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5300000014

第14章 赤德祖赞时期的吐蕃(1)

自噶氏家族消失于吐蕃的政治舞台后,赤都松赞普大权在握,他办事果断沉稳,然而他的统治生涯却充满艰辛。因钦陵自杀,赞婆等降唐,吐蕃失去优秀的军事统帅,人才凋落,几次对外战争都遭到失败,吐蕃对外扩张的节奏缓慢了许多。公元700年(唐久视元年),吐蕃大将莽布支攻凉州(甘肃武威市),唐曾让赞婆住凉州洪源谷,吐蕃这次出兵也有讨伐噶氏之意。吐蕃军队中因许多贵族子弟参战,衣甲鲜明,但莽布支不习军事,在洪源谷被唐将唐休打败,唐休斩吐蕃副将二人、首二千五百级。

公元702年(长安二年),赤都松亲率万余人攻悉州(四川黑水县东南),被都督陈大慈击退。赤都松转而采取和平外交,公元703年(长安三年),向唐献马千匹、金二千两为礼求婚,武则天答应了吐蕃之请。此年,赤都松亲征蛮地(云南境内)取胜。公元704年(长安四年)蛮地等处发生叛乱,赞普亲率军征讨,不幸卒于军中,时年29岁,赤都松英年早逝。王位由赤德祖赞继承,吐蕃历史跨入了赤德祖赞时代。

一、太后摄政和金城公主入蕃

公元704年春赤德祖赞生,秋天父王赤都松去世,不到一岁的王子被立为赞普。芒松芒赞的妻子,赤都松的母亲赤玛类扶持着其孙,《大事记年》从公元700年起就有太后赤玛类居于何地的记载,如公元702年条:“母后驻于温江朵,议事会亦在温江朵召开,颁布木牍大法。”

赤都松时期赤玛类已经参与政事,赤德祖赞年纪幼冲,吐蕃王朝的大权掌握在太后赤玛类手中,这位吐蕃史上惟一当政的女性,决定着吐蕃王国的命运。赤都松为平息叛乱而去世,时吐蕃国内危机四伏,内外交困。公元705年岱仁巴农囊扎、开桂多囊发动叛乱,赤玛类当机立断派出军队杀诸叛臣于那拉山顶。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属国泥婆罗境内也发生类似的动荡,一位担任泥婆罗国王的吐蕃王族成员(《大事记年》称其为“赞普兄”)被迫引退。赤玛类任命莽布支拉松为大相,不久这位大相犯罪又被罢免,又任命韦乞力徐尚年为大相。可是另一个属国悉立境内也发生反叛事件,关于悉立,《册府元龟》(卷960外臣部土风六)载:“悉立国在吐蕃西南,户五万,胜兵五万人。其地有城邑村落,咸依谷间。……羁事吐蕃,自古未通中国。”太后当政,赞普年幼,再加剪除噶氏家族时,吐蕃大伤元气,缺乏军政人才,政权不稳固,属部的反叛在所难免。公元706年大臣洛·都舒受到惩罚,此时吐蕃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显得很激烈。赤玛类稳固内部的同时,向唐派出使者求婚,继续奉行赤都松时期的联姻政策,此年唐中宗下诏以自己的养女即雍王守礼的女儿年仅14岁的金城公主出嫁吐蕃。公元709年(景龙三年)吐蕃平定了悉立的反叛,俘虏了悉立国王。因吐蕃的政局基本上稳定,遂于此年派遣瑟瑟告身的大臣尚赞咄、尚钦藏等千余人的庞大迎亲队伍向长安进发。公元710年(景龙四年),唐派左卫大将军杨矩护送金城公主,唐中宗和群臣亲送至始平县(陕西兴平县),改始平县为金城县,举行盛大的告别宴会。中宗对吐蕃使者泪流满面地说金城公主年幼,为国家大计,今割慈远嫁,不忍离去。并让群臣作诗以别,其中刘宪写道:“外馆逾河右,行营指路歧。和亲悲远嫁,忍泪泣将离。旌旆羌风引,轩车风月随。那堪马上曲,时向管中吹。”

唐朝君臣吟诗作别,使整个场面显示出悲哀的情调。按《大事记年》,这时吐蕃的赞普赤德祖赞仅七岁,吐蕃却在冠冕堂皇的礼节中为他迎娶大唐的公主,联姻的政治意义昭然若揭。唐朝人似乎不了解吐蕃的真实情况,《旧唐书·吐蕃传》载赤德祖赞是七岁登位的,至此已经十四岁了,因而很可能吐蕃人向唐朝有意隐瞒了赞普的年龄。吐蕃人迫不及待地想得到大唐的公主,以此联姻的声誉缓和国内的紧张局势,转移人们的视线。而唐朝出嫁一位女子来达到安边息战,“则边土宁宴,兵役用息”,何乐而不为!故和亲诗中赞“谋臣计画多”。

金城公主的嫁妆甚丰,“赐锦缯别数万,杂伎诸工悉从,给龟兹乐”。公主到吐蕃后,“自筑城以居”,公主单独居住,似乎也说明赤德祖赞尚未到成婚的年龄。金城公主的远嫁是唐蕃关系史上的一件盛事,是双方友好的象征,当然这更符合两族人民希望和平生活的心愿。据《唐大诏令集》(第42卷),公元711年(睿宗景云二年),唐朝向吐蕃派出使节,向金城公主通告,唐睿宗正式决定把她过继为女儿。

公元712年太后赤玛类去世,她平息了吐蕃一系列的动乱,同唐朝联姻,友好相处,保住了她孙子的王位,使吐蕃趋于安宁,赤玛类是吐蕃历史上一位颇有建树的女性。这年给赞普上尊号“赤德祖赞”,原名野祖茹。

二、内政建设

赤玛类去世,小赞普还尚未长大成人,吐蕃朝纲由大相乞力徐等人主持,对吐蕃的内政进行了一系列整顿。公元713年(玄宗开元元年)划定夏季牧场和冬季牧场,这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提高了牲畜安全过冬的能力。公元714年(开元二年)放逐仲巴岛彭工,公元717年(开元五年)又放逐了车骑长尚赤聂年洛,对不忠之臣给予严厉打击,当然这也可能属于贵族间的权利或派系斗争。这年又清查了“岸本”所属户口册。公元718年(开元六年)于塔波境立红册木牍制。吐蕃早期由于纸张缺乏,有关重要的档案,如户籍、兵丁名册、税收、账目等均载于木简上,作为征调、收税等之依据,甚至吐蕃末期也大量使用木简。据《大事记年》赤德祖赞时吐蕃各处纷纷建立红册木牍制,旨在加强赋税的征收,劳役兵丁的征调,也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公元721年(开元九年),大论乞力徐与尚赞哇热、绮力布藏诺匝三人身死,韦·绮力心儿藏热被任命为大相,建立岸地及大河上下全部大红册木牍。公元722年(开元十年),清查统计宫廷费用之盈亏数字。公元723年(开元十年),赞普驻于泥婆罗,罢岸本朗·卓聂赞恭禄和森科·没陵赞蒙穷二人。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赞普巡视北方,并行猎,以猎取野牦牛为乐。至此我们可以感到这位赞普已逐渐成熟,开始能行使他的权力了。

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大相绮力心儿藏热去世,赤德祖赞流放了森科·门穷,任命埃·芒夏木达则布为大相。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将八名岸本减裁成四名,限定岸本的职权范围,简便了某些臃肿的官僚机构。

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赤德祖赞巡视青海吐谷浑地区,据《大事记年》,赞普对大部分吐谷浑人行赏。赤德祖赞的宫帐移到吐谷浑地区,恐与唐蕃战争有关,也可见赞普宫帐移动的范围之大。吐蕃的公主曾下嫁吐谷浑王,此时的吐谷浑王正是吐蕃公主所生,所以称为外甥吐谷浑王。刚上任不久的大相去世,赤德祖赞任命韦·悉诺逻恭禄为大相,公元728年(开元十六年)悉诺逻恭禄获罪,汉文史书中说这是因唐朝施反间计所致。任命没庐·穷桑倭儿芒为大相。

公元733年(开元二十一年),清查吐蕃本土四如的绝嗣户数,这也显示了吐蕃王朝已有较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征集吐谷浑的青壮兵丁。

公元739年(开元二十七年),赞普巡视“毕”地。公元741年(开元二十九年),赞普又以政务出巡边防,目的都在于加强对边境属部的管理。

公元742年(玄宗天宝元年),罢许布孔松之官职,令朗·卓孔赞接任。

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清点各地方军丁白册,并将赞普诏令从红册木牍移到黄纸册上。造纸术在松赞干布时期,从唐朝传到了吐蕃,《大事记年》的这条记载,是目前我们见到的吐蕃使用纸张的最早记载。

公元745年(天宝四年),罢尚哲恭和森哥·彭拉结两位大臣之职。

公元746年(天宝五年),下令对东岱(千户)中垦荒之差民另行对待,并下诏令,严告各官员减免平民欠交的赋税。

公元747年(天宝天年),制定划分农牧区的各项制度。

赤德祖赞度过重重难关,终于稳固了王室的地位,行使了赞普的权力。他的一系列成功的内政建设,使吐蕃王国更向强盛迈进。

三、东部的战争与和平

吐蕃的东部今甘、青一带是吐蕃与唐朝交战最为频繁的地区。对吐蕃来说,有其地理上的便利,攻可进,退可守。对唐而言河西走廊是其经营和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历来又以河西走廊来隔断羌胡间的联系。至唐时河西大道上各族商旅不绝,来来往往,形成丝绸之路最为繁荣的时期。吐蕃一旦占领河西,则不仅威胁唐在西域的统治,还可获得丰厚的商旅税收。因而河湟、河西一带吐蕃与唐朝间历来连年征战,赤德祖赞时期也是战争与和平相伴随,战火从未熄灭。

公元710年(景云元年)吐蕃贿赂护送金城公主的使者、鄯州都督杨矩,以作为公主汤沐邑之名求取河西九曲。杨矩遂上奏,唐朝同意将九曲地划给吐蕃。九曲之地水甘草良,是天然牧场,吐蕃于此设洪济(青海贵德县西)、大漠门(青海共和县东南)等城守卫,此地成为吐蕃东进的根据地。

公元714年(开元二年),吐蕃大臣坌达延写信给唐朝宰相,请求唐派解琬至河源划定边界,解琬遂带神龙二年盟文前往河源定界。解琬曾上书认为吐蕃有图谋。阴历6月吐蕃派尚钦藏使唐,带去会盟的盟文,但不久会盟的协议成为泡影,也许吐蕃深感不如意。阴历8月吐蕃大将坌达延、大相乞力徐率十万众进入临洮(甘肃岷县)、兰州(甘肃兰州市)、渭州(甘肃陇西县东南)境内,大掠唐朝皇家军马。吐蕃从九曲之地攻打唐朝,挑起事端,杨矩惧而自杀。阴历10月吐蕃军队又攻入渭源(甘肃渭源县东北),唐玄宗命薛纳为陇右防御使,率大军攻打吐蕃,双方于洮河流域展开大规模会战。薛纳屯军武街(甘肃临洮县东),坌达延十万众驻扎在离武街十二里的大来谷(甘肃临洮县东南)。唐陇右群牧使王睃选勇士七百人,至吐蕃军后方五里处鸣鼓角,惊扰吐蕃军,坌达延部受到唐军前后夹击,遂败退。复又战于长城堡(甘肃临洮县北),双方鏖战,战场上尸体成堆,洮河为之不流,吐蕃损失一万七千名官兵和无数的马牛羊,最后吐蕃退却。唐朝毁去吐蕃在九曲一带建造的城堡和黄河桥。此后,九曲一带战火连绵。《通鉴》言:“(吐蕃)自是连发犯边。”唐朝为防御吐蕃在河湟地区的军事攻击,置陇右节度使(治鄯州),统辖鄯、秦、河、渭、兰、临、武、洮、岷、廓、叠、宕十二州。

公元716年(开元四年),吐蕃向松州发动一次攻势,但被都督孙仁献击退。阴历8月吐蕃求和,唐朝派人给吐蕃赞普、金城公主等送去锦帛等礼物。

公元717年(开元五年),吐蕃又遣使者请和,金城公主亦上书呼吁和平,云:金城公主奴奴言:“季夏极热,伏惟皇帝兄御膳胜常。奴奴甚平安,愿皇帝兄勿忧。此间宰相向奴奴道,赞普甚欲得和好,亦宜亲署誓文。往者皇兄不许亲署誓文,奴奴降蕃,事缘和好,今乃骚动,实将不安和。矜怜奴奴远在他国,皇帝兄亲署誓文,亦非常事,即得两国久长安稳,伏惟念之!”

吐蕃东进受挫,一再提出和平要求,但处于盛世的唐朝玄宗皇帝好大喜功,唐朝边将亦不断攻掠吐蕃。此年阴历7月,陇右节度使郭知运进攻吐蕃获胜,献俘于京师,被分到诸州为编户,玄宗高兴地言道:“览今献捷,深用嘉焉。”

次年(公元718年),郭知运又率军于夜晚对九曲地方发动突然袭击,获得大量的吐蕃精甲、名马和牦牛,玄宗下诏将战利品分赐文武官员。

唐蕃战争中的受益者往往是统治阶级。阴历11月吐蕃派使者要求重新盟誓。公元719年,吐蕃又派使者要求皇帝亲署誓文,玄宗以过去有和约为理由而予拒绝,但玄宗和皇后给吐蕃君臣送去丰厚的礼品。此后几年,在河湟地区,兵革不兴,保持了一段和平时期。

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战端重起,陇右节度使王君大首先进攻吐蕃,并把俘虏送到长安献捷。公元726年(开元十五年)冬,吐蕃大将卫·悉诺逻恭禄出兵大斗拔谷(祁连山扁都口隘路),围攻甘州(甘肃张掖),焚烧村庄。王君大避吐蕃锋芒不战,时天降大雪,悉诺逻恭禄率兵撤退,从积石军(青海贵德县西)西归。

王君大派遣间谍烧毁路旁牧草,悉诺逻恭禄军至大非川欲要休整,但牧草皆尽,马死过半。而王君大率部跟踪于后,度过结冰的青海湖,向蕃军发动攻击,时蕃军主力已度过大非山,湖滨只有辎重和疲弱之士,王君大大掠而归,受到玄宗的嘉奖。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阴历9月,吐蕃大将悉诺逻恭禄及烛龙莽布支再次进入河西,攻下瓜州城(甘肃安西县东南),俘虏唐刺史田元献和王君大的父亲,毁瓜州城,让僧人至凉州给王君大传话,言:

“将军常以忠勇许国,何不一战”。史载王君大“登城西望而泣,竟不敢出兵”。吐蕃军又攻常乐(甘肃安西县南)、长门军(甘肃玉门市北)、安西等地而回。悉诺逻恭禄对唐朝的情况也比较热悉,攻打瓜州一方面为了掠取唐朝储存在瓜州的转运物资,一方面为了抓住王君大之父。瓜州战役吐蕃获利很大,敦煌吐蕃文献载:那时唐廷疆域十分辽阔,北方的突厥诸部也归属唐朝,大食以下均属唐之疆土。唐廷从“兑巧(上方)”取来的众多宝物,原先储存在瓜州城,吐蕃攻占后将其全部接收,上层仕人因之得到许多财宝,属民黔首也普遍获得上好唐绢。

同类推荐
  • 大清的角落: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碎片

    大清的角落: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碎片

    在近三百年的风雨岁月里,苍茫的山河之间缠绕着几许挥之不去的疑云和梦魇,泛黄的历史册页交织着血泪情仇的奋争和苦难,历史的波涛里更是飘荡着难以言说的激情梦想和家国离乱。那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在历史的壮阔舞台上演绎了一幕幕壮怀激烈、荡气回肠的故事,给后人留下了不尽的回味。本书通过一段段妙趣横生的故事,分门别类地堆积起那个封建王朝的逸闻秘史,以轻松的文笔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清朝庙堂与江湖之间角角落落的风景。局部文本貌似戏说,却有史实为依据。一个逝去时代的缤纷史实,清晰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的视野中。
  • 乱世小山贼

    乱世小山贼

    每一个朝代每个特殊时期,都会涌现出无数的英雄人物。他们并没有无所不能的超越当时的智慧,他们也不一定都是文韬武略的伟岸人物。他们也许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孩子,也有可能只是个力求功名的寒门士子。国仇家恨风雨飘摇之时,人的本真就会展露无疑。一个无依无靠的乡下放牛娃,无意中被人逼迫背井离乡,迫于无奈置身贼窝,成了一名不称职的小贼。后得以逃出山寨,偶然间成了名商人。于乱世之中,机缘巧合之中得以掌管一府兵权,得罪于顶头上司又成了一介平民。但是并不妨碍他北上抗击鞑虏、南下荡平恶霸,西去扫清越人,终能于乱世之中保得一方平安。
  • 知行十方

    知行十方

    一次泰山之行,李晓意外触碰到了上古神器东皇钟,被东皇钟的“宇之神通”带到了一颗修真星球。为了找寻回家的道路,且看李晓习仙法,诛无道,行天罚,知行合一,游十方世界!!!(十方群:214346295,欢迎大家进来提建议,求收藏,求推荐!)
  • 道宋

    道宋

    汴水如墨,烟云色,良人随风而逝。残垣之处,却还有,故国筝琴萧瑟。狂澜惊现,烽烟四起,蹄声震霄汉。残阳似血,斜照烈士头颅。无奈百载蹉跎,北望燕云兮,金瓯独缺。冲冠一怒,执长槊,搅动血海翻腾。回首凭栏,长啸如哀歌,岁月蹉跎。泡影几许,随我吃茶去也。——《念奴娇—吃茶去》
  • 历史的拐点:改变历史进程的转折点

    历史的拐点:改变历史进程的转折点

    历史是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在这条长河里遨游,自然会领略到人类灿烂文明的无限风光。追本溯源,探寻这条长河的源头,会把握弄清人类发展的来龙去脉;观看长河的波澜,会感叹人类走过的每一步都是那么豪迈与艰辛;俯瞰长河的蜿蜒曲折,会感受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没落的沧桑;遥望长河的走势,会为光明战胜黑暗、新生战胜腐朽而欢欣鼓舞。本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生动地介绍了历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通过这些故事的阅读,可以形象地把握中国历史及世界历史的大致脉络和基本轮廓。简明生动的文字,引人入胜的故事,相信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热门推荐
  • 送傅管记赴蜀军

    送傅管记赴蜀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四分戒本

    四分戒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耻剑圣

    无耻剑圣

    一个少年,从大山里走出。他是英俊的!他是高尚的!他是强大的!他是极度谦虚的!这个下流胚确实由内而外,从骨子到毛发,都觉得自己是这样的。或者这些词语还略显含蓄谦虚了点。直到他碰到一些女人,一些漂亮的女人,一些漂亮而不太温柔的少女,骂他:“下流!人渣!呸!滚!”又碰到一些男人,一些或强大或弱小的少年,骂道:“废物!垃圾!呸!滚!”他愣住了,开始怀疑人生。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难道我不是麻布村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第一天才的俊俏小少年?没过一刻钟,他便天才般的顿悟了,“嗯,对!说得好!骂得漂亮!想不到我连坏都坏得这么优秀。老娘咧!你把我生得这般好,可得在这世间造多少孽啊!”
  • 读素问钞

    读素问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辉夜

    辉夜

    东煌的后山,划过一道彩虹。后山之中,传来少年的疑问。“这世间,有什么是比辉夜更黑暗的?”
  • 大起航

    大起航

    末日来袭,地球毁灭。罗东带领2万人类被迫起航。这是人类文明的延续,还是毁灭?死亡、黑暗、探索、恐惧……无限未知。科技的碰撞、文明的摩擦,人类如何在夹缝中生存?*一部以科技生命为主线,推理判断为矛盾的宇宙漂流类硬科幻小说*
  • 佛说蚁喻经

    佛说蚁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混世修真高手

    混世修真高手

    十年前,俗世神(鬼)医叶空闻在机缘巧合下,救下上古门派明月宫最杰出女弟子邱采佳,两人朝夕相处,日久生情,便隐居于闹市,生下一子。不久,邱采佳被明月宫强行带走,关押在明月崖。叶空闻无法割舍与邱采佳的情谊,便将儿子托付给妹妹蓝静虹,从此隐居在明月宫山脚下。十七年后,叶言长大成人,桀骜不驯,玩世不恭,身怀上古修真法诀——九天雷神诀。知道父母的事情以后,他拼命修炼,以自己的实力,将一个个对手踩在脚下,最后站在一个让所有人都仰望的角度,与明月宫对峙……
  • The Danish History

    The Danish Histor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舞女王在上,爱卿们在下

    舞女王在上,爱卿们在下

    舞艾卿,T国军部权势倾天的唐家三小姐,怎么也该是个大家闺秀,偏偏修长微向上挑的眼角,生生改变了她的气息,成了一个妖颜媚世的妖女。双面娇娃,改不了爱钱如命的癖好,偶尔迷糊、脑抽、没心没肺,还有点二,令那些个美男是又气又无奈,抽搐不已。。总之,本文剧情老套,就是有那么些狗血,狗血+狗血+。。=一盆狗血,嘿嘿,话说到这,就让我们来看看舞“女王”是如何令各位“爱卿”们臣服于她的一双脚丫之下,嘿嘿。。奸笑中飘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