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24200000054

第54章 王艮和他的泰州学派

虽然在王阳明之前都有学者提出通过内心自省的方法获得世间真理,但这只是对“理”的不同格物方法而已,而王阳明首次提出心学概念,第一次将心学理论化、系统化,这无疑带来心学的风靡,他的弟子越来越多,遍布朝野,而这众多的弟子也使得心学开始分化,虽然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将心学分为七派,但我们进行一下归纳的话,实际上为两派。

一为****,二为****,****继承了王学的原教旨主义,而****却在王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它开始反对一切正统,一切权威,到了后期甚至打倒一切儒家经典,它已经背离了王阳明的心学道路,甚至进入离经叛道的行列。在这里要特别指明的是,心学****严格的说与心学并无关系,因为它最终进入到反对儒家伦理纲常的境地,但是为了讲述的系统性,我们暂且按照《明儒学案》的分类来进行。

王学****以聂豹、徐阶、赵贞吉为代表,后期的东林党也属于****行列,而王学****以王艮、何心隐、李贽为代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心学推广的短短时间内,心学这门新兴的哲学思想就已经出现了分化,王门右学则被官府吸纳成为帝国的正统思想,而心学****则成为理学与心学****共同打击的对象。鉴于此,本书对于心学的论述则从它的正统转向****,因为****相对于****会产生更多的精彩篇章,而对于何心隐、李贽等人本书后面还会以很大篇幅来论述,在这里先讲讲王艮和他的泰州学派。

王艮是江苏泰州人,世代以煮盐为生。虽然对于心学来讲,王阳明是集大成者,但真正将它推向民间,推向底层,成为大众津津落道话题的还是这位王艮。

王艮家贫辍学,全靠自学,所以他身上少了那些经院派的习气。对于不懂的东西,他不耻下问,在读书过程中他不拘泥于朱熹的注解,而更强调自己的理解。王艮对儒家经典也是批判的继承,他在给学生的讲课中也全是自己的主观论断,而不是对经典著作的翻译。

王艮开宗讲义颇有宗师风范,前来听讲的人问道:“为何汝的观点与王守仁很类似啊?”王艮是知道王阳明的,他的主张在某些方面也的确跟王阳明类似,他非常敬佩这位大儒,他觉得是时候向这位大儒请教了。

正德十五年(1520年)九月,南昌城来了一个奇怪的人,他一身道人打扮,头戴自制纸帽,身着奇装怪服,行为疯癫。王艮与王阳明不同,王艮行为乖张,好标新立异,以至于王艮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特立独行的时候显得有些娇情和做作。

王阳明对于王艮的举动并不感兴趣,虽然王艮下定决心要拜在王阳明的门下,但王艮的学术思想与王阳明差异很大,我们很难说王艮是否有拜在王阳明门下的必要,也很难说王艮在王阳明这里获得了什么。

王艮赞同王阳明心外无理的主张,他也认为天理只存在于人的内心之中。但在一些方面,王艮与王阳明仍旧有着很大差别。

“天理者,天然自有之理也;良知者,不虑而知,不学而能也。”

“即事是学,即事是道;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百姓日用即道。”

这两段话是王艮的核心思想,也是他有别于王阳明的地方。前一句是指天理就存在于人们心中,不用去穷、不用去格,它自然就会出来;后一段话是指世间任何事情都包含有天理,天理就存在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不需要在日常生活之外去寻找天理。

对于第一种观点我是不赞同的,天理即使只存在于人们心中,还是要靠我们去格、去穷尽,否则今天你占了点小便宜,不去反省,明天你就会得出占小便宜是正确的论调;对于第二种观点我是赞同的,万事万物都存有天理,柴米油盐、邻里争吵,都存在有天理。老子云:治大国如烹小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两种看法都是王阳明反对的,王阳明主张人的内心经过不断的格物从而获得良知,岂是王艮所说那般简单;对于第二点,王阳明更是不能容忍。王艮认为日常生活中都是“理”,再加上这种“理”很好理解,所以将王艮的两种观点综合起来实际上就是指心学这种东西对于凡夫俗子也可以掌握,并不是圣人所独享的东西。

王艮的这种观点无疑是爆炸性的。虽然二千年以前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但也并不是意味凡夫俗子可以接受教育,可以坐而论道。王艮无疑要将这种圣人之学推向所有的人,这是儒家等级秩序所不能容忍的,社会每个阶层的分工不同,有的人注定要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更多的人只有从事体力劳动。

王艮出身本来贫苦,煮过盐,小时候上过私塾,后因家贫而辍学,19岁那年他跟父亲一起贩盐来到山东孔庙,当他拜谒孔庙的时候他感慨的说道:“夫子亦人也,我亦人也,圣人者可学而至也。”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王艮在毫无知识学问的时候,他便有了人人皆可以成为圣人的想法。从此他便将儒家经典写在纸片藏于袖中,在工作之余拿出来翻看,王艮渐渐的从煮盐转变为贩盐,他也渐渐的成了富户,这给他从事脑力劳动提供了条件。

王艮是社会底层的人,他行过医、贩过盐,最终找准了做学问这条道路。王艮是从社会最底层奋斗起来的,没有父兄提供资助,没有有名望的先生提供教育,他要自己养活自己,自己从书本中寻找知识,正是他的出身,他的经历,使得他对底层社会有了了解,他对底层人民有了了解,这也坚定了他认为人人皆可为圣贤的真理。

王艮觉得他跟王阳明之间再无可谈,于是在嘉靖二年(1523年)模仿孔子周游列国,王艮自制了一辆蒲轮车,带着两个仆人,打着传播圣学、拯民愚昧的招牌开始向京城行去。王艮在他的车子上挂着两张条幅,一个写着“天下一个”,另一个写着“万物一体”,王艮一路上奇装怪服、大声吆喝,史载“男女奔忙,聚观如堵,都人以怪魁目之。”

王艮每到一处便聚众讲学,“入山林求会隐逸,过市井启发愚蒙”。王艮面对的全是凡夫俗子,田间农夫、走街贩履、卖盐打渔的都成了王艮说教的对象,王艮的此次北行无疑引起了轰动,并引起了士大夫阶层的注意,而王艮的此次说教是对中华二千年来的等级秩序、伦理秩序的首次冲击,具有异端的色彩。

在他眼里,人人都是平等的,因为万物都是一体的。王艮从注重内心开始转向注重自身,“知得身是天下国家之本,则以天地万物依于己,不以己依于天地万物”,在王艮这里,心学似乎已经向着“安身立命”的“身学”转变,而这种“身学”更是强调个人的能动性,相比心学多了一份实在性,少了一份玄幻。王艮的思想带有明显的民本思想,而此种民本思想跟孟子的民本思想仍是有着本质区别。孟子的“以民为本”是在强调等级秩序的基础上行仁政,而王艮的民本思想却是带着启蒙思想的意味,他也成了中国启蒙思想的第一人。也就是在这个时刻,中国似乎一下子进入了现代,而此时的欧洲仍处于黑暗的中世纪之中,他们的启蒙思想家卢梭仍然是两百年以后的事情。

王艮所引起的轰动与议论很快传到王阳明的耳朵里,他大发雷霆,命人赶快把王艮唤回来。王艮回来后,王阳明三日不见,王艮长跪不起。每个人心中都有开放与保守一面,对于别人的开放与保守同样都是嗤之以鼻,王阳明对朱子学说嗤之以鼻,认为那是陈旧的东西,对于王艮学说他同样是嗤之以鼻,认为那是异端。

无论王阳明恼怒与否,王艮已经超越王阳明成为帝国的新星,很多地方的大员将王艮邀请到当地书院讲学,而一旦开讲,各地凡夫俗子纷踏而至。嘉靖七年,王阳明逝世后,王艮开始自立门户,由于他是江苏泰州人,后世人便将他这一门派命名为泰州学派,虽是如此,但它仍被认定为王学****,它跟王阳明的心学究竟有无关系,我们已经很难评价,既然黄宗羲在他的《明儒学案》中将泰州学派列为王学分支,那么我们也这么认为。

泰州学派共传五世,共计487人,其中囊括了社会的各个阶层,有官僚、有农夫、有工匠、有商人,士农工商样样皆有,很多人因此载入史册,或入祀典,或入贤祠,光是《明儒学案》记载的就达三十几人,在王艮的影响下,底层民众终于有了读书取道的机会,他们的名字也能跟那些大贤一样堂而皇之的彪柄史册。跟王艮一样,他的大部分弟子也是终身不入仕途,以讲学为己任。

王阳明曾经奉命镇压南方农民起义,杀掠甚重,后来为了劝导人们从善,王阳明提出了“格物致良知”的观点,但这种脱离底层群众的“致”法却难以带来实际效果,其结果只能是知识分子高高在上的自成一套理论体系。

王艮反对君子之道,提倡百姓之道,人人皆可为圣贤,人人皆可为君子。他更是提出了“安身立命”之道,安身以安家而家齐、安身以安国而国治、安身以安天下而天下平也。王艮的安身立命充满了人本思想、关怀思想,他指出每个人吃饱、穿暖、有房住,是为安身,只有安身后才能谈及安家、安国、安天下,这跟圣人所说的修身截然相反。一个“修”字,一个“安”字就蕴含着不同的意味,“修”字强调人的义务,而“安”字强调人的权力。无独有偶700年前的诗人杜甫就吟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而安身也成了一个人获取良知的先决条件,如果一个人连安身条件都不具备,他是无论如何也格不出良知的。所以泰州学派才具备真正的民本思想。

王艮的学说不仅具备民本思想,更是对封建礼教、封建等级秩序的冲击,但在那种封建礼教森严的文化传统下,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王艮的学说无疑是一种虚幻,不可能实现。王艮死后,他的弟子们将他的学说发扬光大,并推向一个更加无以复加的地步,并最终跟整个封建势力对立起来,他的弟子们也为此献出了自己不屈的生命。

在王艮之后,我们可以从他的弟子颜钧、罗汝芳、何心隐、李贽等人身上看到更多的精彩人生,但王艮作为启蒙思想的创始人,他无疑是整个明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但由于自身文采不高,王艮鲜有著作留传于世,他的弟子将他的讲义整理成了《王心斋先生遗集》。

同类推荐
  • 兵王之称霸三国

    兵王之称霸三国

    疯狂的三国遇上疯狂的兵,热武器变成冷武器,但是在这个疯狂的三国,战场会是那么简单的对弈吗?
  • 回到晚清的南洋军阀

    回到晚清的南洋军阀

    国难当头,人们总希望有传奇英雄出现,于是乎,林大少爷穿越了。虽说世道艰辛,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又起义不断。但咱林大少爷有志气,那句话怎么说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李鸿章的北洋水师靠不住,咱自己就建立个南洋军阀。泱泱天朝,由我支撑。外争主权,内攘国贼,我当国门,谁敢来犯。------建了个Q群:243421077,欢迎喜欢、关注本书的书友入驻。
  • 大清教父

    大清教父

    两个小白领,一个搞市场营销,一个IT程序员,穿越回到清朝,他们能做什么?爱新觉罗家族、两江总督、王公贝勒、世外高人、青楼女子、晋商集团、海盗头子、土匪11、白莲教、东印度公司、荷兰人、美国总统、法国皇帝……谁都得买我三分面子,利用、交易、出卖、背叛、承诺、谎言、栽培、抛弃……人必有求于我,我必有求于人在利用了可利用的一切资源,玩尽了所有政治手腕之后,他们,能改变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吗?
  • 无德昏君

    无德昏君

    不想上朝?那就废了早朝吧;11凋零?那就全国选秀吧;辽东丢了?干什么吃的,给朕打回去!中原乱了?竟然敢造反,给朕围剿了!没有中兴王朝的雄心壮志,只想花前柳下,安享太平。管他昏庸无道,德行有悖,只愿问心无愧,自在逍遥。
  • 客明

    客明

    身怀“时空仪”,不能用的;流落大明朝,非自愿的!被残损的“时空仪”裹挟到明朝崇祯年间找寻其失散地核心部件,“时空仪”恢复之际,才是张知秋离去之时!既来之,则必不安之——大丈夫立身于世,不能齐家安邦,也当快意恩仇!反客为主,客明!本书官方群:9023400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独爱

    重生之独爱

    人生没有后悔,活出自己最好。重回过去,改变最初的我。
  • 浅凉

    浅凉

    苏浅知道,最终会变成那样,不怪张梦,也不怪木凌和宋馨,只怪他们太年轻,经不得大风大浪。离开的时候,苏浅已经不想知道真相了,也许以后的哪一天她会回到这里,但现在,她只想离开。少年人总是太过自以为是,就算做错事,也强迫自己不后悔。在成长以后,才发现,当初只要稍稍不那么自以为是一点点,很多事都可以有一个好的发展。
  • 木兰溪 木兰江 木兰河

    木兰溪 木兰江 木兰河

    本书内容包括:入海口、镇海堤、三江口、宁海桥、涵坝闸、熙宁桥、木兰陂、南北洋、石马街、坝下城、虎啸潭、东西乡等。
  • 一个程序员

    一个程序员

    引序:当今世界实属是缤纷纷呈,每一天都会发生不一样的事情,也许是XXX又挣钱了,或者是XXX又找小三了,更或者是隔壁老王又偷偷的串门了。。。。。。及那些更本没人注意的已经要泛黄的小草,它们已经快要过完一生了,而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当然这些都是小事,各位程序界的精英天才、以及长老和门主们,你们注意了。。。。。。
  • 放下就能过得更轻松

    放下就能过得更轻松

    用清净之心看世间,世间即清净;用解脱之心看世间,心即解脱。人情变化无常,世路崎岖不平,以出世的心,面对入世的事,才能解脱自在。佛学中有不胜枚举的充满智慧的故事,这些故事读起来,或让人警醒,或给人以启迪。《放下就能过得更轻松》从觉悟、放下、欲望、改变、行善、平常心、随缘等七个方面,对佛家智慧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常常感悟佛学中的智慧故事,不但能对佛学有所了解,更能增长智慧——人生的大智慧。《放下就能过得更轻松》由刘艺绫编著。
  • 天降萌宝:总裁爹地,请付账

    天降萌宝:总裁爹地,请付账

    七年前,谁也不会想到,原本十八岁的生日,竟然成为她人生里最大的噩梦。七年后,齐雅重返市,只是身边多了个宝贝儿子。谁又能想到孩子他爹,身为霸道总裁,却天天对自己纠缠不休。“在我喜欢上你之前,你不能勉强我!”“好吧!”龙皓晨伸手把她紧揽在自己怀中,直接吻上了她的唇。
  • 寿险员行销话术

    寿险员行销话术

    本书教你在寿险行业的起跑线上如何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内容丰富、实例鲜活、讲题新颖、通俗易懂。
  • 带露的草芥

    带露的草芥

    每当诗意来临,我总被一种巨大的幸福和感动包围,我觉得这是伟大的造物主赐予我的最荣耀的恩典和眷顾;每当诗意来临,我觉得这是生我养我的这块淳朴土地给予我的最大程度的偏爱和关照;每当诗意来临,我觉得自己是在享受生命里最自由最浪漫的一件事。
  • 纤巧枝

    纤巧枝

    没有了父母的精心呵护,为了在新的世界立足,为了过上好的生活,只有自己努力,虽然是个女孩子,可是我要活出真正的我,在这条路上我遇到了一个亲人,可是却没有陪我走到最后,这之间又有什么阴谋。。。
  • 千年劫の乱世小狐妖

    千年劫の乱世小狐妖

    她是一只千年狐妖,活在混沌的世界中,她的愿望简单到不行。奈何,千年之前,天地不容。千年之后,正邪两立。她带着鬼医孤寂千年。他横空出世,愿为她阻挡一切,愿同她生死沉沦。等着他们的是千年的阻碍,是又一次的天灾人祸。究竟一切该如何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