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湖区生态问题的日益恶化,已造成民勤湖区返贫现象日益严重,人民生产生活举步维艰。民勤湖区的贫困问题怎样解决,根本的问题是依靠发展来解决,而不是就扶贫而扶贫来解决。
一、关于民勤发展的定位问题
民勤发展的定位问题只有一句话,就是着力建设生态县,推动民勤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为什么要给民勤发展这样定位?
第一,民勤的现状迫使我们建设生态县。过去的,民勤曾是水草丰美的滨湖绿洲,土地河泽,可牧可渔。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石羊河流人口急剧增加,上游来水锐减,使湖泊干涸,荒漠化加剧,沙进人退,绿洲正在消失。20世纪50年代,民勤年均入境水量为5.42亿m(3上标),2001年,入境水量仅为7300万m(3上标),地下水位由20世纪70年代的1~9米下降到现在的12~28米。由于地下水补给不足,反复提灌,使水质不断恶化。湖区地下水矿化度年均升高0.13克/升,平均达6克/升,远远超过人畜饮用的临界值。时至今日,民勤已成为甘肃乃至全国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县之一。到目前,全县各类荒漠和半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已达2288.3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94.51%。这些年沙漠沿线已有10万亩耕地沙化,北部近10万亩耕地因盐渍化而被迫弃耕,近400万亩草场退化,58万亩林地沙化,流沙正以每年3~4米的速度向绿洲逼近。生态的恶化使植被大面积枯死,风沙危害加剧,严重影响到人民生产生活。如不加强对民勤生态环境的保护,民勤将沦为“楼兰第二”,将在中国县域中消失。民勤不保,武威乃至兰州、北京将失去抵御风沙的桥头堡,明日的武威就是今日的民勤。
第二,民勤湖区的贫困需要我们建设生态县。由于生态的恶化,近几年,民勤湖区已脱贫的5个乡镇,8万余口人返贫,人均纯收入徘徊在860元以下,人均产量164公斤以下,不仅人畜饮水困难加大,而且由于水质的变化,使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很高,人口外流趋势加剧。近10年,湖区自然外流人口达26453人,有些社组已整村外流,沦为“生态难民”。如此下去,民勤将面临着灭亡的危险。民勤湖区8万多人的生产生活问题,迫使民勤必须走建设生态县的路子。
第三,民勤的发展需要我们建设生态县。制约民勤发展的根本问题是缺水,尽管国家在民勤调水上给予了很大的投入,民勤人民也采取了不少节水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上游来水急剧下降以及节水措施跟不上等各方面的原因,使民勤经济发展步履艰维。要加快民勤发展,首先要解决制约民勤经济发展的“瓶颈”——缺水问题,要解决水的问题,就必须从改善生态环境人手,当前,生态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民勤要发展,就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充分利用民勤光照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辽阔的地理条件,以建设生态县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走出一条有比较优势的路子来。
二、关于民勤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
民勤发展,就是要走比较优势的路子,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快民勤建设步伐。
鉴于民勤的现状,民勤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是:以建设生态县为核心,提升一个能力,加快两项建设,增强三块经济区实力,开发五大产业。
以建设生态县为核心,就是通过综合措施,着力建设好民勤的生态。
提升一个能力,就是提升民勤交通运输能力。首先要打通民勤北上通道,与内蒙古自治区亚布赖至沙林呼都格县级公路连接,提升东西线公路和县乡道路等级,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
加强两项建设,就是加快沿路、沿河、沿渠“三沿”为轴的工业化建设和小城镇建设。优化生产力布局,使生产要素向“三沿”聚集,逐步形成以“三沿”为轴的经济带,加快工业化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培育沿线增长极,使这个轴充分发挥出聚集和辐射功能。
增强三块经济区实力,就是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把民勤县城、坝区和湖区三大板块激活。县城要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吸引、聚集生产要素,重点发展二、三产业,带动板块经济发展。坝区要把发展重点放在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上,培育、催生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壮大板块经济。湖区要把重点放在生态建设上,首先解决好8万多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以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为主,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开发五大产业,就是加快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以牛羊为主的草畜业,以白、黄蜜瓜为代表的瓜果业,以小茴香、食葵、棉花为主的特色种植业,以大漠风光为主的旅游业五大产业。
三、关于近期要重点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一)加快以交通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交通、能源、通讯、城镇建设和对外开放力度。在交通建设上,尽快做好民勤北上通道的项目立项工作,争取今年在省上立项,明年开工建设。进一步提高西线县乡公路等级,加快乡村道路建设步伐,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在能源建设上,加快城乡电网改造工程,抓紧搞好西大窑煤田开发的立项工作。在通讯方面,要重点考虑建好电信传输网络、移动通信基站、政府上网工程和信息中心。在城镇建设上,要重点加快完善城镇体系规划、提升城镇功能,增强城镇对全县经济的聚集、辐射、带动作用。在对外开放方面,就是要重点加快把民勤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解放出来,扩大招商引资,扩大产品输出,扩大对外的交流与合作,以开放促发展。
(二)千方百计解决湖区五个乡镇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一是市县两级要把湖区扶贫开发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尽快争取将湖区列为全省扶贫开发的重点乡镇,集中精力加大扶贫投资力度,加快扶贫开发进程。二是加大帮扶力度。市县两级要进一步加强对湖区的帮扶责任力度,依托“对口支援、结队帮扶、巾帼扶贫、希望工程”等扶贫济困活动,集结社会各方面力量,尽快帮助湖区人民解决生活困难,恢复生产。三是通过移民搬迁、退耕还林、种草养畜、节水农业四条路子,提高扶贫济困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增加湖区农民的收入,帮助湖区人民摆脱贫困。
(三)切实抓好当前影响生态恶化的突出问题。一是严禁在封禁区、半封禁区内游牧、樵采、捕杀野生动物,加大林草封育力度。二是加大退耕还林(草)力度,每年争取安排10万亩。三是以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为主体,以绿洲西线三道防护屏障的梯次营造为模式,以红崖山水库西线、勤锋滩、下雷滩、老虎口、三角城、北沙窝等重点风沙危害区为重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力抓好防风固沙工程,有效保护绿洲。四是严禁超采地下水。
(四)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为主线,抓好节水。既要抓好开源工作,更要抓好节流工作。要充分利用民勤生态问题已引起国家、省、市领导及新闻媒体广泛关注的有利机遇,加快民调工程第五分水闸距民勤红崖山水库61公里输水管道专用流水渠道的立项建设进程,缓解民勤水资源短缺矛盾。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发展节水产业。今年,民勤发展了8万亩苜蓿,为发展节水农业和畜牧业积累了经验,这条路子是符合民勤实际的,也是未来民勤发展的一条路子。今后,要重点发展草畜业,由传统的游牧业向舍饲圈养转化,三年内,培育起25~30万亩优质紫花苜蓿基地,使畜牧业发展有大的突破。大力发展棉花种植,使棉花种植面积在3年内达到25万亩。压缩红、黑瓜籽等高耗水作物,大力发展鲜食葡萄、优质瓜菜,实现节水目标。
(五)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要抓龙头,建基地,创特色。要做大做强苏武山葡萄酒厂、腾格里酒厂、民勤地毯厂等企业,催生一批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并提高产业关联度,发挥其带动基地的作用。目前要加快瓜果、小茴香、食葵、棉花等特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苏武山林场万亩生态节水高科技葡萄产业示范区、黑河滩生态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建设,积极引进适宜发展的名优新特品种。在3年内建成1万亩酿造葡萄基地,配套建设1万亩滴灌工程,建成年产8000吨葡萄汁生产线,15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10万亩红枣基地,5万亩反季节蔬菜基地和25万亩苜蓿基地。
(六)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以流通服务业和旅游业为重点,加快县城商贸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发展壮大蔬菜、农副土特产品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市场,完善市场体系,使民勤融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旅游业要重点开发两条黄金旅游线(红崖山水库一宋和治沙示范区一沙生植物园一瑞安堡一圣容寺的大漠风情旅游线,苏武山一邓马营湖一连古城一三角城的绿洲生态旅游线),发展以大漠风光和沙漠探险为主的特色旅游,使民勤形成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旅游区,融入兰州至敦煌的旅游区。
(七)大力发展小城镇。按照“高标准、现代化、多功能、强辐射”的要求,加快县城、西渠、泉山、东湖、东坝、昌宁等六个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小城镇承载能力,全面放开户籍制度,鼓励、支持农业人口向小城镇转移,完善小城镇土地征用、社会保险等政策,通过聚集生产要素,加快小城镇经济发展,进而辐射带动小城镇周边经济的发展。
(八)抓好工程项目建设。西部大开发在一定意义上是项目建设。不论是建设生态县,还是加快民勤发展,都要通过项目带动来实现。要重点围绕生态建设和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筛选一批项目,储备一批项目,建设一批项目。要加快建设民勤北上通道、西大窑煤田开发、县城给排水等工程。西大窑煤田开发就是一个具有很大潜力的项目,据地质部门勘探,西大窑煤田贮煤量在10亿吨以上,其中民勤境内有7亿多吨,一旦争取上马,就能迅速拉动民勤经济的发展。
四、关于加快民勤发展的速度问题
近几年,民勤县域经济发展缓慢,城市建设滞后,缺少工业支撑,城市化水平低,农民增收缓慢。要加快发展,我认为要牢固树立“三干”精神,与时俱进,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要有所突破。
(一)在思想观念上有所突破。要坚决克服无水就没有办法发展,风沙大就没有希望发展,种植面积不扩大就不可能发展的陈旧落后观念。民勤虽然缺水,但不是没有水。要在多采光、少用水、高效益的沙产业发展上突破,真正走出一条节水型、生态型的路子。我们常说,沙进人退,我看某种意义上是人退沙进。我们要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大好机遇,在退耕还林还草上突破,向风沙挑战。民勤的种植面积要保持在60—70万亩,决不能再扩大,要走内涵扩大式发展农业的路子,向土地要产量,向土地要效益。
(二)在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上有所突破。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发扬江泽民总书记倡导的五种精神,发扬先干、快干、大干的精神,发扬石述柱治沙精神,坚定信心,奋发有为,艰苦奋斗,扑下身子去干,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把民勤的事情办好。要把心思用在工作上,要用全心、尽全责,统一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发展民勤经济的强大合力,开拓创新,干出实绩。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少说多干,重在解决实际问题,要深入基层抓落实,调查研究抓落实,典型引路抓落实,突出重点抓落实,一级带一级,一级做给一级看,扎实苦干,忠实地实践“三个代表”。
(三)发展速度上有所突破。前些年黑瓜籽市场良好,民勤发了黑瓜籽的财,农民收入增长较快,这些年发展慢了,原因是没有真正培育起加快民勤发展的主导产业,黑瓜籽作为民勤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经失去了,我们要加快培育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轻化业,以牛羊养殖为主的草畜业,以白、黄蜜瓜为代表的瓜果业,以小茴香、食葵、棉花为主的特色种植业,以大漠风光为主的旅游业五大产业。发扬民勤人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生存、发展的顽强拼搏精神,千方百计加快民勤发展速度,在西部大开发中勇当“赶超”先锋,追赶时代,实现快速发展。
(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