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41600000016

第16章 恪守诚信名利双收

每一个成功的商人都明白“诚信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可以大大加重你的份量”。李嘉诚深深懂得这句话的含义,他对诚信的追求已经近乎执着,他为了维护信誉,不惜自己吃亏。他正是由于肯“吃亏”,既赢得了别人的赞誉。又获得了丰厚的收益。

李嘉诚对于诚信的追求已经近乎执着,他经常告诫下属,“你要别人信服,就必须付出双倍使别人信服的努力”。而他在平时的行为中,也是以身作则,得到别人的信服。为了建立良好的信誉,李嘉诚不惜自己吃亏。他曾说过:“有时你看似是一件很吃亏的事,往往会变成非常有利的事。”在创业的第五年,李嘉诚准备付运一批塑胶玩具给外国客户,但对方在最后一刻突然要求取消订单。当时李嘉诚并没有向对方要求赔偿,并认为自己生产的货品,不愁销路,所以这次的损失他没有向对方追讨,并向对方表示,日后若有任何生意,我们可以建立更好的关系。这次事件之后,于一九五六年至五七年间,突然有个美国客户登门,订了很多塑胶货品,原来该公司的一位高级职员,认识以前突然取消订单的那位外国客户,并由他介绍前来找李嘉诚的,说李的公司很有规模,特别是信誉良好。李嘉诚就是这样建立起自己的诚信的。

常言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其实,真正贪心的人是无法做到以小搏大的。只有有诚信的人才可以做到这点,因为,诚信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可以大大加重你的份量。

李嘉诚之所以被称为“超人”,是因为他成功地吞并了和记黄埔,而此次收购战中,正是他良好的信誉起了决定作用。

李嘉诚在九龙仓争夺战中,于高潮退出角逐,而将目标瞄准另一家英资洋行——和记黄埔。

和黄集团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和记洋行,二是黄埔船坞。和黄是当时香港第二大洋行,又是香港十大财阀所控制的最大上市公司。

和记洋行成立于1860年,黄埔船坞则可追溯到1843年。100多年的发展壮大,和记黄埔变成资产庞大的商业巨人。

但是,和记黄埔在1973年受到股市大灾和世界性石油危机以及连带香港地产大滑坡的严重影响,加上和黄主人祈德尊家族经营不善,陷进了财政泥淖,接连两个财政年度亏损近2亿港元。

因此,1975年8月,汇丰银行注资1.5亿港元解救,条件是和记出让33.65%的股权。

汇丰于是成为和记集团的最大股东,黄埔公司也由此而脱离和记集团。和记成了一间非家族性集团公司。

1977年9月,和记再次与黄埔合并,改组为“和记黄埔(集团)有限公司”。

当时,汇丰表示,在和黄经济好转后,会选择适当机会,出让其大部分股份。

其实,李嘉诚在觊觎九龙仓的同时,也垂青着和记黄埔。他放弃九龙仓,必然要全力并吞和黄。

李嘉诚一直密切关注和黄的发展。与九龙仓一样,他通过充分的研究,认定这是一家极具发展潜力只是目前经营不善的集团公司。

另外,李嘉诚洞悉到汇丰不会长期持有和黄股,因为汇丰银行身为香港金融至尊,不会长期背上“银行操纵企业”的黑锅。也就是说,汇丰出售和黄股权势在必然。

事实上,李嘉诚知道汇丰一直在等待适当机会和合适人选出售和黄股权。

于是,在1978年的九龙仓大战中,当汇丰大班沈弼出面规劝李嘉诚时,李嘉诚果断地放弃九龙仓控制权的争夺,借以与汇丰增进友谊,为下一步收购和黄埋下伏笔。

之后,李嘉诚频频与沈弼接触,二人“交情日深”。李嘉诚又进一步知道汇丰急需扩大实力,增强储备资金。就是说,汇丰有可能急于抛出和黄股。

最后就不能不说是“诚信”了。沈弼十分赞赏李嘉诚精明强干、诚实从商的作风及其如日中天的业绩,对李嘉诚情有独钟。

此外,沈弼慧眼识珠,认定李嘉诚堪托大任,可以重振和黄。

原来,汇丰出售和黄股权,不是单纯地卖出股票套利,而是希望和黄得遇明主,重振昔日雄风。

因此,汇丰银行于1979年9月以每股7.1港元的价格,将其手中持有占22.4%的9000万和黄普通股售予长江实业。

当时,对汇丰的和黄股垂涎者甚众,但沈弼及汇丰根本没有考虑让别人角逐和竞争。

汇丰让售李嘉诚的和黄普通股价格只有市价的一半,并且同意李嘉诚暂付20%的现金,对李嘉诚真是优惠之极。

接下来,李嘉诚集中火力乘胜追击,继续在股市上大量吸纳和黄股票。.

经过一年的集中吸纳,到1980年11月,李嘉诚成功地拥有39.6%的和记黄埔股权,控股权已十分牢固。

1981年1月1日,李嘉诚被选为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成为香港第一位入主英资洋行的华人大班(注:包玉刚入主的怡和系九龙仓,不属独立洋行),和黄集团也正式成为长江集团旗下的子公司。

当时,长江实业实际资产是6.93亿港元,而和记黄埔的市价总值是62亿港元。李嘉诚以小搏大,以弱胜强,成功控制巨型集团和黄,难怪被称为“蛇吞大象”。

匪夷所思,难以置信,然而这又是不争的现实。因此,李嘉诚被冠以“超人”之誉。

这与包玉刚夺得九龙仓的作风截然相反。包玉刚以其海派的气势,雷霆万钧重锤出击,怡和系殊死抵抗,因此两虎相斗,彼此都受重创。

而李嘉诚收购和黄则是和风细雨,兵不血刃,其间并没有遇到和黄大班韦理组织的反收购。

李嘉诚此役中超人的战略战术包括:

其一,李嘉诚成全包玉刚收购九龙仓的心愿,实则是让出一块肉骨头让包氏去啃,自己留下一块瘦肉。因为九龙仓属于家族性公司的怡和系,凯瑟克家族及其代理人必会以牙还牙,殊死一搏反收购。

包氏收购九龙仓,代价沉重,实际上与怡和大班打了个平手。怡和在香港树大根深,收购九龙仓,自然是一番血战恶斗。

反之,沦为公众公司的和记黄埔,至少不会出现来自家族势力的顽强反击。身为香港第二大洋行的和记黄埔,各公司“归顺”的历史不长,控股结构一时还未理顺。各股东间利益意见不合,他们正祈盼出现“明主”,力挽颓势,使和黄彻底摆脱危机。

只要能为股东带来利益,股东不会反感华人大班入主和黄洋行。这便是李嘉诚最初的出发点。

其二,和黄拥有大批地皮物业,还有收益稳定的连锁零售业,是一家极有潜质的集团公司,市值高达62亿港元。

其三,李嘉诚很清楚,汇丰控制和黄不会太久。根据公司法、银行法,银行不能从事非金融性业务。债权银行,可接管丧失偿债能力的工商企业,一旦该企业经营走上正轨,必须将其出售给原产权所有人或其他企业,而不能长期控有该企业。

李嘉诚在吸纳九仓股时,获悉汇丰大班沈弼暗放风声:待和黄财政好转之后,汇丰银行会选择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对象,将所控的和黄股份的大部分转让出去。

这对李嘉诚来说,不啻是个福音。长实财力不足,若借助汇丰之力,收购算成功了一半。

其四,李嘉诚梦寐以求成为汇丰转让和黄股的合适人选。为达到目的,李嘉诚停止收购九仓股的行动,以获汇丰的好感。

李嘉诚卖了汇丰一份人情,那么,信誉卓著的汇丰必会回报——还其人情。这份人情,是否是和黄股票,李嘉诚尚无把握。

为了使成功的希望更大,李嘉诚拉上包玉刚,以出让1000多万股九仓股为条件,换取包氏促成汇丰转让9000万股和黄股的回报。李嘉诚一石三鸟,既获利5900万港元,又把自己不便收购的九龙仓让给包氏去收购,还获得包氏的感恩相报。

在与汇丰的关系上,李嘉诚深知不如包玉刚深厚。包氏与汇丰的交往史长达20余年,他身任汇丰银行董事(1980年还任汇丰银行副主席),与汇丰的两任大班桑达士、沈弼私交甚密。

李嘉诚频频与沈弼接触,他吃透汇丰的意图:不是售股套利,而是指望放手后的和黄经营良好。另一方面,包氏出马调动边鼓,自然马到成功。

香港股市3种典型的收购术分别以包玉刚、刘銮雄、李嘉诚为代表。

包玉刚的收购,是典型的海派作风,一掷亿金,速战速决,以实力与对手较量,更以绝对优势压倒对方。因此,包氏的收购,代价极昂,是“残胜”或“惨胜”,或称“负创取胜”。九龙仓是其典型的战例。

刘銮雄被称为“股市狙击手”,是人人生畏的“恶意收购”的典型。

刘銮雄对香港证券业起过功不可没的历史性推进作用,但由于他奉行“恶意收购”,因此,形象颇不怎么样。

与刘氏反其道而行之,李嘉诚从没进行过一次“恶意收购”,他奉行的是“善意收购”。

李嘉诚收购对方的企业,必与对方进行协商,尽可能通过心平气和的方式谈判解决。若对方坚决反对,他不会强人所难。

李嘉诚富有心计,又极有耐心,擅长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最典型莫过于收购港灯。他从萌发念头到控其在手,先后历经了几年。倒是西门·凯瑟克沉不住气,落入李氏“圈套”,以相当优惠的折让价出售港灯股权。

李嘉诚收购和黄,心术之精,让人叹为观止。他借汇丰之力,兵不血刃,战胜资产大其10倍的庞然大物。

他的收购,从不情绪化,没有把被收购企业当作古董孤品非买不可的心理。若持这种心理,往往会付出过昂的代价。

李嘉诚遇到阻力,权衡利弊后,会不带遗憾地放弃。放弃对九龙仓、置地的收购,他都持这种态度。

李嘉诚的收购,无论成与不成,通常都能使对方心悦诚服。

收购成功,他不会像许多新进老板一样,进行一锅端式的人事改组与拆骨式的资产调整。他尽可能挽留被收购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照顾小股东利益。股权重组等大事,必征得股东会议通过。

收购未遂,李嘉诚也不会以所持股权为“要挟”,逼迫对方以高价赎购,以作为退出收购的条件。

李嘉诚的形象有口皆碑,从来不用担心他会恶意收购。

良好的形象和信誉,本身就是宝贯的财富。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就可以使你的事业进入良性循环。

李嘉诚帮助荣智健借壳上市,对于李嘉诚来说只是小试牛刀。收购恒昌行,方可称大展拳脚。

恒昌行正名是恒昌企业有限公司,是恒生银行创办人之一、前恒生银行董事长何善衡创办。

何善衡是广东番禹人,是著名的恒生指数的创始人。1946年便在香港创立恒昌行,该行是华资第一大贸易行。

何善衡年事已高,后代又无意经商,故萌生出售之意。

若非出自何善衡本意,市场无人敢觊觎恒昌。

恒昌整个集团资产净值高达82.73亿港元,经营状况良好。

三大股东拥有绝对的控股权(何善衡30%,梁球据25%,何添15%)——外强无任何可乘之机。

1991年5月,郑裕彤家族的周大福公司、恒生银行首任已故主席林炳炎家族、中漆主席徐展堂等成立备贻公司,提出以254港元/股的价格向恒昌全面收购,涉及资金56亿港元。

荣智健、李嘉诚也在紧锣密鼓策划收购,暂且按兵不动,秘而不宣。

备贻出师不利。据市场披露的消息,备贻的三大股东已事先作出三分恒昌的瓜分计划:郑裕彤得恒昌物业,林氏家族得恒昌汽车代理权,徐展堂则取恒昌的粮油代理等业务。

如前所述,三大股东拥有绝对的控股权,得不到大股东支持,收购只能是一句空话。

而大股东首先就不满买方的“拆骨”企图。

不待进行价格谈判,就关闭幕后洽商的大门。

以中泰为核心的新财团GreatStyle公司,把握最佳时机,立即加入收购角逐。

1991年8月初,GreatStyle向恒昌提出收购建议,作价336港元/股(高出备贻82港元),涉及资金69.4亿港元。

经一个月的洽商,双方于9月3日达成收购协议。至9月22日,香港收购史上最大一宗交易,为荣智健、李嘉诚等合组的财团完成。

中泰控得这贸易巨人,遂成为香港股市的庞然大物,市值至1992年初膨胀到87亿港元。

香港股市,一直视中资为无物。此番,不得不刮目相看。

1992年1月,中泰宣布第三次集资计划,配售11.68亿新股,集资25亿港元,用以收购未持有的恒昌64%股权。

荣智健突然向其他股东全面收购,市场议论纷纷,有人说荣过河拆桥,有人说事先与李嘉诚等通过气。

李嘉诚很爽快地接受荣智健的收购条件,所持恒昌股作价15亿港元,售予荣智健。

恒昌一役,李嘉诚名利双收,既赢得帮助荣智健的好名声,又获得实惠——售股盈利2.3亿港元。

李嘉诚与荣智健联手合作,成为股市佳话。

在这场香港有史以来最大金额的收购战中,李嘉诚审时度势,伺机出击,再次显示出超人风范。

沉得住气,是李嘉诚的强烈鲜明的个性。有人评论说,李嘉诚的“耐”功炉火纯青,成为他以静制动、出其不意猛虎下山的制胜法宝。

李、荣筹划收购恒昌行时,已让备贻占得先机。

李嘉诚对香港商界圈子内的人和事都十分熟悉。他立即冷静地分析备贻与恒昌的态度及形势。

李嘉诚得知备贻的“拆骨”计划,立刻喜上眉梢。

李嘉诚太了解何善衡、梁球据和何添这3位商界老行尊老前辈的心事。

这几位老人都曾经是商场中叱咤风云的英雄,也创下了辉煌的业绩。只是年事已高,第二代又无意继承商业,才作出售的意向。

恒昌行是老人的心血,是一生的结晶。老人出售恒昌行,希望能完整保留下来,并且发扬光大。这样,哪怕价格低些,都好商量。老人不缺钱用,也无意再搏击商海。

备贻意欲“拆骨”三分天下,恰好犯了老人的大忌。

老人情愿不卖,也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创下的江山分崩离析,心血付诸流水。

李嘉诚断定,备贻肯定无功而返。而且备贻绝无恶意收购的胆略及实力。因为以老人的倔脾气,殊死抵抗,备贻的胜算实在太小。

备贻败退之时,就是中泰出击的最佳时机。李嘉诚以其只进行善意收购的良好声誉及其尊重老人的谦谦君子之风,博得老人的好感,收购顺利完成。

这里,又一次显示了李嘉诚人品人格及声誉在商业活动中的巨大作用。

回报李嘉诚的是名利双收。

有时你看似是一件很吃亏的事,往往会变成非常有利的事。

——李嘉诚

同类推荐
  • 棠棣之殇:曹植传

    棠棣之殇:曹植传

    才高八斗,诗成七步,谁人不识曹子建?然而人生定位上的错谬,使文才陷入政争,*终酿成一代英才的悲剧。作者将传主置诸三国时期宏大的时代背景之中,置诸曹氏父子特殊而微妙的关系之中,以蘸满感情的笔触,抒写传主嵚崟磊落的人生。——文史专家郭启宏作者以近乎抒情性的文笔,传写曹植的悲情性人生。诡秘的历史风云、险恶的环境命运,将置身其中的曹植表现得真切生动;尤其是在与父亲曹操、兄弟曹丕、曹彰、曹冲等人的相互纠葛与性格比较中,写出了曹植特有的文人禀赋与诗人性情,以及由一系列诗作所表现出的情感郁结与精神苦闷、人性洞察与人生哲理,读起来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文学专家白烨本书系“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之一。
  •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政道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政道

    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朴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20世纪60年代后期提出了场代数理论。70年代初期研究了CP自发破缺的问题,发现和研究了非拓扑性孤立子,并建立了强子结构的孤立子袋模型理论。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 获诺贝尔奖的华人。
  • 客家妇女:纪念朱德母亲钟太夫人逝世60周年文集

    客家妇女:纪念朱德母亲钟太夫人逝世60周年文集

    本书共收编“回忆我的母亲”、“朱母钟太夫人撰略”、“客家妇女勤劳勇敢美德溯源”等文章26篇,“弘扬客家精神振兴帅乡经济”等会议文献8篇。
  • 汪精卫第2卷:粉墨登场

    汪精卫第2卷:粉墨登场

    提到汪精卫,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两个字——汉奸!汪精卫在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否定的人物,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耻辱。因此现在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把汪精卫从辛亥革命和国民党的历史中完全抹杀,只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实在无法抹杀汪精卫的存在,才简单地提到了汪精卫和他的维新政府。这种出于主观愿望而随意修改历史的作法,使国人对历史产生了错误和虚假的理解。重新去纵观汪精卫的一生,历史不仅仅是记录事件,还需要真实、公正、客观。
  • 秦汉三国皇帝传

    秦汉三国皇帝传

    本书主要撰写了秦朝从秦始皇(公元前247年)嗣秦王位起至三国吴灭亡(公元280年)止,共500多年的历史故事。以单列皇帝(正统)写其全传的形式,全方位介绍了自秦始皇至三国的37位皇帝的生平事迹,采取了相对按时间顺序又进行了分门别类的写法,《秦汉三国皇帝传》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情等方面的故事。以正史为依据,既全面具体又通俗易懂,是一本详细叙史的好书。
热门推荐
  • 我的喰种女友

    我的喰种女友

    喰种是一种只能食用人肉的亚人种。一般情况下外表和普通人没有任何区别。喰种在战斗或是进食时,眼睛会变成红色的赫眼。其身体强度比人类大得多,并拥有捕食器官赫子,每个喰种的赫子都不同,威力也不同。但我要说的是,喰种只是简简单单的平凡人而已。
  • 长弓明月传

    长弓明月传

    修道风云,王者崛起。在尘埃落定的修界中,落魄的王族将如何摆脱被修界涅灭的命运?绝望中挣扎,是执念,还是命运?天赋少年逆袭之路,辛酸与共,佛挡杀佛,神挡杀神。一部王者崛起的英雄传奇;一段热血儿女的爱恨情仇;一曲荡气回肠的恢弘凯歌。
  • 折花一朵殿前欢

    折花一朵殿前欢

    闺房乐时,她竟然喊出旁人的名字。夫君受辱,注定不会有她的好日子!可嫡出千金,沦为暖床贱婢,难道还不够?才被关进柴房,怎么就有人迫不及待想她死!这一场大火,倒是烧的宁璞玉清醒过来。认命?呸!她凭什么苟延残喘的活着?她得先站稳脚,再一步一步还击那些算计她的人!明明是一场报复的盛宴,可偏偏总有人不知死活的来搅局……“我的爷,您能不能别每次都来捣乱?”“我的婢,想在爷眼皮子底下兴风作浪,不如跟爷翻云覆雨!”
  • 糊涂修真记

    糊涂修真记

    刘风传奇一生的开始……由什么都没有的初哥,到后面手下朋友,无敌天下的开始。绝对的精彩!
  • 战域修罗

    战域修罗

    外域来犯,血战沙场,勇猛无畏,生死尽在一念之间,“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劫要灭我,我必灭劫,天要亡我,我必逆天!”
  • 我为谁争皇后

    我为谁争皇后

    为了复仇,她不惜一切代价与后宫嫔妃争宠,从而拥有无上的权利,她要让所有伤害她的人偿到死亡的滋味。一次不情愿的穿越,一生不明的身世,一个反抗命运的女人,而有谁知道,她曾那样的纯真,只愿余生拥有一份简单的爱情。
  • 末世生存之棋子

    末世生存之棋子

    新书发布《任务基地》突然的灾难,神秘的纹身,未知的地域,颈上的玉块,是谁在背后主导!他只想和身边的人安安静静的活下去,不管他有意无意总会在这场灾难中越陷越深,越陷越深,是命运的安排或是人为的引导?(无太监,可放心阅读)
  • 我的哥们是校花

    我的哥们是校花

    有的时候命运就如同你手里的一颗玫瑰的种子,如果你种下它,或许你最后什么都得不到,或许你会如愿得到一朵盛开的红玫瑰。我的一次无心之举,彻底改变了命运,从而走进了一座百花争芳的人间天堂。
  • 仙侠情缘

    仙侠情缘

    在一次探险中,为了救一苹可爱的白貂,沐风无意间遇见了苏月琴││一个智慧和美丽的化身,开始了一段跨越时空的爱恋为了心中的爱人,沐风开始了他的修真之路,并抛开一切,和苏月琴一起进入仙侠的世界,在这里开始一段奇妙的历程……
  • 碎簪记:苏曼殊作品精选

    碎簪记:苏曼殊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