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24200000029

第29章 土木堡之灾——历史的转折点

这支大军更像是小孩过家家一样,如同儿戏一般,士兵和将领之间互不熟悉,装备都是从府库里临时拿出来的,这些上了油的火器拿在手中也不知如何使用,队伍松松垮垮,旌旗不整,行如蝼蚁,首尾不顾,驴声和士兵的喧哗声混为一团,不安的骚动在出发的时刻就已经在队伍中蔓延。

翰林学士曹鼐似乎已经敏感的预计到了此次出征的结局,他曾跟一些文臣密谋杀死王振然后让圣驾回京,但都没有付诸实施,也许他们并不知道即使王振被杀死,圣驾也不一定会回京。

七月十七日大军驻扎龙虎台,夜里突刮大风吹动旌旗,军营中有人发出奇怪叫声,整个军营顿时乱成一糟,人们顿时跑出来大呼小叫以为瓦剌军来袭,当人们发觉是一场闹剧后,军心已散。

十九日大军过居庸关,兵部尚书邝野请求銮驾回京,王振大怒,命邝野下跪,然后又令禁军将邝野和户部尚书王佐监视起来,防止他们生事。邝野骑在马上,马蹄踩压了一块石头,可怜65岁的邝野从马上跌了下来差点摔死。

二十三日大军进入宣府,虽然暂时有了休息的地方,但瓢泼的大雨下了下来,还刮起了大风,众人的心情跌到了谷底。众人皆不愿意前行,要求在宣府驻跸,王振又是破口大骂。二十四日队伍又勉强前行,中午时分大军抵达鸡鸣山,望着那陡峭、阴森的山峰,众人又胆寒起来,王振又是臭骂。

二十五日队伍前方出现瓦剌骑兵,众人顿时兴奋起来,明英宗立即派成国公朱勇带兵上前,一番交战,朱勇败下阵来,王振又命三千营的突击队开始猛攻,瓦剌军不敌开始后撤,众人顿时大为高兴,连日来的阴霾、晦气一扫而光,众人引吭高歌,一路猛进。二十八日大军行至阳和口,十二天以前明军在这里跟瓦剌军发生了一场激战,众人看见遍地明军的尸体皆是触目心寒,二十五日的胜利带来的喜悦已经被一扫而光,抑郁的感觉重新又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

八月初一日大军终于抵达边塞重镇大同,此时也先的三万骑兵就在长城外面,他们观察着明军的动静,如果明军出塞他们就会后撤,如果明军呆在大同不走,也先也会退去。如果是这样,那么明军此次大规模出巡的目的就算达到了,但事情的结果都不是这两个情况。

八月二日王振和明英宗都要出塞巡视,太监曹吉祥连忙阻止,曹吉祥绘声绘色的描绘瓦剌骑兵的厉害,英宗和王振再联想到阳和口的惨象顿时动摇了,英宗和王振最终做出了回京的决定,这真是令人感到好笑的事情,来的时候兴致冲冲,一幅惨象竟能令二十万大军回师,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无论是英宗还是王振都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与决心,实际上只要出塞巡视一天即可,此场出征的目的就达到了,也先的三万骑兵无论如何是不敢与二十万大军交战。

既然回京主意已定,那就是走哪条线路的问题,按理说应该从大同直接向东经紫荆关回京,这条线路最近,而且也不会碰到瓦剌军,但英宗觉得这样太没面子了,好不容易出来兜了一圈不能就这么快回去,他更想沿着先祖们经常巡视的大同、宣府、居庸关走一圈,也就是沿着来时的路返回,英宗的思路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赞同,的确这样回去太没面子了。既然已经决定不出塞了,那大概也就没有什么危险,既然决定回去,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大家又都兴高采烈,再也不用纠结什么瓦剌人了,文官们也不会再跟王振吵闹了,几乎所有人都想赶快回家洗上一个热水澡,吃点好东西,舒舒服服睡上一觉,但危险这个时候才真正来临了。

长城外的也先得知这伙明军只在大同呆了一天便要回去,也先不知道明军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便带着军队入关跟着明军后面试探性侦察。

八月十三日,瓦剌骑兵经过十一天的在后跟踪终于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伙明军对自己很畏惧,完全是想赶快回京了事,此时明军已行至宣府南面方向,正在加速东进。也先认为不能再犹豫了,必须要主动出击,一旦明军进入居庸关,一切都结束了。

明军早就知道也先的三万大军一直在后跟踪,十三日瓦剌骑兵突然增加移动速度,明军大部分都是步兵移动速度慢,眼看瓦剌骑兵就要追至,英宗命断后的恭顺侯吴克忠迎敌,吴克忠战死,英宗又命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率兵三万主动出击。

此时也先的军队驻停鹞儿岭,朱勇的三万大军抵达后,双方激战,朱勇、薛绶皆战死。

形势已经到了万分危急时刻,但此时明军距前方怀来城已经没有多远,如果此时明军加快行进速度不惜一切进入怀来城大事尚可为,也先只有三万骑兵不敢硬碰硬,但此时怀来城已经失守。怀来城本来在明军行进的前方,也先追兵在后方,为何怀来城会被瓦剌人占领,因为有一伙瓦剌人从北面破关南下了。

这伙瓦剌人正是阿剌率领的二万骑兵,而明廷这边是依靠独石、马营两城抵挡从北面而来的阿剌骑兵,而守卫独石、马营的是宣府总兵杨洪之子杨俊。七月初阿剌部犯边的时候杨俊首先将独石、马营两地丢弃南撤,杨俊的行为产生了示范效应,南方各卫所纷纷效仿,以至于英宗大军返回的时候,居庸关以西的卫所皆被阿剌军队占领,眼看居庸关进不了,也先与阿剌军队东西夹击,明军只好在八月十四日下午进入土木堡暂避。

此时土木堡南面的水源在明军来到之前已经被阿剌部的军队截断,二十万明军涌入一个狭小的土木堡内,用人挨人来形容也不为过,更为严重的是没有水,众人口渴难忍,掘地二丈也没水。而这个时候也先的三万骑兵已经从西面围了过来,入夜,也先的军队开始攻击土木堡,都指挥郭懋带着明军打退了也先一次又一次进攻。

眼见不能取胜,十五日清晨也先率领大军开始后撤,眼见瓦剌军走远,二十万明军“哗啦”一声倾巢而出竞相寻水,此时明军队伍大乱,二十万人挤在那么一个狭小地方,如今争先恐后外出寻水其混乱场面可想而知。

此时已经后撤的也先听说明军队伍大乱便回师土木堡,眼见瓦剌军返回,明军队伍更是大乱,所有人皆无战意,将兵器、盔甲抛却自行逃亡,在混乱中当场踏死七万人,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混踏中上至王振下至各部给事中共有五十几人被踏死,可怜75岁的英国公张辅,65岁的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也在这场混乱中被踏死,出发前给二十万大军配备的兵器、盔甲、毛驴、火器皆落入也先之手,剩下的十三万士兵后来陆陆续续的返回了北京。而我们的英宗皇帝在身边侍卫的拼死护卫下没有被踏死,却成了俘虏。

至此,明朝建国以来的最大政治事件土木堡之变已经告一段落。后世人谈起土木堡之变往往在其中参杂了许多偶然性因素,其实任何偶然性因素都是由必然性因素引起。瓦剌人在朝贡问题上过于贪婪,王振削减马价无可厚非,随后瓦剌人大举犯边,英宗要带兵出征这也无可厚非,明初的皇室一直都有尚武的传统。正统三年兵部尚书王骥率大军远征西北的朵儿只伯,随后三征麓川,这些都显示正统年间的武功已经超过宣德朝,明王朝似乎又重回永乐时代的干涉主义。

英宗此次大规模的出巡更大的可能是他自己的主意,作为少年天子的他想恢复祖辈们的荣耀,但责任自然不能由君主来背负,这不符合伦理道德,所以后世史官在修史的时候自然将责任推给了王振。明军二十万大军稀里糊涂的行走,也先的军队稀里糊涂在后追击,阿剌的二万兵马也是毫无章法的破关南下,事后据蒙古人回忆,也先与阿剌是不约而同地来到土木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整场土木堡事件完全是一场闹剧,就像小孩过家家似的闹剧。

此次土木堡之变暴露出了明朝军队中的两个问题,一是战斗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因为寻水事件导致军士踩踏事件发生就充分说明了明军应变能力差,缺乏完善的组织体系,面对也先的三万骑兵二十万人躲在土木堡内不敢出击更是说明了明军战力的下降;暴露出来的第二个问题是边将玩忽职守问题。七月初瓦剌犯边的时候边将皆不同意主动出击,都力主依靠城池固守,朝廷这才让宋瑛、井源、石亨、朱冕带领京营前往阻击。大约从宣德年间开始镇守大同、宣府一带的边将就跟瓦剌打得火热,你称我为“大同王”,我称你为“杨王”,你把女儿嫁给我儿子,我也把女儿嫁给你儿子,我前往大明朝贡得来的金银、布匹你也有份,但前提是你得卖武器给我,宣府总兵杨洪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实际上这样做也有两个好处,一是边境少了许多刀戈,二是边将们也能捞些好处,但明英宗和王振轻易将这些好处击碎了,所以边将们对削减马价、英宗巡游一直是很不以为然。这也就能解释明英宗的车队在出了居庸关的时候独石、马营已失,但杨洪隐瞒不报,因为镇守独石、马营的正是其子。如果大军知道独石、马营丢失断然不会沿原路返回,而是会从紫荆关回京,那么也就不会发生以后的事情。更为关键的是当也先骑兵追至宣府南部的时候,大军已派人入宣府让杨洪出兵攻也先后路,但杨洪却下令关闭四门禁止出城,直到十四日也先军队围堡,十五日明军发生踩踏事件杨洪也没有开门而出。

事实上此时杨洪手下有骑兵一万,步兵二万,如果出击一下也就不会有土木堡的惨剧发生,杨洪不愿意出城解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认为还是跟他胆小、无能的性格特点有关。

土木堡之灾是对帝国军事体系的一次压力测试,它暴露了明王朝军事机制中的一系列问题,无论如何它至少给我们的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同类推荐
  • 我是马谡

    我是马谡

    姜维:大胆应无惧,雄心誓不回。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邓艾:凝眸识地理,仰面识天文。功成身被害,魂绕汉江云。钟会:妙计倾司马,当时号子房。不学陶朱隐,游魂悲故乡。末代三国,英雄的荣耀随风而散,只余下一江东水,以及后人那无尽的慨叹。天机变化,千年之后的灵魂附身于马谡身上,聚末代英杰,改变他们悲剧的命运,书写一段全新的末代传奇。———阅读提示———非正史,基本以三国演义为蓝本。稍有逆天。力求树造有血有肉的主角配角,去11C化。基本格调是追求爽。
  • 商末周初那些事儿

    商末周初那些事儿

    主要介绍了商汤所建立的商王朝,历经初兴、中衰、复振、全盛、弱势阶段后,到了商纣王即位时期,已步入了全面危机的深渊。与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商王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的西方属国——周的国势正如日中天、蒸蒸日上。
  • 明末之全面战争

    明末之全面战争

    崇祯年,黑暗时代的开端。崇祯年,一个民族的脊梁被压弯。崇祯年,曾今让世界各国抱着自卑心态为之向往的国度,让他们仰望的天堂世界,变成了随意割取,侮辱的下等民族。崇祯年,有太多的遗憾。
  • 话说三国

    话说三国

    话说三国此书只是更通俗化的表现出刘备的一生。更形象的表达出刘备的管理技巧。大家都知道刘备虽说是汉室宗亲,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市井小民而已。那么为什么一个市井小民最终会成就一番大事业呢?又是如何管理自己的下属。并且让这些下属死心踏地的为他效命。
  • 全面战争之三国

    全面战争之三国

    三国,一个英雄与美女,猛将与谋士的时代!三国,一个弱肉强食,白骨露於野的时代!三国,一个由“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到“胡狄遍地,汉家子弟数屠殆尽”的转折时代!刘嘉,一个21世纪的普通青年,带着一款名叫《三国全面战争》的游戏来到这个时代。交结英雄,子龙子义,奉孝文和,都来跟我混吧!坐拥美人,洛神MM,江东二乔,谁都不许和我抢!更要凭我百万军团,复我皇汉雄风,再创煌煌华夏!
热门推荐
  • 妖缘伤

    妖缘伤

    枫染,我用一世伴你,换你一面笑靥可好?枫染,我用三世轮回,换你一世长安,可好?枫染,让我忘了你,可好。
  • 青楼公主

    青楼公主

    她,身在宫廷,心却从未被束缚!乔装打扮,她成花楼第一人!优美舞姿,迷倒众生!他,身在江湖,心性洒脱,放浪形骸!一个是王国公主,一个是武林至尊。花楼相遇,不知身份。是命运安排,还是上天注定?情思相随,能否喜结良缘?
  • 寻天下

    寻天下

    为什么那个月白长衫,轻灵飘渺男子,明明不太显眼,却无时无刻不吸引着他人的目光?庙堂之高,江湖之远,清淡的他,究竟会卷进怎样的故事,认识怎样的人?如有人问起,与他相熟的人,不论是谁,都会唇角一勾,浅笑淡言:只是一个奇怪的人,在寻一样奇怪的东西罢了……本文11哦~~~如果八懂11啥意思或不喜欢滴亲~~~慎入啊慎入~~
  • 给你一个公司,看你怎么管

    给你一个公司,看你怎么管

    这是一本可读性很强、很有针对性的实务管理书,他的特点是将那些每天发生在管理者身边的“平凡琐事”、“日常烦恼”提炼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用作者自己的感悟与读者交流,提供解决之道。
  • 箫声一段镜花水月

    箫声一段镜花水月

    00后小女孩不满母亲拆散她与“男友”,哭闹后竟莫名穿越。庙堂之下,她见证了朝野之中的明争暗斗,深感自己一个宫女的渺小;院墙之内,她作为旁观者亲眼目睹了一场帝王爱恋,也明白了何为身不由己。
  • 人生哲理枕边书

    人生哲理枕边书

    本书内容分六章,具体包括:要善于学习和思考、做事要先学会做人、实现人生的目标、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找准成功之路、寻找生命的意义。
  • 今生最美的时光遇见你

    今生最美的时光遇见你

    两年前的一场车祸,她见过那张忧伤又俊俏的面庞。。。两年后,他破天荒成了他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由于一个误会,她和他争锋相对,可是后来有一天,她发现她变了。。。变得乖巧,变得安静,,,这一切,都是因为那个叫安芊黙的男生。。。
  • 太上召诸龙神安镇坟墓经

    太上召诸龙神安镇坟墓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此情可待澄追一

    此情可待澄追一

    金色的夕阳让整个校园笼上一层薄纱,淡淡的阴影打在并肩行走的少男少女身上。“唯一……”司澄转过身,深情地注视着那个略带一丝羞涩的少女。“嗯……”凌唯一抬头,目光刚一对上就移开了。“我……”司澄话还没说出口就被一个充满磁性的男声打断。裴远突然出现让两人都觉得有些意外。“凌唯一是我的娃娃亲老婆!”什么?!你这是明摆着要抢人啊!喂喂喂,你到底要干嘛!
  • 薄情前夫太难缠

    薄情前夫太难缠

    那场车祸,使他忘记了曾经的最爱。一纸婚姻,两人重新走到一起,可他心中另爱它人。失败的婚姻,惨淡落幕。安氏陷入危机。“我可以帮你,不过你要做我的情人。”“没想到前夫还有这个癖好。”她逐渐迷失在他的温柔里,。而他却在旧情人和她之间放弃了她。她笑着成全了他们,自己跳下了飞机。倾刻间,他的记忆涌来,发了疯似的去寻找她。两年后,她从国外归来,手里却挽着另外一个男人。“洛洛,我记起来了。”“抱歉,前夫,你只是曾经……”历经千难万苦,他是否还能挽回那颗已经千疮百孔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