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5000000012

第12章 人的自需属性(4)

可见,主体追求理想的过程就是为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要、欲望的过程,就是享受人生快感和快乐的过程,也是创造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所以,理想形成的身心基础是主体的自我需要和欲望,离开需要和欲望去谈理想只能是空中楼阁,是没有心理动力的,因而是反人性的。

人生要想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有远大的理想,而具有现实意义的理想的形成应该是建立在个体的自我需要和欲求的基础之上的,换而言之,真正能具有个人信仰功效的理想必须是个性化的理想。人类社会是由个体有机组合而成的,个体都能忠诚地追求自己个性化的理想将会激发出社会发展的巨大潜能。这也正是下一节所要描述的,个体的自需是社会发展的主观能动因素。

六、人的需要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观能动力量

从社会发展的纵向来看,为什么有的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非常快?有的社会的却特别缓慢?从全球发展的横向来看,为什么有的地区生产力发展速度非常快?而有的地区的却显得特别迟缓?

人的需要虽然是对自己身心缺失状态进行主动补偿的内在驱动倾向,表现为一种心理力量。但是,它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特征,人的生产劳动也是社会性的劳动,所以,人的需要通过社会这个中介与生产发生了关系,要想回答上述的各种疑问,只能从需要和生产的互动关系中去分析和寻找。

首先,需要是人从事一切活动的内在动因。人是自主、自为、自觉的存在,有着清醒的活动目的、动机和欲望,所以,人在活动中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和欲望,并能使其目标化加以追求,还为实现自己的追求进行各种各样的实践。这正如马克思所说,人首先是自然存在物,生存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穿住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马克思在谈到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时说:“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也就是创造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消费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把它作为内心的图像、作为需要、作为动力和目的提出来。……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

需要作为人一切活动的内在动因,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从人活动的对象来看,人的欲望是永不满足的,人不会安于现状,现有的生活条件永远也不能满足人的欲望,人只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改变现状才能超越当前,才能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要。所以,人会积极地动脑筋、去行动以改变现实来满足自我需要。第二,从人活动的过程看,也正如马克思所说:“劳动过程……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占有自然物。”可见,劳动过程的内在驱动力也是人的需要,是人为了满足自需而展开的。第三,从人活动的结果来看,人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因此,满足需要是人类活动的内在心理动力。

其次,人的需要也是人们结成一定社会关系的动因。人是社会性动物,人具有一种本能上的相互交往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开始就表明了人们之间是有物质联系的。这种联系是由需要和生产方式决定的,它和人本身有同样长久的历史。…‘由于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以及他们求得满足的方式,把他们联系起来(两性关系、交换、分工),所以他们必然要发生相互关系。……他们相互间不是作为纯粹的我,而是作为处在生产力和需要的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个人而发生交往的。”因此,人的自我需要决定着人们必然要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随着生产力和需要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但是,人的需要的产生、内容、满足的方式又都要受到所处时代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的制约和影响,人的实践活动水平和社会关系发展程度影响着人的需要的发展程度。但是,可实现的欲望客体这一目标,总会促使人们为之拼搏去获得满足。人们去学习、研究、创新、发明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自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具有一定科学技术水平的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所以,人对需要、欲望的追求力是推动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

再次,生产与需要的双向互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方面,生产状况决定了人的需要的发展程度。人的需要的产生、对象、满足的方式和程度,都是由生产发展的程度决定的。人们通过生产劳动不断开发出新的产品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同时,又不断刺激人们产生出新的需要、欲望。正是生产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人们需要的不断丰富。另一方面,人的需要的不断丰富又推动了生产的发展。正是因为人们具有了某种新的需要,才推动人们去进行某种相应项目的科学研究、生产开发,以生产出新产品来满足人们的需要。正是因为农民产生了不仅用洗衣机洗衣服而且洗地瓜的需要,才推动海尔集团研制出“大地瓜”洗衣机。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有头脑的商家都十分重视市场调查,以此确定自己的生产计划和规模。市场调查本质上就是调查人们的需要状况,包括需要的种类、需要的迫切度、需要满足的方式等。现代农业实行“订单”式生产,本质上也是以需要来规定生产。所以,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现代化经济最主要的特征是需要决定生产,需要构成生产的内在动因。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人们新的需要、新的欲望的不断产生是推动生产发展的不竭动力。

总而言之,一定时代的生产工具是该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需要作为劳动者补偿自己身心缺失的心理内驱倾向,其作用强度正是特定时代生产工具创新变革的主观能动作用强度。所以,劳动者的需要和生产工具的相互作用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原因。可见,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社会所有劳动者的需要强度是生产力发展速度的主观因素和直接推动力量。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动力。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正是一代代人的需要在以劳动工具为代表的生产资料中物化和积累的结果。因此,人的需要作为人的心理动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观能动力量。

然而,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文化下,人的需要强度也是不同的。只有从机制创新人手,深入改革社会的经济机制和人事机制,才能从物质层面上激活社会成员的需要强度;从文化创新人手,打造使人积极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才能从心理层面上激活社会成员的需要强度,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七、欲望打击有碍个性张扬和社会发展

上文已明确指出,人的需要是欲望产生的根源。而需要是人的本质属性,没有需要就不会有人的生存。人是具有自我意识的理性动物?需要以欲望的形式在个性中表现出来,没有需要就没有欲望。所以,欲望也成为人的属性,是需要在自我心理意识中的能动反映。这就是说,欲望寓于人性之中,是不能否定的,否定欲望就是对人性的打击。

因此,简单地说,欲望打击就是对人们欲望的否认、遏制甚至是剥夺或消灭。具体表现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形式是某些社会权威认为欲望本恶,是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制欲就可缓和社会矛盾,因而为遏制欲望大造舆论,倡导人们应该清心寡欲,或者冠以养生之道的美名,如“知足者常乐”,甚至以强制手段来对一些人的欲望进行打压,从而造成了对欲望的直接打击,历史上的“存天理,灭人欲”就是具体的做法。另一种形式是对欲望进行隐蔽性的打击。那就是虽不直接强调灭欲,但却以行政或政治手段强迫人们去忘我、无私,同时对合理追求自己欲望满足的人,也就是合理的不能“忘我”、不能“无私”的人,给予消极的评价,甚至谴责或批判,如对人的合理合法的利己行为、自私行为的批判,实质上就是不切实际地对欲望间接的否定与打击。

欲望打击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使人的心理陷于极度矛盾之中。由于欲望来自需要,是人的根本属性,是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心理驱力,它对主体的作用方式就是驱动主体去奋发、占有和扩张,也就是驱动个体去为实现欲望而努力奋斗,而且这种力量是人无穷无尽的心理力量,能让人积极进取,勇往直前。而欲望打击是以强制性的外力对人的欲望进行遏制、打压,这样就会在人的心理上形成强烈的冲突:一方面是主体的欲望本性蠢蠢欲动,另一方面是外在压力迫使欲望主体极力控制自己,不许冲动。如果外在强制力大于内在驱动力,人的欲望心理就会被扼杀,这样就会使人精神彷徨,心理懒散,不思进取。所以,凡是在倡导消灭欲望、批判欲望或不敢张扬欲望的社会中.由于人的欲望被打击,人们活动的主要目标不是积极进取和创造财富,人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消遣上,个性不能充分张扬,个体的创富能力一生都处于潜在状态,全民族全社会都沉浸在万马齐喑之中,犹如一潭死水,没有生机和活力,这样的民族或社会只能停滞不前,怎能快速发展?这样的社会体制明显存在着设计上的缺陷,不但不能开发人们的心理能源,使人们为尽情满足自己欲望的创富活动去奋斗,相反却会对人们的创富活动进行限制,设置层层障碍。在这种压制下必然导致人们的贫穷,甚至连基本的物质需求或最低生存标准都不能满足。这样的社会必然会导致人性的扭曲与变异,使人对自己本能的欲望说不,使人性囿于麻木、虚伪、萎靡和绝望之中。

欲望打击是对人心理的打击,人活动的积极性源于心理,对于人的发展来说,心有多大,舞台就会有多大,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死,而欲望打击最容易导致人的心死。我国的传统文化一直对人的欲望持否定态度,认为“欲”是万祸之根,致使国民安分守己、知足常乐、小富即安,这是个性发展的最大障碍。“文革”中搞的“一大二公”、“狠批私字一闪念”又是对人之欲望的间接打击,这给个人的创富活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损失已是众所周知了。

人的自需属性是人类物质生活资料私有行为和私有形式得以存在的客观理论依据。所以,不能否认,在人类生存资料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的前提下,人的自需属性会对人自身发挥强大的自我保存作用,从而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最直接的主观能动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产品越来越丰富,人们的自需也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直至人人自我实现的到来。正如本章第三节所言的,这时,人的自我心理需要会进入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会把劳动当着一种自我实现,当着人生的第一需要,追求自需就会成为更有利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因而这时的人会在客观上表现出一种大公无私的精神境界。

在当前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下,我们不能否认由自需引发的欲望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之间矛盾的根源。但是,消除欲望就意味着驱除了个性发展的心理动力。所以,为了个人和社会能够共同而和谐地发展,我们不应该回避矛盾,而要正视矛盾.正确地去解决矛盾,制定规章去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的欲望在有利于个人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轨道上行驶。如果没有法律、道德的规范和约束,人的无限膨胀的欲望就会伤及他人和社会,最终也必将会伤及自身,从而导致人性的灾难甚至是自取灭亡。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种动态平衡的运行过程,人性的发展也不能例外,所以,人的自需属性不可能一味地猖狂下去,人性中必定会有另一种属性来制衡它,这正是下一章要论述的人的共生属性。

共生的生物学含义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互利互惠,不可分离的依赖关系。人是由生物进化而来的,人际之间也存在着经济的、文化的互利互惠、互相依存的共生关系。每个具体的人都不能脱离这种共生关系,否则不但不能形成个体的人性,而且也不能作为人生存下去。所以共生是人之为人的一种特征,是人的又一基本属性。人的共生属性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做人资格,它既构成了个体之间的依存关系,又构成了个体与群体或社会之间的依存关系。

共生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无论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是文化的传承和进步都离不开人类的共生生活。共生的本质就是建立在人人平等基础之上的互助合作。共生就是个体间的消除对抗,彼此平等,这才能双方获利,共同生存。共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在利他中利己,在利己中利他的互利行为,用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话来说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所以,共生就是对人际间竞争、对立、排斥的制衡,没有共生的制衡,人类就会在自需的相互排斥中灭亡。人人平等是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自我调节,是人的共生属性的必然要求。

人际共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经济高效的发展模式,共生才能有利于资源的共享,才能低耗而高效,也才能有利于社会的高速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全人类的自需。我们不仅自己要维护共生,还要大声呐喊,宣传人的共生属性,使更多的人理解共生,为共生贡献力量。但是,共生的克星是人的自需,自需无时无刻不在排斥共生。所以,人的共生属性是人类物质生活资料公有化的客观理论基础,即共生在客观上要求社会共产,才能确保共生健康有序地发展。

同类推荐
  • 孔夫子的麻辣学堂

    孔夫子的麻辣学堂

    你必定也已经知道,孔丘老师早就不满足于旅游教学的形式,为了把自己的思想更加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们,他便决定不再到处闲晃,专门开办一所成功学校。这可是个干载难逢的机会,上了他老人家的课,成功还不是手到擒来之事!你若还是不信,不妨先去试听两节再下定论。瞧!学校已经打出广告:孔氏成功学校,历史悠久(两千余年),师资优良(圣人亲传),免试入学,欢迎试听! 没见过孔子拿西瓜刀砍人? 居然还鼓动学生去收保护费? 放狗咬客人?率众扁人? 有没有搞错,至圣孔子何时成了“极道鲜师? 本书彻底颠覆你对孔子的刻板印象,在嬉笑怒骂之中,让你深刻领会孔子的微言大义。
  • 趁父母还健在

    趁父母还健在

    2006年一次社会大调查,题目是“老年父母最希望的事情是什么”,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10000对老年夫妇。在“老年父母最希望儿女为自己做的事情”一栏中,98%的老人都选择了“抽时间多陪陪父母”这一选项,而选择“给父母大量的生活和消费费用”的仅占不到1%。在“最希望过的日子”一栏中,竟有87%的老人选择了“和儿女一起吃团圆饭”这一选项,而选择“外出旅游”的不到10%。理由是跟儿女在一起时心情最愉快。
  • 中国人的生活哲学:菜根谭人生解读

    中国人的生活哲学:菜根谭人生解读

    《菜根谭》可以为大家清清火气,降降压力。菜根味苦,苦后有回甜。菜叶菜秆我们天天吃,其实菜之精华在于根,人之精华在于性。我们做人把先天本性巩固好,好比一棵青菜根肥苗壮,自然生命就旺盛。《菜根谭》内含格言,每天一段格言,每天提升一点境界。为方便讲述,《中国人的生活哲学:菜根谭人生解读》分为三卷,中问经历苦、涩、甜,是为“菜根三味”,每味都是药,每味都是缘,每味都是道,每味都是福,请君自品之。
  • 一生成就悟《论语》

    一生成就悟《论语》

    《论语》是一部古老的哲学经典,同时也是一部现实生活的指导书,它的许多思想和原則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从古至今,很多人通过研读《论语》获得成功的智慧和方法,宋代开国宰相赵普就曾自称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本书目的正在于解析《论语》智慧对人们在当今社会成就人生的重要意义。书中以生动的事例和精到的点评,对《论语》中有关如何自我修养、为人处世、齐家立业等方面的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把《论语》的智慧导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中,帮助读者更透彻地领悟《论语》,用《论语》的智慧成就事业和人生。
  •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撷取了大师先哲的智慧,篇篇蕴含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生活真理,促使你扪心自省,将你思想中浅薄、浮躁、消沉、自满、狂傲等污垢涤荡干净,让你在反思中重新认识自己,从反思中获取前进的力量。把“省”当成每日的功课,让它深植在你的心里,你就能理清生命的脉络,并让你的人生之路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心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心能容多少,成就就有多少。
热门推荐
  • 大般涅槃经玄义

    大般涅槃经玄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闪婚强爱,娇妻送上门

    闪婚强爱,娇妻送上门

    他是她救下的路人,她是他闪婚的挂名妻。领证时,他再强调:“我或许终其一生都不会爱上你!”她笑得轻松明媚:“我知道,我也是!”这是一场无关乎爱情的婚姻。说好的婚后互不干涉,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生活悄然发生了变化。某男开始嫉妒每一个出入在她身边的男人,疯狂地嫉妒曾经出现在她生命里的男人。更不放过任何在她身上贴上‘韩太太’标签的机会。说好的一生都不会爱上呢?
  • 太子

    太子

    她爱他,敛凶煞,显卑微,给他无上尊荣,庆功宴上倾其所有,只为换他垂眸一笑。他恨她,设阴谋,布死局,借助锦衣杀之手,只为置她于死地。然而当他逐鹿天下、一心为国时,却不想,曾经惊鸿一瞥心动的人竟是那残忍嗜杀的焰国太子,这让他情何以堪?死里逃生,她看透世态炎凉。战场上,她兴兵造器,大肆改革,建立兵强马壮的焰国军力。朝堂内,她勤勉睿智、呕心沥血,让万臣归心、民富国强。知遇之恩、生死之情、尊卑之爱,那温文儒雅的盛都才子、阴沉嗜杀的一代奸臣、金戈铁马中的镇南之王、平凡睿智的水道之首,谁先会跃过君臣之绊,看清内心深处对她的情愫?在这动荡的年华里,是谁痴痴相伴、倾心为她?
  • 强势缠绵:总裁的心尖前妻

    强势缠绵:总裁的心尖前妻

    三年前,被自己的老公设计陷害,秦汐才明白,她和沈顾言之间没有爱情,只有利用。当一切真相大白时,秦汐仓皇而逃,拼命工作,只为麻痹自己。三年后,沈顾言又费劲心思,想把她找回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反校园暴力101招

    反校园暴力101招

    本书作者以多年从教的经验,详尽分析校园暴力的定义、性质、起因和行为特点,分别针对受害者、施暴者、家庭和学校,提出了在不同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 校花的近身狂少

    校花的近身狂少

    身具透视眼,穿梭美云间,陪伴白富美,踩踩狂二代。高冷白领铺床单,干练警花倒着追,可爱小护士对他犯花痴……林逢面对这些十分无语,拍拍大腿想起来,家里还有一对望穿秋水的极品姐妹花……
  • 又见炊烟

    又见炊烟

    回忆在我们的奔忙中消失殆尽。我们茫然的走在不知名字不知尽头的路上,来不及去想。或许我们要去那丛林中看一看,去那乡野里瞧一瞧,走进坦荡的田地,爬上幽然的高山,才能找回那些心灵的遗失。又见炊烟起,淳朴的人物,独特的民俗,安静的笔调,温暖而祥和,讲述一个旧日的乡村故事。
  • 特种兵的护花生涯

    特种兵的护花生涯

    一名身份神秘的特种兵,接到一个原本以为只是保护校花的轻松任务,却不料卷进谍影重重,迷离无绪的阴谋之中!一场激情与香艳共存的特种保镖生活就此拉开帷幕.......傲娇萝莉,温柔校花,美女明星,麻辣女教师,冷酷女杀手纷纷登场......什么?妳们全都需要我保护??可是,我只想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
  • 雄鹰精神

    雄鹰精神

    一部职场生存与发展的启示录;一部团队竞争力与执行力的提升宝典。充满传奇色彩的鸟中之神——雄鹰,天空当之无愧的霸主,智慧、雄健、坚韧、傲视群雄的象征。拥有雄鹰的优秀品质和职业精神面对社会,拥有雄鹰的良好心态和强健体魄搏击人生。
  • 白脸狐

    白脸狐

    本书收入《红蜘蛛》、《黄发黑发》、《麦子的心事》、《端午》、《清新的黎明》、《成长的记忆》、《家族里的女人》等16篇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