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24200000012

第12章 建文皇帝的“文”

洪武中的“洪”字代表宏伟、雄大的意思,“武”字代表以武建国、以武治国的意思,这个词的确符合朱元璋。那么“建文”顾名思义就是以文治国,朱允炆确实在跟他的爷爷唱对台戏,从小在儒家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君主的确跟上代君主在气质上截然不同。

洪武皇帝一旦死去,继位的建文皇帝迫不及待的纠正了洪武皇帝的一系列错误。他平反冤案,被关押的犯人相继被释放,被流放的家属也都回来了,减刑法、宽赋税也在进行中,大明帝国的儒生们在这种新气象中看到了他们的前途。

他们欢呼雀跃:“朱允炆!你是好样的,我们需要的就是像你这样的君主。”

朱允炆也在心中呐喊:“我的老师们,这个国家我已经没有依靠的对象了,我能依靠的只有你们。”

建文之治没进行多久就出现了问题,建文皇帝被他的老师方孝孺代入到复古的彀中,两个人成天在宫里鼓捣如何恢复井田制,如何把各个州县的名字、各个街道的名字、所有文武官职的名字、宫殿内每个宫门的名字都复原到周代的标准,哪怕是在北方战事如火如荼的时刻,两人依然闷在宫里搞着这些无聊的事情。

方孝孺是个复古的狂热分子,言必称三代,在他眼中只有周代是最好的,不仅礼乐应该恢复到周代,人们的思想,土地所有制度,甚至政权的组织形式都应该恢复到周代。无独有偶,董仲舒、王莽、王安石、朱熹这些大儒都是井田制的倡导者。建文皇帝和方孝孺的日益偏激化引起了藩王和武将们的不满。

建文王朝并没有改变洪武王朝那种不稳定性,不安的骚动正弥漫着整个大明帝国,人们对于未来都有一致的看法,那就是洪武皇帝封藩的遗留问题。

始皇赢政统一天下后,并没有实行分封制,而是实行郡县制,事实表明这一制度实行过急,因为经过周代八百年的分封制,各地的贵族依然权力巨大,天下一乱,这些贵族首先起来造反。汉吸收秦的灭亡教训,实行郡县和封国并存的制度,事实表明这种制度到了那个时代已经不可存在。那么朱元璋为什么又捡起了历朝历代早就丢弃的分封制度?我认为这里有三个原因。首先要声明的是朱元璋的分封制跟前代已大所不同,实际上实封的就是北边的几个藩王,其他的都是虚封。

封王戍边的原因一个是因为京城在南边,离边塞太远,不好控制北疆,封王戍边刚好可以起到让藩王守边的作用;二是这一行为体现了朱元璋的朴素和小家的思想,他认为老子打了天下就应该让子孙们帮着一起守;三是按照朱元璋的意思,嫡长子一旦被立为太子,其他皇子就必须离京,避免争权夺利,而封藩则可以在异地解决他们的身份问题。所以,洪武皇帝的封藩制既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

在洪武皇帝还没有死的时候,朱允炆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对他这些叔叔们下手了。建文时代,围绕在建文身边的就是方孝孺、齐泰、黄子澄这三名儒臣,跟方孝孺鼓捣建文复古不同的是齐泰、黄子澄鼓捣的是削藩。齐泰建议先削燕王,而黄子澄建议先削势力弱小的藩王,建文最终采纳了黄子澄的意见。实际上,先削谁、后削谁都已经不重要,关键的是削藩此举既违背洪武宪法,又不得人心。

建文皇帝的第一刀挥向了周王朱橚,周王是朱棣的同母弟弟,同属寿州李妃,处理了周王就等于谫除了燕王的一只臂膀。建文的动作相当快,朱元璋死了一个月,他就动手了。周王痴迷于医学,他自己种植植物园,自己品尝药材,建文拿下周王后将他发配云南,云南这个边远的地方给了周王的医学研究很大的便利,那里有丰富的物种、有奇花异草、有烟瘴、有长期患病无法得到医治的民众,周王到了云南便联合当地的医官开始研究医药、著书。虽然朱棣夺得皇位后给了周王自由,但周王的一生都在钻研医学的抑郁中度过。

周王被削后,湘王、齐王、代王、岷王又进入建文皇帝的视野,厄运很快降到湘王朱柏头上,朱柏跟周王朱橚一样也是个文化人,解缙对他的评价相当高,说他“幼而美异,长而通明,温恭粹德。”朱柏除了文采好外,武功也不错,他还是个虔诚的道教徒,跟朱元璋和朱棣一样,他也寻访过张三丰。

建文元年四月,建文以谋反罪和私印钞票罪着有司兵马逮捕朱柏进京询问,朱柏为了免受刀笔小吏之辱全家****而死,时年二十八岁。

即使是建文这样的仁君,在面对政治斗争的时候依然是毫不手软,而以黄子澄、齐泰为首的削藩者,打着儒教、礼治的旗号,在面对自己的利益受威胁时仍旧是行霸道、走诈术,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在这里看到了双重标准。

建文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孩子,如果你认为他老实那你就错了,在洪武三十一年刚处理完周王,对其他四个藩王的处理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对燕王的处理就已经开始了。从洪武三十一年十一月起,大批的军队和锦衣卫被派往北平监视朱棣。

在建文削藩如火如荼的时候,朝中的不同声音就一直没有断过,建文也曾犹豫过,但都被齐泰、黄子澄硬顶了下来。从建文元年开始,北平与南京之间消息不断,官道上常常是快马加鞭,双方心照不宣,气氛一天比一天紧张,到了六月,燕王的左护卫百户倪琼进京被锦衣卫捕获,倪琼供出了燕王准备谋反的情况,建文得知后只得提前动手。

建文首先动手了,派去燕王府捉拿朱棣的军队反被燕王府的卫队打败,接着,燕王的卫队乘势夺取了北平九门,控制了北平防务,朱棣终是被逼到了这条路上。虽然控制了北平的防务,若想南下,还必须控制整个北平的外围,这样才能有一个稳固的后方。于是朱棣便率领王府的卫队和从外地奔过来的燕王卫队迅速扫荡了北平的外围,控制了整个北平周围要地的防务,内战终于爆发了。

同类推荐
  • 西汉中期二三事

    西汉中期二三事

    这个时期之前,有汉武雄风,南攻北讨,东巡西征;这个时期之后尚有“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情壮志!那这个时期呢?这个时期有着一个传奇的天子,一个崇尚霸王道杂之的皇帝,一个感人至深的深情人!
  • 唤醒我的妃

    唤醒我的妃

    “为了我,值得吗?”萧萧含着泪,深情的看着怀中虚弱不堪的男子。“值得!”“是什么让你能找到不同的我?”“命运的红线!”“那就让我来结束这一切!切断我们之间的红线!”
  • 西南史地与民族:以宋代为中心的考察

    西南史地与民族:以宋代为中心的考察

    刘复生编著的《西南史地与民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国的西南地区(这里主要指司马迁笔下的“西南夷”地区),居住着全国种类最多的少数民族。从历史上看,除了云、贵、川、渝四省市外,与之山水相连的西藏、桂西、湘西、鄂西等地亦皆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彼此间的交往和流动密切。这就是说,治西南民族史,其范围应该以史实为根据,不应受云、贵、川、渝四省市的行政区划的限制。一部西南古代地方史,几乎任何时候都与“民族”分不开,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一部中国西南地方史就是一部地区民族与民族关系的发展演变史。
  • 中国历史故事一本通

    中国历史故事一本通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发现于云南元谋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距今四五十万年前居住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的“北京人”,能直立行走,能够制造、使用简单的工具,并懂得使用火,已具备了人的基本特征。近代考古发现了公元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约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约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这些都是华夏民族悠远起源的见证。后来,大禹治水,平定九州,开启了中国历史王朝盛极必衰更替的序幕。
  • 闯荡隋唐闯天下

    闯荡隋唐闯天下

    闯进神秘的楼兰,踏上遥远的丝路,领略大漠的豪情,恰逢隋唐乱世之际,据守西凉、平定秦川、下江南、战中原、夺扶馀、征服塞北雪域,携美同行,谱一曲悲欢离合,唱一段风起云涌……
热门推荐
  • 带着竹马来穿越

    带着竹马来穿越

    青梅竹马携手穿越,不料却遇前世今生的恋人?恩恩怨怨纠纠缠缠,当一切成为过去,该如何选择?
  • 转型谋变

    转型谋变

    本书集中了宁波市经委2009年度部分优秀工业经济研究成果,研究领域包括全市产业集群提升、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培育推广、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机制研究等相关选题,针对低端产业、低层次技术、低价格竞争为主的发展道路主动谋求转型升级,提出自身思考建议,为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以及研究宁波地方工业产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以后的爱

    以后的爱

    苏倩苏熙青春中的成长和爱情
  • 周末读点口才学

    周末读点口才学

    这是一本关于口才学的普及读物。书中选取了职场、家庭、公共空间等场景,用大量的案例分析了口语交际中的原则和方法。书中将口才学的理论阐述与日常生活中的社交场景有机融合,行文明白晓畅,既方便读者把握口才学的理论精髓,又有利于读者举一反三,有效提升自己的口才技能。
  • 云阳风情录

    云阳风情录

    云阳被列入国家、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化遗迹有40多处,在三峡库区乃至全国都不多见。张飞庙、磐石城、彭氏宗祠、千年盐业古镇……遍布全县的文化遗存宛如历史前行中镌刻在岁月间的印痕,成为今天云阳人的骄傲和财富。
  • 漫漫修仙路

    漫漫修仙路

    李顺剑眉倒竖,手掐道诀,怒道:“妖孽,还不束手就擒。”九尾妖狐掩唇娇笑:“不来了,仙君的样子好吓人。”“大胆。”李顺青锋一指,道:“你这妖孽,居然敢对本仙君眉来眼去,你当本仙君当真是吃素的吗?来来来,速速脱衣,我们床上大战三百回合先。”↑以上,与本书无关______美女是淘气可爱滴,灵石是用了还来滴,打架是专找瓜踹滴,宝贝是无处不在滴。______漫漫修仙路,修仙路漫漫!修修仙,漫漫路,说不清道不明的种种,却是主角那条漫漫路中的丁丁点点。那就让我们且看那丁点是怎样把我们拉到那条漫漫之路吧!______朝霞轻,晚霞轻,幽幽世间绘雨晴。夜风拂帝星。天难宁,道难宁,漫漫修仙路不明。昨梦忆几经?
  • 寒山寺佛学(第五辑)

    寒山寺佛学(第五辑)

    《寒山寺佛学(第5辑)》是以刊发近现代汉传佛教专题研究的论文为主开拓的一块佛教研究园地,包括教下研究、敦煌佛学论丛、佛教文化研究三个专题。
  • 锦年如川

    锦年如川

    她干净内敛,如水的眸子清澈见底;他明亮耀眼,显赫的家世让他避之不及。在那个青涩年华里,倔强的他们一次次错过,当她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带上一个叫她妈妈的孩子,当他在异国他乡,经历了不为人知的痛苦,当他再次想要拥有她,却见她来一句:我们已经分手。
  • 巫族一脉

    巫族一脉

    以天之魄铸我魂,以天之劫铸我身。以地之精融我血,以地之脉炼我骨。巫族一脉的荣耀将在我这里绽放。是我的,我将全部拿回!不是我的,也是我的。巫族一脉,永垂不朽!
  • 无聊志

    无聊志

    随性者,无聊,被逼重生,新的生命,他依旧厌倦规矩,厌倦文过饰非新的生活,仍然存在着,推诿,无能,假学究。但是,同样不会少的,是那种男儿情,男儿誓,男儿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