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04900000034

第34章 报业繁茂(2)

《申报》发行的头三日,每天印600份,对上海老县城和租界所有商号赠阅,然后挨家挨户地上门征订,以先看报后收钱的办法在短时间吸引了人气。更为重要的是,《申报》采用了原产中国的廉价毛太纸,每份零售价仅为10文铜钱,而采用进口白纸印刷的《上海新报》,零售价为每份30文铜钱,成本是《申报》的3倍。经过几个月的“血拼”,《上海新报》于1873年1月18日宣告停刊。

在《上海新报》行将覆灭前,林乐知辞去了主编职务,自己掏钱办了一份中文的《中国教会新报》周刊,以刊登教义、教务等内容为主,以显示自己传教士的传教职责。但随着时间推移,林乐知的办报理念逐渐转向,搞起了“综合新闻”,教会内容反而被压缩至很少部分。1874年,他干脆将报纸易名为《万国公报》,刊登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宗教、科学、文艺等进步知识。

转型的《万国公报》成为了“西学新知之总荟”,当时的知识分子如果想要了解西方的知识学问的话,《万国公报》是最佳选择。1899年2月,它是最早把马克思以及《资本论》介绍到中国的报纸。李鸿章、张之洞这些洋务派大臣都是这份报纸的“粉丝”;孙中山不但是其忠实读者,还在上面刊登过两篇《致李鸿章书》;另外,光绪皇帝甚至日本天皇都长期订阅该报。在1896年清政府维新新政前后,《万国公报》的发行量达到了3.84万份,1903年更高达54万多份,成为当时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报刊。

林乐知的无心插柳之举,最后竟然柳成荫,这份教会报纸对中国有识之士影响深远。1895年,康有为等人在“公车上书”后不久,也在北京创办了一份名为《万国公报》的报纸,由其弟子梁启超、麦孟华担任编辑,探讨“万国强弱之原”,提出言政敷治的建议,成为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出版的第一份报刊。

《申报》的创办人是同治初年来华的英国人安纳斯托·美查,他在杭嘉湖地区经营茶叶和布匹生意,在商贸交易中学会了汉语,成了一个“中国通”。他发现尽管租界是外国人的势力范围,但是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后涌入大量华人,因此租界内的中文报纸将会有极大的市场。

谨慎起见,开办前美查派王韬的女婿钱昕伯去香港找王韬帮忙办报,由于被清政府通缉,最终王韬没能回沪,直到十余年后,王韬才解禁回上海,以年迈之身担任《申报》的编辑。

无奈之下,美查连同他的另外两位英国老乡,每人出股银400两筹资办《申报》,美查担任报纸的全权负责人,报纸的总编辑是浙江杭州的举人蒋其章。创刊时,《申报》一度模仿《上海新报》,起名为《申江新报》,但没多久就化繁为简正式定名《申报》。

根据生意场上的经验,美查深知要使华文报纸得以生存和发展,在内容上就必须贴近华人的阅读要求,他对《申报》的定位是:以一般百姓为读者对象的大众化商业报纸。美查颇为信任华人编辑,并放手让他们去做。在价格和营销手段方面,《申报》除了用土纸单面印刷削减成本外,在上海还首创了雇用报童进行推广营销的方式。不仅如此,《申报》还在本埠广设代销点,并派专人负责送报上门,代销点早上拿报,晚上结账,卖不完还可以退还,一时间上海大街小巷的杂货店、书坊、酒店、烟铺等都有《申报》寄卖。

美查还把销售从本埠拓展到外埠,从城市深入到乡镇,在杭州、宁波、苏州、南京、扬州等地设立分销处。到1887年,《申报》在上海之外的分销处达到32处,其中包括北京、天津等地。

《申报》由于《申报》竭力推行本土化经营,加上极为有效的商业手段,报纸销量直线上升。开办4个月便使得销量由最初的600份上升到3000份。逼得《上海新报》不得不宣布停刊,由此《申报》成为了本埠当时唯一的汉语商业报纸。尽管《申报》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报纸,但是自其创办之初就十分注重新闻的真实性,且颇为顾及华人的利益。美查曾对报纸编辑说,“本馆唯执公道,亦所不惮也”,“办报虽要得利,但必要时经济之需,下知小民稼穑之苦”。

在创刊前两年,《申报》遇到了两件大事:其一是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该案影响之广、时间之长实属罕见,最后还惊动了慈禧太后,而披露冤案真相并弄得妇孺皆知的正是《申报》,其贡献在于让公众对司法起到一些监督作用,使清政府无法像以往一样掩盖冤案;其二是1874年日本侵台,《申报》特别委派记者前往台湾,首次对战事进行特别报道,发表了《台湾军事实录》等战地通讯,一时报纸销量骤增。

《申报》遇到的另外一个时代机遇是,1871年香港到上海的海底电缆铺设完工,电报局随之在上海租界营业。电报的开通无疑是信息传递的革命,对近代报业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新闻史上“由报社记者亲自排发的、最早的一条新闻专电”,就出自《申报》。

《申报》多次因新闻资讯发布之快速而受益。1884年8月5日,中法战争爆发。当时上海风传法国海军正集结于福州外港,准备向南洋水师进攻。8月6日下午6时,《申报》的前方记者从福州发来快电,内容为“驻榕法舰尚无动静”。由于当日《申报》已经交付应刷,为了将消息最快地公布于众,报馆决定将此消息单印,不列入正常的编号,于是这便成为中文报纸最早的正式“号外”。

除了办报,美查还在江苏经营了一家药厂和肥皂厂,公司业绩却都不理想,但报业的生意却蒸蒸日上。1876年3月30日,美查根据钱昕伯的建议出版了《民报》,这是中国第一份使用白话文和标点符号的通俗报纸,为此《民报》刊登启事:“此报非文人雅士而设,只为妇孺佣工粗涉文字者也。”1884年5月8日,美查又在点石斋印书局的基础上,创办中国第一份时事画报《点石斋画报》。随着申报馆的业务规模越来越大,1889年美查遂将旗下资产组成了“美查(兄弟)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达白银30万两。

或许是厌倦了异国的漂泊生涯,将《申报》改组后,美查以10万两白银出售了自己的股份,回英国老家去了。临行前,委托英籍董事埃波诺特总揽馆务,聘请青浦席氏望族的席裕祺当经理,《申报》由此进入后美查时代。

席裕祺和美查是老相识了,设立点石斋印局和出版《点石斋画报》等事情,具体经办人便是席裕祺。1897年,席裕祺突然中风病故,他在弥留之际推荐胞弟席裕福继任《申报》经理,获得了董事会的认可。此时,《申报》已经遇到了经营中的瓶颈,1893年由英国人和华人合资办的《新闻报》在上海滩创刊,面对新的竞争对手,后美查时代的《申报》有些故步自封,以致销量大跌。

报馆创始人不断获利出售股权,再加上经营状况不佳、时局混乱,美查公司有意转让《申报》。席裕福考虑再三,决定以全部家产和部分集资“吃”下《申报》。从1902—1906年,席裕福用四年时间,花了75万两白银拿下了申报所有股权,成为唯一的股东。正式转让合同于1909年签订,自此《申报》产权与管理权均由中国人进行掌控,消息传出,轰动上海滩,席裕福也名声大振。

1908年3月,“《申报》之父”美查在英国病逝。在逝世当天,《申报》头版头条刊发公告,并哀悼称美查为“报馆开幕伟人”。

虽然比《申报》晚了21年,但到《新闻报》剑走偏锋,通过快速递送到外埠市场发行,成为沪上报纸的后起之秀。但到《新闻报》最终能够和《申报》并驾齐驱,主要是在美国人约翰·福开森买下《新闻报》之后。

福开森出生于美国东部的马萨诸塞州一个牧师家庭,其家族是由加拿大安大略省迁移至美国定居。1886年,福开森受美国教会委派,远渡重洋来到中国传教,他为自己起了一个“福茂生”的中国名字。从1898—1906年,福开森利用他的特殊身份,先后在两江总督、湖广总督、邮传部长身边担任顾问,与洋务派官员盛宣怀、端方等关系密切,他因此获得了清政府特赏的“二品顶戴”;其后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福开森又历任段祺瑞、冯国璋、黎元洪、徐世昌等军阀的顾问,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一个特殊角色。

1899年11月,福开森廉价购进《新闻报》全部股权,开始涉足新闻界。入主《新闻报》后,十分注重经营的福开森对报纸实行企业化管理,然后进口双层轮转印刷机,采用卷筒纸印报,提高报纸质量和印报速度,又自置无线电台,收录电讯稿。报纸的经济新闻广受欢迎,被称为“柜台报”,并成为商家店铺必订报纸。为扩大发行面,该报在全国各地设有分馆、分销处500余所,报纸发行量最高达日销15万份,超过《申报》,成为中国第一家突破10万份以上的报纸。

从开埠后报业发端,到19世纪90年代,上海已完全取代香港、广州,成为全国的报业中心。尤其是一心想效仿日本维新的光绪,这个被“老佛爷”听政、训政的清朝名义领导人,在所谓的皇帝权力范围内,给了民族资产阶级上层一定程度的言论、出版自由,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新闻最开放的一段时期。

按清朝旧制,四品以下京官、三品以下地方官,都没有资格直接上书皇帝,但光绪采纳康有为“许天下人上书”的建议,允许士民自由上书言事,由此将政府“公务员”们的行为置于民众言论监督之下,此政策被朝廷诸大臣视为“第一切肤之痛”。同时,光绪还准许报刊自由出版和报道。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明定国是诏》启动变法,诏书中就有“准许自由开设报馆”内容,以此“监督政府,启迪民智”。

同类推荐
  • 霍仁传

    霍仁传

    他自幼习武,十八岁封爵,二十三岁封侯,封号平山,三十岁成为公爵,封号镇国,一生战无不胜。救少帝,破大关,平内乱,封平山,伐匈奴,除外敌,成镇国,声名赫赫。他曾经许下过“不破大关,无以为家”的豪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是他一生的信念。血染江山,不敌她眉间的朱砂,与她白头偕老,归隐山林
  • 李鸿章时代(1870-1895)

    李鸿章时代(1870-1895)

    本书广泛搜集中、日、法等多国史料,以19世纪后期的国际格局巨变为背景,以日本入侵中国台湾、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三大事件为波峰,穿插李鸿章主持的内部变革,强调从大历史与大战略的双重视角,全新解读这段似乎国人已经非常熟悉,其实依然陌生的往事。
  • 大晋孤烟之山河破碎

    大晋孤烟之山河破碎

    两晋的庄园社会在中国如白驹过隙,此后一千多年的小农意识支配下,人们从没有读懂过两晋文明。本书以西晋名将刘琨作战经历为线索,全面展现八王之乱的宏大史诗全景描绘庄园社会的风土人情全心解读魏晋玄学的前身后往全力解析中国历史上这个和西方文明分道扬镳的特殊的时代
  • 武御本纪

    武御本纪

    刘槊带着《三国志》系统都城城基,穿越东汉末年。重振汉室,扬威九州。金戈铁马,武御天下。犯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原名《汉武御》,作者毅力不足,正努力克服中,需要鼓励,谢谢。
  • 呲骨豺狼(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呲骨豺狼(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20世纪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它结束了一个战争和动荡的旧时期,迎来了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回首历史,不应忘记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破坏和灾难,以及世界各个国家和人民为胜利所付出的沉重代价。作为后人,我们应当认真吸取这次大战的历史经验教训,为防止新的世界大战发生,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不断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而英勇奋斗。
热门推荐
  •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唐朝太宗贞观年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四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历经磨难(连同唐僧出生到取经前的磨难共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记载)。取材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民间传说。
  • 此生一世之半世倾心

    此生一世之半世倾心

    她并不喜欢热闹的地方,他却在热闹的地方走的熟练,她不喜笑,他却常笑,她最喜欢招来桃花,他却最喜欢斩断桃花枝,她的花心,他的忠诚,她的妩媚,他的羞涩。
  • 起一心精进念佛七期规式

    起一心精进念佛七期规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还没来得及说

    还没来得及说

    魂穿异世的妖精,寄生在一悲惨少年身上,他将如何改变一生,叙写爱的真理。
  • 神一般的工程师

    神一般的工程师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拷锟”“烫烫烫烫烫烫烫烫烫烫烫烫”“屯屯屯屯屯屯屯屯屯屯屯屯”正在调试……“hello,world”“世界,你好,我是你的神。”
  • 凤主沉浮:无良帝后太猖狂

    凤主沉浮:无良帝后太猖狂

    她是一个冷血杀手,视人如蝼蚁,冷眼观世事。却因鬼差错勾魂魄,一朝坠入阎王殿,身处地狱鬼门关。当她与阎王参茶共饮,当阎王许她一个轮回。她又会闯出怎样一个天地?这是一场赌上生死与轮回的游戏。这是一个动荡不安、妖魔横行的天下。既然天不待我,我又何必管什么仁义道德?我的功过不是你们可以评判的,但是你们的生死,将由我掌控!!!
  • 画鬼人

    画鬼人

    世代相传的看门人慢慢走失在历史的尘埃里,他们的后代却再一次踏入了漩涡之中。好人坏人,在利益面前终究是没有界限的。湿魈,粽子,气魃,这些早就已经深埋在地底的东西再一次出现在他们的眼前,古老的《竹简编年》里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传承已久的《易经》到底删减了什么。陆家,于家,秋家,金家,柳家,这五家之间的恩怨纠葛早就和古老的一切联系在一起。
  • 快速阅读力训练手册

    快速阅读力训练手册

    正如本书作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教授沃尔特·皮特金教授所言:本书主要写给那些整天忙忙碌碌,一年到头读不了几篇文章,而自己又因此很不满意、觉得自己读书太少的成年人。”尽管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开始接受如何读书的训导,但真正来讲,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读书。本书作者根据读物的不同类型,阐述了一些高效阅读的策略和技巧。如:通读,不要只读局部;读长句子,不要只读字词。先了解最广泛的含义,如果有必要的话再去细读。阅读是一种方式,因此,它应当遵循学习规律,这便是这些规律中的首要规律。快速而有效地阅读,就是用一种快速而有把握的方式去掌握书面符号所表达的意思。
  • 怎样处理好婆媳关系

    怎样处理好婆媳关系

    中国有句谚语:“婆媳亲,全家和。”这说明,婆媳关系的亲密无间是家庭幸福快乐的重要因素,因此所有的婆婆和儿媳妇都有必要好好学习一下“婆媳如何相处”这门看似简单、实则很难的人生必修课。
  • 镇魂将

    镇魂将

    镇魂将,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职业,世世代代的保卫着人类的安全。当某一天,地球经历了几近灭亡的危机的时候,镇魂将能否看破世间的虚伪,能否冲破外界的阻拦。少年的诞生,往往伴随着苦难与磨练,但是心中的信仰却是亘古不变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