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2700000017

第17章 永远盯着目标,使命必达

在破晓之前,黑暗总是漫长而难熬的,但只要我们心怀梦想,不因现实的冷酷而放弃对梦想的守望,梦想之花终究会华丽地盛开。有了对生命的美丽憧憬,有了对梦想的执着坚持,就连冰冷的石头也能远行。

【专注于目标和愿望,就会忘记恐惧】

目标赋予我们生命的意义和目的。有了目标,我们才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追求成功上,我们才知道要往哪里去,去追求些什么。没有目标,生活就会失去方向,而人也成了行尸走肉。

博恩·崔西说:“成功就是目标的达成,其他都是这句话的注解。”现实中,那些顶尖的成功人士不是成功了才设定目标,而是设定了目标才成功。

成功者总是对自己的去向一清二楚。他们目标明确,也会付出切实的行动。他们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也知道在哪里可以得到它。他们确定目标,同时又决定通向那个目标必须走的道路。如果途中有让他们分心的地方,他们不会为了琐事去计较。

塞缪尔·斯迈尔斯博士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教授,虽然已经70高龄了,却保有相当年轻的体态。有个年轻人去采访塞缪尔·斯迈尔斯博士。

“我在好多好多年前遇到过一个中国老人,”斯迈尔斯博士缓缓地说道:“那是二战期间,我在远东地区的俘虏集中营里。那里的情况很糟,简直令人无法忍受:食物短缺,没有干净的水,放眼所及全是患痢疾、疟疾等疾病的人。有些战俘在烈日下无法忍受身体和心理上的折磨,对他们来说,死已经变成最好的解脱了。我自己也想过一死了之,但是有一天,一个人的出现扭转了我的求生意念——一个中国老人。”

年轻人被斯迈尔斯博士的讲述深深地打动了。

“那天我坐在囚犯放风的广场上,身心俱疲。我心里正想着,要爬上通了电的围篱自杀是多么容易的事。一会儿之后,我发现身旁坐了个中国老人,我因为太虚弱了,还以为是自己的幻觉。毕竟,在日本的战俘营区里,怎么可能出现一个中国人?”

“他转过头来问了我一个问题,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却救了我的命。”

年轻人马上提出自己的疑惑:“是什么样的问题可以救人一命呢?”

“他问的问题是,”斯迈尔斯博士继续说,“‘你从这里出去之后,第一件想做的事情是什么?’这是我从来没想过的问题,我从来不敢想。但是我心里却有答案:我要再看看我的太太和孩子们。突然间,我认为自己必须活下去,那件事情值得我活着回去做。那个问题救了我一命,因为它给了我某个我已经失去的东西——活下去的理由!从那时起,活下去变得不再那么困难了,因为我知道,我每多活一天,就离战争结束近一点,也离我的梦想近一点。中国老人的问题不只救了我的命,它还教了我从来没学过但却是最重要的一课。”

“是什么?”年轻人问。

“目标的力量。”

目标给了我们生活的目的和意义。当然,我们也可以没有目标地活着,但是要真正地活着、快乐地活着,我们就必须有生存的目标。伟大的思想家爱默生曾说过:“没有目标,日子便会结束,像碎片般地消失。”

目标,应该是明确的。成功学专家拿破仑希尔说过,不甘作平庸之辈的人,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追求目标,这样才能调动起自己的智慧和精力。它能给你一个看得见的靶子,你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这些目标,你就会有成就感,就会更加信心百倍地向高峰挺进。

一个成功的目标,对自己和家庭、从现实到长远利益,都应是周全的。目标是一种持久的热望,是一种深藏于心底的潜意识。它能长时间调动你的创造激情,调动你的心力。你一旦想到这种强烈的愿望,就会产生一种原子能般的动力,就会有一种钢铸的精神支柱。一想到它,你就会为之奋力拼搏,就会尽力完善自我。因为有坚定的目标,所以,一个人即使面对多大的困难,他都不会恐惧,他们决然不会轻易说“不”字。为了目标的实现,他们会去勇敢地超越自我,跨越障碍,踏出一条坦途。

弗拉伦兹·恰克,是第一个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1952年7月4日,在浓雾当中,她走下加利福尼亚以西20海里的卡塔标纳岛,向加州游去,她要成为第一个横渡这个海峡的女人。

雾很大,她甚至瞧不见领航的船只;海水冻得她浑身都麻木了,海中还有鲨鱼,时时在威胁着她。15个小时过去了,她感到自己不能再游了,她要放弃了。

她的母亲和教练在另一条船上。他们都告诉她离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发现除了浓雾外什么也看不到。过了一会儿,在她的坚持下,人们把她拉上了船。

到了岸上,她渐渐觉得暖和多了。这时,她才发现,人们拉她上船的地点,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一时间,她感到了失败的打击。

后来,她不无懊悔地对记者说:“说实在的,我不是为自己找借口,如果当时我看见陆地,也许我就能坚持下来。”

弗拉伦兹·恰克小姐一生中就只有这一次没有坚持到底。两个月后,她终于成功地游过了同一海峡。其实,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她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

目标的达到就是成功。如果你把目光始终盯在自己制订的一个个目标的实现上,你将会赢得人生,绝不会被小事拖累。一个人心中有明确的目标,便会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不论在任何时刻,都不会丧失热忱和创造力。

底线哲语

一个人心中有精彩的目标,便会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不论在任何时刻,都不会丧失热忱和创造力。

【目标指明行动的方向】

30年前,当弗兰克还是一个13岁的少年时,他就要求自己有所作为。那时候,他把自己人生的目标不可思议地定在纽约大都会街区铁路公司总裁的位置上。

为了这个目标,他从13岁开始,就与一伙人一起为城市运送冰块。虽然没有上过几天学,但是他依靠自己的努力,不断地利用闲暇时间学习,并想方设法向铁路行业靠拢。18岁那年,经人介绍,他进入了铁路业,在长岛铁路公司的夜行货车上当一名装卸工。他觉得这对他而言,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机遇。尽管每天又苦又累,他都能保持一份快乐的学习心态,积极地对待自己的每一份工作。他也因此受到赏识,被安排到铁路上,开始干一份检查铁轨和路基的工作。尽管每天只能赚1美元,但是,他感觉到自己已经向铁路公司总裁的职位靠近了。

随后,他又被调到铁路扳道工的岗位上。在这里,他依然勤奋工作,加班加点,并利用空闲帮主管们做一些书记工作。他觉得只有这样,才可以学到一些更有价值的东西。

后来,弗兰克回忆说:“不知道有多少次,我不得不工作到午夜十一二点钟,才能统计出各种关于火车的赢利与支出、发动机的耗油量与运转情况、货物与旅客的数量等数据。做了这些工作后,我得到的最大收获就是迅速掌握了铁路各个部门具体运作细节的第一手资料,而这一点,没有几个铁路经理能够真正做到。通过这种途径,我已经对这一行业所有部门的情况了如指掌。”

但是,他的扳道员工作只是与铁路大建设有关联的暂时性工作,工作一结束,他立刻被解雇了。

于是,他找到了公司的一位主管,告诉他,自己希望能继续留在长岛铁路公司做事,只要能留下,做什么样的工作都可以。对方被他的诚挚所感动,调他到另一个部门去清洁那些满是灰尘的车厢。很快,他通过自己的实干精神,成为通往海姆基迪德的早期邮政列车上的刹车手。无论做什么工作,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目标和使命,不断地补充自己的铁路知识。很快,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后来,当弗兰克成为公司总裁以后,他依然废寝忘食地工作着,在纽约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的街道上,他每天负责指导运送100万乘客,至今也没有发生过任何重大的交通事故。

弗兰克在一次和朋友谈话时说:“在我看来,对一个具有强烈上进心的年轻人来说,没有什么不能改变的,也没有什么不能实现的。一个具有强烈上进心的人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接受什么样的任务,他都会积极地充满热忱地对待它。这样的人无论在任何地方都会受到欢迎。他在依靠自身的努力向前迈进的时候,也会受到各方面的真诚相助。”

奥利弗·霍姆斯说:“世界上伟大的事情不在于我们站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什么方向前进。为了到达目标之港,我们必须航行,不能漂流,也不能抛锚。”

罗斯福总统的夫人埃莉诺在大学读书时打算边学习边工作,她希望能在电讯行业找份工作,这样就可以多学点东西。她的父亲帮她联系到自己的一位老朋友——当时任美国无线电公司董事长的萨尔洛夫将军。

萨尔洛夫热情地接待了她,问她:“你想要什么样的工作?做哪一个工种?”埃莉诺想,任何工种我都喜欢,无所谓选不选了,便回答:“随便哪份工作都行!”

将军凝视着埃莉诺的眼睛,严肃地说:“年轻人,世上没有一类工作叫‘随便’,成功的道路是由目标铺成的。”

这件事使埃莉诺意识到了明确目标的重要性。在她随后的人生中,她总是时时注意着用有意义的目标来指引自己的生活,凭借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

目标是造就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哈佛大学曾对一批大学毕业生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如下:

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而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25年后,哈佛大学再次对这批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

那3%的人,25年间始终朝着一个目标不断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行业领袖和社会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中上层;60%的人,他们过着安稳的生活,也有着稳定的工作,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27%的人,生活没有目标,并且还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社会不给他们机会。

目标决定方向,如果没有目标,我们很容易像一只无头苍蝇那样四处乱撞,找不到出路。目标就是指引成功的灯塔,是绝望中黎明的光亮,我们只有如向日葵般永远朝着太阳的方向,才能收获灿烂的果实。

底线哲语

目标决定方向,如果没有目标,我们很容易像一只无头苍蝇那样四处乱撞,找不到出路。目标就是指引成功的灯塔,是绝望中黎明的光亮,我们只有如向日葵般永远朝着太阳的方向,才能收获灿烂的果实。

【志存高远,永不满足】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容易满足的人,注定不能获得大的成功。职场中谋求发展的人们,切莫轻易产生满足的念头,应时时保持激昂的雄心和旺盛的斗志。

比尔·盖茨对员工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永不知足”。他之所以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就是因为他不满足于所取得的成绩,不断进取,始终激励自己向前发展,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到达了他所向往的目标。

比尔·盖茨如此,诺思克利夫、松下幸之助亦是如此。

新闻界的“拿破仑”——伦敦《泰晤士报》的大老板诺思克利夫爵士,最初在他每月只能拿到80英镑的时候,对自己的处境非常不满。后来,《伦敦晚报》和《每日邮报》皆为他所有的时候,他还是感到不满足,直到他得到了伦敦《泰晤士报》之后,他才稍稍觉得有点满足。

就算成了《泰晤士报》的大老板,诺思克利夫爵士还是不肯“善罢甘休”。他要利用《泰晤士报》“揭露官僚政府的腐败,打倒几个内阁,推翻或拥护几个内阁总理(亚斯·查尔斯和路易·乔治),而且不顾一切地攻击昏迷不醒的政府”。他的这种大胆和努力,提高了不少国家机关的办事效率,在某种程度上还改革了整个英国的制度。

他对于那些自我满足的人是很反感的。有一次,他在一个他从未见过的助理编辑的办公桌前停下来,和那个助理编辑聊了起来:“你到这里来有多久了?”

“将近三个月了。”那个助理答道。

“你觉得怎么样?你喜欢你的工作吗?对我们的办事程度熟悉了吗?”

“我很喜欢我现在的工作。”

“你现在的薪水是多少?”

“一星期5英镑。”

“你对现在的状况满意吗?”

“很满意。谢谢您!”

“啊,但是你要知道,我可不希望我的职员一星期拿了5英镑,就觉得很满足了。”

世界上有很多人一辈子一事无成,原因就是他们太容易满足了,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总是拿那么一点点薪水,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情,一直到死。而他们竟以为人的一生所能获得的东西也就只有这么多了。

西安海星集团董事局主席荣海,三万元起家,创立“西安海星计算机控制与接口技术研究所”,历时十六载,成就40亿资产,曾荣登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他认为,能够“永不满足,挑战昨日之我”,才是真正的人才。

记者问他:“你现在可以说是非常的富有,对现状满意吗?为什么?”他回答:“一个人,任何时候满足了,也就没有太大希望了。我提出的口号是:永不满足,挑战昨日之我。这种性格将使我能够一直坚持走下去。在我面前,我从来不相信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只看你努力不努力。”

永不满足,才能得到更多。我国自古以来有很多人都觉得知足常乐,但知足真的能常乐吗?正如老子的无为是为了有为,知足常乐也只是平衡自己心理的一个安慰。实际上,得到更多,你才能经常快乐;如果一无所有,满足现状,连个人温饱都无法解决,又何来的“乐”?阿Q看起来很乐吧?可那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傻乐,其“乐”的背后还是一把辛酸泪。

我们在工作中也一样,如果满足于差强人意的工资水平,没有更高远的志向和永不满足的精神,又怎能企望高薪从天而降?又怎能企望活得生龙活虎、潇洒自如?在职场最底层的,永远都是活得最不透气的,只有不停地追求更高的目标,才能像爬竹竿一样节节高升,到达人生的另外一个境界,过上更高品质的生活。

底线哲语

我们只有不停地追求更高的目标,才能像爬竹竿一样节节高升,到达人生的另外一个境界,过上更高品质的生活。

【面对失败,没有任何借口】

当格兰特将军赢得了美国内战的胜利、开辟了美国历史的新篇章后,很多人开始寻找格兰特制胜的原因。在格兰特将军做了美国总统后,有一次,他到西点军校视察,一名学生毕恭毕敬地对格兰特说:

“总统先生,请问西点军校授予了您什么精神,使您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没有任何借口。”格兰特的回答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如果您在战争中打了败仗,您必须为自己的失败找一个借口时,您怎么做?”

“我唯一的借口就是:没有任何借口。”

执行任务,不找任何借口地完成,这是千百年来每个士兵乃至将军最基本的职责。军人的天职就是无条件地执行上级的命令,全力以赴地完成,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如今,“没有任何借口”这句话每一个人都耳熟能详,在社会上,深谙这一成功法则的企业和员工非常多,但真正了解它的准确含义的人寥寥无几——只有这些人才能获得应有的财富和殊荣。

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找到“充分”的理由证明“失败与我无关”,即使对于关系到自身前途和命运的问题,我们也能够找出理由来为自己开脱。有两种人老是为自己找借口:

第一种人是从一开始就找借口为自己开脱,他根本“不想去做”。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借口,“那个客人我对付不了”,“我现在下班了,明天再说吧”,“我明天有事情,完不成这个工作”,“我很忙,现在没空”,“这件事不能怪我,不适合我来干”……诸如此类的借口,让人哭笑不得、无可奈何。

第二种人一开始也努力去做,或者看似努力,实际上根本没有全力以赴,他们习惯于为失败找借口。“我已经尽了全力了,最后没做好不能怪我一个人”,“对手太强大了,我和他们进行了很长时间的竞争”,“我已经做了分外的事,难道还让我为我不该做的事负责”,“小李中间出了差错,不是我不行”,等等。这一类人尝试去做,但是他们都没有竭尽所能,他们寻找看似合理的借口为自己的半途而废百般辩解。

当我们以别人配合不力为借口时,其实就是在纵容自己的依赖心;当我们抱怨环境不好、机会难寻的时候,其实正在姑息自己的懦弱和懒惰。

一个又一个的借口只会使我们的激情、热情和信心都退缩到阴暗的角落里,而自己的自私、怯懦、懈怠、懒惰等却披着借口的外衣堂而皇之地登上舞台。

1861年,林肯就职总统之后发现美国对战争的准备严重不足。联邦只有一支装备简陋、训练欠缺的16000人的队伍,而它的指挥官——斯科特,已是一位75岁高龄的老将军。林肯非常清楚,为了使整个国家免于分裂,他需要一个不找借口且具执行力的人。林肯决定试一试众人眼里极富军事才能的乔治·麦克莱伦。

麦克莱伦有极高的声望和出色的组织能力,但是他有一个致命弱点,掩盖了他军事生涯的所有优秀表现,那就是他总是瞻前顾后,习惯于过多地思考问题,然后寻找理所当然的借口而不肯采取行动。他根本就不愿意去战斗。

将近3个月过去了,麦克莱伦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林肯只能一次次督促他行动。

1862年4月9日,林肯再次给麦克莱伦写信,督促他采取行动。“我再次告诉你,你不管怎样也得进攻一次吧!”在信的结尾林肯甚至恳切地写道:“我希望你明白,我从来没有这样友好地给你写过信,我实际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支持你,但你无论如何能不能不找任何借口,打上一仗?”

在林肯发出此信之后的一个月,麦克莱伦的军队继续延误战事,林肯只得在国务卿斯坦顿和蔡斯的陪同下亲临前线督战,而麦克莱伦竟然借口脱不开身,不肯来与林肯会合。虽然这时林肯仍不愿撤换麦克莱伦将军,但他知道要想有所改变,要想让国家早些得到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就必须当机立断,撤换将军。1862年7月11日,林肯委任亨利·哈勒克将军为联邦司令,这时距麦克莱伦被任命为联邦总司令的时间还不到1年。

懦弱的人寻找借口,想通过借口心安理得地为自己开脱;失败的人寻找借口,想通过借口原谅自己,也求得别人的原谅;平庸的人寻找借口,想通过借口欺骗自己,也使别人受骗。但是,借口不是理由,找借口给人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让你失去实现成功的机会,最终一事无成。

一名老员工在即将下岗的时候,怒气冲冲地来到老板办公室,抱怨老板从来都没给过自己表现的机会。

“我已经给了你许多机会了,是你自己没有把握住。”老板说。

“不可能,什么时候给的?我怎么不知道呢?”他疑惑地问。

“远的不说,就说前些日子吧,公司派你去分公司……”

“公司本部有那么多人,为什么偏偏派我去分公司?更何况,我有心脏病,这一点我已经给公司反映了。我知道,我都这么大把年纪了,把我从总部调到分公司,明明就是把我贬出总部嘛!”其实心脏病只是他找出来的借口。

“为什么你会认为这不是一种机会呢?要知道,分公司那边正缺少像你这样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带队,可是你不去。”经理平静地说。

“什么?为什么不早说,我现在去行吗?”

“对不起,我已另派人去了,况且,我也不想再雇用一个爱找借口的员工了。”

乔治·华盛顿·卡佛说:“99%的人之所以做事失败,是因为他们有找借口的恶习。”要知道,一个令我们心安理得的借口,往往使我们失去改正错误的机会,更使我们失去进步的动力。世界上喜欢找借口的人很多,他们自欺欺人,善于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借口,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受伤害的总是自己。

工作也是如此。一个人若是总为自己的失职寻找借口,长此以往,就可能会形成一种寻找借口的习惯,任由借口牵着你的鼻子走。这种习惯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它使人丧失进取心,让自己松懈、退缩甚至放弃。在这种习惯的作用下,即使明知做了错误的事,你也不会主动想办法解决。

一旦养成找借口的习惯,你的工作就会拖拖拉拉、效率低下,做起事来就会偷工减料、敷衍了事,这样的人面对任务不可能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决心,他们绝不可能是好员工,也不可能有完美的成功人生。

因此,要取得成功,就要有破釜沉舟、不找借口的勇气和决心,实实在在完成自己的任务。

底线哲语

一个人若是总为自己的失职寻找借口,长此以往,就可能会形成一种寻找借口的习惯,任由借口牵着你的鼻子走。这种习惯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它使人丧失进取心,让自己松懈、退缩甚至放弃。

【要做就做到最好】

在战场上,刀光剑影,你死我活,生存的机会只属于胜利的一方。而在职场上,你争我逐,群雄逐鹿,成功的大门只向最优秀的员工敞开,只有怀着争做优秀的“亮剑精神”,才能登上成功的巅峰。

稳居胡润能源富豪榜的孙广信,原先是一名军人,也更喜欢别人把自己看作一个军人。从军10年的经历,培养了孙广信浓厚的军人气质。他认为“没有拿不下来的山头,没有不敢啃的硬骨头”。他认为做就要做到最好,他曾经立下誓言:“30岁当不上师长就退伍。”但是他的两次升迁机会都被人顶替了,师长梦破灭之后,他无奈地选择了复员,毅然丢掉干部身份,投身到可能更适合自己的商场。

1989年5月,孙广信靠着3000元的转业费和40万元借款创立了广汇集团。

1993年,企业刚刚做大。但是军人的天性,加上“要干就要干第一”的精神,促使孙广信到当时声名显赫的南德和飞龙集团去打工偷艺。据孙广信回忆:“当时我在南德应聘的是集团的办公厅主任,到飞龙应聘的是行政部部长,在这两个位置上,我各打工7天,该了解到的,都了解到了。”回到新疆,他在公司领导班子会上放言:“用不了5年,我们就会超过他们。”

如今南德不在了,飞龙“飞”了,孙广信的广汇集团在短短的几年内迅速成为一家横跨石材、房地产、能源、酒店服务、汽车贸易等多个领域的巨型企业集团,成了新疆地区最大的民营企业,乌鲁木齐每5套商品房中就有3套是由他的广汇公司开发的。他的集团资产规模上百亿,广汇集团中的54名中层个个都是资产百万以上的富翁,一半以上的人上千万,有15人是资产上亿的富翁。

有人问他:“别人能从你这个亿万富翁身上学到什么?”孙广信的答案是:“认真。”无论当兵还是经商,他都认为鞋匠父亲给他最大的财富是“认真,要干就要干好”。孙广信说:“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从来没在凌晨3点之前睡过觉。”

只有追求优秀才能活下来,只有做到最好才能活得更好。比尔·盖茨时常告诫雇员:“如果大家做得不好,那么,微软离破产就只有18个月!”比尔·盖茨回忆当初创业的经历时说:“我们当时真没想未来我们的公司会怎么样,没有可能幻想,那时我与艾伦谈论较多的话题是我们在湖滨男校时就多次谈论过的——做软件公司能活下去吗?艾伦说:‘只要我们将它做到最好,应当没问题。’于是,我们继续没命地工作,力求事事做到最好。也正是这种信念,让微软坚持到了今天。”

比尔·盖茨深知:微软要么就成为行业的龙头老大,要么就会被人吞并或破产。同样,作为在岗位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工作的一名雇员,要么你因为做得最好而出色,要么你离开。事实就是这么无情,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最好与最差只在一念之间。

美国邮政服务公司、美国包裹邮递服务公司、爱默里全球邮递公司都曾经问过他们的客户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我们提供速递服务,你们愿意多付一点费用吗?”

“不愿意!”回答是异口同声的,“我们不愿为快速邮递多付费用,哪怕1美分!”

三家公司都放弃了这一努力,只有美国联邦速递公司的总裁弗雷德·史密斯不相信这一点,他认为这项革新一定要付诸实施,而且要通过联邦速递公司来证明这一点。

作为全球500强企业的联邦速递公司,始终坚持领先对手一步的理念。公司刚成立时,几乎无法生存下去,正是由于一群有共同梦想的人坚持为他们的服务建立一种需求欲望,联邦速递公司才能够坚持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他们扩展服务项目,将他们在全美及全球的速递时间定为最多两天。他们不仅仅建立了一种市场需求渴望,而且还最先将这种理念引进了市场。它在该行业中的强势竞争力就是: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

一支部队,只有比对手强势,才能夺取胜利;一个企业,只有领先,才能获得成功;一个员工,只有优秀,才能拿到高薪。只有把招式练到最好、练到极致、练到炉火纯青的时候,你才能在残酷的职场江湖存活下来,活得更好。

底线哲语

一支部队,只有比对手强势,才能夺取胜利;一个企业,只有领先,才能获得成功;一个员工,只有优秀,才能拿到高薪。只有把招式练到最好、练到极致、练到炉火纯青的时候,你才能在残酷的职场江湖存活下来,活得更好。

同类推荐
  • 归零的智慧:禅的激情与顿悟

    归零的智慧:禅的激情与顿悟

    归零,是真正的大智慧。归零,不仅是一种境界,还是一种方法,一种修证行愿的方法,一种获得智慧的方法。归零可以达道,达道以后还须归零。归零才可以心处常态、心处自在,这时才是我们的身体能量转变为大脑能量的时候,这时才是具足智慧能量的时刻。归零应该成为人生的一种常态。隻有保持归零的人,保持平常心的人,才能处变不惊,宠辱不惊,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去发现、去创新,才能保持一颗天真浪漫的心态去享受人生的分分秒秒。
  • 读者文摘精粹版6:每天进步一点点

    读者文摘精粹版6:每天进步一点点

    每天进步一点点,没有不切实际的妄想,只是在有可能眺望到的地方奔跑和追赶,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价,只要努力,就可以达到目标。每天进步一点点,不是可望而不可及,也不是可求不可遇的,只是每天都不能自视甚高而眼高手低,不能踩在昨天的荣誉上自以为了不起。
  • 聪明说话巧办事

    聪明说话巧办事

    语言的魅力是无限的,如果你想使自己所说的话符合倾听者的胃口,就一定要翻开《聪明说话巧办事》这本书,它会告诉你如何将话说到位,说得体;如何巧妙地掌握语言弹性;如何运用幽默的艺术等。只要你能够掌握这些说话的技巧,并灵活地运用它们,就能够在交谈中迅速地博得对方的好感,从而拨动对方的心弦,与其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达到最佳的交流效果。本书通过对语言艺术的精心提炼,结合处世的哲理和社交的智慧,简单明了地概括出读者最需要的谈话要旨,从而让你掌握说话的真谛,使你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生变得魅力十足。
  • 感悟人生

    感悟人生

    当你以宁静的心灵去细细品味的时候,它也许能震动你的心弦,引起你心中美丽的共鸣,也许还能开启你灵魂深处最关键的东西,那是你曾经为之寻觅了很久很久的……这些看似简单,实则睿智;看似普通,实则友省、让人流泪、让人感动、让人醒悟、让人奋进;看似平凡,实则令人豁然开朗的小故事,定会让你受益终生!
  • 读历史学谋略

    读历史学谋略

    本书对中国谋略家传统进行了最彻底的整理:从先秦到明清,从吕不韦到李鸿章,都有详述。将中国谋略家的发家学、旺家学提炼为“智学”,将老板与谋略家共进之道命名为“智者七道”。
热门推荐
  • 英雄无敌之地下城守护者

    英雄无敌之地下城守护者

    这是一个有着网游的外壳,披着英雄无敌的纱衣,带着地下城的光环,实际上只是个闲人得过且过惬意悠游的故事。作为主角的风现在终于认识到,懒惰是有罪底!他只不过是嫌麻烦选择了几个随机和默认,居然被系统扔到了这样一个兔子不拉屎鸟不生蛋的地方,没兵没人,没枪没炮,更重要的是——没钱!“我要报仇!”风咬牙切齿的说道,双眼中的怒火足以烧干整个寒水湖。作为一名英雄,被区区几个灰矮人追杀然后狼狈而逃的屈辱,让一贯以冷静理性自诩的风丧失了所有的风度。当然,以后风将会明白,懒人也是有懒福底。黑龙?靠边站,我的龙比你强多了。神器?不再话下。城市?随便逛逛就能捡到一个。只是英雄是个问题,谁会来这么偏僻的山旮旯?“要不,咱也发布几个虚假招聘广告?”洞穴人海姆手执法杖,小心翼翼的向主人说道。
  • 穿越射雕三部曲

    穿越射雕三部曲

    萧冲,因为九星连珠的原因无意间穿越射雕时代,在这里他行走江湖与雕作伴,人人称他神雕大侠!并与吴莫愁相爱,成为一段佳话……
  • 史上最暴傲娇女

    史上最暴傲娇女

    她作为毕月国的大公主为了要保全自己父王出轨所生之女的性命,却要想尽计谋嫁到相距十万八千里之外的凌朝国,在凌朝国她只是一个代孕工具,传闻中的夫君沉迷修仙养性,残暴无道,原本娇弱无能的她渐渐变得强大傲娇,一个个男人都愿臣服她脚下,为她伸手摘月,早已失身的傲娇女如何让凌朝国两个王子都为她放弃权位?是杀戮、暴力、地位、主权、人性、还是那份遗失的爱情呢?
  • 第七连:丘东平作品精选

    第七连:丘东平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男人家

    男人家

    《男人·家》是一本关于秋洋的亲情故事集。真挚,温暖,感动!是一本召唤男人回家的书。秋洋,专栏作家,文化旅游人士。生于湖南岳阳,现居广东深圳。热爱写作、旅行、摄影,奉行“修身、齐家、立业、写天下”。(微信:iqiuyang;微博:weibo。com/qiuyang;博客:blog。sina。com。cn/xqy)
  • 纳米武神

    纳米武神

    一个天生作为为人型兵器而存在少年,却挣脱了自己命运的枷锁,来到一个失去信仰的星球。“他”在成长中做出选择,在选择中逐渐成长,那个星球未来也因此而发生改变。
  • 天晴

    天晴

    天才设计师云晴遇车祸穿越到异度时空,刚穿越的她就卷入了朝廷的叛变中去,与罪臣之女上官伊柔,剑客韩笑,文状元柳宇臣,丞相之子司徒昌发生了一连串戏剧性的故事,崇尚自由的她终究抵不过命运的捉弄,几经周转,所爱之人渐渐离开了她,她遇到了真正的主角,流落到民间的真命天子和守护千年爱恋的水灵灵,原来,这一切的因果全都是水灵灵为爱自私的成果,虽然遗憾未有人最终与她‘执子之手,与之偕老’但那最后的遐想是无限的美妙。(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被误读的信托:信托法原论

    被误读的信托:信托法原论

    本书从比较法的角度探讨了英美国家的信托制度在我国的法律、社会及文化环境下应该有的生命力。本书不仅从理论上探讨信托法的原理,更从实务角度分析了信托的运作以及可能产生的纠纷及其解决办法,既介绍了英美国家的案例,也分析了我国现有的有关信托纠纷的案例,尤其提供了信托文件的文本,并详细分析其重要条款,给信托司法介入提供了便利。本书另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分析了民事信托在我国民众生活中的重要性、必要性、可操作性及其可能实施的广阔空间,鲜明地提出和反复论证了民事信托就是商事信托的基础、商事信托的原则大都是从民事信托原则发展起来的观点。
  • 有一种责任叫教育

    有一种责任叫教育

    本书从教学方面讲教师的责任讲学生道德的培养教学生为人处事的技巧讲学生交友之道注重学生的心理等六个方面,阐述了作为一位教师如何更加完善教育。
  • 雨下之恋

    雨下之恋

    一个厌雨的人,却是曾经最爱雨的。一对浪漫的恋人,却惨遭天妒。一双璧人,却是此生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