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4700000006

第6章 溯源探流(1)

一、修辞辨源

把“修”和“辞”二字连起来说,以致后世成为一门学科的名称,就现有文献的记载,最早见于《周易》一书的《文言》:

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周易》有“经”“传”之别,《文言》属于解说“经”的“十传”之一。因此,有人就认为“《文言》的成书年代接近于西汉中叶,与成书于西周的《周易》相去甚远”,从而否认作为学科名称“修辞”的源头。然而“十传”旧称“十翼”,据说是孔子所为。司马迁就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说:

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

司马迁作史,坚持信史原则,不说无根据的话,再从孔子删《诗》,修订《春秋》来看,其解说《周易》也不是不可能的。即使《文言》不是孔子所为,依郭沫若先生所说,则出于荀子门徒之手。郭氏在《青铜时代》一书中考证了《周易》“经”的作者是战国初年的楚国人歼臂子弓所为,而《周易》“传”的部分则多出自荀门:

大抵《彖》、《系辞》、《文言》三种是荀子的门徒在

秦的统治期间所写出来的东西。

近人李镜池认为《易传》里的《系辞》和《文言》,是“汇集前人解经的残篇、断简并加以新著的材料。年代当在史迁之后,昭宣之前”。而高亨先生则认为“十翼”成书于战国时代。说《文言》成书于西汉中叶是一家之言,再说,即使《文言》出于西汉中叶,但《文言》以前的文献中还未发现有“修”“辞”二字连用者,直至南梁刘勰的《文心雕龙》才有了“修辞”一语。所以,《易传》的《文言》,无论它是孔子,还是荀子门人,还是西汉人所为,它仍然是最早使用“修辞”一语的可靠证据。

然而,对前文所引《文言》关于“修辞”的几句话,到了唐代孔颖达在《周易正义》里却是这样解释的:

推忠于人,以信待物,人则亲而尊之。其德日进。是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者,“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

依孔氏疏解,“辞谓文教”,则《文言》里的“修辞”二字,一般人也就自然理解为“修理文教”了,而“文教”在古代是指“礼乐法度之类可以化民者”,并非“言辞话语”,这与我们今天所说的“修辞”则大相径庭,全然不同了。后世学者正是囿于孔疏,而对《文言》里“修辞立其诚”这句话见仁见智,所说纷纭,莫衷一是。

否定说 即不认为“修辞立其诚”作为学科名称“修辞”一语的源头地位。如郑子瑜先生在《中国修辞学史稿》里就认为,孔氏以“修理文教”释“修辞”,《易经》里的“修辞”就和我们今天所说的“修辞”不同,并指出有人为着适合于今义,将“修辞立其诚”解作“整理其言说以确定其所欲达之意”有点牵强附会。郑先生肯定了孔颖达“修理文教”的说法,自然也就否定了《文言》里的“修辞”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修辞。其余如余一平《“修辞”词源质疑》,倪景熙《“修辞立其诚”辨》,均对“修辞立其诚”作为“修辞”源头提出质疑。

包括说 周振甫先生在《中国修辞学史》一书里也是认同孔颖达的解说,以为“修辞”的“辞”是“文教”。但他同时又认为“文教”的内容包括了“言语文辞”,因而也就肯定了“修辞立其诚”的“修辞”是“修辞学”“修辞”的源头。

引申说 张文治先生在《古书修辞例》一书里说:“孔氏以‘修理文教’释‘修辞’,虽与后世解作‘修饰言辞或文辞’者不同”,但“后世修辞之义,实自此引申”。并引用《文言》,肯定“修辞”,肯定“修辞”二字连称祖出于此,只是如何引申,语焉未详。

肯定说 即明确肯定“修辞立其诚”里的“修辞”二字含义为修饰语言文辞,也是学科名称“修辞”之源。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的开头就说:

修辞本来是一个极熟的熟语,自从《易经》上有了

“修辞立其诚”一句话以后,便常常连着用的。连用久了,自然提起了辞字,便会想起了修字,两字连结,简直分拆不开。

陈先生说“修辞”是一个“极熟的熟语”,这个“熟语”自然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修饰语言文辞”,而不会是其他什么,陈先生还指出这个“熟语”的来源就是《易经》的“修辞立其诚”。还有陈光磊先生所撰《中国修辞学通史。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卷》两次引用了《易传》关于“修辞”的一段话,并说“这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第一次出现‘修辞’这个用语,也可以说是孔子在中国修辞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修辞学的学名术语”。然而,两位陈先生在肯定《易传》“修辞立其诚”为“修辞”之源的时候,均未涉及孔疏,也就没有说明孔颖达以“修理文教”释“修辞”的问题。

那么,孔疏的“辞谓文教”以及“修理文教”究竟作何理解?怎样解释?我们还有没有必要去探讨这个问题?

如果一方面囿于孔疏成说,认为“辞”就是文教,以“修理文教”释“修辞”;一方面又要肯定“修辞立其诚”这句话是后世所谓“修辞”之源,这实在是两难之事。因此用“包括”或“引申”之说恐怕也难讲通。但是,如果置孔疏于不顾,抛开“辞谓文教”“修理文教”这样的问题不加分辨,不作解说,就硬要认定“修辞立其诚”的“修辞”,是“第一次提出了修辞学的学名术语”,这也未免简单和片面了。因为探讨孔颖达所谓“辞谓文教”“修理文教”并非没有意义,它实际关涉到一个重要问题:即古人关于“修辞”的概念到底产生于何时?先秦还是魏晋南北朝?

首先,我们认为“修辞立其诚”的“辞”不能解释为“文教”,查古今辞书文献,“辞”字未有作“文教”可讲通者。《说文解字》第十四篇下《辛部》:“辞,讼也,从□辛;□辛,犹理辜也。”段玉裁注:“辞,说也,今本说讹讼。《广韵》七‘之’所引不误。”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辞,讼也,从罱辛,会意,犹理罪也。罱,理也。按,分争辨讼谓之辞。”“辞”的本义,《说文》的一般本子都训释为“讼”,而段氏以为“讼”字是“说”字的错文,应为“说”。“说”即说明解释,“讼”是争辨是非。“说”和“讼”都与言语文辞有关,而与“文教”之义相去甚远。《辞源》把“辞”的本义解释为“讼辞,口供”,以下七个义项都是从本义引申来的,未见有哪一项是“文教”的说法。《辞海》、《康熙字典》亦然。另外,这个“辞”出自《易传》“修辞立其诚”,而《易传》的成书年代是秦汉之际。这就要看秦汉,以至秦汉以前的语言实际里边,“辞”字究竟是否作“文教”讲,有无“文教”的用例。现就先秦几部主要文献关于“辞”字用例统计看,《尚书》二十三例,《诗经》二例,《左传》一百三十二例,《礼记》五十四例,《论语》五例,《孟子》二十八例,《荀子》三十八例,《庄子》四十一例,举凡三百二十三用例,无一例“辞”字可作“文教”之义讲。“辞”在《尚书》的常用义是“讼辞”或“言辞”,在其他文献的常用义也是指“言辞”“责让”或“推辞”之义。如《礼记·表记》“子曰:****信,辞欲巧。”“辞”字即指常用义“言辞”,姚鼐《与管异之书》:“《表记》‘辞欲巧’,即《易传》所云‘修辞’耳。”

其次,即然“辞”在先秦尚无“文教”之义,那么孔颖达为什么要把“修辞立其诚”的“辞”疏解为“辞谓文教”呢?原来这是受郑玄影响而蹈袭了《诗笺》的话。《诗经》使用“辞”字共有两例,见于《大雅·板》一篇:

辞之辑矣,

民之洽矣。

辞之怿矣,

民之莫矣。

郑《笺》云:“辞,辞气,谓政教也。王者政教合,说顺于民,则民心合定。此戒语时之大臣。”郑玄以“辞气”释“辞”。刘宝楠《论语正义》:“辞气者,辞谓语言,气谓鼻息出入,若声容静气容肃是也。”“气”是气息,但这气息与语词言说有关。所谓“辞气”,现在看来是指说话时的言语气度或语气。“政教”是政治教化,《礼记。王制》注:“教谓礼仪,政谓刑禁。”郑玄既以“辞气”训“辞”,为什么又说“谓政教也”,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其实这是汉代经学家注释古籍的一种方法,第一句解释上位概念,第二句解释下位概念,“谓”是一个术语,用“谓”时,一般是用具体解释抽象,用形象解释笼统,用特指解释一般,所以叫“指而言之”。这里郑玄先用“辞气”解“辞”,是“辞”的一般的、笼统的概念。“谓政教也”是说“这里指的是政教的辞气”,说话时的语言气度或语气,可以用在种种场合,这里是指政治教化上的语言气度或语气。政治教化中的语言气度和谐悦顺,则民心安定。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曰:“下文辞辑、辞怿专以言词言。”马氏指出这两句的“辞”都是指“言词”,而不是“政教”。孔颖达的“五经正义”疏解古书古注的原则是“疏不破注”,即墨守汉人旧注原义,只作阐释,而绝不越雷池一步。孔颖达因为郑玄把《诗·大雅·板》“辞之辑矣”“辞之怿矣”的“辞”释作“谓政教也”,于是就照搬过来解释《易·文言》的“辞”,只是把“政教”说成“文教”而疏解为“谓文教也”。尽管孔氏在《毛诗正义》里解释郑笺“辞,辞气”这个注释时引用了《论语·泰伯》“出辞气,斯远鄙倍矣”这句话,而《论语》的“辞气”确实是指说话的气度语气的。可是当他解释郑笺“谓政教也”这个注释时,却又说“此辞加于下民,故知谓政教也”,再从他《周易正义》“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的话看来,他还是把“辞”理解成文教而不是语言了。可见孔颖达不仅对先秦两汉“辞”的词义里根本不存在“文教”之义这一语言事实不甚明了,就是对汉人以具体释抽象的训诂方法、对“谓”这个“指而言之”的训诂术语也并不懂得。难怪孔颖达会既误解郑笺,又照搬郑笺,以致把“辞”训释为“辞谓文教”。

既然孔疏错误已明,那么对孔疏不加辨析,援以为据,从而否定孔疏很早以前的《易传》里的“修辞”,说“和我们今天所说的‘修辞’不同”,这不是本末倒置,不足为据吗?

其实对《易传》里的“修辞”之争、只不过是“名词”之争、“来源”之争而已。问题的实质还在于,古人的头脑里究竟有没有关于“修辞”的概念、意识?如有,在什么时代?

在我国先秦典籍中,《尚书》是被认为较早出的文献。《尚书·周书·毕命》云:“政贵有恒,辞尚体要。”“辞尚体要”这句话就是古人有修辞概念的最早明证,后来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引用了:“盖《周书》论辞,贵乎体要。”孔安国训释这句话时说:“辞以体实为要,故贵尚之。”蔡沈《书集传》说:“趣完具而已之谓体,众体所会之谓要。”集说引用夏僎的话:“体则具于理而无不足,要则简于辞而亦不至于有余,谓辞理足而简约也。”又引王樵的解说:“趣谓辞之旨趣,趣不完具则未能达意,而理未旺;趣完具而不已,则为枝辞衍说,皆不可谓之体。”“辞”是言辞,“体”是指“理足”,旨趣完备,“要”是简约。言辞既要达意,又要简约。

再如,《论语·宪问》: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

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孔子认为,一篇外交辞令的创制,要经过起草、研究、修辞和润色的加工过程。尽管这段话里边没有“修辞”二字,而这个加工过程不正是指书面语言的修辞过程吗?从这里,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孔子关于“修辞”的“概念”和“思想”。其中“润色”一词流传下来,延用至今,指的就是对书面语言的修饰加工。

二、先秦两汉修辞概说

我们一般所谓“修辞”,其指通常称为修辞和修辞学。修辞是关于语言加工使用的实践,它包括修辞活动和修辞现象。修辞活动是这种实践的过程,即说话写作的人,依据题旨、情境和对象,对语言材料选用剪裁、组织调整、布置衬砌、改造创新的过程。修辞现象则是这种实践的结果,即语言里所造成修辞的形式、结构、手法及其作用效果。而修辞学则是关于这种实践的认识、研究、思考和理论。

任何一种理性思考或理论都是从实践活动中产生出来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实践活动必然会产生理论。纵观汉语发生发展的长河,浩乎沛然,源远流长。但在汉语漫长的使用过程中,使用汉语的人,对汉语自身的认识和研究却又来得很晚。大概出于读经的需要,一直到汉代才有了语义的训释,出现了像《尔雅》、《方言》、《说文解字》和《释名》这样一些字书。王力先生认为“中国的语言研究是从汉代开始的”,吕叔湘先生也曾指出“为了方便后世的人读通这些经典,有人出来加以解释,这样就产生了语文学,这是语言学的早期形式”。而语文学的特征是融文字、词汇、语法、修辞于一炉,混沌不清。所以,在先秦两汉时期,修辞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还没有产生修辞理论。然而近年来有些讲修辞史的论著,把古人关于“言辞”的话,常常断章取义,然后拔高分析,轻率冠以“修辞思想”、“修辞理论”,这是不足取的。我们觉得还是应当实事求是地辨析古人所论的主旨,联系上下文、语言时代、语言环境,充分利用前人的注疏训释,正确全面地理解古人有关“言辞”的话,弄清楚这些话究竟是否可以称之为“修辞理论”,或者究竟哪些方面涉及“修辞理论”。比如“****信,辞欲巧”和“辞,达而已矣”这两句话,有的论著就说这是“孔子提出的一个明确的修辞原则”,有的说是孔子提出了“语言运用的准则”并大加发挥,说“它们统一在一定的题旨情境之下,都是为了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说“辞,达而已矣”这句话是“他(孔子)要求言辞、文辞必须明白、晓畅、达意”,“‘辞欲巧’所要求的言辞美巧须建立在‘****信’的基础之上”,并且把这两句话硬拉扯在一起,说“没有‘达’、‘辞巧’就流于虚夸,没有‘巧’,‘辞达’就未免逊色”。孔子简单的两句话,就有这么多的意思,而这些意思使人觉得如果不是外加上去的,便就是人为引申出来的,总之并非孔子的原意。其实“辞达”和“辞巧”的“辞”均另有所指,并非泛指“言辞”。有人曾经专就“辞,达而已矣”的“辞”请教钱大昕曰:“此辞何所指?”钱氏曰:“三代之世,诸侯以邦交为重。《论语》‘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则称之;‘使于四方,不能专对’则讥之。此辞即专对之辞也。《公羊传》‘大夫出使,受命不受辞。’ 《聘礼记》:‘辞无常,孙而说。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论语》之文与《礼经》相表里,以经证经,可以知‘辞达’之义矣。”又武亿《群经义证》:“《聘礼记》‘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谓为当时邦交之辞而发。”原来“辞达”和“辞巧”的话,分别出于《论语》和《礼记》的记载,是孔子在不同语境,就不同题旨所说的,根本不是什么“统一在一定的题旨情境之下”。前人已经据《仪礼》、《公羊传》以经证经,指出“辞达”的“辞”,是指某一特定的外交辞令,是说“专对之辞”足以达义即可。因而,把某一具体外交辞令同修辞学意义上的“言辞”混为一谈,说孔子在此提出了一个“明确的修辞原则”,这确实是有些言过其实,夸大其辞了。至于“辞巧”的话,则见于《礼记·表记》:

子曰:君子不以色亲人,情疏而貌亲。在小人则穿窬之盗也与。子曰:****信,辞欲巧。

然而,如果我们把“辞欲巧”这句话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联系上下文,并参以前人注疏,就可看出,孔子并非是在谈论什么“修辞”问题。陆德明对《表记》的题解是“以其记君子之德见于仪表者也”,所谓“仪表”就是指行为、言谈等表现,而孔子正是在这里比较君子小人的表现的。郑玄解“辞欲巧”的“巧”为“顺而说也”,孔颖达指出这几句话是“更申以情行相副”,“情”是内心,“行”是外表,是说君子之德要内外相副,又训释“辞欲巧”说:“辞欲巧者,言君子情貌欲得信实,言辞欲得和顺美巧,不违逆于理。”据此可知“辞欲巧”与“以色亲人”“貌亲”为同义,是指外表亲近乖巧和顺。这里所说的“色”、“貌”与“辞”一样,都是与“情”相对的外表的东西。而君子小人的区别就在于君子是“****信”,小人是“情疏”,君子是表里一致,小人是言不由衷,口惠而实不至。孔子显然是在谈论伦理道德问题。因而,“辞欲巧”的“辞”不是修辞意义上泛指的“言辞”“语言”,而是与内心思想相对应的外在表现。

同类推荐
  • 南磨房行走

    南磨房行走

    《南磨房行走》旨在让形形色色、光怪陆离,有着怎样闪光的头衔、动听的言辞、华丽的外衣都显示出本来面目。具体内容包括《“避邪”的邪门》《质疑十条“土”法律》《还有多少空置地在扯皮》《说“包二奶”》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看螃蟹上树

    看螃蟹上树

    作者将文学与美食相互结合而镶嵌在“散文”这个美丽的框子里,是其创作生涯里一项全新的尝试。 作者把她在人生道路上拾掇而得的饮食故事娓娓道出,让读者与她共同分享蕴藏在袅袅炊烟里的爱情、家情、亲情、国情和旅游情。
  • 延安女兵(第一卷)

    延安女兵(第一卷)

    本书是一部丰富完美的历史挡案、历史资料,书中包括蔡畅、邓颖超、帅孟奇、康克清、丁雪松、罗琼、王云等百位风云人物,塑造了一群伟大时代的中华民族的巾帼英雄,一批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锋。
  • 大伟品水浒

    大伟品水浒

    本书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明星警察王大伟编著。从现代法律的视角品读古典名著《水浒传》,解析《水浒传》中的相关法律问题,破解犯罪密码,是一部预防犯罪的宝典,加强个人防范的手册,为人处事的百科全书。
  • 谦卑的人有福

    谦卑的人有福

    人生在世,为人处世是一生的必修课。做人是一种学问,处世是一门艺术。做何种人,如何做人?本书精选了季羡林、王蒙、蒋子龙、铁凝等名家的经典作品,带您重新认识谦虚、善良、减实、克制、礼貌等道德品质,让您学会打造良知这张行走世间的通行证。
热门推荐
  • 碎天

    碎天

    【即将完结】“废柴,你无耻。”妖艳的女子对于偷看自己洗澡的黑衣男子骂道。“‘无齿’怎么了!无齿一样也能吃到‘豆腐’不是?”黑衣男子淡淡的说道,目光盯着女子的胸部……他的人生格言“人不风流枉少年”“无齿一样能吃到‘豆腐’”他飞扬跋扈。倾国倾城,国色天香的美女们都愿意对他投怀送抱,本人QQ:616007425,碎天书友群:128684483[天之力等级:天人、天者、天灵、天王、天皇、天神、天尊、天帝、天穹]共有九个等级每个等级又分为九阶
  • 霸爱之南城曾花开

    霸爱之南城曾花开

    路南:“我梦想每天清晨醒来,枕边的人是你。”苏小月:“别磨磨唧唧的像个娘们似的,能爽快点说句话不?”尹素素:“我不怕伤痕累累,不怕遍体鳞伤,我最怕幡然醒悟时,年华不再,时光已老”乔依然:“我以后找个老公,一定要和他相亲相爱一辈子,闪瞎某人的眼!”宫尚翎:“如果你是一本书,那么我愿用一生去品读。”莫城:“没有你,世界有何意义”楚流枫:“少爷我家财万贯,英俊潇洒,智慧超群……额,怎么就没人相信呢。”陆秋:“是谁在唱,一别多年,物是人非,几时情深念旧怀?”林柯:“今生不能拥有,下一世也不要相见。我只想在生命终结的那一天听你说一句:我爱你。哪怕,这只是谎言。”
  • EXO之少年亲吻旧时光

    EXO之少年亲吻旧时光

    阳春三月,暖风微醺。樱花树下,他说:我喜欢你很久了。她知道。可是他说:你不知道。曾经她以为生命的全盘局势脱离了掌控,就如樱花乱舞晃疼了眼,便会陷入万劫不复,却不知是他闯入了她的世界。此刻雾里看花,欲望卿颜。一切近在咫尺,只欠一句喜欢。少年卸下偶像的包袱,漫天的花瓣被风引舞。他为她许下一世浪漫的承诺,真挚的眉眼引她浅笑动人。她说一生一世,多远都要在一起。
  • 逼婚88天:神秘老公请现身

    逼婚88天:神秘老公请现身

    她爱他深入骨髓,从五岁的时候她就一直想着长大能做他的新娘,十五岁她堵在男人的家门口,一脸霸道的说:“做我的男人。”十六岁的时候,她看到和他和的别的女人亲吻,叛逆的她有些抓狂的找人将他的女朋友绑架,换来的却是他的一巴掌。十七岁的时候,她已经深爱他入骨髓,为了他甚至可以不顾一切,也就是在他和她女朋友准备订婚的时候,却传来了他女朋友被杀的消息,真相扑簌迷离。他却认为是她害死了自己的女朋友,不顾一切让她入狱。被自己爱的男人送入牢狱之后,她心如死灰,再也无法去爱他,出狱之后,她只想过平平静静的生活,只要离他远远的,为什么他要一次次的再次出现她的生命里,他看着心如死灰她,步步紧逼。“这一切都是你该还的。”
  • 神级全能系统

    神级全能系统

    姜鹏到网吧上网,意外获得一个能够下载各种牛逼能力的U盘,U盘进入自己体内,弹出类似迅雷下载的界面。姜鹏利用神奇U盘,获得种种逆天能力,并且U盘里面的下载,需要人品值,所以姜鹏是一个惩恶扬善的好青年,做了很多扶危济困的好事,结实众美女,成为三大家族的S级保镖!
  • 逆世尊王

    逆世尊王

    洪荒世界,九州十域,天道崩碎,秩序混乱,异界妖魔趁虚而入,人族文明岌岌可危……萧天,生逢于乱世,携天命而来。在妖魔肆虐的九州,道德沦丧,各大种族生灵征战不休,萧天,该如何守护自己的亲人,爱人,朋友?他又该怎么改变天地的命运呢?
  • 集鬼录

    集鬼录

    在乡下会有些奇奇怪怪的事情被人们口口相传,可是如今也传到了城市里。
  • 剑天传说

    剑天传说

    自古英才多磨难,坚心不改过天关。秦轩偶然习得内功心法“星魂奥妙诀”治愈了自身绝症,得到了星魂之力;一剑千秋一剑狂,一剑苍灵一剑心。修炼无上剑道,得龙元铸体,成就一代强者,开创属于自己的传奇;江湖有心需尽义,武道无情剑锋寒。纵横江湖,义字当先;执剑武道,三千世界唯吾称王;若得所爱一人心,愿做牛郎织女星。为爱执剑,为爱弃剑,一念已成狂,一执百念殇;纵横万载与君梦,傲绝古今为卿狂;乱世即将来临,最强的人是谁?吾执剑,等你来战。
  • 知识经济与审美教育

    知识经济与审美教育

    从2000年开始,教育部为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决定在全国高校重点建设100多所人文社科重点科研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被确定为重点研究基地之一,从2001年年初开始启动。从研究基地启动迄今,通过招标等途径基地一共确定了五个教育部重大项目,有关美育研究的就有两项。继2001年年初确定的“审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之后,2002年又确定了“美育当代性问题研究”。“审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这一项目在课题组有关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三年的艰辛劳动,产生了这一由五个分册组成的系列丛书,包括基本理论、中外美育、美育实践等多个方面。
  • 换个方式剥橘子

    换个方式剥橘子

    你视为人生圭皋的教条,但在某些时候你却发现照此行走必然遭遇死胡同?本书试图通过驳斥人生中的20个看似是真理的谬论,来帮助读者重构自己的思维模式,希望能启发读者在高度竞争的现代社会中,学会活用“换个方式剥桔子”的生存哲学,让自己在看似无望的逆境中翻盘,将危机转化为转机。也就是教导读者如何利用聪明才智,学会在人生遭遇此路不通时,要适时懂得转弯,让生活多点弹性,少点压力,提高心灵的灵活度与自由度,越灵活、越自由,出路越多,离成功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