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5000000025

第25章 科学的长生不老(2)

揭示大脑的奥秘是本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生命是什么?“人活着”是怎么一回事?大脑如何思维?数不清的疑问浮现在人类的脑海中。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有别于其他物种,是因为人类有极其复杂的大脑,它是千百万年进化的结晶。在过去的六亿年中,生物体通过进化产生出由大量神经元相互联结而形成的神经网络,解决了在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中人脑如何处理各种复杂信息的问题。尤其是人的高级认知功能的高度发展,使得人类成为万物之首,具备了主宰世界的能力。科学研究发现,一个成人大脑重约1.3千克,体积1.5公升,脑内有上千亿个神经细胞,还有多于10(14下标)个神经突触。大脑是生物体内结构和功能最复杂的组织,是接受外界信号、产生感觉、形成意识、进行逻辑思维、发出指令产生行为的指挥部,它掌管着人类每天的语言、思维、感觉、情绪、运动等高级活动。人脑也是极为精巧和完善的信息处理系统,是人体内外环境信息获得、存储、处理、加工和整合的中枢。人们相信,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将为人类更好地了解自己、保护自己、防治脑疾病、开发大脑潜能、实现记忆的复制和移植等方面做出重要的贡献。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控制“自我”的人脑区域。一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大学神经学家布鲁斯?米勒说,他们在治疗患有一种罕见的脑叶萎缩症的病人时,发现了控制人的自我意识的脑部区域。这个位于人类大脑右额叶前部的某个区域,“储蓄”着人的自我意识。通俗点说,人的个性特质、信仰、喜好与厌憎之意,都是从那里产生的。神经信息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人类记忆的复制和移植问题。如果能实现记忆的复制,就能做到把知识或技能从一个人的大脑中复制到另一个人的大脑中,人类就能节省大量的教育支出,个体的受教育年限也就能大大地缩短,人的寿命就会得到相对地延长。如果能实现记忆的移植,个体以自我为核心的灵魂就能由一个即将衰老的躯体迁入替身中,这个替身是一个颇具青春活力的躯体,从而实现个体记忆的永存、前后躯体中自我意识的统一。通过这种“借尸还魂”的过程实现人类个体的长生不老。

1997年人类脑计划在美国正式启动,2000年成立了以美国为首的、隶属于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神经信息学工程组”(OECD—N1),制定了最初三年的工作计划,目的是组织全世界神经科学和信息学家共同研究脑、开发脑、保护脑和创造脑。2001年8月,美国NIH神经信息中心主任、国际OECD—NI总负责人Koslow博士正式邀请浙江大学唐孝威院士、大连理工大学唐一源教授和解放军总医院尹岭教授参加经济合作与发展全球科学论坛神经信息学工作组(OECD)—(GSF—NI)。这表明中国从此也加入了国际人类脑计划研究的行列。这时,世界上已有二十个国家加入了国际人类脑计划研究。

要实现科学的“借尸还魂”,达到人的长生不老,除了要通过人类脑计划研究工程去移植灵魂以外,还要有一个最适宜的灵魂寓所——替身躯体。这个替身从哪里来呢?什么样的替身最适宜呢?这些是后文将逐步解决的问题。

有人曾设想通过高科技研制出仿真机器人,机器人的躯体和真正的人体几乎一样,然后,将人的记忆信息移植到这种机器人体内,使机器人恢复这个人的活性和记忆,从而实现人的长生不老。本书认为,这种想法是异想天开的,这条长生不老之路是走不通的。其原因有二:第一,机器不可能主宰人类。具有生物活性的人脑是进行思维和创新的无可替代的器官,其中储存的记忆是思维和创新的基础和原料。而仿真机器人只能是一台机器,其“头脑”中不可能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即使装入了记忆,也只能按预定的程序去运行,而不会有“自主”的思维,更不会创造出新点子。第二,灵魂的独一无二性只能匹配与自身原有躯体相同的替身躯体,所以,替身躯体不能通过工业来批量生产。一个人的灵魂,也就是完整的记忆信息的获得是学习的结果。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经历还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人学习不同知识的速度、深度以及学习机制的微妙性,特别是科研中的创新性除了与教育、环境有着主要的关联以外。还与个体的遗传性具有无法分割的联系。由于个体的遗传性是独一无二的(同卵双胞胎例外),所以,个体的记忆和创新能力也是独一无二的,具有特质的记忆维系着特定的遗传素质。也就是说,特定的遗传素质是形成特定灵魂的一个必要条件。所以,一个灵魂最适宜的承载躯体只能是和原有躯体具有相同遗传性的躯体,才能确保前后个体自我意识的完全统一性。上文的李翠莲的灵魂只能匹配一个和自己具有完全相同遗传性的躯体,而和唐玉英的躯体是不相匹配的,如果强行匹配,可能会有相当一部分的数据信息找不到合适的寓所而丢失。人类I)NA的特异性决定了个体遗传表现的唯一性(同卵双胞胎除外),一个灵魂应该和形成该灵魂的原有躯体是最佳匹配。例如,一个歌唱家的灵魂只有匹配其原有躯体,才能使其原有艺术天赋的灵魂在特有的优秀声带上表现出来;一个世界级运动冠军也只有借助于原有的躯体才能显示出灵魂的才干。这个原有躯体只能通过无性繁殖产生出替身来,才能确保遗传性状的不变。这表明了工业化批量生产相同的替身躯体是无效的,因为这对其他灵魂来说是不相匹配的。

可见,替身躯体最适宜的产生方法,应该是通过人体的无性繁殖——克隆,来确保前后躯体遗传物质和性状表现的一致性或者说是不变性。这一过程就会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个新的问题,即这种克隆出的替身躯体是否应该拥有人的身份和权利。为了明确这个问题,下文首先要阐明什么是人的问题。

四、究竟什么是人

“什么是人”也就是“人是什么”的问题,这也就是对人这一概念的解释或下定义。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古今许多思想家、哲学家都曾进行过许多思考,为人下过许多个定义,可是,由于社会发展的时代局限性,他们都是从人的不同侧面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解释,都是对人的特征的不断接近。可是,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自身也在不断发展,所以,人的定义必须不断赋予新意。本书在当代生命科学的发展遭遇伦理困惑的情况下,从人个体的发生、人性的形成以及人如何生存和发展的角度来阐明什么是人,旨在唤醒人们超越陈旧的思想观念,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开辟道路,从而使科学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自身。

本书在归纳前面各章论述的基础上,从个体的发生、人性的形成和发展的角度出发,也试着给人下一个定义:人是躯体和灵魂的有机复合体,是自需和共生的对立统一体。为了帮助读者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一概念,还需要进一步作出简要的说明。首先,人是躯体和灵魂的有机复合体。就是说,人由躯体和灵魂两部分有机结合而成,割裂任何一方都不能称为人。躯体是生物性的,遵循着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发展的规律。躯体发生的起点是受精卵,经过母体子宫的十月怀胎,分娩出世后又逐步生长、发育成为成年的躯体,最后又逐步衰老直至死亡。人的灵魂是后天形成的,是个体在出生进入社会后,通过躯体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从社会环境中不断捕获并储存记忆信息,形成以自我为核心的庞大的记忆信息库。所以,不具有人的灵魂的躯体不能算是人,例如第二章所讲的“狼孩”在归入人类社会以前就不能称为人,也不应该具有人的待遇、尊严和人权。同理,不具有躯体这一活载体的灵魂是无法独立存在的,当然也不可能称为人。其次,人又是自需和共生的对立统一体。自需即人自觉的自我需要,自需是人的基本属性,有了自需才能有人的生存和发展,没有自需就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自需必然导致人际间出现相互竞争、相互排斥的趋势,共生正是要消灭人际间的这种排斥趋势,使人际间的竞争趋向缓和。人所以能称之为人,能有语言、有思维,能继承文化遗产,特别是能形成人的灵魂,都是由于共生的结果。没有共生,个体就不能形成人性,也就不能成为人。“狼孩”所以没有人性而不能称为人,就是因为它脱离了人类社会而失去共生属性的结果。所以,共生是人的基本属性,是和自需既对立又统一的。只有自需没有共生,或者只有共生而没有自需都不可能形成人性,没有人性,也就是没有人的灵魂。如果没有人的灵魂即使有着活生生的人的躯体也不能称为人,人就是自需和共生相互作用的产物。

上述关于人的定义,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从现实的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抽象出来的,因而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就不难明白,只有在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人,即共生中的人才是有灵魂的人,才是有现实意义的人。可是,人的灵魂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共生中逐步形成的,从初生婴儿开始的社会化、信息化、人性化的过程就是灵魂的形成过程。所以,人之为人的起点,应该是从该个体自出生与社会人(社会人即现实社会中的人,与此相对的是生物人,是指“出生”后与社会隔离,只具有活躯体而无灵魂的人)共生生活的那一时刻算起。也就是说,一个人出生后一旦与社会人有接触,就和社会有了直接的信息交流,就标志着该个体灵魂形成的开始,也就是该个体受到了社会人的接纳,得到了社会人的承认,这时该个体也就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了,应该享有人的身份和待遇了。根据这一定义,我们还可以解决现实中很有国际争议的一系列问题。例如,人工流产是否剥夺了人的生命权利?这就牵涉到受精卵或胎儿是否是人的问题了。回答当然是否定的,胎儿虽然是准生命,但是,由于它还没有和社会接触,也和社会没有任何信息交流,它只能是正在形成中的人的活性躯体,还不具有人的共生属性,当然也就不可能形成人的灵魂,所以,胎儿不能称为真正的人,也不应该享有社会人所享有的待遇、尊严和权利。人工流产只要是有利于孕妇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社会共生体的进步和繁荣就应该是合乎伦理道德的,也应该是合法的。至于受精卵是否应该有继承权的问题就可以进一步展开讨论了。

上述已经让我们明白了究竟什么是人的问题,可是,要回答克隆出人的替身躯体是否应该算人,是否应该拥有人的身份和待遇的问题,还需要简要了解一下克隆人的有关知识。

五、克隆人一定是人吗

要回答克隆人是否应该拥有人的身份和权利问题,我们还需要先搞清楚有关克隆人的来龙去脉。

英国《泰晤士报》于1997年2月24日披露,英国胚胎学家伊思?维尔穆特运用克隆技术成功地培育出一只取名为“多莉”的绵羊。这时,多莉这只“克隆羊”一下子成为全球的热点新闻。因为这是人类首次运用无性繁殖技术培育出的哺乳动物,也是生物工程研究的重大突破。这预示着“克隆人”的诞生已经成为可能。因此,世界各国中,很多关心人类前途和命运的人,不论是政府要员,还是平民百姓,也不论是自然科学家。还是社会哲学家都议论纷纷,发出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以科学发展为由,支持克隆人;一种是以社会伦理不相容或人类健康发展为由,反对克隆人。目前,前一种声音势单力薄,后一种声音特别强烈,以至一些国家明令禁止克隆人,一些媒体把积极进行克隆人研究的科学家说成是“疯子”、“狂人”。但是,科学发展的历史证明,许多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发明和创造经常会受到社会陈规陋习的羁绊,比如,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等。可是,科学最终总是冲破陋习而继续发展下去,社会伦理道德总是要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这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先生所说:“有一些人反对克隆人,说什么这种技术不应该发展,发展了会引起许多社会问题。我不同意,我是赞成克隆人的……如果说克隆人出来后要引起复杂的伦理学问题,难道伦理学就不可以发展吗?事实上伦理学都是发展的。现在我们要冷静地思考一下,在国际上传播的某些伦理学观点是反对克隆人的,这种观点究竟代表了全人类的利益还是少数人的利益?”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赵南元教授针对国内外媒体对于克隆的报道,以及国内学术界对待克隆的态度,提出了不可“妖魔化”克隆。他认为,对于克隆伦理的讨论,一定要基于一个正确的知识基础之上,否则,一切都会显得没有意义。他说,反克隆源起不同文化背景,东西方文化在生育观方面有着根本的分歧。一些西方国家认为,人对生育过程的任何干预都是对上帝的大不敬。人工授精、堕胎在一些西方国家都是非法的,试管婴儿技术当初也曾经引起很大的“伦理学争议”,但现在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都能接受。他进一步指出,当前支持治疗性克隆的呼声还比较高,治疗性克隆在技术上难于生殖性克隆,一旦治疗性克隆技术成熟,生殖性克隆就会水到渠成。而当克隆人真的成为现实,关于克隆人的妖魔化宣传自然不攻自破。当克隆人出现的时候,最大的伦理问题产生于对这一事件的妖魔化宣传,给克隆人及其家属造成诸多不便和歧视。我们的许多报道其实使克隆“妖魔化”了。而对于克隆人的真相却少见知识性正确的报道。我们的宣传应尊重遗传学常识,不能对公众产生误导。可见,以上两位科学家都是针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应该受到人为的阻碍来说的。

同类推荐
  • 《道德经》品读

    《道德经》品读

    本书内容涉及到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更指出了处世的方略。
  • 孔子说为人

    孔子说为人

    本书对孔子的精彩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将孔子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世事的体察和经验加以展示,结合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进行解说,书中对孔子的思想有较为透切的观察,文字之美和思想之深有机结合,内容明白晓畅、妙语连珠、精彩观点随意而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本书开启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灵感,警醒我们的意识,使我们神游天际。
  • 灵动之欲

    灵动之欲

    在科学技术走向高度发达尤其是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之世,探寻宇宙奥妙及万物本源问题更加引起世人的浓厚兴趣。带着这个疑问,作者对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深度思考,从而得出“欲乃万物之源”的哲学结论。本书探天理、究人伦、论教育、说谋略、谈情爱、道意识、鉴历史、通未来,以欲理统御全篇,汲取并融汇古今中外哲学前辈的思想精髓,对宇宙万物、人类历史及人类意识等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通过旁征博引、史论结合,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灵动之欲”在其中的根本作用。本书主旨在于进一步激发广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爱好者对宇宙万物及人类意识的研究兴趣,以便更好地促进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整个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本书精选了曾氏家书两百封左右,由著名作家、研究曾国藩的专家唐浩明点评,结合时局以及曾国藩的前后经历,唐浩明将曾氏的一生串联起来,评析独到,深入浅出。让读者由家书及人,对晚清政局以致整个历史的道德、文章、仕宦心理都有所了解。
热门推荐
  • 神棍,别过来

    神棍,别过来

    唐琦薇是风水大师徐三的高徒,风水、看相等无一不精不料竟会被人当成神棍!而更让她想不到的是,她要帮那个骂她神棍的人化解血光之灾……
  • 强宠小萝莉:兽王妖夫

    强宠小萝莉:兽王妖夫

    她捡回了一只猫,然后……呃,整个世界癫狂了!她第一晚起来,小猫不见了,多了只白虎,她汗颜之余,好吧,勉强接受。可是为什么第二天清晨起来,白虎也不见了,床上多了个男人!!男人!!凤小鱼惊跳而起,“你你你你你……”某猫却淡定如常,“本尊乃三界魔尊,你这女人还不错,本尊要了。”
  • 爱情转移录

    爱情转移录

    因为前世的情感,后世将成为情侣,路路坎坷,道不尽伤害,最后因情敌无故伤人,最后集众人力,灭之
  • 血瞳凝视

    血瞳凝视

    一名濒临死亡的绝症患者,在临死前把双眼移植给了失明女友。之后意外穿越到了修真星球获得了一双独一无二的双眼。从此,一段艰辛坎坷而充满魅力路程开启了。当他成就无上荣耀时,却发现一场惊天危机。这让他绝望...而这时候她出现了...
  • 问仙剑之千年一诺

    问仙剑之千年一诺

    花开一千年,花落一千年。有花时不见叶,唯有花落叶才生。花叶注定今生今世永不相见,却在岁月中彼此追逐。我和你已错过前世,今生应当好好珍惜,不是吗?
  • 神魔霸体

    神魔霸体

    拓拔野逆天重生,从小开始修炼最难修炼的炼体法决神魔九变,身藏神根手握神符拥有前世记忆,拓拔野走遍无数星宇世界,闯过无数险地绝域,最终,神魔九变大成,成就真正的神魔霸体,无敌诸天万界!神魔九变,每修炼成功一变,不但肉体力量暴增,还多一些神奇的本领。
  • 上古之海上纪元

    上古之海上纪元

    这里是玫瑰与战争共存的时代,这里是冒险与奇遇共存的时代,这里是荣耀与传奇共生的时代,有这样七个人,踏上了一段只属于他们的传奇。原大陆,这个神秘的地方,该如何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 末日流浪狗

    末日流浪狗

    流浪狗,生活在人类城市夹缝中,苟延残喘,奴性使它们对人类保持着绝对的敬畏。人类或许未曾想到,有一天它们的狼性突然回归,甚至比狼更凶残,更可怕,因为它们把人类作为了最优先捕杀目标。
  • 我的人生哲学:任正非献给年轻人的12堂创业经营课

    我的人生哲学:任正非献给年轻人的12堂创业经营课

    《我的人生哲学:任正非献给年轻人的12堂创业经营课》是一本成功励志书,也是一本创业教辅书。华为作为中国商界的传奇,其成功的内部运营模式长期不为世人所知。本书从多方面入手,叙述了任正非经营管理华为的策略、方法、手段,即他带领华为从创业走向业界巨头的方方面面的经验。本书从企业文化讲到人员培训,又从人员培训讲到制度管理,之后又讲到了企业的逆境求生和海外市场的拓展等等。总之,这本书可以让人认识到传奇的任正非、了解到全面的华为,又可以让人掌握到全球领先企业的成功经验。
  • 地球初始化

    地球初始化

    地球联邦新历99年,未知陨石撞击地球后出现了一个直径15米的金属球体,五大国为了探测其内部结构采取了极端的方法开开启,结果使金属球释放出未知气体,从而地球上的生物发生了变异,只有10%不到的人和一些动物没有异化,到底是地球的末日还是新生命的诞生,地球初始化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