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3900000042

第42章 自由的约束(2)

我可以想像到海洋般浩瀚的感觉后来与宗教发生了联系。“与宇宙同一”构成了宗教的观念内容,它好像是把宗教当成慰藉的第一个尝试,就仿佛它是消除自我感到的、来自外界的、对它构成威胁的危险的另一种方法。我再一次承认很难研究这些几乎是不能感知的因素。我的一个朋友如饥似渴地追求知识,做了异乎寻常的实验,最后获得了极为广博的知识。他向我保证说,通过瑜珈修行、从尘世隐遁、注意身体的功能和使用独特的呼吸方法,你可以在你身上激发起新的感情和一般感觉。他认为它们是像很久以前就被遮掩的精神的原始形态的回复。他从中看到了可以说是神秘主义的智慧的重要的生理学基础。这里不难找到一些与精神生活的某些难以解释的变化如人迷和忘我状态的关系。但是,我要用席勒的潜水者的话来说:

……让他欣悦吧,

那在玫瑰色的光芒中呼吸的人。

在我的《幻想的未来》一书中,我不太重视宗教感觉的深邃根源,而是更关心普通人通过宗教所认识的东西。宗教这个充满教条与诺言的体系,一方面以无可匹敌的完美方针向人们解释了世界之谜;另一方面,又向人们保证,细心的上帝会照料他们的生活。并为了他们在现世所受的挫折,在来世里补偿他们。普通人只能把上帝想像成是至尊至上的父亲似的形象,只有这样的存在物才能理解他的人类孩子们的需要,才能被他们的祈祷所感化,才能被他们的忏悔所打动而原谅他们。这整个想像显然都是幼稚的,与现实毫不相关的。因此任何一个对人类持友善态度的人,想到大多数人永远不能战胜这种人生观时,都会感到痛苦的。更令人不可容忍的是生活在今天的大多数人尽管看到这种宗教是站不住脚的,却仍然采取一系列可怜的防守措施,一步步地守卫着它。人们喜欢加入到宗教信徒的队伍中以便对付某些哲学家,警告他们:“你们不要轻慢地谈论主,亵渎你们的上帝!”因为这些哲学家认为他们能拯救宗教的上帝,其办法是把他变成一条非人格化的模糊的抽象的原则,如果过去某些伟人这样做了,我们不能指责他们,因为我们知道他们被迫这样做的原因。

再回到普通人与他的宗教上来,这是惟一应当具有宗教这个名称的宗教,首先想到的是伟大的诗人和思想家歌德在谈到宗教与艺术和科学的关系时所说的很有名的一句话:

拥有科学和艺术的人也拥有宗教;但是,两者都不具有的人,就让他占有宗教吧!

这句话一方面对比了宗教和人类最高的两项成就;另一方面断言在生活价值方面,这些成就和宗教是可以互相说明、互相转化的。如果要剥夺既没有科学也没有艺术的普通人的宗教,显然,我们就违背了诗人的意愿。我们独辟蹊径以进一步理解歌德的话。感到了生活的艰难,它带给我们不可战胜的痛苦、失望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了忍受这样的生活,我们不能不采用缓和这种艰难程度的办法。正如谢尔多·弗坦告诉我们的:“没有辅助的东西,我们是活不下去的。”大概有三种缓和的方法:极大地转移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无视自己的痛苦;替代性的满足,它可以减少痛苦;麻醉物,它可以麻痹对痛苦的感觉。这类办法是不可缺少的。伏尔泰在《天真》结尾中劝告人们种植花草,就想到了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科学活动也是这类转移。艺术所提供的替代性满足是与现实相对的幻想,但是这些幻想在心理上产生了影响,因为想像在精神生活中起着作用。麻醉物影响到我们的肉体,改变了它的化学性质。在这些方法之中,找到宗教所在的位置是不容易的。我们必须看得更远一些。

人类生活的目的这个问题被提出过无数次,但却没有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也许根本就没有这种答案。一些提出问题的人说,如果事实上生活是没有目的的,那么一切便都失去了价值。但是,即使这样也不会改变什么。相反,看起来人们好像有权利不考虑这个问题,因为它似乎是人类自以为是的产物,这种自以为是的许多其他的表现已为我们所熟知了。没有人谈论动物的生活目的,除非把它说成是为人类服务的。但是,这种观点也站不住脚。因为,许多动物对人类并没有益处,人类只不过是对它们进行描述、分类、研究而已;许多动物种类甚至没有达到这种用途,因为在人类看到它们之前,它们就消亡了。宗教再一次表明只有它才能回答生活的目的。生活是有目的的观点随着宗教制度而兴衰——这个推断几乎是不会错的。

因此,我们现在看看规模小一些的问题——人们本身的行为表现了什么样的生活目的。他们向生活要求什么?希望实现些什么?答案几乎毫无疑问是追求幸福。他们想变得幸福并保持幸福。这种追求具有正反两方面的目的。一方面,它旨在消除痛苦和不快;另一方面,旨在获得极其快乐的感觉。从狭义上讲,“幸福”这个词只指后者。与人的目的的两分法相一致,人的活动可以朝两个方向发展,其根据在于人的活动所要实现的主要目的甚至惟一目的是哪一个目的。

显而易见,决定生活目的的只是快乐原则的意图。这个原则从一开始就控制了精神器官的活动。它的作用是不容怀疑的。但是它的意图是与整个世界(包括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相悖的,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宇宙中的所有规则都与它相悖。人们倾向于认为人类应该“幸福”的考虑,并不包括在上帝“创世”的计划中。从最严格的意义上说,我们所说的幸福产生于被深深压抑的那些需要的满足。而且从本质上讲,这种幸福只可能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当快乐原则所渴望的某种状况被延长时,它就只能产生微弱的满足。我们的天性决定了我们的强烈享受感只能产生于对比,而不能产生于事物的一种状态中。因此,我们幸福的可能性已经被本身的气质所限制了。相对来说,不幸则是很容易体验到的。我们受到来自三个方面的痛苦的威胁:来自我们的肉体,它注定要衰老和死亡,而且,如果我们的肉体失去了疼痛、焦虑这些警告信号,它甚至就不可能存在;来自外部世界,它可能毫不留情地以摧枯拉朽的破坏势力与我们抗争;来自人际关系方面的痛苦大概比前两个更厉害。我们时常把它看成是毫无道理的附加物,尽管它与其他的两个一样,都是命里注定的。

如果在这些痛苦的压力下,人们习惯于改变他们对幸福的要求,就如同快乐原则受到外界影响实际上变成了更有节制的现实原则一样;如果人们认为仅仅摆脱了不幸或受得住痛苦的打击,自己就是幸福的;如果一般说来避免痛苦的任务使获得快乐的任务降到次要位置上,那么,这些都是不足为奇的。思考追求幸福的实现,可以采取非常不同的途径:所有这些途径都已受到各种处世哲学的推荐,并被人们所采用。无节制地满足一切需要是最动人心魄的生活方式。但是,这意味着把享乐置于谨慎之前,这样做很快就会带来恶果。其他以避免不快为主要目的的方式,由于它们所关注的不快根源不同而有所差异。有些方式是极端的,有些是适中的,有些是片面的,有些同时从几个角度解决问题。避免人际关系所产生的痛苦的最容易的保护措施是自动离群索居。这个途径所带来的幸福显而易见是静谧的幸福。面对可怕的外部世界,如果你想单枪匹马地保护自己,你就只能躲开它。事实上,还有一个更好的途径,即成为人类集团的一分子,然后,借助于科学指导下的技术,向自然发起攻击,使它服从人的意志。那么,你就是在与大家一起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工作。但是,避免痛苦的最有趣的方式,是对自己的有机体本身施加影响。总之,所有的痛苦都只不过是感觉;只有感觉到了,它才存在,而且只有当我们的有机体受到某些方式的调节后,我们才能感觉到。

在这些具有影响的方法中,最残酷也是最有效的是化学方法——麻醉作用。我想谁也没有完全认识到它的机制,但是事实是,有些异样的物质一旦出现在血液或人体组织中,就会直接引起快感;这些异样物质还可以改变控制我们的感觉能力的条件,使我们感受不到不快的冲动。这两种影响不仅同时出现,而且休戚相关。但是,在身体的化学结构中,也一定存在着具有相同影响的物质。因为,我们至少知道一种病症即躁狂症,在没有施用任何麻醉药物时,就出现了与醉状相同的情况。除此之外,在正常的精神生活中,还存在着在比较容易释放的快乐,与比较不易释放的快乐这两者之间的摆动,与这种摆动相对应的是接受不快的程度的减少或增加。令人深感遗憾的是,今天的科学研究还不能解释精神过程的这种中毒情况。在追求幸福和避免痛苦中,麻醉媒介大有益处。它所起的作用受到了高度的赞赏,个体和各个民族都在他们对原欲的有效利用中,给予它特定的地位。我们之所以感谢这种媒介,不仅因为它能即刻产生快乐,而且还因为它满足了我们强烈要求摆脱外界的渴望。因为,人们知道在这种“解忧物”的帮助下,他们可以在任何时候都躲开现实的压力,在自己的世界里找到具有更好的感受条件的避难地。众所周知,正是麻醉物的这一特点也决定了它们的危险性和伤害性。在某种情况下,它们应该对大量能量的浪费负责,这些能量原本是可以用来改善人类命运的。

但是,我们神经器官的复杂结构也接受所有其他的影响。正如本能的满足给予我们幸福一样,如果外界让我们挨饿,如果它拒绝满足我们的需要,我们也会感到剧烈的痛苦。因此,人们可能想要通过影响本能冲动来摆脱一部分痛苦。这种防备痛苦的方式不再是对感觉器官施加影响,而是要掌握我们的需要的内在根源。这种防备痛苦的方式是扼杀本能,这就像东方处世哲学所说的和瑜珈术所实行的一样。如果这种方法成功了,主体实际上也就放弃了其他一切活动,他已经牺牲了他的生活。通过另一种途径,他又一次获得了静谧的幸福。如果我们的目的不过分,只是要控制我们的本能生活,我们可以采用同样的途径。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因素是较高的心理机制,它们都已经服从于现实原则。在这里,满足的目的绝对没有放弃,但是对痛苦的防备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障。因为在本能处于依附地位的情况下,就像本能不受节制的情况一样,人们是不会很强烈地感到不满的。与此相对,享乐的可能性当然也就减少了。通过满足没有受到自我控制的不驯服的本能冲动所产生的幸福感,相对来说比通过满足受到自我控制的本能所带来的幸福感更强烈。反常本能的不可抵抗性,而且一般来说可能也包括被禁物的吸引力,在这里得到一个简洁的解释。

另一种躲避痛苦的办法是转移原欲。我们的神经器官是允许这种转移的,通过这种转移,原欲的作用就获得了很大的灵活性。现在的任务是用上述方法使原欲本能的目的发生变化,让它们不再受到来自外部世界的挫折。这就要借助于本能的升华。如果人们能增加心理和脑力活动所产生的快乐,他们就能获得最大的收益。这时,命运对他们也无可奈何了。艺术家从创作和塑造他幻想中的东西中得到快乐;科学家在解决问题或是发现真理中感到快乐。这类满足有一种特性,总有一天,我们能够用心理学的语言说明它。现在,我们只能概括地说这些满足看来“更好和更高级”。但是,它们与满足粗野的原始的本能冲动相比,就显得很微弱了。它不能震撼我们的肉体。这种方法的弱点是不能广泛应用,它只适用于某些人。它的先决条件是具有特殊的性格和能力,从实际角度讲,它是阳春白雪。即使那些确实具有这些条件的少数人,这种方法也不能使他们完全免于痛苦。它不是能抵挡命运之箭的不可刺透的盾牌,而且,当痛苦的根源在人们自己的肉体上时,它必然就失去了作用。

虽然这种方法已经很清楚地表明,它旨在让人们从内部的心理的方面寻找满足来独立于外部世界,但是下一种方法则更加明确地表明了这些特征。在这种方法中,与现实的关系进一步松弛了:满足产生于幻想。人们不认为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干扰了享受,而是很欣赏幻想。幻想所产生的领域是想像的活动;当现实感出现时,这个领域被特地免除了现实检查的要求,以便用来满足很难实现的希望。处于依靠想像所获得的这些满足之巅的是对艺术品的欣赏:由于艺术家的作用,即使没有进行创作的人也可以获得这种欣赏。受到艺术影响的人,不可能把艺术作为快乐的来源和生活的慰藉的价值看得过高。尽管如此,艺术产生的微弱的麻醉作用还是使我们暂时地摆脱了生活要求的压力。不过,它的作用不能使我们忘却现实的痛苦。

另外一种方法所起的作用更有力、更彻底。它把现实看作是惟一的敌人,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是不可能在其中生活的。所以,如果人们要得到幸福,就必须断绝与现实的一切联系。隐士便无视现实的世界,并可能断绝了它的来往。但是,人们可能做得更多,可能试图再创造现实世界,建立另一个世界来取代原来的世界。在那里,现实世界中最不堪忍受的东西消除了,取而代之的是人们所希望的东西。但是,无论谁踏上了这条通往幸福的道路,绝对蔑视现实,他都注定一无所获,这是一条规律。他在现实面前太渺小了。他疯狂了,找不到一个帮助他实现他的妄想。然而可以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在某一个方面表现得像一个患妄想狂的人,通过建立一个希望来纠正他所不能容忍的那部分现实,并把这种妄想纳入现实。相当多的人想要通过以妄想再造现实来获得稳定的幸福,预防痛苦。这种做法是很普通的,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人类的宗教应该属于这类群众性的妄想。不用说,具有妄想的人是永远不会这样来认识妄想的。

同类推荐
  • 拈花一笑的灵感

    拈花一笑的灵感

    古往今来,一切闪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都是在顽强拼搏和不懈进取中获得的。
  • 最好的成长,是走遍万水千山:写给那些在外打拼的人们

    最好的成长,是走遍万水千山:写给那些在外打拼的人们

    本书以一个异乡打拼者的心路成长历程为视角,全面展现了主人公如何在追求幸福的旅程中走走停停、跌跌撞撞,那些在人生旅途中的各种际遇与心情,相信会打动每一个感同身受的读者。希望这些故事与感悟能够让你在苦涩的日子里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 一看就懂博弈思维

    一看就懂博弈思维

    如果你在吵架时总是处于下风。麻将出招招招点炮,想提出加薪却又找不到合适的时机……或者你的父母已经拿你当“处理品”,多次相亲都被对方“看扁”,找工作总是不能把自己“卖”个好价钱……那么你就真是需要懂一点博弈思维了!成为一个从容的人,未必需要多少数字的财富,或许只需要一个懂得博弈的头脑。
  • 职场正能量(MBook随身读)

    职场正能量(MBook随身读)

    激发自身的潜能,引爆内在正能量。每个成功者身上都有巨大的正能量场,他们成功的最大秘密就在于正能量的获取和传递。身为职场中人,面对职场的风起云涌,暗流潜伏,应该如何运用正能量,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MBook随身读:职场正能量》通过李开复写给年轻人的18堂职场经营课,旨在传递一种职场正能量,教导年轻人该如何把握职场心态,让年轻读者在学习职场技能、提高职场素养的同时,有更为清晰的职业规划,更宏观的职场意识,最终取得不俗的成绩,并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职场正能量,获得更为成功和精彩的人生。
  • 幸福女人阳光禅(MBook随身读)

    幸福女人阳光禅(MBook随身读)

    直透生活,洞彻禅机,让心灵靠近幸福彼岸 “讲些禅话,听些禅音,做些禅事,用些禅心,那你就能成为有魅力的人。”禅发自于人的内心,就像一朵扎根在你心灵的莲花。禅如莲花在我们内心盛开的过程,就是我们慢慢完善自我、努力幸福的过程。本书从情感禅、生活禅、职场禅、处世禅、修养禅、心态禅、逆境禅、生命禅等八个层面讲述人生的各种境遇,赋予每一个女人禅的智慧与境界……
热门推荐
  • 笑问仙路

    笑问仙路

    修仙前,我学会了‘心眼’。赌骰?盅内的骰子我能直接看到!赌石?神识不可穿透,但我能!炼丹?我闭着眼睛掌握完美火候!幻阵?对我没用啊!……讲述一个腹黑、爱财的少年问鼎仙路的故事。
  • 情深缘浅帝君的嚣张妃

    情深缘浅帝君的嚣张妃

    前世:他和她只是有夫妻之名,她一直单恋着他,可他却心有所属,今生,他们又会谱写怎样的爱。“小白”女孩粉嘟嘟的小嘴翘得高高的,女孩在手上枕着头,一颗黑黑的脑袋出就这样出现在风慕白的桌子上。风慕白一张小脸酷酷的拿着毛笔练字,在听到这声叫唤时,用眼睛瞥了一眼韵潇,便自己做自己的事了。只是笔下的字是越写越好。韵潇看着那黑黑的墨汁,黝黑的眼睛转着,只是一个功夫,风慕白的脸上沾满了墨汁。风慕白转身拉着韵潇的手,拿着毛笔就往韵潇的脸上招呼。韵潇到处的跑,脚下一滑就往后倒,风慕白抓着她的手,眼看着就要摔跤,就一个转身,倒到床上了。……
  • 寻仙迷踪

    寻仙迷踪

    这是一部超越《LOST》和《夺宝奇兵》系列的纯正中国版探险小说,这是一部无关偷坟掘墓的秘境历险记,这是一部和仙人遗迹有关的寻仙探奇,这是一部异能者的成长史,这是一部没有奥特曼满地都是怪兽的斗兽记,这是一部配角完爆主角的逆袭故事……
  • 赦免之日

    赦免之日

    本书作者为奥斯卡金奖外语片《入殓师》导演泷田洋二郎重金签约作者,被称为“中国的东野圭吾”!以罪孽洗清罪孽,用死亡救赎死亡。41年,7条人命,9段匪夷所思局中套局的连环故事。当末日终于来临,设局者能否得到赦免?
  • 阴阳婚

    阴阳婚

    暖楹好奇的注视着一旁的人,道“你为什么每次都知道我喜欢的是什么?”她眼眸里倒映的那人微微的一笑,修长的手指轻抚在梓盈的眼角处,他说“我默默的注视了它十几年,它每说的一句话,我都看得懂。”(求收藏,推荐。)
  • 婚然心动:前妻再嫁我一次

    婚然心动:前妻再嫁我一次

    离婚的那天,她骗他怀着孩子离开他的世界。再遇后,却因他支配人员调动,必须回国留在他的身边!只是这次留在他身边不同的是,多加了两个宝宝。一个,是她和他的孩子。还有一个,是他和别的女人的孩子……那行!她退出离开,偷偷带着私藏五年的孩子远走他乡。那一刻,他却四面楚歌包围了整座机场,“孩子都有了,老婆,我们复婚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柠檬未熟时

    柠檬未熟时

    本书以男主人公王鑫和女主人公汤灵在高中时期的初恋故事为主线,讲述了高中三年他们的分分合合,有在一起的羞涩,有争吵的幸福,有离别的牵挂。初恋有如一颗还未成熟的柠檬,酸涩但清纯。最后两人各奔东西,然而遗憾的是没来得及好好的道别。
  • 落魄贵族的信仰之战

    落魄贵族的信仰之战

    中世纪的法国小镇上,瓦尔特虽然是一个贵族,但是因为瓦尔特不是自己家中的长子,自然也就没有继承权。所以在瓦尔特的父亲亚尔弗列得死去之后,全部的家产都会由家中的长子阿尔杰来继承。而瓦尔特这个出身在贵族家庭的年轻人除了得到一个爵士的封号之外,什么都得不到。一次意外的听到演讲,瓦尔特决定出门参加远征,路上遇到风风雨雨,最终回到家乡。
  • 月光旋梯

    月光旋梯

    本书是诗集。是邓叶艳的诗歌作品集,作品辑录了诗人2005年到2011年的117首诗歌作品。诗歌文字优美,语言流畅,诗所表达的意思和意境,有比较深的意向性思维,给人余味不尽的想象空间。
  • 战官渡

    战官渡

    尊重原著,构思出的一部情节紧凑,悬念迭起的历史奇幻小说,读者读到最后才可知道作者真正的思维和立意,希望大家能在笔者刻画的酣畅的战斗与角色互动之中得到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