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62300000021

第21章 中国古代真理观(2)

应当说,庄子提出辨别是非的真理标准问题,是有认识意义的。他也看到了个人主观认识的片面性,否定是非的主观标准,也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他只在主观认识领域里探求真理的标准,不懂得也不可能懂得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不是一个理论问题,检验认识的标准在于客观的实践。庄子正由于不懂得这一点,认为是非都是相对的,因人而异的,因此否定了是非的客观存在;从否定真理的主观标准,导致否定是非的客观区别,否定客观真理。这样也就从相对主义进而陷入了更深的谬误。庄子说: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庄子·齐物论》)“知”,知识。“以为”,认为。“未始”,未曾。“封”,界限。这是说,古时人的认识有达到最高境界的。认识到未曾产生物质就是最高境界,其次是认识到有物质而没有界限差别,再其次是认为有界限差别而没有是非。也就是说,庄子以忘掉一切是非,进而忘掉一切差别,再进而忘掉一切物质现象,达到虚无境界,作为最高的认识。这是一种虚无主义思想。

三、后期墨家的“以言为尽,”和“志行,为也”的命题

后期墨家继承墨家的思想,进一步强调真理与谬误的区别,并把人的行为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从而推进了“三表”说。

(一)“以言为尽,”和“非诽者,”

后期墨家承认客观真理的存在,他们针对怀疑知识,以为一切言论都是相对的、世间没有真理的观点,指出“以言为尽,”(《墨子·经下》)。“”,错误。意思是说,把一切言论都看成是错误的,这是真正的谬误。理由是以为一切言论都是错误的这句话不合逻辑:因为若果这句话是正确的,就有不是错误的言论,这句话也就不能成立;若果这句话是错误的,就要承认有的言论是正确的,这句话也同样不能成立。这是机智地从形式逻辑角度去揭露论敌的自相矛盾,从而肯定正确的言论即真理的存在。后期墨家还说:“非诽者,。”(《墨子·经下》)“诽”,批评。意思是把一切批评都说成是错误的,这个论断本身就是错误的。理由是“非诽”也是“诽”,也是批评;以为一切批评都是错误的,就否定了自己论断的正确性。后期墨家也说:“诽之可否,不以众寡,说在可非。”(同上)批评的正确与否,不在于批评者的多少,而在于是否应当批评。这是说要尊重客观事实,明辨客观是非,也就是承认真理的客观标准,承认客观真理的存在。

后期墨家还明确指出是非区别的客观性、绝对性,凡符合客观的为是,反之为非。《墨子·经说上》说:辩:或谓之牛,或谓之非牛,是争彼也。是不俱当。不俱当,必或不当。“当”,指与客观事物相符。这是说,辩论双方,一方肯定这是牛,另一方否定是牛,这就是争论的命题(“争彼”)。矛盾命题的双方不能“俱当”,不能都是正确的。必有一是一非。《墨子·经说下》也说:辩也者,或谓之是,或谓之非,当者胜也。辩论的任务在于分清是非,符合客观事物的为胜利。后期墨家的理论是对庄子的相对主义、怀疑主义的有力否定。

(二)“志行,为也”

后期墨家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的角度,把“以名举实”的认识过程归结为四个环节:“名、实、合、为”(《墨子·经上》)。“名”是表述事物的形式。“实”是“名”所表述的客观对象、内容。“合”,名实相符,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即达到真理性的认识。“为”,《墨子·经说上》说:“志行,为也。”“志”,动机、目的。“行”,行动。按照一定的动机去行动,叫做“为”。“为”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对名实是否相合的检验,是认识过程的必要环节。这是一个精辟的见解。后期墨家还就怎样才算真正懂得区别黑白的问题,说:“知其所以不知,说在以名取。”(《墨子·经下》)“取去俱能之,是两知之也。”(《墨子·经说下》)这是说,只有能“取”能“去”,才算真正区别了黑白。“取”、“去”都是“为”。后期墨家以“为”为检验认识的标准,这就部分地克服了墨子“三表”说的狭隘经验论的缺点,否定了墨子由“三表”说证明鬼神存在的神秘思想,推进了古代唯物主义真理观的发展。

四、荀子的“贵有符验”和“解蔽”的学说

战国末期唯物主义哲学家荀子,从其唯物主义自然观出发,强调主观符合客观,理论得到事实的验证,才是真正的知识,他还分析了造成人们认识上谬误的原因,为区别真理与谬误和达到主观符合客观指出了重要的方法和途径。

(一)“贵其有辨合,有符验”

荀子说:“知有所合谓之智。”(《荀子·正名》)“智”,真知、真理。“知有所合”,即只有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怎样才能达到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呢?荀子说:故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凡论者,贵其有辨合,有符验,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设,张而可施行。(《荀子·性恶》)“节”,验证。“辨合”,即别合,如符契相合。“符验”,事实的验证。这段话很重要,是对先秦时代哲学战线争论的“古今”、“天人”和“名实”三个重大问题的总结。意思是说,善于谈论古代的一定要在现今的事实上得到验证,善于谈论天道的一定要在人事上得到验证。一切言论,贵在与事实相符合,贵在得到事实的验证,做到这一条,就可以达到名和实、知和行的统一了。荀子的“贵其有辨合,有符验”的观点,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理:理论和事实的统一,理论的正确与否要通过事实的验证。这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荀子反对庄子的“不谴是非”的主张,提出了“当是非”的观点,他说:“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荀子·修身》)“是是非非”,谓能辨别是非。这是说,以是为是,以非为非,叫做知识;以非为是,以是为非,就是愚昧。怎样判别是非呢?“是非疑,则度之以远事,验之以近物,参之以平心。”(《荀子·大略》)这是说,对是非有疑问,就应当用历史的事实和当前的事物来检验,在检验时还应当平心静气。这是一种鲜明的唯物主义客观真理观。荀子还说:“凡观物有疑,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吾虑不清,则未可定然否也。”(《荀子·解蔽》)人在认识过程中,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轻易地下论断。这是一种严肃的求真态度。但是,荀子不能把自己的观点贯彻到底,他说:“传曰:‘天下有二,非察是,是察非,’谓合王制与不合王制也。”(同上)以是否合王制作为区别是非的准绳,这又陷入唯心主义了。

(二)“凡人之患,蔽于一曲”

荀子认为当时的一些学派虽然“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实际上,他们的主张往往是片面的、错误的。荀子着力探讨了认识上谬误的缘由,认为人们之所以陷于谬误,是由于有所“蔽”,即有蔽塞,受蒙蔽。他说:“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同上)“一曲”,片面。“大理”,全面的根本的道理。为片面所蒙蔽,不明白全面的道理,是人们在认识上的祸患。他说:曲知之人,观于道之一隅而未之能识也,故以为足而饰之;内心自乱,外以惑人,上以蔽下,下以蔽上,此蔽塞之祸也。(同上)只了解片面的人,观于一隅而不知其为一隅,误以为全面,而不能观察其他方面,这就造成了蔽塞。荀子还列举了各种蔽塞:欲为蔽,恶为蔽;始为蔽,终为蔽;远为蔽,近为蔽;博为蔽,浅为蔽;古为蔽,今为蔽。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同上)事物有对立两方面,彼此互为蔽塞,这就在客观上容易形成人们看法的片面性,见彼而不见此,见此而不见彼,只见矛盾的一方而不见矛盾的另一方。这是说,人们犯片面性的毛病是有深刻的认识原因的。此外在主观上人们还往往“私其所积,惟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同上)。“积”,素习。“倚”,偏倚一方。积累片面知识既久,就不愿承认自己认识的错误,唯恐听到他人批评,还从自我的角度去看不同于自己的见解,唯恐听到有人对它的赞美。这样就更是使错误得不到纠正。荀子认为,要获得正确认识,必须“解蔽”,克服片面性。怎样“解蔽”呢?他说:圣人知心术之患,见蔽塞之祸,故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兼陈万物而中县衡焉,是故众异不得相蔽以乱其伦也。(《荀子·解蔽》)“心术”,思维方法。“博”,渊博。“中”,中心。“县”,同悬。“衡”,权衡。“中县衡”,中心悬有称量是非之权衡。圣人深知思想方法的主观偏见,是蔽塞的祸害,所以要求对于欲恶、始终、远近、博浅、古今等对立面,不是只见一面,无视另一面,而是要全面把握两个方面,并以“道”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这样就不会受各种片面所蔽塞,而认识事物的本来面貌。荀子的“解蔽”主张,是合乎认识辩证法的,是对古代真理论的一项贡献。但是,荀子用以衡量各家学说是非的“道”是永恒的,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五、韩非的“参验”说

荀子的学生韩非在探索真理标准的道路上继续前进,提出了“因参验而审言辞”的命题。“参验”的概念早已出现,如《战国策·魏一·西门豹为邺令》说:“求其好掩人之美而扬人之丑者而参验之”。屈原批评楚怀王以忠为邪,以僭为信,使自己遭到放逐:“弗参验以考实兮,远迁臣而弗思。”(《楚辞·九章·惜往日》)然而都没有阐发。韩非在继承荀子等人思想资料的基础上,发挥说:“偶参伍之验,以责陈言之实。”(《韩非子·备内》)“偶”,并列,对比。“参”,参照各个方面,比较研究。“责”,求。“陈言”,指臣下向君主陈述的言论。所谓“参验”,包含比较和验证两层涵义。怎样参伍、比较呢?韩非说:参伍之道:行参以谋多,揆伍以责失。……言会众端,必揆之以地,谋之以天,验之以物,参之以人。四征者符,乃可以观矣。(《韩非子·八经》)这是说,参伍、比较的方法是,要作多方面的考虑,通过比较找出失误之处。言论会合各方面的端绪,必须考察地利、天时、物理、人情四个方面,如果这四个方面都得到验证,就是可观的言论了。这是要求全面辩证的审核言论,是一种合理的见解。

参验也包含以事实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意思,韩非说: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韩非子·奸劫弑臣》)这是说,应当按照概念、名称、言论和实在是否一致,来判断是非,根据对实际办事效果的检验来审查言辞是否正确。也就是说,凡是有事实验证的,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又说:“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韩非子·显学》)“必”,武断。一种认识没有通过事实加以验证就肯定它,那就是愚蠢;一种认识没有确定它的真伪就作为根据,那就是欺骗。

韩非的“参验”说,还特别重视以“功用”即实际效果来检验人的认识。他说:“夫言行者,以功用为之的彀者也。”(《韩非子·问辩》)“的彀”,目标,目的。意思是说,任何言行都要以其预期的功用为目的。一个人如果言论无的放矢,就是“妄发之说”。例如,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大力士,不能光听本人的自我介绍,而是要给他鼎俎,看他能否举起来,这样也就立刻能判断了。韩非还说,有的东西光看外表,是难以判断的,但是只要拿到实际中去应用,马上就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比如,只看宝剑的颜色,专家也难以判断是否锋利,可是只要拿去砍刺一下,就是普通人也能说出它的利钝了。韩非“参验”说主张以客观效果来检验人的主观认识,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它的缺点是多于具体例证,缺乏深刻的理论论证,带有直观性、狭隘性和实证性的特征。

同类推荐
  • 中华家训(第六卷)

    中华家训(第六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道家智慧活学活用

    道家智慧活学活用

    道家的智慧,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并且浸透了中国人的思维。除了儒家智慧,道家智慧又是一股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即使到了高科技发展的今天,我们还在否定之否定、背叛与反背叛中接受它的影响与推动,获得重新思考生命、世界乃至宇宙的激情。
  • 鬼谷子(中国古典文学荟萃)

    鬼谷子(中国古典文学荟萃)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穷理查智慧书

    穷理查智慧书

    1733年,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穷理查智慧书》首次问世。这本书以历书形式出版,因此也被称作《穷理查年鉴》或《穷理查历书》。富兰克林持续25年出版此书。平均每年销量都超过一万册,成为当时仅次于《圣经》的畅销书。几乎家家书架上都有一本。他们从《穷理查的智慧书》中收获智慧与成功: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华人商界领袖李嘉诚。全球首富沃伦·巴菲特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投资人师查理·芒格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推销人师弗兰克·贝特格台湾人师李敖。《穷理查智慧书》问世两百多年,在美、英、法、德、西、日、韩等多国发行,经久不衰。
  • 国学十八篇

    国学十八篇

    《国学公共课:国学十八篇》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数次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内容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是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
热门推荐
  • 一吻成婚,总裁要定你

    一吻成婚,总裁要定你

    苏新月被英俊霸道的总裁一吻不说,还被他拉着闪电领证,闪电结婚。为了给弟弟治病,送他出国留学,她忍!可是,这霸道男人竟然说这一纸婚约要足足维持两年?她苏新月是谁?绝不能认这个栽,所以她一定要解除婚约!然而当婚约解除之后,她和他之间剪不断理还乱。总而言之,他霸道就是拿定她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王牌攻略

    王牌攻略

    一次意外,让李林穿越到了一个强者为尊的大陆。只要不断地完成系统颁布的任务,只要不停歇的杀戮,只要不终止的穿梭在各个时空当中,就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积分。通过这些积分,李林可以兑换到一切他想要的东西:各种血统,能力,武器,技能,甚至连人物都能够兑换得到,只要你想得到,就能够看得到------换得到。李林异界生存执照之一:王牌兑换系统。李林异界生存执照之二:异界攻略。拿着生存执照,李林在异界开始了他的【王牌攻略】生活,娘化,黑化,无节操,乱入,战争……水晶宫搭建中,只有你想不到的无节操混乱世界,没有他做不到的二次元时空穿越。宅男穿越,纵横异界!【这是一本轻松愉快的小说,看看吧,或许正是你喜欢的呢。】
  • 与帅弟同居的日子

    与帅弟同居的日子

    她无微不至的伺候着他,忍着他,爱护他,心甘情愿的做了他十年的小女仆,只因,她把他当成了最重要的家人。而他,欺负她,奴役她,得寸进尺的伤害她,只因……他想让她做自己的小萌妻……幸福甜蜜的外衣下,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等到发现初情才是情时,一切是否还能重来?
  • 成语故事百咏(英汉对照)

    成语故事百咏(英汉对照)

    本书采用英汉对照的形式把100个成语典故改写成100首叙事诗,读起来合辄押韵,朗朗上口,是学习普及成语典故知识、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新尝试。本书选用的成语,故事性强,使用频率高,多见于中小学语文教材和报刊,好记易懂。本书适用于中学生以及具有初等以上英语水平的读者。
  • 嚣张狂少

    嚣张狂少

    杀手界让人闻风丧胆的传说级杀手鬼泣金盆洗手做起了包租公,却得罪了不少势力,从而也慢慢建立了自己的小势力。在保护科研项目主任的女儿时,鬼泣也被牵连进去,从而知晓了所研究的是使武力值成倍上升的一种药剂。偶然的情形下,鬼泣服用了这种药剂,并且没有任何的副作用,武力值呈几何倍数上升,并因此也陷入了一个更大的阴谋漩涡……
  • 魏晋世语

    魏晋世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邪王蛊妃:庶女要逆袭

    邪王蛊妃:庶女要逆袭

    她是丞相庶女,天赋惊人,却奇丑无比。陷入四王爷的甜言蜜语中,竟听信他的话,刺杀皇帝。她是神秘毒医,孤傲一世,却在采摘药草时,无意坠入悬崖。一朝穿越,她势要逆天!嫌她丑?她画皮,亮瞎他们的狗眼!嫌她笨?她略施小计,玩死继母嫡姐!嫌她不温柔?在某人的面前,她永远是只乖巧的小猫儿……
  • 你的工作时间合理合法吗

    你的工作时间合理合法吗

    今天,我国的就业形式日益严峻。每一位劳动者都可能遇到来自职场中的危机和挑战。那么,我们如何才能顺利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且自如应对危机和挑战呢?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和用人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便是我们职业发展的保障。
  • 韩宝生

    韩宝生

    少年时静默立于朝元观女墙下的韩宝生,望着满墙的金银藤,默诵父亲刚刚教的庄子,“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年华如画,情怀如诗。“木锦花已开,你那里的花儿是何时开?花落似白鸟飞下,白鸟林间在飞。汝心可否想念这花儿,或是仍欲远去。”宝生初时听到这支曲子,只道是人生畅快,如一只逍遥的无用之鱼,赤诚丹心,仗剑磊落。初时相见,皆是寻常。待到人事变迁,乱世狼烟,是相呴以湿,相濡以沫,还是相忘于江湖。看他年少随军,处江湖之远叹如履薄冰;看他世家子弟,居庙堂之高惊波澜诡异。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乱斗乾坤

    乱斗乾坤

    赵家村族长独子,赵易,生来具有九阳之体,曾被断言为活不过16岁的废人;以大毅力走上炼体之路,又在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先天妖灵,赤火鸟,从而修炼才算走上正轨,进而一发不可收拾;一国之下二十郡,一郡之下治百城,一城之下有万庄。但是国远远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最大的组织,这个世界千国林立,人妖共存;修炼之路漫漫:后天,先天,修仙,成仙,成神……主角真性情,热血,敢作敢当,视世俗规矩如粪土;正所谓:热血只为知己洒,冲冠一怒为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