,之后提到双方边界问题,因自平凉破盟至此,唐蕃间缺乏边界的明确划分和协约,当时吐蕃曾提出愿将秦、原、安乐(宁夏同心县东北)三州割还唐朝,但因种种原因,未能议割,唐朝希望三州归唐后再定盟约。最后信中提出要求归还平凉会盟时被吐蕃劫持的唐朝官员。从信的内容可知,这一阶段,吐蕃与唐朝间都希望熄灭战火,因而双方使节频频往还,主要是为了商讨边界问题,为签订永久的盟约而努力。阴历9月吐蕃的五万骑兵到拂梯泉(内蒙古杭锦后旗西北),继万余骑到大石谷,抢掠从唐朝返回故地的回鹘使者,吐蕃的军事行动纯粹是针对回鹘使者而来。公元810年(唐元和五年),阴历5月吐蕃大臣论思邪热使唐,带去路泌和郑叔矩的灵柩。阴历6月吐蕃使者同唐宰相杜佑等商讨,吐蕃仍提出愿还三州地。阴历7月鸿胪少卿、摄御史中丞李舌入蕃。从不断的交涉可知,双方尚未取得一致。

公元812年(元和七年),吐蕃的军队进入泾州界,大掠人畜而归。吐蕃与唐朝正处于和平外交时期,故很难解释吐蕃的行为,或为吐蕃边军小股入侵。公元813年(元和八年),吐蕃于会州境内的河上建桥,但每当木料贮存河侧时,唐朝常派人暗中投入河中,吐蕃始终不能建桥。吐蕃遂改变策略,以丰厚的财物贿赂贪财的唐朔方、灵盐节度使王,终于如愿建桥。这座桥给吐蕃军队提供了捷径,十分容易进攻唐朝的朔方。战争的隐患依旧,吐蕃的将官们仍为战争而忙碌着。阴历10月,吐蕃与回鹘在柳谷西发生交战,噶陀·仁增才旺诺布的《赤德松赞墓碑》摹本中曾提到:“北方大国曰突厥……中间亦曾失和,视同寇仇。远至突厥之……吐蕃军(旅直入长驱),全境居民悉为抚服。该国之边鄙……自彼处起,因高地回纥可汗,不作寇敌,遂缔结盟约。”

赤德松赞时期吐蕃亦曾大规模用兵于西域,赤德松赞在位后期吐蕃作战的对象主要是回鹘,而且有战有和。另,黑衣大食、康里的军队随同吐蕃作战,亦能说明吐蕃在中亚一带势力未减。公元815年,吐蕃请求与唐互市得到应允。

综上所述,赤德松赞朝,佛教僧侣当政,再加上吐蕃内部矛盾及拓边受挫,吐蕃转而推行和平外交,改善同唐朝间的关系,虽然没有签订协约,解决争端,但赤德松赞朝时与唐朝间的反复往来和讨论,为以后的长庆会盟埋下伏笔。

风风雨雨中登上赞普宝座的赤德松赞重用佛教大臣,实行和平政策,致力于消除内部隐患,使吐蕃社会秩序较为稳定。但不幸的是公元815年,正当盛年的赤德松赞去世,在位十九年,享年四十岁。吐蕃在其墓前树立了一块石碑,上刻碑文,以优美的文字对赤德松赞歌功颂德,一片赞誉之词。

同类推荐
  • 刺客信条:清

    刺客信条:清

    以在这时代在背负的恶名,用剑刃代替救赎那些灵魂被侵蚀黑透的人,但刃尖从不抵向无辜之人。遵循刺客之道,诺下道义信条。清政府从兴直衰的结局已被注定,但曾有不少人试图用双手改变历史,最终改变的终究是自己的命运。这里所写的是晚清时期几位来自中国刺客的传奇一生,文章角度以第一人称开写暂时停更
  • 中华历史全书(上)

    中华历史全书(上)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每个中国人无不以此为自豪。
  • 辉煌的年代

    辉煌的年代

    一个小叫花子,饿得不行了,跑到庙里做和尚!主持问:“你可以戒色么?”“我想想,好吧。”我妥协,主持又问:“你可以戒酒么?”“我想想,好吧。”我妥协。然后猪脚在庙里过起了没有酒肉没有妹子的苦逼日子,然而天降横祸,庙被烧,老和尚惨死,你以为撕逼是女,人的权利么,NO!NO!NO!男人一样也可以,且看四个和尚是怎么撕逼到天亮的。
  • 乱国战事

    乱国战事

    在一个混乱的时代,人们互相残杀着,掠夺着,只有勇敢顽强的人才能笑到最后,这故事就发生在战国时期....
  • 纪连海点评《后汉书》(全2册)

    纪连海点评《后汉书》(全2册)

    《后汉书》由南朝刘宋时著名史学家范晔编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其所记史事,起于刘秀起兵,终于汉献帝禅位,囊括了东汉一朝195年的兴亡历史。   《纪连海点评<后汉书>(套装上下册)》收入本纪10卷,点评光武帝、孝明帝、孝章帝、窦皇后、阴皇后、梁皇后等20多位人物。列传53卷,评说刘玄、卢芳、隗器、公孙述、窦融、马援、班超、班固、张衡、董卓、华佗等90多位人物。   《纪连海点评<后汉书>(套装上下册)》体例分为原文、译文、点评三部分,记历史,写人物,以史为鉴知得失,以人为鉴知进退,是为本书的主旨。   央视百家讲坛著名主讲纪连海的点评,诙谐幽默、设问解疑、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热门推荐
  • 绝杀天下:唯我独尊

    绝杀天下:唯我独尊

    她是二十一世纪最富有的飞天大盗,她也是一个无情无义的杀手;她是凤奎世界最废物的公主,虽然有皇上的保护,但也时常被宫殿的嫔妃、公主欺负。时间架空,为了成为强者,一夕穿越,沦落废物。天空中那洁白的雪花,染上红色的脚印。“既然这世界没有我的立足之地,那我便要自己创造出一块我的容身之处!”华硕殿诞生,废物逆天,这世界唯我独尊!······
  • 甜心宠儿:撒旦的精灵

    甜心宠儿:撒旦的精灵

    她,是沐家的大小姐。他,是尹家大少爷。他们相恋近十年,却因为她的一句“分手”从此二人变散了,但是,他还是义无反顾的爱她,默默地在一旁保护她,答应她分手的原因是因为不想让她不开心,而她分手的理由确是她喜欢上了别人??!!对此作者想说【不要因为一时好感而丢弃了深爱你的人。】~来看看他们最终的结局吧~~~~~
  • 你的心是无法登陆的岛

    你的心是无法登陆的岛

    青春简直绚烂得像一幅泼出去的油彩。虽无章法,但那颜色就已经够让人羡慕了。她是沙漠里的仙人掌,从不似水仙那样娇弱,一点点水,就能活下去,活得悲伤点,义有什么关系。所有粗制滥造的故事,只要有一个人认真了,就会变得动人。所以,所有的暗恋,偏执固执地仰望,明知不可能却不肯撒手。
  • 山村里那点破事

    山村里那点破事

    我二大爷是一个做死人生意的,大二那年我回家,本来一桩普通的丧事竟然会诈尸,头七还魂夜无数惊险,小时候听得那些鬼故事竟然很多都是真的,鬼打墙,山坟,出马仙,借尸还魂,一系列的故事带你走进一个离奇的世界。山村里淳朴的美眉,冷艳高傲的富家小姐,还有诡异难测的神秘女子,究竟又和我又怎样的纠葛?拨开重重迷雾,古老的法术,道统的传承,各种离奇的故事,究竟还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事情,人和鬼究竟是谁更强?让山村带你一起经历那些故事,说一说我在山村里的那点破事。
  • 女人三十转大运

    女人三十转大运

    单身大龄变态女青年梅林在算命先生说过的时辰极旺的时刻得到了老天送她的三十岁礼物——透视眼。本以为从此顺风顺水发大财拥美男,事到临头才发现……
  • 校园之他是我兄弟

    校园之他是我兄弟

    他们是一群热血叛逆的少年,一起打架一起游戏,6年的不离不弃,他们尽情燃烧着青春年少的热血,他们叛逆但是为了兄弟他们可以享受痛苦,他们嬉笑但是为了兄弟他们可以化身死神。这是一个兄弟文,不喜误入。主角不小白,不懦弱,轻松文。
  • 废材魅小姐要逆天

    废材魅小姐要逆天

    亲人不闻不问的小时候吃安眠药去世,黄泉路上的轮回,让我穿越北延国,完成上辈子的宿命
  • 羊皮纸档案:双鱼玉佩

    羊皮纸档案:双鱼玉佩

    二十一世纪初,一具百年不腐的女香尸从砀山出土,她肚子里的“天香豆蔻”和古老的羊皮纸将盗斗世家出身的胡科,考古学家邵梓童,神秘人慕容毕方聚在了一起。三人根据羊皮纸上的记载去到了罗布泊,在那里他们发现了一段发生于1980年不为人知的往事,而一切的起因,就是传说中的“双鱼玉佩“。楼兰地陵下的经历将主角们一步又一步引领进了双鱼玉佩的传说,当他们越来越接近真相,邵梓童发现自己失踪多年的母亲,还有胡科的爷爷都曾参加过一个秘密行动。“双鱼玉佩“究竟是一个神秘行动的代号,还是真实存在的能复制一切事物的东西?砀山女香尸体内的“天香豆蔻”又与它有什么关联?(本文取材自真实的十大未解之谜——双鱼玉佩)
  • 极限超神传

    极限超神传

    天是拿来逆的,神是拿来超的,天才是拿来踩得,美女都特么是我的!我不是圣母,也不是恶人,我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你我……
  • 重生贵女毒妻

    重生贵女毒妻

    前一世,她荒唐亦可悲,被丫环踩在脚下,被开水淋在身上,她一直疼爱的亲妹妹却抹去假的胎记,告诉她,娘亲只是她一个人的娘亲,她的一切从她们交换名字之时都已经注定……这一世,她慢慢布局、步步借势,守住自己的名字,查清自己的身世,顺便虐一虐害她的人,为自己赢得了一世尊贵。本以为此世断情绝爱,怎奈多了一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