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61200000004

第4章 丹佛的厨房(2)

我苦笑一下,却坚定地说:“阿黄,我想好了,就是想体验一下做厨师的感觉。你给我个话,行不行吧?”

阿黄马上知道了我的真实目的,他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大卫,我知道,你是干大事情的人,绝不会一辈子给别人打工。我这小地方,早晚也容不下你这条大鱼。”

我一惊,以为他要解雇我,忙说:“阿黄……”

阿黄却打断我,说:“我支持你!你到后厨,就是想学习厨艺,为你以后自己开餐馆做准备。没问题!另外,我给别人开1200,给你开1600!因为我知道,你无论干什么,都是最称职的!”

“谢谢!”两人一碰瓶子,一饮而尽。

第二天,我就进驻烟熏火燎的厨房。打杂、配菜、抓码,什么都干,只是因为资历尚浅,还不能做炒锅。我充分发挥我跟大厨们的朋友关系,他们也都非常乐意教我。不到一个月,所有的菜我都学会了,正式坐上了全能大厨的交椅,每天都掂着大勺,挥着菜铲,抓着虾仁,重复着“宫保鸡丁”和“左宗棠鸡”。不同的是,别的大厨面带苦色,我却总是哼着小曲。

离家7年,重返故土

1985年,我离开中国已经7年了,虽然能时常跟家里写信,但家里没有电话,亲人的声音是听不到的。晚上睡觉的时候,我越来越多地梦见小时候的乐土,梦见父母的样子。父母现在年纪越来越大,我想回国一次,不想留下终身遗憾。这年夏天,我买了机票,第一次踏上回国的飞机。

在香港下了飞机,我给家人和亲戚们买了一大堆礼物:衣服、好吃的、药品、玩具,甚至还买了方便面和自行车。在当时,方便面在中国内陆还是稀罕东西,农村地区能吃上方便面,已经算打牙祭了。带上这一大堆东西,我坐上了从香港到湛江的客轮。

途中在赌城澳门停泊。在那时,赌博、赌场、扑克这些东西对我来说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跟我没有一点关系。在餐馆的同事有时候周末会跑到拉斯维加斯赌上几把试试手气,我从来没有跟着掺和过,我更想不到,以后我会和这些东西结下一生一世的缘分。

二姐和姐夫早就开着卡车在湛江港口等待我多时了。一路上看到从城镇到农村,变化都很大。原来满墙的标语、语录都不见了,偶尔也能看到可口可乐、日本电视机等进口玩意,最新奇的是路边到处都是桌球案子,大人小孩全都在玩桌球。人们穿的衣服也新得多了,我离开的时候多数人还都是穿补丁衣服,现在很少看得到了。可是二姐说,变化最大的还是我,她都快不认识我了:7年前离开的时候,我又黑又瘦,到美国下飞机后我记得称了一下,只有95磅重;现在白了,身上也有了些肉,有130多磅了。

回到家,见到了父母,我再也忍不住,眼泪滚落下来。家,没什么大变化,唯有父母日渐苍老。

大哥准备了丰盛的饭菜,老远就能闻到肉香。我问大哥:“什么肉这么香?”大哥一句话把我呛到了,但我没敢回应,“特意给你找了条狗,炖狗肉给你吃!”在美国这么多年一直跟狗做伴,我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我知道大哥是对我好,但我也实在不忍心吃下狗肉。大哥看我神色不对,问我怎么回事。我连忙说,没事,没事。结果那锅狗肉我硬是一口没吃。好在大哥以为我旅途劳顿,胃口不佳,也没多说什么。

另一件事是厕所问题。在美国7年,我已经习惯了干净整洁、没有臭味,还备好卫生纸的冲水厕所,回到老家什么都好,唯有那又臭又脏的厕所我居然难以习惯了,尤其是我挑了个夏天回去,上厕所的挑战就更大。我心知肚明,却不好表现出来,因为这是我从小到17岁一直在用的厕所,现在从美国回来就不用,不免显得太矫情了。于是,每天都要完成自我挑战好几次。

母亲让我去亲戚家转一转,看望一下。我只有两周时间,亲戚又多,看这个不看那个也不好,可是一路看下来,就是好几天过去了。母亲已经60多岁,我只想在家多陪陪她。我从小就有主见,不怎么说话,说出话来都是有一定分量的,但像这种亲戚间人际关系的事情,还是母亲说了算,所以我预料到母亲要驳斥我。没想到母亲只是叹了一口气,对我说:“好吧,你想怎样就怎样吧。”我知道,一是母亲也想让我多在家守她一些时间,二是母亲更加尊重我的意见,终于完全当我是大人对待了。我在外面早已经自己当家做主很多年,但能得到母亲的认可,才是真正长大的标志。

很多小事让我认识到美国文化带给我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说,无论干点什么事情,到医院看病也好,到学校给子女办入学也好,到机关办文件也好,所有亲戚的第一反应都是,咱有没有认识的人?或者我认识某某人,他可以帮得上忙。而我的第一反应则是,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为什么要找人?我并不是责怪这些亲戚,因为大环境就是如此。但对于整个社会,这种“找人文化”却造成了总体效率极度低下和不公平。找人的人和被找的人都得到了不应得的利益,那些找不到人的人却成为沉默的受害者。一时间,我不由得开始琢磨,美国是怎么形成了这种公事公办、不用找人的文化?而中国是怎么形成了这种万事皆求人的文化?中国需要做出什么样的改变,才能变成美国那样?

我还根本来不及想清楚,就到了分别的时刻,我又一次踏上了赴美国的飞机。跟7年前不同的是,我现在目标明确,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对美国社会已经初步了解,只待继续积累一段时间,就可以开始自己的事业了!

转眼就到了1987年,我在“金色中华”已经做过了收碗工、侍应生、外送员、前台收银员、炒锅,后两年我还担当过一些采购、广告和经理的角色。阿黄知道我要出去单干的意思,也不拦着我,任我在各个岗位间换来换去。当然,这也是他对我辛苦劳动的回报。

1987年,我的“中国味道”开张

终于,我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了,经营饭店所需的经验,我已全部掌握;手头也有了10万美元的积蓄,即使饭店不赢利也足够应付一年;地址也早已选好,阿黄在选址上还给我出了不少主意。新饭店的房东同意第一年不收我房租,而且厨房的设备和工具都是现成的,我简直高兴得要疯掉。至于员工,几年来我认识了不少人,从里面挑几个合适的员工没什么问题。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我已经全部具备,差的就是行动了。

1987年3月,筹备两个月的饭店终于开张了,我给它起名叫作“China Taste”—中国味道。这家饭店中等规模,服务的门类却很全面。菜单上印着:“我们为您提供堂吃、外卖、电话预订、自取。承办各种酒席、婚宴、生日宴会、毕业酒会。”我招募了5名员工,其中一名厨师,一名前台兼打包兼收银兼接电话兼领座,一名专职外送员。至于我,是全能战士,哪里忙不过来我就出现在哪里—订单多了我在厨房,电话多了我接电话,外卖单子多了我去送外卖。

在美国做餐馆生意的中国人,辛苦程度业外人士难以想象。以我为例,从1987年开餐馆到1993年卖掉餐馆全职打牌,每年只休息半天—感恩节的下午。美国的感恩节是家庭聚餐的日子,基本所有的商店和饭店都会关门,这天下午就成了我全年唯一的休息时间。每天工作至少13个小时—早晨10点多去饭店,做准备工作,包饺子,包锅贴,11点开门营业,一直干到晚上10点,饭店打烊后还要收拾全局、跟员工核对账目、进货、规整存货,等等。连续几个月下来,整个人跟机器人一样,苦和累不说,那种看不到尽头的无休无止,真的能把人给逼疯。

经营中餐馆的苦和累

中餐馆的这种累死人不偿命的情况,有好几个原因:

第一,相对于其他行业,餐饮业门槛相对较低,技术含量不高,只要肯吃苦,又稍微有点启动资金,就可以开一家小饭店。而美国奉行充分发展的市场经济,各行各业之间无论资金还是人员都是充分流动、自由竞争,这就造成了小餐馆的利润非常微薄。

第二,中餐业即便在利润微薄的各种风格的餐饮业里面,也属于利润最微薄、最苦最累的,这跟在美国的中国人组成结构有关。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经济还在艰难起步,中美交流也刚刚开始,在美国的中国人,没有现在那么多的留学生、商务人员、高科技工作者,只有大量的偷渡者。他们大多一穷二白,英文也不好,更没有主流社会的人脉积累,刚来美国就面临生存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到中餐馆打工就是他们首选的生存途径。这些勤劳的偷渡客一边打工一边学英文,积累几年的经验后,接手或者自己开一家中餐馆,养家糊口。作为挣扎在贫困线和身份问题上的新移民,这些人的吃苦精神足以叫美国人震惊,在喂饱美国人、养活自己之余,客观上也把中餐业整体的利润率拉得更低。然而,因为中国和美国当时的巨大差距,美国中餐馆这点微薄的利润仍然比在中国高得多,这就是偷渡客汹涌而来且越来越多的原因。

第三,相对中餐,日本餐已经登堂入室,成为“高级”餐饮的代表,更不要说意大利餐、法国餐等这些老牌的“名贵”餐系。一般美国人提起中餐,第一反应就是便宜,凑合吃一顿的意思。美国人这种思维定式的形成,不能全怪他们,因为绝大多数的偷渡客在国内并非专业厨师,所以做出的菜口味自然不能强求,美式中餐跟我泱泱中华的美食文化相比,可以说是取其糟粕,去其精华。特别是,为了适应美国人的口味,特意增加了很多甜味,比如“甜酸猪肉”,这菜名在中国一听就让人恶心,居然是美国中餐馆的一道热门菜。但是没有办法,刚刚立足的偷渡客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发掘传统中餐的宝藏,微薄的利润和生存的压力让他们只能沿着前人验证过的路子,亦步亦趋地走下去。这一切就造成了中餐业的整体名声不佳,反过来又进一步压低了利润率。

苦确实苦,累也的确累,但对我来说,一种全新的感觉超出所有的苦和累,支撑着我工作下去,这种感觉就是开创自己事业的那种激动感。平心而论,我觉得自己是个认真、负责任的员工,在为辛普森先生打理老人院和为阿黄的饭店打工期间,他们都对我很满意。但是,一旦为自己打工,那份掌控一切、设计一切、从头开始的新鲜感和使命感,一下子就会让你觉得如此充实,觉得这辈子顿时有了更高的目标。就算不考虑自己,只想一下你的员工,你要维持这个摊子才能让人家吃上饭,那种为别人做了贡献的感觉就特别好。

一晃两年又过去了,时间来到1989年。这一年,我29岁。这是一个平常而忙碌的中午,我刚从厨房里炒完一个菜出来,前台告诉我,有一单电话点外卖的,而外卖员刚拿着三个单子出去,估计要过一会儿才能回来。我二话没说,拎起这一单就上了车—别忘了,我是个全能老板,炒菜、外卖、跑堂我全来。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单外卖彻底改变了我接下来的人生轨迹,让我认识并走进了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全新世界。

同类推荐
  •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1)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1)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乱世尊丐:朱元璋传

    乱世尊丐:朱元璋传

    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封建皇帝中比较卓越的人物。其功劳在于统一全国,结束了元末二十多年战乱的局面;在立国之后,能够吸取历史教训,对农民作了一些让步,大力鼓励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允许农民尽力开垦荒地,大大增加了自耕农数量;解放了奴隶,改变了元王朝官僚大量拥有奴隶的落后局面,增加了农业生产劳动力等措施。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有利于社会前进,为明朝前期的繁荣安定局面打了基础,值得肯定的。 本书以丰富翔实的史料、生动活泼的文笔,将朱元璋从农民起义的领袖到封建帝王的一生做了全面阐述。作者试图通过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使读者领悟一个历史人物的升降沉浮,并了解有明一代初期的历史。
  • 广告大王大卫 奥格威传奇

    广告大王大卫 奥格威传奇

    本书通过介绍大卫·奥格威一生的传奇故事,告诉人们,只有忠实·勤奋努力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同时为社会作出贡献。
  • 忍辱膑足:孙膑

    忍辱膑足:孙膑

    孙膑是我国战国时期出现的一位身残志坚、独步千古的著名军事家。他是兵圣孙武的后代子孙,因受奸人所害,膝盖骨被剔掉,造成了终身残废,所以被人们称为孙膑。后来孙膑逃回齐国担任齐国的军师。在齐、魏争雄的过程中,他指挥齐军取得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两次大捷,使齐国成为东方强国。他在作战中运用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原则,创造了著名的围魏救赵战法,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效法。《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忍辱膑足:孙膑》展现了孙膑在军事方面的卓越成就,以及他经历残酷刑罚,曲折坚毅的一生。
  •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

    从青年时代闯入文坛,巴金就以火焰般的激情感染着读者。与激情相伴的是他的超常的勤奋与率真:“日也写,夜也写”;坚持说真话;向读者“掏出自己燃烧的心”。正是这三条,激情、勤奋和真诚,铸就了他的人格和事业,也使他成为中国“二十世纪的良心”。这本由阎焕东编著的《巴金的青少年时代》是一本描述巴金青少年时代的学习与生活的普及性读物。本书的特点是故事性强,叙事生动活泼,说理明白晓畅。它是我们献给中、小学生和广大青年最丰腴的精神食粮。
热门推荐
  • 腹黑邪王的废柴逆天五小姐不好惹

    腹黑邪王的废柴逆天五小姐不好惹

    她,废材蓝家五小姐,被庶女害死,凤眸再一转,便是那个二十一世纪的杀手女王,醒来时,得知我与二皇子有约,前去打扰,吓得二皇子连忙退婚,得知脸上的红毒疹确是灵力的封印,封印灭,紫眸现,天下和.他是绝色妖娆的邪王,他和她相遇的那个时候,便注定在一起···
  • 配角

    配角

    他亲手把她送到了绑匪的手上换取了他心中的白莲花,从此他失去了她的爱。等到失去她的时候,他才知道自己已经爱她入骨。他缠她,囚她。他说:“别想逃,你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鬼。”可她却说:“我一辈子都不会爱上你这种人!”他输了,输得彻彻底底。但是,一切都太晚了。有另外一个人,替他来爱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病了的字母

    病了的字母

    不仅有许多文章是反常规的写法,还有一大创新就是用了一百多方各具药理的中草药名来补白这个我看就是很好的表达方式。所以杂文也不光是板着面孔的它是形式多样的 它需要良好的方式。让观点和思想插上艺术的翅膀它们的影响自然更大生命力自然更强。
  • 管人用人厚灰学

    管人用人厚灰学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与愚者的成败得失,往往也在于某个细节。因此,任何一位领导者,都要谙熟于管人用人问题的每个细节。本书从管理者的自身形象,修养开始,通过大量的事例,详细地阐述了现代领导人在管人用人方面应当掌握的技巧和策略。帮助读者提升自身的领导修养和领导能力。
  • 先交朋友后做生意

    先交朋友后做生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真正高明的人,是能够借助别人的智慧和力量,来使自己不受蒙蔽并最终走向成功的。 在生意场上,如何交朋友是一门学问。你首先要认识到人脉对于你事业的重要性,然后对于如何选择朋友;如何结识、结交朋友;如何与朋友维护和保持你们的友谊;如何做好生意场上的应酬交际;如何把握好在生意场上适度的感情投资;如何与人顺利地谈成生意,缔结合约等都需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先做朋友,后做生意》一书是针对这些客观现象,由这些现实问题入手,一一为读者详尽解析其中要点、关节,理清其中繁杂关系,为读者提供建设性意见、有效解决方案和一些切实可行的技巧与方法。
  • 学习问道:中学生高效学习的心理学视觉

    学习问道:中学生高效学习的心理学视觉

    这本书是一个值得鼓励的行动研究的产物。书中附有大量发生在学校课堂中的故事和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大量案例资源。
  • 神级少爷

    神级少爷

    当敌人问白烨为什么怎么强的时候,当天才问白烨为什么修炼的速度这么快的时候,当朋友问白烨为什么有这么多失传功法的时候,白烨却露出神秘地微笑回答他们:“因为我也有个老爷爷!”PS1:作者是粉嫩嫩的新人,求收藏求推荐......PS2:一天三更,质量保证,多多支持!
  •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本书在广泛搜集资料、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的基础上,作者做了以下尝试:第一,研究定位上的突破。根据所能搜集到的资料,本书是目前为止第一本专门针对高等院校特别是新闻院校学生的教材,而其他学者所著多为培训教材。第二,研究视角和体系上的创新。本书以媒体与新闻发言人的互动为基本立足点,为此确立自己的研究视角和教材体系。第三,教材形式上的突破。本书充分考虑了现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阅读特点,注重文字流畅、形式新颖、图文并茂、体例生动,尽量引用最新的资料。本书设置了“知识导航”小板块,使读者对内容预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 护肤101个小窍门

    护肤101个小窍门

    美丽是上帝赋予女人的形容词,在追逐和诠释美丽的过程中,肌肤的护理最为重要。完美的肤质是体现女人风情的天然屏幕,它所传递出的是一个女人热爱生活的信息。在护肤品风靡全球、美容院接踵而至的时下,拥有属于自己的护肤方法,是坚守美丽的制胜法宝。本书是编者悉心收集前人的护肤经验编著而成的,是护肤方面的“百科全书”,囊括了护肤细节上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全方位、多角度讲述了护肤保养的方法,让不同的女性在不用的护肤体验中享受美肤的乐趣,让美肤成为一种容易追随的风尚。 每一章针对一个护肤角度,每一节解决一种肌肤问题是本书最大的特点。索引式的结构大大地提高了本书的实用性。
  • 异世傲然

    异世傲然

    他是一个命途坎坷的修真者,他是一个独行异世的强盗。他为了钱财不惜抢劫一个国王,他为了复仇不惜把整个世界搅的天翻地覆,他为了师门尊严不惜与众神为敌。他为仇闯神界、屠神魔,他为情闹龙界、敌死神,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守护自己的亲人。他的名字是一个神话、一个传奇,他的故事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他就是天剑门徒——楚天野。