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04900000001

第1章 海上来“客”(1)

【注定结局的开始】

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1643年10月8日),天未亮,黄浦江通往东海的入海口处,一个渔家孩子背着竹篓,穿过一片芦苇坡,去茅草丛生的滩涂上挖牡蛎。显然,这个孩子不会预知到两百年后,他脚下这片海滩将成为一座繁华的城市,城市的名字叫——上海。

00他也不知道,就在他挖牡蛎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北方盛京(今沈阳)皇城内,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只有五岁半的孩子被拥立为嗣皇帝。半个多月前,他的父亲皇太极突然猝死,由此清王朝出现了第一位娃娃皇帝。这位小娃娃就是爱新觉罗·福临,第二年于大政殿举行即位大典,改元顺治。

1644年,中国出现了三个皇帝,除了还是“部落首领”的爱新觉罗氏以及秉承家业的明朝崇祯皇帝之外,另外一个加入“皇榜”成员的是个农民,他叫李自成。他们三个人在当时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形成了三支政治力量:没落的明、关外虎视中原的清和号令农民“造反”的大顺。

从朱元璋开始,明朝历代皇帝都有滥杀功臣、多疑吝啬的坏毛病,崇祯的这个家族之症已经让整个王朝病入膏肓。抗击清兵时,如果一个城市沦陷,就把失城的将领杀掉;一个地方沦陷,就把丢地的官员杀掉。就连战功赫赫的袁崇焕、孙传庭这样的大帅也是说杀就杀,而且抄灭全家。皇帝如此苛求擅杀,怎能不让与清兵殊死搏斗的官兵们心寒呢?吴三桂、洪承畴、耿精忠、尚可喜等,都是能征善战的将领,前车之鉴让他们有了事后做“汉奸”的充分理由。

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乘着晦暗天色,开始攻入北京城。19日破晓,紫禁城内的太监们在听到攻城炮声后早已作鸟兽散了,满朝文武无一人来护主。亲眼看着几个老婆或跳井或上吊自杀后,绝望的崇祯皇帝踉踉跄跄地爬上了紫禁城后门的煤山。此时天色大亮,京城已完全陷落了。在山顶的寿皇亭,他放眼一看,只见京城内外火光冲天,四周喊杀声阵阵传来,炮声隆隆作响。见此,崇祯不禁仰天长叹,泪如雨下,想不到当年祖宗出于象征江山永固而堆筑的万寿山,今成自己的葬身之地。随后,崇祯在半山腰找了一棵歪脖子槐树,解下衣带上吊了。

据说,崇祯皇帝的死状非常狼狈,身上只穿着白色内衣,披散着头发,右脚穿着一只红鞋,左脚光着。他用34岁的年龄给277年的大明王朝画上了一个黑色句号。临死,可怜的崇祯还哀叹:“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皇帝殉国,何等悲烈!

崇祯死了,李自成的屁股也没能捂热紫禁城的龙椅,“一怒为红颜”的吴山桂打开山海关迎清兵入关。清军打出替汉族地主“报君父之仇”的旗号,灭了李自成的大顺而一统中原。应该说,明朝的统治是李自成推翻的,但顺治却拣了个天大的漏,成了清朝第一位入关的皇帝。

清军入关被很多海外学者认为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农民们用菜刀、锄头革了一个旧王朝的命,而满族的铁骑又踏下了一个新王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朝换旧朝。尽管农民起义波及黄河南北,满汉战争伤亡千百万人,但中国还是封建社会,同两千多年前的秦王朝别无二致。

第一章:城市的源起与中国的农民革命、清兵入关大致相同的时间,欧洲的英国也发生了一场“革命”。从1640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事件开始,被称为“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了。1649年1月30日,在英国王宫前的广场上,查理一世的头颅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斧头砍落。英国资产阶级的胜利,是一个历史的新纪元。这场革命,为欧洲和世界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敲响了丧钟,随之一种迥别于封建社会制度的新政治制度在欧洲宣告诞生。

几乎是同时发生的东西方两场革命,同样是两个以悲剧结局的皇帝,但两个国家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发展之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新的政治大厦,在此后的三百多年里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它波及世界,震撼全球。工业革命产生的坚船利炮让英国在大洋大海中横冲直撞,成为18世纪世界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我们不难设想,在皇宫广场上处死查理一世时民众的欢呼声,不就是两百年后西方叩击中国国门的隆隆炮声吗?

“暴力革命”总是需要代价的,在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革命中,贵族与平民都把守了一个传统底线,即尊重和维护私有财产。于是,“暴力革命”变成了一场没有流血和牺牲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使得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完全在英国确立下来。一百多年后,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翻版在法国上演。令人叹息的是,中国从来没有在法理或者制度上确立财产不容侵犯,在强势而毫无契约观念的政府面前,皇帝要抄你家,甚至要你死,大家都还要“谢主隆恩”。

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了英国也改变了世界,但中国还在旧有的轨道上运行,尽管庄家换了,却还是原来那副牌局。东面是大海、北面是冻土区、西面是高原、南面是岛屿,中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孤岛”,在持续千年的时间内,这个“孤岛”内部一直发生着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商品交换,发达的市场、繁荣的商贸、成熟的农业……以至于被认为“14世纪时,离工业化只有一根头发丝的距离”。然而,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专制制度,让这个微小的距离直至鸦片战争爆发时的19世纪,在这长达五百年的时间都没能跨过去。

今天的故事重复着昨天的历史,改朝换代的船票没有搭上驶向蔚蓝色大海的资本主义客船。从此至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末代皇帝溥仪退位,爱新觉罗氏统治了华夏整整268年。以入关的数十万人马领导上亿人口的帝国,这个看上去很像“小概率事件”的事实,让满人部族政权时刻保持着防止被颠覆的警觉。

1653年,已经坐稳紫禁城龙椅的顺治接到一份来自广州的“内参”报告,称一艘荷兰国的海船停靠在虎门港,提出要上岸通商贸易。顺治从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口中得知,荷兰是一个新崛起的西方强国,1624年击败西班牙独占了台湾岛。群臣对是否与荷兰做生意,分歧很大。于是,荷兰人对清朝官员大肆行贿,同时游说被顺治尊称为“玛法”(满语中“爷爷”之意)的汤若望,希望他能在皇帝面前多说好话。

后世,有人找到了一份当时参与此事的荷兰人信函,上面记录:“政府官员对我们的礼品出奇地满意,并同意向我们提供各种便利。”信中记载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汤若望见到我们把大量的礼物,特别是武器、毛毯、红珊瑚、镜子等众多奇珍异品一件件摆出来的时候,他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叹息。”1653年,顺治接见了荷兰使团,特许荷兰国每八年到中国“朝贡”一次,每次来的人不超过100人,并只允许20个人能到京城。

对于一个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他们对海外贸易是不怎么感兴趣的,在征服汉族后就视自己为天朝,不承认平等“贸易”,视他国为藩属,连“朝贡”也只能八年一次。尤其是1661年郑成功集团收复了台湾岛,为了切断沿海百姓与郑成功集团的联系,以“骑射”得天下而水军薄弱的清王朝只能下令海禁,规定“片板不许下水,粒货不许越疆”,甚至将沿海居民内迁30里,使靠近台湾岛的沿海边界变成无人区。

清朝的海禁政策执行了二十多年,直到顺治的儿子康熙平定“三藩”、统一台湾之后,海商贸易才逐渐宽松。1685年,强势、开明的康熙皇帝正式宣布开海贸易,设立粤、闽、浙、江四大海关。海关制度的建立,是中国自唐代开辟“丝绸之路”,创设“朝贡贸易”的市舶制度以来,政府首次将对外贸易的管理与经营活动分开的新贸易模式,伴随催生的是一个迥异以往的、从事洋货生意的商人阶层。

设立海关后,外商被允许在四大海关自建商馆内,自主买卖。荷兰、美国、丹麦、英国、瑞典等国先后在广州珠江边自建商馆,每个商馆占地21英亩,年租金为600两白银。这批在中国土地上最早的西洋建筑群,与中国人的房屋相映,犹如一道突兀而怪异的风景。清政府对这些外商的行动进行了严格管制,颁布了许多限制法令,例如外商未经批准不能进广州城、禁止外商雇用中国人做仆奴、禁止外商向中国商人放贷资金,甚至有禁止外商在广州过冬、外商不得乘轿子等奇怪规定。外商到中国几乎是被“圈养”起来了。

中国商人同样需要获得政府发放的牌照,方能与外商交易。第一批被特许从事洋货贸易的商行共有13家,他们是政府与外商之间联系的唯一中间人。一项广受外商诟病的规定是:洋人有事要申诉,自己不能直接向广州当局上告,必须通过行商向政府呈文。这显然是极不利于维护外商利益的。为了控制价格,广州的商人还成立公行,缔结同盟,分享利益,一致对外。这个组织显然是受到官方支持的,这种“对外统一行动、对内垄断利益”的商业特色极像扬州“盐商”的做法,“十三行”商人因此渐成一个组织严密的垄断型商帮,与两淮盐商、晋陕商人一起,被后人称为清代中国的三大商人集团。

广州“十三行”牌坊明清时代崛起的粤商,与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转型相始终,承前启后,脉络至今不绝。而广州十三行行商则是清代中前期兴起的粤商中独树一帜的劲旅,当时的英国人称他们是“国王的商人”。明末清初“岭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在《广州竹枝词》中描写道:“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这反映了当时十三行地区洋船云集,外贸繁盛的情况。

1689年,一艘悬挂着英国国旗的商船驶进广州港,与粤海关监督达成协议后,获得登岸贸易的许可。这艘商船并没有独特之处,但它的到来却是个历史性事件,原因在于它属于大名鼎鼎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世界企业史上,英国东印度公司是最早的股份制有限公司之一,它在英国殖民地印度的贸易垄断特权是经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特许的,是英国政府和商业利益集团的“全权代表”,最鼎盛之时,英国东印度公司控制着全球40%的贸易。

初进中国市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买卖清淡,船舱里装满了毛纺织品,这在天气炎热的广州并不受欢迎。由于毛纺织品的滞销、茶叶瓷器的刚性需求以及清政府的强硬,造成英国东印度公司在相当长时间里处于贸易逆差的被动局面。除了官定税额以外,英国人还遭到中国官员大量勒索,这在中国当然是司空见惯了,但这方面,英国人似乎不怎么习惯享受这种“国民待遇”。于是,他们试图将贸易转往厦门、宁波等其他港口,但发现那里的“刮地皮”勒索更厉害,只好又回到广州。

为了打开市场,英国东印度公司一直试图解决两个困扰外商的难题:一是扩大对华贸易的市场港口;二是找到更能赚钱的对华商品。1715年,东印度公司在广州城外设立了固定的商馆。在随后的近两百年间,这家“国有参股”的巨型公司,主导了西方世界的对华贸易,并直接打破了东西方的贸易均衡,它是鸦片贸易的始作俑者,对中国和亚洲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转眼时间到了1736年,清朝皇帝的龙袍披到了25岁的乾隆身上,经过他爷爷康熙和爸爸雍正的呕心经营,年轻的乾隆拥有了一份殷实的家底。中国似乎有一个兴旺惯例,只要社会有七十年以上的平稳期,经济必会重获繁荣,因此清朝也迎来了“康乾盛世”的社会繁荣期。

1743年,又一个英国“游客”从海上“漂”来。“百夫长”号船长乔治·安森带着他疲惫不堪的船员驶入虎门港,这是史上第一艘英国籍战舰进入中国水域。他们已经几个星期没有看见陆地了,船上的给养几乎消耗殆尽,更为严峻的是,三分之二的船员因患败血症相继死亡,如果不立即上岸补充淡水和食物,他们只有死路一条。

乔治·安森向广州地方官员提出的申请遭到了拒绝。于是,海盗出身的乔治·安森推出震天响的火炮,威胁要击毁驻扎在港内的中国船只,这种虚张声势的恐吓竟然奏效了。百年后的1838年,约翰·巴罗在其撰写的《安森传记》中写道:“由于英国战船的新奇,由于其船长的坚定,由于明智地展示了自己的力量,偶然夹杂着一些可能更有必要使用的威胁,此外还由于早就洞察了这个民族的真正特性,安森成功了。”

在炮口下,广州的官员屈服了。他们并不知道,这种屈从或许暂时拯救了这座城市,却玷污了中国人的声誉,使得中国陷入了一种易被威吓的胆小印象,最终大清王朝高高在上的地位,在欧洲人心目中丧失殆尽。

乔治·安森被允许登岸,他将海上劫得的财宝卖掉,获得了40万英镑。他用这些钱采购了大量中国货物,据说装满了32辆马车之多。1744年6月15日,凯旋回到英国的乔治·安森,将战利品放到伦敦的大街展示,他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被英国皇室封为爵士,并出任海军大臣,成为英国近代海军改革者。

长时期“不许舢板下海”的国策,几乎让中国人丧失了挑战海洋的能力和勇气。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远在中国北方的俄国,比康熙小12岁的年轻沙皇彼得一世,力排众议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波罗的海边的一块沼泽地上。日后证明这是一个伟大的决定,这座被命名为圣彼得堡的新城市,让俄国由一个内陆国家变成了面向大海的新帝国,而彼得也以“大帝”名垂历史。

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9月,中俄在尼布楚举行边界谈判,尽管当时清朝占理占势,却“战略性”地放弃了对西伯利亚的控制权,双方签订《尼布楚议界条约》,这是清政府和西方国家签订的近代的第一个“平等条约”。为表示庆贺,双方还互赠礼品,举行了盛大的宴会。清朝的这次露怯,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并且结局相近的故事被一再重演,这是最让后人倍感沮丧的地方。

从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再到英国人、俄国人,他们对华的姿态和贸易情况,竟成为了西方列国验证实力的晴雨表。在许多困难之下,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对华贸易仍然在不断发展。这其中的原因是,虽然它向中国贩卖毛纺织品一直亏本,但在茶叶贸易上赚到了不少钱,它每年进口茶叶的利润近50%,在抵消了毛纺织品亏损之后还有26%以上的盈余率。

同类推荐
  • 丹凤古城楚墓

    丹凤古城楚墓

    本报告主要介绍了丹凤古城村东周楚墓1996 年度的考古勘探与发掘情况,但是由于当时勘探调查的范围较小,因而整个墓地的分布发掘情况,但是由于当时勘探调查的范围较小,因而整个墓地的分布。
  • 东汉不是传说之历史的岔路口

    东汉不是传说之历史的岔路口

    本书内容包括:刘秀的前世今生、王莽的谢幕演出、是谁阴死刘縯、重整山何之关东等。
  • 三国之超级霸主

    三国之超级霸主

    乱世之初,作为一名后世的特种兵,罗阳来到这兵荒马乱的年代。或许,活下去,才是罗阳最先要解决的问题!只要能够活下去,什么事情都愿意做!如果你不让我活下去!那我就让你活不下去!士兵?抢!军队?抢!城池?抢!名将?抢!美女?抢!国家?抢!天下?都抢了那么多了,这天下也是不抢白不抢!
  • 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

    “三藩”是清初耿仲明(耿精忠)、尚可喜、吴三桂三位异姓藩王的总称。三藩问题是清史、满族史研究中的重大课题,涉及满族与汉族、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关系等诸多方面。《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三藩之乱》将历史活生生的重现在读者面前,对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代表人物进行了深入剖析;澄清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性质问题、满洲贵族的民族压迫政策问题以及有关人物的历史评价问题。
  • 战匈奴

    战匈奴

    本书是一部讲述大汉与匈奴征战百年的纪实之作。两千多年前,当冒顿单于统一了自猿人时代就一直动乱分裂的蒙古高原,建立了不可一世的匈奴帝国的时候,中原即再一次陷入战乱与分裂。随着西汉帝王的东征西讨,至汉武帝时期,汉朝的疆域空前扩大,一个对匈奴进行呈C型包围的战略浮出水面。经历了数不清的波折与胜利后,汉朝慢慢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作者以麻辣诙谐的文笔、严谨审慎的态度,再现了两千多年前于废墟间建立的汉帝国与匈奴帝国间的巅峰对决。
热门推荐
  • 下堂小妾不好惹(全本)

    下堂小妾不好惹(全本)

    这也忒扯了吧,她堂堂一新世纪女性,怎么去庙里看个千年女尸就看成古人了?还是个被老公抛弃在远郊别院的三岁孩他娘?她仰天长嚎:我要离婚???第一次见到她,她和儿子满脸贴着黄瓜,躺在院子的摇椅中,惊恐的把他当成劫匪。第二次见到她,她带着儿子卖胭脂,口口声声的要为儿子创造新生活。第三次见到她,她狂舞一曲,成为名人,对着台下的男人巧笑倩兮。这个该死的下堂女人,来人啊,绑回去处理。身中奇毒的鬼族少主只有看见她才能感受到温暖,他用尽所有来爱她,将她护在心尖上,并承诺一生一世相守永不离???忠心护主的鬼族杀手为了救她不惜与她同落悬崖...温柔的佛族首领是她年少时的心仪之人...当她的身份一步步被揭开时,她竟成为他们一心寻找的‘千年舍利’,逃不开也躲不掉...当她亲耳听到他的王爷相公原意为了救自己心爱的女人而放弃一切时,她的心彻底死了...顺遂他的心意,她将自己当做换取解药的筹码,被埋入三尺黄土之下~~~直到他的世界再也没有她的存在,他才知道,他到底错过了什么~~再次归来,她心中的牵挂早已换做他人,那个愿意用一生柔情守护她的男人,她不愿再放手~~她的出现,牵动了两个情敌的身世之谜。当真相大白时,一切该何去何从?
  • 倾世废材妖娆王妃

    倾世废材妖娆王妃

    世人都知她是废物只有他认准了她是一颗明珠当二十一纪金牌杀手灵魂回归到本身又会有怎样的经历呢
  • 有酒的地方

    有酒的地方

    本书讲述了一个单纯而又热血的23岁女孩,独自在鼓楼开酒馆,应对各式奇葩怪人的故事,不管世界如何冷漠苍凉,她都始终坚持着自己内心朴素的价值观。小说行文流畅,文笔优美。关于酒后的失常和醉态的描述更是妙趣横生,花样百出。因为情节需要,还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地,门类丰富,怪异有趣的美酒、怪酒、家庭自酿酒,琳琅满目,犹如百科。整个故事读下来,“裹夹着侠气,带点儿酒劲”,作者以强烈的戏剧冲突构筑情节,画面感丰富,阅读感十足。《有酒的地方》有三样最不能错过的美好,那就是“年轻人、美酒、大醉”。
  • 重生之儿子十四岁

    重生之儿子十四岁

    死后重生回五年前,程婧娆第一件事就是去少管所认儿子,她要让这个孩子今生发自肺腑地叫她一声‘妈’。然而,堂堂教育专业这才发现,养儿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情定幸福的时光

    情定幸福的时光

    她是大毒枭柳天霸唯一的女儿,他是名声响彻军界的A级特种兵,他为了执行任务,偷了她的心。任务完成,她从千金小姐变成了普通女孩,他成了她不共戴天的仇人。她彻底离开他,穿上洁白的婚纱要嫁给他并肩作战的兄弟时,他却闯进教堂,放出狠话:“现在外面停着两排坦克,你若是敢点头,我就杀你们个措手不及!”
  • 特种英雄

    特种英雄

    热血沸腾,回归都市,凤凰涅槃,唯我独尊!
  • 史上被封杀的幕后真相

    史上被封杀的幕后真相

    参考了大量资料,归纳总结了众多容易被误解的历史常识,主要就是为了方便读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到最多的历史常识,增加文史底蕴,尽量避免在日常生活中的误读误用。同时,在力求客观公正的基础上,改变了人们以往错误的思维惯性,以真实有趣的故事为大家揭开神秘的历史面纱。此外,我们还考证了被歪曲的历史事实,澄清被误解的历史。让你在阅读过程中锤炼缜密的思维,让你在豁然开朗中分辨历史中的虚与实、是与非。
  • 武破九层天

    武破九层天

    古老的天龙大陆,沉睡的圣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世人冷眼,我命由我不由天!登天路,踏骨行,武破九层天!
  • 神魔养殖专业户

    神魔养殖专业户

    当别人在贩卖小猫、小狗的时候,千叶已经养各种仙兽、神兽了;当别人还在招工时候,千叶已经开始批量的生产机器人了;当别人还在种花果蔬菜的时候,千叶已经在种灵芝仙草了;当别人还在放养畜牧的时候,千叶已经在放养神魔了;“甩卖各种仙草、神兽;处理各类仙魔神佛……”
  • 那种风情

    那种风情

    本书收百余篇文章,分“灯影里的酥油茶”、“过客酒吧”、“成吉思汗镇”、“狂野之蓝”、“花语年龄”等7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