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24200000068

第68章 严嵩之死

对于严嵩我们无意于从传统儒家道德方面来进行评价,因为这种评价对于我们来说是无益的,从嘉靖二十七年他担任首辅起,他在这个位置上一直呆了十四年,这并不是他有多大的能耐,而是他懂得如何跟皇帝保持合作。前任的教训已经表明,若想生存下去,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或者治国抱负,只有跟这位乖鸷的皇帝合作。皇帝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教这些臣僚们怎样做人,如何成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

严嵩第二次担任内阁首辅后他变得乖巧起来,虽然斗倒了夏言,但是他没有感到任何轻松,反而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他吸取了前面几任首辅的教训,大事情从不拿主意,都交给皇帝圣裁,他也从不做僭越之事,而且更加努力、积极的写青词。

嘉靖是个****的皇帝,内阁的票拟必须按照他的意思来,如果不符合他的心意,他便打回去让重新拟票,他是个深藏不露的人,他喜欢让别人猜他的心思,而不是将自己的心思清晰的表达出来。严嵩猜不透嘉靖的心思,所以拟的票通常不符合嘉靖的心意,但是他的儿子严世蕃善于揣摩嘉靖的心思,这样一来严嵩经常将奏章拿回家拟票。这样一来这个障碍也解决了,严嵩与皇帝之间似乎再也无障碍。

嘉靖将一切政事都委托严嵩,自己在西苑一意玄修,群臣与皇帝之间的交流必须通过严嵩,严嵩开始独揽朝政,政以贿成,朝臣们纷纷起来攻击严嵩。皇帝知道,群臣们弹劾严嵩就是弹劾自己,正所谓打严嵩就是打自己,因为严嵩是自己的挡剑牌。过去言官们总是对着自己来的,现在自己退居幕后,让严嵩在前面冲,御史、给事中有事情去找严嵩吧,不要来烦朕了,朕可以专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即使出了事,也由严嵩抗着,而不会出现令人尴尬和下不了台的局面。

现在群臣纠住严嵩不放,且声势越来越大,这明显就是对着朕来的,严嵩一旦顶不住了,朕将要独自面对这滔滔而来的洪水,朕一定要让严嵩顶住。这是嘉靖的真实想法,为此他开始命令严嵩处理这些官员,其中处死杨继盛、沈链是这场斗争中的典型事例。

杨继盛出身贫寒,凭借自身努力中了进士,在他任兵部员外郎的时候上书反对跟蒙古开马市议和,因此被贬,后来在任兵部武选司郎中的时候上奏《请诛贼臣疏》,尽数严嵩“五奸十大罪”,并将矛头直指嘉靖。谁都知道严嵩做的一切都是皇帝授意的,现如今杨继盛上这样的奏书,皇帝会怎么想?

杨继盛其人的确比较偏激,一不能提出针对时事具备可行性的建议,二没有洞悉政局的能力,只是在那里一味喊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不排除朝中有一些人专门找这样的人当枪使。严嵩一直认为诸如此类的事情一定是徐阶在背后操纵,但他找不到证据,尽管受尽酷刑,杨继盛也不愿意把事情往徐阶身上扯,后来跟张经等人一起被处死。

嘉靖主政期间,一些被处死的人在南北问题上基本上都是主战派,比如夏言、张经、王忬、杨继盛,从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出围绕着对外的政策问题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天然的两派。

除了杨继盛,还有锦衣卫沈链。沈链是个嫉恶如仇的人,嘉靖二十九年,蒙古人兵临北京城下要求议和的时候,沈链跳出来表示反对,后来沈链上了一道劾严嵩十大罪状的奏书而被关进诏狱,之后被发配边疆,沈链在发配地每日骂严嵩不绝,后来严嵩指使当地的官员将沈链处死。

这两件事情嘉靖都是幕后黑手,因为在整个国家他暂时找不到可以替代严嵩的官僚,他要保下严嵩,所以他要对反对严嵩的官员处以极刑。沈链、杨继盛只是帝国的官僚跟严嵩斗争的两个事例而已,像这样的例子在严嵩主政的十四年中络绎不绝。后来的官员也渐渐成熟了,他们知道倒严的关键在皇帝,皇帝不愿意让严嵩倒,严嵩无论如何也倒不了,另外,倒严就不能牵扯皇帝,劾严嵩罪状的时候不能把与皇帝有牵连的罪状写进去,做不到这一点,不仅倒不了严,还会自取其祸。在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人们所要做的只有等待,等待皇帝对严嵩厌烦,等待严嵩失去了利用价值,而在整个官僚体系中深谙此道的就是那个真正隐藏在幕后的人——徐阶。

对于夏言来说,严嵩是水,对于严嵩来说,徐阶才是真正的水。这是一个以柔克刚的年代,冲在前面的人大都早早的废掉,徐阶吸取了这么多人血淋淋的教训,他知道对付严嵩只有一个字——“等”,等待严嵩自己把自己废掉。

即使夏言死后,徐阶也能够独立的生长,因为那个帝国最厉害的人看中了他,他顺利的当上了礼部尚书,获得进出西苑的资格,跻身帝国核心官僚序列。

功成名就的徐阶头脑清醒地很,他仍旧埋头苦干,认真撰写青词,这些嘉靖都看在眼里。徐阶并不是毫无作为,他以他的软实力掣肘严嵩,使严嵩并不是那么的随心所欲,保护了一些反对严嵩的人。严嵩能够打败夏言,因为皇帝对夏言已经厌烦了,严嵩却无法打倒徐阶,因为他是皇帝保护的人,徐阶也自然明白这一点。几乎在夏言被处死的时候,徐阶就上位了,从此严嵩就有了个如影随形的人。徐阶不断的在观察,观察皇帝对这位首辅的态度,寻找着那个临界点。在这个过程中唯一的选择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任何的贸然出击或矫情掩饰都可能功亏一篑,甚至会让自己跌进万丈深渊。

虽然一波波的倒严者都倒在了严嵩面前,但这并不意味着严嵩仍然是稳如泰山,诏狱里的拷打、西市上的斩首,这些都使得官愤、民愤越来越大,而这所有的愤怒都会射向严嵩,身为皇帝的嘉靖也不能不考虑官情民意。

严嵩在他60岁入阁的时候精神焕发、神采奕奕,能连续在内阁工作几天几夜而不回家,但在严嵩进入80岁以后,他也渐渐的力不从心,在一些大的事情上他已经无法进行正确的思考和判断,皇帝说的话他也渐渐的不知所云,严嵩对皇帝来说他的作用已经失去,是时候让徐阶替代他了,此时的皇帝已经有了换人的想法。

御史邹应龙是徐阶一党,他们经常在一起合计对付严嵩的计谋,大约在很久以前邹应龙就已经开始酝酿弹劾严嵩,只是难以猜测皇帝的心思,一天邹应龙避雨来到一个太监的家中,闲谈中这名小太监透露了皇帝想弃用严嵩的心思,邹应龙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忙回去告知了徐阶,在得到徐阶首肯之后,邹应龙上了一道弹劾严嵩的奏书。

这是令嘉靖朝几乎所有文官兴奋的大事件,在历经十四年他们认为的黑暗日子后,这位帝国的首辅终于倒台了,终于可以告慰夏言、曾铣、王忬、杨继盛、沈链的在天之灵了。皇帝勒令严嵩致仕,其子、其孙,以及门客罗龙文发配边疆。

嘉靖一方面对严嵩已经不满意,另一方面也是顺应官情民意顺水推舟。虽然皇帝将严嵩免职,将严世蕃发配,但皇帝却又隐隐有些失悔,我们这位皇帝做事情总是优柔寡断。身在江西分宜的严嵩敏锐捕捉到了这点,他开始上书问候嘉靖,希望能将严世蕃放回,虽然皇帝还留恋严嵩,但80多岁的人的确再也做不了什么了,皇帝拒绝了他的请求。不久严世蕃和罗龙文从戍地私自跑了回来,嘉靖让三法司对二人拟罪,三法司还是想将事情往杨继盛、沈链身上扯,深谙人事的徐阶指出倒严世蕃就不能牵扯皇上,嘉靖三十四年杨继盛、沈链被杀正是出自嘉靖的旨意,跟帝国处死胡惟庸一样,徐阶想了一个跟任何人没有瓜葛,而又顺理成章的罪名——通倭,嘉靖四十四年,严世蕃和罗龙文以通倭罪被斩。过不久,严嵩也病死了。

话说回来了,所有官僚都是皇帝的棋子,这些官僚有必要跟严嵩较劲吗?有严嵩在前面做挡箭牌承担责任不好吗?

严嵩不仅是嘉靖朝有名的首辅,他也是整个大明朝有名的首辅,但他只是行使皇帝代理权的一个工具。在那个官僚政治日益成熟,宦官、武将、勋贵日益没落的年代,皇帝需要找一个人来秉承自己的意志,来代替自己对文官行使管理权,张璁、夏言都不符合自己的要求,他最后找到了严嵩。

在严首辅主政的十四年里,他能够使帝国的政治保持一种平稳,而没有嘉靖前期的那种波澜起伏。严嵩看起来只是皇帝的一个迎合者,但一些大的事情在他的安排下正在悄悄推进,例如江南的抑制土地兼并和一条鞭法。在一些对外的大事情上严嵩跟嘉靖有着根本分歧,嘉靖主张对蒙古和倭寇采取强硬态度,而严嵩主张以和谈的方式解决,但严嵩并不敢将他的想法流露出来,只是在遵循世宗意见的前提上再小心应对,所以,相对于其他的内阁元辅来说,严嵩的日子更艰难,究是如此,倭寇问题在严嵩的主持下也得到了解决,而且为隆庆朝南北同时和议、同时开关打下了基础。

无论严嵩如何风光、如何擅权,我们要知道的是他只是皇帝的代理人而已,他杀了多少人也好,纳了多少贿也好,其实并不关我们这个帝国的痛痒,它只是文官****与皇帝的抵触在我们这种官僚政治中的一种反映而已。

同类推荐
  •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各种典籍更是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所以即便是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也未必对它完全了解。然而现在我们不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只要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就可以了解中国数千年历史的全貌。本书一改以往史学家复杂的著述方式,也不以单一历史事件为关注点,而是提纲挈领地勾画出历史的宏观脉络,使读者能够在相对简短的篇幅中领略中国历史的无穷魅力。
  • 裂宋

    裂宋

    崖山之后再无中华,蒙古铁骑即将纵横天下,国术与现代知识文明糅合,能否延续中华文明。借我三千铁骑,复我浩荡中华!饮马恒河畔,剑指天山西;碎叶城揽月,库叶岛赏雪;黑海之滨垂钓,贝加尔湖张弓;敢犯中华天威者、虽远必诛!
  • 屠清

    屠清

    清末有三屠,袁世凯镇压义和团,杀人无数,是为屠民。岑春煊弹劾官员成性,断了无数人前途,谓之屠官。张之洞发展工业花钱如流水,实乃屠财。可是,当王国瑞来到了清末,清末三屠都不得不服。袁世凯:“我也只是屠杀本国之民,而王国瑞在战场上屠杀无数洋人士兵,我不如也。”岑春煊:“我也只是弹劾本国之官,而王国瑞的出现让无数洋人政府倒台,我不如也。”张之洞:“我也只是花费本国之财,而王国瑞却能用洋人的财富发展本国,我不如也。”王国瑞:“我就是清末最大的屠夫,屠洋人之兵,屠洋人之官,屠洋人之财,是为屠洋!”这是一个带着超级金大腿,穿越到了清朝末年脚踩岛国鬼子,痛殴北方毛子,抢掠猴南洋猴子的故事。
  • 阳谋三国

    阳谋三国

    主角穿越到东汉末年,成为历史上在位仅五个月的汉少帝刘辩。在外,有董卓及异族虎视眈眈;在内,有世家大族、外戚、宦官专权。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也为了身边的亲人,只有反抗才能解除这些危机。主角在洛阳城里寻求心腹,与诸人策划了诸多计划,逃离洛阳,掌控并州。以一州之地,吞吐天下,内安黎庶,外抵异族。以雷霆之势,斗天下的诸侯。最终统一全国,并开疆扩土。
  • 秦霸天下

    秦霸天下

    强大的秦王朝为何在三年内土崩瓦解,项羽、韩信真的不可战胜吗?穿越成秦二世,穿越花丛中,享尽天下艳福。朝堂上暗算了赵高;武关城头击毙刘邦,凭借强大国力,重新统一六国,将刚刚兴起的匈奴帝国打得一败涂地,没有还手之力……
热门推荐
  • 黄金法眼

    黄金法眼

    莫立明本是拍卖公司的一名小小职员,一次意外却使他拥有了一双神奇的法眼,随着眼睛法力的提升,他发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越来越大,透视环视、移转物体、看透过去、预知未来……无所不能。从此,鉴宝,赌石,看病,破案,游刃有余;邻家少女,市长千金,天使护士,妙龄警花,接踵而至。拥有了法眼异能的莫立明大刀阔斧地开始了发财泡妞两不误的彪悍人生!
  • 末世之逆进化

    末世之逆进化

    一场奇怪的泥浆雨改变了这个世界,自诩文明的人类变得茹毛饮血,这究竟是进化还是退化?只见女主左手牵狗,右手抱猫,肩膀上站只鸟,头上还顶着只神兽,身后跟着只狐狸。白梨:恩?安柚橘上前一步:奏凯奏凯!这是我男人!
  • 苍皇战神

    苍皇战神

    智力天才曾成穿越到一个万法皆存的洪荒星球,为重新踏上回家的路,逐步成长为一名震世强者,是为苍皇战神!
  • 领主养成日志

    领主养成日志

    从今日起,我吴煌誓要改写规则,从今日起,我吴煌便是天地秩序。恶魔、妖兽纵横的异界大陆,吴煌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然后无比龙逼君临。得到了领主系统,只需要金币,他可以瞬间拥有数以百万计的兵种,将所有的敌人碾压致死。系统四级,开启坑爹的酒馆,打造一个史上最强、最暴力、最...纯洁的领主。一个暴兵流热血澎湃的故事。。。一个全新的世界,不分东方还是西方。(这位公子,我看你玉树临风,天赋异秉,将来必成大器。现在给你个小小的考验,本书简介旁边有个“加入书架”的按钮,你把它狂按N下之后我们再来谈谈怎么称霸异界,你看如何?)领主养成日志-企鹅群号:86491920(欢迎前来催更o(∩_∩)o)。
  • 言婚不言爱

    言婚不言爱

    人人都以为白家的人光鲜亮丽,生活在社会的高层。谁知道白家有位二小姐,却是高层社会中的最底层。从小在强势和逆来顺受中长大,以为要熬出头了,爱人却成为了姐姐的未婚夫。而她却被逼着替嫁,嫁给一个她连见都没见过的人。听着心爱的人的冷言,她这才恍悟所谓王子和灰姑娘的爱情,从来都是一个谎言。她一把扯下她珍藏在心尖上的项链,不顾脖子上汩汩流出的鲜血,死心离去。她带着绝望嫁给他,以为从此心无波澜,只需要静静的过活。谁知在一次一次的交集中,心却渐渐沦陷。就在她以为一切水到渠成,将自己身心交付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
  • 风流公子多情剑

    风流公子多情剑

    白天,他是天和大陆二皇子墨轩,他还是天和大陆闲王墨轩,他为人风流,喜爱美女,挥霍无度,欺善忠良,空有一副俊俏的皮囊。可是到了夜晚,他是天和大陆江湖中令人闻风丧胆,杀人如麻的幻影楼楼主,人称:血修罗暗夜,他是杀手之王暗夜,他的实力与手段使所有人折服,所以他的地位无人撼动。天和大陆江湖中如巨擎一般的云城,云城圣女云千雪三千青丝以一发带轻轻束起,白衣如雪,倾国倾城。当一古木牌横空出世,究竟是新秀幻影楼,还是老牌云城,凭借这古木牌笑傲天下?
  • 小市民

    小市民

    普通的身后究竟是显赫的身世,还对所有事情的蔑视?相聚在平凡的学院里,究竟是对他们的考验或者是埋藏有惊天之谜?一个恶搞的恶作剧,掀起的究竟是她的牵绊还是他走向秘密之地的动力?仙鸿秘境背后隐藏的‘血腥’杀戮,商战上的波澜不惊,走出去还是走进来?小生活汇聚成所有,酸甜苦辣全部尝遍,身陷旋涡之中,到底如何抉择?观沧海而知星汉灿烂,藏百家而知春秋大义,观小市民看纷纭迭起,硝烟弥漫,雾里藏花!
  • 忘了夏的蝉

    忘了夏的蝉

    所有人都认为,夏墨是不会看上赵蝉的,包括赵蝉,因为两个人的距离实在是太大了,乖乖牌配不良女?Oh,no!
  • 异世禁爱:家有面瘫美男

    异世禁爱:家有面瘫美男

    会杀人的不一定是活人,还有可能是人偶。天然呆笨得可爱,面瘫男冷酷无情。看见帅哥了么!咱就买个帅哥模特回家,同样养眼。塑胶模特只会眨眼睛?她就来教他如何走路,如何吃饭,如何睡觉,如何接吻……额……异世界的人偶们,这么像人类,比普通的人偶灵活性更强,可是,你知道科学家们是怎么做出来的么?没有感情,杀人从不留情,杀她也一样!K,我愿意用我的一切来取代你的不幸……
  • 秋禾话书(《花园丛书》)

    秋禾话书(《花园丛书》)

    说来已经是四年前的事情了,应邀为《中国编辑》杂志开设一个栏目,便想到了“秋禾话书”四个字,写了有一年的样子吧,就无疾而终了,想来是因为有个别人看不下去的缘故了。过的坏日子比好日子要多得多的中华民族先贤,所总结出来的众多社会人类学原理中,有一条十分重要的就叫做“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没有坚持多久,为《中国图书评论》杂志所设的一个栏目也停了,这样陆续陆续发表的篇章,顿时溃不成军,无以整编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