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3900000008

第8章 亲属称谓(3)

乌龟道:“俺如今又到夏爷家住,俺家女人叫小的请谭爷,到那边说说话儿。”(57·530)

“媳妇子”在古代除了泛指已婚女子和仆妇之外,也用以俗称妻子。如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一个丑媳妇子,便休呵谁要。”《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恰好杨二郎走出来,徐德一把扭住道:‘你把我家媳妇子拐在那里去藏过了?’”

《歧路灯》中,“媳妇子”一词也指自己妻子,见于下层人使用,如:

貂鼠皮道:“万万不错。俺家媳妇子,如今在家气的有干血痨了。我请了许多医生,再治不好。我说我对师爷说,又怕羞着师爷。我对你说罢,若是师爷十分看中俺家女人,我情愿偷偷送过来。”(56·526)

“老伴” 在古代本用来称呼相交多年的朋友,即老友。如唐·韩渥《赠渔者》诗:“我亦好贤求老伴,莫嫌迁客且论交。”宋·陆游《苏武慢·唐安西湖》词:“羁怀易感,老伴无多,谈麈久闲犀柄。”明清以来,“老伴”又用来称呼自己的配偶,这一含义沿用至今。如《金瓶梅词话》第六回:“婆子笑道:‘老身没有老伴儿,那里得养出来,你年小少壮,正好养哩。’”《儒林外史》第九回:“方才听见说,你那两个令郎都娶了媳妇,曾添了几个孙子了么?你的老伴也同在这里?”《歧路灯》中,“老伴”被用来称呼自己妻子,并加了名词词尾“儿”,如:

老豆腐哭说道:“老爷,老爷自从把小的儿子拿来,小人的老伴儿吓的两天没尝一点水儿。小人若是哄老爷,小人叫天打雷击了。老爷饶了他罢。”(65·625)

“亡室”一词,《歧路灯》中被用来称呼死去的妻子,如:

绍闻笑道:“对你说怕笑话,不说我又耐不住。当日孔宅那个亡室,是先君定的,贤而且慧。如今这个内人,是家母定的,不及远甚。……”(88·828)

“室”字本意是“堂后之正室”(古人房屋内部,前叫堂,堂后以墙隔开,后部中央叫室,室的东西两侧叫房)。继而引申出“房屋、宅舍、家”等意思。“室”称“妻子”最早源于《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郑玄注:“有室,有妻也。妻称室。”孔颖达疏:“壮有妻,妻居室中,故呼妻为室。”

3. 关于妾的称谓。古代“一夫多妻”现象比较普遍,诸多妻子中,正妻只有一个,称之为“正”或“嫡”,其余妻子则一律称为“妾”,此称谓从先秦至近代,一直如此。同时,还可加上其他附加成分,称为“小妾”“庶妾”等。除此之外,“妾”还有其他一些称谓,如“侧室”“次室”“偏房”“小妻”“小老婆”等等。

《歧路灯》中,对于“妾”的称谓比较特殊,如:

不言楼上姐弟争执,单说东楼下巫氏听的,向冰梅道:“冰姐,你听王舅爷胡说的。……”(74·718)

绍闻也不答应,撩起大衣,解开战袋,丢在地下。说道:“梅姐,你倒将出来。”(35·325)

这里,“冰姐”是正妻巫氏对冰梅的称呼,“梅姐”则是谭绍闻对冰梅的称呼。冰梅是谭绍闻的小妾。

《汉语大词典》中,“姐”字有这样的解释:对一般的同辈女性的敬称,如张姐、王姐。从上述释义分析,巫氏唤冰梅为“冰姐”是对冰梅的敬称;绍闻唤冰梅为“梅姐”,则有一种调侃的意味。

又如:

少刻,名相公醒来啼哭,梁氏掀开被子看了一看,即令杏花儿抱乳。因叫厨妪、老仆吩咐道:“他姓甄,他干了大事。此后都叫他甄大姐,不许再叫杏花。”(68·648)

文中“杏花”本系张类村的丫环,后被纳为妾,因生有一儿故被尊称为“甄大姐”。

(六)与丈夫相关亲属的称谓

《歧路灯》中,与丈夫的亲属相关的称谓主要有“公公”“婆婆”,如:

雷妮哭道:“您家有良心,俺公公也不得吊死在您门楼上。”(64·612)

丈夫之父,古称为“舅”,如《礼记·檀弓下》:“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宋代以后又称为“公公”,如《三国志平话》卷上:“学究妻子又来送饭,不见学究回来,告与公公得知,实时将引长子等去寻。”清·李渔《风筝误·释疑》:“你们两个女婿都不曾拜丈人,两个媳妇都不曾拜公公。”

例句中,“公公”一词正是雷妮对丈夫父亲的称呼,其义与今天相同,一般用在背称或叙称中,而不用于面称。

丈夫之母,古称为“姑”,如《国语·鲁语下》:“吾闻之先姑。”大约唐代以后,民间开始称丈夫之母为“婆”“婆婆”,如明·高明 《琵琶记·蔡母嗟儿》:“公公婆婆,媳妇便是亲儿女,劳役事,本分当为。”《儒林外史》第六回:“媳妇住着正屋,婆婆倒住着厢房,天地世间,也没有这个道理。”

韩氏道:“我殡葬婆婆,是我替俺家男人行一辈子的大事,我不心疼钱。……”(41·380)

巴氏道:“那日你婆婆来,我被你翻嘴掉舌,失了待亲戚情面。我昨夜睡不着,盘算了一夜,没脸儿去。如今姐夫恭喜,咱就到了,显见得小家子赶趁亲戚哩。”(87·825)

前一例句中,“婆婆”正是韩氏对丈夫母亲的称谓,其意与今天相同。后一例句中,“婆婆”是巴氏对女婿母亲的背称。

此外,对于丈夫的兄弟,古人多称为伯叔,其与近代以来所称的“大伯”“小叔”是一致的;对于丈夫的姐妹,一般也以姐妹相称,或称做“大姑”“小姑”,其与今天用法相同。

(七)与妻子相关亲属的称谓

《歧路灯》中,与妻子相关的亲属的称谓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1. 丈夫对妻子父亲的称谓。有“先岳、岳父、外父、岳翁、前丈人”。

“先岳”,是对已去世的岳父的称呼。如:

孝移道:“这学生自幼儿就好,先岳抱着常说是将来接手。”(3·26)

“岳父”,是对妻子父亲的称呼。古今同义。如:

绍闻灵人,不用细说,便躬身道:“岳父见教极是,愚婿自当谨遵。”(29·266)

“外父”,同“岳父”,对妻子父亲的称呼。古今同义。如:

绍闻道:“城南有个惠先生,外号叫做惠圣人,外父知道不知道?”耘轩道:“是府学朋友,怎的不知道。姑爷问他做什么?”绍闻道:“愚婿想请他来年教书。”(38·351)

只见德喜儿跪禀道:“小的家主,今早上外父家祝寿去了。”(65·618)

“岳翁”,同“外父”,对妻子父亲的称呼,明清时多用,今天已极少用,如明·陈继儒《群碎录》:“今人呼妻父曰岳翁,曰丈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柳生》:“此君岳翁,宜敬礼之。”

夏鼎道:“谭贤弟时常到这里么?”王隆吉道:“他近来立志读书,再不出门。那也是董的不妥,有上千银子账在头上。我日前去看家姑娘,他也没在家,往他岳翁孔宅去了,我也没见他。他这几日是必要来的。”(37·345)

“前丈人”,妻子亡故后,丈夫又续弦,对亡妻的父亲则称为“前丈人”。如:

绍闻因说起孔宅送书一事,王氏道:“你前丈人,选了什么州州判。前日来拜别,你也没在家,也没一分盘费去送,还像亲戚哩。听说前月二十日上任去了,你二岳叔跟的去。他家没人在家,不去也罢。”(74·715)

妻子之父最早也称作“舅”。如《三国志·蜀志·先主传》:“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裴松之注:“董承……于献帝为丈人。盖古无丈人之名,故谓之舅也。”

“丈人”的称谓,从上引《三国志》的裴注始,一直沿用至今,又称“岳丈”“泰山”。关于该词的起源,清·赵翼《陔馀丛考·丈人》中说:“至妇翁曰岳丈,曰泰山,其说纷纷不一。或曰晋乐广为卫玠妻父,岳丈盖‘乐丈’之讹也。《释常谈》则曰:因泰山有丈人峰故也。”

2. 丈夫对妻子母亲的称谓。有“外母、丈母”。如:

王氏道:“女客已各回家,唯有你外母住下。如今且暂请吃个小面儿,到满月再请吃汤饼大面。”绍闻道:“凭娘酌度。”(77·745)

绍闻道:“内人与丈母来了。”张正心道:“令丈母是客罢了,如何弟妇也成了客呢?”(88·828)

妻子之母,古称为“姑”或“外姑”,隋唐之后则基本不用,而称“丈母”“岳母”或“外母”。如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尔雅》:妻之父为外舅,母为外姑。今无此称,皆曰丈人、丈母。柳子厚有祭杨詹事丈人、独孤氏丈母,则知唐已如此。” 宋·曾慥《高斋漫录》:“毗陵有成郎中……貌不扬而多髭,再娶之夕,岳母陋之。”《剪灯馀话·琼奴传》:“适因入驿,见妈妈状貌,酷与苕外母相类,故不觉感怆,非有他也。”

3. 丈夫对妻子父亲的兄弟的称谓。有“岳叔”。如:

送完时,说:“诸位爷,都说明日饭后早到。惟惠师爷明日要上滑庄吊纸,他的岳叔死了,事忙不能来。”(55·512)

绍闻因说起孔宅送书一事,王氏道:“你前丈人,选了什么州州判。前日来拜别,你也没在家,也没一分盘费去送,还像亲戚哩。听说前月二十日上任去了,你二岳叔跟的去。他家没人在家,不去也罢。”(74·715)

从《汉语大词典》释义看,“岳”有“用以尊称妻方的父母一辈长者”的意思。这里的“岳叔”,正是对妻子父亲的兄弟的尊称。

4. 丈夫对妻子兄弟的称呼。有“小舅子、内弟”,如:

白兴吾向绍闻道:“这是我的小舅子冯三朋。”(33·303)

只见一个人从北边来到潜斋、孝移跟前,作揖道:“姐夫今日高兴。”孝移一看,却是内弟王春宇。孝移道:“连日少会。老弟今日是赶会哩?”(3·24)

妻之兄弟,按《尔雅》之载,应称为“甥”或“外甥”,但文献中未见实例。古代对妻之兄弟最常见的称呼是“舅”。钱大昕在《恒言录》卷3的解释是:“盖从其子女之称,遂相沿不觉耳。”对于这种称呼,古代又称为“舅舅”“妻舅”“舅爷”“舅子”。

此外,古代妻之兄弟还称为“内兄”“内弟”等,如唐·颜真卿《颜氏家庙碑》:“〔颜昭甫〕工篆籀草隶书,与内弟殷仲容齐名,而劲利过之,特为伯父师古所赏重。”其用法与现代汉语一样。

(八)对兄弟姊妹及与其相关亲属的称谓

1. 兄弟姐妹之间的称呼。兄弟姊妹之称,古今皆同。《歧路灯》中出现的这方面称谓主要有“哥、哥哥、兄弟、吾弟、表兄、表弟”和“姐、姐姐、妹妹、妹子”。

“哥”、“哥哥”是对同父母或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兄长的称呼。如:

正在慌张,只听得喝道传呼之声,管贻安早身上抖擞起来,说道:“哥,你是有前程的人——”管贻谋道:“我出去迎接官府,你也要照料跟随衙役。有事没事,只在这一会儿。”(64·611)

王经千道:“哥哥有所不知。这姓谭的是萧墙街一个大财主,他这揭债像是头一次儿。少年公子性情,揭债极怕人知。把这一笔债放在他身上,每年有几百两长头,难说他会赖债不成?况有亲手画押,是万无妨的。”(66·632)

“哥”在古代是用得比较广泛的称呼,可以称父、称兄、称弟、称子,从唐代以后才逐渐集中为称兄,到了宋代,则“以兄为哥,举世皆然。”《广韵》说:“哥,古歌字,今呼为兄。”

“兄弟”是对同父母或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弟弟的称呼。同时,也用于泛称意气相投或志同道合的人。如《水浒传》第七五回:“ 吴用道:‘哥哥,你休执迷!招安须自有日,如何怪得众兄弟们发怒?’”

王纬千道:“兄弟,你好孟浪!偌大一宗账目,如何并无个同人,难说当日曾没个人作合么?”(66·632)

滑氏一定追问,惠养民道:“你的好兄弟!”滑氏道:“也就不赖。谁不知道俺兄弟是个能人,是个好光棍儿。”(41·379)

与“兄”相对者称为“弟”,古今并无异同。“兄”在古代又称为“昆”,如《说文》:周人谓兄为昆。”后世称兄为“昆”者不多,但称“兄弟”为“昆弟”者不少,如《论语·先进》:“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须注意的是,自近代以后,口语中一般用“哥”来称呼兄。

此外,在有兄弟数人的情况下,称呼中往往要表示出排行。古人或以数字为排行,如二哥、三弟之类;如从兄长角度出发,又可称弟为大弟、中弟、少弟、小弟等。

“表兄”“表弟”是对姑母、舅父、姨母之子的称呼,其中年长于己者称表兄,年幼于己者称表弟;若为女性,则以“表姊妹”相称。其用法与今天相同。如:

隆吉道:“王中的事,表弟慢慢的想法子。我的事,只要你紧紧的出个妙策。”绍闻笑道:“表兄什么紧事?”隆吉道:“你舅这十三日生辰,表弟去不去?”(100·931)

“姐、姐姐”是对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而年长于己的女子的称呼。如:

滑玉道:“姐,你说的啥话些。咱两个一奶吊大,我就白替姐营运。到明日发了财,我与两个外甥拿出来,一五一十清白,也显我是他的一个舅哩。我若瞒心昧己,头上有天哩。”(40·373)

王春宇道:“看姐姐把话说到那里。我目下就要上郑州去,原不能久在家。就是在家,我也自有个办法。姐姐说的是行不的事。”(28·260)

“姐”与“姊”同义,古代又称为“女兄”。“姐”的称谓自唐代起开始使用,如李白《寄东鲁二稚子》诗:“小儿名伯禽,与姐亦齐肩”;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妇女称姐》:“近世多以女兄为姐,盖尊之也。”“姊”的使用早于与“姐”,如《左传·宣公十五年》:“潞子婴儿之夫人,晋景公之姊也。”

古代,“姐”与“姊”也被用于称母亲,如《说文·女部》:“蜀谓母曰姐。”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中》:“如今之所谓者,若中州名汉,关右称羌,易臣以奴,呼母云姊。”

以“姐姐”称“女兄”的用法,在古代也出现很早。如:《前汉书平话》卷中:“吕胥曰:‘姐姐(称吕雉)不如损讫关外十王。’”同时,“姐姐”除具有上述“姐”字的所有含义外,在古代还被偏房用于称丈夫的正室,如宋·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宪圣不妒忌之行》:“宪圣再拜对曰:‘大姐姐(称高宗元妃邢氏)远处北方,臣妾缺于定省。’”可被男子用于对妻或所狎女子的昵称,如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小生无宋玉般容,潘安般貌,子建般才;姐姐,你只是可怜见为人在客。”甚至还可被父母用于称呼女儿,如《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员外与妈妈道:‘姐姐(呼女儿),快说些个。’”

近代以后,口语中一般以“姐”称呼“姊”。关于二者的渊源,王力先生认为:“关于“姊”和“姐”的读音区别,王力先生认为:“姐”是“姊”字古音的残留。

“妹妹、妹子”是对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而年幼于己的女子的称呼。如:

夏鼎妇人赶来说:“妹子说,马姐夫前院可以留客,就不住下,也吃杯酒去。”(73·710)

姜氏递了一壶酒,夏逢若手中斟酒,口中说道:“我的酒,妹妹的手,多吃一杯,二十两不够。”(73·708)

“妹”与“姊”相对,古代又称为“女弟”,如《战国策·楚策四》:“赵人李园,持其女弟,欲进之楚王。”此外,“妹”还被称为“媦”,如《说文》:“楚人谓女弟曰媦。”

同类推荐
  • 大报智慧:《环球时报》研究

    大报智慧:《环球时报》研究

    本书对《环球时报》的发展历程、报道特点、标题、版式、发行、广告、人才、文化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全景展现了《环球时报》的积极探索和丰硕成果,揭示出其成功的秘笈。本书指出,在国内国际新的传播环境下,《环球时报》今后的发展目标是: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大报,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本书观点鲜明、逻辑严谨、材料着实、图文并茂,综合运用新闻学、传播学、叙事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加以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书可为传媒从业者提供借鉴,也可为传媒及相关专业师生提供参考。
  • 多维视域的大众传媒

    多维视域的大众传媒

    本书是在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人文社科项目和中国传媒大学“382人才工程”的基础上形成的成果。本书尽量做到有理论有实际,论述深入浅出,适合大众阅读,希望能在传播理论的研究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大国与小民: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范儿

    大国与小民: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范儿

    《大国与小民》被鲁迅、柏杨等中国顶层知识分子评为“世界上研究中国民族性最早、最详尽、最切实的著作”之一。这是一部湮没百年的社会学经典译著,作者明恩溥在二十多年审慎研究和大量观察的基础上,生动概括、描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现实和中国人的性格特征,其观点客观犀利。以前的人是怎样的?别人眼中的我们又是怎样的?今天的中国由何而来?几百年时间里中华民族经历了哪些伟大而深刻的变化?了解和思考这些,对个人的自省自觉,甚至对民族的振兴发展,都是非常有必要且有益的。
  • 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是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代表作,集中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观。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从孩子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习惯再到他们的学习成长,都有着详尽的叙述。为了将作者的本意更好地传达给读者,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本书在语言润色上做了一些调整,以符合现代人的阅读要求。在书的最后,还加上了洛克的经典教育格言,以供读者学习。书中对教育力量所持有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重视以及具体教育工作的见解,在今天还是能带给人们很大的启迪。
  • 向魏书生学什么

    向魏书生学什么

    向魏书生学什么向扛起民主教育的大旗,教书必须育人,培养学生做心灵的、王人,促进学生自育自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管理班集体,探索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改变自我,超越自我。他先后在全国各地作了1100多场报告,讲了900多节公开课。马来西亚文报纸称他为:穿西装孔子,他就是魏书生。为师当学魏书生,从教当学魏书生;这是对当代名师魏书生一生忠于教育事业的赞美。
热门推荐
  • 影响力:非凡主控与引导的艺术

    影响力:非凡主控与引导的艺术

    优秀、卓越之人往往具有非凡的影响力。凭此,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左右逢源,在谈笑间引导、改变他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掌控局势的发展。影响力是优秀、卓越的重要组成元素,是每个不甘平庸、渴望优秀、有所作为的人都应该自我培养的关键能力之一。《影响力:非凡主控与引导的艺术》由廖振宇编著,凝聚强大的气场,让他人乐于被引导,被改变:掌控局势主动权,摆脱平庸现状,走向非凡人生。提升影响力,从合格到优秀,再到卓越的个人成长之路,从平庸到成功,再到辉煌的成功之路。
  • 兰渊

    兰渊

    秋水潇然云波远,龙翔凤舞入九天。记得小巅初见,两重心字罗衣。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一片天地,几场风月,写尽风流故事;一许朝堂,两类江湖,叹尽世事无常。风花雪月,阴谋阳谋,一世繁华,俱抵不过那些浅笑还颦;情投意合,铿锵驰骋,地老天荒,都止不住那些世事牵绊。
  • 穿越之漫漫桃花路

    穿越之漫漫桃花路

    穿衣、穿裤、穿袜穿什么不好,偏偏搞个穿越,还穿到黑暗的旧社会,最悲摧的是还穿成了恶少的童养媳,恶少说:“聂小倩,我死也不会放你走。”这是什么世道啊!不过,即便在这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下,我也不能丧失一个小女人的本性:爱美、爱财、爱美男、爱八卦,所以我便从此走上了漫漫桃花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剑飞传

    神剑飞传

    在浩瀚的星生宇宙地球里,由于军国人的错误操弄电台,使组织上意外,截获了一份侵略神州国的电文:军国主义,将在三年后侵略神州国。也正是,因为组织的英明,早就看透了神州国内,二股军阀只顾为了争夺地盘的腐败思维,会放任军国的侵略行为于不顾,将会导致人民的严重灾难。于是在组织的精心安排下,晓圣贤、凌湘、剑克被一同派往神州国,领导人民共同抵抗军寇,铲除军阀,成立了影像神州国。
  • 中外民间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中外民间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SER法则

    SER法则

    『泪涯之作,必为精品』SER,最强虚拟实战系统。化形、闪现、攻击,国家最高机密。少年无意的穿梭,却卷入了星际间的战争。绝望,醒悟,造就SER最强单兵!
  • 霸气少爷别碰我

    霸气少爷别碰我

    韩韵琳是一个女佣,小时候因为家里贫穷,父母将她卖给了一个富豪家当女佣他从小被那个富豪家的少爷欺负,从小忍气吞声,这个少爷便是冷家的大少爷冷凌风,到了冷凌风16岁时,韩韵琳变成了他的陪读女佣,和她一起上学,慢慢的时间久了,他们俩走到了一起……
  • 养血健骨养生太极拳

    养血健骨养生太极拳

    本书分四章,内容包括:太极二十四势的健身养生秘密;太极拳基础要记牢,科学养生不出岔;防大于治,太极拳手把手教你爱身体;特殊人群如何针对性练习太极拳等。
  • 太玄帝尊

    太玄帝尊

    弹指风云乱,挥掌天地灭,这一世,我掌乾坤变换。韩冬重生归来,搅动天荒大陆,一念风云起,一战天下动,一剑神魔路。我之剑,上达碧落下黄泉,一剑出,万法归。我之剑,上斩九霄下九幽,一剑出,天地定。
  • 影响你一生的习惯

    影响你一生的习惯

    本书从影响你一生的习惯入手,探讨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戒除不良习惯对人生的积极意义。全面深刻地分析了老习惯、新习惯、好习惯、坏习惯、小习惯以及无处不在的各种习惯。通过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习惯,生动有趣地描述了形成各种习惯的性格。郑重地劝谕读者,要区别习惯的好坏,别让习惯牵着走。要警惕潜意识的误导。不当消极被动的奴隶。要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别囿于习惯的藩篱,被习惯所左右。从而,借他山之石以攻玉,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