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4200000016

第16章 《优势》后记优势之思(1)

古人云心之官则思。意指人的思维器官的职责就是思考。只要人的心脏没有停止跳动,人们的大脑就不会停止对各种问题的思考。但思考问题的状态会有不同,有些问题思考一阵就会放下,而有些问题会缠绕你很多年甚至一辈子,比如陈景润痴迷哥德巴赫猜想,比如李时珍以毕生之心力撰写《本草纲目》,还有许多。

以我个人的经验而言,也有一件事情让我魂牵梦绕了二十余年,至今也没能放下。虽然没有达到如胶似膝、如影随形的地步,也没有达到自成一门学问的高度,但也常常让我“众里寻她千百度”,很有一些愿意和“她”白头偕老的意愿。当然,这个“她”并不是社会主体中的某一个人,而是自然和社会中的诸多现象之一,社会科学的诸多命题之一,名曰“优势”。我常常思考优势,进行着优势之思。

理性地思考优势,那是后来的事情。最开始对“优势”的认识,全是一种不经意的人云亦云,鹦鹉学舌。记得首次“学舌”是在1984年春天。我在英山县人民政府召开的表彰劳动模范的大会上作典型发言,曾经无意识地表述过一个观点作为企业的营销人员,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企业在竞争中赢得优势。发言完毕也就忘诸脑后。两年后的夏天,全国阀门行业情报工作会议在南昌召开。我作为新会员单位代表发言,又重述了同样意思的我们所从事的情报工作,是为着企业创造优势。在会后游览庐山的途中,一位参加会议的同行赞扬了我的发言。他认为情报工作关系企业优势的观点颇有新意。他的肯定如同一根擦燃的火柴,照亮了我思想的隧道,推动我对优势这一概念的认识由感性状态进入理性状态。我的思维中烙下了“优势”二字,却忘记了那位推手的姓名。但他让我感念至今。

是的,优势值得探索。从此,我便条件反射般地十分留意报章、杂志和各类书籍中有关优势的内容。有趣的是,在我开始关注“优势”以后,我发现媒体、书刊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优势”二字,从政治家、学者到普通百姓,开口就谈“优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中国,“优势”应是当年的流行词汇之一。翻开史册,阅读诸子,我更发现二千多年前的中国学术界,就流行这个词汇。古代汉语言简意赅曰“势”,虽无“优”字,内涵与“优势”相通。慎到先生对“势”有十分独到的见解,韩非先生是研究政治优势的专家,军事家孙武著《十三篇》就专辟《势》篇。更早的还有齐相管仲,甚至《易》经,其间都渗透着优势理念。国外也是如此,亚里士多德、卢梭、达尔文,名字一大排,可谓古今中外百家争鸣。“优势”如同一件古玩,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有意无意地鉴赏过她,想不到我也成为这个跨越千年的“优势俱乐部”中的一个会员,十分倾心,也十分开心。

从鉴赏变成倾心,从感性过渡到理性。这就需要从大量的社会的自然的具象中剥茧抽丝,披沙炼金,寻找公约数,归并同类项,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它的规律性。昼思夜想,日积月累,采花酿蜜,化粮为酒,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百思不解,茅塞顿开,凝滞,恍然,阻塞,顿悟,量变,质变,分析,归纳,在担负紧张劳累而又富有成效的企业市场开发重担的同时,我在业余进行的优势研究工作也不断有新的进展。终于有一天,我从《矛盾论》、《实践论》和当时流行的“新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受到启发,试图写出一部煌煌30万言的论著“优势论”,拟好写作大纲,梳理各种论据,在寒冬之夜奋战一个多月,写下七万余字的初稿,终因志大才疏、力不从心而搁浅,留下惆怅满怀。

惆怅归惆怅,“论”心却没有泯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论”心未泯的我又异想天开,想将“优势”这一课题以哲理长诗的形式予以表达,原因有三点其一,诗歌创作自己有一定基础,长诗写作也曾有过尝试,虽入不惑之年,激情却依然丰沛;其二,中国自屈原创作《天问》以后,现代当代诗坛鲜见成功的哲理长诗,仿佛有一种使命感在胸中暗暗滋长。同时,我感到以这一薄弱环节作为突破口,应拥有“人无我有”的时机优势;其三,“论著”搁浅,心里憋闷,思绪不吐不快,事情不做不爽。1990年春,熊召政君自武汉返乡探亲时,我同他交换了这一想法。以《举起森林般的手,制止!》步入文坛的熊君在担任《长江文艺》副主编时,编发了我的《葛洲坝情思》等一组诗作,他当然清楚哲理长诗写作的境况。沉吟半响,召政终于半是鼓励半是提醒实则是模棱两可地说“可以一试,但有难度。”召政言之不假,这一难就难产了十年。这期间,因为个人生计、事业,也为责任、信念,几经转换岗位,不断征战南北,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无暇顾及“优势”。直至1997年冬,我毅然辞去所在湖北某国营企业管理职务,只身赴上海打工,在领略上海滩风光的同时也挤出时间尽可能地静心走进“优势”的原野,将那些快要淡漠有些恍惚的思绪重新整理,翻晒,分类,增删,优选,去疵,洗汰,蒸煮,梳理,真想早日将这些快要发黄的“优势”之丝织成一幅有纲有目有益可渔的优势之网。两年多的时间还是有成果的,经济上初步脱贫,优势研究也厘清头绪。我踌躇满志地辞去上海的工作,毅然返乡,一手准备创业,一手准备着编结孕期过长的优势之网。

热热闹闹的春节过后,转眼到了2000年3月下旬。家乡的田野上黄灿灿的油菜花开得正盛,我因故要到湖北鄂州小住。于是带了一些相关书籍资料,准备借这段闲暇时光动笔,开始《优势论》的二度写作。但动笔伊始,问题来了,资料准备不足,论述所需要的诸多论据尤其是需要引证的理论论据不在手头,使我陷入苦恼之中,但也应了一句人人知晓的真理坏事可以变好事,危机能够变机遇。苦恼中的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心想决不能浪费这段宝贵时间,还是写诗吧,写诗可以不需要论文那般周密、严谨、繁琐、机械。于是我将准备写作论著的大纲按诗歌写作的需要予以调整,编出简略的篇章大意,然后按图索骥,信马由缰,天上地下,让精神的我乘坐“神舟”号飞船纵身浩瀚宇宙,俯瞰人间,开始了延宕已久的浪漫优势之旅,凝重的优势之思。

这是一次神奇的优势之旅,也是一次颇有收获的优势之思。从3月22日上午9时开始诗作的第一行,到4月5日下午6时完成最后一个章节,我在半个月的时间里,以9天中的近100小时的绝对写作时间,分别在鄂州和英山两地,完成上、下两篇共九个章节近千行的长诗,平均每天100多行。最高产日为160行。我真的把自己的身心都置身在“神舟”号飞船里,我想象在远离尘嚣远离浮躁远离故土远离族群的太空中,一定能够更客观地观察和认识世界,一定会更准确地接近和把握真理,我真的想检验一下“遨游太空是否改变存在?/地外目光是否更加锐敏?”但是,我错了,因为即使是置身浩渺的太空,我的思想依然无法摆脱人类固有的思维惯性,血肉之躯依旧,爱恨情仇依然,只是眼界是更开阔一些,心胸更坦然一些,也更加感受到“优势”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优势之旅值得,优势之思有益。

哲理长诗的写作和学术论文的写作确有许多不同。论文的写作,需要鲜明的论点,周密的论证,生动而充分的论据和准确得无懈可击的结论,客观性,逻辑性,科学性,丝丝入扣,环环相结,层层递进,了了分明。一篇好的学术论文,它可以把世界上最简单的事物论述得复杂和深邃无比,也可以将最复杂的事物演绎得十分简单明了。炉火纯青的论著确能使人受益非浅。而诗创作尤其是哲理诗的创作走的是另外一条道路,它得将那些经过无数次抽象而获得的鲜明的观点、率直的论据、抽象的道理、无懈可击的结论化作形象思维天地的各种意象,真话不能直说,道理不可明讲,要让读者在看似纷繁的万千意象中,在诗歌固有的优美语境情境意境旋律节奏咏叹中领略,鉴赏,揣摩,品评,咀嚼,感悟,达至言传而意会,灵犀一点通,最终成为你的高山流水,与你的心弦共鸣,并在共鸣中获得“美的愉悦、情的陶冶、理的启迪”。这应该是衡量哲理诗歌作品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优势》的创作是充满愉悦的。半个月的时间尤其是完全投入创作的九天时间里,自己始终处在极度兴奋甚至亢奋的状态中,几回回梦里唱优势,万千优势入梦来,有些精彩的段落甚至是在梦游或假寐中完成的。这个创作过程又是非常艰苦的,它对我的思维、意志、情感、功力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和严格的考验。试想如此重大而深刻的命题,如此浩繁且庞杂的原材料,本来应该也完全可成为一部具有系统思想、鲜明观点、完整架构、丰富论据、周密论证,严正结论的论著,现在却要将他“变性”为哲理长诗,谈何容易!虽然自己青春时代尝试着抒情长诗或叙事长诗的写作,那纯粹是一种练笔,而今是要制作产品,更希望能打造精品。你要让你的读者在欣赏诗艺之美的同时分享你的感悟、心得、思想,而且有许多思想还是新鲜的、原创的。感谢谬斯给予我太多帮助,让我的灵感之泉不断涌溢,有时还呈现“井喷”状态,以致我的写作速度跟不上我的思维速度,不得不采用速记的办法录下一个关键词或关键字,以免灵感稍纵即逝,失之交臂,这种兴奋状态在我完成诗稿后的很长一个时间才平静下来。

勿庸讳言,《优势》这部哲理长诗颇有一些另类的色彩。首先是歌唱的对象不同。它不是歌唱悬崖边的一棵树,也不是歌唱某一片山水、一位人物、一段历史、一个事件、一份情感或者一位具体的事物。它是歌唱一种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经过抽象的一种摸不着但感受得到的客观存在的现象,真真切切的感觉。第二,全诗分为上下两篇九章四十余节,章节繁多,却由同一个命题“优势”所统领,不能跑题,不能串岗。各章节职责虽然不同,却都是优势之“树”的杆枝茎叶花果,都得为构成“树”的整体形象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让这棵大“树”生机蓬勃。第三,这部长诗的句式采用具有民族色彩的半格律体,四句为一小节,形似古典诗词的“绝句”。十字左右为一行,可上下略有浮动,但不可偏离太多,要求相对整齐,有点带着镣铐跳舞的感觉,对仗、排比、长短句均可使用,内圆而外方。我还特别注意了诗的节奏和押大致相同又不断变换的韵,使之适宜于朗诵。

《优势》在意象的选择上也有自己的思考。这意象在论著中犹如论据一样重要。哲理诗的意象如同传感器,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寄予他们运用的意象之中,而读者则凭着自己的经验将这些意象转换成自己的感悟,达成诗作者与诗读者的心弦共振,心灵共鸣。《优势》所选择吟咏的意象遍及宇宙、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从物质到精神,从个人到国家,从经济到政治,从历史到未来,从眼皮底下到河外星系……我初略地统计了一下,其意象大约选用了全球70多个国家、城市、地区和国际组织,涉及100多位历史和现代的中外各个方面的人物、并选用了20多个国内外的知名品牌。乡村俚语、民间俗谚、学者名言、哲人精典、领袖论说、影视名剧、流行词语、原创概念、外文缩写、神话传说、重大事件、社会焦点……只要是《优势之歌》需要或者它们适合传达诗之哲思和诗美的,作者为它们作了无数次的双向选择,常有忍痛割爱之感,也有饥不择食之时,个中甘苦自知。

从1984年春天那次发言不经意地谈到“优势”开始,直到2000春天完成这部长诗,使“优势之思”告一段落,前后凡16年。这16年所经历的从感性认识到理发认识的飞跃,从探索,停滞,到再探索、再冲刺直至诗稿变成铅字,这其间的兴奋、执着、徘徊、焦虑、茫然、欣然、沉潜、沉醉、沉缅、亢奋种种心态变化,非语言能一一表达。我的姓名的谐音谐意是一个最好的注脚。自我表扬地说,我是用精卫填海的意志、不断集聚成移山填海的力量,才完成这样一件沧海桑田的工程。近千行的哲理长诗,对于思想修炼和艺术修养都十分浅薄、尤其是知识基础十分贫弱的我来说,确实是一件十分吃力的事情。但感到欣慰的是,这部长诗于2000年12月以《俯瞰人间》命名经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后,还是得到了诗坛内外诸多师长学者的鼓励和肯定,得到了全国各地许多读者、诗友的好评和赞扬,有许多事情都令人不能忘怀。

首先应该感谢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永健教授。这位以评论毛泽东诗词、评论艾青、贺敬之和诸多诗人诗作闻名的文学评论家,在收读我的诗稿后,十分重视,认真评阅,并拨冗为诗集作序《阅尽人间春色》,给我莫大鼓励和支持。湖北省作家协会,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华中师范大学新诗研究中心和武汉市作家协会,于2001年2月和10月先后两次在湖北省作家协会和英山县陶家河乡召开作品研讨会。湖北诗界学界的数十位知名专家学者作了精彩发言。诗人骆文,沙蕻、管用和等都亲临会议发言,诗人曾卓抱病致信祝贺,华中师范大学黄曼君教授与家人夜评诗集的故事,都感人至深。书评家周溯源,评论家、教授秦在东、樊星、邹建军等,虽素未谋面,但都为该诗集写下热情的评论。这一切都成为动力,推动我于2003年8月连同诸评论文章结集再版。在诗歌行情一直看跌的情况下,仍然有这么多人关注这部长诗,诗人心中自有太多感慨。

令我不能忘记的还有两位读者知音。一位是曾经担任湖北省楹联学会副会长的李德裕先生。李先生在2001年春节期间认真品读了这部诗集,正月初一那一天,年逾七十的李先生诗兴大发,一口气创作了一副对联三首诗词作为读后感寄赠作者,其中一首《读田海哲理诗/调寄水调歌头》写道“田海激情涌,哲理化诗章。纵观中外今古,皆是竞争场。谁说争先失礼,但见优生劣汰,苟且必消亡。借势乾坤变,弱者亦能强。蛰居久,抓机遇,待鹏翔。莫忘北约东扩,‘神社’又还阳。人类良知若现,优势方能互补,造化亦情长。但愿前程美,四海溢琼浆。”李先生在信中称,读诗“获益非浅,震撼颇大。”先生的关注和热忱、知心和激情同样给了我很大震撼。另一位是英山县陶家河乡的残疾农民安德祥。他作为普通读者代表架着拐杖参加研讨会,非常激动地发言“我喜欢田海的叙事诗,更爱读他的哲理诗。它使我明白,无论生存与发展,都得有优势。有优势要发挥好,没有优势要寻找优势,创造优势。”安德祥正是这样做的。他身残志坚,不能务农,就做豆腐卖。他将精神优势、道德优势、智慧优势转化为豆腐产品的质量优势,价格优势,服务优势,在艰辛的劳作中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

同类推荐
  • 战场上的蒲公英

    战场上的蒲公英

    这里要指出的是,黄晓峰并非战争残酷论者,他不以突出人性丑恶和战争的凶暴来惊骇或折磨读者。恰恰相反的是,在他笔下,硝烟弥漫的战场富有人情味和幽默感,读起来不但无沉重感,时不时还令人发笑,其细致平和的描述,如同你从战场轻松走一遭。这一遭,胜读十年书!任何一位军迷都不应错过此书,所有读者都将获益匪浅。那么,本书的魅力何在?黄晓峰讲述了一个什么不一样的战争?
  • 妈妈的味道

    妈妈的味道

    每个人都在回味和记忆妈妈的饭菜,寻找适合自己的口味。我奉着“各地百姓的贡献,普天下人的口福”的宗旨,记录了儿时的珍肴美味,此珍肴并非珍稀动物做成的菜肴,而是世间很少流行,很难吃到的妈妈做的美食,这些美食集中在我的家乡梅山腹地的新化圳上镇,我虽身居城市十五载,却忘不了这些菜肴,每当怀念家乡,我就会想起这些美食与母亲,全书共33篇,8万字,反映了新化的民俗风情、人文地理,还饱含人情世故、处世哲学。我不止在《妈妈的味道》里谈品味和口福,把它的风俗民情、取材、制作、烹饪、味道都呈现给了读者,表达最乡土、最传统、最地道、最母亲的美食和味道。
  • 历史是明天的心跳

    历史是明天的心跳

    人们为何在回顾生命时总要陷入对历史的追问,为的是将生命扶成正果。历史的神情里常有一些深邃的忧伤把我们感动,一种无法言说的荒诞令我们悲戚或惊忧,使我们对其中所有的细节充满敬仰。本书以古今中外的历史名人为感悟对象,如蔡伦、文天祥、钱钟书等历史人物,通过提纯他们身上历史的美质,以增强现代人的人格情操;采撷历史精英人性之美,净化现代人被污染的灵魂。
  • 宋诗三百首

    宋诗三百首

    《宋诗三百首》是古典诗词精品丛书之一,宋诗作者约有七千余人,今存作品约二十余万首,无论作者与作品都是唐诗的四倍,这是我国一宗巨大的文学遗产。目前关于宋诗的选本已有数种。兹编是从《宋诗钞》、《宋诗纪事》及诸家诗集中精选的。本编收录最有宋人特色、清新自然和意境深远的诗篇,亦未忽略传统的名作和流播于民间的佳什。愿此编能体现宋诗的基本风貌和我们时代的审美理想,愿读者从中领略到颇具近代意识的诗情画意,从而获得优雅的古典艺术感受并深深地喜爱它们。
  • 陇南纪事

    陇南纪事

    本书是一部简明回忆录。记录了一位年轻大学生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接受锻炼,学习成长为一名省级干部的经过,全文语言质朴,简洁流畅,行文客观真实。
热门推荐
  • 我要噬天

    我要噬天

    一袭黑色长袍,一杆黝黑长枪,一本噬天决!三界混乱,我来一统!为回家乡,热血飘洒!为报家仇,斩妖除魔!我要噬血天下!
  • 高手重生在末世

    高手重生在末世

    地球武林的巅峰高手许阳穿越到一个与地球平行的世界,同样的2015年,不一样的是这个名为‘蓝星’的星球在2014年初就爆发了全球性的可怕病毒。丧尸、变异兽、进化者、科械人,作为一个内外兼修的武林高手,在这个精彩纷呈的末世时代,许阳该怎么生存下去?
  • 女神完美攻略

    女神完美攻略

    先有女人,后有女神。闻风丧胆,凄切成群。管她是冷酷女神,傲娇女神,野蛮女神,冷艳女神,打包带走。有敢打主意的?统统乱棍打死!当女神技发酵炉火纯青时……方尘:我只是女神的贴身保镖,我为自己带盐。还有我就修了个仙,世界不会因我而改变,我因护花而精彩。
  • 斗神之上

    斗神之上

    这里有穿越,但是不是主角;这里有美女,但是与主角无关。一个从小在山上长大的少年在一场比试中让人发现了他的身份,从而遭到了所谓正派的地狱门的追杀,从军躲避,得到了一批誓死追随的战士,却失去了自己最爱的人,为了让她复活,他走遍了魔界,妖界,却引出了地狱门的高层,师父的死,师兄的残,让他走上了与整个人类为敌的道路。魔兽,一般有属性的兽类。妖兽,嗜血的兽类。神兽,有望成为天兽的兽类。天兽,可以幻化成人形的高智慧的强大兽类!
  • East Lynne

    East Lyn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真情为谁放送

    真情为谁放送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一路高升

    一路高升

    万历十年,这是一个暗潮汹涌的时代。张居正的当国已到了尾声,万历皇帝的内心骚动不安,李太后左右两难,冯“大伴”暗自盘算。北方靼子虎视耽耽,戚继光严阵以待。海青天垂垂老矣,朝堂上明争暗斗。倭寇之患一平难平,戚家军大显神威。莺歌燕舞,文人骚客,一代风流。天下风云出我辈,杨振一出显神威,这是一个注定他要独领风骚的时代!新建了一个读者群,有兴趣的可以进来交流。群号码:156790159
  • 冰颜倾城

    冰颜倾城

    他是温柔的哥哥,为爱守候,她是冷酷的少女,苦苦寻梦,无论有多远我都会找到你。一个误会彻底改写三个人的命运,但是,事情有那么简单吗,封印的记忆里藏着的又是什么,当最终的结果浮出水面时他们又将如何面对,最意想不到的结局,最冰冷刺骨的答案,如果可以的话,可不可以不要告诉我这个答案?最后当她说出那句话,已经是伤心不已,为什么要心痛,为什么要难过,原以为已经找到答案的她,却又遭受着背叛,当最后的复仇恶魔归来时他们又将何去何从?
  • 相亲记

    相亲记

    哪个男人不极品?这是腹黑与极品横飞的时代。她要踩扁极品男,踹飞小三,圈个精品腹黑男回家。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穿越之逝水年华

    穿越之逝水年华

    不敢奢望着那些富足的人过着的锦衣玉食的生活,可是自己就连仅仅想要父母陪伴在自己身边都做不到。她出生的时候,父母就因为车祸而去世了,她的童年都是在孤儿院里面长大的,别人的童年都是要什么有什么,可以无休止的在父母的面前撒娇,可是小沫的童年印象里面只有严厉的管理员不断地训斥,还有饿着肚子瑟缩在薄薄的被子里不能入睡的悲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