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7200000024

第24章 《本草纲目》之谷部(2)

味甘,性寒,无毒。孟诜曰:多食易引发疾病,不能与瓠子同食,也不能与附子同食。

益气补虚。清热,解丹石热毒、苦瓠毒。做饭食能健脾胃。能凉血解暑。

李时珍认为黍有何功用?

陶弘景曰:黍的苗杆似芦苇,颗粒比粟大。北方人用黍做饭,酿酒都用的是秫黍。李时珍说:黍即稷之黏者,也有赤、白、黄、黑几种,苗颜色也一样。郭义恭《广志》记有赤黍、白黍、黄黍、大黑黍、牛黍、燕颔、马革、驴皮、稻尾各种名称。都以三月种的为上,五月即熟。四月种的为中,七月即熟。五月种者为下,八月熟。

黍米

味甘,性温,无毒。久食黍米使人多湿热,心烦。益气补中。烧灰用油调涂伤疮,能止痛,愈后不留瘢痕。黍米嚼浓汁涂小儿鹅口疮有效。

丹黍米

味甘,性微寒,无毒。《日华诸家本草》:温,有小毒。不可合蜂蜜及葵同食。寇宗奭曰:风证属热的人,多食难消化。

《名医别录》:治咳逆气喘、霍乱,止泄利,清热,解烦渴。

如何区分秫与黍?

苏颂曰:黏者为秫,可酿酒,北方人称为黄米,也称黄糯;不黏者为黍,可食。如稻米之有粳、糯一样。李时珍说:这是误将黍当作稷,以秫当作黍了。大概稷中黏的为黍,粟中黏的为秫,粳中黏的为糯。《名医别录》中记载黍、秫、糯、稻的性味功用很明白,而注者不熟悉,往往搞错。今人一般不懂得分别,通称秫与黍为黄米。

李时珍认为蜀黍有何功用?

蜀黍一般用来饲养牛马。李时珍说:蜀黍生长在湿肥的地里。春天播种秋天收割,茎高一丈左右,形状似芦荻而内实,叶也似芦,穗大如扫帚。粒大如椒类,红黑色,米质坚实呈黄红色,米有两种,黏性的可和糯秫酿酒,不黏的可做汤煮粥充饥,作饲料养畜。梢可做扫帚,茎可编篱笆,织坐席,种植对百姓最有利。谷壳泡水呈红色。可以用来染酒使其变成红色。

蜀黍米

味甘、涩,性温,无毒。李时珍说:温中,涩肠胃,止霍乱。黏性的与黍米功用相同。

李时珍认为玉蜀黍有何功用?

李时珍说:玉蜀黍始种于西部地区,种的人较少,其苗、叶都与蜀黍相似,但较矮,也似薏苡,苗高三四尺,六七月开花长穗,苗心另长出一个苞,如棕鱼形,苞上长出下垂的白须。成熟后苞裂开,可见颗粒紧挨着,大如粽子,呈黄白色,久炒、油炸裂似白花,食则味香。

玉蜀黍米

味甘,性平,无毒。李时珍说:能调中开胃。

李时珍认为粱有何功用?

李时珍说:粱者,良也,谷中之良者。有人说,种出自梁州;有人说,粱米性质凉,故得粱的名称。这都是根据自己理解的意思说的。粱即粟。考查《周礼》中九谷、六谷的名称,其中有粱无粟便可知了。自汉代以后,开始以粒大而毛长的称为粱,粒细而毛短的称为粟。后人统称为粟,而粱的名称反而不用了。但一般称粟中大穗长蕊,粗粒长有红毛或白毛或黄毛的为粱。黄白青赤的粱,也是随色命名的。郭义恭《广志》中载有解粱、贝粱、辽东赤粱的名称,则因地域而命名。

黄粱米

味甘,性平,无毒。《名医别录》:能益气,和中,止泄。《日华诸家本草》:驱邪风顽痹。李时珍说:治霍乱下痢,利小便,除烦热。

白粱米

味甘,性微寒,无毒。《名医别录》:除热,益气。孟诜曰:驱胸膈郁热,除五脏气,缓筋骨。患胃虚并呕吐水谷患者,用白粱米汁二合,生姜汁一合调和服。李时珍说:白粱米煮饭食,和中,止烦渴。

青粱米

味甘,性微寒,无毒。《名医别录》:治胃痹、胃热消渴,止泻痢,利小便,补中益气,轻身延年。宜煮粥食。《日华诸家本草》:健脾,治泄精。

李时珍认为粟有何功用?

陶弘景、苏敬等认为:粟很容易播种,下种时只要撒点灰,苗也不必锄整就有收获。李时珍说:粟,即粱。穗大而毛长粒粗的为粱,穗小而毛短粒细的为粟。苗都像茅。有几十种,有青赤黄白黑各种色,或因姓氏地名,或用形状时令呼其名称。故早熟有赶麦黄、百日粮之类;中熟则有八月黄、老军头之类;晚熟则有雁头青、寒露粟之类。按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粟的成熟有早晚,苗秆有高矮,收实有息耗,质性有强弱,米味有美恶,山泽有异宜。顺天地,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性返道,会劳而无获。一般说早粟皮薄米实,晚粟皮厚米少。

粟米(即小米)

味咸,性微寒,无毒。养肾气,去脾胃之热,益气。陈粟米:苦,寒。治胃热消渴,利小便。止痢,解丹石热。陈藏器曰:水煮服,除热、腹痛及鼻衄。研粉末和水搅滤汁服,可解诸毒,治霍乱及转筋入腹。解小麦毒,清热。治反胃热痢。煮之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

李时珍认为秫有何功用?

苏敬曰:秫是稻秫,今人呼糯粟为秫。北方多用来酿酒,而汁少于黍米。凡黍、稷、粟、秫、梗、糯,三谷都有籼、糯之分。李时珍说:秫即粱米、粟米之黏者,有赤、白、黄三种色,都可酿酒、熬糖、作糕食。苏颂《图经本草》谓秫为稻之黏者,都不妥。惟苏敬以粟、秫分籼、糯,孙炎《尔雅正义》,谓秫为黏粟者,是对的。

秫米(即黄米)

味甘,性微寒,无毒。李时珍说:按《养生集》云,味酸性热,黏滞,多食易发黄积病,小儿不宜多食。

治寒热,利大肠,疗漆疮。治筋骨挛急、疮疥热毒。捣碎和鸡蛋清调外敷,治毒肿效果良好。治犬咬伤、冻疮,嚼碎外敷。治肺虚,及阳盛阴虚、夜不能眠,及食鹅鸭成积,妊娠流黄水。

李时珍认为菰米有何功用?

李时珍说:雕胡九月抽茎,开花如苇□。结实长寸许,霜后采,大如茅针,皮黑褐色。米白而滑腻,做饭香脆。

味甘,性寒,无毒。能止渴。能解烦热,调肠胃。

李时珍认为薏苡有何功用?

苏颂曰:薏苡,春天苗茎高三四尺,叶如黍叶,开红白花,长穗。五六月结子,青白色,形状似珠子稍长,故称薏珠子。小孩用线穿成串珠当玩具。九、十月可采子。李时珍说:薏苡农人多种。二三月宿根自生,叶如初生芭茅。五六月抽茎开花结实。实有二种,一种粘牙者,尖而壳薄,即薏苡,其米色白如糯米,可熬粥、煮饭、磨面食,也可同米一起酿酒;一种圆而壳厚坚硬的,即菩提子,其米少,即粳□,但可穿作念珠,根色白,大如匙柄,根须互相交结,味甜。

薏苡仁

使用时,每一两需糯米一两同炒熟,去糯米用。也有的用盐汤煮过用。

味甘,性微寒,无毒。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久痹,降气。久服轻身益气。治筋骨麻木,利肠胃,消水肿,健脾消食。煮饭,做面食可充饥。煮食治消渴,驱蛔虫。甄权曰:补肺气治肺痿,消积滞脓血,咳嗽流涕多痰。煎服,消肿毒。孟诜曰:治干湿脚气。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煮饭食,治冷气。煎饮,利小便,治热淋。

薏苡根

味甘,性微寒,无毒。除三虫。陶弘景曰:煮汁糜食甚香,驱蛔虫。陈藏器曰:煮水服,堕胎。李时珍说:捣汁和酒服,治黄疸有效。

薏苡叶

李时珍说:《琐碎录》载,暑天用叶煎水饮,暖胃益气血。煮水给初生小儿洗澡,可增强皮肤的抗病能力。

李时珍认为罂子粟有何功用?

李时珍说:罂粟秋种冬生,嫩苗可做蔬菜食。叶如白苣,三四月抽薹结青苞,花开则苞脱。花有四瓣,大如仰盏,罂在花中由须蕊包裹。花开三日即谢,而罂在茎头,长一二寸,大如马兜铃,上有盖,下有蒂,状如酒罂。中间有白米极细,可煮粥和饭食。水研滤浆,同绿豆粉做豆腐食尤佳。也可取油、壳做药用,但本草没有记载,可知古人不用。江东人呼千叶者为丽春花,或者是罂粟的另一种。其花不似平常,有白的、红的、紫的、粉红的、杏黄的、半红的、半紫的、半白的,艳丽可爱,故日丽春,又日赛牡丹、锦被花。

罂子粟米

味甘,性平,无毒。苏颂曰:性寒。多食利二便,动膀胱气。治服丹石毒发不思饮食,用罂子粟米和竹沥煮粥食。服丹石中毒的人,用罂子粟米研碎煮水,加蜂蜜作汤饮,行风气,逐邪热,治反胃及胸中痰滞。治泻痢,润燥。

可治反胃吐食。《图经本草》用罂粟粥:白罂米三合,人参末三钱,生山芋五寸研碎。共用水一升二合煮取六合,加生姜汁及细盐少许和匀。不论早晚都可服,也不妨碍服其他药。可治泻痢赤白。《百一选方》:用罂粟子炒,罂粟壳炙,等量共研为末,加炼蜜调做丸梧子大,每次服三十丸,米汤送服。

罂子粟壳

李时珍说:先用水润湿,去蒂及筋膜,取外薄皮,阴干切细,以米醋拌炒入药用。也有蜜炒、蜜炙的。

味酸、涩,性微寒,无毒。李时珍说:得醋、乌梅、橘皮效果好。止泻痢,固脱肛,治遗精久咳,敛肺涩肠,止心腹筋骨诸痛。

罂子粟嫩苗

味甘,性平,无毒。李时珍说:作蔬菜食,除热润燥,开胃健肠。

罂子粟壳的药用功效是如何发现的?

李杲曰:收敛固气。能入肾,故治骨病尤宜。李时珍说:酸主收涩,故初病不可用。泄泻下痢久,则气散不固,而肠滑肛脱。咳嗽诸痛既久,则气散不收,而肺胀痛剧,故都宜用此药涩之固之,收之敛之。按杨氏《直指方》云,粟壳治痢,人都很小心慎重,因它有固涩性。然而下痢已久,腹中无积痛,当止涩者,岂容不涩?没有这样的方药,怎能对证治疗呢?但使用时要有辅佐的药。又王硕《晚简方》云,粟壳治痢如神,但性紧涩,多令人呕逆,故有人害怕不敢服。若用醋制加入乌梅,用时得法,或同四君子汤共用,便不会致闭胃妨食,而可获好的疗效。

李时珍认为阿芙蓉有何功用?

李时珍说:阿芙蓉前人中很少记载。近代有用的,说是取自罂粟花津液的。罂粟结青苞时,午后用大针刺外面的青皮,不损及里面的硬皮,刺破三至五处,次日早以竹刀刮取流出的津液,收入瓷器中阴干备用,故市场出售的有苞片在内。王氏《医林集要》说是天方国所种的红罂粟花,七八月花谢后,刺青皮采取的。但此花五月青苞已枯,怎么会在七八月后尚有青皮存在呢?也许是气候土壤不同吧?

味酸、涩,性温,无毒。李时珍说:治泻痢、脱肛不收,能涩男子精气。

可治久痢。《本草集要》:用小豆大小的阿芙蓉,空腹温水化服,每日服一次。忌食葱、蒜、浆水。若口渴,饮蜂蜜水解。可治赤白痢下。《古今医鉴》:用鸦片、木香、黄连、白术各一分研末,用饭共捣烂做丸如小豆,年轻的服一分,老幼服半分,空腹米汤送服。忌食酸物、生冷、油腻、茶、酒、面。口渴时饮少量米汤。

菽豆类

李时珍认为大豆有何功用?

苏颂说:大豆处处种之。有黑白二种,入药用黑的。粒紧而小者为雄,用之尤佳。李时珍说:大豆有黑、白、黄、褐、青、斑数种色。黑的名乌豆,可入药,当食物,做豆豉;黄的做豆腐及炒食。都于夏至前后下种,苗高三四尺,叶圆带尖,秋天开小白花呈丛,结荚长寸余,经霜则枯。又汜胜之种植书讲,夏至种豆,不用深耕。豆花怕见太阳光,见则黄烂而根焦。大豆保存一年易得,可备荒年充饥。小豆保存不到一年。

黑大豆

味甘,性平,无毒。久服,令人身重。陈藏器:大豆生食性平,炒食性热,煮食性寒,做豆豉性凉,做酱及生黄卷(豆芽)性平。徐之才曰:豆恶五参、龙胆,得前胡、乌喙、杏仁、牡蛎、诸胆汁使用效果好。李时珍说:服蓖麻子、厚朴者忌食炒豆,否则动气胀满。

《神农本草经》:生豆研碎,外敷治疮痈肿痛,煮汁饮解毒止痛。《名医别录》:消水肿,除胃热,治淋证恶露,破瘀血,散五脏寒积,解乌头毒。《蜀本草》:煮食治涩毒水肿。《日华诸家本草》:通关利脉,解金石药毒。驱牛马瘟疫。李时珍说:煮汁解矾石、砒霜、甘遂、天雄、附子、射罔、巴豆、芫青、斑蝥等药毒及蛊毒。入药治下痢脐痛,冲酒服治风痉及阴毒腹痛。用胆汁浸泡后服可治消渴。炒熟乘热投酒中饮,可治风热痹瘫,产后头痛。食后每次吃半两生豆,可明目镇心,除烦热、脚气。煮食治心痛胀满,消水肿。与饭捣烂外涂治一切肿毒。

大豆皮

李时珍说:生用,治痘疮目翳。嚼烂,外敷治小儿尿灰疮。

大豆叶

李时珍说:按《广利方》载:捣烂外敷治蛇咬伤,更换即愈。按《抱朴子》内篇云,相国张文蔚的庄内有鼠狼穴,养四子被蛇吞食,小鼠狼父母报仇心切,用土穴候蛇无防备时咬断蛇腰,咬破蛇腹衔出四子,尚有气,放穴外含豆叶,嚼碎敷,救活了四子。后人以豆叶治蛇伤,大概从这时开始。

大豆花

李时珍说:治目盲、目翳。

大豆的药用功效是如何发现的?

李时珍说:按《养老书》云,李守愚每日晨吞服黑豆二至七枚,名五脏谷,年老不衰。豆有五色,分治五脏,惟黑豆属水性寒,为肾之谷。故能治水消胀下气,制风热而活血解毒,所谓同气相求。又按古方称大豆解百药毒,我每次试之不一定,若加入甘草,其效果很好。这样的用法,不能不知道。

李时珍认为大豆黄卷有何功用?

陶弘景说:黑大豆浸水使出芽,生五寸长,晒干,名为黄卷。用的时候,用水熬后服用。李时珍说,还有一种方法:壬癸日用井华水浸大豆,待豆芽生出,去皮阴干备用。

味甘,性平,无毒。治湿痹、筋骨拘挛、膝痛,可补五脏之不足,治胃气滞积,益气止痛,去除肠色黑皯,滋润肌肤皮毛。孟诜说:破妇人恶血。苏颂说:古代产妇的药方中多用此药。孙思邈说:养肾。李时珍说:除胃中积热。消水病胀满。

李时珍认为黄大豆有何功用?

李时珍说:大豆有黑、青、黄、白、斑数色,惟黑者入药,而黄豆、白豆炒食,或做豆腐食,或造酱榨油。广为应用,不可不知区别其性味。周定王曰:黄豆苗高一二尺,叶似黑大豆叶而大,结角比黑大豆角稍肥大。荚、叶嫩时可食。

味甘,性温,无毒。李时珍说:生食温,炒热微毒。多食壅气生痰嗽,使人身重面黄长疥疮。

宁原曰:宽中下气,利大肠,消水胀肿毒。李时珍说:研末开水和调外涂,治患痘疮后生痈。

李时珍认为赤小豆有何功用?

李时珍说:此豆用紧小而赤黯色的入药,稍大鲜红、淡红色的并不治病。于夏至后下种,苗高约一尺,枝叶似豇豆,叶微圆峭而小。秋季开花,似豇豆花而小淡,银褐色,有腐气。结荚长约二三寸,比绿豆荚稍大,皮色微白带红。豆可煮可炒,做饭煮粥食均可。

味甘、酸,性平,无毒。《神农本草经》:消水肿,排痈肿脓血。《名医别录》:治消渴,止泻痢,利小便,除腹胀吐逆。甄权曰:解热毒散恶血,通气除烦满,健脾助消化。陈士良曰:瘦肌肉,坚筋骨。《日华诸家本草》:解小麦热毒,煮汁服解酒解油。李时珍说:能辟瘟疫,治难产,下胞衣,通乳汁,和鲤鱼、鲫鱼、黄母鸡煮食,都可利水消肿。

李时珍认为腐婢有何功用?

《名医别录》说,腐婢生长在陕西汉中,是小豆的花。七月采摘,阴干四十日。陶弘景说,花与实的功用不同,医家不用。不知为什么有腐婢的名字。《神农本草经》没说是小豆花,《名医别录》上才这样解释。不知是不是?现在海边有一种小树,形状像栀子,枝茎弯曲,气味有些腐臭。当地土著人叫它腐婢,治疗疟疾有效。用酒浸皮,内服,可治心腹疾患,饮酒不醉。如果这是真的腐婢,此条应当收入木部。苏敬说:腐婢应当是葛花,葛花消酒的功效灵验,而小豆无此功用,应当以葛花为真腐婢,掌禹锡说:按《名医别录》上说,小豆花也有腐气。与葛花同服,饮酒不醉。与《神农本草经》治酒病说的一致。陶弘景、苏敬所说的都是错误的。甄权说:腐婢即赤小豆花。苏颂说:海边小树、葛花、赤小豆花三物皆有腐婢的名字,是名同物不同。寇宗奭说:腐婢既在谷部,应该是豆花,不必多辨。李时珍说:葛花的内容可见本条。小豆能利小便。治热中,下气止渴,与腐婢主治相同,小豆花即是腐婢是没有错的。但小豆有数种,甄权《药性论》只认为是赤小豆,现在只能依从他的看法。

味辛,性平,无毒。《神农本草经》说:治痰疟,寒热邪气,泻痢,阳痿。可止消渴。疗酒醉头痛。《心镜》说:以上症状,用赤小豆与豉汁五味煮姜服食可治。《药性本草》说:可消酒毒,明目,下水气,治小儿丹毒热肿,散气满不能食,煮一顿食之。李时珍说:治热中积热,痔瘘下血。

李时珍认为绿豆有何功用?

同类推荐
  • 女性疾病

    女性疾病

    本书就女性常见病、孕产妇期间女性易患疾病、月经期女性疾病、乳腺病症、以及更年期女性常见症状等内容进行分析,并针对患者提出的具体问题,提供治疗建议和康复方案。
  • 看这本书巧治失眠

    看这本书巧治失眠

    这本《看这本书巧治失眠》由李艳、慈艳丽主编,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体质,从生活习惯、居室环境、工作状态、心理状况、用药情况等各个方面阐述了治疗失眠的方法。帮助大家了解睡眠的真实面貌,确定自己失眠的类型,并根据失眠者自身失眠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案,摆脱失眠困境。《看这本书巧治失眠》适用于失眠患者及其亲属,以及社区医务人员阅读参考。
  • 中草药实用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中草药实用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中药在古代称为“本草”,因为中药的主要来源是植物。最早系统记载中药知识的《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中国汉朝时期,收药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到明朝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已收集中药达1829种。
  • 药理学基础学习精要

    药理学基础学习精要

    本书主要介绍药理学的主要内容,以及其相关学科的知识,如人体解剖、诊断等,有助于对药理学知识的掌握。本书适合医生及医学生使用。
  • 宝贝生病妈妈治

    宝贝生病妈妈治

    宝贝身体不舒服了,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送医院治疗。其实,一些孩子常见的疾病,只要不是急症,有时妈妈完全可以在家里给孩子做治疗,效果不错,孩子也不受罪。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可以在家中进行呢?有很多西药、中草药和其他天然制剂都可以不需要医生处方就在家庭治疗中使用,你知道怎么用吗?妈咪们快快仔细看过来吧。
热门推荐
  • 人是不能回首的

    人是不能回首的

    2011年的7月末,越南首都河内。我租下了一间公寓房,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写完了我与素心的爱情故事。没有电脑,我拿着笔在白纸上一笔一划地写着。《后来》写到第三百六十五页时,最后一支笔的笔尖在纸上滑过一道深深的印痕,就好像我的素心,已经成为我心上的一道抹不去的印记。
  • 尊师重教

    尊师重教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一脉相承而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中华民族勤劳勇敢,重文化讲道德、重家庭倡美德,在五千年历史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美德故事,这些故事多少个世纪以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张海君编著的《尊师重教》是读美德故事塑造高尚品德系列之一,《尊师重教》为请少年读者讲述了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故事。
  • 佛说辟除诸恶陀罗尼经

    佛说辟除诸恶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VANITY FAIR

    VANITY FAI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复仇王妃:幸好还有你

    复仇王妃:幸好还有你

    她爱上救她一命温文儒雅的他,女扮男装的她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爱意,只是一味的爱着,深爱着,一个偶然,她的身份曝光,原以为她会守得云开见月明,谁知,他居然狠心将她送给一个嗜血王爷!她的灭门仇人的儿子!
  • 恶魔之夏:恶魔翅膀的天使
  • 金棺噬魂

    金棺噬魂

    都说孩子的眼睛是最干净的,所以小孩子往往能看到一些大人所看不到的东西。不知道别人是否和我小时候一样,但长这么大,基本上没看见过什么很过分的东西。当然,只有一次是例外,记得那是97年,我上初二。冬日的一天,我下了晚自习,已经快十点,回到家属院里。天很冷,这个点院子里早就没了人。我们家属院是由南向北排着4幢楼,住着140多户人家,都是一个单位的。而我家住在院子最深处的那一栋,每次回家,都要路过前面的三栋楼。这天当我走过第三栋楼的时候,听见楼洞里有声响,回头瞧去。只看见一位老奶奶,正在挨着一辆一辆搬动楼栋内的自行车……
  • 上清修身要事经

    上清修身要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冯的奥术之旅

    冯的奥术之旅

    冯远是一名普通的高三学生,突如其来的车祸使他穿越到了这片名为赛冯坦的大陆,并且还成为了一名贵族的马夫的养子,虽然每天都要很辛苦的劳动,还常年吃不饱,但还算安逸,本以为这辈子会这样平静地过去,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一名巫师。。。
  • 中国神秘文化

    中国神秘文化

    本书是在大量参考前人著述和当代许多学者著作基础上完成的,它仅是对“中国神秘文化”进行介绍和探讨的一个初步的尝试。读者在翻阅本书的过程中,若能细心体察,精心鉴别,吸其精华,弃其糟粕,就可采撷中国几千年沉积下来的生存智慧,陶冶博大的文化胸襟,充实丰富多彩的人生历程,获取事业的巨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