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5000000006

第6章 灵魂信息论(1)

本章对灵魂的特征和形成机制的论述旨在为后文记忆的下载和移植提供依据;对躯体和灵魂关系的论述是为了进一步指出人是什么。

一、自我由信息整合而成

美国曾有一名男子在沙滩上偶尔发现一位女子身上的疤痕与因车祸死去的妻子完全一样,在进一步跟踪后,他发现这名女子的许多姿势极像自己已故的妻。经过调查,原来这名女子与他的妻子在同一天发生了车祸,医院为最大限度地挽救其生命,而将他的亡妻的脖子以下未受损伤的身体与这名女子未受损伤的头部移植在一起。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奥秘》杂志上刊登的一篇著名科幻小说所摘写的故事。

如今,这已经不是纸上谈兵了。在外科医生移植了肾脏、手、心脏等器官后,现在医生们已经开始尝试移植大半个躯体了。

美国的外科医生们已经在猴子身上做了这样的手术——使不同猴子的身体和头相接,接受手术的猴子活了过来。尽管它们的颈部以下的身体已完全不同,但是,指导这一研究的罗伯特?怀特医生说:“不但猴子的眼睛可以转动,它们还有听觉和味觉。”怀特医生说,类似的手术在一年内就可以在人体上进行,可将某个大脑已经死亡的人的躯体移植给其他身体死亡或瘫痪的人。

可是,这种医学技术的成功将带来一个棘手的问题:“这个‘新人’是谁?是头的主人还是躯体的主人?或都是?或都不是?”

在上述大半个身体移植的科幻小说中,男子向法院提出诉讼,认为既然绝大部分身体属于自己的妻子,那个被医救的素不相识的女子应该以妻子的身份回到他的身边。但那名女子及其丈夫却提出坚决反对。请问读者朋友,如果你是一名法官,你该如何公正地判决这一案件?

医生们在现实中一旦使这类移植手术成功,类似上述的麻烦事也将接踵而来。怎样以科学的态度公正地处理这类问题,正是本节所要回答的问题——“我”是谁。

每个人闭目反思,心中都能感受到有一个“自我”。自我是什么呢?是指说“我”的那个人的身体吗?显然不是!人们常常会说“我的身体”这个短语,这里的“身体”不过是作为“我”这个人的躯体外壳,是由化学物质构成的,是有形的。而自我不是物质成分,它的本质是大脑中所储存的信息,是一个众多信息的有机整合体,是被活化了的记忆,因而是意识性的。人的大脑是自然界生物进化中所形成的最无与伦比、精妙绝顶的有形物质。它是人体中唯一的不仅具有主动地摄取、加工、储存(记忆)、检索、提取信息的功能,而且更具有创造新信息的能力。因此,大脑就是作为自我这个信息整合体的承载体。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自我一旦形成就终身具有统一性,即个体到老年时仍能确认自己和童年时具有同一个自我。幼儿会说“我”以前,早已会用如“宝宝”这样的乳称来表征自己;幼儿会说“我”时,他已经初步明白了“你”和“我”的概念,明白了每个人都有一个“我”,且别人所说的“我”和自己所说的“我”是两个不同的人。所以,幼儿产生“我”这一人称代词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孕育了主体意识的萌芽,即“我”是与别人相似且不同的独立的个体。

所以,自我的“我”本质上是人类个体自身的主宰者,是每一个有形个体的无形主人,是人出生以后接触社会而获得的各种信息的整合体(第二节将作详述)。如果拿电脑来打比方。人的躯体外壳是生物性的,是硬件型的.是触手可及的,最初是由自己父母所生的;而自我不是来自个体的父母,而是来自个体以外的人类社会环境,是个体大脑对社会环境信息选择摄取而制成的信息编码,是个体私有的精神信息,是不可触摸的,它储存于个体大脑这一活性载体中,因而是软件型的。

人类个体一切有意识的行为都是由自我所调节和控制的。个体自我的功能表现在个体自觉活动的全过程中。自我以特定的方式指导和调节着个体的行为,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和解释着个体自己的经验,以特定的方式接受、排斥或搜索着与个体有关的各种信息,以特定的方式连接着个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总之,自我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意识之中,自觉地支配着每个人的有目的的行动,并能通过个体的语言、表情和行为表现出来。所以,严格地说,一个没有自我或失去自我的身躯,就不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这种人只能表现为以下三种状态:一是该个体是初生婴儿,大脑中的自我还没有形成;二是其精神不正常或处于睡眠状态;三是其已经死亡。可见,自我是个体自觉行为的司令部。

自我在个体中是通过活动来表达出来的。自我是指个体的大脑中能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反省、自我控制的那部分记忆信息,因而,自我实质上就是主体的自我意识。人通过自己身体的感知活动来把握和显示自我,通过自己的心理活动来体验、评价和反思自我,哲学家笛卡尔所说的“我思故我在”就是这个意思,就是用主体的思考过程来证明主体——自我的存在的。

自我在个体中是通过记忆来实现延续的。自我的形成是个体进行学习的结果,在学习中,个体将捕获的感知信息储存在记忆库——大脑中——形成了记忆。自我通过个体大脑的记忆来实现延续,使个体一生中有一个稳定而统一的自我,所以,如果一个人的大脑中所有的记忆信息被全部清除,则此人就成为一个没有记忆的人,那么他就连自己的亲人都不会认识,更不可能认识世界上的其他任何东西——成为一个植物人。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知,一个人的记忆信息通过大脑的整合而形成自我,储存于大脑中,所以自我就是这个人的主宰者,统帅着整个身体,因而也就成为这个人的最合情合理的代表。所以,一个病人被植入别人的器官或身体的其他部位以后,无论病人的身体更换了多少,只要大脑是谁的,这个病人就应该判为谁。但是病人无论选用哪一死者的器官,都应该尊重死者生前的遗愿或死者家属的同意,否则仍旧是要吃官司的。

二、自我的形成过程

中世纪阿拉伯哲学家伊本?西纳设计了一个“空中人”的实验,设想一个被创造出来的婴儿用摇篮悬挂于空中,双眼被蒙蔽起来,定时供给营养物品,不准人与其接触,使其隔绝人世。实验设计者认为:多年后,此人将没有任何知识,但其一定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读者朋友,你赞成伊本?西纳的观点,觉得此人真的能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吗?

为了给予正确的回答,本节将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明自我是怎样形成的。

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已证明,自我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后天的产物。因为自我是由信息构成的,新生儿一出世时,大脑这一天然寄存器像一块没有任何文字的白板,里面没有任何信息储存。但是,新生儿在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交往而不断获得新信息,这些被选择的新信息在大脑中得到储存积累和整合,逐渐形成和发展成为新生儿的自我。如果一个人出生后离开了社会环境,离开了与他人的交往就不可能形成自我这种意识。

新生婴儿最初是先从辨认周围物体的属性,而后才逐渐认识自己的。出生2个半月至3个月的婴儿。只能辨认面前物体的大小和距离;4个月时,只能辨认呈现给他的正常人脸图形和嘴鼻错置的人脸图形。但此时的婴儿却全然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更不能区分一个物体是自己身体的组成部分还是外物,所以经常把自己的手伸进嘴里吮吸,并不知道那就是自己的手指。这时的行为只是本能而不是自觉行动。

1岁左右的婴儿,已经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从外界获得了少量的信息,大脑中也储存了从成人那里获得的带有个别意义的单词。由此才开始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加以区别,初步意识到自己是动作的发出者。但这种意识仅同个别的活动相联系,还没有把自己作为一个整体同外部事物区分开来,故此时的个体还没有形成明确的自我。

1岁半左右的儿童,由于大脑得到了一定的发育,也由于成人与其不断交往,经常与其说话等原因,大脑已经摄取并储存了一定的外界信息,特别是词语信息。所以,这时的儿童已经能使用自己的名字。例如,当成人问他:“这双鞋子是谁的?”他能回答:“是奇奇的。”这表明他能把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相互区分;当成人指着他的鼻子问:“这是谁?”他能回答:“是奇奇。”表明他能把自己同别人相区别。儿童会使用自己的名字,是自我的形成中一次大的飞跃,这时的儿童基本上已经能把自己当作一个固定的整体了。

2岁以后的儿童,在语言学习中掌握了物主代词“我的”和人称代词“我”,就实现了个体自我形成的又一次大的飞跃。他们能够用“我”字(概念)来代替自己的名字来称代自己,把自己同自己以外的他人和他物明白地区分开来,把自己当作不同于他人与他物的“我”,标志着儿童萌芽式的真正的自我开始出现。 一

自我的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出现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反省、自我控制等能力。

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产生于学前初期,大约3—4岁之间。儿童先是直接接受成人对他的评价作为自己的评价;至幼儿后期,逐渐发展出某些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如成人说他“不乖”,他会争辩说自己“乖”。4岁左右,儿童形成了自我体验。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研究资料显示,4—4.5岁年龄组的儿童,能体验“愉快”的占56.67%,能体验“委屈”的占60.67%。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发生于4—5岁之间。以儿童的自制力指标为例,4—4.5岁年龄组的儿童,自制力能达到初级水平(约坚持闭眼1—3分钟)的占86.67%,其余(13.33%)能达到二级水平(坚持闭眼4—5分钟);5—5.5岁年龄组,达到二级水平的增至56.67 9,6,在初级水平的降为10%,而另有33.33%的儿童达到更高的三级水平(坚持闭眼6—8分钟)。

个体的自我意识水平经过学龄期乃至以后的少年期、青年期的人际交往和学习,其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也日趋复杂化。成年以后,由于后天的社会分工不同或个人努力程度的不同。不同个体之间的自我的发展在水平上出现很大的差别。

再从自我形成的机制来看,自我在个体中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依赖于社会到相对地独立于个体之中,大体经历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内化。新生儿出生后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能不断地接受父母和周围的人对自己的评价信息,稍后又接受教育者特别是老师的评价信息,成年以后又不断接受社会的评价信息,这些评价信息的产生都是以个体周围的其他人或者个体所向往的人作为参照对象的,个体获得评价信息并得以储存后,就会在大脑中形成记忆,从而为自我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第二个层次是社会比较。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当然也是人认识自己所不能缺少的方法。个体把现在的我和过去的我作比较,还要把现在的我同将来希望达到的我作比较,更要把自己和其他人作比较,才能正确地、全面地、更好地了解自己、评价自己。通过比较,个体能归纳出对自己的评价信息。没有比较,个体就无法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三个层次是自我定性。这是个体在感知自己的内心世界、观察自己的行为表现、体验自己所作用的外在环境以后而对自己作出的主观判断。这种对自己的判断可能是实事求是的,也可能低于实际或高于实际。这与个体的经验有关。第四个层次是自我形象的意义整合。前三个层次都对“自我”的形成起着各自的作用,它们之间可能不尽一致。所以,个体为了自己的生活意义,还要主观地对前三个层次吸收进来的信息进行整合。需要是人的根本属性,个体总是倾向于寻找出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方式去整合信息,扬长避短,按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方式去形成“自我形象”,以最大可能地维持自己的自尊需要。

可见,从个体自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自我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不断的摄取信息并得到记忆的结果。构成自我的信息的摄取和整合不是简单的记忆积累和拼凑,而是具有明确的选择和取舍,在此,个体的需要决定着自我形成中信息的取舍和整合。而自我的需要正是在社会交往中得到满足的,所以,离开了个体与社会其他成员的交往,特别是语言的交往,就不会有自我这一意识现象的形成。在人际交往中,语言是信息传递、思想交流的主要载体;语言更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人脑思维活动的进行是通过符号来启发和联想的。例如图像符号、语言符号。语言是由词组成的,词是用来表达概念的,是对事物的抽象和概括。抽象思维是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来进行的。所以,没有表达概念的单词,思维的跳跃就没有凭借物,而判断和推理同样离不开语言这一“物质外壳”。因此,没有语言就无法进行抽象思维。有了语言,人类个体就能够通过抽象思维反思到自我的存在,也就是能进行自我反省。

孔子有句名言日“吾日三省吾身”,哲学家笛卡尔也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这里的“省”和“思”都是指“反省、反思”,孔子的意思是“我每天要多次反省我自己”,笛卡尔的意思是“我反思我自己,我才能感知到自我的存在”。这两位思想家客观上都表达出同样深刻的道理:能反思自我是人性的本质特征。

这里有一个真实场面具有反面效应。在苏北一个经济落后县的一个小镇上,狗肉冻闻名给这个小镇带来了经济繁荣。其中有一个姓张的宰狗屠夫,在有一年冬季的一个下午,用同样的绞刑方法缢死了二十多条刚从外地购来的狗。他自家驯养多年的大黄狗一直无拘无束地在一旁观看(它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场景),当张屠夫把绞刑索用同样的方法从头部套向这条大黄狗的脖子时,此狗摇摆着尾巴,表现出“视死如归”的快乐样子而被主人结果了性命。

这个事例说明狗由于没有语言,没有思维能力,导致不能反思到自我的存在,因而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生什么是死,当主人做出结果它性命的行为时,它仍然表现出本能的快乐形象。这个事例也从反面说明了人高于一切动物,形成了人类个体所特有的自我.这使人类个体不仅能反映客观世界,而且更能反映主体自身的主观世界,即能够进行自我反思。

三、自我在成功人生中的作用

人具有自我意识,能够自我反思是人区别于动物、高于动物的最本质的特征。正因为人具有自我反思作用,所以人能够进行人类所特有的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自我意识的这种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使人类个体不仅能够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更能够改造自己,自觉地塑造着自己的目前形象和未来形象。

同类推荐
  • 厚黑学(大全集)

    厚黑学(大全集)

    自1912年以来,李宗吾创立的厚黑学已诞生近百年时间,当前市场上已涌现出了难以计数的有关厚黑学的各种图书,这些图书鱼龙混杂,真假难辨,读者往往不得要领,甚至误入门径。为了再现李宗吾先生厚黑学的原貌,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厚黑学大全集(超值白金版)》。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活学活用厚黑学”在深度挖掘李宗吾厚黑学精髓的基础上,通过精炼的要点和大量历史上正面或反面的事例,归纳、诠释了立足社会、为人处世的厚黑之道,一旦你掌握了这些智慧,并把它纯熟地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就一定能够轻松应对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难题,更顺利地实现你的人生目标。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哲学之所以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是在于它能够给人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 尼采谈自由与偏见

    尼采谈自由与偏见

    此书为著名哲学家尼采所著,他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我们为自己创造了一个适于生活的世界,接受了各种因与果,动与静,形式与内涵。若是没有这些可信之物,则无人能坚持活下去!不过,那些东西并未经过验证。生活不是论据;生存条件也许原本就有错误。哪里有统治.哪里就有群众;哪里有群众,哪里就需要奴性;哪里有奴性.哪里就少有独立的个人;而且,这少有的个人还具备那反对个体的群体直觉和良知呢。
  • 身边的哲学(上)

    身边的哲学(上)

    一本值得放在枕边细细品读的心灵之书。人生哲学随处可见,只是我们太过于熟悉而忽略了它的存在,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就能从中提炼出生活的真谛。给予我们激励的也许并不是那些轰轰烈烈的人或事,毕竟生活中的大事件与伟人并不多见,在平凡中获得激励,学会用灵魂去思想,我们就能惊奇地发现,给我们勇气与智慧的往往是那些日常生活里的小事。
  • 荣格的智慧:荣格性格哲学解读

    荣格的智慧:荣格性格哲学解读

    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改变人生。这已成为世界各国学者的共识。那么,性格与命运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呢?荣格经过长期潜心研究,终于破译了“性格决定命运”的密码。为了让广大读者深刻理解“性格”与“命运”的内涵,我们编译了荣格的著作。在本书中,除了展现荣格在心理学领域所表现出来的睿智和人格魅力以外,还全面阐述了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及类型理论。
热门推荐
  • 上消化道出血教程

    上消化道出血教程

    本书以上消化道出血为出发点,较系统地介绍了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并发出血的发生发展规律及诊治方法。全书共14章,分别论述了上消化道出血的基础知识、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非静脉曲张出血与静脉曲张性出血的治疗、胆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等。
  • 倾世灵医

    倾世灵医

    原是丞相府嫡出女,本该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却遭命运玩弄。非但不入父母眼,更是欺辱凌虐受不断,以至奴仆不耻。不起眼的白灵烟,却因当年被人栽赃,一夜臭名响遍大江南北,惹得丞相大怒。险些送命却被老夫人救下,最终被丢弃边远亲戚家。受尽人间折磨,最终回到相府,再次遭遇奸人阴谋陷害,情况又会有什么转变呢?
  • 吸血王子与萌哒女巫

    吸血王子与萌哒女巫

    穿越?!网游?!跟谁?跟吸血鬼?!莫小熬简直三观尽毁!她从没想过,自己的人生竟然会如此奇葩!她更加没想过的是,生命里居然会出现一个吸血鬼,而且还是那么那么那么帅的,一个吸血鬼!她只是想见简简单单暗个恋好吗!拜托老天爷不要让她过的这么风起云涌呐,小心脏折腾不起啊!看在她这萌哒哒的分上,求放过~~~吸血鬼与网游的完美结合,既然如此,人生就是要过的这么风生水起!管你是人是鬼,是帅哥我莫小熬就全包啦!
  • 荣枯鉴

    荣枯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老爸拿手菜

    老爸拿手菜

    科学、专业的食物专题讲解;全面、准确的营养成分数据;营养、可口的经典菜例,步进式的图文解说;专家编写,名厨主理;内容全面,图片靓丽,装帧精美,价格低廉。书中列出了每道食物所需的材料调料以及详细的烹饪步骤,让你成为自己的家庭营养师!还有“厨房小常识”告诉你健康饮食生活的小窍门!科学养生,合理饮食,健康快乐每一天!
  • 花不开了

    花不开了

    青春的花瓣铺满我来时的路,记忆的线缠绕无知的过往。你知道相爱很容易,可谁能守得住青春的逝去。我们重新感受那花开满季的美好时光,可惜如今花不再开了。
  • 时空旅行季

    时空旅行季

    原是无人触碰的尘封古书,却因为有缘之人的不经意触碰从而得到了释放。从穿越到萤火虫森林,看遍世间百态,再到泡沫兰海,看透人心丑恶,最后到血色枫林,看不懂这个夏天的颜色…在书中的点点滴滴都是那么令人不敢去面对,然而却又不得不去面对,生活又何尝不是…她,总该去面对的,不是吗?正文第一卷萤火虫森林
  • 山海经(第八卷)

    山海经(第八卷)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历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记载了许多诡异的怪兽以及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书主要是对该书进行了解读。
  • 黑雁

    黑雁

    黑夜有如无情巨兽,仿佛一下子就把整个上海市吞噬下去。每个人都会有不愉快的时候,每当心情不好时,又尤其是在赌场上输得一败涂地的时候,夏六德就会捧着一瓶酒,喝得天昏地暗。他常对别人说,自己是个很能“忍”的赌徒。“赌,不怕!但别赌得太尽!更千万别弄到债台高筑!”这就是他在赌博上的哲学。
  • 冬官考工记

    冬官考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