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04900000029

第29章 “阿拉”是谁(3)

淮军用一种北方特有的木制独轮车运输辎重,此车运行主要靠中间一个木制车轮滚动前行,称为“独轮车”,又因运行时主要靠人用双手掌握平衡和把持方向前进,故又称“手推车”。战争结束后,这种独轮车就被留在上海,成为上海早期的主要运输和代步工具。这种车颇能负重,载四五百斤货或五六个人,可在城市街巷中穿行自如。

这些小车的“司机”,以南通、盐城一带人为多,亦有崇明岛人,当时上海人普遍把长江以北的江苏部分连带安徽北部地区统称为“江北”,因此这种独轮手推车就被上海人叫做“江北车”。租界开辟后,市郊的工厂不断建成,一些女工为了去较远的纺织厂上班,往往相约合坐独轮车前往。由于独轮车收费价格低廉,货客两用,一般贫民苦力均乐以独轮车代步或运物,并且渐成风气。据1874年的统计,英法租界共有独轮车3000辆,可谓是近代上海一支不容忽视的“出租车队”。为了便于稽查和管理,同时弥补财政收支平衡,1870年租界对这些人货两用“出租车”发放牌照,并征收执照捐税。

无论独轮车还是轿子,都是中国独有的传统式交通工具。1874年,一个叫米拉的法国人,从日本引进了一种人力拉动的两轮客车。据说,这种新玩意儿是一个居住在日本的美国牧师发明的。米拉将两轮车引进上海后,即从租界当局取得了营业执照,开展人力车客运服务。为求醒目,车身一律被漆成黄色,故名黄包车,时人见该车是日本的舶来品,故又称其为东洋车。

1874年1月20日《申报》登载“外国小车出赁启事”,说“今有本行新到洋车,比中华车大小不同,不论天暗下雨,一样可推。车上另有篷帐,下雨不湿衣服,格外奇巧。贵客商欲坐者,请至本行贾可也。”不少中国贫民纷纷前去租赁,拉起了“黄包车”。中国从此又多了一个平民行业,一些乘车的洋人指路时用文明棍敲中国车夫的毡帽,催促车速时则用脚踹车夫的后脊梁,如此种种恶劣行径成了近代中国文学写不尽、描不完的伤感素材。

黄包车兴起后,因其车速较快,且乘坐舒适惬意,独轮车遂趋没落。据《工部局年报》统计,1882年,公共租界的“江北车”比八年前的2200辆减少了三分之一,只剩1500余辆。但随着上海进出口贸易扩大,从码头、堆栈至仓库、商店的货物运输需要,“江北车”时来运转成为遍布大街小巷的主要货运工具,到1897年增加到57000辆。

每天,运送粮食、布匹、煤油、茶叶以及各种日用品的江北车,穿梭于大街小巷。由于数百斤重的货全靠一个轮子支撑,造成砖石路面损坏加速,于是路面保养和小车增多的尖锐矛盾,令洋人和工部局颇为不满。1888年后,上海租界当局公布了《手推车规章》,明确规定江北车一次载重不得超过450斤等。这份手推车规章的颁布,让上海由此成为中国最早颁布城市交通规则的城市。

然而,这份规章只落实在纸上,并没有对江北车夫形成约束力。几经踌蹉,3月9日,租界当局便采取强硬手段,决定将小车执照捐每月加至1000文铜钱,以此达到控制车数的目的。这个消息一公布,旋即引起小车工人的集体反抗。是日下午,凡在租界内领有执照的小车工人一律罢工,拒领新照,抵制新捐。

推江北车的人大多是身无长技的农民,家无隔夜之米,为灾荒贫困所逼迫,流落上海,靠体力养家糊口,在上海生存。其实,自1870年租界开征小车执照捐以来,到1888年的18年时间里,执照捐的金额增加过一次,即1877年加征200文,为原金额的一倍。现在又从400文增加到1000文,增收幅度高达150%,这对于收入微薄的车夫来说,无疑是残酷的搜刮。

4月2日,上千名小车夫连续三天聚集在工部局门口,要求免加捐税。抗议的声势颇为壮大,形势一度十分紧张,发生了小规模的冲突,以致法国军舰上的水兵奉命戒备。这次,上海的“父母官”和车夫们形成统一战线,他们在给驻沪领事的公函中称:小车夫“像牛马一样日夜劳作,每日所赚也仅够籴米,他们根本付不出每月1000多文的车捐”,因此“恳请领事劝说工部局停止加捐,以示他们对中国贫苦劳动者的体恤”。

外国驻沪领事团竟大发善心,认为工部局董事会“最近决定的关于对手推车每月征收1000文车捐一事宜缓办”。多方压力下,工部局宣布小车捐征收仍维持原状,1888年的抗捐获得了预想结果。

但事情总有反复,就像四明公所事件一样,1897年1月,事隔九年之后,加征小车捐之事又被提出,工部局董事会从1897年起将小车捐增加到每月600文。“小车抗捐”再度爆发。然而,时过境迁,尽管这次抗捐活动发生了规模更大的冲突,但结局却大不一样了。

1888年工部局最终放弃加捐的决定,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外国使领团不支持加捐,当时很重要的背景是,1888年清朝正式组建北洋水师,形成亚洲最强的海军力量,欧美列强也顾忌三分。然而,中日甲午一战,败絮其中的清军,先败于朝鲜,后败于辽东,最后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的国际地位则一落千丈,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国不强则民不安,这样的背景下,外国驻沪领事团的态度与1888年时截然相反,甚至连原本维护小民利益的上海道台刘麒祥,也违背初衷,自保仕途前程。至此,“小车抗捐”希望完全破灭。

两次“小车抗捐”和两次“四明公所事件”,都是由城市管理机构同管理对象之间的矛盾发展所引发的,如果决定加捐或拆房的一方是上海地方官,相信这样的抵抗事件也会发生。正是由于夹杂了某些民族主义的因素,一市三治的上海相较其他城市的治理难点,往往是经济问题政治化、行政问题外交化、简单问题复杂化。

整个小车夫抗捐事件中,上海地方官还是能体恤小车夫的艰辛,站在维护小车夫利益一边的。在无法取消加捐的情况下,为缓解小车工人加捐后的困境,官府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努力:其一,适当提高小车运费,将捐费的一部分转嫁到乘客身上;其二,抽肥补瘦,对新捐的200文中的一半由其他各业帮助补贴解决,将一部分新增捐费转嫁到相对富裕的商人身上。这样,提高运费和补贴捐费双管齐下,小车夫实际增加的负担就不是很多了。

抗捐风波过后,为了解决江北车夫一盘散沙的局面,在道台、县令的授意下,通瀛公所成立了,这是上海第一个以小车工人为主的公所。宁波人在四明公所事件平息后,对公所处置对外事务的能力深感不满,便提议仿照西方人的社团组织,成立“宁波同乡会”,维护、保护同乡的利益,提升宁波人在上海的地位和影响力。

一时间,行业会所、同乡会馆在上海滩纷纷筹建,成为彼此抱团取暖、自救的民间组织。据统计,从清光绪年间至民国初年,在上海新组建的有名可查的会馆公所达118个。

光绪二十八年正月十五元宵节(1902年2月22日),奉朝廷之命,中国第一个商会团体——上海商业会议公所在南京路五昌里一个民房里正式诞生。拥有“花翎二品顶戴”的宁波商人严信厚,以及他的老乡兼生意伙伴周晋镳,分任总理和副总理,朱葆三任总董。

20世纪初由严信厚等发起创办的上海总商会旧影据统计,上海商业会议公所会员以浙江籍人士(尤其是宁波人)居多,其次则为广东、江苏、福建、安徽、江西、山西和四川等各地在沪商帮人士。会员所从事行业多达20余个,公所领导层中,又以汇兑业、银钱业、丝业、茶业及五金洋货业人数最多,这正是当时上海经济实力最强的五大行业。由此可见,该公所确实囊括了20世纪初期活跃于黄浦江畔的大部分华商精英。

1904年5月,“上海商业会议公所”遵新设立的“商部”命令,改名为“上海商务总会”,严信厚仍为首任总协理,浙江商人牢牢掌握了“中国第一商会”的主要领导权。七年后,因辛亥革命再次更名为上海总商会,因数度卷入“五四”、“五卅”等政治旋涡,导致毁誉参半。

由于早期宁波籍移民在沪经商取得成功的直接关系,宁波人成为洋人和官府都不敢小觑的社会势力,他们在上海的优越感越来越强。相形之下,人口总数虽多,但生活困苦,主要从事倒粪桶、扫马路、拉黄包车、码头工人等工种的江北人,仍备受上海人歧视。

江北也并非没有大家,买办世家席正甫家族,银行家陈光甫,来自南通、主张实业救国的状元张謇,来自无锡的“面粉大王”、“纺织大王”荣德生、荣宗敬兄弟……由他们组成的苏商群体,成为横跨晚清、民国、新中国初期的一大商帮。然而,个体的表现依然无法改变其整体印象的命运。

在所有移民中,租界最不能忘记的群体是洋人。他们或带着巨资,或拉着一个皮箱,漂洋来到上海。“二战”爆发后,各国在沪侨民多达十五万人。在心态上,这些西方移民并不觉得他们是外客,反而认定自己是这座城市的创立者。

当时,上海洋人中的最大族群,并非是建立租界的英国人、法国人,而是流亡来的白俄人。辛亥革命后,特别是俄国的十月革命后,大批忠于沙皇的白俄人逃离到上海。20世纪30年代初,在上海的白俄人达两万余人,他们聚集在法租界霞飞路一带。

沪上还有一个特殊群体——印度人。一战前后,英国人从印度带来的锡克族巡捕,在上海滩招摇过市。巡捕们被人称为阿Sir,上海洋泾浜式英语慢慢走调,就变成了“阿三”。于是,上海人就把这些红扎头巾、皮肤黝黑的印度巡捕叫做“红头阿三”。红头阿三在上海的地位有点尴尬,他们是洋人,却并非是洋人大人,是被英国殖民的人群,因此上海人经常会作弄红头阿三。

于是,“十里洋场”的大上海,变成了一个囊括五洲四海的大熔炉,每一个地方来的人,都带来一种文化、一种腔势和做派。这座远东大都市,像万花筒一样,五花八门、内涵深厚。

这样才有了“阿拉上海人”。四

同类推荐
  • 欺世盗明

    欺世盗明

    现代人王卓,本是一名特种兵指挥官,因一次交通意外,灵魂穿越时空,来到了明朝末年,融入到一个富二代唐琪身上,原本可以,骑马,遛狗,赛风流,但是因为对历史的先知先觉,发誓要阻止那段屈辱的历史,为了逆转历史,改兵制,强兵备,战鞑虏,霸海权,取天下。
  • 《匮封宝鉴》

    《匮封宝鉴》

    这是一段从未被载入史册的“历史”,有太多的民族在这场“历史”中消失,他们都曾为那个时代做出过努力。故事起始于唐建中四年,伴随着京城盛大的“开国大典”,一支残兵败部正从葱岭以西一路败逃至玉门关,一切也由此展开...
  • 大锦衣

    大锦衣

    穿越过后,父母双全,欣喜交加,身体强壮。怎奈身为王爷近卫的他,匹夫一怒严惩恶少,却得罪了恶少背后锦衣卫的权势,从此亡命天涯。结识江湖好汉,快意恩仇,尽显男儿本色。先皇驾崩,新皇登基,却是自己的奶兄弟,深入朝堂,入主锦衣卫,开始一场旧日江湖恩情和现实利益的纠葛,以及朝堂之上的明争暗斗........
  • 武将称雄

    武将称雄

    岳爷爷冤死四十年后,信息时代宅男降临贺兰山下,重塑将门荣耀,扭转文重武弱局面,自此历史车轮开始变轨。在内,从纯朴少年到权倾朝野,铲除奸相,清理宦党,扶持皇后垂帘听政。在外,以万夫不当之勇,凭掌中大枪,继背嵬血气,绝代武将傲视天下!雪靖康之耻,偿武穆遗愿!北伐!北伐!直捣黄龙,还我河山!让中华文明光耀寰宇!
  • 天降夫子

    天降夫子

    秦浪,一个隐匿在地球的武者,在一次厮杀中意外的穿越至另一个世界,稀里糊涂的成了夫子,做了文人士子的老师。我的目标是,调笑文人骚客,戏弄百子诸家。万花丛中过,片片皆沾身!我的口号是,只要我是你的夫子,你是我的学生,就要将无耻进行到底!这是一个“秦”兽“浪”荡的故事这是一个妙不可言的人生。顺便说一句,我胸无大志,但胸有小痔!
热门推荐
  • 乾隆皇帝:风华初露

    乾隆皇帝:风华初露

    雍正死于非命,时年二十五岁的乾隆继位。他胸怀大志,要做超迈千古之帝,一心开创大清盛世。他坚持推行“以宽为政”的施政方略,革除前朝苛政。重视直臣能吏,简拔新秀,整顿吏治,对贪官污吏严加惩处。他励精图治,蠲免赋税,使民休养生息,并不断微服私访,体察民情,派能吏赈灾济民,杜塞乱源。先后进军大小金川、西域和台湾,平息叛乱。让纪陶主修《四库全书》,以收束笼络天下士子之心。乾朝逐步走向生业滋繁的隆盛之世。但与此同时,地士兼并矛盾愈演愈烈,官场贪贿荒淫糜烂不堪,且边患不已,危机四伏,树大中空,加上晚年乾隆好大喜功,多有失政,又任用和珅等佞臣,黜退贤良,国势逐渐江河日下。
  • 原味时光

    原味时光

    顾宸说:你曾说年少时的爱与喜欢,不过是一场自顾自的执着。但,我爱你,爱了整整一个曾经和现在。如果真的有第八号当铺的存在,你会选择典当什么?换取什么?陶自然说:典当青春,换取安定。原来没有你,爱情只是一场迷信。--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误入豪门:辰少的契约新娘

    误入豪门:辰少的契约新娘

    三次见面,霉都倒到姥姥家去了,你说说看,我拿个情报容易吗我,又是演戏又是打婊中婊战斗的,钢铁侠美国队长都没我这么忙的。“哎哎,某男,说好了演戏,怎么还动手动脚呢?”某男邪笑道,“不动手动脚难到你希望我动别的地方,嗯?”某女一愣,随之惊叫,“我卖艺卖萌就是不卖贞操啊!”“没事,人给我就行。”【南有乔心,瑾年沐时——致NX】
  • 光福诸山记

    光福诸山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背叛

    背叛

    不忠、虐待、出轨、工作场所的剥削、歧视、不公……这些都属于背叛范畴。背叛的黑手伸向我们每个人,吞噬着我们的身心,背叛发生于我们重要的亲密关系中,发生在我们工作的场所中,甚至发生在我们生活的整个大环境中,它如此猖獗,我们却总是能够说服自己对其选择盲视,《背叛》作者,一位是世界级研究背叛和儿童虐待的顶级专家,一位是有着25年实践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向我们阐述了生活中肆意猖獗的背叛行为、人们面对背叛时候的心理活动、对背叛行为本身的态度、选择甘心情愿活在背叛笼罩下的心理原因等等,《背叛》是一本直击心灵的书,读完它。
  • 丧尸黑客

    丧尸黑客

    世界末日?没错,就是我干的!为了人类最后的那一线生机,就算我亲自变成丧尸,那也无所谓了。——黑客K
  • 温暖的家园(乡土新故事)

    温暖的家园(乡土新故事)

    当城市开始一点一点蚕食乡村的时候,我们是否还残留着关于乡村的记忆?城市的钢筋水泥支撑不起你我脆弱的灵魂,于是我们让自己的心灵放逐广袤的大地:感受大地的心跳,大口呼吸散发着草香的空气:沐浴和煦的阳光,倾听来自乡野的鸡鸣狗叫……
  • 无婚有喜:总裁醉爱出逃妻

    无婚有喜:总裁醉爱出逃妻

    偶然的邂逅,她就成了他的毒药。高富帅一改昔日纨绔形象,只为猎获她的芳心。爱也深深,恨也深深,她带着孩子出逃,涅槃重生。此情只有世间有,莫笑此情太痴狂……
  • 三眼窥天

    三眼窥天

    一眼窥灵,二眼窥神,三眼窥天!---------------------------------2015,两枪走起,各位看官,见好就收!记得收藏入书架哈~
  • 寻龙葬地诀之印度睡城

    寻龙葬地诀之印度睡城

    从鬼国返回后,乌小忧给作家发了一张三叔的照片,背景为古代三大佛国——西藏、尼泊尔、印度,为了寻找三叔的下落,作家、小胖与从事考古工作的孙文招募了三个探险者,踏上了新的探险之旅。他们从布达拉宫的密道进入渺无人烟的原始森林,途径尼泊尔,最后来到印度的泰姬陵。探险的途中有两人神秘失踪,其余的人遭遇了吸血蚂蝗、会飞的青蛇、毒蜂、泥石流还有隐藏的敌人偷袭,同时也饱览各地美景、美食、文化、异族风情。最终在泰姬陵的地下墓室中寻找到传说中加勒比海盗的宝藏,所有的秘密一一揭晓后,失踪的两个同行者却意外出现了,他们居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