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2300000012

第12章 伊斯兰视阈中的文明对话与全球伦理(3)

在伊斯兰文明视阈里,人类是一个祖先的后代,都是阿丹(亚当)的子孙,不分民族、种族、肤色、血统、语言、阶层、贫富的不同,没有生来高贵者或低贱者,也没有背负任何原罪,人人生而平等,生而纯洁。人类社会不应有特权阶层,民族、肤色、语言、性别、贫富的不同,是为了人类相互认识,增进相互了解和相互体恤友爱,体悟真主的大能,而不是为了让一个民族统治另一个民族,一个阶层欺压另一个阶层。全人类应当相互依存,同舟共济,促进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和繁荣,而不应存在剥削、奴役、压迫、仇恨和战争。平等并不意味着相等,伊斯兰认可人类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人人不可能完全相等,男女有别,长幼有序,贫富不一,职业各异,但他们在真主面前,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每个人所享有的权利要与所承担的义务相均衡,这便是平等的意义。圣训在谈及穆斯林域内的异教人时说:“我们得享什么权利,他们也享什么权利,我们应尽什么义务,他们也应尽什么义务。”

3.不同人类群体友好共处的和平睦邻思想

伊斯兰文明强调人类要和平共处,反对相互侵害。和平思想是伊斯兰带给人类的重要信息,伊斯兰教是和平的宗教,“伊斯兰”一词本意就含有“顺从真主、追求和平”的意思。维护和平是全体人类的共同职责,人类大家庭的所有成员,各个民族和国家,要和衷共济,互助友爱,不可相互为敌,相互侵害。一个人不能对邻居遭受的贫寒和灾祸视而不见;一个人类群体或国家不能对邻邦遭受的天灾人祸熟视无睹。

4.中正和谐思想

伊斯兰主张中正和谐,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反对极端和冲突。《古兰经》中说:“我这样以你们为中正的民族,以便你们作证世人,而使者作证你们。”(2:143)圣训说:“最优美的事是中正之事。”伊斯兰文明历来强调诸如感悟与理性、精神与物质、人文与科学、个人与集体‘、家庭与社会、权利与义务等之间的中正和谐,不偏不倚。伊斯兰文明“揭示、综合、体现和发展了一切事物对立统一、均衡中庸、相互完善的规律。伊斯兰教要使人类恢复信仰,但不剥夺它的理性,给人类以宗教,但又不放弃科学;给人以精神,又不限制对物质生活的享受;给人以后世,但也立足于今世;讲真理,但不可强制;讲道德,但不限制自由。在这一文明当中,天启的含义与人类的利益紧密相联,思维的理性与虔敬的信仰融合为一体,人与神、启示与理性、精神与物质、现世与来世、个人与集体、理想与现实、过去与未来、责任与自由、因循与创制、权利与义务、永恒与变化……这些对立的事物都达到了完善的均衡与统一。”

5.公平公正思想

追求公正、正义,是伊斯兰文明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伊斯兰教要求司法要公正,买卖要公平,不能损人利己,不能助纣为虐。实现公正,是伊斯兰文明的社会理想之一。《古兰经》中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尽忠报主,当秉公作证,你们绝不要因为怨恨一伙人而不公道,公道是最近于敬畏的。”(5:8)“真主的确命人公平、行善、施济亲戚,并禁人淫乱。作恶、霸道。”(16:90)“你们当为正义和敬畏而互助,不要为罪恶和霸道而互助。”(5:2)“他曾将天升起。他曾规定公平,以免你们用称不公。你们应当秉公地谨守衡度,你们不要使所称之物分量不足。”(55:7—9)

6.集体协商的民主思想

伊斯兰倡导民主协商,反对专制独裁,尊重集体意志,反对个人独断。《古兰经》规定,公共事务应通过集体协商决定,政治决策要体现公众的意志,维护公众的利益。《古兰经》中说:“他们的事务,是由协商而决定的。”(42:38)“故你当……与他们商议公事。”(3:159)

7.信仰自由的思想

伊斯兰文明强调的自由思想最集中的体现在精神领域和信仰方面,主张宗教无强迫,信仰自由。《古兰经》中说:“对于宗教,绝无强迫。”(2:256)不过自由并非是绝对的,不受限制的,个人的自由或一个群体的自由不是建立在损害他人或其他群体利益的基础之上。圣训就此形象地说:“众人驾舟航海,各自分居于一隅。有人以斧砍凿其隅,大家问他:你要干什么?他回答说:这是我的地方,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要是大家制止他,他就得救了,大家也会得救的;要是大家听之任之,他就遭殃了,大家也要遭殃的。”

8.宽容仁爱思想

伊斯兰文明不但强调敬主,同时强调爱人,不爱人则敬主无从谈起。爱人就要宽容待人,就要尊重异己。而且,还要将这种仁爱之情推及整个大自然。圣训说:“爱人者主爱之。…‘真主喜欢你们宽厚温和地处理各种事务。”伊斯兰文明不仅反对损人利己,也不主张损己利人,而要利己利人。利己利人是相互一致的,不是矛盾的。不但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己所欲,也不可强施于人。要助人如助己,爱人如爱己,助人、达人实际上也是在助己、达己,圣训说“助人者主必助之”。

以上只是伊斯兰文明伦理思想中一些突出的价值理念,由此可以看出,伊斯兰文明中丰富的伦理思想为当今世界构建全球伦理提供了宝贵的人文资源。

结语:文明对话是构建全球伦理的必由之路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与东方儒家文明一样,伊斯兰文明中不但不存在挑起冲突的思想,相反,倒是蕴涵着丰富的和平、和谐思想,具有鲜明的文明对话品质和文明对话的传统。历史证明,伊斯兰文明绵延发展的历程及其取得的非凡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明对话的积极开展。同时,伊斯兰文明强调不应为对话而对话,而是要通过对话建设和平和谐的社会关系。在伊斯兰视阈中,文明对话始终是人类大家庭构建和谐社会的必需,是构建全球伦理的理想途径和必由之路。

然而这里有必要指出,在当今世界,虽说伊斯兰文明具有文明对话的内在人文品质和历史传统,而且广大穆斯林人民也有开展文明对话的愿望,但要真正开展国际间的文明对话,实际上还存在着诸多阻力和障碍。对伊斯兰文明来说,这些阻力和障碍既有来自外部的,也有来自内部的。整个伊斯兰世界自近现代以来实际上一直处于一种内外交困的艰难处境中,当前更是处于一种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伊斯兰文明正在经历着又一次历史性的考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潜存着发展的机遇。从外部来说,单极霸权力量(包括政治力量、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文化力量)的重压、渗透甚至控制日趋严重,来势凶猛,使伊斯兰文明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是伊斯兰世界正常开展文明对话的巨大的外部阻力。从内部来说,伊斯兰世界面临的挑战的严峻性其实并不亚于外部,体制的改革和观念的转变已成为伊斯兰民族的现实必需,克服各种保守、封闭、僵化甚至极端的思想,坚持与时俱进,重启“教法创制”(“伊智提哈德”)这一伊斯兰文明的自我更新机制,实现文化自觉与文化复兴,使全民族跟上时代的发展,已是伊斯兰世界面临的重大而急迫的任务。中国穆斯林同样也面I临着进一步梳理思想、实现文化自觉、坚持与时俱进的重任。

不过话说回来,尽管伊斯兰文明正处于内外交困的艰难境地,但具有悠久历史的伊斯兰文明曾经历了众多的劫难和考验,在复杂曲折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是富有顽强生命力的文明,伊斯兰文明丰富的内在价值及其绵延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充分印证了这一点。人们有理由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适和更新之后,伊斯兰文明在国际间文明对话的大舞台上仍会扮演重要的角色。对阿拉伯伊斯兰文明有较深研究和理解的黎巴嫩裔美国著名东方学家希提(1886~?)在《阿拉伯通史》中指出:“讲阿拉伯话的各国人民,是第三种一神教的创造者,是另外两种一神教的受益者,是与西方分享希腊一罗马文化传统的人民,是在整个中世纪时期高举文明火炬的人物,是对欧洲文艺复兴做出慷慨贡献的人物,他们在现代世界觉醒的、前进的各独立民族中间已经有了自己的位置。他们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有着无比的石油资源,他们对于人类的物质和精神进步,一定会做出重大的贡献。”希提所谓“讲阿拉伯话的各国人民”的文明,实际上就是伊斯兰文明。这段话讲得十分精辟深刻,不仅高度概括了伊斯兰文明的历史贡献,而且指出了伊斯兰文明的现代价值和未来意义。阿拉伯穆斯林人民一定会对人类的物质和精神进步做出重大贡献,自然包括对全球伦理的构建做出贡献。不过在今天,真正能有希提先生这样深刻见解和认识的学者其实并不多见,对伊斯兰文明的不了解甚至误解和曲解现象倒是十分普遍,故本文意在强调伊斯兰文明具有的对话品质和丰富的伦理思想对今天国际社会开展文明对话、构建全球伦理所具有的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以期引起学术界对伊斯兰文明伦理思想和价值体系的足够注意和研究。

(原载《文化对话与文化自觉——文明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中国·银川,2005年11月18—21日,《回族研究》2006年第1期全文转载)

同类推荐
  •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杜光庭是唐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宋元道教新发展的重要开拓者。本书第一次对唐末五代“道门领袖”杜光庭的思想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不仅探讨了他的宇宙论、本体论、重玄学、心性论、修道论等思想,而是还将其思想放到唐宋道教的转型中加以考察,认为杜光庭上承唐代道教思想的传统,下开宋代道教内丹心性学之先河,他的思想在唐宋道教理论转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书通过对杜光庭思想的研究来把握唐宋道教的转型,这对于把握整个中国道教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了解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道教自然观研究

    道教自然观研究

    中国道教研究在百年的历程中,走过的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整个20世纪,经历了中西多元文化的激烈冲撞、一元文化的范式转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再一次激荡角逐,中国的道教研究在多次的浮沉和变通中,经历了排外、接受、容纳、调适的发展过程,获得了新的价值和生命力。本书考察了20世纪道教学术研究的总体概况,并以四位典型学者陈撄宁、萧天石、国符、王明为例,分析了20世纪道教研究的几个向度,概括了20世纪中国道教学术的若干新特点以及道教研究的定位问题。
  •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本书讲述从所罗门王起犹太民族700余年的历史,对应《圣经·旧约》的后27卷。该卷讲述了犹太国从辉煌到亡国,犹太人被驱逐出故里四处流亡到重返家园的历史。
  •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其意思为整个自然界,都是在“道”的管理下,按照一定的法则在运行。和谐世界,以道相通,只有学习和掌握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智慧,才能了解人生之真谛、处世之哲理,才能知天道、明人道、开商道,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处事、正确的方法做事,拥有快乐而成功的人生。
  • 禅里禅外悟人生全集

    禅里禅外悟人生全集

    本书对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禅人禅事、禅思禅语,进行深入的挖掘。精选了数则流传千年的佛学故事,进行了精当的评述,篇篇隽永,字字珠玑。阐释佛禅智慧,探讨人生哲理。
热门推荐
  • 熊的爸爸

    熊的爸爸

    不对,我不能在报告里面这样写,否则当时让他靠着报告书顺利脱罪的我也会成为媒体围剿的焦点。我必须把这段录音消除才对。
  • 苍穹寻梦

    苍穹寻梦

    2212年12月21日,玛雅人预言的2012世界末日已经过去整整两百年。世界虽然没有灭亡,但地球生存环境发生巨大改变,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地球不再适宜人居,人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为了生存,人类开始在茫茫宇宙中寻找......
  • 朕龙传

    朕龙传

    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突发脑干肿瘤却是惊动了真武七行宫等处八位道长和玉帝,紫薇。从此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战美国,慑日本,收台湾,吓印度,复山河,轰轰烈烈。
  • 断灭乾坤

    断灭乾坤

    这是一片浩瀚的大陆在这里万族林立,强者辈出。一个自青峰镇走出少年,面对天地间无穷的阻力他毫无惧意,一步一步的向金字塔最顶峰攀去。最终他踏破苍穹,断灭乾坤,主宰苍宇,成就无上帝尊!
  • 仙侠世界之云中三子

    仙侠世界之云中三子

    上古时期,仙魔大战,令人界死伤无数,人王伏羲为阻止这场战争,放出五神器,在人间设下封印,仙魔大战过后,仙界长华仙人在人间创立“昆仑派”。千年过去,群雄并起,昆仑派已成为人间最强盛的仙派之一,现任掌门伏阳真人座下有三大弟子,大弟子“甯剑星”,二弟子“祁笑天”,三弟子“百里皓轩”,三人各怀绝技,在天下留下无数佳话,故被人尊称为“云中三子”。而我要讲的,便是他们守卫天下苍生,维护人间正道的故事!
  • 荒洲剑侠传

    荒洲剑侠传

    剑乃百兵之君武林中人多有习练,成就一代剑侠传奇。三千年前,剑术走至巅峰,再开天道,三教神仙中添剑仙之位。只是剑侠虽众,剑仙难寻,百年江湖也不过一两人传奇而已。小荒崖上有千年大宗,专研剑术,偏是此辈能人尽出。又值荒洲风云四起,天下动荡……
  • 千山墓野

    千山墓野

    民国初年,元宗初创,而我似乎是一个局外人,却无时无刻不被牵扯进这一系列诡异惊险的事件当中!我究竟是谁?舅舅的真正背景是什么?十五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就让《千山墓野》带你走进那惊险又刺激的盗墓世界吧!
  • 富人凭什么富

    富人凭什么富

    富人何以能富裕?《富人凭什么富》详尽地搜索了富人之所以富的凭借,而且极其形象化地用十个动词勾勒出了富人之所以富的凭借。凭借富人这些凭借的东西,你也可以成为富人。
  • 捉住砍伐森林的那只手(星球保卫战)

    捉住砍伐森林的那只手(星球保卫战)

    关爱自然,热爱地球,爱她的青山绿水,爱她的碧草蓝天,爱她的鸟语花香……我们要真正学会保护地球,让我们手挽手,肩并肩,心连心,筑起一道绿色的环保大堤。捍卫资源,捍卫环境,捍卫地球,捍卫我们美好的家园吧!我们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作为新时代青少年的我们,关注生态文明责无旁贷。
  • 霸者无双

    霸者无双

    高手?一拳。宗师?踢飞。武圣?打死。妖怪?还是打死。这是一个神经病少年宗师重生后的故事,略有点二逼青年欢乐多,也略有点真的爷们儿敢于直面变态的人生。另,神经病≠精神病。变态≠11。反正……这是讲述一个很爽的故事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